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古代,人们就有兴趣爱好,如古埃及人以玩木球游戏为爱好,而一些希腊人和罗马人则以收集袖珍型士兵塑像为爱好。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兴趣爱好还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只要是人们喜欢做的事情,都可以成为一种爱好,不论是收集邮票、编织图案,还是种花养草。
如果你拥有一种终身爱好,那么它很可能就此内化成你生命的一部分,让你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
兴趣爱好为人生添色
兴趣爱好,给人们带来娱乐和知识。譬如嗜好收集古玩的人,常常要为新的古玩找到个存放的地方,查阅书籍进行一番考证等等。把自己收藏的古玩拿出来观赏,也是一大乐事。
兴趣爱好,有助于获取知识。世界上有许多做出杰出贡献的伟人,不少是从兴趣开始的。浓厚的兴趣,让达尔文把甲虫放进嘴里;让魏格纳一生中四次去格陵兰探险;让达·芬奇不顾教会的反对连续解剖许多尸体……爱因斯坦四五岁时,就对指南针发生兴趣,他长时间摆弄它,心想那小针为什么总是指着同一方向。他还能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搭积木,直到把又高又尖的“钟楼”搭好为止。正是这种浓烈的兴趣和伴之而来的思索、追求,使他成为近代伟大的物理学家。著名学者郭沫若曾经说过:“兴趣爱好也有助于天才的形成。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得人们能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牛顿就是从一只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日本著名企业家土光敏夫,在他《经营管理之道》一书中写道,“能否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企业家,关键之一在于你是怎样度过业余时间的。”由此可见,兴趣爱好是构成学习动机的最具实际意义的因素,是学习的一种动力。
再如,集邮,当你欣赏邮品时,就会从中得到知识和启迪。有了兴趣爱好,就有了同人交往的“触点”,兴趣广泛,接触的媒介就多,结果由此结识了与自己有同样爱好的人,彼此交流就多了一个朋友。在与朋友们的交往中,一个人会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使情感有所寄托。
兴趣爱好促进身体健康
兴趣爱好是情绪的润滑剂。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一个人有快乐的时候,当然也会有不快乐甚至痛苦的时候。要消除不快与痛苦,无非两种办法:一是外泄法,即把不快与痛苦通过发脾气、找人倾诉等方法发泄掉;二是内消法,也就是把不快与痛苦自我消化掉。德国音乐家梅亚贝,有一次和妻子吵架,场面有些不可收拾,这时忽见梅亚贝坐到钢琴前,弹起他喜爱的乐曲来。他选择弹琴,一则是为了分散自己对坏情绪的注意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二则也是让快乐的乐曲转化自己的情绪。结果乐曲未终,他的妻子也为优美的乐曲所感染,情不自禁地坐到他身边,为他轻声伴唱,使得眼前一场一触即发、硝烟弥漫的“内战”平息下来。
人的心情愉悦了,对于身体健康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有许多人通过兴趣爱好来养生,比如张学良钓鱼、毛泽东爱好游泳、凡尔纳热爱读书等等。
这些伟大人物都巧妙地利用爱好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促进了身心健康,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仿效。
培养有益的终身爱好
爱好是可以培养的,下面几种兴趣爱好对人都十分有益。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仅供参考:
1读书
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衣着,赋予你外在的美;读书,才能常给你气质的美。拥有了书,生命也就有了寄托。
托尔斯泰酷爱博览群书。在他的私人藏书室,参观者可以看见十三个书橱,里面珍藏着两万三千多册二十余种语言的书籍。这些藏书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据说,他喜欢把书借给别人看,与他人共享读书的快乐。
读书,是一种美丽的行为。在读书中,天上人间,尽收眼底;五湖四海,就在脚下;古今中外,醒然可观。读书,让我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读书,让我们丰富了自己,升华了自己,突破了自己,完善了自己。
读书至少会给人带来三个方面的益处:
(1)读书让我们丰富自身的知识。书籍是我们认识现实的桥梁,书籍使我们脱离蒙昧走向文明。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可以穿越时间隧道去体验春秋战国时代的连绵战火,观望盛唐的繁荣。读凡尔纳、柯南道尔的科幻小说能把我们提前带入缥缈而又精彩的未来世界。
(2)读书能够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书籍是一面镜子,作者在书中表现出坚毅的品性,开阔的胸襟,积极的志向,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照见自己的缺点,日复一日地阅读下去,我们被书籍潜移默化,我们逐渐形成全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同时,读书是一个读者与作者交流的过程,我们在阅读中进入了作者的心灵世界,在不断汲取的同时还要学会扬弃,这样读书就变成了积极的参与。
(3)书籍给我们的人生以有益的启示。一本好书就像一个掘宝人,能开采出隐藏在我们心中的宝藏,要是我们能碰到掘宝人的话,大多数人心中都有可供采掘的宝藏。我们在书里常常发现我们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只是我们没有表达出来而已。读书唤醒我们潜在的能力,在书里我们认识了自己。
2品茶
年轻人喜欢喝茶,因为茶比任何饮料都解渴。烈日当头,口渴难耐时,端起一碗凉茶,一饮而尽,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痛快!老年人喜欢喝茶,因为他们能从中品出人生的滋味,茶能让他们回忆起往昔的酸甜苦辣。
茶如人生,闻之则香味扑鼻,入口则是苦的,但仔细品味,却又有一股香甜之气从口至舌,至喉,至嗓,久久萦绕。
巴利说:“人生像一杯茶,若一饮而尽,会提早见到杯底。”所以喝茶重在品,如能品出茶的种类便高出一般,如能品出茶的出处更是不凡,最是不凡者能从茶的轻淡厚重中品出茶出自何人之手,是年轻的小姑娘,还是年过半百的长者。饮茶重在那份情趣。泡一壶淡茶,静坐看山,或独步寻芳,慢慢揭开悠长的寂静。喝着茶,对着山,对着树,对着雾,春去也,秋去也,冬去也,连太阳的血色也褪尽了,品着苦涩后的香醇,蓦然抬头,似乎从中体味出了人生的真正内涵。
喝茶又不能太过讲究。日本人喝茶讲究茶道,据说完整的茶道会有三段十八步,什么“沐淋瓯杯”,什么“茶海慈航”,什么“杯里观色”等等,不一而足。中国人喝茶不太讲究,紫沙壶也可,瓷壶也行,玻璃杯可以,大粗碗照样,中国才是真正懂得茶的国家。喝茶不能为茶所困,太过讲究,这样反而被束缚。
3欣赏音乐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一种人类共有的语言。它来源于生活,为我们的情感服务。科学研究证明:听合适的音乐,可以优化人的性格,平稳人的情绪,提高人的修养品位,甚至有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神奇功效。
烦恼时听听音乐,能重新燃起生活的热情,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和憧憬,使人心理趋于平静,心绪得到改善,精神受到陶冶。
值得我们培养的兴趣爱好还有很多,比如游泳、下棋、绘画、书法等等,不一而足,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由选择,只要是对身心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都值得我们用心培养。
第93件事 挑选一个合适的人做你的终身伴侣 “终身伴侣”就是那个与你一起长途跋涉、风雨兼程地走完人生旅途的人,他(她)在你生命中的重要性甚至可以与亲人并列。在这个问题上,你自己拥有绝对的选择权。如果你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做终身伴侣,那么你的人生便可能因此而充满快乐和幸福。如果选择错了,你面临的将是无休止的困扰和痛苦。
挑选终身伴侣的五个标准
人们在选择一个终身伴侣时,绝对没有人想要作出错误的选择,然而当离婚率与日俱增时,才知道有很多人在选择自己的伴侣时犯了严重的错误。当问到很多订婚的情侣们为什么要结婚时,他们都肯定地回答说:“我们相爱啊!”但是,这里要告诫你的是,选择终身伴侣绝对不可只以爱为基础,这也许听起来不太正确,但其中有深奥的道理存在。
爱,不是结婚的唯一基础,但它是一个好婚姻的结果。你不可以只用爱来营造一个终身的关系,你需要更多。如果你有心要寻找并拥有一个终身的伴侣,你可以用下面五个标准来评估你长期婚姻成功的远景:
标准一:你们有共同的生活目标吗
婚姻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你们计划如何度过呢?一起吃饭,跑步?你必须和他分享更深、更有意义的事情,你们必须有共同的生活目标。在一个婚姻里有两种情形会发生:你们可以一起成长,或者各自成长。50%的人是各自成长的,要使得婚姻成功,你必须知道在生活底线上你要的是什么,然后与一个和你的目标一致或相近的人结婚。
标准二:和这个人分享你的感觉与思想时,觉得安全吗
这个问题和你们关系的品质有关,“觉得安全”意思是说你能开诚布公地和这个人沟通吗?良好沟通的基础是信任,相信你不会因为表达你的感觉和思想而遭到处罚或伤害。“会凌虐人的人”的定义就是某个你害怕对他表达感觉与思想的人,对自己诚实点!确定你要结婚的对象是你在情感上觉得很安全的人。
标准三:对方是个值得敬佩,很特别的人吗
他(她)是个高贵而敏感的人吗?你怎么测试他(她)呢?这里有些建议:
你们是否以一般的基础作为个人成长的方法?
你们是否认真地改善自己?
这个世界基本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致力于个人成长的人,另一种则是寻求舒适生活的人。那种将舒适的生活列为目标的人,会把个人的享受摆在第一位。在与他(她)走上红地毯以前,你必须要知道这一点。
标准四:对方如何对待其他人
促进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给予的能力。所谓给予能力,是使他人快乐的能力。细心地观察他吧,看看这个人是否很欢喜给予,或者他是否是个自私自利的人,想想看他对那些他不需要对他们好的人是怎样的情形,例如服务员、公车司机、保洁工等。他如何对待父母和兄弟姐妹?他懂得感激吗?如果他对那些给他所有东西的人都不懂得感激,就不要期望他会感激你。他会变卦并且说别人的坏话吗?会变卦的人是不会懂得爱人的,你可以很确定,如果他对别人不好,对你也不会好的。
标准五:婚后你是否希望改变这个人
有太多人犯了这个错误,就是希望在婚后“改善”他(她)的配偶。如果你无法完全接受他(她)现在的样子,你就还没有准备好要结婚。总的来说,约会阶段不应该是困难危险的,症结是你要多用点头脑,少用点心。当你约会时应尽可能地客观,要问一些对整个事情有帮助的问题。坠入情网是种很美的感觉,但当你醒来发现手指上的戒指时,你一定不希望因为你没有做好准备而让自己身陷麻烦。
这些寻找终身伴侣的标准问题,当然不能够包罗万象,也许不能给你带来完美的婚姻,但可以让你看清未知的风险,朝着更和谐的婚姻迈进一大步。
破除偏见,自己的事自己做主
人在选择恋爱对象时往往会受到社会评价、他人的选择标准、从传闻中获取的爱情知识和对方信息的干扰。在不能正确对待并且不能排除干扰的情况下,许多人就会发生一些常见的选择偏见,如社会刻板印象、先入印象等。
1破除刻板印象的偏见
常常听到有些人宣称自己“非北京(上海)人不娶(嫁)”之类的择偶要求。这些人找对象时,对职业、阶层、地域有相当严格的甚至顽固的要求。对某些职业或阶层的人一概拒之门外,而对另一些职业或阶层的人则举双手欢迎。从心理学上说,这样的人深受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
社会刻板印象是表面的、一般的、笼统的,尽管反映了一定的现实事实,但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则是不具体、不全面的,往往不合乎个人的现实状况。尤其是当社会角色内容变化了时,如果还死守已有的刻板印象,那就会发生偏见。
在选择对象时,有相当一部分人凭刻板印象办事。有人曾给一位女青年介绍对象,她一听到他是位中学教师时,就表示不同意。她说,教师的生活单调、清苦,办事没有优越感。这纯粹是陈旧的社会刻板印象。随着社会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教师的角色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那位被介绍的中学教师,恰恰是一位兴趣广泛、才华横溢、颇受学生尊敬的“现代型青年”,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夫子”。那位女青年死抱陈腐的刻板印象不放,是有害于自己的。
选择对象还可能受到其他刻板印象的干扰,如地域的、家庭的等。有的人明确提出某地女子不娶,某族男子不嫁,某种家庭中的人不予考虑。
同时,从刻板印象出发也会夸大某人的优点或者加给某人一些没有的优点,以致有的人误入情网。社会上一些女子拼命追求男大学生。其实,有一些男大学生并没有多好的思想修养,也谈不上有多少真才实学,只不过徒有虚名而已。
为了摆脱这些刻板印象,人们必须深入生活实际去了解、观察、发现对方的特点,从实际交往中去感受、体会对方的思想情感,切忌以某种旧模式来度量人。
2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先入印象是社会舆论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指人开始认知之前,就有意或无意地从舆论或传闻中吸取了认知对象的某些信息,从而对认知对象形成了某种看法。人们选择对象,往往受先入印象的影响。尤其是中介式沟通的恋人更受其害。因为中介人(介绍人或红娘)会在两人见面之前,先吹嘘一番,造成一个好印象,激发两人相会。这样,两人各自都有了关于对方的先入印象。
先入印象的关键作用就在于它决定两人之间是否建立联系。有的人因为对某人有了不好的先入印象,就不想同对方见面,或见面之后,只注意到其弱点而失去兴趣;相反,有的人则因为事先有比较好的先入印象,在两人接触和交往中,就带着绿色眼镜看人,只注意对方的优点和长处,而忽略其弱点和缺陷。因此,先入印象的好坏直接影响认知、交往的可能与效果。
没有主见的人容易受先入印象的影响,因为他们容易接受、相信社会舆论和受他人左右。有一位女青年听到朋友们经常议论一位男青年,人们对他的赞赏,使她产生了爱慕之情,就贸然去求爱,并闪电式地结婚了。可是婚后她发现自己的丈夫只有在姑娘面前才表现好,在其他场合则不然,思想品德不良,不勤劳,还很粗暴和武断。至此时,她才深深体会到自己上当了。这说明不能仅仅凭先人印象决定婚姻大事。
因此,人们在选择对象时,一定要深入实际进行观察和了解。特别是要在与对方直接交往中认识对方,而不能偏信人言,人云亦云。要把自己的实地考察和直接交往的体会与别人的意见相结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