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元旦,我以小Y的口吻发了一条微博:“生于2010年11月29日的我,也有属于自己的2011年的旅途记忆:两个月时出游英国怀特岛,七个月爬上法国埃菲尔铁塔,十个月坐飞机去爱尔兰都柏林,一岁见到北京的天安门,长江后浪推前浪哦!@穷游网。”
后来,这条微博被穷游网官方微博转发,几天后,我又以《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为题,在穷游网论坛上“穷游儿”专栏里,发表了几篇我带着宝宝旅行的游记。那段时间里,我微博上的粉丝越来越多,有很多人给我留言发表评论。老公开玩笑地对我说:儿子现在比你红了!
这些留言中,鼓励和赞扬的声音很多:“新年看到的最幸福的游记了!”“我家宝贝四个月了,我也要带着宝宝去旅游。”“深知不易,这对粑粑麻麻(网络用语:爸爸妈妈)真强悍!”“我本来怕有了孩子就要被拴住了,你们的故事让我有了当妈妈的勇气!”
更多的是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孩子出门时吃东西是怎么解决的?”“你们用的婴儿背带是什么牌子?”“外出期间,宝宝生病是大问题,求教怎么应对的?”
但是,也有不少人对我们的行为提出了质疑:“孩子太小出去旅行什么也记不住!”“这么小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吃好睡好,出门会打乱生活规律!”
正是这些留言,让我萌发了有朝一日写一本书的念头,记录我们旅行中遇到和发生的故事,分享带宝宝旅行的心得,也回答各种善意的质疑。
在发那条微博之前,我们其实并没有觉得带小宝宝去旅行有什么大不了。大概因为生活在国外的关系,我们周围的朋友中,带着小宝宝去旅行的人很多。尤其是许多西方家庭都是夫妻自己带孩子,所以休假时带上小宝宝同行,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甚至有朋友鼓励我在小Y两岁前要多去旅行,因为小宝宝的飞机票很便宜。所以,带小Y去旅行,是一件自然而然就发生了的事情,并不是我们刻意而为,更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性。
现在,小Y早已不再是个小宝宝了,已经四岁多的他,张口闭口地总说自己是个big boy。我想,现在也许是时候来回顾一下我们过去这几年一路走来的点滴经历,用我们真实的感受来告诉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带着宝宝去旅行,我们最初的想法和勇气从何而来,旅行究竟给我们和孩子带来什么收获,又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如此执着地和小Y一起携手看世界。
一拍即合去看世界
很多人都曾对我说,你们两个胆子好大,孩子那么小都敢带着到处跑。其实,这种想法和勇气,并不是无端产生的。我和老公相识于1997年,从2002年开始一起自助旅行。到我2010年怀孕之前,我们已经一起走过了五个洲的近四十个国家,积累了丰富的自助旅行经验。这些经历,似乎一直在冥冥之中为后来发生的所有故事做着铺垫,也是我们敢于带小Y一起旅行的重要信心来源。
2002年,我第一次走出国门,开始了极为普通的留学生活。暑假前夕,为毕业论文焦头烂额的我,偶然在网上和一个生活在另一个城市的老朋友聊起了暑假的打算。几乎是不约而同之间,我们在聊天窗口里打出了一模一样的一句话:写论文,但是还想去欧洲旅行一趟。就这么简单,甚至有点难以置信,我们几乎是一拍即合般地决定一起去看看这个世界。这个老朋友,后来成了小Y的爸爸。
此后的整个暑假,我们一起一头雾水地申请签证,一起绞尽脑汁地从别人的旅行攻略里搜集各种省钱秘籍,然后一起忐忑不安地踏上了我们的第一次欧洲之旅。我们在阿姆斯特丹住过红灯区里最便宜的青年旅社;也在那不勒斯找到过跳楼价大折扣的四星级酒店;我们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吃过地道的法式大餐;也在巴塞罗那的超市里买实惠的海鲜饭解馋;我们为了省钱曾坐最慢的火车在机场熬一整个通宵,也去过欧洲派对之岛Ibiza(伊比沙岛)最火爆的夜店彻夜狂欢喝得酩酊大醉;我们在埃菲尔铁塔上激动得一起大叫,也曾在罗马的街头大吵一架发誓再也不一起旅行。
白天我们一起旅行,走遍了想去的每一个地方。晚上我们还一起挑灯夜战写论文,彼此监督要咬牙扛过毕业前的最后一关。说实话,我们那时的旅行其实是非常辛苦的,为了用最少的钱去最多的地方,可以说是费尽心机。但我们心中却充满幸福,因为发现原来依靠精打细算,注重性价比的“穷游”,也可以亲临世界上那么多鼎鼎大名的地方。
我们那时的旅行也是状况百出的,深夜迷路,忘记带钱包,赶不上飞机,语言不通,生病受伤这样的事可谓层出不穷。但我们不仅没有因此而丧失对自助旅行的信心,反而在一次次沉着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游刃有余。也许正是我和老公在旅途中逐渐建立起来的默契与信任,让我们在“带小Y一起去旅行”这个问题上,几乎未经任何讨论,就自然而然地达成了共识。
2006年,我一边在银行里做着一份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的工作,一边拼命争取按时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那时候原本已经忙得不可开交的我,却被公司派往纽约工作。于是,在美国的每一个周末,每一天假期,都被我尽可能地利用了起来,出差成了我最喜欢的公费旅游机会。
那一年,我不仅去了美国的很多地方,还一个人飞去了加拿大和墨西哥。与此同时,因为有了我在纽约作根据地,我那位远在伦敦的“铁杆驴友”也一次次不辞辛苦地飞越太平洋来加入到我的行列。那时候的我们,虽然经济上比做学生时稍微宽裕了一点,但却没有了学生时代大把大把的时间。我们最疯狂的一次旅行,是星期五下午他从伦敦飞纽约,我跟他在纽约机场会合,然后直飞拉斯维加斯。因为时差,到达拉斯维加斯时,依然还是星期五的晚上。星期六和星期天在赌城过完,半夜上飞机,星期一一大早到达纽约,直接去办公室上班。我不知道那时的我们为什么会有如此旺盛的精力,也许仅仅就是因为旅行是我们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吧。
2008年开始,我们的旅行进入了新的阶段。工作几年之后,我们开始有了一些积蓄,可以不依靠出差,也负担得起去一些我们想去的地方了。我们接连去了两次南美洲,又去了两次非洲。南美独特的自然风光,让当时已经去过不少地方的我们大为惊艳。尤其是厄瓜多尔的Galapagos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被称为是“改变人类的地方”。因为大科学家达尔文,就是在那里受到启发,而得出了著名的“相对论”。在Galapagos,我见到了最美的海底世界,五花八门的动物和最纯美的自然风光。我第一次意识到动物和我们人类都是地球上平等的居民,我们其实不是生活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而是和它们一起在分享这个星球。在肯尼亚的马塞马拉野生动物园,我亲眼见到了小时候在《动物世界》里见过的动物大迁徙的浩荡场面,还第一次看到了狮子大战大水牛的血腥场面。在赞比亚和津巴布韦之间的维多利亚瀑布。我们还一起跳进了湍流的赞比西河,在瀑布顶端天然形成的“魔鬼游泳池”挑战自己的勇气。
人生有时候是很神奇的,一些看似无关的点,会在某一天突然连成线。一次又一次共同的旅行,我们从朋友变成了恋人再到夫妻,更成了彼此最有默契的“驴友”。我们不仅共同看到了世界的精彩,更一起无数次面对过旅途中的种种突发事件,所有这些小插曲,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处变不惊沉着应对,更为带小Y一起旅行做好了最重要的准备。
三个孕妇一台戏
2009年,我开始了一份新的工作。部门里居然有两位女同事,这在以男性白种人为主的投资银行里实属罕见。更凑巧的是,我们三个人的座位正好相邻,我旁边是来自澳大利亚的Sarah,她的边上是热情开朗的英国人Hannah。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俗话:三个女人一台戏!
我加入公司之后不久,Hannah突然兴奋地向大家宣布了她怀孕三个月的好消息。老板听到这个消息时虽然显得有些惊讶,但很快就一脸热情地向Hannah表示了祝贺。Hannah的肚子在我眼前一天天地大了起来,但她却和以前一样工作起来风风火火,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踩着五六公分的高跟鞋,走起路来比我还快。这和我印象中一怀孕就小心翼翼像熊猫一样被家人保护起来的孕妇形象截然相反。更让我惊讶的是,怀孕六个月时,她突然决定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挺着大肚子和老公一起去非洲蜜月胜地塞舌尔度假,享受“最后的二人世界”。在她的脸上,我找不到一丝一毫的紧张和担忧,只有满满的甜蜜和对旅途无限的向往。
就在Hannah出发去塞舌尔之前,Sarah突然宣布了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她也怀孕三个月了!据说老板听到这个消息时,愣了足足三十秒!在宣布怀孕的消息前不久,Sarah刚刚从澳洲度假归来,她竟然在怀孕两个月时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飞机往返伦敦和悉尼。Sarah告诉我,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七十多岁的妈妈一直最担心她这个身在异乡的小女儿。孕吐很严重的她坐飞机虽然有些辛苦,但能拉着妈妈的手,亲口告诉她这个好消息的感觉实在太幸福了。这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平常故事。
那时候,我和老公刚刚拿到钥匙,正式成了不折不扣的房奴。房子是二手的,买的时候还带了全套的家具。于是,没有装修,没买家具,甚至没有换一幅墙上的装饰画,只花了一个星期打扫整理,我们就拖着箱子搬进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家。搬进新家之后,抱着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造人计划也被我们提上了议事日程。
没想到,仅仅一个月之后,就在我和老公也准备出发去塞舌尔旅行的前一天,我发现自己怀孕了。当时,我虽然感到震惊和忐忑,但最终却并没有因为怀孕而取消这次旅行,这当中很大的原因是由于Hannah和Sarah这两个榜样,几个月来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悄悄改变了我的“怀孕观”。我没有时间去医院做任何检查,甚至来不及确认一下是不是真的怀孕了,就登上了飞往塞舌尔的飞机。
后来,我在闲谈间向Hannah和Sarah提到中国孕妇以及坐月子时的种种讲究时,她们都感到惊讶不已。她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防辐射服”,更没有想到过怀孕了就不可以用手机,坐月子什么的更是如同天方夜谭。Sarah还告诉我,她的姐姐在澳洲是医生,在她怀孕后姐姐给她的建议只有一个:开开心心地享受生活。
怀孕三个月之后,我也向同事们宣布了我怀孕的消息,大家无不有些幸灾乐祸地等着看老板的反应。没想到他出乎意料的淡定,笑着对我说:“我明白了,怀孕也是可以传染的!恭喜你!”于是,怀孕九个月的Hannah、六个月的Sarah 以及三个月的我坐成一排,成了办公室里一道颇为有趣的风景。
随着我们的孩子相继出生,Hannah和Sarah继续对我的育儿理念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她们没有让长辈帮忙带孩子,白天请保姆,晚上和周末则完全自力更生。她们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自己睡一个房间,才两三个月就被送去学游泳。周末我们带上孩子一起喝下午茶时,她们就把孩子随便往咖啡厅的地上一扔,任宝宝们自己乱爬。Hannah的孩子才两个月时,就跟着爸爸妈妈和家里的宠物狗开着房车去度假了。Sarah的女儿还不到半岁时,已经不远万里去澳洲看望了自己的外公外婆。事实上,随着我认识的新爸新妈越来越多,周围的朋友中,有人带着宝宝坐邮轮,有人背着宝宝爬山徒步,甚至还有人带着孩子上高原去了马丘比丘。在这样的熏陶之下,我们也自然而然地把带小Y一起旅行,看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吗?
有很多人问我,你们为什么带孩子去旅行?其实,我们带小Y一起旅行的初衷,几乎和小Y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不过是我们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寻找到的一个平衡点罢了。或者说,是我们选择的做父母的方法而已。
我和我老公都是中国最早一批独生子女,我们的父母似乎都有着那一代人忍辱负重的共性。我小时候,妈妈为了照顾我,放弃了上大学进修的机会,爸爸一个星期每天晚上加班,只为了赚够我周末学一次小提琴的学费。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几乎司空见惯。在这样沉甸甸的爱中长大,我们深感幸运,但也常常别无选择地承担着家人太多的期盼。
现在,我们长大了,到了结婚生子、为人父母的人生阶段,要做什么样的父母,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也许是我们想要的东西比我们的父辈更多,也许是更优越的社会环境让我们觉得有能力要求更多,也许是我们亲眼看到过无私奉献的父母眼中偶尔流露出的遗憾,我和老公不约而同地想换一种方式来做父母。
我们爱孩子,会为他创造尽可能好的平台和条件,但这些不应当以牺牲我们的人生梦想为代价。孩子毕竟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虽然那可能是最珍贵的一部分,但除了孩子之外,我们还想有更多的精彩和更丰富的人生。不计代价的付出,会让我们很容易把自己人生的遗憾转化成对小Y过高的期望,强加在他身上。这对于小Y是一种不公平的感情负担,因为他从来没有要求我们为他放弃什么,就连来到这个世界上这件事情本身,也完全不是他的决定。
更重要的是,我们相信,父母的高度会决定孩子的视野。应该把放在育儿问题上的注意力,适当转化一点到我们自己身上,在做父母之前,先做好自己。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父母就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对梦想的坚持和努力,这是爱孩子的另一种境界。
那时候,我和老公已经去过四十多个国家了,走过的地方越多,心态就变得越包容,对物质的要求也变得越简单。世界之博大,生命之短暂,尽可能地多看、多听、多经历、多体会,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而继续环游世界的旅程,就是我们最大的梦想。
小Y出生前,我想得很简单,想着只要熬到他断奶,就能把他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继续和以前一样潇洒走四方。然而,从听到小Y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刹那起,我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皱巴巴的小不点,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从此成了我们这个小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我们可以选择做新潮的父母,不为孩子放弃梦想,但我们也必须首先做一个合格的、称职的父母。在那一刻,也许是因为母性爆发,我突然对自己原来想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和老公背上背包继续旅行的想法感到完全难以接受,那不是洒脱,那是自私和不负责任。
最初的我们,其实并不知道该怎么带小Y去旅行,也没有考虑过带小Y去旅行是否合适。实际上,我们甚至连照顾孩子最基本的技能都还没有掌握。我们只是很单纯地觉得,小Y的到来,让我们三个人成了真正的一家人。一家人,就要走到哪里都在一起!既然我们决定带小Y来到这个世界上,又不愿意为了他而放弃环游世界的梦想,我们就必须为自己的“贪心”付出应有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不辞辛苦、不怕麻烦地带上他一起出发。
当然,想继续自己的梦想,想带孩子去旅行,并不是一件光靠决心、靠热情就能做成的事。为自己的贪心买单,除了勇气,更需要方法。我们在小Y两个月时,第一次带他自驾游英国的怀特岛时,由于缺乏思想和物质两方面的准备,一路上曾状况百出、手忙脚乱。但是,困难是可以克服的,经验是可以积累的,迈出了第一步,才能走出自己想走的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