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大国命运:欧洲战争革命史-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15)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瓦伦斯泰打算赋闲在家,过平静的生活。在他的私人庄园里,他独自享受着荣华富贵,想以此嘲讽皇帝对他的裁决。他闲来无事,便在布拉格翻盖宫殿,并在其他的庄园里大动土木。皇帝的一些侍从以及高贵的绅士都来巴结他,认为能侍奉他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瓦伦斯泰过起了皇帝般的生活,他雇用少年侍从,并安排他们做最好的培训,他有专门的卫兵保卫,每次吃饭都得有上百道菜。管家也是一位很有地位、很有身份的人,每当他周游领地时,总是浩浩荡荡的车队一起出发。在他的宫中,拥有众多豪车骏马,无论做什么事,他总要带着男爵和侍卫。他不允许有任何动静,在宫殿的周围派了12名守卫。他异常冷峻,不苟言笑,对人也非常冷酷。他不信任别人,在与欧洲其他国家通信时,大部分信件都亲自撰写。瓦伦斯泰高挺而干瘦,脸色经常是黄黄的,红色的短发下面长着一双细小而有神的眼睛,他的脸上总是带着吓人的神情。他支付给仆人高额的俸禄,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让仆人弃他而去。

    日子看起来很平静,实际上瓦伦斯泰在静静地等待时机。当古斯塔夫·阿道夫迅速打败皇帝的时候,他很欣喜,他认为复仇的日子就快到了。为了报复皇帝的忘恩负义,他在自己的庄园里极其挥霍,似乎把皇帝还没许给他的庄园看成是自己的固定财产了。

    皇帝罢免瓦伦斯泰时,正赶上吉斯塔夫·阿道夫登陆,皇帝被迫重新任命一位新统帅,他考虑要把皇帝军队司令部和天主教同盟军司令部合二为一。巴伐利亚选侯想担任这个合并部队的总指挥。这个职位非常重要,它能控制皇帝。因此,皇帝打算任命他的长子——匈牙利的国王做总指挥。思来想去,为了不得罪其中的任何一方,他最终决定让天主教同盟军的悌利将军来担当此任。斐迪南解散瓦伦斯泰的军队后,他在德意志土地的兵力也就只有四万,他的同盟差不多也是这个数量,而且指挥官都有很丰富的作战经验,强强联合,他认为定能战胜瑞典军队,而且他们把守着进入德意志的两个必经之路:波美拉尼亚和梅克伦堡。

    欧洲的拯救者

    丹麦国王没有挡住皇帝的进攻,人们便把希望寄托在古斯塔夫·阿道夫身上。他遭受过凌辱,也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捍卫自由。因为他与丹麦有共同的利益,因此,在萨克森战争爆发前,他就打算出兵帮助德意志。可丹麦国王对他态度骄横,并对他提了很多要求,古斯塔夫·阿道夫无可奈何地接受了。皇帝为了增援波兰国王西吉斯蒙德,派军队来阻挡瑞典攻打普鲁士。瑞典国王很不乐意,指责瓦伦斯泰,瓦伦斯泰反驳道必须出兵来帮助好友。而且,瓦伦斯泰还在会议上公然羞辱瑞典公使,不惜践踏国际公法把他赶出会场。斐迪南还侮辱瑞典国旗,截获瑞典国王发给西本彪根的求救电报,阻挠波兰与瑞典的合作,支持西吉斯蒙德跟古斯塔夫·阿道夫抢夺瑞典王位。皇帝对古斯塔夫·阿道夫的抗议置之不理。这件事情,又让瑞典国王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瑞典国王在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德意志急切邀请他加入联盟。这让他很矛盾,人们越需要他,就越遭到皇帝和其他诸侯的嫉妒,人们都崇拜地称他“被压迫者的守护神”。但是,在没有与波兰平息战争之前,他没有办法去展开另外一场战争。

    主教黎塞留平息了瑞典与波兰的战争。他一边处理欧洲大事,一边压制法国内部的骚乱,他一直想给奥地利制造事端,防止他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可实际上,在他身边一直存在不少障碍,很难顺利地实行计划。他是天主教国王的大臣,也是罗马教会的诸侯,他现在还不能明目张胆地跟敌人结盟去对付奥地利,因为奥地利利用宗教把自己的野心神圣化了,所以黎塞留只好小心翼翼地展开地下活动。当没能成功阻止丹麦与皇帝联盟之后,他便开始支持古斯塔夫·阿道夫。为了能让古斯塔夫·阿道夫和他联盟,他不惜血本地支援古斯塔夫·阿道夫。黎塞留派沙尔纳塞来到普鲁士当说客,给古斯塔夫·阿道夫与西吉斯蒙德调停。这位调停者为了能平息战争,一直周旋在两个国王间。实际上,古斯塔夫·阿道夫早就想停战,沙尔纳塞通过详细分析,让西吉斯蒙德看清了皇帝的阴谋和停战带来的利益。两位国王终于签署和约,约定停战六年,古斯塔夫·阿道夫可以拥有所有占领的领地,而且可以获得自由,并且可以得到补助金,将他引荐给其他国家联盟,这样就可以采取行动对付皇帝。如果答应了沙尔纳塞的许诺,古斯塔夫·阿道夫或许会听命于法国,以后在作战中就会有所顾虑。另外,与天主教结盟会引起新教徒的怀疑。

    各种条件和时机都促使古斯塔夫·阿道夫攻打皇帝。这是为正义而战,皇帝的名号让人敬畏,外国集团也源源不断地支援,他的军事力量现在非常强大。到目前为止,只有古斯塔夫·阿道夫可以和他相抗衡。古斯塔夫·阿道夫并不担心跟皇帝作战会遇到种种困难,他的兵力虽不能和皇帝相比,但是军队的素质很高,能经得住严酷的考验。经过八年的战争,瑞典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可瑞典国民都支持他的决定。德意志的人民十分憎恨皇帝,为了换取自由,德意志人民宣布支持瑞典,盼望古斯塔夫·阿道夫能来解救他们,令人意外的是,天主教各等级也欢迎古斯塔夫·阿道夫。如果首战能够取胜,他以后的事业将会一帆风顺,也会有更多的诸侯追随他。在德意志,只有少数富裕的汉萨城市拥有自由,这些城市为了保证自由肯定也会支援古斯塔夫·阿道夫,只有驱逐皇帝军队,他们才能减少损失。在这个时候,皇帝向意大利和尼德兰调派了不少部队。西班牙丧失了大量掠夺来的银子,又和尼德兰打仗,因此就不可能再给皇帝提供任何帮助。皇帝的军事力量受到了极大削弱。与此相反的是,英国和法国都答应给瑞典国王提供最好的援助。

    古斯塔夫·阿道夫的战术

    古斯塔夫·阿道夫想出了一个能大获全胜的办法,这个办法能确保外国力量认可他的军事行动,并都来支持他。古斯塔夫·阿道夫不愧是那个世纪最好的军事专家,他对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战术非常熟悉,而且也找到了破解的办法,他信心百倍,认为绝对会取胜。他减少骑兵中队的数量,拉开步兵营的间距,把军队队形变成双线。这样骑兵和步兵活动起来更加敏捷,如遇骑兵不足,就把步兵穿插到骑兵中间。实践证明,这个战术常常会取得成功。这种战术后来也被其他统帅运用到战争中去。整个德意志都没有想到,瑞典军队的军纪这样严明,他们严厉地惩罚那些行为放纵者。在他们的军营里,没有黄金白银,国王的帐篷跟士兵一样,统帅不仅关心士兵的习俗,还关心他们的心态。国王带领士兵们每天早晚做祷告,他的虔诚带给他们极大的勇气。他的信仰是崇高的,他不会让欲望冲昏头,不会像斐迪南那样在神面前卑躬屈膝,在世人面前趾高气扬。在战争中发生的不快,他当作是军旅中的小插曲,时刻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在与敌人厮杀时,他总冲在最前面,常常忘记自己是一位统帅,就因为太忘我,他像普通士兵一样倒在了战场上。统帅都这样奋勇杀敌,何况被鼓舞的士兵呢?有这样一位统治者,整个民族都会被激励起来,他们为拥有这样一位国王而感到自豪。不管是芬兰和哥特兰岛的农民,还是浴血奋战的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劳,当这个民族英雄去世很长时间以后,他的精神还在鼓舞着万千的人民。

    虽然大多数人支持战争,可是还有一部分人并不认可古斯塔夫·阿道夫的作战方式。宰相奥克森斯梯尔纳是个很英勇的人,但他也认为发动进攻性战争还是太冒险了。国王只有一腔热血,十分缺钱,所以远不是暴君的对手。况且,皇帝可以随便处理德意志,他没有这个权力。为了打消这个大臣的顾虑,他告诉大家,如果被动地等待敌人,只要有一场战争失手,那么我们就再也没有胜利的把握。如果我们主动出击,旗开得胜,那么我们就稳操胜券。我们必须守住瑞典的海岸线,这样才能阻止敌军登陆,只要保住了施特拉尔松德港口,我们以后就能与德意志自由往来。要保住施特拉尔松德,就得派军队越过瑞典开往波美拉尼亚。如果我们失败了,回过头来执行计划也不晚。

    古斯塔夫·阿道夫在向德意志进军之前做了周密的安排,为了保证本土的安宁,他必须让邻居做出保证,不能骚扰瑞典边境。在出发前,他与丹麦国王以及莫斯科、波兰、荷兰、德意志宫廷达成了和平协议,还让卢卑克城和汉堡城答应先借钱给他,同时,瑞典国王还派人动员西本彪根侯爵一起向皇帝宣战。

    在此期间,瑞典展开了大规模的征兵活动和准备活动,军队规模达到一万五千人。在德意志的领土上攻打皇帝用不了那么多兵力,于是他就把军队重新做了部署,让奥克森斯梯尔纳率领约一万兵力抗击波兰,几支正规部队和作为主力的地方民军兵团驻守瑞典,以防邻居背信弃义,发动突然袭击。

    不管是在国家的防卫还是在政府的内部措施上,斯塔夫·阿道夫都做了精细的安排。他让枢密院管理政务,让姐夫普法尔茨伯爵约翰·卡西米尔管理国家财政事务。因为妻子不善管理,他没有把政务交给妻子。他似乎预见了死神,1630年5月20日,他把一切都交代完之后就向民众郑重告别,并让各等级对他四岁的女儿克里斯蒂娜宣誓,如果他不在了,国家就保留王国摄政制的规定,辅助女儿统治瑞典。

    他对人民宣称:“我并不愿意打仗,可皇帝对瑞典公使的凌辱就是对国家的凌辱。皇帝联合敌人对付我,挑拨我和朋友的关系,践踏我们宗教的自由,更想剥夺我的皇位。德意志因为受不了压迫向我们求救,为了上帝,我们也得帮助他们。我们也许会为保卫祖国付出生命,如果牺牲了,希望我们会在地下相见。枢密院,你们要把国家管理好;贵族们,希望你们能继续发扬哥特先祖的勇敢精神;教会的仆人们,你们要亲善和睦;市民和农民等级的代表,祝福你们能够风调雨顺、生活美满。也许这是我最后一次演讲,或许这也是永别。”

    在埃尔弗斯纳本港口,士兵们登上战舰。人们都在送行,他们期待伟大的男儿能够顺利归航,在这次战争中,阿道夫任命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曾被狂风耽搁的舰队终于在6月出航了,他们预计经过24天的海上颠簸后,登陆波美拉尼亚海滨的鲁登岛。

    【第七章 瑞典军队登陆德意志】

    瑞典军在波美拉尼亚登陆后,克里斯蒂安·威廉赶紧乔装潜入马格德堡。在市参事会的会议上,他发表了指责皇帝的开场白,提醒市参事们不要忘记皇帝军队给大家带来的折磨,不要忘记斐迪南的暴行,更不要忘了福音新教教会所面临的危险。随后,他告诉大家,瑞典国王愿意和大家结盟并提供援助,光明和希望就在眼前。

    登陆德意志

    舰队刚一靠岸,古斯塔夫·阿道夫就率先踏上了德意志的土地。顾不得随从们诧异的目光,他激动地跪在地上,感谢上天保佑舰队能够安全抵达。在沃林岛和乌泽多姆岛,他的部队陆续登陆。听说瑞典军队已经登陆,皇帝的军队望风而逃。古斯塔夫·阿道夫要求军队加快速度,尽可能地占领更多的地盘。

    为了占据施泰廷这一重要阵地,他命令部队星夜兼程,最终赶在了皇帝军队的前面。波美拉尼亚公爵博吉斯拉夫十四世已经年老体衰,由于无力抵抗近年来皇帝军队在他邦国的种种暴行,他忍气吞声地过着屈辱的日子。现在瑞典人要为他撑腰,支持他反对皇帝的行径,这反而令他十分犹豫。他怕万一接受瑞典人的公开庇护后,皇帝会对自己打击报复。所以当古斯塔夫·阿道夫提出在施泰廷驻军的时候,博吉斯拉夫并没有立刻答应,但为了避免误会,他还是亲自来到瑞典国王的营前,打算陈明自己的理由。古斯塔夫·阿道夫告诉他,瑞典军队应该是这个城市的朋友,而不是敌人。瑞典军队的目标既不是波美拉尼亚人,也不是德意志帝国,而是他们的敌人。古斯塔夫·阿道夫承诺,自己肯定会十分珍视这块公爵领地,并且等到战争一结束,绝对会完璧归赵。为了进一步打动博吉斯拉夫,古斯塔夫·阿道夫还拿皇帝和自己做比较,让他回想一下皇帝军队在施泰廷和瑞典军队在乌泽多姆的所作所为,在他和皇帝二人中间做出选择。他警告博吉斯拉夫,一旦皇帝占领了这里,肯定不会仁慈地对待他,将来也肯定没有好日子过。因此,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实在是再明显不过的了。如果还是执迷不悟的话,那么自己也只能采取强硬的手段了,希望他尽快辨明形势,做出正确的选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