1147年,中国正值南宋。
这一年,南宋诞生了她的第三位皇帝。也是在这一年,在与大宋一水之隔的东洋,日本京都一名武将的家里,诞生了一名男孩。
所有希望了解日本历史的人都应该记住这一年,或者说,记住这名男孩,因为33年后,此人将把日本历史拉向另一个方向,使日本这个国家从此变得与众不同。
男孩的名字叫做源赖朝。
乍一听这三个字,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感到很陌生,但是在日本,这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日本无人不知源赖朝,就如中国无人不晓秦始皇。
事实上你可以不知道德川家康,也可以不知道丰臣秀吉,但如果你想知道日本武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就一定要知道源赖朝是谁。
因为这个人,是日本武士时代的创始人。
源赖朝的第一个成就,是1181年底在日本东北部一个叫“镰仓郡”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幕府”,日本700年的武士史,就从这个幕府开始。
说到幕府,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如果你不知道,那么我告诉你。
所谓“幕府”,它本来是个汉语词,意思是古代将军外出打仗时临时安营扎寨所建的营帐,大家可以理解为“临时的将军府”。幕府里最大的是将军,将军下面是部将,部将下面是小兵。
一句话,在幕府里混饭吃的,十个有九个是打仗的。
还有一个,是军师。
举个例子:如果当年李自成没进北京,而是把大军驻扎在天津,在天津修个将军府,再派几个信得过的部将到北京控制住皇上,而他老人家则在天津遥控朝政,那么他的将军府就类似源赖朝的幕府了。
当然,与汉语原有的解释比起来,源赖朝的幕府还有一处显著的不同,那就是对“临时”二字的理解。
他的这个幕府,一临时就“临时”了近两百年。
源赖朝的将军府由于建在镰仓,遂被大家称为镰仓幕府。
像镰仓幕府这样的“临时性”将军府,日本历史上一共有三个。镰仓幕府被灭掉后,接替它的是室町幕府(也有人称足利幕府)。后来1603年,德川家康在一个叫做江户的地方建立了日本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幕府——江户幕府。1868年,江户改了个名字,叫做东京。
关于幕府我们就先说到这,现在让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12世纪中叶的日本京都,这时第一代幕府的首创者还在嗷嗷待哺。
1147年4月8日,日本京都。一位叫做源义朝的日本武官很高兴,因为他的妻子为他生了一个男孩。这虽不是他的第一个儿子,却是他的嫡子。由于前两个儿子都是妓女所生,所以这个正室所生的儿子才是他的真正继承人,他将为这个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最佳的成长环境,将来让他以嫡子的身份继承自己的官位和家业。看着怀中这健康的男婴,听着他清脆而大声的啼哭,他仿佛看到了源家光辉灿烂的明天。
这个顶着光环出生的男孩,就是我们故事的男主角——源赖朝。
和很多幼年不幸的时代创造者不同,源赖朝小朋友有一个阳光灿烂的童年。他的爸爸叫源义朝,在当年的日本国营养马场(马寮)里当过一段场长(典厩),也就是养马场的头,所以日本人都尊敬地称呼源爸爸为“马头”。
如大家所知,唐代中国的一些官职分左、右,如“左侍郎”、“右侍郎”,“左丞相”、“右丞相”。日本人活学活用,源赖朝父亲当年工作的地方,就是“左养马场”(左马寮),所以大家又尊称他为“左马头”。
“左马头”源义朝的仕途很顺利,他并没有在养马场待太久,30岁时就已经升任下野国“国守”了。
日本古代所说的“国”,并不是我们中国人印象中的诸侯国,当然更不是独立国。它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省,所以“国守”可以理解为省长。
不过,日本当年共有66个国。日本当时的国土不包括今天的北海道和冲绳,只有本州、九州、四国三个岛,面积大约是28万平方公里,略小于现在中国的1/30。所以平均一个国多大,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
虽然管辖范围小了点,但大家都小也就不显小了,而且毕竟级别在那摆着呢,30岁升任如此高官,可谓前途无量。
然而要说到源省长的家庭出身,呵呵,那么,这个小官其实还算不了什么。
说出来吓你一跳,源省长其实是皇族出身。因为早在300年前,源省长的第N代曾祖父,是日本第56代天皇——清和天皇。
当年,清和天皇后宫佳丽无数,子孙人丁兴旺,兴旺到后来甚至超出了当时皇室的抚养能力。天皇没办法,最后只好让一部分子孙离开皇宫自力更生,并赐他们姓“源”,让他们到民间过普通人的生活。
源省长的祖先,就是这些被迫离开皇宫的子孙中的一员。
在这里稍微介绍一下,日本皇室成员都是没有姓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神,神怎么能有姓呢?有姓的那都是普通人。从日本第一位天皇起,到我们熟知的大正、昭和、平成等天皇,都没有姓,只有一个名。
昭和他爸(大正天皇)叫嘉仁,昭和叫裕仁,昭和他儿子(现任平成天皇)叫明仁。
小赖朝的父亲升任省长(下野国国守)的时候,他还只有6岁,从小锦衣玉食,今后的前途也一片光明。
不过,历史之所以有趣,就是因为它总喜欢给我们制造惊喜。
6年后,历史跟我们的源赖朝同学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1159年3月,源赖朝的生母去世了,但这只是不幸的开始。12月,他爸爸发动政变,企图把当时朝政、军权的实际控制者,大日本帝国第一号武将平清盛拉下马。无奈胳膊拧不过大腿,政变最终失败。
失败的代价,是源同学的爹爹全军覆没,他在逃跑的路上被自己昔日的部下所杀,源家顷刻间土崩瓦解。
爹爹的死,意味着幼小的源同学失去了所有能依靠的亲人——因为政治立场对立,3年前,他的爹爹杀死了他的爷爷,他的大哥杀死了他的二叔,而平清盛又杀死了他的大哥。
论文明程度,当时的日本是比中国差一点,但要比政治斗争之残酷,那大家就不分高下了。
从云端跌落谷底需要多长时间?在源赖朝那里,答案是一夜。一夜之间,高干子弟源赖朝家人散尽,自己摇身一变,成了罪人之子。而这一年,他只有12岁。
不过面对这一切,这个12岁的孩子却并没有哭。这倒不是因为他天生一副伟人的气魄和胆识,而是因为他必须面对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逃生。
古代的日本虽无诛九族之说,却不乏诛九族之实。作为嫡子,源赖朝十分荣幸地被列入平清盛的追讨名单,若要求生,他面前只有一个选择——逃。
要逃去哪里?逃到什么时候?他也不知道。他只知道他必须没日没夜地逃,一个声音在他耳边不断重复:不能被抓到,一定不能被抓到!
不过他还是被抓到了。
理解一下吧,这孩子毕竟只有12岁。
按说源同学这种等级的逃犯,抓着了也就完了,必死无疑。
源同学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被捕后一句软话也没说。横竖是个死,说再多又有什么用?
然而接下来,奇迹发生了。
平清盛决定不杀他。
之所以不杀,不是因为平大人心慈手软下不去手,而是因为平大人的母亲不让杀。而平老太太之所以不让杀,是因源赖朝长得酷似她早年夭折的一个儿子。做母亲的,有时候就爱心软。
靠着一张救命脸,源赖朝闯过了人生第一道坎儿。他记住了这个老太太,24年后,他给了她一个意想不到的回报。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平大人想来想去,决定将眼前这娃娃降罪一等,流放到外地。
源赖朝被流放的地方,叫做伊豆国(古代也称“豆州”),位于今天的日本静冈县。
伊豆是个很美的地方。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年轻的时候去伊豆旅行,在那里曾有过一次浪漫的邂逅。他还把这段经历写成了小说,取名《伊豆的舞女》。后来小说被拍成了电影,三浦友和饰演当年的川端康成,而女主角、当年那个小舞女,则由山口百惠饰演。
不过,这都是800多年以后的事。
800年前的伊豆国,在日本,那也是相当的出名,它以适合流放重刑犯而出名。
日本古代的流放罪是仅次于死罪的重罪。而这一重罪本身,又因罪行的大小轻重分为“近流、中流、远流”三等。罪行较轻的,就流放到京都周边,是为“近流”;而罪大恶极的,则流放到离京城最远、条件最苦、最穷山恶水的地方,是为“远流”。
800年前的伊豆,就是远流的首选之地。
占了长相的便宜,源赖朝幸运地被流放到了鸟不生蛋的伊豆国。
从此,母亲的疼爱、父亲的保护都将成为回忆。他再也不是下野国国守的嫡子,再没有人可以依靠,再没有人可以信任,光环与荣耀都被夺走,所到之处,只有冰冷的眼神和寂寞的孤独。
后人评价源赖朝,常常说他多疑,这是对的。因为在他的世界里,从12岁那年开始便再也没有了信任。
2.寻找重生的机会
但凡流放,都要想方设法看住犯人,不能让他再有机会回来。否则今天流放,明天人家就回家了,那还叫什么流放?
第一个被安排看管源赖朝的倒霉蛋,叫做伊东佑亲。
为什么说他倒霉呢?您往下看就明白了。
这个伊东佑亲,是伊豆国有名的豪杰之一,家里有田,手里有钱,非常了不得。更重要的是,伊东老爷祖上以前也姓“平”,跟平清盛大人是一家,现在也是平大人的坚定拥护者,深得平大人信任。
在伊东佑亲的看管下,源赖朝老老实实,却又心有不甘地过着囚犯生活。虽然没有牢房,而且在小范围内还享有人身自由,但对这个曾经锦衣玉食见过大世面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日子无疑是莫大的煎熬。
他要寻找机会,一个能让他改变命运的机会。
然而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晃10年过去了,翩翩少年长成了青须男子,伊东佑亲始终没有给他任何可乘之机……直到第十二年的某一天。
起因要从一项制度说起。
古代日本有这样一项制度:京城的治安,要由地方有实力的武士定期轮流负责,每期3年。换句话说,就是京城的禁卫军统领(日语叫做“大番役”),要从地方有实力的武士中挑选,3年为一个任期。
这样的差事,平清盛自然不能交到外人手中,所以平大人主抓朝政的那几十年,站在平氏一边的地方豪杰都轮流地进京去干“大番役”。
1172年,这差事轮到了伊东佑亲的头上。
源赖朝意识到,他的第一个机会来了。
在伊东佑亲回来之前,他有3年的时间可以做些事情。3年能做些什么呢?造反比较困难,但另一件事嘛,只要一年就足够了。
1175年,当伊东佑亲从京城回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当外公了。
把他升级为外公的,正是源赖朝和他的女儿伊东八重姬。
是的,源赖朝仔细地审视过自己,结果他发现自己还并不算一无所有。这要归功于他曾经受过的良好教育,他有开阔的眼界、不凡的谈吐和优雅的举止,再加上略带几分英俊的面孔和相对高大的身躯,在伊豆这穷乡僻壤的地方,他还是很有市场竞争力的。
经过思考,源赖朝用他自己做了第一笔投资,收益是一个儿子。
时年28岁的源赖朝给他的儿子取名叫做千鹤丸。呵呵,米已成炊,岳父大人,您外孙子都有了,还能不认我这个女婿吗?
呸!没门!一个阶下囚,还想当我女婿,做梦!
伊东佑亲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他干净利落地淹死了千鹤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嫁掉了八重姬。剩下一个源赖朝,让他很伤脑筋:什么时候杀呢?明杀还是暗杀呢?要不要禀告平大人呢?
源赖朝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第一次投资会是这样的结果,然而命运这东西有时候真是不服不行,千钧一发之时,上天竟然又派给他一位救星。这位救星倒也不是外人,就是伊东家的二少爷、八重姬的哥哥伊东佑清。
佑清得知父亲有意杀掉源赖朝,急忙趁着夜色跑到源赖朝的住处通风报信。
伊东佑清:“父亲要杀你,此地不宜久留,你快逃吧。”
源赖朝:“可我一个流放此地的罪人,能逃到哪里去呢?”
伊东佑清:“我义父北条时政,在北条乡颇有实力,不如你带上这封信躲到他那里,也许他可以保护你。”
源赖朝有别的选择吗?显然没有。于是他收下信,在砍头刀磨好之前趁着月色向北条乡逃去。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一定会思考一个问题:佑清为什么要救源赖朝呢?
呵呵,这是因为,佑清前不久刚刚娶了一个妻子。这位妻子的母亲,年轻的时候在一个大户人家做过奶娘,而她当年照看的那个孩子,正是源赖朝。换句话说,伊东佑清的丈母娘,正是源赖朝的奶娘。这个奶娘对源赖朝可以说是视如己出,赖朝死,就等于要了她的命。
明白了吧?女婿听丈母娘的话,这是穿越国界、亘古不变的真理。
北条乡离得并不太远,趁着月色一路狂奔,天亮时,源赖朝已经找到了北条家。他不知道北条时政能不能给他一个落脚之地,但他决定试一试,因为除了这个人,也许就没有人能够保他不死了。
看完手中的信,北条时政抬起头,专注地盯着眼前这个年轻人。此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但细看上去,却发觉他俊朗中透着些许英气,眉目间带着一丝儒雅,一举手一投足,都散发着一种化成灰也磨不灭的独特气质。
有那么一瞬间,北条时政忽然感到有一点点喜欢他。
当然,喜欢并不能构成他留下源赖朝的理由。他决定留下他,主要出于两点考虑:第一,是因为佑清那孩子在信中的恳求;第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他觉得平大人把此人流放到这里,一定有他老人家的理由。连平大人都没说要杀,到了这我们把他咔嚓了,从道理上讲,不合适啊!
于是乎,在北条时政的看管下,源赖朝过上了崭新的囚犯生活。
这一次,他老实了许多,待人接物更加谦卑有礼,话也更少了。然而平静的外表下,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却从来没有变过。对源赖朝而言,当一辈子囚犯这种想法,打从一开始就没在他脑中存在过。
他相信,机会还会有的。
这一次,他没有等太久。在北条乡安顿下来几个月后,源赖朝便又一次惊喜地发现:北条时政也要进京了,去当禁卫军统领。
机会来了就要抓住。
1178年,当北条时政从京城回来的时候,他惊奇地发现:他当外公了。
和源赖朝孕育爱情结晶的,是北条时政的长女北条政子,时年21岁。这一年,源赖朝31岁。
所谓人才,就是说放在哪里都会发光。
当北条时政从这一记闷棍中醒来后,那是真真正正、彻彻底底地明白了什么叫做“悔不当初”。不过严峻的现实容不得他把太多时间花在后悔上,这事要是让平大人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啊,搞不好还会怀疑我勾结朝廷罪臣。事不宜迟,马上把政子嫁掉!
北条时政给自己物色的新女婿,是附近山木乡的另一个大户平兼隆。这平兼隆,顾名思义也是平氏后人,平清盛的忠实拥护者。由于住在山木乡,所以又称山木兼隆。能和平兼隆联姻,北条时政相当满意,他相信政子也会满意的。想到政子,他又感到一阵心酸。
这孩子实在是太苦了,十几岁就没了娘,弟弟妹妹都还小,继母对她们又刻薄,但她从来不抱怨,宁可自己受委屈也要照顾好弟弟妹妹。按说政子到了这个年纪早该嫁了,都是我平时疏于关心,才让那浑小子钻了空子,唉!
北条时政越想越难过,这次事出突然,也不知道大女儿能不能理解他这当爹的一片苦心。
政子确实是个乖巧的孩子,她觉得父亲的决定,就算不理解,也是要尊重的。在得知自己即将被嫁到山木乡后,表现得十分顺从。整个婚礼进行得非常顺利……直到洞房花烛夜的时候。
估计政子姑娘身体素质应该不错,因为她只凭一根事先准备好的木棒就打晕了新郎,然后在夜色中冒雨一路狂奔,最后成功脱逃。
政子逃走后自然是去找赖朝哥哥,但见了面两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天一亮事情就会败露,到时北条时政和平兼隆的人马找来,两人还不是一样要束手就擒?
眼下一定要找个避难所。想来想去,源赖朝带政子逃到了伊豆山神社。这座神社现在位于日本静冈县热海市,已经成了历史悠久的名胜之地,但在当年的伊豆国居民眼里,它也就相当于中国人眼中的土地庙。不过这对被棒打的鸳鸯逃到那里,倒并不是指望土地公的保佑。他们选择那里主要是因为那里和尚比较多,而且主要是武僧,也就是日本人所称的“僧兵”。
看到这里您可能会撇嘴一笑:净瞎扯,神社里哪来的和尚?还僧兵!您当是少林寺呢?
是的,起初我读书读到这段的时候也曾感到非常困惑,甚至一度怀疑我的日语水平。神社里住和尚,就像道观里拜菩萨一样,怎么可能呢?
然而经过一番仔细查证,我最终发现:这是可能的,在日本是可能的。
因为事实上,在日本明治维新,也就是1868年以前,神社(姑且这么叫吧)一直是不区分宗教派系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天照大神(日本传统神道教里的神)和如来佛祖一起拜,根本不分彼此。
那时候幸亏基督教还没传到日本,否则一进日本神社,那肯定是左边一个天照大神,右边一尊如来佛祖,中间就坐着耶稣基督。大家一进神社,张嘴就是“阿弥陀佛!哈利路亚!上帝保佑,善哉善哉”。临走再冲天照大神击掌行礼。
这种宗教上的混乱一直持续到明治维新,那会儿日本政府下令全国神道教和佛教必须分开,才最终结束了这种混乱局面,今天的日本人称之为“神佛分离”运动。
关于日本人的宗教信仰这里就不多写了,反正那也不是重点。我们的重点是:伊豆山神社的僧兵武装力量十分强大,而且,还和平兼隆一向不怎么和睦。所以,本着“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原则,源赖朝相信伊豆山神社必定会收留他们,他和政子逃到了那里,也就算胜利了一半。
宣告他们另一半胜利的,是北条时政。既然拆不散,那就认命吧,女大不由爹啊,北条时政妥协了。
从此,源赖朝由一个被看管的囚犯,摇身一变,成了北条家的上门女婿。
然而这段婚姻,对当事双方的意义显然是不一样的。对政子而言,这是她的真情感动了上苍,而对源赖朝而言,更多地只意味着第二次投资的成功。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举两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就在源赖朝当上上门女婿后不久,他就在北条家接触到了一个名叫“龟前”的侍女。这是个貌美如花的女孩,源赖朝打心眼里喜欢,不过碍于自己尚不牢固的地位,他只是偷偷地与龟前交往。
到了1182年,当源赖朝扎根镰仓,幕府初具规模后,他立刻命人回伊豆接回了当年的龟前姑娘,将其留在镰仓继续宠爱。
然而一个龟前就够了吗?不,当然不够,我们的男主角正当壮年,精力旺盛得很。就在宠爱龟前的同时,源赖朝又想起了他已死去多年的大哥。不过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兄弟手足情深,只是因为他的大哥给他留下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大嫂。
考虑到事业已经小有所成,源赖朝十分浪漫并且信心十足地给他这位大嫂写了一封信,问她是否愿意做自己的小妾。结果大嫂不愿意,大嫂的爹爹也不愿意,收到信不久就将女儿改嫁了出去。最后源赖朝也没办法,只能痛骂大嫂的爹爹一顿了事。
所以如果要问源赖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只能说,他是一个成功的人。而“成功”与“好”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没错,他后来成功建立了镰仓幕府,开创了日本700年的武士史,他是成功的,毋庸置疑的成功。
然而悲哀的是,近20年的囚犯生活没能束缚他的身体,却牢牢困住了他的灵魂。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亲情,没有信任,有的只是日日夜夜的苦思冥想,他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如何改变这落魄的现状,如何能让自己生活得好一点。
他是成功的,也是悲哀的。
话题有点沉重了,下面让我们再次回到1178年,我们看到的还是一对幸福的小夫妻。
源赖朝为他的第一个女儿取名叫做“大姬”。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正经名字,因为日语里“大姬”就是“大女儿”的意思。
娶妻生子的源赖朝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日子平淡而幸福地流淌着。
然而平静的生活只过了两年,1180年4月的一天,一封信的到来打破了北条家的平静,信是京城里一位皇子以仁王写来的。(天皇家的男孩大名都带个“仁”字,这一点到现在也没变。)信的内容大致如下:
“平清盛等平氏一门,肆意专权、作恶京城;上欺天皇、下压百姓;罚有功之臣、赏作恶之徒,其罪罄竹难书。以仁王特命以源赖朝为首的源氏一门,举兵讨之。凡参与讨伐者,事成之后有重赏。”
说明一下,这个以仁王,原本也是有机会继承皇位的,但当年在平清盛的不懈努力阻挠下最终没有当上天皇。为此,以仁王一直对平大人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放下信,源赖朝的一颗心难以平静。想当年,父亲举兵讨伐平清盛的时候他就身在战场,跟随父亲左右,他亲眼目睹了从起兵到溃败的全过程。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失去父亲的痛苦,至今让他记忆犹新。
远流他乡,忍辱负重,这么多年我为的是什么?今天终于有机会一雪前耻替父报仇,我源赖朝怎能犹豫片刻?!平清盛,我们源、平两家算总账的时候到了!
呵呵,如果我说源赖朝当时是这么想的,你相信吗?
不好意思,跟大家开了个玩笑。
3.艰难的抉择
如果说源赖朝放下信,立马揭竿起兵,那他也许能打一场胜仗、两场胜仗,甚至可能攻下几个地方国。但也就仅限于此吧,不太可能有更大的成就。
有人说,真正的英雄在作重大决定前,往往都是举棋不定的。成功自然是好,但通往成功之路毕竟荆棘繁多,可能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事先必须充分考虑。如果想都不想就上路,不摔跟头才怪。
从这个意义上说,源赖朝应该算是一个英雄。
放下信,他的内心是矛盾的。
20年了,距离当年父亲起兵失败,已经过了20个春秋。当年那个一夜之间失去家人,失去一切的12岁少年,如今已经33岁了。
12岁的他无助、绝望地被流放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多少个夜晚,是在对家人的思念中度过的啊!如今33岁的他有了一个新家,娶了当地豪杰的女儿做妻子,还有了一个女儿。
一句话,他的现状还不错。
到底要不要起兵呢?
与平清盛,他有不共戴天之仇,如果可以,他甚至想亲手剐了他。可是,如果失败了呢?他将再一次家破人亡,这一次,他甚至连被流放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经历过战争,他更懂得战争的残酷。
算了吧,一切还是维持现状吧。我现在过得很好,我不想改变。
成王败寇,不是我不想成王,只是那败寇的滋味,我再也不想记起。
对远在京城翘首以盼的以仁王,源赖朝并没有写信拒绝,当然也没有写信答应——他没有任何回复,就像从来没有收到过那封信一样。
十几天过去了,生活似乎还很平静,只是这平静里,带着些莫名的紧张。
5月10日,又一个陌生人敲响了北条家的门。
来人是京城里三品大员源赖政的亲信。
关于这个源赖政,也许你已经猜到,他和源赖朝是有些亲戚关系的。不过不是兄弟。我查了一下源氏族谱,他和源赖朝的爷爷(源为义)是一辈的,往上数五代,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老祖宗源满仲。
换句话说,源赖政是源赖朝的远房爷爷。
其实说起来,这源爷爷才是这次反平大戏的真正导演,以仁王也是在源爷爷的劝说与鼓动下才下达讨平令的。否则,在那个天皇、太上皇都不好使的古代日本,他一个连他亲爹都不待见的所谓王爷,突然说要讨伐平氏,那是明摆着找死。
决定起兵这一年(1180年),源爷爷高龄76。在全日本大半壁江山都归平氏掌握的当年,源爷爷在京里当三品官,京城人称“源三品”。
可不要小看这个三品官哦,在当时,这可是所有源氏子孙里面最大的官。没办法,自从20年前源赖朝他爹兵变失败,源氏就一直被平家人踩在脚底下,混得都不咋地。
源爷爷之所以能独树一帜,当上这个三品官,是因平清盛对他不错。而平清盛之所以对他不错,是因为当年那场兵变,他慧眼识才,以源氏之身站到了平氏阵营。
而今天,老爷子以76岁高龄重举反平大旗,不为别的,主要是以平清盛为首的平氏,这些年作恶多端。
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提起平氏,没有不说个“不”字的。
老爷子琢磨着,照平氏这么个闹法,气数也快尽了吧。找以仁王一合计,两人新仇旧恨加一块儿,当即一拍桌子——起兵!就这么定了!
源爷爷派来的使者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告诉赖朝孙子一声:爷爷已经准备起兵了,到时候希望你能接应一下。爷爷在京城,你在地方,咱们祖孙俩两相呼应……
送走了使者,源赖朝又一次困惑了。要不要帮爷爷的忙呢?
9天之后,5月19日,没等源赖朝回复,源爷爷就起兵了。
我的亲爷爷啊,就算起兵,也不用这么急吧?你总得给我点时间准备啊!
没时间了,孙子,起兵的消息已经走漏了,以仁王4天前被下令流放,爷爷再不起兵就是死路一条啦!
怎么办?!现在怎么办?!
危急关头,要小家?还是顾大义?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源赖朝毅然决定:要小家!
爷爷啊,对不住了,孙子在这为您祈福了啊!
源爷爷的兵变,这里就不多说了,四个字概括足矣:瞬间崩溃。兵变后正好一个星期,5月26日,源赖政在求援的路上遭遇平氏追兵,全军覆没。在战场上和源赖政一起被枭首的,还有他的一个儿子、两个养子。以仁王比较幸运,他是跑了一段才被杀的。
不过,这些都与我无关了,我源赖朝,现在只想过平静的生活。
可是,可以吗?
源赖朝,或许你不知道,从接到以仁王的讨平令开始,平静,对于你,便是一种奢望了。
6月19日,又一个送信的上门了。或许北条家该考虑换个门槛了,否则早晚被送信的踏破。
大家猜猜这个信差是谁派来的?
呵呵,猜不到吧?猜不到就对了。
这个人住在京城,是个有品无官的小人物。为什么说他“有品无官”呢?因为早在18年前,京都朝廷就给了他一个“从五品”(比五品低,比六品高)的身份,但一直没有给他实职,所以我说他有品无官。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三善康信。
他是源赖朝奶娘的妹妹的儿子。因为有了这层关系,源、平两家,他就比较偏向源家。最近一段时间,三善兄每隔十天就派人向北条乡送一次信。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腿的年代,源赖朝的通信就基本靠三善兄了。
闲话到此为止,我们来看信的内容。
“上月,以仁王谋反兵败。朝廷下令追讨所有接到过以仁王旨令的源氏族人。你为源氏正统,为今之计不如离开伊豆,逃往奥州。万望一切小心,切记切记。”
信中的“奥州”是指“陆奥国”,是日本最靠东北部的地区,相当于中国的黑龙江。这个地方后面还会提到,希望大家先留个印象。
读罢信,源赖朝惊出一身冷汗。
随即,他愤怒了。
这算什么道理?我又没参与兵变,凭什么抓我?就凭我接到了那封信?!
逃到奥州?逃到奥州就太平了吗?追兵追到奥州来怎么办?到那时带着全家跳海吗?
既然退路已被堵死,只好拼死一搏了。
平清盛,是你逼我的。
我想,这世界上一多半的造反,都是被逼的。没有活路了,就只能从死路里找条活路。
朱元璋是被逼的。
李自成是被逼的。
源赖朝,也是被逼的。
所以说,把别人逼上绝路,就等于把自己逼上绝路。
被逼上绝路的源赖朝,只有唯一的选择——起兵,讨伐平氏。
对于这个决定,北条时政也不得不同意。人家若要讨伐源赖朝,自然也不会放过他这个老丈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