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结束任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蒙哥马利踌躇满志地想一鼓作气拿下柏林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却勒住了战马的缰绳,把攻占柏林的荣誉拱手让给了苏联人。面对英国方面的百般责难,在马歇尔的支持下,艾森豪威尔坚持了自己的新战略计划。……攻克柏林,纳粹元首自杀之后,希特勒的继承者玩弄起了分裂盟国的花招,寻求与西方的单独媾和。但是,阴谋在艾森豪威尔面前没有得逞。最后,德国签署了无条件的全面投降书。盟军的任务到此结束了,艾森豪威尔在度过了他一生中最激烈的年代后,也将开始新的生活选择了……

    1945年2月4日至11日,正当盟军为渡过莱茵河而激烈战斗之际,英、美、苏三国政府首脑在苏联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这是继德黑兰会议之后,三国首脑举行的又一次重要会议。此时的世界格局与1年前相比,早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纳粹德国面临全面崩溃的命运,日本也处于日暮途穷的地步,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以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各国取得彻底胜利而告结束的前景确定无疑了。在这个时刻举行雅尔塔会议,其中主要议题是讨论关于打败德国、铲除德国军国主义、对德占领、苏联对日作战及战后安排等问题。说白了,就是安排战后各国的势力范围。

    除了艾森豪威尔,盟军最高司令部的其他将领可能谁也没有意识到《雅尔塔协定》的签署会对盟军渡过莱茵河之后的作战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把柏林让给苏联人

    取得横渡莱茵河的成功之后,蒙哥马利踌躇满志。尽管他在首先渡河的竞赛中输给了巴顿,但是他有信心要比巴顿更早地攻下柏林。

    3月27日,蒙哥马利宣布了下一步的军事计划,他命令部队最大量地使用装甲武器,大胆挺进,直指易北河。在给英国陆军参谋长布鲁克的电报中,蒙哥马利对他的计划作了更为详细地说明:“我的目标是向易北河挺进……我的战术司令部移动的路线将是韦塞韦——明斯特——赫尔福德——汉诺威,从那里经过高速公路直捣柏林,我希望如此。”

    仅那一天,蒙哥马利就投入了20个师和1500辆坦克,把在莱茵河对面的桥头堡发展到深25英里、宽35英里。与此同时,第21集团军群及辛普森的第9军已经与巴顿的部队汇合,形成对鲁尔的全面包围。这样,他们就能进行期待已久的、对下萨克森平原地区的突破,把战线径直推向易北河和柏林。

    然而,就在第二天夜间,蒙哥马利却收到了一封令他目瞪口呆的信。这封信是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写给他的,信中要他一旦完成鲁尔地区的包围,就把辛普森的部队还给布莱德雷。同时,布莱德雷的部队将向莱比锡发起进攻,蒙哥马利今后的任务就仅仅是“保护布莱德雷的北翼”了。

    把辛普森的部队归还布莱德雷指挥,这是早晚的事,因为此事在英美之间争吵了几个月。但使蒙哥马利大惑不解的是,艾森豪威尔竟改变了让他攻占柏林的计划。

    早在1944年9月,当英美联军即将挺进德国时,最高统帅部的参谋们就草拟了一份最后攻势的建议:“我们的主要目标必须是及早攻克德国最重要的目标——柏林。”明确规定由蒙哥马利指挥的第2l集团军群向鲁尔以北挺进,直取柏林,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担任支援任务。同时,在那份计划上,还明确表示,希特勒的首都作为德国残余力量的象征,在政治上和心理上是很重要的,指出:“柏林显然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蒙哥马利对于这个时候取消他的攻势大惑不解,“这个短见的美国佬!”蒙哥马利在心里痛骂艾森豪威尔,不得不暂时勒住了战马。但是,他心底仍希望能够通过英国政府的斡旋,继续这场战斗。

    放弃对柏林的进攻,意味着把攻克柏林的荣誉拱手让给了东线的苏联人。不仅是蒙哥马利,很多人都对艾森豪威尔的决定感到大惑不解。

    事实上,艾森豪威尔的这一决定,既有着军事上的考虑,也有着政治上的考虑,并充分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伟大潜能。

    说明这一点,我们还要谈到雅尔塔会议。早在雅尔塔会议召开之前,1943年的晚些时候,由美、英、苏等诸方代表组成的“同盟国管制委员会”就已经在伦敦成立,以研究未来各自对德国的占领问题。艾森豪威尔曾经看到过最初的占领计划,并注意到苏联占领的地域大致是从捷克斯洛伐克的顶端向西沿奥托班至爱森纳赫,然后向北,包括马格德堡和维滕具尔格,但不包括汉堡和吕贝克。当时,艾森豪威尔就向罗斯福总统提出过,占领德国不应划分特定的国家占领地。如果真的要划分的话,盟军在西部战线将抵达一条比“同盟国管制委员会”所同意的更远的界线。但是,罗斯福总统已经决定遵守委员会划定的边界,并痛快地在《雅尔塔协定》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样,艾森豪威尔心里很清楚,即便是盟军占领了柏林,最后也要按《协定》的划分,将所占领地交还给苏联人。

    另一方面,在3月的最后几天里,就在盟军横渡莱茵河的时候,形势也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1944年9月,当盟军最高统帅部确定作战计划的时候,盟军与苏军分别在西、东两条战线上与德国人僵持着,距离柏林的距离几乎一样远。但是,现在,苏军的冬季进攻中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已夺取了奥得河口离柏林35英里的卢宾桥头堡。同时,苏联人在这里集结了100多万军队,准备随时发动进攻。

    苏联国内攻占柏林的情绪也在激昂着,苏联《真理报》报道说:“六个首都,六个国家!但是我们正在考虑第七个……柏林的寿命不长了!”《生活》杂志在同一篇文章里报道了俄国人的情绪:“在莫斯科,一夜接着一夜,人群有节奏的高呼:‘柏林!柏林!攻向柏林!’,并发射着2响、3响、5响的胜利礼炮。”

    而此时,西方盟军把鲁尔口袋扎紧之后,分散的兵力仍主要位于距柏林250英里之外的莱茵河以西,抢在德国人前面夺取柏林的前景看起来也十分令人怀疑。

    此外,艾森豪威尔还需要弄清楚发起一场直抵柏林的全力以赴的进攻会使美军遭受多大的伤亡?结果出乎他的意料,他原以为在包围柏林之前,德军不会有什么抵抗部队,但是,布莱德雷却告诉他,至少要付出10万人的伤亡。“对于一个象征性目标来说,这是一个相当昂贵的代价了!”艾森豪威尔说道。

    同时,最近几个星期盟军的情报部门报告说,纳粹打算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建立起避难所,希特勒将在那里指挥游击战争。报告宣称:“阿尔卑斯山由于其地形的性质本身,实际上是无法攻入的。这里有着天然的屏障,这里有着迄今为止所发明的最有效的秘密武器;在这里,军火在不怕轰炸的工厂中生产,粮食和装备储藏在其大无比的地下洞,一支经过特别挑选的年轻部队将接受游击战争训练,这里足以装备和指挥整个地下军从占领国手中解放德国。”

    尽管这份报告有夸大的成分,但是德军组织“民族堡垒”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有那么多的德国青年狂热地崇拜希特勒。艾森豪威尔担心,阿尔卑斯山易于防守,希特勒能够从他的山中据点,纠集在德、意的残余部队,把游击战斗无限期地坚持下去。

    要想迅速、干脆、利索地结束战争,艾森豪威尔认为盟国远征军必须占领阿尔卑斯山,这可能是一个比攻占柏林更重要的战略目标。

    于是,艾森豪威尔做出了他的决定:除非接到别的指令,他将只进行一场反对希特勒的军事战争。无论柏林在将来的东西方关系上具有多大的政治意义,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重要的军事目标了。

    艾森豪威尔的新作战计划引人注目。

    在3月27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一名记者问艾森豪威尔:“你认为谁先进入柏林,是俄国人还是英美联军?”

    艾森豪威尔回答:“单从距离上看,你就知道是谁了。”

    记者又问:“这是否意味着改变了盟军1944年9月挺进柏林的计划?”

    艾森豪威尔仍然回答:“单从距离上看,你就知道是了。”

    “谢谢你,将军。”这位记者满意地坐下。

    决心既定,艾森豪威尔于3月28日下午立即把这个新的军事计划送给了斯大林元帅,并写了一封致大元帅个人的信。艾森豪威尔对斯大林说,他决定把主攻方向指向柏林以南,而把进攻德国首都的机会让给俄国人。这样就可以把这个国家切成两半,使它失去作为一个整体来活动的可能性。

    “情人”的争吵

    艾森豪威尔给斯大林的私人电报宛如一颗V-2火箭在英国战时内阁的官员中间炸开,随之又波及伦敦、华盛顿、莫斯科,可谓是反响强烈。

    艾森豪威尔成了欧洲战场的焦点人物,得站在中心与四面八方的人对话。

    英国的高级军事将领对此深感震惊。陆军参谋长布鲁克怒气冲冲地说:“首先,艾森豪威尔根本无权直接同斯大林交流。其次,他的电报是不可理解的,纯属信口开河,同我们事先一致同意的安排是完全矛盾的。”

    之后,愤怒的军官们没有征求丘吉尔首相的意见就给美军参谋部发去了一封长长的电报。他们说,艾森豪威尔直接给斯大林写信是越权。更糟糕的是,决定改变进攻方向是一个严重的政治和军事错误。他们还强调,英国情报界对关于所谓“民族堡垒”的谣传根本不感兴趣;在决定未来战略时,不应予以考虑。

    正如那些军事首脑们一样,丘吉尔也觉得艾森豪威尔干了一件大蠢事。在战争这几年中,尽管丘吉尔也像罗斯福一样迫不及待地要打垮希特勒,但是他同样担心苏联共产主义可能带来的威胁。因此,他曾不遗余力地推迟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积极要求取消“龙骑兵”作战行动等。从雅尔塔会晤之后,丘吉尔越来越坚信东方面临的问题预示着未来的危机,苏联“已成了自由世界的致命的危险……必须立即建立一个对付苏联日益增长的影响的阵线……”在欧洲,这个阵线应该尽可能地建立在东方,因此,柏林应是英美军队的首要目标。

    这样,继他的三军参谋长的电报之后,丘吉尔也亲自要通了艾森豪威尔办公室的电话,向他提出抗议,并给艾森豪威尔发去一封长长的电文:

    “……我并不认为柏林现在已失去它的军事意义,更不认为它已经失去政治意义。柏林的陷落将对整个德国的抵抗在心理上产生深刻的震动,一旦柏林陷落,大多数德国人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放弃抵抗……依我看,只要柏林一天飘扬着德国旗帜,这个城市就仍然是德国最关键的地方。”

    为了平息英国人的不满,艾森豪威尔在3月30日向联合参谋长委员会递送了一份关于他的计划的完整的摘要。令人觉得好笑的是,这个函件原先恰好是由盟军远征军最高统帅部的一名英国军官起草的。

    这是对你们来电的答复。

    在卡塞尔地区的会合完成之后,只要对这次突击的决定性方向略加考察,就可以看出,在目前情况下,主攻方向应该指向莱比锡地区,这个地区集中了德国绝大部分的残存工业能力。据认为,德国政府的各个部也将迁往这个地区。我的计划并没有把蒙哥马利的英国部队和加拿大部队调到南面。你们将注意到,他的右翼将沿汉诺威——维滕堡这条总轴线向前推进。我只不过是遵照布鲁克陆军元帅一直强调的原则,决定把兵力集中在主要的突击方向上。我的计划只是,在从卡塞尔到莱比锡的中路推进这一作战地段中,把美军第9集团军拨归布莱德雷指挥。当然,我们应该在那个地区的西方一侧与苏军会师。此计划清楚地表明,在巩固这个阵地的同时,美军第9集团军将开去协同英国和加拿大军队以肃清整个海岸沿线至吕贝克以西一带的敌军。

    我们认为,为此次行动准备好兵力以后,我们可以开始向东南推进,防止纳粹占领山区庇护所。

    我愿意指出,柏林本身已不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目标了。它对德国人已没有多大价值了,甚至德国政府也正准备迁到另一个地区去。现在重要的问题是,要集中我们的兵力进行一路推进。与分散使用兵力相比,这样将更加迅速地攻陷柏林,解放挪威,获得海运设施和瑞典的港口。

    我想要指出的另一点是,德国北部的所谓“好地形”在这个季节实际并不好。那个地区江河交错,交通不便,而且在这个季节十分潮湿,不如我正准备发动主要攻击的高原地区那样便于我们快速行动。

    很自然,我的计划是灵活的,我必须保留行动自由,以应付变化不定的形式。最大的灵活性来自于在中路集中最大规模的兵力。

    艾森豪威尔的意见受到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全面支持,马歇尔公开表示,艾森豪威尔与斯大林进行的联系的程序是出于作战的需要,最高统帅应该继续自由地与苏军总司令保持联系。而在德国境内的战役已经发展到应由战地司令来决定采取什么措施的时候了,有意识地不去打击敌人弱点的做法看来是不妥当的。盟军的惟一目标应该是迅速而彻底地夺取胜利。美国参谋长们认识到存在着一些与最高统帅不直接相关的因素,但是他们认为,最高统帅的战略构想是正确的,必须给予充分的支持。

    当然,丘吉尔并不想放弃自己的观点,在与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联系没有取得进展的时候,丘吉尔又想把目标转移到罗斯福总统身上。在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中他写道,如果有人认为他希望损害最高统帅的威望,这种损害即使很轻微,他也会感到很忧伤。他在表示了其对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完全信任之后,重申了他的战略考虑。他强调,如果让俄国人夺取柏林,那么将会产生这么一个印象:他们是这场共同胜利的主要贡献者。这一虚幻的感觉可能对将来产生严峻的和难以克服的困难。

    然而,这个时候的罗斯福已经生命垂危,他于4月12日逝世。当时的美国军政大权是掌握在马歇尔手中,而马歇尔是完全支持艾森豪威尔的。因此丘吉尔始终未能改变这位盟军总司令的决断。

    不过,艾森豪威尔对英国人的批评、抗议是十分反感的。他在《远征欧洲》一书中写道:

    根据1月份所作的,并经联合参谋长会议同意的安排,我认为将这项计划通知斯大林大元帅完全是我职权范围内的事。但是,我们很快发现,丘吉尔首相激烈反对我的这个行动。他不同意这项计划,并坚持认为,由于目前战役已接近尾声,部队的调遣已具有政治意义,这就要求在发展广泛的作战计划方面应有政治领袖的过问。他显然认为,我与斯大林元帅的通信,已经越出了我只在单纯军事问题上与莫斯科联系的职权。他非常失望和不安,因为我的这项计划没有用能从美国部队中抽出来的所有兵力首先支持蒙哥马利向前挺进,以便不顾一切地试图在俄国人之前去占领柏林。丘吉尔先生把他的意见送给了华盛顿。

    当然,首相知道,不管盟军往东能推进到什么程度,他和总统早已同意英国和美国的占领区在东面将限于柏林以西200英里的一条界线。他所以极力坚持用我们的一切人力和物力来保证西方盟军先于俄军到达柏林,一定是基于这种想法,这个成就今后将会为西方盟国造成巨大的威望和影响。

    我无法知道他的真正理由,但这个抗议立即开始了一系列的电报往来……

    不过,为了给丘吉尔保留点面子,艾森豪威尔也没有完全关死大门。六天之后,即4月7日,艾森豪威尔在给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的报告中说:“我非常同意进行战争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如果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认为,盟军尽力占领柏林的意图超出本战场的军事考虑,我将欣然再调整我的计划。”然而,事实上,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并没有指示艾森豪威尔去占领柏林,艾森豪威尔也没有再改变自己的作战计划。

    这场风波终于平静下来,因为双方都不想分裂。丘吉尔心里也很明白,在对德作战的盟国远征军中,英军只占四分之一,主力是美军,并且美军一直在起主要作用,英国想要左右美国的战略是不可能的。当丘吉尔很敏感地意识到在战后的世界中需要英美团结,所以采取主动来平息这场纷争。4月5日,他再次致电罗斯福说:

    我愿把英王陛下政府对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完全信任,我们两国军队在他的指挥下的愉快心情,以及我们对他伟大和平凡的品质、性格的钦佩,记载下来……

    最后,他表白说,他跟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关系是最好不过的了,他认为事情已经了结。最后,丘吉尔用一句拉丁成语收尾——“情人的争吵乃是爱情的一部分”。

    一直在期待的蒙哥马利仍在坚持攻打柏林不松口,丘吉尔的妥协令他十分不快,他坚持要自己给艾森豪威尔打电报,说他个人认为柏林作为进攻目标肯定是有价值的,并要求派10个美军师协助他对柏林发动进攻。

    艾森豪威尔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叫他死了这条心。

    艾森豪威尔说:“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在布莱德雷向莱比锡进攻期间,保护他的北翼,而不是要他来保护你的右翼。至于柏林,如果可以不太费力就可以攻占的话,我一定会把它拿下来的。但是,就算有那样的机会,那也要让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而不是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来得到这个机会。”

    至此,蒙哥马利才死了攻占柏林的心。最后的进攻

    到4月初,盟军先头部队已经开始对已经崩溃的德军防线展开了最后的进攻。加拿大第1集团军正迫使在荷兰的德军布拉斯科威茨的H集团军群向艾瑟尔河退却。英军第2集团军正在埃姆斯河对岸不断地扩大其桥头堡,并向西北挺进。美军第1和第9集团军的部分部队继续向东前进。美军第3集团军再次担任巴顿喜欢的虎口拔牙的任务,正向东逼近图林根森林。在更南面的地方,帕奇的美军第7集团军在实施了各次横渡莱茵河中最艰巨的渡河任务后,前进了75英里,抵达美因河上的维尔茨堡。德拉特的法军第1集团军奉命向南向卡尔斯鲁厄和巴登前进。

    4月1日,美军第7军的先头部队第3装甲师,与第9集团军所属第19军的先头部队第2装甲师在利普施塔特最后会合了。至此,莫德尔拥有32万5千人的德军B集团军群完全被包围在鲁尔地区了。它的北面是美军第9集团军,南面和东面是美军第1集团军,莱茵河对岸是美军第15集团军。

    艾森豪威尔对于达成鲁尔地区的合围非常高兴,随即发表了告德国军民书,敦促德军投降,但是,被围的德军并没有立即响应。

    确实,在鲁尔这个原有4000平方英里面积的地区内,莫德尔倘若能避免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的话,他的供给仍可维持3周左右。同时,希特勒已经命令他不准继续后撤,并要求他摧毁鲁尔的工业和交通设施。莫德尔决定忠实地执行元首守住防线的命令,但还是有意识地违背了希特勒的大规模毁灭的“焦土命令”。

    鲁尔地区被合围后,德军西部防线已经基本瓦解,于是,艾森豪威尔开始推行他的新战略:决定兵分两路,一部分继续歼灭被围德军,另一部分,也是主要力量,转移到中央方向,在全线发起最后的进攻。主要兵力布势为:以第12集团军群在中央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直接向易北河中游推进;以第21集团军群为北翼向易北河下游进攻;南翼由第6集团军群攻入奥地利。

    辛普森的第9集团军也于4月4日由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回到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中央方向的突击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12集团军群首先继续消灭鲁尔口袋里的德军。4月14日,第16军在北面,第18空降军在南面发动了一次壮观的攻击,并在鲁尔河以南的哈根胜利会师,从而把鲁尔口袋切为两半。四天后,即4月18日,德军在这个地区全部停止了抵抗。这是二战中最大的一次德军集团投降,共达31万7千人。

    陆军元帅沃尔特·莫德尔没有投降,他自尽了。

    第12集团军群在合围鲁尔德军的同时,继续由卡塞尔地区向东推进,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德军成规模的抵抗。4月16日,第12集团军在维滕贝格和马格德地域进抵易北河,19日攻占了莱比锡,尔后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

    在视察易北河战区时,艾森豪威尔参观了埋藏在一个洞穴里的德军金库。金库在一个离地面几乎有半英里深的矿井里,是德军仓皇撤退时留在那里的。在一个地道里有大量油画和其他艺术珍品。这些东西有些用纸和粗麻布包着,另一些只不过像捆起的木材那样堆在一起。

    在另一个地道里,艾森豪威尔看到了估计价值在2亿5千万美元的金库,其中大部分是金条。这些金条装在袋子里,每袋装两条,每一条重25磅。此外,还有欧洲各国铸的大量金币,甚至还有好几百万枚美国的金币。此外,在其他的诸如手提皮箱、衣箱等容器里,塞满了从欧洲各地私人手里掠夺来的大量金盘、银盘和装饰品。

    艾森豪威尔正对纳粹的这种掠夺丑行感到厌恶、憎恨的时候,纳粹的集中营又一次使他感到震惊。这座集中营位于哥达城附近,这是艾森豪威尔第一次看到集中营。第一次目睹纳粹犯下的那些凶恶残暴、灭绝人性的罪行的时候,艾森豪威尔感到无法用语言来描绘他的感情反应,他在任何时候都从来没有如此震惊过。

    艾森豪威尔视察了集中营的每个角落,觉得自己有责任用第一手的材料向世界宣示这些情形。视察完集中营后,艾森豪威尔回到巴顿的司令部,当晚就通知华盛顿和伦敦政府,要求他们火速派一批报社编辑、记者和国家立法机关代表团到德国参观、报道。艾森豪威尔觉得应该立即把证据公诸于众,另一方面,艾森豪威尔更坚定了进一步打击德军的决心。

    在美军逼近易北河之后,艾森豪威尔开始集中力量向北和向南推进。4月21日,第12集团军群攻克了由临时拼凑起来的德第11集团军防守的哈茨山区,这又是一个相当大的口袋。25日,美第1集团军的部队在托尔高地域的易北河上与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会师,德即被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巴顿的美国第3集团军则转向南面,接管了帕奇的第7集团军的部分地域,切断了阿尔卑斯山脉的“堡垒”,并突入到奥地利。由于盟国在奥地利没有划分占领区,艾森豪威尔通知苏联人说,他打算往东推进到林茨——这碰巧是阿道夫·希特勒的出生地。

    这个时候,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也从北面抵达易北河。在强渡易北河后继续向东推进,汉堡守军不战而降。5月初,英军在易北河以东与苏军会师。

    在南翼,第6集团军群利用3月底夺占的奥彭海姆登陆场发起进攻后,迅速向东推进,于4月中旬占领纽伦堡地域,至5月初攻人奥地利西部。

    至此,盟军已经肃清了荷兰、挪威和意大利境内的法西斯军队,残余的德军被压缩在柏林附近地域作垂死挣扎了。

    签署投降协议

    进入1945年以来,德军在东西两线的大举溃败,已经迫使希特勒接受了末日即将来临的现实。然而,1945年4月12日下午,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佐治亚州温泉病逝。消息传到柏林以后,希特勒和他的宣传部长戈林等人一时欣喜若狂。纳粹头子们幻想历史的转折点已经到来,认为这是上帝要拯救第三帝国。于是,他们设想派代表去和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谈判并幻想能够单独和美、英媾和。

    希特勒认为,只有拖延战争,才可能获得与美、英单独媾和的条件。于是,他把59个师的兵力,用于西线同盟军作战,而把214个师又14个旅的兵力用于苏德战场,竭尽全力固守柏林,妄图以此达到拖延战争的目的。

    希特勒在柏林方面部署了100多万人的兵力,火炮和迫击炮1万多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500辆、作战飞机3300辆。为了便于坚守,德军在奥得河、尼斯河地区构筑了3道防御地带,在柏林防御地域构筑了3道环形防御圈。

    柏林战役一触即发。

    4月16日清晨5时,柏林城里的人们突然被来自东方的隆隆炮声惊醒了。市民们惊恐万状,纷纷往警察局监视所打电话,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很快,大家就明白了,可怕的噩运终于降临了。在奥德河畔,近万门大炮在黎明之前的齐声怒吼,向人们报告了苏军开始进攻柏林的消息。

    现在,这个曾经使世界为之震惊的战争策源地,犹如浪尖上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沉没的可能。

    柏林城周围,火光熊熊,硝烟弥漫,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军的层层防卫就像洋葱皮一样被苏军一层又一层地拔掉。

    这个时候,用同床异梦来形容希特勒及其同伙,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再也没有探询外交途径解决第三帝国命运的兴趣了,他匆匆收拾了5个大皮箱,拿起准备好的化名的护照,逃跑了。曾经不可一世的第三帝国二号人物戈林因想早日得到统治德国大权,要求接管希特勒的领导权而与希特勒的关系恶化而沦为阶下囚。而农艺师出身的希姆莱也想趁机取希特勒而代之,4月24日,希姆莱在卢伯克瑞典领事馆起草了一份投降书,声称“希特勒不日即将自杀,我有权做出决定。德国愿意向西方投降”。但是,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希姆莱的谈判要求被盟军拒绝了。

    当希特勒从新闻报道中得知盟国拒绝了希姆莱谈判的要求之后,一阵狂怒几乎使希特勒气死过去。清醒过来以后,希特勒立即下令,把希姆莱作为卖国贼予以逮捕,革除其一切职务,并开除出党。

    是到了给自己安排后事的时候了,希特勒哀叹道。

    4月30日,苏军已经攻到了国会大厦,希特勒自知末日已经来临。

    4月30日,在柏林市的一个地下室里,阿道夫·希特勒同几个同伴一起,共进了一次似乎是平平常常的午餐。午餐后,希特勒对在场的一个人下达了一些指令,然后陪着他的长达十二年的情妇但只当了一天新娘的埃娃·布鲁恩走进了另一个房间。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看见过活着的希特勒了。

    接着,根据希特勒的特别指示,这两具尸体被抬到了总理府花园的一弹坑里,倒上了一加仑的汽油焚烧了。那些担负这个可怕的火葬任务的人,为躲避苏军炮火的猛烈集中射击,被迫不时地躲进地堡。

    同一天,卡尔·杜尼茨海军上将这个没有政治野心的海军军人接到了电报通知,他被指定为希特勒的继承人——德国元首。

    杜尼茨的就职演说非常清楚地表明了他的立场,“我的任务是拯救德国,使它不致遭受向我们进攻的布尔什维克敌人的破坏。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要继续把军事斗争进行下去”,意思很明显,就是与苏联干到底,而对英、美妥协或投降。

    同时,杜尼茨也向英、美单独摇起了橄榄枝,发出了投降的信号。

    与杜尼茨遥相呼应的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他也认为世界上最可恶的敌人是苏联布尔什维克,苏联是“比希特勒德国更重要的敌人”。因此,当成千上万的德国人放下武器向盟军投降时,丘吉尔就发电报给蒙哥马利,吩咐“蒙哥马利收藏好德国人的武器,一旦苏军的攻势继续下去,就可以很容易将武器重新分给同英国合作的德国士兵”。

    对于丘吉尔单独与德国人谈判的要求,艾森豪威尔感到非常恼火,他立即口述了回电,拒绝了丘吉尔的要求。这倒不是艾森豪威尔缺乏丘吉尔那样的“高瞻远瞩”,这点在日后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后的事实证明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共分子。只是,艾森豪威尔更清醒地认识到,在刚刚取得反法西斯胜利的同时,建立与德国的联盟是不负责任的,是自取灭亡的。

    杜尼茨并没有放弃,他向蒙哥马利暗示,他们不仅想让在第21集团军群正面的德军向英军投降,而且想让在德国东北部与苏军作战的德军向英军投降。

    艾森豪威尔很快就识破了德军的阴谋。他命令蒙哥马利拒绝这一建议。同时,艾森豪威尔要求德国方面,如果出现较为全面的投降,他将和在场的俄国代表一起,安排较为正式的受降仪式。

    受到拒绝的杜尼茨还是没有死心。5月4日,杜尼茨派弗里德伯格海军上将来到艾森豪威尔位于兰斯的统帅部,要求与盟军商谈西线德军投降事宜。

    艾森豪威尔没有会见弗里德伯格,他表示拒绝在无条件投降之前会见任何德国官员,并再次要求德国在东西两线全面投降。

    无奈,弗里德伯格只好打电话向杜尼茨请示,杜尼茨又在5月6日派出了他的总参谋长约德尔,进行分裂盟国的最后一次努力。

    约德尔告诉盟军“杜尼茨将军命令在西线的所有德军残余部队停火,不管盟军最高司令部如何对待投降建议。德国愿意,而且非常迫切地希望尽快向西方投降,而不向红军投降”。

    艾森豪威尔让助手警告约德尔,发出了最后通牒。德军部队无条件的投降将包括各个地方的所有的德军部队,并且向所有有关国家投降。同时,艾森豪威尔称,除非在投降书上签字,否则他打算封锁所有的盟军前线,用武力阻止更多的德国难民进入西方的战线。这将在四十八小时内生效,而不管投降协定是否签字。

    约德尔只得将艾森豪威尔的警告告诉杜尼茨。杜尼茨气急败坏:“这纯粹是勒索。”杜尼茨气愤地将电报摔在地上,无可奈何地同意了。

    1945年5月7日凌晨,在兰斯的职业技术学校二楼的文娱室,签字仪式开始了。

    这栋红砖楼房,曾经是法国孩子们上课学习的地方。现在,约德尔以及他的那些助手们正走进来上他们应该上的课。

    “约德尔说,德国新任领袖杜尼茨海军上将全权授命予他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但是,他要求再给他两天宽限时间。”参谋长史密斯向艾森豪威尔报告说。

    “他究竟想干什么?”艾森豪威尔严厉地问道。

    “他说目前德国的通信系统已瘫痪,至少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将投降书命令通知到所有的德国部队。”

    “不行!他们这是在拖延时间。”艾森豪威尔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

    “那么,怎样答复约德尔呢?”史密斯问道。

    “告诉他,立即签署投降书。”艾森豪威尔说。

    “如果约德尔同意立刻签署投降书的话,您下楼参加签字吗?”史密斯问道。

    “不去!只有最后一名德国军官在投降书上签字,承认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被彻底真正地打败了,我才会正眼看一看这些迈着正步走的狗崽子。”

    1945年5月7日凌晨2时41分,约德尔代表德军统帅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代表盟军签字的是盟军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史密斯,代表苏军签字的是苏斯拉帕罗夫将军,法军萨维兹将军也作为见证人签了字。

    约德尔签署了投降书后,把笔放下站起身来,出人意料地说道:“我想说几句话。”

    史密斯点了点头。

    “字签完了,德国人民和德国军队的命运不管是凶是吉,已交付给胜利者了。在这个时刻我惟一能表示的,就是希望胜利者能够宽容地对待他们。”

    说完,约德尔严肃地向在场的人鞠了一个躬。

    接着,约德尔及其代表团全体成员,迈着失败者所特有的脚步,来到二楼,卑躬屈膝地排着队进了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

    德国军官叩了一下脚跟,向艾森豪威尔行了一个军礼。艾森豪威尔没有回礼。

    “你是否明白你刚刚签署的投降书的各项条款?”艾森豪威尔问道。

    “完全明白。”约德尔回答。

    “如果这份投降书中的条款遭到破坏的话,你要承担全部责任。”

    这时,艾森豪威尔内心涌起一种难以掩饰的胜利感。自从被授予最高统帅头衔以来,他第一次感到无愧于这个荣誉。

    “我的话完了。”艾森豪威尔郑重严厉地说。

    约德尔和他的军官们立刻成立正姿势,再一次向艾森豪威尔行礼。他们举着手等着,但艾森豪威尔仍旧没有回礼。德国军官们一齐向后转,迈着整齐的步子走了出去。

    突然间,严肃而庄重的气氛被打破了,欢呼声、叫喊声汇成一片,一下子进发出来。这些彼此素昧平生的将军、记者们,高兴地互相拍着肩膀。

    艾森豪威尔那独有的微笑立刻引起室内所有人的注目。镁光灯啪啪地闪着,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恨不得跑上前去,和这位最高统帅拍一张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照片。

    “将军,这是两支签署投降书的金笔,你拿着这两支笔照张相。”史密斯对艾森豪威尔说。

    艾森豪威尔伸出手来接过笔,并且把它摆成一个表示胜利的“V”字,问道:“这样好吗?”

    “好极了!好极了!”记者们拥挤着,纷纷抢拍这具有历史意义的镜头。

    “请将军向新闻界发表一篇胜利讲话好吗?”史密斯要求道。

    “对!对!”记者们马上簇拥上来,把艾森豪威尔团团围住。

    “刚才,在这栋楼里,德国军队无条件投降了,德国已经彻底失败了。”艾森豪威尔说。

    人们等待着艾森豪威尔说出光辉精彩的词句,等待着他讲出一段可以给历史长卷增光添彩的话来。但是,他们没有等到。“就这些吗?”一位记者忍不住地问道。“这已经足够了。”艾森豪威尔说道。于是人们尽情地狂欢起来。这是一个值得欢呼的时刻。这场使欧洲蒙受了最大破坏的最为恐怖的战争,在艾森豪威尔典型的、具有美国语言风格的总结中结束了。

    艾森豪威尔憎恨这场夺去无数生命、造成不可估量的物质损失的战争,但是,另一方面,艾森豪威尔也要感谢这场世纪之战,正是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使艾森豪威尔从一名普通的参谋军官跃升为赫赫有名的五星上将,成为世界风云人物。

    当欢庆的人群散开以后,艾森豪威尔亲自向盟国联合参谋部口授了一份电报:

    盟军的任务已在1945年5月7日当地时间2时41分完成。

    艾森豪威尔知道,他又将面临新的生活选择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