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不传的调味秘诀-美味升级的调味窍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巧妙运用简单易行的小窍门,不断提升菜肴口味,让你的每日饮食健康升级。

    常见的香料配方

    五香粉:五香粉一般是由花椒、大料、小茴香、桂皮和胡椒这五种香料研磨成粉,也可适当添加姜、豆蔻、丁香、甘草、白芷、砂仁等香料。

    十三香:十三香的配方繁多,但以花椒、大料、小茴香、桂皮(肉桂)、紫蔻、砂仁、肉蔻、丁香、木香、白芷、山柰、良姜、干姜等中草药物为主,如家喻户晓的河南十三香。

    烧煮肉类常用的香辛料

    烧煮肉类食物时常添加的香辛料有豆蔻、山柰、大料、茴香、白芷、紫苏、丁香、沙姜等,但香辛料并不适合所有的炖煮肉类。一般需要本色菜品时,应谨慎添加香料,否则,成品色泽会比你想象的要深。比如肉桂会使汤汁呈浅褐色,要保持色泽可以用香叶代替。肉蔻一类有壳的香料,可以使用前拍开,以加速汤汁入味。

    腌渍畜禽类材料时,除了常用的葱末、姜末外,很多人喜欢添加桂皮、豆蔻、香叶、白芷等香料,但在实际腌渍过程中,食材是很难吸收这类香料的香气的。操作时可将桂皮、豆蔻、白芷等较为干爽的调料研磨成粉,用料酒调匀后再用于腌渍。

    用糖调味要注意温度

    用糖调味温度不可过高,蔗糖的熔点为160~186℃。单独加热时,当温度达到150~160℃时,熔化成葡萄糖和果糖的无水物,具有蔗糖结晶性、易出现翻砂现象,熔化的糖液可以拉成具有伸展性的金黄色糖丝。可以制作拔丝类菜点,或制作糖类制品。当温度达到170~220℃时,生成褐红色的焦糖色或炭化后的黑色,无利用价值。制作酸味菜品过酸时,添加少量的糖,能使酸味能明显减弱。

    先入糖后入盐

    制作菜品时放糖的时间不宜过早,但是糖要在盐之前入锅。

    反之,盐将材料中的水分析出,糖会融入菜汁中,不能起到相应的提鲜作用。口感略甜的烧焖类菜品放糖不宜一次加足量,否则易煳锅、影响菜品色泽。一般分两次,第一次是糖渗透入材料,第二次是汤汁浓稠、口味醇正。

    用盐调味要分早晚

    烹制爽脆蔬菜时,要想使成品爽脆,可以先行用盐调味。可以在食材入锅前,就用盐拌匀,随即大火爆炒,迅速出锅;也可以在蔬菜下锅后,及时放盐,快速翻炒熟即出锅。若是放盐过晚,菜品还来不及入味,蔬菜中的水分就会受热膨胀,胀破细胞壁,蔬菜容易软烂。比如“清炒荷兰豆”、“爽脆菜丝”等。新鲜、脆嫩的植物,除特别需求外,无须额外调味,仅盐即可。

    适于用大火炒制的蔬菜一般水分含量较多,质地鲜嫩且易熟,如果烹调时加盐过早,会造成水分和水溶性营养素的溢出,失去脆嫩质感,降低蔬菜的营养价值。在出锅前再放盐,可使炒出的蔬菜嫩而不老。

    制作汤品时,盐应该在汤品出锅前放入,能够起到提鲜、增香的作用。

    用盐调味的其他妙处

    用盐腌渍,除了能够调理口味外,还有杀菌、防腐的作用。

    盐能使馅料、泥蓉球丸有弹性,增加其拉力。

    盐水煮破壳鸡蛋,能使蛋白不易流出;盐醋水煮鸡蛋,能使鸡蛋壳不易破碎。

    过甜的糖水中添加适量盐能解腻。

    制作甜味菜品时,添加少量盐,能使甜味明显增强;腌咸菜时用细盐比大粒粗盐更能使材料入味,且入味均匀。

    盐不仅用来调味,有时还是烹调中主要的热传导媒介,比如盐鸡。

    各种油的用法

    ①制作冷菜应选用橄榄油、植物油、椰子油或淡奶油等。

    ②烤制点心时一般使用动物油,比如黄油、奶油等。

    ③需要有独特味道的菜品可以用月桂油、丁香油、芥籽油、玫瑰油等,此类油品是增香味、除异味的最佳用油,腌渍或者浇淋均可。

    ④蒸制面食时,在发面团里揉进一小块黄油,能使蒸出来的面食蓬松柔软、香甜、有弹性,揉进猪油能使成品洁白松软。

    酱油调味要讲究时间

    酱油中的咸味来自盐,鲜味来自曲料分泌的蛋白酶,甜味来自淀粉,而酸味来自葡萄糖经乳酸菌发酵生成的乳酸、醋酸和琥珀酸等有机酸。酱油经过加热,会生成芳香气,但是这种香气会很快挥发。

    如果酱油加热时间过长,包括鲜味较浓的谷氨酸钠在内的氨基酸和其他鲜味物质会大量流失;而由淀粉生成的糖分,会遇到高温而焦化,生成苦味,其有机酸会与酱油中微量的酒精发生反应,在产生芳香的气味之后,很快就会挥发。

    因此,做炖煮类的菜品,酱油要在菜品达到七成熟时添加;一般炒菜则可以同盐入锅的时间一样,在菜品即将成熟时添加。这时候放酱油,既能起到调味、调色的作用,又能保持酱油的营养价值及鲜美滋味。

    几种酱的妙用

    黄酱:也叫大豆酱,是由大豆、面粉、盐等原料发酵而成的。黄酱能够增加肉质的香气,可用于制馅、炸酱、炖肉、酱肉,以及少量炒菜的调味,比如焖扁豆等。

    甜面酱:是用面粉、盐发酵而成的,是制作酱爆菜的必备调料,可加工成甜面酱味碟;或在炸酱中与黄酱搅匀后炸制,味道更佳。

    辣酱:一般是用辣椒和蚕豆腌制而成,添加豆豉后香气十足。豆豉同样可以添加在黄酱与甜面酱中。

    料酒的代替品

    人们往往认为,用啤酒烹制牛羊肉,或用白酒烹鱼,是料酒的最佳替代品,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啤酒中的麦香加热后,会和菜品起冲突,效果并不比料酒好。而白酒含酒精过高,加热后会出现异味,效果更糟。

    但是为了菜品的特殊风味,用玫瑰露酒、红曲酒、桂花酒、红酒等酒水是可以的。比如,用玫瑰露酒、桂花酒调制料汁,菜品成熟后,味道香鲜;用红酒腌渍牛肉,不仅能使肉质鲜嫩,还有一种异域的味道。

    醋和柠檬汁的调味妙用

    醋和柠檬汁除了去腥膻、增香气外,用醋调味,还有保健功效,而柠檬汁不仅冷热菜品均可,且能适用于各类口味菜肴的制作,如咸鲜味、香辣味、酸甜味等菜肴。

    ①醋能使含有黄酮类色素的植物变得洁白。如豆芽菜、土豆等一类蔬菜,因含有黄酮类色素,在自然条件下,会由白色变为浅黄色,将这些蔬菜泡入较硬的水质中,虽然能一时减少褐变的发生,但烹炒时在碱性的作用下,还会发生变黄的现象。在食材入锅后加入少量醋(白醋),翻炒后可使黄色变淡,甚至消失,从而使菜品变白。

    ②醋能增强富含果胶物质的食材的口感。如豆芽菜、土豆等蔬菜均含有果胶,果胶在酸性溶液中,易形成凝胶。凝胶具有一定的黏性,可使细胞相互粘连,整个组织变硬,从而锁住了水分,使水分不向外流失,菜肴成品就会显得爽脆。

    ③烹制食物过于辣或油腻时,适当加些醋或柠檬汁能减辣增香。

    纯甜味的菜点少量添加柠檬汁,能起到解腻、增香的作用。炖肉时适当以醋或柠檬汁调味,能使肉类加速成熟。

    ④烹调菜品调味时先加醋或柠檬汁,能使维生素C、B族维生素的化学结构稳定,营养成分能得到有效的保存。

    ⑤先加醋去异味,后放醋显风味。在炝锅时就把醋放进去,起增香、去异味的作用,并能保持菜品质地脆嫩、清爽利口。以醋作主味,突出醋香风味的菜,就要后放醋,如酸辣汤。

    使用味精、鸡精的注意事项

    很多人不喜欢味精是觉得味精并不健康,但事实恰恰相反。

    味精学名谷氨酸钠,属于一种钠盐,其主要成分是由蛋白质分解出来的氨基酸,即便溶于大量的水中,也不能掩盖它的鲜味。只要在使用味精时注意避免负面效应,就能很好地发挥味精的调味作用。而鸡精中40%的成分是味精,此外还含有鸡骨粉、鸡肉等成分。

    使用味精、鸡精要严格控制温度。高温会使谷氨酸钠变成焦谷氨酸钠,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

    这就是西方人所说的味精不健康的原因。因此味精在上浆、挂糊时不要添加。而味精在70~90℃的温度下,溶解度最好,投放味精、鸡精要在菜品即将出锅前投入为好,但勾芡要在味精入锅之后再入芡。温度过低时味精不易溶解,因此凉拌菜无须添加味精、鸡精,如确有必要,则要用温汤溶解后拌入。

    味精在酸性溶液中同样不易溶解,在碱性溶液中谷氨酸钠会生成谷氨酸二钠,气味不良。腌渍食材时不宜添加味精、鸡精。

    味精在咸味的作用下才能显出鲜美的味道,甜味菜品忌用味精、鸡精。鸡精、味精会和青菜、菌类、子鸡、雏鸭等鲜嫩的材料中的鲜味起冲突。因此,烹制鲜嫩材料时,则无须添加味精、鸡精。

    鸡蛋中含有谷氨酸,盐的成分主要是氯化钠。在炒鸡蛋时两种元素发生反应后,自会生成谷氨酸钠。因此炒鸡蛋时不必添加鸡精、味精。

    味精、鸡精不必同时添加,鸡骨粉、鲜贝粉、香菇粉等较纯的鲜味调料,不能与味精、鸡精同用。

    食用碱的调味妙用

    ①选用玉米、玉米面或玉米渣熬粥时,要适量放一些食用碱。

    玉米中含有一种结合型烟酸,不易被人体吸收,长期食用会导致体内烟酸不足,易患癞皮病。碱能把结合型烟酸转化成游离型烟酸,有利于人体的吸收。

    注意,除了玉米,其他的菜品、粥品,如鸡蓉羹、大米粥、小米粥等不能放碱。玉米粥里若添加了其他材料,如鸡蛋丁、火腿丁、香芋、红薯等也不能再添加碱了。碱会破坏材料中的部分营养,得不偿失。

    ②食用碱可以缩短炖肉、煮豆子、焯煮菜品的时间,菜品容易成熟、软烂。但是碱会破坏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等营养素,影响人体对营养的吸收。

    ③常说“盐是骨头碱是筋”,和面团时添加适量盐、食用碱能增强面团劲力,改进面筋的物理性质,质地会变密,能增强弹性和强度,使面团延伸或膨胀时不易断裂。面团组织紧密后,成品色泽会显得洁白。

    巧用牛奶调味

    用牛奶揉面,能使面团洁白、口味好;制作奶汤时添加牛奶,能使汤色奶白、醇香;制作鱼汤、鸭汤时还能使肉质口感好。

    本色菜品若过多地用酱油、醋调味,色彩会过重,适量加入牛奶,菜品色泽会较柔和。

    用牛奶代替水打入肉馅,无论是汆丸子或包饺子,肉质口感会更为细腻、顺滑。

    煮粥时用牛奶调制甜香果粥,粥品香甜能增加食欲。

    大葱调味的妙用

    ①大葱调味能够除去材料的异味,能增添香味、增进食欲。

    ②大葱在油中加热能使辛辣味的二硫化物产生香味,使辣味减少、甜味增加。

    ③葱白适合除异味,葱叶多有调味的作用。葱白切大段,入肉汤中还能吸附肉汤中未撇净的血沫。

    ④将烧煳的饭中插入一段葱段,能降低或消除煳味。

    ⑤用葱花炝锅时,油温不能过高,避免葱煳。将葱煸焦黄后肉馅加牛奶

    捞出即是简单的糊葱油,用来烹制异味较重的原料,比如羊肉、鱼类等。

    ⑥用葱拌馅时,葱不能投放得过早,否则葱臭气会影响馅料香气。一般在馅料加调味料入味,静置半小时,待即将使用时,再拌入葱末。

    ⑦将羊肉与大葱按接近等量的比例调馅,填入河鱼的腹腔后入锅炖制,能使鱼香而无腥气、肉味美而不膻。

    ⑧小葱多用来凉拌,或作为配菜炒制,比如“香葱柴鸡蛋”。

    ⑨大葱用葱白调味使用率较高,且味道较葱叶要香,比如炝锅。葱叶一般用来炒菜、拌馅。

    ⑩大葱的辛辣气来自其挥发油,而挥发油的重要作用是去除异味、腥气,故而越辣的大葱除腥效果越好。口味较甜的更适合凉拌或作为配菜烹制菜点。

    妙用生姜调味

    ①用生姜调味时不要去皮,洗净后直接切片、丝、米即可。

    ②炖煮肉类时,可以用刀把姜拍松,或在生姜的横截面用针扎上若干小孔,能提高姜的使用效率。

    ③冷冻肉加热前用姜汁腌渍,能使肉质鲜嫩。

    ④做汤时用姜汁调味,汤汁更鲜美,口味酸甜,味道更佳。

    ⑤若要用生姜给鱼肉及其他水产去腥,用姜汁、姜米腌渍的效果比姜片要好。腌渍时先抹盐、料酒等调料,最后加姜,能使姜发挥最大效力。烹制时,要先将鱼烹煮一下再放生姜。倘若在煸锅时就下生姜,而后入鱼,鱼体渗出液的蛋白质会阻碍生姜的除腥作用。后放生姜在提鲜的同时还能除腥,且效果会好于先放生姜。

    需要注意的是,制作糟姜、醋姜时要用嫩姜,调味要选用老嫩适中的,过老的姜可制作成姜汁、姜水使用。

    巧用蒜调味

    紫皮大蒜耐寒性较差,辛辣气较重,调味效果较好;白皮大蒜耐寒性较好,辣味较淡,适合生拌;白皮新蒜是腌糖蒜的好材料,但调味效果一般;独头蒜辣味最强、大蒜素含量最高,最易配合肉食调味。

    ①在烹制海参等海产时,添加蒜片能起到去腥增香的作用,烧黄鱼时添加蒜蓉能使黄鱼格外美味。

    ②烹制野菜、茄子、扁豆、黄鳝等食材时,必须加蒜,用来解毒、增香。

    ③凉拌菜也最好添加蒜蓉,用来驱毒。

    ④烹制肉类、制作肉馅时添加蒜,能使肉质鲜嫩。

    认识腊八蒜

    腊八蒜是过年吃饺子的特别调味品,也可用于烹制菜品。泡腊八蒜有窍门:将大蒜剥好后,直接放入清洁无油的玻璃容器中,加入米醋没过蒜,密封即可。放入干燥通风的阴凉处,室温以20℃左右为宜,室温越高,所需时间越短,反之时间越长,但味道却好。

    泡腊八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①不能选用独头蒜,蒜去皮后不能清洗,洗后则不会使蒜出现翡翠绿色。剥出的蒜也不能有伤,蒜有破损,泡好后则会发黄,影响口感。

    ②醋一定要用米醋才好,用老陈醋泡制的腊八蒜虽然会有酸味,但不会辣;用香醋,腊八蒜会发甜。

    ③泡腊八蒜时,放入白菜心,能加快蒜变绿,待腊八蒜泡透后,白菜心味道也很好,但腊八醋却不会有很浓的蒜辣口感。

    ④用腊八醋烹制鱼类菜肴,能使鱼肉鲜嫩、无腥气,比如“垮炖鱼”、“糖醋鱼”等。

    黄瓜苦涩一招除

    有些黄瓜会有一些青涩的苦味,只要把切好的黄瓜,放进加了醋的水中浸泡一下,就能有效去除苦涩味。

    去菠菜苦涩味菠菜所含的草酸是产生涩味的主要原因,如果焯烫时加少许白糖,就能去除涩味,颜色也会变得鲜艳。

    怎样去除圆白菜的异味在烹饪圆白菜时,以甜面酱代替酱油,圆白菜就没有异味了。如在烹饪中,配上葱或韭菜,那么吃起来就更加清香可口了。

    巧去鸡腥味

    ①处理鸡时必须把鸡屁股切掉,并将鸡身体内黏附的血块和内脏挖干净。

    ②先放在水里烫透。因为鸡肉表皮受热后,毛孔张开,可以排除表皮脂肪油,达到去腥味的目的。

    ③在炒、炸之前,最好用酱油、料酒腌一下,或者用牛奶、橙汁或姜汁浸泡一下,也可以去除鸡肉的怪味。

    巧除鸡爪腥味

    先用小刀将鸡爪掌心的小块黄色茧疤去掉,将鸡爪上残留的黄色外衣褪去。鸡爪漂洗后,要进行浸泡处理。浸泡时,最好放入加有适量葱、姜、料酒(或啤酒)的清水中,浸泡3~4小时,即可去除异味。

    去除鱼肉异味的调味方法先烹料酒,后烹醋:操作时,用大火提升锅内温度,烹入料酒,料酒渗透至材料内部,受热挥发后,能带走鱼肉中的腥气。后烹醋,能带走料酒没带走的异味。此顺序不宜颠倒。如先烹醋的话,醋中的大量有机酸会与酒中的醇类相结合,出现醇化作用。醇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挥发量大、速度快,短时间内出现芳香气味,带走异味的同时,也带走了食材中的鲜美滋味,菜肴成品会较酸。此方法也适用于其他需烹酒和醋的菜点。

    用食用碱处理破了苦胆的鱼:收拾鱼时不小心弄破苦胆,苦味会渗透至鱼肉。除了及时用流动的水冲洗外,可以用碱涂抹胆汁染过的鱼肉表面,稍后将鱼肉冲洗干净即可。因为胆汁中的胆汁酸难溶于水,渗透入鱼肉的胆汁很难用水洗净。但胆汁酸遇碱会发生化学反应,变成可以溶于水的胆汁酸钠,加食用碱后,用清水浸泡、洗涤,去除胆汁酸钠,鱼肉中的苦味基本可以去除。

    用食用碱洗破苦胆的鱼

    烹制前腌渍可去鱼腥味:在鱼类菜肴烹制前,用醋、葱姜汁、料酒、盐涂抹腌渍,不仅使鱼肉入味,还可以降低鱼肉的腥气。醋在腌渍过程中,渗透至鱼肉、鱼骨,能使鱼骨酥松,增强鱼骨的可食性,吸收鱼骨的营养,比如“酥鱼”。

    蒸鱼时加葱姜去膻味:蒸鱼时,往往先腌后蒸,蒸时不仅要在鱼肚里填入葱姜丝,还要在鱼身之下垫上两根葱、几大片姜。有了葱姜的支撑,鱼与盘子有了一定的间隔,使得加快成熟。热蒸汽先经过葱姜,再传递到鱼肉,葱姜的香辛味能有效地去除鱼腥味,还能使鱼增加香气。

    用醋水浸泡:清洗鱼以前,用每2000克清水加10克醋的比例浸泡鱼,既能除鱼腥,又能更方便地去除鱼鳞。

    如何调味鱼肉不易碎

    把鱼肉切片、丁等形态时,很脆弱,在加工前给鱼调味,鱼肉不易碎。

    根据菜品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①操作时将片好的鱼肉用盐涂抹均匀:制作鱼片和鱼丁时,用盐抓匀即可,待15分钟后再进行烹制。因为鱼肉富含大量的蛋白质,用盐腌一下,盐能使鱼肉中的蛋白质凝固、收缩,由于蛋白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弹性的网状结构。

    ②将鱼肉、鱼片、鱼丁等用鸡蛋清拌匀后进行烹制,也可以使鱼肉不易碎。

    巧用调料澄清炸鱼后的油

    炸过鱼的油很腥,难以处理,一般会改炸为煎,减少用油量,但是用油煎往往会使食材吸收更多的油。炸过鱼的油可以用一些调料调一下,北京话称“耗一下”。

    其方法是:待油中的杂质沉淀后捞出,用适量葱段、姜片、大料投入油锅中略炸。葱段尽量使用葱白段,用量可以略多一些,因为葱段具有吸附杂质和异味的作用。

    炸过鱼的油炸一下豆腐,也能去除油中的腥味,豆腐则不会吸附油中的腥气。或者将炸过鱼的油锅趁热投放一把面粉,端锅离火后凉凉,面粉在糊化的过程中,带走了油锅中的杂质和腥气,此时将颗粒状杂质一并捞去,将油用油箅子过滤,倒入容器中,油可澄清。但炸过食材的油澄清后使用,不宜隔夜,使用不宜超过三次。

    虾皮调味的妙用

    ①虾皮实际上是体型很小的毛虾,虾皮味道咸鲜,做汤、制馅均可添加,烧制、炒制的菜可在油热后,放入虾皮与葱、姜、蒜同煸。

    ②将虾皮擀碾成粉末,与花椒盐搅拌均匀,可蘸食酥炸的鸡翅、鱼等,因虾皮带有咸味,此时花椒盐中盐的用量要酌减。

    ③用掺有虾皮粉末的花椒盐、胡椒粉加面粉和成面团,擀面饼烙熟,烙饼味道咸香。

    巧去猪腰的腥味

    将猪腰剖开,可见一条白膜,影响猪腰口味的就是这条白膜。

    因此,要想让炒出来的猪腰没有腥臭味,炒前必须将其去除干净,并入沸水焯一下,去除血水,然后用大火快炒,炒的过程中,可淋少许米酒提香。

    去除猪肚臊味的方法

    将十余粒胡椒放在小纱布袋里,与猪肚同煮,便能去除猪肚的臊味。

    常见的羊肉除膻的调味方法

    花椒水除膻味法:将花椒装入容器内,用沸水浇透,浸泡分钟以上,待出香气后,取水备用。羊肉做馅时,可将花椒水淋入肉馅中充分搅匀,能降低羊肉的膻味。另外,腌渍酸菜时用花椒水代替清水浸泡菜品,能使腌菜保存较长时间,味道也好。

    花椒料酒除膻味法:将2.5克花椒用少量料酒拌湿后,剁成细末,放入100克料酒中浸泡即可。

    制作羊肉菜品时,在菜品即将成熟时,用花椒料酒代替普通料酒烹入,也能降低羊肉的膻气。

    加醋去膻味法:使用大火烹醋能去除异味,有些羊肉菜肴可以前后烹两遍醋,在羊肉入锅后烹醋,能去除羊肉的膻气;即将出锅时,二次烹醋,可以提高羊肉的鲜美滋味,比如“爆羊肉”

    等。在菜品中心温度最高时烹入,在醋蒸发的同时,才能将材料中的异味除去。烹醋同样对鱼类菜品也有效。

    白萝卜、绿豆除膻味法:用白萝卜汤或绿豆汤煮羊肉,能去除羊肉的膻气。白萝卜切大块,用针扎若干洞;也可以每千克羊肉加10克绿豆。

    烹调兔肉巧除腥

    把兔肉洗净,切成块,放盆中,加入5%的盐水,浸泡4小时。

    然后锅中放入水加热,把兔肉焯水后再进行烹调,这样就没有草腥味了,如果再加些橘皮和料酒同煮,味道会更好。

    用肉桂调味的妙方

    肉桂味道浓郁,使用肉桂调味时一小块足矣,不能过多。

    ①炖煮时可以整块使用,待肉桂味道融入汤中,即可捞出,不可等到菜品成熟。用此法肉桂可以反复使用两三次。

    ②煎、烧、炒制畜类原料时,可以用擦子将少量肉桂粉末直接擦入锅中调味。少量肉桂粉末与胡椒粉搅拌均匀,可用于煎制牛扒、猪肉时的调味。

    怎样用茶叶调味

    茶叶一般会用沸水浸泡后,再使用茶水调味,可使用较浓的茶水调味。

    ①普洱茶可用来腌渍牛肉、猪肉,炖煮牛肉时,将茶叶包进调料包,能使牛肉熟得快,肉质口感好。

    ②茉莉花茶可以在制作素食或做汤时用。

    ③用绿茶烹制扇贝、虾类等水产品,味道会更清香。

    ④用锡纸包裹烧烤时,将新鲜茶叶沏开后撒在食材上,再行包裹,菜品成熟后,味道清香。

    巧用薄荷调味

    ①小米、大米、荆芥、莲子等熬粥时,添加少量薄荷,能使粥品清新,弥补陈旧食材香气不足的缺点。

    ②薄荷能与肉丝同炒,具有除异味、增香味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薄荷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挥发油,所以薄荷应后下锅,且不宜久煎、久烹。

    ③薄荷不仅能作薄荷茶、薄荷酒,还可以同柠檬、党参、甘草、麻黄、桑叶、菊花、芦根、排香草、牛舌草、莲藕、荆芥等制成饮品。用上述原料选几种煎汤后煮粥,或入汤中调味,可使味道、营养俱佳。

    淀粉选择有讲究

    绿豆淀粉黏性足,但吸水性较差。土豆淀粉黏性足,效果好于绿豆淀粉。蚕豆淀粉黏性足,吸水性差。玉米淀粉黏性较差、筋力小,但是吸水性强于土豆淀粉,用量要略多一些。红薯淀粉黏性差,但吸水性强,用量同玉米淀粉。一般来讲,需要勾芡的就用黏性强的,汤汁多了就用吸水性强的;上浆挂糊时,需要外酥里嫩的炸制品要用吸水性强的,反之用黏性强的,要根据芡汁的需要和菜品的特点来选择。

    肉类烧烤的常用腌渍料

    法式烧烤酱:将大蒜剁成蓉,加入法式芥末,芥末应是大蒜的1/4。将芥末、蒜蓉中加入多量红酒和少量橄榄油调和均匀;将酱料涂抹在肉的表面,烤制前抹匀迷迭香即可。适合烤制猪、牛、羊肉时使用。

    黑椒汁:将酱油、料酒、蜂蜜、黑胡椒按照2∶2∶2∶1的比例调和均匀,涂抹肉的表面即可。适合烤制牛肉、火鸡等。

    叉烧酱:用叉烧酱、香橙果酱调和均匀,用少量白葡萄酒、生抽调味,均匀涂抹在肉的表面即可。适合烤制鸡、鸭、鹅等。

    蒜泥甜辣酱:用蒜泥、橄榄油、甜辣椒酱、盐调和均匀,涂匀肉质表面即可。适合烤制海鲜中的鱼、虾、贝类等。烹成熟后,建议搭配蒜蓉、橄榄油食用,既能增香又能解毒。

    火锅小料自己配

    火锅重在味,而味道主要来自于味碟,味碟不仅可以刺激食欲,让胃口大开,还能使涮好的肉、菜味道更香。小料还能起到降低食物温度的作用,去火清热,避免烫伤。味碟种类很多,可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调制。下面教你一些小料的调制方法:

    ①取适量香油、蒜泥、味精、盐,搅拌均匀。

    ②取适量香油、味精、醋、盐,搅拌均匀。

    ③取适量香油、花椒油、味精、盐,搅拌均匀。

    ④取适量蚝油、味精、香油、盐,搅拌均匀。

    ⑤取适量香油、姜末、味精、盐、醋,搅拌均匀。

    ⑥取适量干辣椒面、火锅汤、盐、味精、香菜,拌匀。

    ⑦取适量花椒粉、蒜泥、盐、味精、香油,搅拌均匀。

    ⑧取适量香油、蒜泥、香菜末、花生仁末、盐、味精,搅拌均匀。

    ⑨取适量黄豆末、盐、火锅汤、味精、葱花,搅拌均匀。

    ⑩取适量榨菜丝、香油、醋、味精,搅拌均匀。

    取适量青椒末、香菜末、香油、花生仁末、盐、味精,搅拌均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