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大国命运:欧洲战争革命史-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26)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被要挟的皇帝

    埃根贝格侯爵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瓦伦斯泰竟然如此胆大妄为,他的要求中竟然给这位最高傲的君侯约法。尽管早就知道瓦伦斯泰不具备谦虚的品质,他还是没想到会有如此放肆的要求:皇帝不得指挥军队,也不具有军队的奖惩和人事任免权,不能分配战争中获得的领地和战利品。所有的这些权力都由瓦伦斯泰独享。皇帝必须对瓦伦斯泰奖赏一个世袭邦国和其他一个作为附加酬谢的被占领的帝国邦。瓦伦斯泰还应享有在每一个奥地利省份避难的权利,以及占有梅克伦堡公爵领地的权利。在免除他的统帅权之前,应提早正式书面通知。

    这些要求把皇帝排除在军队之外,将最高统治权转移给一个军队的指挥官,皇帝的地位一落千丈。因此,埃根贝格侯爵极力劝说瓦伦斯泰降低要求,可就在刚才,他还一再强调瓦伦斯泰担任指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瓦伦斯泰这么做是有自己的考虑的,他已经打算在不远的将来发动一场政变,剥夺皇帝的权力,将德意志的统治权拿在自己的手上。由于现在还没有到揭竿而起的地步,他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试探皇帝的反应。一旦这个文件得到了斐迪南二世的认可,那么他就和平地达到了目的。

    经过深谋远虑,瓦伦斯泰好不容易才建成这支军队,他根本不可能允许别人拥有比他更高的权力。他不仅仅要享有最高的权威,还需要让这支部队完完全全归属于他,他必须是这支军队意志的唯一主宰。以前他也享有一支军队的最高指挥权,但那种权力只是皇帝赐予他的,随时都可能被收回。现在他要不依赖任何人,自己创造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他需要特别谨慎地将军队和皇帝之间的联系完全切断,这样他的指挥权才能稳固。享有分配战利品的权力后,他就具有了经济上的独立权,不用再依赖皇帝。享有避难权后,他就可以高枕无忧,不用再担心皇帝的迫害,必要时还可以让他们自相残杀,自己坐收渔利。因此,这个文件中提出的要求,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保障他的各种利益不受侵害。他的计划是完美的,但是斐迪南也不是省油的灯。要想凭借这一纸合约限制皇帝的各种权力,显然是有些异想天开。皇帝是不可能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些苛刻的条件,只不过出于现在帝国的需要,瓦伦斯泰的重要性令皇帝只得暂时同意,以便稳定局势。

    就这样,瓦伦斯泰终于成了这支皇帝军队的最高首领,除了他以外,任何人下达的命令都是无效的,就连皇帝的命令也是一样。这是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于天主教徒而言,可能会将他们从目前颓废的局势中挽救出来;对于新教徒而言,他们则需要密切关注。战争将被带入一个新的时代。

    皇帝方面做出了这么大的让步才和瓦伦斯泰达成一致,自然对他抱有相当大的期待。按说他应该率领着一支庞大的兵力,重新攻占势力式微的萨克森,然后一步步帮皇帝收复失地。但是瓦伦斯泰并没有按照皇室的意愿去行动,他有自己的计划。对于敌人在波希米亚王国的行动,他并没有加以阻止。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想与萨克森人联合。萨克森人已经和瑞典结盟,他们并不愿意这么快地背信弃义,因此要想说服他们与自己合作,现在必须按兵不动。对于这一点,皇帝也表示支持。可是,萨克森人对皇帝和瓦伦斯泰并不信任,对他们的动机和诚意是持怀疑态度的。谁都知道瓦伦斯泰是一个不诚实的政治家,即便他在讲真话,能够相信的人也没有几个。事态已经不允许瓦伦斯泰继续沉默下去,他决定诉诸武力,求得联合,他迅速集结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萨克森人占领的布拉格。城中的萨克森人在进行了短暂的自卫后不得不缴械投降。瓦伦斯泰希望以占领的布拉格为资本,与萨克森宫廷展开谈判。为使形势有利于自己,在与阿恩海姆将军重开谈判之际,他决定再给对方一次沉重的打击。他派兵迅速占领了奥斯席和皮尔纳之间的狭窄通路,希望截断萨克森军队返回其邦国的退路。阿恩海姆加快了行军步伐,躲过了一劫,但由于他的撤退,失去了埃格尔和莱特梅里茨这两个萨克森人最后的避难所,于是,波希米亚王国再次沦陷。

    反攻瑞典行动

    为了胁迫萨克森选侯同意与自己和解,瓦伦斯泰准备在萨克森发动战争,表面上他是要维护皇帝的利益,实际上完完全全是在实施自己的计划。当萨克森人被瓦伦斯泰赶出波希米亚时,法兰克尼亚和士瓦本已经落入古斯塔夫·阿道夫的手中,瑞典人的战火已经烧至巴伐利亚边境。在最好的帮手悌利伯爵死后,马克西米利安独力难支,在莱希河畔吃了败仗,紧急向皇帝和瓦伦斯泰求援,希望能够得到瓦伦斯泰的帮助。如果为了保卫巴伐利亚,那么瓦伦斯泰必须离开波希米亚。对于这个请求,斐迪南是十分赞成的,只是他没有军队的控制权和指挥权,只好一次又一次地派出特使,轮番劝说瓦伦斯泰向多瑙河进军。

    对于皇帝的命令和马克西米利安的请求,瓦伦斯泰一概置之不理,他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显然是要任由马克西米利安自生自灭。以前在累根斯堡帝国会议上,他曾遭到马克西米利安的诬陷,后来皇帝准备重新起用他时,马克西米利安又千方百计地加以阻挠。马克西米利安选侯强烈地感受到瓦伦斯泰之所以按兵不动,是对自己的报复,希望借助瑞典人之手除掉自己。瑞典人逐渐蚕食巴伐利亚的地盘,在累根斯堡望眼欲穿的马克西米利安始终没有等到瓦伦斯泰的到来。瓦伦斯泰正忙于占领整个波希米亚,他推说这是对奥地利最好的保护。直到完全占领了这里,在马克西米利安选侯和皇帝的一再请求下,瓦伦斯泰才决定和马克西米利安联合起来。这给了天主教徒很大的信心。

    如果单单只有瓦伦斯泰一支部队,那么古斯塔夫·阿道夫有限的兵力还能够勉强应对,可一旦对方联合起来就没有那么好对付了。古斯塔夫·阿道夫虽然不乐意看到对手的联合,但由于对方两人之间有宿怨,古斯塔夫·阿道夫也没有采取什么阻止的措施。在他看来,这两人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当他听到对方可能会师时,便急急忙忙奔赴上普法尔茨阻挡瓦伦斯泰。由于他的行动慢了一步,瓦伦斯泰和马克西米利安在埃格尔会师了。

    在瓦伦斯泰眼中,埃格尔就是一个福地,正好可以利用这里给瑞典人来一个下马威。对于马克西米利安的卑躬屈膝,瓦伦斯泰并不满足,他又发出一道命令,要求马克西米利安远远地迎接自己。他需要对方用这种姿态来衬托他的强大。对于这种带有屈辱性的命令,生性高傲的马克西米利安并没有反对,他确实是陷入危机了,除了瓦伦斯泰之外,没有谁能拯救他,所以只能默默忍受这种屈辱。作为一个男子汉,他能屈能伸,甘愿为了大局忍受凌辱。

    马克西米利安做出了这么大的牺牲,只为了促进双方的联合。联合后的事情更为麻烦,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由谁来指挥军队。两个人都是军队的首领,个个心高气傲,谁也不愿意让出指挥权,在对方面前做一个言听计从的傀儡。马克西米利安认为自己好歹也是一方选侯,在帝国中拥有较高的威望,加上家族地位显赫,而瓦伦斯泰只是皇帝的一条走狗罢了,断断不能受其指挥,因此想掌管军队。瓦伦斯泰则一再强调自己的赫赫战功以及皇帝授予的无上权力,比马克西米利安更有资格享有这份指挥权。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和讨价还价,瓦伦斯泰最终占据了主动,这支联合军队由他担任总指挥,尤其在会战的日子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马克西米利安选侯的权力仅限于对旧部的奖惩,不得干涉会战部署和行军路线的制定。

    达成以上结果后,这两个不可一世的英雄才真正见面。在两军之前,他们二人表面上热情地相互拥抱,并发誓友好对待,内心里却已经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不擅长伪装感情的马克西米利安尽量控制自己,不泄露自己的真实想法。瓦伦斯泰却有些喜形于色,人们可以从中窥探他的内心世界。

    纽伦堡全城备战

    经过联合,皇帝军队的兵力已经达到六万余人。相对瑞典军队而言,他们不但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而且在战斗力上也占据主动,绝大多数士兵都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古斯塔夫·阿道夫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足以与之抗衡,便将军队撤退到法兰克尼亚,监视着敌人的一举一动。皇帝联军究竟是打算在萨克森还是巴伐利亚与自己展开决斗,古斯塔夫·阿道夫心中一点也不清楚。阿恩海姆的部队已从萨克森撤出了,主要目的是为了在西里西亚获得占领地。对于人们的指责,阿恩海姆毫不在意,他就是想让弗里德兰公爵进入萨克森,以便逼迫选侯约翰·格奥尔格与皇帝和解。

    看到盟友有难,古斯塔夫·阿道夫赶紧派兵支援,准备帮助萨克森与瓦伦斯泰作战,如果情况需要,他甚至打算派出所有兵力。没过多久,他发现自己判断错了,瓦伦斯泰的目标显然不是萨克森,皇帝的兵力正源源不断地向自己的营地开来。瑞典国王的安全现在已经受到威胁,他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认真应对。在惊诧之余,他将分散在各处的部队聚集起来,但人数依然有限,向同盟们求救在时间上又来不及,他的面前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不坚守纽伦堡,要不退守多瑙沃尔特。如果选择第一种方案,危险系数十分高,他们可能会被困在城中,最终因弹尽粮绝而城破人亡。可即便这样,瑞典国王还是选择了第一个方案,他之所以不顾人们的埋怨和危险,是为了不让自己的盟友遭受敌人的洗劫。

    第一件要紧的事情就是加固防御工事。所有的纽伦堡人干劲十足,都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们将这个城市同附近市郊用防御工事连接起来,中间则建造了一座坚固的军营。防线上设置了很多堡垒,在入口处则设置了半月牙状的尖锐物体,兵营被穿城而过的佩格尼茨河分成两个半圆,之间由许多桥相连接,在城墙和防御工事中共设置了近三百门大炮。由于大家的通力合作,这个浩大的工程仅用了十四天时间就完成了。

    在城外忙着修建工事的同时,城内则忙着准备武器弹药和粮食等物资。为保证食品安全和大家的健康,他们还安排了专门的卫生机构负责防疫。许多年轻人被召集起来参加紧急军事训练,以备不时之需。一个新的民兵军团被武装起来,民兵组织的实力也大大增强。由于坚守在纽伦堡城中的瑞典兵力仅有一万五千余人,还不到对方兵力的三分之一,古斯塔夫急令在莱茵河、图株根和下萨克森的兵力朝自己机动,同时分别向盟友魏玛的威廉公爵和黑森—卡塞尔邦伯发出求援信号。

    弗里德兰公爵的军队终于抵达了这里,但并没有急于发动进攻。瓦伦斯泰自信地说,在他和瑞典国王之间,只有一个人能主宰世界,不出四天,大家就能看到结果。由此可见,瓦伦斯泰对快速结束战争是非常有信心的。当瑞典人一度冲出自己的防线时,瓦伦斯泰却没有采取果断的行动,错失了最好的战机,他只得采取长期围困的战术,试图通过长时间的围困,耗尽对方的物资,迫使对手出城投降。瓦伦斯泰将兵力部署在城外,并占据了纽伦堡对面的坚固营垒,切断了纽伦堡城与其他城市的联系。他自信通过这样,城内逐渐会发生饥荒和瘟疫,到时候不用自己动手,就能轻松战胜不可一世的瑞典国王。

    就在瓦伦斯泰洋洋得意地等待看瑞典国王笑话的同时,他的后勤保障出了麻烦。因为不堪忍受战乱,周边地区的居民全部逃走了,没有留下一点点粮食。为了争夺粮食,双方的粮食搜寻队经常爆发冲突,以至于到了后来,哪一方都不敢轻易派小部队外出了。瓦伦斯泰到底还是低估了对手。每当瑞典国王缺少食物的时候,纽伦堡城的储藏库总能解决他的燃眉之急。瓦伦斯泰的给养需要从远处运过来,结果他刚刚从巴伐利亚收购起来的一大批货物还没有运到,便在路上遭到了瑞典人的突袭,他们不但损失了两百头牲畜,还有一千辆装面包的车被付之一炬。双方之后在阿尔特多夫展开激战,结果弗里德兰军团又有四百人战死。已经贻误过一次战机的瓦伦斯泰十分后悔,面对固若金汤的纽伦堡城,也是无计可施。缺少食物是双方都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那就只能首先撤出战场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