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抱怨不如常感恩-心怀感恩做好每一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好工作也许就在你的脚下

    “好工作在哪里?”这是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渴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年轻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事实上,好工作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手边,可惜太少人能够理解这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憧憬未来,希望能成为事业有成的强者。但却整日抱怨没有好的工作,没有好的事业起点。殊不知,任何事业都要从零开始,任何攀登都应从脚下开始努力。

    与其整日等待好工作的降临,还不如多关注手中的工作,或许,会发现可以凭借并走向成功的契机。下面关于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矿——戈尔康达钻石矿的发现过程或许能给我们以启示。

    阿里·哈法德住在距离印度河不远的地方,他家拥有大片的兰花花园、稻谷良田和繁盛的园林。有一天,一位年老的佛教僧侣前来拜访这位老农夫,他坐在阿里·哈法德的火炉边,向这位老农夫讲述钻石是如何形成的。最后,这位僧侣说:

    “如果一个人拥有满满一手的钻石,他就可以买下整个国家的土地。要是他拥有一座钻石矿场,他就可以利用这笔巨额财富的影响力,把孩子送至王位。”

    那天晚上上床时,阿里·哈法德想:“我要一座钻石矿。”因此,他整夜难以入眠,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去询问那位僧侣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钻石。

    “只要你能在高山之间找到一条河流,而这条河流是流淌在白沙之上的,那么,你就可以在白沙中找到钻石。”僧侣说。

    于是,阿里·哈法德卖掉了农场,把家交给了一位邻居照看,然后便出发去寻找钻石了。他先是前往月亮山区寻找,然后来到巴勒斯坦地区,接着又流浪到了欧洲,最后他身上带的钱全部花光了,衣服又脏又破。在旅途的最后一站,这位历经沧桑、痛苦万分的人站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海湾的岸边,将自己投入了迎面而来的巨浪中,从此永沉海底。

    几十年后的一天,当阿里·哈法德的继承人(继承并居住在阿里·哈法德的庄园)牵着他的骆驼到花园里去饮水时,他突然发现,在那浅浅的溪底白沙中闪烁着一道奇异的光芒,他伸手下去,摸起了一块黑石头,石头上有一处闪亮的地方,发出彩虹般的美丽色彩。

    几天后,那位曾经告诉阿里·哈法德钻石是如何形成的僧侣,前来拜访阿里·哈法德的继承人。当看到架子上的石头所发出的光芒时,他立即奔上前去,惊奇地叫道:“这是一颗钻石!这是一颗钻石!阿里·哈法德已经回来了吗?”

    “没有,还没有,阿里·哈法德还没回来。那石头是在后花园里发现的。”

    然后,他们一起奔向花园,用手捧起河底的白沙,发现了许多比第一颗更漂亮、更有价值的钻石。

    这就是印度戈尔康达(Golconda)钻石矿被发现的经过。戈尔康达钻石矿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钻石矿,其价值远远超过南非的金百利(Kimberley)。曾经,英国国王皇冠上的库伊努尔大钻石(Kohinoor,106克拉),以及镶在俄国国王王冠上的那颗世界上最大的钻石,都取自戈尔康达钻石矿。

    这是美国演说家鲁塞·康维尔的著名演讲故事,它讲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矿——戈尔康达钻石矿的传奇发现经过。当我们今天再次“聆听”戈尔康达钻石矿的发现经过时,我们仍然会被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所惊醒和震撼。你仔细看过自己脚下的土地了吗?你注意自己手头的工作了吗?认真分析过手头工作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巨大财富和机遇了吗?还是每天都在羡慕朋友的工作,或是感叹成功者的机遇之可遇不可求?

    “如果一个年轻人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能发现任何机会,而他认为自己可以在其他地方做得更好,那么他会感到非常灰心和失望。”这是著名成功学家奥格森·马登给年轻人的忠告。大部分人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手头的平凡工作就是一座丰富的钻石矿,只要好好挖掘——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做好目前所做的工作,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钻石”——包括职位的提升和财富的增加。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许多人心态浮躁,他们总想:“做这份工作,有什么希望可言?”“混呗,干这差使能有什么出头之日?”他们坚信世界上有很多挣钱或者成功的机会,于是他们焦急地等待,等待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另外的行业,另外的工作职位,但绝不是现在,绝不是手头上这个日久生厌的工作。他们知道如何在将来提高自己,却不珍惜眼前的机会。

    崔明伟在一家大型建筑公司任设计师,他刚到公司时老板并没有给他分配很重要的工作,只是常常让他跑工地,看现场,有时还要为不同的老板修改工程细节,异常辛苦。但崔明伟仍认认真真地做,毫无怨言。

    有一次,老板安排他为客户做一个设计方案,时间只有三天。接到任务后,崔明伟看完现场,就开始工作了。因为这是他的第一次重任,所以他是在一种异常兴奋的状态下度过的。三天时间里,他食不甘味,寝不安枕,满脑子都想着如何把这个方案弄好。他到处查资料,虚心向别人请教。三天后,他把设计方案交给了老板,得到了老板的肯定。这个方案给公司带来了巨大利润,老板也对他留下了好印象。在此之后,崔明伟平步青云,薪水也几乎是连年翻番。

    后来,老板回忆第一次交给崔明伟的重任,这样说道:“我知道给你的时间很紧张,但我们必须尽快把设计方案做出来。如果当初你因此抱怨,甚至推掉这个任务,你将永远不可能得到公司的重用。你表现得非常出色,在最短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任务。我们公司当然需要你这样的员工,所以在你完成这个任务之后我便着力培养你。”

    其实,即使在极其平凡的职业中、极其低微的位置上,也往往藏着极大的机会。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别人更专注、更迅速、更正确、更完美,只要利用自己的全部智慧,从工作中找出新方法来,便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从而使自己有发挥本领的机会。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去做,就都能得到收获。

    努力使自己专注于手中的具体工作,哪怕是看似平凡的琐碎工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你从事在什么行业,都不应该浮躁,务必要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看看自己脚下的土地吧!其实,每一份工作都是一座丰富的钻石矿。感谢在职的每一天,用心做好在职的每一天,你一定也会发现你家后院的“钻石矿”。

    为薪水而工作,更为成长而工作

    一个懂得对工作感恩的人,不仅感谢工作能换来薪水,还会感谢在工作中获得成长机会。成长比薪水更重要,这一点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来说尤其重要。钢铁大王查尔斯·施瓦布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一个人对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只是为了薪水而工作,很可能既赚不到钱,也得不到人生的乐趣。” 在世界500强企业里,抱着只为薪水而工作的态度往往很容易被淘汰。

    薪水仅仅是对个人回报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少的一部分。除了薪水,工作给予的报酬还有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建立等。这些东西与用金钱表现出来的薪水相比,其价值要高出千万倍。

    盛夏的一天,一群人正在铁路的路基上工作。这时,一列缓缓开来的火车打断了他们的工作。火车停了下来,一节特制的并且带有空调的车厢的窗户被人打开了,一个低沉的、友好的声音传了出来:“大卫,是你吗?”大卫·安德森——这群工人的主管回答说:“是我,吉姆,见到你真高兴。”于是,大卫·安德森和吉姆·墨菲——铁路的总裁,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愉快交谈后,两人热情地握手道别。

    大卫·安德森的下属立刻包围了他,他们对于他是墨菲铁路总裁的朋友这一点感到非常震惊。大卫解释说,二十多年以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的。其中一个下属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大卫:“为什么你现在仍在骄阳下工作,而吉姆·墨菲成了总裁?”大卫非常惆怅地说:“23年前我为1小时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是为这条铁路工作。”

    不要只为薪水而工作,这样你才会得到更多。如果人们将工作视为积极地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了个人成长的机遇。与其只想着工作可以为你带来多少钱,还不如想着自己的工作多么有成就感。当你在工作时,内心淡化薪水对你的影响,你才更容易取得卓越的成绩。

    年轻人刚刚踏入社会时,不应该过分考虑薪水,而应该注意工作本身带来的报酬。譬如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与你在工作中获得的技能与经验相比,微薄的工资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老板支付给你的是金钱,你自己赋予自己的是可以令你终生受益的无价之宝。

    工作所回报给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多。以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来看,也就是说,把工作看成一种经验的积累,显然,任何一项工作都蕴涵着无数的成长契机。

    林建文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机械厂工作,跟他一同分配来的还有四五个大学生。他们几乎都没经过什么技术培训,就被分到各个部门,担任基层管理人员。

    由于他们不懂生产,不熟悉工艺流程,所学专业与实际操作又相差太远,在管理上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加之有些工人也欺他们是外行,工作中总是偷奸耍滑、偷工减料,这让他们感到非常头疼。为此,林建文主动向厂长提出申请:下车间当个三班倒的工人。这个消息一传出,全厂哗然,大家都说他是个怪人,连那几个大学生对此都表示不能理解。

    林建文对各种议论根本就不加以理会,到制造车间安安心心做了一名工人。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努力钻研各项技术,熟悉每个工种。由于他勤学好问,那些生产能手都爱教他,把自己多年的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很快他就全面掌握了生产工艺,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没有他解决不了的。两年后,他升任车间主任。面对成功,他并不骄傲自满,始终严把产品质量关,所以,他所在车间的产品质量一直是最好的。

    几年后,工厂经营不太景气,厂里决定试行承包制。林建文承包了一个车间,由于他技术过硬,又勤奋好学,工人们都乐意跟他干。这时,他又拿出钻研业务的劲头投入到营销中去,成立了一支精干的销售队伍。由于产品质量过硬,营销自然得力,很快就打开了市场,在全行业中成为赫赫有名的人物。到了年底,其他车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唯有林建文承包的车间赢得了巨额利润。因此,厂里决定把车间全部承包给他。在厂部对科室人员进行精简时,当年和他一同进厂的大学生因为技术不过关,有的甚至下岗了。

    只有我们把工作视为一个实现自我价值、追求卓越体验的平台,我们才能充分激发出内心的热情。不要刻意考虑薪酬,而应珍视工作本身给你创造的价值,要知道,只有你自己才能赋予自己终生受益无穷的黄金,而你的老板给你的永远都是可数的金钱。

    人们都羡慕那些杰出人士所具有的创造能力、决策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但他们并非一开始就拥有这种天赋,而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到的。在工作中他们学会了了解自我、发现自我,这是职业赋予人最珍贵的礼物。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

    一个人如果只为薪水工作,没有更高尚的目标,并不是一种好的人生选择。我们应该感谢自己的工作机会,做好在职的每一天,认真品味工作中的成长快乐。

    感恩,首先从认真和踏实开始

    有很多人把感恩挂在嘴边,却在工作中敷衍塞责,如果感恩不落实到行动上,最终只能沦为空谈。因此,感恩需要我们从身边的事做起:多一些务实,少一些浮躁。

    感恩,首先需要从认真和踏实工作开始。因为当今社会的浮躁和急功近利,有不少人每天都在想办法寻求成功的捷径,一行动起来,就尽可能地钻空子、占便宜,而不愿踏踏实实地按照正当的程序去做,到头来丧失了更多的自我发展的可能。于是,有不少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如今的社会太浮躁,能够务实的人实在太少了。其实无论做什么工作,我们都应该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做。只要你认认真真地做事,你的成绩就会被大家看在眼里,你的行为就会受到上司的赞赏和鼓励。

    一张憨笑脸,两排大白牙,这就是许三多。他“天生一副熊样”,外加著名的“一根筋”、“傻劲”。在“孬兵的天堂、班长的坟墓”里,别人都在混日子,只有许三多却“傻”到一个人坚持训练、做内务、站哨岗;把班长一句无关痛痒的玩笑话当真,一个人跑去修路;作为装甲侦察兵,他竟然晕车……他拖累了班长、拖累了三班、拖累了七连。可就是这样一个迟钝、不识时务、脑筋不会转弯的傻小子,从“龟儿子”变成孬兵,从孬兵变成尖子兵,从尖子兵变成特种兵,连升三级。

    是什么促成许三多完成军旅三级跳的呢?答案就是他始终“踏实、认真、坚持”。其实,不只是军队,企业同样需要许三多式的“傻”员工。“傻”员工不是不聪明,更不是没有能力,他们只是将这些聪明和能力都运用到务实性的工作上。

    在一家电脑销售公司里,老板吩咐三个员工去做同一件事:到供货商那里去调查一下电脑的数量、价格和品质。

    第一个员工5分钟后就回来了,他并没有亲自去调查,而是向下属打听了一下供货商的情况,就回来做汇报。

    30分钟后,第二个员工回来汇报,他亲自到供货商那里了解了一下电脑的数量、价格和品质。

    第三个员工90分钟后才回来汇报。原来,他不但亲自到供货商那里了解电脑的数量、价格和品质,而且根据公司的采购需求,将供货商那里最有价值的商品做了详细记录,并和供货商的销售经理取得了联系。另外,在返回途中,他还去了另外两家供货商那里了解一些电脑的商业信息,并将三家供货商的情况作了详细的比较,制订了最佳购货方案。

    结果,第二天公司开会,第一个员工被老板当面训斥了一顿,并给了他一个警告。第三个员工,因为勇于负责,恪尽职守,受到老板的高度赞扬,并当场给予他一定的奖励。

    在许多企业,总有夸夸其谈的员工,他们将感恩企业、感恩工作挂在嘴边,却不愿意“沉”到工作中去。浮躁是成功的大敌,只有“沉下去”,我们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没有将认真和踏实的态度贯穿于自己的工作中,这样的员工只是在奢谈感恩。只有能够帮助企业健康发展、使企业正常有序地运行的员工,才是以实际行动实践感恩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更要以踏实的行动来践行感恩。其实,只要你能够勤奋地工作,认真、负责地处理日常工作中的事务,就会赢得别人的敬重和支持。

    袁隆平院士献身科学、一生致力杂交水稻研究,帮助人们解决吃饭问题,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实验田;如果不在实验田,就一定在去实验田的路上。”这是袁隆平说过的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也是他真实生活的写照。

    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院士从质疑权威开始了自己的杂交水稻研究。他说:“科学研究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这个是关键。搞科研,应该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应该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

    袁隆平还说:“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如果老是迷信这个迷信那个,害怕这个害怕那个,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只有敢想敢做敢坚持,才能做科技创新的领跑人。这个我是有深刻体会的。”

    袁隆平院士2008年已78岁高龄,但还坚持下田研究。他认为,做科研要埋头苦干,不畏艰苦,这是基本功。一个人事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顽强坚持的毅力。“我的工作主要在实验田,越是打雷、刮大风、下大雨,越要到田里面去看看,看禾苗倒伏不倒伏,看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只要田里有稻子,我每天都坚持下田实验。”

    到2008年为止,袁隆平院士已经获得了19项国内外大奖。他的成就向我们表明,要想取得成就就必须从脚踏实地开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成就一番事业,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心力和耐性。在职场中,老板们最欣赏那些能用心做好在职的每一天的人。各行各业都需要踏实工作、用心做好每一天的员工。职场永远不会有一步登天的事情发生,任何人要想脱颖而出,唯一的机会就是把现在的工作做好,在普通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奇迹。

    如果一个人不能踏实做事,他必然蹉跎岁月,更遑论感恩?认真做事,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一个最起码的标准。踏踏实实做好现在的工作,做一名优秀的员工,才能逐渐积累自己的经验,提升能力,增长自己的学识,才能以实际行动实践感恩。

    不可以选择任务,但可以选择态度

    在感恩员工的生存字典中,任何一份工作都不是“鸡肋”,而是机遇。他们明白,这些工作都是在为自己积累经验,储备力量。机遇藏在每一份工作中,也藏在每一个任务背后。任务和机遇看似毫不关联,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项任务的背后都隐藏着成长的机遇,当我们学会感恩,把一项任务看做一个机遇时,我们就会充满激情,会表现得积极主动。如果我们想有所成就,就不能坐等命运垂青。我们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主动迎着任务上前,因为,机会永远隐藏在任务的身后,等待着我们去把握。

    越是艰巨的任务越能考验人,艰巨任务是一次能力攀升的机遇,是一次人生跨越发展的机遇。正如鲤跃龙门,对于鲤鱼来说相当困难,一旦跃过,则会变成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

    有一个年轻人大学刚刚毕业一年,应聘到深圳五洲电路集团有限公司工作,老板给这个20多岁的年轻人的位置是钻孔厂厂长,一个人带着一帮农民工兄弟奋战。

    年轻人见这么大一个工厂交给他,感到既高兴又焦急,但他觉得这是一个转折点、一个锻炼的机遇。如何进行管理?他请教原来的朋友,朋友告诉他“不要急着开展工作,先站稳脚跟,向老板多汇报工作”。于是,他经常跟老板讨论问题,先学习后改革。

    责权不清,管理混乱,年轻人按照现代管理模式跟思路对整个钻孔厂进行新的变革,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机制。公司技术力量不弱,他利用和大学专业老师的良好关系,利用学校的技术平台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轻人用自己的努力为公司开创了辉煌的前景。

    对于一个刚刚毕业一年、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管理一个工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这个年轻人硬是扛起了老板委托的艰巨任务,不仅做下来了,还比别人做得更好。任务就是成长的机遇,如果你也碰到这么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一定要倍加珍惜。即使是大大超过了你的工作能力,你也一定要鼓足勇气、接受挑战。

    任务是一位最好的老师,它会提高你的本领、增加你的经验,磨炼你的意志、增强你克服困难的勇气。任务是一次只许成功的实验,每一次从事艰巨任务,你必须能够大胆假设,把想法变成现实,并从中不断成长。从每一次艰巨任务中学习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修为、积累行业经验……长此以往,你一定会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徐辉是合肥燃气集团管道公司维修所副所长、西园维修站站长。作为面对千家万户的窗口行业,“让用户办顺心事、用放心气”是徐辉的服务宗旨。徐辉公开承诺:西园维修站维修服务及时率、处结率、满意率做到3个100%!为此,徐辉在最常去的地方准备了3个工具包——一个放在维修所,一个放在西园维修站,一个放在家里——接到报修电话,他背上工具包就出发。

    徐辉1990年进入合肥燃气集团工作,主要负责燃气维修。19年来,只要用户找到他,他一定会尽心尽力地帮忙解决。“没有气,就不能做饭,能不着急吗?我能帮上的当然就帮了。”这是他最质朴的解释。为尽快为用户解决问题,17年前他申请了3个工具包。形影不离的工具包,让他随时都能为用户服务。

    2002年冬的一天,徐辉16岁的儿子眼巴巴地等着爸爸回家吃饭,而徐辉却在省测绘局大院一栋楼的黑暗而寒冷的楼道里苦苦等待着。原来下午住这大院的刘先生打电话报修。但徐辉到的时候,刘先生还没下班。

    一直等到18时,刘先生的孩子放学回家。徐辉怕孩子不放心,向孩子说明了身份,让孩子先进屋,打电话告诉父母。一小时后,刘先生匆匆赶回家让徐辉进屋,故障排除后已是晚上8点多了。

    2006年夏的一天,徐辉在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里正常检修后准备离开,经过一段下水道时,他忽然停下,耸着鼻翼闻了闻后,立即蹲下检查,果然,一段天然气管道经过下水道沟,已经严重腐蚀。徐辉立即蹲在局促的下水道沟里维修,天气太热,修理好后徐辉差点晕倒,还是被同事搀走的。

    徐辉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他只是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维修事务,但能坚持这么多年,时刻为用户准备着,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在人们谈论徐辉的话语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对徐辉的赞扬。

    面对每一项任务你首先要问的是,自己能从中学到什么新知识,积累什么新的经验,自己是不是要积聚起更大的勇气,更加精力充沛地去迎接挑战?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任务,把每一项任务都当做一次机会——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和得到认可的机会。

    很多人羡慕别人的地位,嫉妒别人的高薪,却不问自己为自己的工作付出了多少,是否认真地对待了人生中的每一个任务。当任务来到他们身旁时,有一些人却不接受它,怕是一块烫手山芋,这些人当然不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其实任何一项任务都是一次考验、一次挑战,战胜了它,你才能看到成功的曙光。

    应该要感谢每一次任务给你带来的锻炼,你的能力就是在完成这些任务中得到提高的。珍惜每一项任务,因为每一项任务都是一次机遇。

    不抱怨当下的工作,不透支生活的烦恼

    很多人看待工作,就是付出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物质利益,他们将工作看做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进行的一种交换。所以,他们对手头的工作敷衍了事,随时准备跳槽,追求更高的薪水和更轻松的工作环境。于是,消极的工作态度使得我们根本体会不到工作的乐趣,每天一提起工作就很痛苦。

    早晨的闹铃响了好几遍,小叶才从床上挣扎起来。起来,脑子里第一个感觉就是:痛苦的一天又开始了。他匆匆忙忙地赶往企业,早餐也顾不上吃。跨入企业大门,还是神情恍惚,坐在会议室睡意蒙眬地听着经理布置工作……一天的痛苦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小叶上午拜访客户,结果遇到拒绝和冷遇,心情简直糟透了,仿佛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下午下班前回到企业填工作报表,胡乱写上几笔凑合一下交差……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平时没有花时间学习,懒惰,思想消极,从不好好去研究自己的产品和竞争对手的产品,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从不反省自己一天做了些什么,有哪些经验、教训,从不认真去想一想顾客为什么会拒绝,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为顾客带来了什么样的服务和满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一天算一天……这就是小叶真实的工作写照。

    到了月底发工资,才这么点,真没意思,看来该换地方了,于是小叶炒了老板的鱿鱼。一年下来,换了五六个企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就这样耗尽了,结果是“三个一工程”:一无所获,一事无成,一穷二白!

    像小叶这样的员工可能并不鲜见:他们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工作便成了一种应付:上班要应付、加班要应付、上司分派的工作要应付,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应付。于是,每天的工作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折磨。

    能不能从你的工作中感受到乐趣,并非取决于你是否喜欢你的工作,而取决于你是否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当一个人能够心怀感恩,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当努力工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时,他一定会得到回报:他一定能体会到工作中的乐趣,此时的工作不再是一种职业,它已经成了一种享受。很多大企业选聘人才的重要标准就是那些在原工作岗位愉快工作又获得成功的人。因为,只有把工作当成快乐的人才不会对工作产生憎恨,才会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忘我的工作之中,才会形成一种快乐的工作氛围。

    工作是一种快乐,你要是在工作中找不到快乐,就绝不可能在任何地方找到它。如果工作是逃脱不了的责任,那为什么不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呢?如果快乐也要工作,不快乐也要工作,那么为什么不快乐工作呢?

    张伟业现在是北京南城一家装饰装潢公司的执行副总裁,而他刚进入公司时只不过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民工。

    当有人问张伟业为什么会做得这么优秀,为什么工作起来不知疲倦,为什么要为公司付出这么多精力时,张伟业回答道:“干这项工作让我感到快乐,对于我来说工作是一生当中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当我接受完成一项工作时,我有强烈成就感,而且这项任务越富有挑战性,我内心的成就感越强。至于我为什么要为公司付出那么多的精力,因为我的事业和公司的事业是绑在一起的,我们必须朝着同一个方向共同努力。如果我努力了、进步了,那么公司的事业就会得到发展;同样,公司的持续发展又为我个人的进步创造了最优越的条件。所以我认为,我为公司付出多少精力都是值得的,也都是应该的。”

    工作岗位是人生旅途拼搏进取的支点,是施展个人才华的平台。它是老板和企业提供给我们的一个提升与发展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对此,我们要学会感恩。每天提醒自己,为自己能有幸得到这份工作而感恩,为自己能遇到这样的老板、客户和同事而感恩。时常怀有感恩之心,我们就会变得更谦和、可敬且高尚。学会感恩能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岗位,也从中得到了工作的充实感和成就感,体会到了职场中的快乐。

    工作本身无所谓有趣与否,视工作为乐趣,人生就是天堂;视工作为痛苦,人生就是地狱。我们从事的工作是单调乏味,还是充实有趣,往往取决于我们对待它的心境。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变得更加谦卑、知足,也更加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

    感恩的心可以让我们及时调整心态,保持对工作的兴趣与激情,坚持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工作也因此变得妙趣横生起来。把过去让你皱眉头的事情,换个角度、用乐观的心态重新审视,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当我们感叹工作的平淡乏味时,我们只要愿意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就可以体验到平凡与精彩原来是如此容易转换。态度决定一切,当我们心怀感恩,将工作中的每件事都认认真真地做好,完美的工作场景会展现在我们面前:原来我们每天都是在带薪休假。

    做好在职的每一分钟

    齐格勒说:“如果你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随心所欲地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如果凡事得过且过,从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用心做好在职的每一天,就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

    能够用心做好在职每一天的人和凡事得过且过的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懂得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这种工作态度常能感化“铁石心肠”的老板。

    如果一个人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他必然蹉跎岁月、虚度人生。一些整天想要跳槽的人,工作反而愈换愈差,因为他们根本无暇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积累经验,使自己的实力更上一层楼。反倒是那些平常不以跳槽为念、全心全意工作的人,往往能够大展宏图。忠于自己的本职,用心做好在职的每一分钟,平凡之中也孕育着伟大。

    邵开成在江苏省常州市公交集团公司工作,他的工作简单而枯燥:开公交车,每天跑着重复的路,干着重复的事。可正是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他向人们演示了一个优秀劳动者不平凡的业绩。

    显然,看似简单枯燥的公交驾驶工作的背后,藏着很多动人的细节和故事。而正是这些不起眼的细节和故事,经过十多年的累积,铸就了一个人的“完美”。

    一个雨天,一名下车乘客发出的“啊呀”声,引起了邵开成的注意。透过反光镜,邵开成发现,那名乘客的脚踩进积水里了。虽然乘客头也没回就走了,但他的“啊呀”声却像烙印留在了邵开成的心头。从这以后,邵开成每一次停车都尽可能挨着站台,让乘客一步就能踏上车门。

    邵开成能抓住细微处为乘客提供服务,当年没有空调的公交车里,因为看到车厢里一位满头大汗、用衣服扇风的乘客,第二天就有了便民扇;刚刚入冬,因为透过后视镜发现,握在车内不锈钢拉杆上的手少了,第二天,一层绒布就包裹到了不锈钢拉杆上。邵开成每次跑夜班车,总会在纺织厂门口等一等,看一看,生怕谁赶不上末班车。

    1999年,3路车实行无人售票制。无人售票,如何有效操作?邵开成利用公休日到苏州、南京等地,向同行和劳模学习服务方法;察看沿线街道、工厂、学校、商店、名胜古迹分布情况,为乘客选择合适的下车站点。为了服务更多的乘客,他还学习了服务英语、哑语。

    通过认真的实践和总结,一套邵氏服务法逐渐形成。这就是“四多”、“四个一样”、“等、扶、喊”服务法。“四多”,即多说一句、多看几眼、多想一点,多体贴一点;“四个一样”,即不论乘客态度好坏,服务态度一个样;不论车上人多人少,规范操作一个样;不论车辆运行正常与否,服务质量一个样;不论情绪好坏,服务要求一个样;“等、扶、喊”,就是起步前看看有没有赶来的乘客,有就等一等,有腿脚不灵便的乘客坐车,等他们坐稳后再开车;遇到那些年龄大、行动不便的老年乘客乘车时,走出驾驶室把他们扶上车并帮助落实好座位;再有就是遇到情况,利用送话器喊一声,委托其他乘客帮助照顾一下“老、幼、病、残、孕”。

    为了把车厢建成乘客的“温馨家园”,邵开成凭借着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将这份温馨送到每一位乘客的身边。

    邵开成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其实主要得益于他对工作的负责态度。毋庸置疑,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开始,忠诚于自己的工作岗位。用心做好在职的每一分钟,一定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

    做好本职工作是职场人必备的职业道德。如果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你就如一颗松动的螺丝钉。一颗松动的螺丝钉可能导致车辆刹车失灵,可能导致飞机失事,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