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抱怨不如常感恩-感恩带来能力提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能力第一:成功者无须抱怨

    在职场中,抱怨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我们总能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抱怨。抱怨自己的机会少,抱怨自己的薪水低,抱怨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如此之类,不一而足。但是如何才能杜绝每天的抱怨呢?睿智的人会发现:成功的人很少抱怨,因为他们无须抱怨,因为他们用能力说话,而不是怨言满天飞。

    俗话说“全壶摇不响,半壶响叮当。”盛装了半壶灾难的人一直在喋喋不休地抱怨不公平,而盛装了一壶灾难的人,却默默不语地忍受着、前进着、努力着……在工作中一味地抱怨,只会让自己离优秀越来越远。

    年轻的大学生江友华去见一家企业的老板,试图向这位总经理推销“自己”——到该企业工作。

    由于这是一家很有名气的大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又见多识广,根本没把这个初出茅庐、乳臭未干的小伙子放在眼里。

    江友华停顿了一会儿,突然向这位经理提出了疑问:“您的意思是,贵公司人才济济,外人纵有天大本事,似乎也无须加以利用,再说像我这种刚毕业的学生是否有成就还是个未知数,与其冒险使用,不如拒之于千里之外,是吗?”

    经理沉默了几分钟,终于开口说:“你能将你的经历、想法和计划告诉我吗?”

    江友华似乎很不给面子,他又将了总经理一军:“噢!抱歉,抱歉,我方才太冒昧了,请多包涵!不过像我这样的人还值得一谈吗?”

    总经理催促着说:“请不要客气。”

    于是,此时的江友华对着人力资源经理侃侃而谈,他的实习经历和职业规划深深打动了人力资源经理。可想而知,江友华获得了工作机会。

    其实,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任何企业的管理者都希望得到真才实学的人。在当今社会,能力就是生存的资本。没有能力的人终将被社会淘汰。大凡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抱怨激烈的竞争压力,实力让他们底气十足。抱怨无法解决问题,只有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让成功离自己越来越近。

    高杰标不是什么大人物,不过是安徽淮化集团硝盐化工分厂厂长。在企业里,分厂厂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上不着天,下不及地,属于中层干部,既无人权,也没财权,只有带头干活的份儿。

    但高杰标不同,在淮化集团,他吐口唾沫砸个坑,说话占地方。凭啥?他有本事。他领导的分厂是集团效益的增长点,一年能挣好几个亿!他掌控的浓硝酸产量雄居亚洲第一,目前正雄心勃勃地向“世界第一硝”攀登。

    高杰标原来是百分之百的蓝领———他曾经是硝酸车间一名优秀的检修工。俗话说:紧车工,慢钳工,技术全面的是检修工。高杰标在这个岗位上摸爬滚打十几年,把硝酸车间密如蛛网的化工管道、水气电线路以及工艺流程掌握得滚瓜烂熟。走进车间,他只要拿眼瞅一瞅,侧耳听一听,用手摸一摸,鼻子嗅一嗅,就知道设备运转正常不正常。要是出了故障,他手到病除,人称“设备大夫”。凭一手绝活,他也从检修工、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一步步登上分厂厂长的“宝座”。含金量是知识的结晶。

    1970年高杰标从部队退伍,进厂当了工人。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面对宛若游龙、密密麻麻的化工管道、数不清的各种线路,眼花缭乱,如坠迷宫。化工生产,都是在管道里进行,看不见,摸不着。水、电、气、油、料各行其道,纵横交错,外行看了头都晕。高杰标拜师学艺,从基础知识学起。老师傅修设备,他主动跟着学,用心记,不懂就问;趁着大修的机会,钻进每台设备,摸清每条线路的走向,熟悉每个节点的功能,还画下草图,带回家反复揣摩。他买来大量技术书籍,对照着生产实践,从理论上弄通弄懂每个工艺流程,决不放过任何疑点。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高杰标苦心学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由外行变成了内行。

    一旦成了内行,眼睛仿佛成了透视镜,再看那些设备,就能一眼看透它的“五脏六腑”,那些密密麻麻的管线也都变得简洁有序,一目了然了。高杰标成了技术尖子——但是,越学越觉得脑袋里的问号多,眼前总是横着许许多多未知数:科学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去年的生产工艺,今年就过时了;原来挺先进的技术,现在看来又落后了。

    30多年来,高杰标从未停止过探索。对过时落后的工艺流程,他大胆改进;对设计不合理的设备,他敢于改造。人们评价他:年年有建议,岁岁有革新。正是经过高杰标和他的同伴们的不断学习,不断技改,淮化集团的浓硝酸生产节节攀升,成为亚洲第一!

    对生活和工作不抱怨,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进取,自己的能力必定能得到不断提升。只有坚韧不屈、努力奋斗,才能提升自己的实力,最终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一名优秀的员工,能力是其必备的条件。优秀员工都明白这样的道理:抱怨不是真功夫,能力才是真本领。在职场上,面对竞争,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用本领取胜,才能获得公司和同事的尊重,也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感恩也是一种工作能力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是你成为优胜者的条件之一。感恩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品质问题,它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攻略,一个获取能量与成功的途径。

    懂得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事情做起;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才能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氛围中,才能成就生命和事业的辉煌。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对身边的人和事负起责任;相应的,他在工作中一定会努力不懈,成为一个最佳的雇员或职业伙伴。对公司、对事业抱有感恩之心的人,不会找借口来搪塞自己的工作,也不会做任何表面的工作来欺骗老板。他们会认为勤奋工作是一种幸福,努力工作是对职务最好的回报。

    李教授十年以前曾经访问过中国台湾的资策会。资策会的全称是“台湾资讯产业策进会”,是一家以从事资讯产业发展为目标的研究开发机构。这里的从业人员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工作。

    李教授的访问被安排在下午6点半,等他进去的时候,发现整个大楼灯火通明,透过每一间办公室的玻璃隔墙,他惊讶地发现,员工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工作,似乎没有谁准备“提前”下班。

    李教授问:“你们这里的上下班时间是不是同其他单位不一样?”

    接待他的副总说:“不!完全一样,其实早该下班了。也不是因为你们来就故意表现出这样子的,他们已经习惯于把一天的计划彻底完成再离开办公室,而各自制订的计划都是满负荷的。因此,你很难看到他们在晚上9点钟以前离开办公室。”

    “那么,是不是早上要来得迟一些呢?”

    “不会的,来晚了会没有停车位,反而更麻烦。”

    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支撑他们如此奋发呢?通过与那里的员工的简单访谈,李教授了解到那里的员工工资很高,待遇很好,他们每个人都对工作抱有一颗感恩之心。因此每一个人都试图让自己设计的程序更加合理化,试图使自己设计的程序更加有效率。

    在工作中,懂得感恩的人会更受欢迎。因为懂得感恩的人会视公司的财富如珍宝,小心呵护,不容别人糟蹋,时时想着维护公司的利益。试想,一个人能把公司的东西当成自己的东西一样去看待,老板将会怎样看待你呢?许多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离开老板就不灵。

    有关专家表示,许多知名企业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看重的并不是成绩单上的分数,而是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融入企业的速度,换句话说,就是能否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做人、做事。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为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工作中。

    郭金生是同仁堂的一名普通质检员,他始终抱持着一颗感恩的心工作。他在1992刚来到同仁堂时,被分配在药材细料库房工作。但他对药品养护、鉴别知识一无所知,光几百种中药名称已经让他眼花缭乱。看着师傅们娴熟的技能,郭金生感到必须学药、懂药、认药,尽快掌握中药知识,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于是,他每天早来晚走,勤学苦练,认真求教。那时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认药上,看书做笔记,对照图谱,死记硬背,逐步掌握了几百种常用饮片、药材的传统鉴别方法。后来,在领导推荐下,郭金生参加了同仁堂主办的北京市第八届工业系统技术工人比赛暨中药技能大赛,取得了第三名,晋升为高级工,并荣获北京市高级技术能手称号。

    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领导上把郭金生从库房抽调到质量部,负责验收工作。2003年,“非典”疫情在北京蔓延期间,药材公司承担了“非典”用药任务。在防“非典”八味方推出后,京城出现了抢购风潮,药品供不应求。当时,供应价格每天看涨,质量却参差不齐,鱼目混珠的现象不时发生。同仁堂把人民用药安全当成政治任务来完成,严把购进质量关,不让一斤伪劣药品入库。那些天,郭金生放弃了所有休息日,哪里有验收任务,就往哪里去,经常加班连夜工作,逐次逐批验收饮片180000余公斤,拒收伪劣饮片5000余公斤,在有关部门的检查中没有一种不合格饮片从单位发出,维护了同仁堂的信誉。

    通过不懈努力,郭金生不仅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员工,还成为同事们的学习榜样,影响着同仁堂的上上下下。对于企业而言,郭金生这样的员工是企业所需要的员工。由此可见,感恩并不简单,它是一种能力,更是获得能力的途径。

    会感恩的人,为人处世是主动积极、乐观进取、爱岗敬业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而这正是任何一家公司招募贤才的首要条件。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经常教导员工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他认为,一个具有感恩文化的组织才会是一个充满凝聚力和竞争力的组织。

    千万不要小看了感恩的力量,感恩是一种责任、一种自立、一种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更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

    不如化怨气为志气

    宽容地讲,抱怨实属人之常情。然而,抱怨之所以不可取在于:抱怨等于往自己的鞋里倒水,只会使以后的路更难走。常言道:放下就是快乐。与其抱怨,不如将怨气转化为志气,化抱怨为抱负,用超然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这样迎来的将是另一番新景象。

    抱怨对事情没有一点帮助,与其不停地抱怨,不如把力气用在行动上。在职场上,也有许多人虽有远大的理想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现,满腹的怨言无处倾诉,如果能把怨气化为志气,努力奋斗,就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肯德基的创始人哈兰·山德士,6岁丧父后,母亲出外工作,小小年纪的哈兰就要照顾3岁的弟弟及尚在襁褓中的妹妹。他10岁到农场打工,赚取每月2美元的酬劳养家。他什么工作都做过:售卖车票、轮胎、保险,驾驶过蒸汽船。

    哈兰经过10年的钻研,调配出一种以11种香草和香料混合的腌料。后来,哈兰迁往加油站附近的餐厅开展他的饮食生意。为了配合旅客短促的逗留时间,率先采用能加快鸡块烹煮时间的压力锅,以最短的时间生产最大量的炸鸡。1935年,他被肯塔基州州长授衔上校,以表彰他对肯塔基州饮食界所作出的贡献。

    二战爆发令餐厅关门大吉。大战结束后,餐厅虽然重开,但一条横跨科尔宾的州际公路粉碎了哈兰东山再起的美梦。旅客都使用州际公路了,根本不会经过他的餐厅,他的生意一落千丈,他不得不拍卖所有财产还债。

    当时已62岁的哈兰带着仅余的资产:一张炸鸡秘方、一个压力锅,驾着老爷车穿州过省从头干起。他逐间餐厅兜售自己的配方:“尝尝我的炸鸡吧,要是你喜欢,我可以把调味料卖给你,条件只是你每卖出一块鸡,分我4美分。”放下自尊,顶着失败的创痛和年迈的身体,每天重复地说着同一番话,可不是每个人都挨得住的。终于,第一间被授权经营的肯德基餐厅在盐湖城开业了。至1964年,经哈兰游说成功的特许经营店已达600间,并遍及美、加,那年他已经74岁了。

    肯德基上校面对着事业的起落,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努力重新开始,最终让肯德基餐厅名扬全球。

    怨气并不能给你的工作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或指导,在工作当中,怨气只能阻碍事业发展,将怨气转化为志气,才能成为助推事业发展的动力。在面对坎坷的时候,要将自己的抱怨化为抱负,以重新来过的志气和勇气,一定能获得成功。

    许多年前,史坦雷先生还是一个年轻小伙子的时候,在一家著名的五金公司当小店员,每个月领着极微薄的薪水,他希望能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工作,使自己步步高升。所以他做起事来,永远抱着学习的态度,处处小心留意,想把工作做得十分完美。他希望能够获得经理的赏识,提升他为推销员,谁知经理对他的印象恰好相反。

    有一天,他被唤进经理室遭到了一顿训斥,经理告诉他说:“老实说,你这种人根本不配做生意。但你的臂力健硕无比,我劝你还是到钢铁厂去当一名工人吧,那种活不需要大脑!我这里用不着你了。”

    一个年轻气盛的人,踏入社会不久,便遭受这样严重的打击,换了别人,肯定受不了,他们会气得暴跳如雷,从此做起任何事情来,都会抱着消极的态度。然而,史坦雷虽然被辞退了,但仍有自己的理想。他要在被击倒后重新爬起来,争取更大的成绩。

    “是的,经理。”他说:“你当然有权将我辞退,但你无法消磨我的斗志。你说我无用,当然,这是你的自由,但这并不减损我的能力。看着吧!迟早我要开一家公司,规模比你的大十倍。”

    从此他借着这次受辱的激励,努力上进,几年后,果然有了惊人的成就。

    唯有用实力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抱怨别人、抱怨环境又有什么作用呢?人人都有怨气,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将怨气转化为志气。生活从来不简单,不去抱怨生活,就要将抱怨化为抱负。在实现抱负的过程中,还需要运用智慧去拼搏。

    如果你对工作依然存在抱怨、消极和斤斤计较,把工作看成是苦役,那么,你对工作的热情和创造力就无法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你的工作将永远归于平庸。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立志实干,将自己的怨气转化为提升工作的动力,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成功!

    当你还在抱怨时,意味着该提升能力了

    有很多员工已经习惯于抱怨,每天都在怨言中度过,工作没有做好,他们总能找到做不好的理由。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发现自己的“抱怨功夫”已经日渐高深,自己的业务水平却不见提升。仔细想想,与其将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无谓的抱怨中,还不如将抱怨的时间用于学习以提升自我。通过自己的勤学苦练和主动学习才能保证自己在职场中百战百胜,对于员工来说,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能力是自己分内的事。

    任何一个员工,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本领,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每天都有新情况、新挑战。学习与工作相伴,工作就是学习,只要天天学习,就会天天进步。“终身学习、成就终生”,接受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可以让你的能力不断提升,你终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实际上,勤奋中蕴涵着机遇和成功的种子。如果你是一个勤劳、肯干、刻苦的人,就能像蜜蜂一样,采的花越多,酿的蜜越多,你享受到的甜美也就越多。如果你不能脚踏实地、努力勤奋,而是整天为抱怨和沮丧所纠缠,那么必将在漫无目的、碌碌无为中浪费人生的大好时光。

    2004年,鄱阳女孩张春丽因家里生活窘迫放弃了上大学机会,5年后,她不但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大学学业,而且靠自己的勤奋荣获了更大的荣誉——200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从平凡的打工妹到全国劳动模范,耀眼的光环背后,张春丽留下了一串闪光的青春足迹。

    2005年4月,张春丽只身前往深圳,投靠在深圳打工的表哥,成为中显微电子公司流水在线的一名女工。那一年,她只有19岁。虽然与进大学深造擦肩而过,但张春丽心中的大学梦并没有因此破灭。

    从走上流水线的第一天起,张春丽就暗暗告诉自己:“过去不能改变,但一定要努力改变现状。”张春丽坦言自己是个非常自信、乐观的女孩,2005年9月,她参加了广东省成人高考,靠着扎实的功底顺利考入深圳大学英语专业大专班,从此开始了“白天上班、晚上上学”的生活。学习期间,她每天一下班就往学校赶,困了就在公交车上打个盹,饿了买个馒头就着凉水吃。经过3年努力,张春丽顺利拿到了深圳大学的专科文凭,又因成绩优秀被学校保送专升本,继续深造。

    “要做就做最好的农民工”,从进公司开始,她就给自己定下了这个目标。她非常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了流水线岗位的操作技能,脏活累活难活总抢在前头。很快,张春丽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工作一年后,领导将其从流水在线调入人事部门,接下了全公司上下700多人的“工资袋”。

    刚“上任”时,完全没有做过人事工作的张春丽每天都要加班到凌晨。为了解相关情况,前任主管时常在夜里11时还要被她电话“骚扰”。不久,她编制完善了公司薪酬管理的各项制度,还根据企业运作的要求和外部市场行情,重新建立了适应公司企业运营的薪酬体系,制订了对骨干员工的中长期激励计划。新的薪酬体系有效地打破了该企业原来存在的平均主义分配体制,既确保了公司整体薪资状况的合理定位,又保证了薪资水平的对外竞争优势,更让员工看到了希望,在该公司当年的职工代表大会上获得一致通过,并在一年的实施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08年,张春丽被授予广东省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2009年,又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面对工作上的被动和挫折,张春丽没有抱怨环境,而是有针对性地学习,弥补自己工作中的弱项和不足,从而在职场中赢得主动。

    现代职场上,不管你从事的是哪种工作,没有知识是愚蠢和可怕的,不继续加强知识和技能的深化更是可悲的。因为这意味着你将丧失继续前进的动力;意味着你将很难对周围不断发展的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理解;意味着你将失去人生的方向,逐渐被更多掌握新知识和拥有新技能的人所取代,成为“吃老本”的掉队者。

    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日趋激烈,信息瞬息万变,盛衰可能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不断提升自我的人,才能具有高能力、高素质,才能不断获得生存的“蓝天”。

    一个人能取得非凡的成绩,环境、机遇、天赋、学识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努力。每一个成功者背后都是一部努力拼搏、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只是许多人往往只看到了他们成功的结果,而不知道他们取得成功的艰辛。事实上,那些已经取得成功的人,也没有因为成功而放弃主动学习,因为这已经成为他们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于志远是中国保健按摩的创始人。

    “30年前,我是北京崇文区鲜鱼口浴池的搓澡工人”,于志远在任何场合都不避讳自己的“出身”。作为一名搓澡工,他饱尝了被人看不起的滋味。当他刚入这一行时,他自己也看不起这样的职业,工作一度懈怠。有领导看到后对他说:“你这是不安心服务工作。”领导的批评激励了于志远,他决定从一名搓澡工做起,在这个别人看不起的搓澡工岗位上干出个样子来。

    从此,于志远成了浴池最勤快和最用心的人。整整数十年,每一个凌晨,于志远都是在台灯底下度过的;第二天天没亮,他又跑到天坛练功——10个手指抓在灰墙上,身体悬空40分钟,等待着朝阳一寸一寸地暖热他。只要花心思,行行都能出状元。经过用心练习,于志远成了技艺精湛的保健按摩师。

    在当时,“保健按摩”的概念还没有得到普及。中国保健按摩行业缺乏技术标准,针对这一状况,于志远还编写了保健按摩的专著,填补了国内空白。

    从一个一度对前途充满憧憬却又有点迷茫的搓澡工成为中国保健按摩职业的开创者、第一套保健按摩手法的创立者,于志远的成功向我们表明,工作没有好与坏,只要勤学苦练,任何工作都能干出名堂。

    身为一名员工,你应该时刻记住一点:你每天都在和几百万人竞争,抱怨绝不能为你赢得在竞争中出线的机会。所以,你要对自己负责,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善于从解决问题中学到新本领,这样的你才能堪称卓越。只有把提高自己的技能和业务水平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机会。如果把生命浪费在抱怨中,你就永远没有机会,永远只能是一名普通员工,永远跳不出命运为你安排的轨道。

    感恩点燃工作激情

    只有心怀感恩的人,才能视万物皆为恩赐;也只有当我们心中充满感恩之情的时候,世界才会变得美好无比,苦难才会变得甘之如饴,而此时无论是什么工作,我们也都可以满怀激情地去做好。可见,感恩能够点燃我们工作的激情。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激情就如同生命。我们可以释放出潜在的巨大能量,塑造出一种坚强个性;我们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使自己充满活力,培养自己对事业的狂热追求;我们可以感染周围的同事,让他们理解我们、支持我们,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更可以获得老板的提拔和重用,赢得宝贵的成长和发展机会。

    激情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无形当中左右着我们的工作状态,促使我们自发地解决难题、改进方法。因此,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好好地聆听一下内心激情的声音,让它来告诉我们,在下一个职业的下一个十字路口,我们应该走向何方。

    企业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家,它的点滴进步需要我们去推动。用感恩的心点燃激情的火,从而不断改进工作状态、改良工作方法,不失为提升业绩、回报企业的一剂良方。一个人如果想要真正投入到一份事业中去,真正做好每一项工作,那么他便要善于把感恩的心与工作激情结合起来,让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变得卓有成效。

    约翰是麦当劳的一名普通员工,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做很多相同的汉堡,没有什么新意,但是他仍然非常快乐,从来都是用满怀善意的微笑来面对顾客,几年来一直如此。他的这种真挚的快乐,感染了很多人。有人不禁问他:“为什么对这样一种毫无变化的工作感到快乐?究竟什么让你充满热情?”

    约翰回答道:“我每做出一个汉堡,就知道一定会有人因为它的美味而感到快乐,那我也就感到了我的作品带来的成功,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我每天都会感谢上天给我这么好的一份工作。”

    不管什么时候,如果我们把感恩的情绪融入所从事的工作当中,那么我们的工作激情就会被点燃,这项工作的质量也会立即得到改善,数量将大为增加,而工作所引起的疲劳感会相对减少。

    比尔·盖茨有句名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因为拥有激情,我们变得活力四射、勇往直前,工作的疲态、困难也因此被清扫一空。

    麦克是一个汽车行的经理,这家店是20家连锁店中的一家,生意兴隆,而且员工们个个热情高涨,对他们自己的工作表示骄傲。

    但是麦克来此之前,情形并非如此,那时,员工们已经厌倦了这里的工作,甚至认为这里的工作枯燥至极,公司中有些人已打算辞职,可是麦克用自己昂扬的精神状态感染了他们,让他们重新快乐地工作起来。

    麦克每天第一个到达公司,微笑着向陆续到来的员工打招呼,把自己的工作一一排列在日程表上,他创立了与顾客联谊的员工讨论会,时常把自己的假期向后推迟。总之,他尽自己一切的热情努力为公司工作。

    在他的影响下,整个公司变得积极上进,业绩稳步上升,他的精神改变了周围的一切,老板因此决定把他的工作方式向其他连锁店推广。

    一旦了解了自己的激情所在和激发激情的工作环境,就可以努力将这股激情升华为生命中的重要部分。

    在你内心深处,有着无限的智慧、力量,以及你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供应品”,这些都等着你去发掘、培养、发挥。催发我们心中巨大潜能的钥匙是感恩的心态。如果我们怀有积极的心态,我们存在于内心的巨大潜能就会在任何时间、空间,提供我们所需要的每一样事物。这种力量一旦被唤醒,即便在最卑微的生命中,也能像酵母一样,对身心起发酵、净化作用,增强人的工作力量。

    有一位父亲告诫他的孩子说:“无论未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如果你能够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那么,你就不用为自己的前途操心了。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散漫粗心的人到处都有,而对自己的工作善始善终、充满激情的人却很少。”激情对于事业,就像火柴对于汽油。一桶再纯的汽油,如果没有一根小小的火柴将它点燃,也不会发出光和热。而激情就像火柴,它能把你具备的多项能力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给你的事业带来巨大的动力。

    其实,每个人都具备激情,但有的人把激情隐藏在抱怨背后,不去行动和努力。当我们用感恩激发自己的工作热忱时,我们会发现感恩引爆的是一个燃烧的小宇宙,所激发出来的工作潜能甚至让我们自己都感到吃惊。试着将激情融入自己的工作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