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

    有一句充满辩证哲理的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是的,即使是我们经验颇为丰富的成年人,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更何况是在不断地成长中、在不断地完善中的孩子。教育孩子,其实就是一个坚持不懈地将孩子各种缺点转化为优点的漫长过程。明于此理,我们就不要渴望自己的孩子十全十美,就应当以平常的心看待孩子的缺点。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学方法。

    现实生活中,由于父母的愚昧无知,由于父母的片面偏激,由于父母的粗暴急躁,而使很多本来可以转化为优点的缺点,成为激发孩子反叛对抗之火的燧石,由此而导致的家教败剧和悲剧难道不是司空见惯的吗?难道不是发人深省的吗?

    所以,世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孩子的父母;世上没有不存在缺点的子女,只有不懂得以高超的家教艺术将孩子的缺点转化为优点的家长!

    1.不存在没有瑕斑的美玉

    孩子有缺点并不可怕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孩子有缺点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父母既不应对此放任不管,更不要如临大敌。高明的父母是可以把有缺点的孩子最终转变为优秀的人的。

    许多家长整天为孩子具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而犯愁,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们碰到一块,他们总是发出孩子不听话、调皮、爱玩游戏等等抱怨之声。在对待孩子缺点的方式方法上,有些家长或者采取打骂、或者采取责罚、或者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应该说,这些都是不正确的,也是无法使孩子真正改正缺点的。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缺点,人人都会有缺点,就连大人也难以十全十美,何况这些还不懂多少道理的孩子呢?记得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孩子有缺点很正常,没有缺点的孩子才是不正常的。所以说,我们作为父母,既然生下了孩子,既然负起了教养孩子的责任,就要接受孩子的缺点,正视孩子的缺点,认识孩子的缺点,从而帮助孩子改正缺点。”是的,这位教育学家说得太对了,我们作为父母,负的就是教育孩子的责任,如果孩子浑身优点,没有一点缺点,那还要我们干什么?其实我们自己就是从有缺点然后改正缺点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有缺点才使我们越来越聪明。因此说,孩子的缺点并不可怕,我们既不要为孩子的缺点忧心忡忡,也不要对孩子的缺点视而不见,放任不管。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纠正缺点,发扬优点。当然,我们只有对孩子的缺点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究竟应当怎样认识孩子的缺点呢?

    就像人本身有共性与个性一样,孩子的缺点也有共性与个性之分。共性缺点是指大多数孩子身上都存在的普通的缺点。比如小一点的孩子都有好吃的毛病,即看到别人吃什么他就想吃、要吃;还有贪玩,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情没有耐心等等,这些都是大多数孩子所具有的缺点,因此它们属于共性的缺点。个性的缺点比较特殊,大多是因特殊的环境影响而造成的。比如某媒体曾报道过一个小女孩,当时年仅七八岁,但每天要喝一瓶啤酒;有的孩子,从来不喜爱洗脸洗脚;还有的孩子爱拿别人的东西,贪图小便宜等等。

    不过,也有些孩子的缺点,其实并非是缺点,而是家长认识片面,把它当作缺点罢了。比如孩子老向大人问这问那,什么事都要问个为什么。有些家长答不出来,或者嫌烦,便动辄训孩子:“什么都问,贫嘴!”其实这不是什么“贫嘴”,而是他们求知的一种方式。因为孩子头脑一片空白,他们对什么都好奇,所以才有问不完的问题。还有的孩子喜欢把玩具或家里的钟表等拆开玩,结果把这些东西都弄坏了。父母不了解这是孩子的好奇心使然,同样认为是孩子喜欢捣乱、调皮。其实这些行为都不是什么缺点,如果能从另一面来理解孩子,他们的这些行为倒应该被看做是优点才对。不过,话说回来,即使孩子真的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我们也是不必要担忧的。

    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孩子的父母。”这就把问题的根本揭示出来了:孩子有缺点是必然的,只要父母掌握了正确的、符合科学要求的教育方法,就能把孩子教育好,就能使孩子由“坏”变好,使缺点转变成优点。而凡是没有教育好的孩子,原因都在父母身上,是父母“不懂”教育孩子,或者是缺乏教育孩子的责任感,或者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孩子出生到世界上来,除了生理上有先天缺陷者外,他们赤条条一身,什么都没有带来。他们后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通过学习、模仿而得来的。环境给他提供什么,他就学习什么,习惯什么。而且在少年时期特别是童年时期及之前,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可以说,不论什么样的缺点和不足,都很容易纠正过来。

    曾经有一个叫成坤的孩子,他三岁时,父亲成何因过失犯罪而被判刑。不久,母亲因单位停产也下了岗。他母亲后来出外打工一去不返,临走把小成坤扔给了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再加上爷爷常年生病,成坤便成了无人管教的孩子。三年后,爸爸出狱了。他看到儿子长高了,他很高兴但也很内疚。这三年,孩子变化很大,小时候的成坤曾是很听话的孩子,现在却对他说什么也不听,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了他。在外面玩时,他经常同邻居的孩子打架,浑身脏兮兮的,从不知道讲卫生,而且满口脏话。到哪儿都不受人欢迎。据邻居反映,成坤还有小偷小摸的毛病。看到孩子这种情况,成何决心要把孩子教育好。

    把工作安定以后,正好成坤到了上学的年龄,成何便为孩子订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学习计划。并且每天晚上以讲故事的形式把各种道理灌输给孩子。孩子本身就喜欢听故事,成何每天讲过故事后,都和孩子讨论故事中主人公的言行和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成坤本就是个聪明的孩子,他不仅每天被爸爸讲的故事所吸引,而且渐渐地从故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没想到,这种方法还真管用,一年之后,成坤身上的各种毛病都改掉了。从二年级开始,他门门功课优秀,成了在学校中经常受表扬的好孩子。邻居们对这孩子的看法也完全变了。

    从以上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呢?那就是:孩子的缺点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信心,只要我们能针对孩子的自身特点,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那么,孩子就一定能改掉缺点、由坏变好,并最终转变为一个优秀的人。

    只要有信心、方法得当,孩子的缺点便没有教育不好、转变不了的。

    2.有害于纠正孩子缺点的错误的家教观念

    让孩子出色是家长的最大心愿。然而,父母教育孩子的错误观念以及由此导致的有害的家教方法,不仅不能纠正孩子的缺点,反而促成了孩子的不健康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缺点,孩子有了缺点,当然需要父母予以帮助和纠正。但是,许多父母在帮助孩子纠正缺点过程中,往往效果并不理想。效果不好,原因大多是方法不当,而方法不当的原因则在于父母纠正孩子缺点的错误观念。下面就是这些错误观念:

    (1)不打不成材

    父母有指出孩子缺点并帮助孩子改正的义务,却绝无随意惩处孩子的权利。随意打骂孩子是一种错误的家教方式,这种家教方式,收获的只能是苦涩之果。

    “孩子的耳朵是长在背上的,你不打他就不听话。”这句话出自宗教教育家之口,是贬低人性,为着传布宗教信条的。我国的传统家教训条中也有“玉不琢不成器”等相类似的说法。

    这些观点认为,孩子身上带有各种恶习,必须用严厉的纪律及惩罚革除这些恶习,才能使孩子朝着善的方向发展。更深一层地看,这种行为背后存在着“人性恶”的原罪意识。

    抛开“性恶”与“性善”这种形而上学的争论不说,单单是“打”果真可以使孩子纠正缺点吗?回答是否定的。打孩子是暗示孩子他做的某件事错了,就像一个人对孩子说“不!”但并不能为孩子指明正确的做法。当孩子承受肉体上的痛苦时,他的心灵也在悲愤地向大人呐喊:“请告诉我到底什么才是对的!”但许多父母自己也不知道正确的是什么,打完解气后就忙自己的活去了。待到孩子又出现错误时,便又是一顿令孩子颤抖和恐惧的拳打脚踢。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以沉默来忍受,来反抗。其实,沉默并不表示服从,在“听话”的外表下,掩藏着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父母是无法了解和知道的。实质上,大多数被打骂的孩子,都有一种屈辱、苦闷甚至反抗的心理,他们产生的只能是要求发泄、要求解脱或者要求逃避的愿望。校园暴力事件的增多,学生自杀事件、出走事件的增多,孩子的撒谎行为等都与这种无休止无节制的家庭暴力有直接关系。

    (2)一味批评、指责

    一味采用批评和指责的方法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是一些父母的习惯。他们不善于看到孩子的成功之处,不善于观察孩子的点滴进步,更不懂得用肯定正面的方法来否定孩子的缺点或过失。无论孩子是偶然的过失还是常犯的错误,他们根本不考虑具体情况和原因,通通给予指责、批评,而恰恰就是这种一味指责的教育方法,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使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促使孩子学习走下坡路,学习成绩下降。

    例如:孩子数学考试得了92分,父母不是看到孩子从80几分升到90几分的进步加以表扬和鼓励,而是单单看到试卷上的错题,瞪着眼睛对孩子说:“又马虎了吧,考试前我跟你讲,做完了一定要检查检查,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你就是不听,要是认真检查一下,这些分怎么会丢掉!”孩子听后感到没有给爸爸、妈妈争气,都怪自己没听话,结果又失败了;或者在班里仅处于中等、中下等的水平,那就只能终日陷入爸爸、妈妈的指责、羞辱之中了。

    这种抱着一味批评和指责,企图用这种压力迫使孩子改正缺点、错误的想法肯定是错误的。

    这种做法,往往使孩子越来越没有信心,结果只能是情况越来越差。

    (3)只许顺从

    孩子总会渐渐长大的,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逆反心理会越来越明显,故意不听话,甚至与父母对着干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如果单纯归为孩子的缺点显然不太科学。

    对此,父母究竟应该怎么办?不少父母采取强制孩子听话的办法,坚决不允许孩子的不顺从行为,这是很不恰当的。强制服从,即使孩子表面上屈服了,但他们的心里是不服的。心理压抑久了,总有一天要爆发,到那时,酿成大问题,后悔可就晚了。

    (4)树大自然直

    有人认为,孩子有缺点,是因为他们还小,心智发展不成熟。树大自然直,等到孩子长大了,懂得了善恶是非的道理了,他们自然就改正了。这种观念在不少人的思想中都存在着。

    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观念。不讲复杂的人,即使是树,也并非长大了必然就直。在一定适宜的环境中,树能长大,但却不一定长直。若要其长直,是需要从小开始,不断加以培护扶持以及修剪的。教育孩子就更要费心了。因为人的性格、心理都是十分复杂的,而且有些缺点,一旦养成习惯,便很难再轻易纠正过来。因此,父母决不能有这种让时间来帮助孩子纠正缺点、错误的观念,而必须切实地负起自己的教育责任,在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仔细地注意和了解孩子的行为和习惯,及时发现并帮助孩子纠正刚冒出苗头的缺点、错误,使孩子得以健康地成长。

    (5)一切交给老师管

    孩子上学后,许多父母都感到松了一口气,觉得把孩子交给了学校,一切都应由老师来管了。我们有时听父母这样对孩子说:“你看你,做什么都丢三落四的,下次再碰见你们老师,非让他管管你不可!”显然,这位家长把家长的职责推给了老师,该他自己管的事,却向老师一推了之。其实,我们都知道,学校和老师,主要负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责任,除学生在校期间负责学生的安全和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外,其他都应是父母的责任。

    一些父母之所以想把教育孩子、纠正孩子生活中不良行为的责任推给老师,从其思想根源上分析,那是对自己教育孩子能力的怀疑。因此,在无奈的情况下,这些父母只有借助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以上列举了一些较为常见的父母纠正孩子缺点的错误观念,以及由这些错误观念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对此,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正确的思想观念产生正确的行为,教育孩子也是一样。

    3.父母纠正孩子缺点的错误方法和行为孩

    子不是宠物,一味娇惯只是一种溺爱。对孩子更不能虐待,过分严厉也是一种摧残。纠正孩子的缺点,只能靠科学的手段与正确的方法,否则会过犹不及。

    上一节,我们主要从观念上分析了某些父母纠正孩子缺点、错误的观念,本节则主要通过案例从纠正孩子缺点的具体方法和行为上来阐述某些父母的错误做法。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常见的不正确方法和行为:

    (1)用钱使孩子改正缺点

    中国有句俗语叫“有钱能使鬼推磨”,正是源于这种金钱万能的庸俗观念,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祭起了金钱大旗。然而,用钱使孩子改正缺点,果能如愿以偿吗?

    张小强因为粗心,每次考试总有那么几个题目明明会做,但不是把数字写错了,就是把符号看错了,结果成绩总不理想。他父亲张建顺为了使儿子改正粗心的毛病,便与儿子订了个君子协议,只要试卷上没有因粗心而错了的题目,如果成绩达到了90分以上,有多少分给多少块钱。满分100分另外再奖20元。张小强平时在家很懒惰,从不帮父母做家务,张建顺为了让儿子由懒变勤,同样答应儿子,每做一小时家务,奖给10元钱。

    张小强在金钱的刺激下,其粗心和懒惰的毛病改没改,这姑且不说,这里单就拿金钱买孩子纠正缺点错误的做法究竟是否正确作一简单分析。粗心应该通过训练孩子认真、细致的习惯来改正,懒惰则可通过让孩子体验劳动的乐趣来达到纠正的目的。如果事事都用金钱刺激来使孩子转变,那很可能使孩子最终只是为了获得钱而去做任何事。而一旦没有钱,他可能依然故我。

    (2)饥饿疗法,变相惩罚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孩子犯了错误,父母首先应从思想上让他认识错,然后再让他自觉地改正错误。如果不懂得提高孩子的思想认识,只知道错了就罚,这种简单的方法不仅错误,而且根本就无法达到让孩子改正错误的目的。

    李加亮在放学的路上,为一件小事与一名同学发生争执,结果他捡起一块砖头砸破了同学的头。过路人见这名小学生头破血流,赶紧将他送到附近的医院治疗。李加亮则像无事一样地背起书包回家了。当天晚上,这名受伤同学的家长找到了李加亮的父亲。李父赶紧买点水果到医院看望,并支付了医疗费。从医院回家后,李父非常生气,因为李加亮经常与人打架斗殴已经不止一次将同学打伤了。李父决心好好治一治儿子,于是他叫来儿子训斥道:“你小子简直是无法无天了!老子挣钱养活你,供你上学,是想叫你将来有点出息,没想到你整天只知道打架斗殴!从明天起,罚你饿三天,你小子什么都别吃!”第二天,李加亮只好饿着肚子背起书包上学去了。下午放学,他饿得头昏眼花,实在没办法,只好跑到食品店去偷了一块面包,当他第二次又去偷时,被店员发现给抓住了。

    孩子天生好动,常在外与同学打打闹闹,这是一种缺点,把他人打伤更是不对。要纠正孩子的缺点,正确的方法很多,李加亮的父亲却采取不给孩子饭吃的方法,这种剥夺孩子吃饭权利的做法不但没有使孩子反省和主动悔过,而且又迫使他去犯了新的错误。

    (3)己不正而正人

    教育别人的人,首先自己要做出表率。这样才能让被教育者心服口服。可惜,我们的不少家长,他们并不懂得这样一个极普通的道理。

    李志永的爸爸是一家小工厂的车间主任,他常把朋友带回家喝酒打麻将,平时说话大大咧咧,对谁不满意时就骂人。李志永虽然才上小学三年级,但他小小年纪就学会了骂人。李志永的班主任王老师为此没少批评他,但仍然效果不佳。于是王老师找到李志永的爸爸,要求他多管教管教。李志永的爸爸听了老师的反映,当即把儿子叫过来问道:“小永,你为什么在学校骂人?”“每次都是同学先惹了我,我才骂他们的。”“你他妈的下次少给我添麻烦!小小年纪在学校就不守规矩!”

    “你骂人为什么就没事呢?”

    “嘿,你小子真能耐,敢责问老子?你以为你是谁呀!有本事你去混个车间主任给我看看,你若能当厂长,老子也听你的!看你这德性!”

    老师听了李志永父母对孩子的训斥和教育,真是哭笑不得。不过,他也从这里了解了李志永骂人习惯的源头。

    确实,这位车间主任的一番教育孩子的话真让人不敢恭维。他批评孩子骂人时,自己嘴里还在不干不净。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其实,对孩子的教育,最忌讳的就是己不正而正人,你自身就是如此,又怎能叫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

    (4)纠正孩子缺点的态度不坚决

    对孩子的缺点、错误,如果父母不能态度坚决地予以纠正,那么,孩子就会觉得无所谓,而一旦缺点养成习惯,那时再想纠正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放暑假了,三年级的李芳领了成绩报告书回家,爸爸接过报告书一看,成绩中上,马马虎虎,在评语一栏老师在肯定了李芳的一些优点后指出,“平时作业潦草,不细心,希望家长督促,认真做好暑假作业,特别是要多练练字,尽量做到字迹工整。”于是李父对女儿说:“女孩子本应细心才对,从今天起,凡是潦草不认真的作业,全部都要重写三遍,少一遍也不行!”这次爸爸的批评,使李芳真的认真了几天,暑假作业的头几篇,是比平时写得工整多了。但是,后面她又耐不住心,逐渐恢复了潦草的习惯。过了些日子,爸爸又检查李芳的作业,发现女儿老毛病重犯,他本想让女儿按开头说的重写三次,但因有朋友找他办事,便随便说了女儿两句就过去了。就这样,李芳虽然没有改正自己做作业粗心潦草的缺点,他爸爸却也一直没有再严格地要求她认真重做过,致使李芳依然如故。

    上面这个例子在现实中绝不是个别现象,没有坚决的态度,要想纠正孩子的缺点,显然是不可能的。

    以上列举的是一些较为常见的父母纠正孩子缺点的错误的方法和行为,其实,现实中还有许多类似错误的方法:如用打骂的方法纠正孩子的缺点,用剥夺孩子权利的方法纠正孩子的缺点,用矫枉过正的方法纠正孩子的缺点等。

    错误的方法只能得到错误的结果,因此,我们每一位做父母的,在抱着教育孩子改正缺点、发扬和光大优点的美好愿望的同时,千万不要一厢情愿,不讲科学,采取这些错误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因为这不仅达不到目的,甚至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能否教育好孩子,方法很关键。因此,每个父母都应重视自己的教子方法。

    4.做高明的父母,把孩子的缺点转化为优点

    教子成材关键是一个“教”字。哪个孩子没有缺点和毛病?掌握了正确教育方法的父母,就是善于把孩子缺点转化为优点的高明家长。

    教育孩子是每一位父母不容推辞的神圣职责。但是,并非每个父母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虽然每一位父母都有着自己特殊的情况,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多种原因,但是,我们相信,从主观上来说,任何一个做父母的,他们都希望把孩子教育好,使他们成材,甚至能够出人头地。

    那么,许多孩子没有教育好,他们不仅学习成绩难如人意,而且还有着诸多这样那样的缺点,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原因就是教育方法问题。所以,我们这里提倡要做高明的父母。什么叫高明的父母?就是懂得正确的教育方法,善于把孩子的缺点转化为优点的父母。

    我们这里所说的有些父母没有尽到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这些父母并非单单指的是放任孩子,使孩子的缺点得不到及时纠正的父母;也包括那些虽有美好愿望与教育孩子的责任感,但不去寻求科学的教子方法,而是凭自己一厢情愿采取粗暴等非理性方法教育孩子的父母。高明的父母,显然是既有责任感,又掌握了科学的教子方法的父母。只要你是一位高明的父母,那么,把孩子的缺点转化为优点就是完全可能的。

    要做高明的父母,必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教育孩子的责任心

    中国古代有言:“养不教,父之过。”作为父母,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成为人才,那么就不单单是提供给孩子一个衣食饱暖的问题,教育孩子与衣食饱暖同样重要。如果说古人强调了父母教育孩子的责任,是基于人伦关系,那么,今天我们强调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则是基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它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现代家庭教育已不再是个人情愿不情愿的事,而是一种法律责任。因此,每一位父母,哪怕你的工作再忙,情况再特殊,也不能忽略你的这一份职责——把孩子教育好。

    (2)正确认识孩子的优缺点

    今天,有许多父母溺爱自己的孩子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论自己的孩子做什么,他们统统都觉得可爱。比如两三岁的孩子,在外面小朋友处学了个骂人的顺口溜:“妈妈好,爸爸坏,爸爸像个猪八戒。”妈妈一听可高兴了,抱起孩子亲一口:“乖乖,真聪明!”不过爸爸也不生气,抱过孩子说:“乖乖,应该说‘爸爸好,妈妈坏,妈妈像个猪八戒’。”

    孩子没听爸爸的,他还有另一套:“爸爸坏,妈妈好,妈妈是个大草包!”这下可把两口子乐坏了。

    这种把孩子学骂人的话也当作优点来欣赏,其实是非常不恰当的。正确的做法是,告诉孩子不应当学这些骂人的顺口溜,并且根据孩子喜欢学顺口溜的特点,自编一些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顺口溜教给孩子。这样不仅教育了孩子,而且可使孩子用优点代替了缺点。

    (3)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光有责任心,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也是不行的。现代家教是一门系统科学,它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众多门类的知识,不通过学习是不可能掌握的。这就要求父母们要拿出一定的精力来学习新的家教理念、新的教子方法,从而为教育好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正确的教子方法,从理论上讲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你的孩子。因为人都是有个性的,每个孩子都有他不同于别人的地方,真正高明的父母,不会生搬硬套别人的方法来用于自己的孩子,他们往往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然后在众多的方法中选一些最适合于自己孩子的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孩子的缺点并不可怕,但把孩子的缺点转化为优点也不是每一位父母轻而易举就可做到的事。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责任感,要善于正确看待和认识孩子的优缺点,还要掌握符合自己孩子特点的正确的教育方法,这样我们才能成为高明的父母,我们将孩子的缺点转化为优点的心愿才会成功。

    纠正孩子的缺点绝不应用堵的方法,只有“导”才会让孩子改正缺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