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大国命运:欧洲战争革命史-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27)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两军对垒

    双方都躲在坚固的防御工事后面,谁也不主动出击,在最初对峙的十五天里,只发生过一些小的冲突。人口的过于密集和食物的供应危机,导致了一场可怕的传染病流行,这极大削弱了双方的战斗力。就在这时,瑞典的援军终于赶了过来,增强了兵力。瑞典国王计划有所动作,打破对方的围困。

    在瑞典宰相奥克森斯梯尔纳的带领下,黑森—卡塞尔的威廉邦伯、比肯费尔德的普法尔茨伯爵和魏玛的威廉公爵分别率领援军朝纽伦堡城挺进。这是一支实力强大的增援部队,拥有兵力五万人,配备火炮六十门、辎重车四千辆。与古斯塔夫·阿道夫原有的兵力会合后,即使不加上纽伦堡城的民兵,瑞典军队的兵力就已经将近七万。另外,纽伦堡城内还有三万名市民随时愿意投入战场。双方的实力都十分强大,正紧张地对峙着,一旦这场战争爆发,可能通过这一次战役就可以决定胜负。双方紧张地积聚力量,整个欧洲都在目不转睛地观望着。

    粮食问题在增援部队到来之前就十分紧迫了,现在已经发展到十分可怕的程度。就交战双方的总数来说,士兵有十二万人,战马有五万多匹,随军的妇女、马夫、奴役也有几万人,再加上几万名纽伦堡居民,每天的伙食问题令双方的指挥官头疼。每天由纽伦堡城送来的五万磅面包仅够塞塞牙缝,周围的所有磨坊已经全速开工,可还是供不应求。由于饲料短缺,不少战马都饿死了。士兵们则面临着瘟疫的威胁。

    在对峙了五十五天之后,古斯塔夫·阿道夫终于不愿再等下去了。出于对优势兵力的信心,他率兵冲出了防线,驻在雷德尼茨河岸的三个炮兵连奉命扫射弗里德兰的军营。弗里德兰公爵早就打定主意,毫不理会敌人的嘲讽,以不变应万变,希望能够用瘟疫和饥饿战胜对手,所以命令士兵们好好待在工事里,偶尔也回应几声枪炮声。尽管遭到了士兵们的质疑和马克西米利安的抗议,弗里德兰公爵还是坚持这一计划。古斯塔夫·阿道夫发出命令,猛攻瓦伦斯泰军营,实际上,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是这时他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

    第五十八天,古斯塔夫·阿道夫率领主力部队渡过了雷德尼茨河,赶走了敌人的前哨。在比伯特河和雷德尼茨河之间陡峭的高地上,是瓦伦斯泰的主力部队和军营。这里四面环山,易守难攻,被人们称为古要塞和阿尔滕贝格。在周围的山上,瓦伦斯泰早就布置好了强力的火炮和致命的滑膛枪,山坡上则排满了密密的鹿砦和刺人的木栅栏。瓦伦斯泰泰然自若地在山顶上恭候敌人的进攻。古斯塔夫·阿道夫首先命令五十名滑膛枪手去进攻这个极为险恶的据点。在这狭长的地势上,人多的优势并不能体现出来。他们向山顶发动了进攻,敌人的炮火十分猛烈,子弹也如雨点般飞来,还没等他们在防线上扯开口子,就已经被敌人的重骑兵冲乱了阵势,在扔下上百具尸体后,他们只得仓皇后退。瑞典人的第一次进攻就这样失败了,怒不可遏的古斯塔夫·阿道夫之后又分别派出芬兰人、新军团进攻,都没有取得进展。连续被打退多次后,瑞典士兵尸横遍野、损失惨重。古斯塔夫仍不死心,瓦伦斯泰怡然自得地在要塞里看着这一切。

    在雷德尼茨河畔灌木丛中,皇帝的骑兵部队同瑞典左翼部队的战斗也打响了。双方互有胜负,谁也不肯退缩,直到夜色降临枪炮声才停息了下来。瑞典国王打算向各军团发出撤退的命令,需要一名军官来负责传达。勇敢的苏格兰人哈伯龙上校毛遂自荐,从军营里挺身而出,领命而去。在激战中,魏玛的贝恩哈德公爵占领了一块古堡上方的高地,这里居高临下,十分适合使用大炮。但一夜暴雨令山路泥泞不堪,大炮推不上去也就只能放弃这块阵地。接连的失利令瑞典国王信心尽失,这是他第一次吃败仗,两千余名士兵战死沙场。第二天,他就率领部队撤出了雷德尼茨河。

    【第十二章 瑞典的失利】

    瑞典国王的那匹宝贵坐骑浑身是血的疯狂逃窜,每一个见到它的士兵都怒不可遏,他们为了把古斯塔夫·阿道夫的尸首从敌人那里抢过来,又发动了一场血战,古斯塔夫·阿道夫的尸体就草草地葬在埋尸的山丘下。

    以撤退换取休整

    打过这一仗之后,双方都不敢先动手,也不敢先撤离,他们对峙了整整两个星期。军中的储粮越来越少,士兵们越来越无法忍受饥饿,为了填饱肚子,他们就去掠夺周边的村民。瑞典部队中的良好纪律在此刻的困苦中消失殆尽,德意志军队更是如此,他们对自己人都不放过。这种士兵的不良行为无法控制,也是因为一些下级军官做了坏榜样。瑞典国王看到纪律严明的部队败坏成这样,非常痛心,他愤怒地呵斥德意志军官,是你们德意志人自己毁掉了家园,是你们侮辱帮助你们的朋友,上帝可以作证,我对你们十分厌恶,你们让我愤怒,你们不遵守我的纪律,你们去践踏老百姓,让他们公开辱骂我、痛恨我。为了帮助你们,我摘掉王冠,耗尽四十吨黄金,到头来一无所获,我把属于自己的东西分给你们,你们却不遵守我的法律,我很想赞扬你们英勇无敌,可是现在你们残暴的做法让我认定你们是不怀好意的。

    纽伦堡地区的军队人数众多,为了维持每天的开销,纽伦堡城已竭尽所能,但纽伦堡的全部财力最多能支撑十一周。瑞典国王考虑到军队人数较多,不得不先撤退了。在这次战争中,有一万多纽伦堡居民人死于战场,约有两万名瑞典士兵死于战争和瘟疫。纽伦堡郊区的田地都被踏毁了,村庄被烧毁,无家可归的乡民四处流浪,尸体发出的腐烂味道弥漫在空气中。在炎炎烈日下,瘟疫开始在人和牲畜中传播。

    瑞典国王看到这种凄惨景象,想到短时间内也不能打败弗里德兰公爵,于是决定在9月8日撤离纽伦堡,并留下一支军队驻守。当他率领部队经过敌军时,敌人并没有进行攻击。当部队撤到诺伊斯塔特和温茨海姆时,他们停了下来,在那里休整了五天,这样不但可以让士兵恢复体力,也方便他们增援纽伦堡。瓦伦斯泰看到瑞典撤退了,他也马上离开了他在齐恩多夫的军营,走之前把军营都烧了。腾空而起的烟雾向这里的人表明,纽伦堡战争结束了。瓦伦斯泰一直向福希海姆奔去,他们一路烧杀抢劫,可是他们撤得太远,瑞典国王都追不上。纽伦堡不管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都无法再维持瑞典国王的军队。于是,古斯塔夫兵分两路,一路坚守法兰克尼亚,一路由他率领继续进攻巴伐利亚。

    在这段时间里,皇帝和巴伐利亚联军已经到了班贝克主教辖区,在那里弗里得兰公爵发现部队只剩下两万四千人,少了三万六千人。纽伦堡一战并没有结束两国间的战争,只是牵制了瑞典国王,让他无法攻打巴伐利亚,这样奥地利也就脱离了险境。瑞典国王撤出纽伦堡后,巴伐利亚又可能成为战场。但弗里德兰公爵对此毫不关心,与巴伐利亚选侯联盟后他承担了那么多的责任,对此他感到厌烦,他想借机解除同盟关系,专心实施他的雄心壮志。首先要做的就是分离萨克森和瑞典,他决定和萨克森签订一个特殊合约,让他的部队在萨克森领地进行冬季休整。

    他想实施计划可是时机又不对,此时西里西亚正被萨克森人入侵。萨克森连同勃兰登堡、瑞典部队,连续多次打败皇帝部队。瓦伦斯泰声东击西,假装进攻萨克森选侯的领地。萨克森立刻掉转军队,瓦伦斯泰这才把西里西亚拯救出来,顺利地去实施计划。瓦伦斯泰借口维护皇家利益,拯救奥地利反对巴伐利亚选侯,欺骗人们为他抛头颅、洒热血。瓦伦斯泰为了不让瑞典国王支援萨克森,就任凭萨克森对巴伐利亚进行劫掠,他现在也不用担心瑞典君主会支援约翰·格奥尔格,因为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瓦伦斯泰再一次利用手段抛弃了巴伐利亚,在班贝克,他们彻底闹僵了。巴伐利亚不得不率领为数不多的部队去抗击敌人,弗里德兰公爵则率领部队向图林根森林奔去。

    瓦伦斯泰的先锋官冯·霍克带着六千名士兵攻向福格特兰,这个省毫无防备,他们便大肆烧杀抢掠。时间不长,瓦伦斯泰又派出更加残暴的第二统帅——加拉斯增援霍克。最后帕彭海姆将军也被调来支援霍克,萨克森的压力越来越大。瓦伦斯泰的军队所到之处,教堂被损坏,村庄被烧毁,田地一片荒芜,无数家庭分崩离析,大量臣民惨遭杀戮。整个图林根、福格特兰、迈森均都遭受了战争的蹂躏,这还是状况比较轻的地方。主力部队对萨克森的威胁更大,他们经过法兰克尼亚和图林根时不仅毁掉一切,还留下纪念碑宣告这一功绩。经过对莱比锡城短时间的围攻后,他们取得了胜利。瓦伦斯泰还想进一步攻打德累斯顿,占领萨克森选侯的整个领地,当他逼近穆尔德河,打算进攻离得不远的萨克森军队时,瑞典军队到了埃尔富特,这让他始料不及。瓦伦斯泰处在了萨克森军队和瑞典军队中间,而且格奥尔格公爵也来增援瑞典军队。瓦伦斯泰立刻改变计划,撤向梅泽堡,以便会合帕彭海姆伯爵,共同抵制瑞典军队。

    来自同盟者的背叛

    西班牙和奥地利现在正在策划阴谋,计划着如何离间瑞典和他的同盟,古斯塔夫·阿道夫很担心他们的计划会成功,联盟关系越重要,约翰·格奥尔格的性情就越多变,萨克森选侯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破坏了联盟关系。他和萨克森选侯不存在友谊关系,只是政治需要才结盟的。这位亲王一直以来就很自大,他很讨厌外部势力干预邦国内部事务,现在邦国有难,他才迫不得已接受瑞典的帮助。对德意志人来说,瑞典国王的威望很大,对新教各等级有重大影响,这都让萨克森选侯内心充满焦虑,斐迪南派来的使者又煽风点火,这更是加重了他对瑞典的猜忌。每次采取行动,古斯塔夫·阿道夫总会提出异议,萨克森选侯对此很恼火,他们快要决裂了。在战场上,双方将领谁也不服谁,总是制造麻烦。翰·格奥尔格本性就热爱和平,他内心深处还是愿意做奥地利的臣仆。这对阿恩海姆非常有利,在瓦伦斯泰同意后,他费心费力地做他主子的工作,希望能和皇帝达成共识。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古斯塔夫·阿道夫知道,如果他想在德意志生存,就不能离开萨克森选侯。因此,他竭力修复和萨克森的关系,认为现在还没有给萨克森选侯留下坏印象,如果皇帝用兵或其他办法征服萨克森选侯,瑞典国王表示出无所谓的态度,那么慢慢也会失去其他盟友的信任。考虑到这些,瑞典国王再次帮助萨克森,下令第二次进攻英戈尔斯塔特,巴伐利亚选侯终于做出保持中立的决定。奥地利乡民发起暴动,给瑞典国王提供了便利,如果瓦伦斯泰赶不上,皇帝就可能被瑞典国王赶下台。萨克森选侯此时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古斯塔夫·阿道夫不值得为他做出牺牲。所有人都觉得古斯塔夫·阿道夫拯救萨克森选侯是错误的。

    瑞典国王迅速集合部队,紧紧跟在瓦伦斯泰军队的后面。在阿恩斯塔特,魏玛公爵贝恩哈德撞上了瑞典国王,此时的瑞典国王已拥有两万精兵。在埃尔富特时,他跟他的爱妻依依不舍,等他的爱妻再见到他时,已是生死两隔。1632年11月1日,瑞典国王比弗里德兰公爵早一步到了瑙姆堡,郊区的人民都赶来一睹瑞典国王的风采。一年前,他曾解救过这里的人民,无论他去什么地方,都会受到热烈欢迎,每一个人都向他跪拜,如果能近距离接触瑞典国王,那将是人们最大的荣幸。这种崇拜让谦虚的国王很不自在,他认为,人们不该把自己当作上帝,所做的事都是应该的,如果因为这些让他们心存感激,或许上帝会惩罚自己。古斯塔夫·阿道夫在告别之前是那么亲切,在他最光辉的时候还崇拜复仇女神,厌恶羡慕长生不老的人。当人们想起他这种良好品格时,更容易留下怀念的泪水。

    此时,弗里徳兰公爵已经在魏森费耳斯等候瑞典国王。为了战斗,他需要在萨克森做冬季休整,人们怀疑他在纽伦堡没有军事行动,是因为害怕跟瑞典国王打仗。这次,他再不把握进攻机会,就会被人们耻笑。他的部队优势比先前少了很多,假如他在瑞典国王和萨克森人联合之前发动进攻,他还是有机会获胜的。现在他相信他的兵力,也相信占星学家塞尼说的话,认为到了11月份,瑞典君主的气数就尽了。另外,瑞典军队想要穿过拉姆堡和魏森费耳斯之间的狭隘通道,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里被群山和萨勒河包围,只需少量兵力就能把此处完全封死。瑞典国王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铤而走险,坚决前进;一种是退回图林根,在荒凉之地损费军资。出人意料的是,古斯塔夫·阿道夫并没有让瓦伦斯泰的计划得逞,而是迅速占领了瑙姆堡,瓦伦斯泰不得不再寻机会发动进攻。

    瑞典国王在瑙姆堡驻扎下来,打算一边修筑防御工事,一边等候吕纳堡公爵前来增援。瓦伦斯泰见他这样安排,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知道应该穿过狭道攻打敌人还是按兵不动。他把所有经验丰富的将军都召集过来开会,大家一致认为此时不是发动进攻的最佳时机,从瑞典国王修筑工事来看,似乎是要长期驻扎下来,同时,迫切需要休整的军队不适宜在寒冷的冬天作战,因此大家表示结束同瑞典的战役,先去莱茵河畔解救科隆市,因为荷兰军队正在发动进攻,莱茵河畔地区更需要加强军备。弗里德兰公爵听取了他们的意见,他几乎不担心瑞典国王会先对他们进攻,于是决定让部队在此地休整,如果敌人发动进攻,必须第一时间集合军队。帕彭海姆伯爵率领主要兵力赶去解救科隆城,其他部队在适当的城市郊区驻扎下来,以便密切注意敌人的动向。魏森费耳斯宫堡被科洛雷多伯爵监视着,瓦伦斯泰把军营驻扎在梅泽堡,这样他既可以进军莱比锡,又能阻止萨克森人联系瑞典军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