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了不起男生的24堂课-培养男生的自立能力,让他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个没有自立能力的男生是很难在社会上生存的,所以父母要学会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让他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起,逐渐摆脱依赖,形成自己的主见,鼓励他们学会自己做决定,当他们犯了错误时,要引导他们承认,因为敢于承担责任的男孩才是有胆量、敢担当的男子汉。

    1.培养男生的责任感,首先让他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责任感是男生必备的重要品质,父母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学着会做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要逐步学着做,这样才能逐渐培养男生的责任感。

    自立表现在方方面面,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一个人在生活中必须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因为人不可能任何时候都依赖别人,不管是父母还是朋友、爱人,别人的帮助是一时的,有限的,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不把命运寄托在他人之手,既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成熟。

    父母要教育男孩,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因为这样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不会被压倒和摧垮。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湖南省江华县的红十字会医院,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医生,原本长得生龙活虎,样貌俊俏,脑子又聪明,可是16岁那年,命运偏偏跟他开了一个玩笑——那一天,他突然发觉浑身没劲,整个身子像瘫痪了一样怎么都直不起来,结果,这一倒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后经专家会诊,才知道这个男孩得了胸椎结核病,尽管经过手术,但高位截瘫却成了铁定的事实。原本健康强壮的身体一夜之间就成了个残疾,男孩不能接受这个挫折,更不能面对这个事实,一晃两年过去了,这两年中,他的双腿已经明显萎缩,尽管,这个男孩常常将自己的病肢拖上来按摩,但效果依然令人绝望。他不敢面对这一切,更不敢设想未来,他想这一辈子将永远与床榻为伴,成为别人的累赘!渐渐地,他变得孤独起来……

    父母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但是他们没有抱怨,也没有痛哭流涕,而是每天精心的照料他,鼓励他,并给他带来许多张海迪和史铁生的书籍。男孩渐渐鼓起了勇气,开始跟命运做斗争。

    上帝最终还是垂青于自强不息者,两年后的一天奇迹突然发生了。男孩的双腿终于有了知觉,他不断地按摩,坚持做康复训练,渐渐地,他能站立起来了,18岁时,他又重新开始学习走路。后来,男孩不仅学会了走路,还重新走进了课堂,凭借惊人的毅力他发奋学习,最终考上湖南中医学院,如今又只身来到江华红十字会医院工作。虽然男孩现在走路还是一瘸一拐,而且还时不时地摔上一跤,但他拒绝领取本可以拿到的残疾证,他不想依赖别人,不想让别人用同情的目光看他。他要用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撑起他坎坷的人生,并将用毕生的精力去帮助那些如他一样受到病痛折磨的人。

    他的真实姓名叫蒋恒,一个用自强自立的精神书写人生的真汉子。

    命运有时真的很捉弄人,生活中,我们往往在毫无预料的情况下遇到一些挫折、困难,我们不可能时时依赖别人。子女也一样,不可能一辈子靠父母,千万不要让你的孩子生活在蜜罐子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是愚蠢的表现,也是危险的做法。这样的孩子永远长不大,他们不敢独立,不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没有勇气克服困难和挫折,走到社会上不敢跟人竞争,处理不好自己的人际关系,没有分辨能力……太依赖父母的孩子只能让自己丧失太多的能力。

    尤其不能让男生太依赖父母,太舒适的环境只能让他丢失自立的能力,变得没有责任感。

    记得有这样一副连环画:

    一位母亲端着一盆洗脚水来到儿子面前准备给他洗脚,儿子一边耷拉着双脚让母亲给脱袜子,一边还津津有味地捧着一本书看着。

    母亲弯下她那工作了一天的腰给儿子洗脚,还关心的问道:“儿子,看什么书呢?”

    儿子不耐烦地对母亲说:“书名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似乎很不满意母亲的唠叨,不再搭理母亲而是瞅着自己那本书。

    母亲无奈,端着洗脚水就走了,走的时候还说了一句:“什么时候能自己做啊?”儿子不解地望着母亲……

    这幅漫画很具有讽刺意味,男孩明明就看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书,他应该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为什么在家里还是处处依赖母亲,好像理所应当似的。这是值得人们思考的,现代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教育孩子的理论却越来越贫乏了。父母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还小什么都不能做,怕他干这个会伤到,干那个会累到。一切事物都给孩子料理的妥妥当当,孩子在幼儿园打电话说,“妈妈,我忘带书包了”,你赶紧送过去,“我没带钱,今天要交XX费”你又赶紧请假给孩子送过去,父母是否想过是不是自己给孩子包办的事情太多了!孩子已经习惯父母这样照顾,习惯凡事依赖父母,有些时候孩子的依赖心理都是父母惯出来的,父母不放手让他做些事情,他永远体会不到什么是自立。

    父母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比如,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可以让他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自己穿衣服、穿袜子,自己喝水,自己拿玩具等等,然后,不断地提高要求,让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通过收拾自己的房间,可以培养孩子的条理性和自理能力,而且也可以让孩子真正树立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这样对于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等孩子大些时,可以让他帮忙做些家务,扫地、拖地、买东西等等,让他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培养他的独立生活能力、独立意识、独立主见和责任心。让他逐渐摆脱对父母依赖,走向自立,做一个自强自立的男子汉。

    2.“你是男子汉,有权决定自己的事情”

    成长期的男生爱捣蛋,不听话,还很叛逆,家长让他往东,他偏偏要往西。但是你一味批评指责他,只能造成两种情况:要么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跟父母较劲,什么都跟你对着干,要么让孩子变得胆小怕事,凡事只能依赖父母,听父母的意愿和决定,没有主见。相反,如果父母此时告诉孩子“你来决定这件事情”,男生会倍受鼓舞,父母的信任和鼓励,成为他努力做好事情的动力。

    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他们往往认为:“孩子太小,没有决定事情的能力”、“让男孩决定自己的事情,他很可能会变坏”……于是,中国的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事情,从“吃、穿、住、行”到考哪所初中、高中、大学、学什么专业……家长已经习惯为孩子操办现在,计划未来,他们总是担心孩子应付不来很多事情,不给他们机会尝试独立,剥夺孩子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力,这种做法纯粹是家长在杞人忧天。儿童心理学家就曾表示,如果能够从父母身上得到充分的支持和爱,男生会比女孩更早地走向独立。

    因为,男生会认为,父母让他自己决定一些事情,是父母对他能力的认可,是父母对他莫大的信任,因此,没有男孩愿意辜负这种信任。于是,这种信任便转化为了男孩努力做好这些事情的巨大动力。事实也证明如此,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当面对困难的时候,6个月大的男婴已经开始试图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解决问题,女婴却通常借助哭泣等手段寻求父母帮助。当然,这些不同只是性别上的差异,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男孩更喜欢实践,喜欢尝试与竞争,他们喜欢在这些过程中的思维与创造的乐趣。所以,家长不妨尝试:大人“放手”,小孩“动手”的教育方式,注意把握男孩身上的这些特点,不要阻止他们那颗尝试的心,鼓励男孩去探索和自己做出决定,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

    12岁的王少军,最近迷上了下棋,很想去棋队学下棋。他的妈妈是清华大学毕业的电子工程师,妈妈为儿子考虑更多的是他的学业和前途。但是,她不想强迫孩子放弃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不想逼着他干自己毫无兴趣的事情。

    于是,母子之间进行了一次很严肃的交谈。“你很喜欢下棋,对吗?”妈妈问道,王少军点点头,“那好,不过你要记住,下棋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今后,你要对自己负责!”妈妈严肃地对他说。

    妈妈这番话极大的鼓励了儿子,并激发了他的斗志,结果,儿子不仅成绩没有落下,还多次夺得国际象棋冠军。

    同样,第八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黄涛,是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男孩子,音乐、朗诵、书法、摄影、游泳……各方面都很出色。有人曾经问过黄涛的妈妈:“您是用什么办法培养出这么多才多艺的孩子的?”黄涛的妈妈说:“黄涛很小的时候,我和他爸爸工作太忙,就把他寄养在奶奶家。为了不给奶奶添太多的麻烦,我们早早地训练她独立生活的能力。4岁时,他学着自己洗头,穿衣,穿袜子,叠被子。后来让他参与一些家务活,并让他提意见,做决定。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现在已经能做很多事情,有些事做得比我还要好。为了培养他的责任意识,课外参加的各种学习与活动,我们大都让他自己决定,自己报名,自己完成。如今,他知道怎样对自己负责,懂得自己约束自己。”

    从中可以看出,大人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是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是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最有效动力。父母要学会让男孩独立成长,让他们自己挑选做正确的事情,寻找正确的思维方式,不要扼杀他们做事的机会。

    有时当男孩不能做决定,向你请教时,不要直接告诉他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而要耐心的引导,让他自己做出决定,你的分析只能给他提供一个参考。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真正有出息的孩子。

    美国的家长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是很值得人们称道的。记得美国有一部非常受欢迎的电视剧《成长的烦恼》,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天,刚上中学的小儿子本恩做出了一个让人大吃一惊的决定——他要做“清新小子”乐队的经纪人!因为本恩认为“清新小子”乐队非常有潜力,于是萌生了做他们经纪人的想法。可他遇到一个问题,要做“清新小子”的经纪人,必须拿出2000美元投资。

    本恩没有钱,于是他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父亲杰森,并劝说杰森做自己的合伙人。听了本恩的决定后,杰森虽然非常吃惊,但他还是支持本恩的决定,并同意拿出2000美元作为投资。

    后来事情的发展有些不顺利,父亲杰森认为本恩根本不懂如何经营乐队,于是不顾他的想法和决定,处处控制他,这让本恩无法忍受,于是结束了和父亲杰森的合作。没想到,本恩又找到他的邻居作为合伙人,并在转让乐队经纪权中一次性赚了24000美元,这让杰森形象大跌。

    杰森无疑是个优秀的父亲,当孩子做出一个让大人吃惊的决定时,他以实际行动支持了本恩的决定。但他还是犯了一个很多父母常常会犯的错误,那就是没有完全信任自己的孩子。

    大人常常习惯用成人的思维禁锢孩子的思想,当孩子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总是对他们抱有不信任的态度,不相信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办事能力。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很多选择,如果一个人从小就习惯父母替他做决定,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主见,当有一天,孩子离开父母走上社会后,就很难做出果断而正确的选择,即便遇到机会,也只会打个擦边球。

    父母要鼓励男生自己作出决定,要培养他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孩子通过观察和思考对一件事情做出决定时,父母应该说:“我们支持你的决定!”给他们选择和决定一件事情的权利,给他们坚定自己信念的信心和勇气,即使他们以后遭到挫折了,他们也能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3.“儿子,错了就要勇于承认”

    人不可能一生都不犯错误,犯错不见得是坏事,因为人只有在承受和克服困难的努力中,才能深切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伟大,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自我。所以,应允许男生犯错误,并要让男生学会勇敢承认错误。

    男生一般比女生捣蛋,还总喜欢做些恶作剧,这让许多家长都很头疼,对待这些小鬼头,家长和老师既不能听之任之,又不能严厉的批评,对于孩子这种故意犯的错误,家长要学会慢慢的引导,让男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逐渐明白道理。

    杨阳是一个很淘气、很捣蛋的小男孩,有一天下课了,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排队去洗手间,可是杨阳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急着来排队,而是呆在活动室环顾了一下四周,确信人都走光了,便顺手扯过了临座鹏鹏放在桌上的图画本,以飞快的速度在上面胡画了一通,然后“刺溜”一下子跑出来排队,这一切恰巧被老师从窗外瞧见了。

    这位老师看在眼里,但并没有马上上前批评他,因为杨阳经常搞恶作剧惹得小朋友哭,虽然说过他很多次但始终还是没有奏效,他还总是摇头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于是,老师打算换个方法教育他,让他主动承认错误。

    不久,鹏鹏回到活动室,一看,发现自己的本子被画成了那样,忙举着来向老师告状:“李老师,你看我的图画本出去前还好好的,回来就变成这样!”

    这位老师装作很吃惊的样子:“呀,是谁干的呀,把鹏鹏的本本都涂成‘大花猫’了!”小朋友们都说不知道,杨阳也像个没事儿人似的,正在座位上指着他的‘杰作’哈哈大笑呢!

    于是,老师的表情变的严肃起来:“这件事情既然有人做,那就会有人看见,换了任何一个小朋友,也不想自己的本子被乱涂乱画成这样,如果那个小朋友主动承认了错误,那他就是个小勇士,他还是我们大家心中的好孩子!”

    “会是谁呢?”“谁啊谁啊快承认”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好奇的不得了。这时的杨阳已经红了脸低下了头,不一会儿他便吞吞吐吐地说道:“是我!我以后再也不了!”老师立即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并让全班小朋友一起鼓掌鼓励他,杨阳最后还向鹏鹏道了歉……

    做错了事情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做错了事情敢于承认并改正。但是如何劝说孩子改正,是每个父母心头的一块石头,很多事实表明,每个孩子都喜欢表扬,喜欢鼓励,所以,用鼓励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坐标,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对别人会造成怎样的困扰,可以让他体验到内疚和后悔。很多父母只会在孩子表现精彩时才给予奖励和表扬,殊不知,勇于承认错误也是一种难得的品质,所以,家长不要吝啬你的鼓励,要鼓励你的孩子勇于承担责任。

    家长要让男孩明白,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孩子是受人欢迎的,而且还可以为自己赢得赞许、信任、朋友等。父母这样做,可以使孩子摆脱自我中心主义,知道外部世界并不总能为所欲为,同时,让他遭受必要的情绪挫折,体验到后悔、难过、害怕是什么东西,从而令他成长得更快,以后更好地处理自己与周围其他人、其他事的关系。

    千万不要让男孩养成撒谎的习惯,对于那些一不留神就犯错误,然后又总是寻找各种谎言来逃避的孩子,父母更应该抓紧,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犯错后寻找谎言来掩饰是一种恶劣的行为。

    许多家长都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儿子的手套明明丢了,可是他却一会儿说在卧室里,一会儿说在自己的柜子里,就是不肯承认;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经常借口买文具向家里要钱,其实是拿去买零食了;有次打烂花瓶,却安在阿猫阿狗身上;上学迟到,借口堵车;作业没做,说是生病……

    孩子撒谎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无知,可能是因为害怕责骂,为了逃脱责任,孩子撒谎的同时,内心常常是恐惧无助的,也许他并不愿撒谎,只是因为自控能力差,常常做错事,常常面临危险,便只好撒谎,而撒谎又可以免除灾难,免受惩罚,次数多了以后,孩子就会有铤而走险的心理。

    孩子对是非的辨别能力比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所以,父母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了解孩子犯错误的动机,包容孩子犯错误,给予他们改正机会,鼓励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

    父母也可以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说明他的错误行为破坏了规定,或伤害了别人的感情,因此他必须对错误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进行补救。并且向孩子明确表示自己对谎言的态度,希望他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等等。

    父母不希望孩子撒谎,要给他做一个表率,要让男孩懂得,做错事,就要敢于负责,这是一种敢担当、有胆量的气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