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滩头僵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为了把盟军从诺曼底赶到海里,隆美尔使劲了浑身解数。但是对局势的判断失误以及希特勒的一意孤行,使他丧失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扑机会。这只被套牢的“沙漠之狐”只能徒劳地挣扎着,发出垂死的哀鸣……德国的秘密武器V型飞弹给伦敦市民带来了无尽的梦魇,为了帮助伦敦市民摆脱悲观的情绪,盟军必须加快在诺曼底的进攻,以占领德军的发射基地。然而,蒙哥马利却没有如他所言地拿下卡昂,盟军在诺曼底开始陷入僵局。

    然而,就“霸王”行动而言,夺取登陆场只是行动的开始。尽管这是一个好的开头,但距离胜利还是有相当的距离,处于守势的德军的垂死挣扎,使盟军前进每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被套牢的“狐狸”

    当隆美尔接到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电话时,他愕然了。他手拿着电话,久久没有开口。对方电话挂断后传来的“嘟嘟”声,也没有把他从吃惊中唤醒。

    “怎么了?”妻子觉察到了隆美尔的失态,小心翼翼地问。

    “没什么?”隆美尔缓缓地放下电话,抱歉地对妻子说,“前线战事有变化,我必须赶回诺曼底。”

    “对不起,”隆美尔俯下身子,在妻子面颊上轻轻吻了一下,旋即便推门走了出去。

    隆美尔跳上汽车以后,便命令驾驶员火速赶往诺曼底。途中,隆美尔的指挥车就像疯了一样,一路上喇叭声响个不停,时速达到60英里。

    下午5时,隆美尔到达兰斯,他向指挥部打了电话,询问前线战况。情况很糟糕,他得知英军有7个师已经上岸,在卡昂周围,也有英军的两个空降师着陆,而美军的两个空降师已经进入瑟堡半岛。“大西洋壁垒”已经被盟军撕开了一个长达20英里宽的口子。

    更令隆美尔感到恼火的是,在盟军开始登陆10多个小时以后,德军“B”集团军群的参谋长竟然仍没有判明盟军的主攻方向,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扑。

    当然,隆美尔也承认,就是他自己也没有弄明白盟军的真实意图,他自己也搞不清楚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背后是否还有另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但这个时候,隆美尔已经来不及考虑其他方向盟军的进攻,他厉声说:“我们必须立即反攻,把盟军赶下海去。”

    然而,组织有效的反攻并不像说说那样容易。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德军在盟军的猛烈进攻面前已经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了,各级部队的失误也越来越多。

    这样,当6月6日晚上10时,隆美尔终于赶回西线德军“B”集团军群指挥所的时候,盟军的登陆部队已经控制了诺曼底海岸,近150平方公里的桥头堡阵地基本连成一片。

    这个时候,隆美尔得到的敌情分析却是,多佛海角现在还笼罩在一片烟幕中,英吉利海峡可能还有另一次大规模进攻。但是,隆美尔已经没有时间思考第二次进攻了,他必须应付眼前的紧急情况。

    隆美尔第一件事是将电话打给了第7集团军参谋长贝姆塞尔,他厉声命令贝姆塞尔:“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你必须阻止盟军占据滩头阵地。”

    隆美尔没有得到希望的回答,电话的另一端传来了贝姆塞尔绝望的回答:“这已经不可能了!”

    隆美尔愤怒了,大骂贝姆塞尔无能。然而,短暂的沉默之后,贝姆塞尔挂断了电话。隆美尔有些吃惊地听着电话里的忙音,他明白责骂已经无济于事,战况的进展比自己想像的还要糟糕。然而,这只狡猾的狐狸并不想轻易地放弃,沉吟了一会,隆美尔又拿起了另一部电话,命令第21、第12装甲师在7日清晨发动反攻。这是隆美尔曾经寄予重大希望的机动突击部队。

    然而,这时德军已失去战场上的主动权,隆美尔的命令已经没有战前那种效果了。第21装甲师当时只剩下70辆坦克,战斗力大大削弱。第12装甲师部署在120公里以外,在奔袭途中又遭到盟军空军的轰炸,赶到隆美尔指定的进攻出发地域时,已经是7日9时多了。隆美尔无可奈何,只得推迟反攻的时间。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盟军的登陆部队开始建立统一的登陆场。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消息传到德国,德国上下一片惊慌,人们难以接受第二战场的现实。一些德军官兵信赖隆美尔的军事才干,希望他能把盟军的登陆部队赶下海去。然而,诺曼底不是两年前的埃及,隆美尔不可能再取得当年的战绩了。

    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德军开始陆续加强诺曼底的反击力量。但是,希特勒、龙德施泰特、隆美尔等高级指挥官仍然认为,加莱是盟军的主攻方向,诺曼底是盟军进攻的次要方向,只是盟军在进攻之初把诺曼底的规模有意搞大了。在这种错误的判断下,德军作战越来越被动了。为了控制局势,鼓舞士气,隆美尔几乎没有离开他那辆指挥车,他从这个指挥所赶到另一个指挥所,亲自去指挥部队。但是,由于德军失去了制空权,他即使是身为西线德军“B”集团军群的司令官,也时时受到盟军空袭的威胁。只要他的车一发动,就会发现头上有数干架盟军的飞机在盘旋,轰鸣声和爆炸声震耳欲聋。

    到这个时候,隆美尔还没有认清盟军的真正意图,因此与希特勒一样,他并不赞同从加莱抽调兵力增援诺曼底。然而,谁知这天深夜,美军第7军的一份作战命令突然送到隆美尔面前,这使他大吃一惊。

    事情是这样的,美军在奥马哈海滩登陆时,由于受到德军火力的压制,加之风大浪急,有的登陆工具受到严重损坏。几名德军官兵飘到岸边的一条破船上,发现了美军的作战命令。隆美尔看完上述文件后,倒吸一口凉气,他已经感到形势的严重了。诺曼底就是盟军的主攻方向,盟军在诺曼底投入了如此之多的兵力,大有必得之势。隆美尔隐隐地感觉到诺曼底之役将直接关系到纳粹德国的生死存亡。

    然而,希特勒的干预却使隆美尔忧心如焚,简直不知道该如何指挥部队。德国统帅部收到英国广播电台发出的消息,盟军将于10日在比利时发动进攻。希特勒得知这一消息以后,再次怀疑诺曼底不是盟军的重点进攻方向,便改变了调军队增援诺曼底的决心。他命令,编制有2.1万名官兵的党卫军第1装甲师继续留在比利时,不得调去支援诺曼底。

    隆美尔得知这一命令,犹如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隆美尔多次向德国最高统帅部提出申请,要求把最好的机动力量调到诺曼底,现在,这支部队也依靠不上了。他仿佛已经嗅到了死亡的味道。

    隆美尔的意志是坚强的,在没有增援力量的情况下,他必须组织好反攻。隆美尔将瑟堡半岛定为盟军进攻的重点,他脸色阴沉地对身边的人说:“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们一定要阻止盟军向瑟堡推进。”

    在诺曼底的德军装甲部队是隆美尔的最后反扑力量了,在命令德军守住瑟堡的同时,隆美尔必须亲临德军装甲部队的指挥所,以便组织反攻。6月10日早晨,隆美尔就坐车出发了。

    但是由于盟军飞机的活动越来越频繁,这位陆军元帅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跳下自己的指挥车,跑到路边的遮蔽物中躲避空袭。直到下午,隆美尔才到达位于卡昂以南大约20公里的指挥所。

    隆美尔一下车便在指挥所里铺开了一张军用地图,问指挥官吉尔将军:“反攻组织得怎么样了?”

    等待隆美尔的是吉尔无可奈何的回答:“盟军空军的轰炸越来越猛烈了,桥梁炸毁了,公路破坏了,我们的部队简直无法行动。”

    面对隆美尔逼视,吉尔解释道:“德国的空军在哪里?我们连德国空军的影子都见不到。”

    隆美尔仍旧没有说话,吉尔停顿片刻后,接着抱怨:“部队缺少汽油,缺少弹药。戈林承诺的火箭旅和高炮部队至今没有到达,我们怎么反攻?我们的反攻部队被迫退到原来的位置了。”

    隆美尔恼怒了,尽管他也承认吉尔说的是实情。但他还是大声训斥吉尔,要求吉尔再次组织反攻。并一再强调“我们必须反攻”。

    吉尔没有作声,德军已经没有反攻的能力了。

    隆美尔离开吉尔的指挥车,吉尔也走下车,送隆美尔。就在他俩离开指挥车后1小时,灾难降临了。吉尔的指挥车遭到美军一架战斗轰炸机的袭击,装甲集群指挥所的参谋人员全部被炸死了。同一天,德军西线的装甲集群司令施韦彭堡被盟军的飞机炸伤。

    这时候,了解诺曼底战况的一些德军高级将领对西线的形势开始悲观起来。远在柏林的海军上将邓尼茨悄悄地对身旁的参谋说:“盟军的登陆已经成功,组织第二战线已是既成事实。”

    隆美尔与龙德施泰特元帅分析了前方的态势后,向希特勒发出了一份增援的电报,电文的语气近乎哀鸣。

    然而,希特勒没听隆美尔近乎乞求的陈述,没有给隆美尔增加空中力量,反而命令隆美尔把德军的防御重点放在东翼,依靠现有兵力从卡昂地区向英军进攻。希特勒的一意孤行,使盟军的登陆行动按照预定计划顺利地进行着。

    战斗进行到6月12日,盟军登陆地段基本稳固,连成了一个正面宽80公里、纵深13至19公里的登陆场。

    这一天,战火迷漫的诺曼底出现了一组新镜头。艾森豪威尔陪同前来视察的马歇尔总参谋长、英国国王和阿诺德将军,乘坐一艘驱逐舰,登上了奥马哈滩头阵地。中午,他们在布莱德雷的指挥总部吃了硬饼干,并同一些军长和师长讨论最近的作战情况。尽管马歇尔没有当面称赞艾森豪威尔的胆略和指挥艺术,但是在给罗斯福总统的报告中,他写道:“艾森豪威尔和他手下的人冷静而自信,以非凡的效率完成了无比巨大和复杂的任务。”

    奥马哈之行象征着“霸王”行动的成功。这样多重要人物能够安全地登上法国,清楚地表明滩头阵地是牢固的。盟军方面已经有十多个师投入战斗,而且每天还在增加。人工港湾已经就位和启用。虽然还有问题,但这伟大的进攻已经收到了效果。

    诺曼底登陆是在一年的第6个月、一个礼拜的第6天,一天早晨的6点钟开始的。这也许是纯属巧合。但无论是把它看作吉兆抑或凶兆,战役还是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德军的秘密武器

    从诺曼底返回之后,丘吉尔首相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在诺曼底沿岸,他看到盟军各种各样的登陆舰来来往往,越来越多的军队官兵和各种物资已经送上岸。他的眼前出现了大战胜利曙光,他仿佛看到了德国法西斯的末日……

    回到自己的官邸,丘吉尔拿起笔,急切地想把自己在诺曼底前线享受到的胜利者的喜悦告诉盟国的另外两个重要伙伴——罗斯福和斯大林。

    在给罗斯福的信中,丘吉尔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他写道:“我在海滩和内陆度过了愉快的一天。那里舰船云集,沿着海岸延伸达50英里以上。人造海港可以保障它们不受天气的影响,这些港口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几乎都是成功的。我们在完成了很艰辛的任务后,从驱逐舰上向德军开了几炮,尽管射程只有6000码,但德军没有回敬一炮。我们的部队运输效率之高,是有战事以来所没有的。当然,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还很多,我认为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军队。我们正在准备双方各有百万大军参战的一场战役。参谋长正在就地中海和‘霸王’作战行动之间设法寻求一个最好的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而在给斯大林的信中,丘吉尔更多的是通报战况:“在英军战区,战斗在继续进行中。当时我们有14个师在一条约70英里长的战线上作战,德军用13个师应战。我们希望把卡昂城包围起来,而且可能在那里掳掠到战俘。我们很可能要准备双方各有100万军队参加的一场大战,时间要持续整个6月和7月份。我们的计划是战斗到8月中旬,那时候,那里的兵力将达到200万人左右。”但是不管怎么样,丘吉尔已经流露出胜利者的微笑。

    然而,就在当天晚上,划破伦敦夜空的德军的秘密武器却使丘吉尔意识到,自己高兴得可能太早了。

    德国军工部长施佩尔(前)视察“大西洋壁垒”工事。

    6月12日的半夜时分,伦敦市区上空突然响起了一阵刺耳的空袭警报。不一会,天空中飞来一种神奇的飞行物,这个飞行物降落在伦敦市区后,突然爆炸了,就连英军空军司令阿诺德居住的那幢楼也被震得摇晃起来。紧接着,接二连三的爆炸声开始在市区响起。

    第二天清晨,阿诺德起床后,又听到空中传来一阵响亮而有节奏的发动机声,那声音嗡嗡嗡的,好像风琴演奏的一种旋律,声音越来越近,又渐渐消失了。正当阿诺德感到纳闷之际,耳边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阿诺德明白了,这并非是德国飞机进行的空袭。显然,那嗡嗡响的飞行器是德军为了阻止盟军后续部队继续在诺曼底登陆,而使用的秘密研制多年的“新式武器”,即V-1飞弹。

    这种秘密武器实际上是一种小型的火箭。V-1火箭的弹体长7.76米,翼展4.9米,最大直径0.82米,弹头炸药的重量为850公斤至1000公斤,火箭的总重量达2300公斤,最大时速为240公里,飞行高度为2000米,最大射程为280公里。V-1火箭用汽油作推进剂,可以从地面的发射架上发射,也可以通过飞机运载来发射,后一种发射方式可以增大射程。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发出“嗡嗡嗡”的声音,火箭着地时,电触发引信点燃炸药后爆炸,因此,人们也把这种火箭称为“嗡嗡飞弹”。

    德军空袭伦敦的V-1飞弹,是从远离诺曼底的法国北部的一些秘密基地发射的。第一批4枚飞弹在伦敦附近爆炸时,炸死4人,炸伤9人。当英国人还没有弄清这些秘密武器的来源时,飞弹又接连不断地越过英吉利海峡,向英国的城镇袭击。至6月16日,就有244枚飞弹落在伦敦。

    用飞弹袭击对方,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第一次。飞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出现的最重要的新式武器之一,不久之后便发展为性能更为先进的现代导弹。V-1飞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德国科学家在佩内芒德秘密研制的,当这种火箭试验成功以后,希特勒就命令大批量生产,甚至强迫战俘来制造飞弹。1944年,希特勒在面临两线作战的困难处境时,便把德军夺取西线胜利的梦想寄托在这一秘密武器上,决定冒险使用V-1飞弹,袭击英国伦敦的居民区。希特勒曾吹嘘,要用5万枚飞弹把伦敦炸为废墟。

    很明显,希特勒用飞弹袭击居民区的目的不外乎给英国公民造成恐慌,以此向英国政府施加压力,缓和其在西线上的压力。果然,V-1飞弹的袭击,对英国民众产生了不小的精神震撼作用。6月中旬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伦敦不论白天黑夜,经常响起空袭警报的尖叫声。就连正在英国海港待命准备进入诺曼底战场的加拿大军队,也不得不一次接一次地因空袭警报而向防空洞奔跑。

    为了弄清飞弹的真实面目,空军司令阿诺德亲自到爆炸现场察看。据他分析,如果法西斯德国建立了48个发射设施,每2分钟发射一枚飞弹,那么,伦敦每天就可能遭到4万枚飞弹的袭击。

    一想到这种状况,阿诺德就感到头痛,他不安地说:“这将造成恐惧、忧虑,最后破坏整个英国的正常生活和秩序,并打乱我们的作战部署。没有人能预料飞弹将要打到哪里。你能听到飞弹呼啸着而来,却很难躲避它们。有一枚飞弹飞过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司令部时,当时我们正在那儿。”

    艾森豪威尔的心情与阿诺德一样,在得知德军使用新式武器后,他首先想到了这种武器是否会迟缓盟军在诺曼底的进攻。伦敦第一次空袭警报拉响的时候,艾森豪威尔显出一个将军特有的镇静,他经历的警报太多了。半夜里,艾森豪威尔正躺在床上看书,空袭警报再次响起来时,警卫人员要求他到掩蔽所躲一下。

    艾森豪威尔说:“我宁愿呆在这儿。我不愿意整夜来回跑掩蔽所。”

    正在说话问,耳边传来一阵巨大的爆炸声。面对飞弹的巨大威力,艾森豪威尔无奈,只好站起来,快步走进掩蔽所,在掩蔽所冰凉的地板上过了一夜。

    第二早晨,艾森豪威尔实在难以忍受新粉刷的掩蔽所散发出的那股难闻的气味,当他走出掩蔽所时,嘴里低声咒骂希特勒,为什么研制出了这种该死的新式武器。

    飞弹造成了许多人的恐惧心理,很多伦敦市民由于失眠而迷迷糊糊,听到关门的声音或者是摩托车和飞机发动机的声音,就神经过敏。随着这种悲观情绪的漫延,甚至一些英国民众开始认为,战争可能要输了。

    丘吉尔注意到,盟军在诺曼底站稳脚跟以后,英国人民眉开眼笑,似乎看到了大战胜利的曙光,看到了和平的希望。但是,自从德国发射飞弹以来,伦敦的空袭警报和爆炸声刺激了公民的神经,他们甚至对胜利失去了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丘吉尔不得不用很多精力来关注德国的秘密武器。6月19日,丘吉尔与艾森豪威尔足足会谈了90分钟。他向艾森豪威尔提出,盟军应该派遣更多的航空兵去轰炸德军那些秘密武器的发射点,在西线战场,除了运输最紧迫的军需物资以外,必须集中主要力量炸毁德军秘密武器的发射点,直到“在解除这一特殊威胁方面取得明显的进展”。

    按照丘吉尔的建议,艾森豪威尔调集了大量轰炸机去轰炸V型导弹的发射场。然而,由于这些发射场相当隐蔽,盟军空军的轰炸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伦敦上空的警报声并没有因此而稀落起来。

    7月初,对此异常恼火的丘吉尔向艾森豪威尔建议,盟军应该使用毒气袭击德军的秘密武器发射场。

    艾森豪威尔对此立即表示了拒绝,他说:“看在上帝的分上,让我们提醒自己,我们要理智些。”

    到8月初,德国又研制出了V-2飞弹,并立即用于实战。V-2飞弹的射程为350公里,时速达到5800公里,在战术技术性能上比V-1飞弹有了明显的改进。这是世界上第一种中程导弹。

    然而,尽管飞弹对英国军民、对诺曼底战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分散了丘吉尔、艾森豪威尔等军政要人的注意力。然而,仅仅凭V型火箭是不可能挽救希特勒灭亡命运的。这一点,正如斯大林在给丘吉尔的信中所说的:“至于希特勒使用了飞弹,显然这个办法不论对诺曼底的作战行动,或对人所共知的英勇的伦敦市民,都不会有任何严重的影响。”

    对德国飞弹发射场的破坏措施没有起到多大作用,这时,丘吉尔意识到,光在英国国内行动是不够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快诺曼底战役的进攻,尽快占领德军那些秘密武器的发射基地。于是,丘吉尔多次向艾森豪威尔提出,盟军必须加快在诺曼底的作战行动。

    卡昂受阻

    为了巩固登陆场,扩大战果,从6月13日开始,盟军兵分两路,向法国内地挺进。英军主要向卡昂进攻。美军主要向瑟堡进攻。这个时候,盟军突然发现,他们是在一个由灌木篱笆、河岸和坍陷的公路分隔开的许多小块田地的国家里作战,在这里,坦克部队不能展开,而步兵必须逐一地越过篱笆前进,进展十分缓慢,而且代价很大。12日之前,势如破竹的攻势不得不放慢了脚步。

    而天公似乎也不作美,英吉利海峡的飓风狂浪阻断了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的海上交通,舰艇无法航行,大量的船舰被迫搁浅。同时,风暴也严重破坏了6月19日新建成的人工港,舰艇无法停靠,飞机无法起降,一切滩头上登陆活动被迫停止。尽管希特勒还没有从“肉馅行动”的欺骗中清醒过来,盟军没有在这个时候遭到德军致命的反击。但是,缓慢的挺进情况却使旗开得胜的欢腾逐渐冷却了下来。

    按照原计划,盟军在登陆之后,要迅速占领卡昂、科蒙、圣洛以及来赛等地,以在西欧大陆建立起稳固的战线,确保盟军在诺曼底地区有效登陆,并为下一步收复西欧大陆创造条件。

    蒙哥马利率领的英国第2集团军承担了进攻左翼卡昂的任务。在这里,他的对手是“阿拉曼”战役中的手下败将隆美尔。当蒙哥马利获悉“沙漠之狐”隆美尔将在战术上指挥防守部队时,就预言隆美尔将把从师一直到营、甚至到连的任何立即可用的部队投入连续的攻击。对于再次战胜隆美尔,蒙哥马利有充分的信心,他甚至表示,他能在第一天就攻占卡昂,但事实却是,经过两个星期的激战,卡昂仍在德国人手里。

    事情的过程是这样的,6月14日,当美军突破了德军在圣索沃方向的防线时,蒙哥马利提出,英军必须得到一定的弹药贮备后才能对卡昂发动进攻。

    对于蒙哥马利再次推迟英军对卡昂的出击时间,艾森豪威尔非常气愤。但考虑到盟军在作战中的团结,艾森豪威尔没有大发雷霆。6月18日,他写信给蒙哥马利,没有谴责,更多的是鼓励。他说:“我完全理解,你需要贮备适当数量的炮兵弹药。但是,我非常希望,一旦攻击开始就有一股维持很久的势头。”

    同时,艾森豪威尔还向蒙哥马利承诺:“我们将从各个仓库给你调拨弹药和军需物资。”

    很快,蒙哥马利就送给艾森豪威尔一份措辞委婉的请求书。请求书中写道:“我们将在今后两周或更长时间内艰苦作战,我衷心地请求你帮助,别让访问者前来。我要牢牢地掌握战斗,因为这是这一时期极其重要的战斗,要使事态按我们希望的方式发展,不能混乱,不要让我们自己被任意摆布。我没有时间接待来访者。”他的意思很明显,是要艾森豪威尔不要干涉他的指挥。

    蒙哥马利这样讲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一方面,伦敦上空的飞弹严重影响了英国士兵的情绪;另一方面,英国部队的士气在德军炮火下遭到重创。英军第49师的一个营受到德军迫击炮和榴弹炮“地毯式”的轰炸。两个星期后,该营只剩下12名军官,营长和班排长以上的军官在营指挥所里被炸死。

    更为严重的是,该营3/4的人对炮火有歇斯底里反应,有些年轻士兵甚至在自己方面的大炮开火时也要发病。这样,部队的士气崩溃了,纪律也瓦解了,逃兵开始增多。一名中校营长向蒙哥马利报告说:“我有两次不得不站在一条道路的尽头,拔出我的左轮手枪对着往后败退的人……三天前一名逃跑的少校被打死了……因为我命令他帮我在迫击炮火密集时阻止士兵乱跑,而他自己却逃跑了。”

    接着那名中校又说:“在这种情况下,我拒绝再去断送那些好端端的生命了。”他强调说,有两位同僚也同意他的意见。

    对此,蒙哥马利不得不报告陆军部,说他已经解散该营,因为它不再适合战斗。他还写了一条附注:“我认为这个营长显示出失败主义者的心理状态,不是个‘合适的小伙子’。”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似乎不能说蒙哥马利推迟对卡昂的进攻是为了保存实力,因为他太需要一次伟大的胜利来恢复部队对他的信赖了。他也许正在等候进攻卡昂的最佳时机。

    在这种情况下,蒙哥马利要求他的部队保持冷静。他对艾森豪威尔保证,只要能保证军队使用合适的装备,他们就会很好地作战,就不难击败德国人。6月24日蒙哥马利向参谋长报告说:“我注意到了那些报告,它们散布关于英国装备、坦克等等的性能与德国相比较的种种流言。在目前这种时候,我们不能允许有任何这一类的东西。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据点,我们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力量,明天我们要扑向敌人。任何损害自信心和士气的事都必须无情地予以粉碎。”

    6月25日,英国第30军团终于在卡昂地区开始取得了有限的进展。但是,天气极端恶劣,出现暴雨,云层很低,蒙哥马利却在出击前等了很长时间。这使德军有了足够的时间进行喘息,并又向卡昂地区增派了两个装甲师。就这样,尽管蒙哥马利向艾森豪威尔报告说,“我准备在东翼向敌人摊牌,决一死战。”但是在德军经过激烈战斗后,英国第30军团的进攻在维莱博卡日到卡昂一线停顿了下来。

    艾森豪威尔对此十分不满,他极力克制自己,没有大发雷霆。但蒙哥马利却为自己辩解说,他从来没有打算在直通巴黎的道路上的卡昂突破滩头,他的战略是固守他的左翼,而让布莱德雷在右翼突破。

    对蒙哥马利持批评态度的人都指责他由于在卡昂失利而改变计划,蒙哥马利自己坚持认为,他一直计划把德国装甲部队牵制在卡昂前,而让布莱德雷迂回包抄他们。对此,军事专家们之间掀起一场激烈的争论。空军将领特德认为,蒙哥马利的说法是“弥天大谎,纯粹是胡说八道”。他敦促艾森豪威尔或者下令蒙哥马利向前推进,或者把他调走。

    虽然艾森豪威尔不赞成蒙哥马利处理战斗的方法,但他并没有对蒙哥马利发布强制命令。在整个6月后半月和7月,艾森豪威尔虽然一直鼓励蒙哥马利进攻卡昂,但他并不坚持。而蒙哥马利也不断允诺“突击”德军,但他的豪言壮语并没有化为有力的行动。同时,蒙哥马利还把进展不力的责任归咎于布莱德雷,说美军应同时在北面进攻瑟堡和在南面进攻古当斯。蒙哥马利说:“布莱德雷不想冒这个危险。”蒙哥马利又以他那种典型的高傲的绅士口吻说:“我不得不沉住气带动美军,让他们有时问去做好准备。”

    6月27日,布莱德雷指挥的美军进攻瑟堡的战斗取得重大进展,瑟堡的德国守军被迫投降。这是盟军的一大胜利,它使登陆部队的物资供应有了保障。这等于将了蒙哥马利一军,这样一来,盟军将领之间的相互斗争和背后攻击更为激烈。有人甚至议论说,蒙哥马利为了保存实力,使英军迟滞不前,让美军承受重大伤亡。艾森豪威尔没有轻信这些话,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他都耐心地鼓励蒙哥马利指挥英军向卡昂进攻。

    但是,由于蒙哥马利的固执己见,夺取瑟堡以后,美军在遍布灌木篱的地形上作战,进展比预定计划迟缓。

    诺曼底登陆开始出现胶着状态,陷入了僵局。

    在白宫谈笑风生的政治巨头:(自左向右)杜勒斯、丘吉尔、艾森豪威尔、艾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