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永远属于那些有凌云壮志的人。如果想在35岁之前成功,就要大胆地展现自己的野心,让它成为你成功路上一台永不停息的“发动机”。
1.野心就是雄心
成功永远眷顾那些有野心的人。如果你想在35岁之前成功,就要大胆地展现自己的野心,让它成为你成功路上一台永不停息的“发动机”。
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是对“野心”的最好诠释。初听起来,“野心”一词很刺耳,但是你要知道,几乎所有35岁之前成功的人都是因为自己有一颗“想当元帅”的野心而最终如愿以偿的,其实野心就是雄心。
野心就是以获得好成绩的诱惑来鞭策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成绩有提升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的作用,所以,强大的野心或许是靠成绩隐藏自卑感的心理反映。
野心在生活中有时没有多大用处,尤其是在你不想以特别的成绩得到特殊评价时。但如果缺乏争取好成绩的冲劲,就会对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如果你对工作缺乏野心,将很难在35岁之前成功。
争取好成绩的动机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由教育、熏陶所形成。这个社会以“成绩评定一切”为取向,老师和家长均以教导子女有强大野心为目标。
当然,想在35岁之前成功的人士必须注意:一个人拥有适度的野心是有益的,一旦过度,则极有可能走向人生原则的反面,是不可取的。
十有八九你没听说过保尔·德塞纳维尔。他是何许人也?据他自己说,他是个干什么都不行的庸才。但是,年轻的他却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和适度的野心。有一天,28岁的德塞纳维尔脑子里响起一段曲调,他便将它大致哼出来,并用录音机录了下来,请人写成乐谱,名为《阿德丽娜叙事曲》,阿德丽娜正是他的大女儿。曲子谱好后,就在罗曼维尔市找了一个游艺场的钢琴演奏员为之录音。这个演奏员一文不名,穷得很。德塞纳维尔给他取了个艺名,叫理查德·克莱德曼……往后的事,不说你也知道了吧!唱片在全球一下子卖了2600万张,德塞纳维尔轻而易举地发了财。他说:“本人不学无术,对音乐一窍不通,不会玩任何乐器,也不识乐谱,更不懂和声。不过我喜欢瞎哼哼,哼出些简单的、大众爱听的调儿。”
德塞纳维尔只作曲,不写歌词,他的曲子已有数百首,并且流行全球。20年来,德塞纳维尔靠收取巨额版税,腰缠万贯。
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解释为是适度的野心带来了连续的好运。做任何事情他都想获得成功。1978年,他花了28万法郎买了一匹马,几个月之后赢得了美洲奖,净得奖金200万法郎。1992年,因为走错了门,他在一间录音室里无意中遇上了一个吹长笛的阿根廷人,名叫迪戈·莫德纳。他看见莫德纳的脖子上挂着一个鸭蛋形的小乐器,挺奇特的。这种小乐器名叫“陶笛”,德塞纳维尔从未见过,也未听过,于是他让莫德纳表演一下。他当机立断,将莫德纳聘用。结果以在乐队伴奏下的大提琴与陶笛协奏曲灌制的唱片《陶笛之声》共卖出110万张。唱片中的12首曲子全部都出自德塞纳维尔之手。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何才能使自己拥有适度的野心呢?下面的建议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1.设定可能达成的实际目标。
2.野心应符合自己的个性,不必强求攀比。
3.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期望不太满意时,偶尔会有更大的野心。因此,首先要检讨对自己的要求是否“合乎实际”,如果超过实际,必须立刻改进。
4.过大的野心会影响健康。目标定得太高,被不可能实现的强烈野心侵蚀,结果容易患肠胃溃疡等疾病。
5.现实地设定能够获得成功的目标,而且尽量以得到显著成果为主。
6.获得成功的同时,不要在胜利的荣誉中沉溺太久。
7.不要持续为取得好成绩而给自己施加太大的压力。
8.偶尔要找个时间放松一下。唯有这么做才能把能力发挥到最好,没有人能够永远维持能力处于高峰状态。
9.勿采用消耗过多能力的方法,如此只会得到“拼命三郎”的称号。
10.只有保持平常心才能保证维持好成绩。
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野心,但是千万要适度。
2.不但要敢想,还要会想
成功不仅需要脚踏实地地做,更需要“天马行空”地想。综观35岁之前成功的杰出人士,有哪个不是敢想敢做的呢?
穷人想摆脱困境,生活得更好,进而想发财、像小康人士那样生活,直到像富人那样生活。小康人士也盼望发财致富,渴望有一掷千金的气概,而富人则想成为全球顶尖巨富,或者能攀上政坛的高峰。当然,你也想到年纪轻轻可能不能创造如此辉煌成绩,但你仍然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成功呢?
想象力通常被称为灵魂的创造力,它是每个人自己的财富,是每个人最可贵的才智。拿破仑曾经说过:“想象力统治全世界。”一个人的想象力往往决定了他成功的概率。一个人想象力越丰富,他成功的次数就会越多,反之,就会越少。
在《卡里布公主》这部喜剧中,一名年轻的英国女郎幻想自己是位来自遥远岛国的公主,她甚至创造出自己的语言、旗帜、服装及家世。她的仪态、站姿以及高雅细致的手部动作,都在说明她出身尊贵。她真的相信她自己是个公主,以致整个镇上的人也开始相信她,认为她给小镇带来了欢乐和吉祥。后来,全伦敦的贵族都学习她的异国原始舞蹈,在她身后排成一长列,模仿她转身和摇摆的动作。
银行家也请她担任大使,来筹款投资那个小岛。一位公爵向她求婚,心想他可以扩充自己的领地及提升他的个人形象。妇女们竞相模仿她的穿着,很高兴有皇室成员来造访她们。
一名记者发现这位公主所说的国家根本不存在,她也不是异国贵族,只不过是个来自伦敦的平凡孤女而已。她解释说,“但我想到这位公主时,我真的变成了她”。最后,所有人的想法都改变了,并且体会到他们需要她充当那位公主,才能使他们对自己更有自信。记者后来爱上了她,俩人乘船到了美国,因为那儿的每个人似乎都能实现他们的梦想。后来,她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公主,拥有华丽的宫殿,拥有数不清的财产。
这虽然是个虚构的故事,却充分地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心灵力量的发挥已经被众多的自我成功者接受,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和卡耐基、摩根、洛克菲勒一样闻名的汽车大王福特于1863年7月生于美国密歇根州。他的父亲是个农夫,觉得孩子上学根本就是一种浪费。老福特认为他的儿子应该留在农场做帮手,而不是去念书。
自幼在农场工作,使福特很早便对机器产生兴趣,于是他那用机器去代替人力和牲口的想象与意念便初露端倪。
福特12岁的时候,已经开始构想要制造一部“能够在公路上行走的机器”。这个意念深深地扎在他的脑海里,日日夜夜萦绕着他。
旁边的人都“劝导”福特,放弃他那“奇怪的念头”,认为他的构想是不切实际的。老福特希望儿子做农场助手,但少年福特却希望成为一位机械师。他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人家需要三年的机械师训练,从此,老福特的农场便少了一位助手,但美利坚合众国却多了一位伟大的工业家。
福特认为这世界上没有“不可能”这回事。他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用蒸汽去推动他构想的机器,用了两年多,但行不通。后来,他在杂志上看到可以用汽油氧化之后形成燃料以代替照明煤气,触发了他的“创造性的想象力”,此后,他便全心全意投入汽油机的研究工作。
福特每一天都在梦想成功地制造一部“汽车”。他的创意被大发明家爱迪生所赏识,爱迪生邀请他当底特律爱迪生公司的工程师,让他有机会实现他的梦想。
终于在1892年,福特29岁时,他成功地制造了第一部汽车引擎。而在1896年,也就是福特33岁的时候,世界第一部摩托车便问世了。
由1908年开始,福特致力于推广摩托车,用最低廉的价格,去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今日的美国,每个家庭都有一部以上的汽车,而底特律则一跃成为美国的大工业城,成为福特的财富之都。
年轻的亨利·福特在取得成功之后,便成了人们羡慕不已的人物。人们觉得福特是由于运气,或者有成功的朋友,或者天才,或者他们所认为的形形色色的福特“秘诀”——这些东西使福特获得了成功,但他们并不真正知道福特成功的原因。也许在每10万人中有一个懂得福特成功的真正原因,而这少数人通常又耻于谈到这点,因为这个成功秘诀太简单了。这个秘诀就是想象力。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只要能想到就一定能办到。
想象力是灵魂的工厂,每个人的成就都是在这里铸造的。从12岁的构想,到33岁的实现,福特花了21年在这“灵魂的工厂”铸造他的摩托车。以后的日子,福特的想象力便成为一个“金元的工厂”,替他与数以万计的人铸造了天文数字的财富。
35岁之前不但要敢想敢做,更主要的是会想会做。
3.挖掘你的潜力
一项研究表明,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是有志气的斗士。所以,渴望在35岁之前成功的年轻人,首要的任务就是唤醒心中“志气”的力量!
志气,是一种对外界刺激感应很敏锐的东西,一旦被唤醒之后,仍需不断地教育和鼓励,就像有天赋的人必须注意培养和支持一样,否则,志气和才能,也会像鲜花一样,容易枯萎或凋零。
假使我们有志气而不想去实现它,那么我们的志气将不能保持一种锐利而坚定的状态,我们的天赋也将变得迟钝而失去能力。
爱默生说:“我所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使我尽我所能的人。”
也就是说,“尽我所能”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尽拿破仑或林肯所能,是尽我自己的所能。我们的能力运用得多少对于世界、自己,都将产生非常不同的结果。
在初到芝加哥的时候,大商人马歇尔到处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在谋职的过程中,尽管有诸多的不顺,但他也并非一无所获。那些征聘伙计的老板,都这样告诫他:我从前也是从干最艰苦的工作和拿最低微的工资一步步奋斗过来的。正是以这些出人头地的神奇斗士为榜样,使他几乎泯灭的志气突然被唤醒,从此他心中燃起决心做一个大商人的希望之火。他一遍遍地反问自己:“他们都可以做出如此神奇的事来,我为什么不能?”
经过多次的艰苦奋斗和长期不懈的努力,马歇尔·费尔特终于成为了闻名世界的大商人。
诚然,马歇尔也许原本就有成为一个大商人的资格,不过,征聘伙伴的老板们的忠告,的确唤醒了他的潜力,打碎了他依赖他人的酣梦,帮助他摆脱得过且过的环境,促使他取得了最终的成功。
一般人常以为志气是天生的,是无法被人加以改进的。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人的志气,都是被人唤醒,或是受刺激而突发的。
我们中间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具有非凡的潜在能力,但这种潜能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处在酣睡蛰伏状态,它一旦被唤醒,就会做出许多神奇的事情来。
在美国西部某城市的地方法院有一位审判官,他在中年的时候还是一个粗鲁的铁匠,但在他六十岁的时候,他竟成为了该市一座最大图书馆的主人,他被誉为该市第一个博览群书并为民众谋福利的人。
是什么使这位铁匠发生了一场生活革命?也许你不相信,他只不过是偶然听到了一场关于“教育的价值”的演讲!是演讲者的睿智把他的潜能唤起,才使他的志气觉醒,使他走上了自我发展的成功之路。
也有一些人,他们直至生命的后半段才发挥出他们的才能。与上面那位铁匠相似,他们或是因为读了一本激励的书,或是因为听了一场令人兴奋的演说,或是因为遇见了一个能够了解他、信任他、鼓励他的朋友,于是潜藏在内心的志气突然被唤醒了。
你可以同那些信任你、鼓励你、赞许你的人住在一起;你也可以和那些永远嘲笑你的希望、揶揄你的理想、时常在你的热心上浇冷水的人住在一起。但这对于你的生命潜能的发挥,将产生天壤之别的影响。
当我们试着走进失败者的队伍中去询问他们的得失时,你将会发现,大部分人之所以失败,都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未发现得以使之兴奋而鼓励他前行的环境,也就是说,他们的志气从来就未曾被人唤醒过,这样,他们就没有力量从不良的环境中挣脱出来。
在任何情形之下,你都应不惜一切努力,投入能唤醒你的志气、能刺激你走上自我发展之路的环境中。努力接近那些能了解你、信任你、能扶助你去发现自己、能鼓励你要尽百般努力的人。你的生命是以取得伟大的胜利而荣耀于世,或是苟且偷生地虚度一生,就全依赖于你的这一抉择。
亲近那些力图在这个世界上有所表现的人吧——他们有高远的目标,有宏大的志气。亲近那些精诚恳切的人吧——他们能乐于助人,助你努力服务于社会。同样,感谢那些瞧不起你的人吧!他们的蔑视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出你心中的能量。
4.挑战你的财富欲
对大多数年轻人而言,致富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同时也以财富为自己35岁之前成功的标志。如何实现自己的财富之梦呢?
如果目标是箭,那么欲望就是弓。有弓无箭,就是徒有蛮劲,不懂计划部署,无的放矢,一生多劳而少成;有箭无弓,就是徒具理想,没有摧枯拉朽的精神,做白日梦,一生多言而少成。只有弓箭俱备,才会将最不可能的梦想实现,在35岁之前致富发家。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故事,给我们的启发应该是:只有强烈的取胜欲望才能成功。
强烈的欲望能够激发你前所未有的力量。你的欲望越强烈,也就越能使你迸发出能力。
想要致富的人可以看一看下面六个“化欲望为黄金”的切实的步骤:
(1)将你要得到的财富的数量目标、达到目标的期限以及为达到目标所愿付出的代价及如何取得这些财富的行动计划等,都明白简要地写下来。
(2)规定一个固定的日期,一定要在这个日期之前把你要求的钱赚到手。
(3)在心里确定你希望拥有的财富数字。数目一定要明确。
(4)拟订一个实现你理想的可行计划,不论你是否已有准备,都要立即开始将计划付诸行动。
(5)考虑确定你将会付出什么努力与代价去换取你所需要的钱。要知道世界上是没有不劳而获的。
(6)每天两次,大声朗诵你写下的计划内容,一次在晚上就寝之前,另一次在早上起床之后。在你朗诵的时候,你必须看到、感觉到和深信你已经拥有这些钱了。
要想致富必须遵照这六个步骤所说明的指示去做。特别重要的是,你要遵守和奉行第六个步骤中的指示。你也许会抱怨,在你未实现这一目标之前,你不可能看见你自己的成就和财富,但这正是“强烈的欲望”能帮助你的地方。如果你真的十分强烈地希望拥有财富,进而使你的欲望变成了充满你大脑的意念,这将会毫无困难地使你自己相信你会得到它。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渴望财富,并且确实下定决心要得到它,最后你将可以使自己相信必然会拥有它。
达克尔·戴尔出生在美国休斯敦一个比较殷实的家庭,父母希望他能够成为一名医生,但戴尔天生对医学就没有一点兴趣,而商业却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他。12岁时,他通过邮购目录销售邮票,赚了2000美元。高中时,他从各种渠道寻找最可能的潜在客户,向他们推销《休斯敦邮报》,使平淡无奇的卖报工作成了赚钱的好差事。他利用自己努力赚来的钱买了一部宝马车。看着这个用自己挣来的现金购买车子的少年,车行老板不禁目瞪口呆。
顺从父母的意愿,1983年戴尔高中毕业后,进了奥斯汀的得克萨斯大学学习生物,但他仍醉心于计算机。当时,他感到市场对个人电脑的大量需求并未得到充分满足。而零售商店的个人电脑售价过高,且销售人员对电脑不是一窍不通,就是一知半解。针对这种状况,戴尔想出了一条赚钱的好路子:通过电话订购向客户直接出售按客户要求组装的电脑。于是,戴尔说服一些零售商将剩余的电脑存货以成本价卖给他。接着,戴尔在电脑杂志上刊登广告,以低于零售价15%的价格出售个人电脑。此后,订单如潮。戴尔在他的大学宿舍里组装电脑。当愤怒的室友将他的零件堆在门口不让他进门时,戴尔知道他不应该再在学校待下去了。1984年春,戴尔离开校园,用自己的积蓄办了一家电脑公司。他向父母保证说,如果生意没有立即成功,他将在秋天重返校园。
第一年,公司销售收益600万美元,此后,他的公司一直是全美国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迈克尔·戴尔也成了家喻户晓的“神奇小子”。1993年,戴尔公司的销售额突破20亿美元,公司股票成了华尔街投资者最抢手的高科技股之一。正是凭着财富充满欲望的力量,他才使自己在35岁之前名满全美的。
这就是财富欲望的力量,它能使一个本来普普通通的年轻人成为财富巨人!
你想在35岁之前成为富人吗?如果想,就唤起自己财富的欲望,让这股强大的力量鞭策你不断前进,直至取得成功。
5.期望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35岁之前的年轻人期望什么,加以努力就一定会得到什么。期望享受工作乐趣的人事业有成,而预料会遭遇挫败的人工作就会不顺。
快乐自得的人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能够自我期许。如果说这种人有什么过人之处,那就是他们对万事万物都抱着乐观、热心的态度。任何领域中的成功人士,都能表现出极大的毅力和自制力,因为他们有远景可期,所以不以为苦。
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和勤奋,你会惊讶地发现,你所取得的成功与你定下的目标惊人地一致。
人不可能表现出超越自己希望的水准,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自认不能表现得比现在更好,或做得更多,那么我们的成就仅止于此。
但是许多年轻人喜欢贬低自己,怨天尤人,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先天条件不足、运气欠佳、父母贫贱等。
抱怨自己没有机会、遭人排挤或霉运当头,都于事无补。失败的原因与命运和风水无关,而是在于我们对自己不存厚望。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在很小的时候就想着:“我在35岁之前一定要成为有钱的人,让母亲能穿着绢丝制成的衣服,让她坐一坐自家用的豪华马车……”
卡内基于1835年出生于苏格兰的一个小镇上,他的父亲是一位能干的织布工人。但是当卡内基12岁的时候,他父亲所织出来的布却无法畅销,始终卖不出去,那是因为产业革命开始的缘故,最直接的打击是蒸汽机的发展和扩大。由于机器织布的成本比较便宜,所以自然而然也就比较畅销。卡内基的父亲却无法赶上时代。
但是,卡内基的母亲个性很倔犟,好胜而又勇敢。她首先提议说:“我们不要再发牢骚了,干脆到美国去找出路吧!我们就移民到美国的匹兹堡吧,或许还能闯出一番天地来。”
当然,到达匹兹堡的初期,一家人仍是过着很穷困的生活,因此13岁的卡内基便一直要找工作,也就是说,他从13岁开始,就步入了社会开始做事了。
首先他到一家纺织厂做一名卷丝的工作人员,同时又掌握机会,再去当那个工厂的伙夫,然后再找机会成为办事员。两年后,就离开了那家工厂,去担任薪水更高的电报传达员。
后来,他又不断地往前冲刺,在20岁的时候,已经成为向阿达木斯运输公司投资5000美元的股东了。之后,卡内基也一直这样,掌握了最有利的时机,终于成为一个钢铁大王。
所以说,那些能在35岁之前成功的青年人,他们的目标一向高远。
比如说你想爬山,你给自己定的目标是1000米,那么最后你最多也就爬到1000米。但是假如你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征服珠穆朗玛峰,即使你这辈子达不到这个目标,但是你给自己定了高标准,爬不到顶峰,也能爬到5000米。
期望往往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大期望,大成就;小期望,小成就。所以说,要想在35岁之前获得巨大成功的人,应该把期望值定得高一些,高标准、高要求、高成果。
6.不满足是成功的开始
成功者的志愿是由不满足而来。要爬上最高的梯子就不要回头——这是成功者行动的共同特点。
一个对自己不满足的人,必然会成为一个追求卓越的人。这种人就有可能在35岁之前成功。那些随遇而安、容易满足的人,是不可能用更高的标准来激励自己的。
不满足是表示你需要更好的东西,这种标记可以催促你向着更好的方面进行。
如果你感到不满足,你环顾四周,就能看出许多可能发展的事物来。这些可能性起初似乎是一些模糊的臆想。因此,如果你想发展你的志向,便必须训练善用你的想象力。
如果你有梦想,即使不能实现,也还是有其价值的,因为此种梦想可使你看到许多可能的机会,是别人所未见到的。
“你以为我做了司机便满足了吗?我的心愿是做铁路公司的总经理。”说这句话的青年在当时还没有做到司机,他在铁路上做了两年事之后,还只是在一辆三等火车上做一个加煤炭的工人,月薪40元。他说上面的那句话,是因为一个铁路上的老手激将他说的。那人对他说:“你现在做了添加煤炭的工人,就以为自己发财了吗?我老实告诉你吧,你在这个位置要再做四五年,然后才会升为大约月薪100元的司机;如果你幸运地不被开除的话,就可以一生安然地做司机。”
当时听这些话的是个不到25岁的青年。他听说自己可以得到一个安稳的工作,并不乐观。他所说的话,后来真的做到了:他一步一步地努力,5年后成为大都会电车公司的总经理,因为他不满足于一种安全稳定的工作。
35岁之前成功者的志愿是由不满足而来。由这开始,便有一种由弱而强的梦想,接着是勇敢的努力,把现状和梦想中间的鸿沟连接起来。
成大事者并不是空洞的梦想者。他们将来的志向是根植于确切的事实的。他们是凭借着成大事的目标使他们产生不满足,因不满足而刺激他们加倍努力地奋斗以求成大事。
“我从楼梯的最低一级尽力朝上看,看看自己能够看到多高。”这是美国五大湖区上的运输大王考尔比在最初进入社会时所说的一句话。
他一无所有,而他成为成功者的希望却是那样高远。他是根据什么来实现自己成功的希望的呢?他非常穷困,最初是从纽约一步一步走到克利夫兰,后来在湖滨南密歇根铁路公司总经理之下谋得一个书记员的职位。
但是他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便觉得他这份工作过于平凡,已不能满足自己志愿了。他觉得这个工作除了忠实地、机械地工作之外,没有什么发展,没有什么前途。他觉得矮梯子并不一定就安稳,他觉得坐在一个矮梯子的顶上,更容易跌倒,不如爬一个看不见顶的梯子,一心只想朝上爬。他辞了这个工作,另在赫约翰大使的手下谋得一个工作。赫约翰就是后来国务卿兼美国驻英国大使。考尔比的想象力已经看到,如果与前者在一起,不会有什么发展,与后者在一起,则会有很大的成就。一个人要有眼光才有进步,但是眼光也必须时时改进。考尔比能够觉悟到假如他同一个小人物相处,绝不能有很大的发展,永远是一个弱者。于是,他选定了一个大人物,然后以这个人为自己心目中的成大事者偶像。他选定了赫约翰,便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在35岁之前成功的理想。他晓得将来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并不觉得不满意,你便不会想改进你的现状,也就不会有一种在35岁之前成功的理想。如果你有了在35岁之前成功的理想便满足了,便把这种理想作为实际生活失望中的一种安慰,那就错了。理想的用处,就是因其能以现在的事实,衬托出其将来的可能性。如果你自满于理想上的成就,那实在是你进步的障碍,必须同时有一种想改变现状使之接近于理想的动力相伴随。在35岁之前成功的理想可以作为一种刺激,因为它可以把你的现在和将来的大区别摆在眼前。
对现状的不满足,是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向上爬的动力,“人往高处走”,只有不断地攀爬,你才有可能看到高处的风景,才能“一览众山小”。
7.置之死地而后“升”
“意念成就事实”,这是千真万确的,尤其当意念与特定目的,如名望、权力、财富或其他目标的炽烈欲望相依时,意念更是强而有力的事实。
伯恩斯想和爱迪生“合伙做生意”,但他俩从未谋面过,而非只是“为他工作”。仔细观察他化欲望为事实的过程,你便会更加了解成功的准则。当这股欲望或意念的冲动,首次闪过伯恩斯脑中时,他并无实现它的本钱。他面临两个困难:一是他根本不认识爱迪生;二是他连买一张火车票到新泽西州橘镇的钱都没有。这两个困难足以使大多数的人心灰意冷,打消实现此欲望的念头。但是伯恩斯的欲望非比寻常。
他最终还是出现在爱迪生的实验室,向这位发明家宣称,自己要和他一起经营事业。数年后,在爱迪生谈到两人的初次会面时,说道:“他站在我面前,看来就像一般的流浪汉,但神情中却流露出一股决心要达到其所追求目标的特质。凭我多年的识人经验,我深知,当一个人强烈地渴求某物,以致为达目的,不惜孤注一掷,赌其整个的未来时,他一定会成功。于是我给了他所要求的机会,因为我看得出来,他已下决心,不成功绝不罢休。往后所发生的事证明我是对的。”
这位年轻人之所以能在爱迪生的办公室里开始其事业生涯,绝不可能凭其外貌,而是靠他的意念。
在第一次的会面,伯恩斯并未马上成为爱迪生的事业伙伴,他只是得到在爱迪生公司里一份收入微薄的工作。
几个月过去了,表面上,伯恩斯心中明确重大的人生目标,并未有任何进展。然而,他脑海中,重要的东西正在酝酿产生。他不断地强化自己要成为爱迪生事业伙伴的欲望。
心理学家曾明确地指出:“当一个人真的准备好去做一件事时,这件事自然会出现。”伯恩斯心目中已准备好要成为爱迪生的事业伙伴,不只如此,他决心坚持到底,直至获得他所追求的一切为止。
他明确地告诉自己:“我要和爱迪生一起经营事业,而且我一定要达到目的,即使耗尽我的余生,亦在所不惜。”他是当真的!一个人如果能立定明确坚定的目标,且坚持之,使其成为终生奉行的话,他的人生际遇将有多大不同!
不到35岁的伯恩斯当时或许并不了解这点,但他坚定不移的决心,以及坚持单一梦想的毅力,注定将铲除所有的障碍,带来他一直在寻求的机会。
当机会来临时,它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并且来自不同的方向,这完全是伯恩斯所没有料想到的,那也是机会的诡计之一。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
爱迪生刚完成一项新发明的办公室设备,当时称为“爱迪生口授机”。他的业务员对此机器皆不看好。他们认为这机器很难推销。伯恩斯看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机会悄悄地爬进来,藏匿在外表怪异的机器内,除了伯恩斯和发明家本人以外,谁也不感兴趣。
伯恩斯知道自己可以卖出“爱迪生口授机”。他向爱迪生毛遂自荐,并立即得到了这机会,而他也真的卖出了机器。事实上,他销售得极为成功,以至爱迪生与他订立了一份总代理合约,让他将机器行销至全国各地。在那次的合伙关系中,伯恩斯不只为自己赚取了财富,更做了一件意义深远的事。他证明了一个年轻人真的可以“勇于梦想,终得成功”。
伯恩斯最初的欲望实际究竟值多少钱,已无从得知。或许,为他赚进了二三百万美元吧。但和他获得的更大知识资产相比较,钱数多寡已不重要了。他的知识资产是:他深刻了解到“任何无形的意念”的冲劲,皆可借由应用已知的原则,转变为实质的报酬。
伯恩斯就是靠意念而成为伟大的爱迪生之事业伙伴!同时也是靠意念而使自己成功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刚刚开始创业的年轻人可能两手空空,一穷二白,但只要你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持久的毅力,你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