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孕之后的第一次旅行是去非洲小岛塞舌尔,那里被称为印度洋上的一颗明珠。
2010年4月初,复活节旅行的前一天晩上,我一个人在家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和老公一起飞向向往已久的度假圣地塞舌尔。
世界上的事有时候真是有点不可思议,当我翻箱倒柜寻找以前旅行剩下的美元时,突然看到了抽屉角落里不知什么时候买的验孕棒。我心血来潮自己测了一下,这一测不要紧,吓得我倒吸一口冷气。我以为自己看花眼了,使劲睁大眼睛再一看,真的怀孕了!实际上,那时候我和老公刚刚搬进新家,怀孕的事情被提上议事日程还不到一个月,我完全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就“中招”。所以,当验孕棒上代表怀孕的十字架赫然出现时,我只觉得头皮发麻,老公也惊讶得一言不发。
那一刻,我心里对于还要不要去塞舌尔多少也有一些犹豫,怀孕了还能去旅行吗?坐飞机会不会对肚子里刚刚萌芽的小生命造成什么不利的影响。第二天,因为已经没有时间预约任何医生做具体的检查了,不得已,我只好在上飞机前去公司的医疗中心咨询了一位护士,希望她能从比较专业的角度给我一些建议。我问她:“我好像怀孕一个月了,这种时候适合去塞舌尔那么远的地方度假吗?”结果这位护士什么也没多问,只是轻描淡写地对我说:“好多人怀孕一个月的时候,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呢!我一个朋友刚去滑雪回来,才发现自己怀孕两个多月了。滑雪都可以,塞舌尔怎么不能去!”我本来以为护士至少会给我摆事实讲道理把可能存在的风险给我一一罗列出来,再告诉我一些具体的注意事项,没想到却遇到这么个煽风点火的人。
为了保险起见,我又绞尽脑汁找出了周围在怀孕初期坐过长途飞机的所有朋友,她们的答案算给我吃了定心丸:她们坐飞机之前都咨询过医生,医生都说没问题。医生的建议是:在飞机上多喝水、多走动,旅行时只要别进行太剧烈的活动就行。我慢慢地放下心来,带着有点忐忑却又兴奋的心情,我们按原计划出发了。
那时候,我其实还没有任何怀孕引起的不适,自我感觉也非常良好。但怀孕毕竟不是儿戏,我的一举一动还是开始变得小心谨慎起来。我把所有的行李一股脑儿全部交给了老公,潇洒地当起了甩手掌柜。走路的速度也明显放慢了,不敢跑也不敢跳。在飞机上,我也谨记朋友的叮嘱,刻意地多喝水,多走动,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当时的这些做法,基本上都是毫无经验的我根据一些基本常识和自己的感觉临时琢磨出来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不失为一种正确的做法。因为孕妇能不能出门去旅行,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更主要的是看自己当时的感觉和状态。
近12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一切顺利,我和老公也都从最初的震惊中缓过了劲。怀孕5周左右,正是宝宝开始出现心跳的时候。既然生命的奇迹已经伴随着怦怦跳动的声音,顺利地开始在我身体中孕育,就让我们人生的新旅行,从塞舌尔开始吧!
由于小Y的出现,我们改变了最初的旅行计划,大部分时间都在酒店里享受休闲时光。白天,我和老公一起游泳潜浮、看沙滩上螃蟹打洞。傍晚,就躺在椰树上的吊床里,听海水轻柔地拍打海岸,看火红的夕阳渐渐变成满天闪烁的繁星。怀孕了,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不再减肥了。无论是酒店里丰盛的海鲜大餐,还是附近小饭店里充满当地特色的传统菜肴,塞舌尔之变行成了名副其实的美食之旅。
塞舌尔由众多的小岛组成,我们去了La Digue岛的Anse Source d'Argent海滩公园,这是整个塞舌尔最精华的部分,也是《侏罗纪公园》主要的拍摄地。初见Anse Source d'Argent海滩,我恍惚身在画中。走近一看,海水平静而透明,清澈得如同一块一尘不染的水晶,水中的珊瑚和鱼群清晰可见。沙滩被错落有致形状各异的巨型花岗岩分割成一块块小海滩。拔地而起的岩石充满阳刚之气,和平静的海水形成鲜明的对比,碰撞出一种气势磅礴的原生态美。在那里,我们偶遇了一个当地的小男孩,皮肤黝黑的他,在如画一般的海天之间无忧无虑地嬉戏。这个让我和老公都印象极为深刻的画面,似乎预示着不久之后,一个同样活泼可爱的男孩,即将闯进我们的生活。
塞舌尔之行,让我和老公的心情从最初的震惊紧张变得平静坦然。我们都觉得,怀孕固然是件大事,但同时也不过是人类一种非常自然的生理过程而已。我们相信,肚子里的小Y是一个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宝宝。我不仅不需要从此躲在家里当熊猫,还应该继续努力地工作,更加积极地生活,甚至继续怀着一颗好奇心去探寻这个世界。一个有勇气有梦想的准妈妈,终究会蜕变成一个更加热爱生活的新妈妈。
从塞舌尔回来之后,我自己去医院做检查,又特地问了医生怀孕了需要注意什么、还能不能去旅行。医生居然告诉我,除了某些食物不能吃以外,什么都不需要注意。在西方医生的观念里似乎没有“保胎”一说,他们相信如果胎儿有什么问题,并不是妈妈做了什么,而是胎儿本身不够健康,可以说是一种自然选择。“过正常的生活”是医生当时对我唯一的建议,也一直被我在怀孕期间奉为座右铭。我始终有一个信念,肚子里的小Y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怀孕了,也不用窝在家里当熊猫,开开心心地生活、工作,甚至继续去旅行,也许才是对宝宝最好的胎教。
孕18周,擦干眼泪去南非看世界杯
如果说我怀孕后的第一次旅行是意料之外的话,那我们的第二次旅行就绝对称得上是蓄谋已久,但中间还经历了一段令我这个准妈妈十分揪心的插曲。
2009年夏天,我和老公曾经在南非有过一次短暂的旅行,景色绝美的开普敦从此成为我们心目中“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让我们意犹未尽。南非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国家,持枪抢劫等安全问题时常见诸于媒体,也让我们在去之前有许多顾虑。但在开普敦我们亲眼见到了南非人热情好客的一面,正在热火朝天准备举办2010世界杯足球赛的他们,让我联想到了刚刚举办过奥运会的北京。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正在努力地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世界。因此,我们也萌发了第二年再到南非看世界杯的念头。回到伦敦后,我们立刻开始张罗着购买世界杯的球票。球票是要通过抽签的方式来发放的,抽中的人才有资格购买。结果我们幸运地抽到了在南非几个不同城市比赛的球票,其中包括在开普敦举行的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
2010年初,我们早早地就订好了去南非的机票。只是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当我们半年之后真的准备再次踏上南非的土地时,我的肚子里已经有了一个18周大的小Y。
从塞舌尔回来之后,我的怀孕第一阶段的生活过得超乎想象的顺利。没有孕吐,没有不适,一言以蔽之——几乎没感觉,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怀孕了。直到孕10周第一次做B超,电脑屏幕上那个怦怦跳动的小心脏,才让我和老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小Y的存在。与此同时,我也把自己怀孕的消息告诉了远在中国的父母和公婆。妈妈听说我明知道自己怀孕还跑去了塞舌尔,立刻惊讶得在电话那头大叫起来。她不仅当天就马不停蹄地从中国给我寄来了防辐射衣以及从各种渠道收集来的孕期须知,而且还在电话里反复叮嘱了我一个多小时:不要穿高跟鞋,不要用手机打电话,不要吃辣椒海鲜生冷食品,不要……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再满世界到处乱跑了。
知道怀孕以后,对于还去不去南非这个问题,一向为了旅行不惜一切代价的我也犹豫了。虽然怀孕期间去旅行很正常,但我要去的地方是南非,路途遥远不说,治安状况也不尽理想,加上恰逢世界杯这样人群扎堆的大型比赛,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第一个支持我去南非的人是老公,他的理由很简单:你又没哪里不舒服,干吗不去?听了老公的话,依然有些不放心的我,又去咨询了我的医生,当我问他我现在的状况是否合适去南非时,他居然微笑着反问我道:“你说的可是世界杯啊,你真的愿意因为怀孕就放弃一次这么激动人心的旅行吗?”
在老公和医生旗帜鲜明的鼓励下,我也渐渐有了勇气,最终决定按计划去南非。我相信,只要我们能精心安排和认真准备,这次旅行一定是可以做到万无一失的。你一定不难想象,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远在中国的父母时,电话那头的准外公外婆听到时是什么样的反应。
虽然我们相信肚子里的小Y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一贯崇尚穷游的我们还是对这次旅行做了一些特别的安排。我们放弃了原来想要环游南非的宏大计划,卖掉了在其他城市比赛的球票,把所有的时间都留给开普敦。我们订的酒店在开普敦最热闹也最安全的Waterfront区,吃喝玩乐都很方便。而且这个酒店走路去球场只需要五分钟,即使比赛日人再多,交通再拥挤,我们的出行也不会受影响。我们计划先从伦敦乘坐经济舱到约翰内斯堡,停留几小时后再转机前往开普敦。从约翰内斯堡到开普敦的南非国内段虽然只有两个多小时,我们却买了公务舱。这样转机的时候可以在贵宾候机室吃吃喝喝舒服地躺着休息,算是在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尽量保证我和小Y的舒适吧!
一切准备就绪,出发前两周,我一个人去医院进行15周B超检查。原本以为很简单的例行检查,却得到一个不亚于晴天霹雳的坏消息。医生说小Y其他一切都正常,但肚子部分的B超结果疑似有一点偏白。医生说这种结果很多时候并不表示宝宝有问题,但也存在腹部发育有畸形的可能。医生说现在宝宝还太小,要等到20周大B超时才能有最终的判断,让我别太担心。但是,哪个准妈妈听到这种事会不担心呢?我一出医院门就哭了出来。回到家,眼泪依然止不住地往下掉,觉得自己似乎要失去小Y了。老公还算镇静,提醒我要对小Y有信心,越是这种时候越要保持乐观的心情。千万别小Y本来健健康康没问题,却被我的坏心情影响到。
终于,我平静下来,决定擦干眼泪开开心心地按计划去南非看世界杯。南非之行,是我们在新生命到来之前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车到山前必有路,怀孕以来,肚子里的小Y一直贴心得从没让我吃过半点苦头,他一定是一个懂事乖巧有着强大生命力的宝宝。我们要带上他一起去感受世界杯的精彩,快快乐乐地等待他健康地来到这个世界。
孕18周,假球迷的狂欢
我们终于如期出发了!一路上,带小孩的乘客有很多优待,过安检有快速通道,登机可以优先,出海关不用排队。虽然我们这个“家庭”理论上才只有两个半人,我还是仗着自己其实还很不明显的肚子,享受到了这些VIP的待遇。在飞机上,我没有吃飞机上提供的正餐,而是自己准备了很多小零食,少吃多餐避免因为久坐引起肠胃胀气。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之后,我们顺利抵达了南非最著名也最美丽的海滨城市——开普敦。
而说到开普敦,比这个城市本身更有名的地方也许是好望角。我以前一直以为“好望”是“容易眺望远方”的意思,第一次去南非之后,才明白那是“美好愿望”之意。从市区去好望角的沿海公路,是开普敦最让我们惊艳的地方之一,蜿蜒的公路,一边是陡峭的岩石,一边是浩瀚的大海,美得让人窒息。
在好望角公园,我和老公一起去了矗立在山崖上、为来往船只指路的老灯塔。去灯塔需要爬上高高的山崖,中间还有一段颇为崎岖的山路。我原本以为自己没办法爬那么高走那么远,没想到一路上走走停停居然还被我走到了。站在灯塔边,我似乎来到了世界的尽头,一边是大西洋,另一边是印度洋,海天一色,在我眼前融为一体,让我的心情豁然开朗。离开灯塔来到好望角Cape Point时,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古往今来人们许下过无数美好愿望的神圣地方。我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在心中默默地为小Y祈福。我对小Y说:请你一定要勇敢坚强地在妈妈肚子里好好成长,爸爸妈妈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你能健康平安地来到这个世界。那一刻,我突然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心情,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希望,并不是他能在今后的人生中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而是每一天都能过得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第二次到开普敦的我们,没有了初次到访时急着到各大景点到此一游的匆忙,行程变得格外宽松。在南非著名的桌山,上一次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只能坐缆车上山,匆匆领略一下会当临绝顶的风光。而这一次,老公终于能有充裕的时间徒步登山,弥补了当初的遗憾。依旧坐缆车上山的我,也可以悠然自得地慢慢感受四周壮丽的景色。因为正在举行世界杯,山顶咖啡店的墙上挂着一块大白布,上面满是世界各国球迷的签名。老公在上面写下了我和他的名字,还在旁边郑重地加了一个“+baby”。在我们的心目中,尚未出世的小Y已经是我们这个小家庭的一员了。那时虽然还没有名字的他,第一次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自己的小印记。
当然,这次旅行最大的亮点还是世界杯。作为一个地道的假球迷,世界杯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全世界球迷共同的狂欢派对。我们在开普敦看了两场比赛,在球场里,我和别的球迷一样痛快地又叫又唱,兴奋得几乎忘记自己是个孕妇。老公在旁边多少有些紧张,尤其担心球场内嘈杂的声音,会对小Y有不利的影响,所以不辞辛苦地给我买来了一副耳塞。收到这副耳塞时我真是觉得又感动又好笑。感动的是一向大大咧咧的老公居然变得这么有心,似乎有了一点当爸爸的样子;好笑的是捂住我的耳朵对肚子里的小Y有什么用呢,难道他是通过我的耳朵来倾听外界的声音吗?我记得,医生曾经告诉过我,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体内各种器官的声音远比外界的声音大得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宝宝出生以后,在适当的噪声中反而睡得更安稳。因此我觉得,偶尔看一两场热闹一些的球赛,并不会对宝宝产生什么不利的影响,不必过分紧张。
现在回想起来,怀孕中期,其实是最适合去旅行的阶段。孕初期常见的疲倦感或者孕吐现象已经开始减弱,肚子的规模又还没有如同充气了一般暴涨。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各项身体指标正常,再加上精心的准备和周密的安排,怀孕期间的旅行是完全可以做到安全、舒适又充满乐趣的。
对于准妈妈来说,怀孕绝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身体上的巨大变化往往会给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带来强烈的冲击。做喜欢的事情,调整好自己的心情,保持乐观快乐的情绪,对肚子里小宝宝的健康成长肯定是极为有益的。而妈妈的生活充满激情和快乐,这些愉悦的情绪,也一定会被传递到与妈妈紧密相连的宝宝那里!
从南非回来之后,医生经过进一步的检查,确认了小Y是一个完全健康的宝宝。虚惊一场之后,我们在好望角许下的心愿,终于在2010年11月一个飘雪的清晨实现了。直到现在,当我们和小Y不得不开始面对一些选校求学的现实问题时,我依旧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在好望角时那份为人父母的初心。只要孩子能够健康平安快乐地成长,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孕26周,苏格兰的音乐启迪
怀孕20周的大B超,医生耐心地指着屏幕上的图像向我解释,哪里是小Y的手,哪里是小Y的腿,哪里又是他的哪个器官。我只觉得自己太缺乏想象力,对眼前的画面完全一头雾水。经过医生仔细的检查,小Y是一个各方面发育情况都很正常的健康宝宝。而且,最大的谜底也终于揭晓了,他是一个男孩子!那一刹那,我脑海中立刻出现了一幅臭袜子满屋乱扔的画面,从今往后和两个男人一起生活的日子,不知道会是怎样。
20周一过,我的肚子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似乎每一天都在以几何级数变大。与此同时,小Y的爷爷奶奶也来到了英国,和我们共同等待小Y出生。大概和所有的爷爷奶奶一样,两位老人家对于还未出世的小Y格外紧张,除了永远怕我吃得不够多不够好以外,更经常提醒我们要注意胎教。
我和老公却对此不以为然,我们都觉得,“胎教”“早教”的作用已经被商业化地过分夸大了。所以从怀孕开始,我们就没打算刻意进行任何形式的胎教。我们认为,最自然最舒适的胎教方式,应该是和肚子里的宝宝一起去做自己发自内心真心喜欢的事情。
8月,英国最美丽的夏季。赶在我进入怀孕第三阶段之前,我们和小Y的爷爷奶奶一起去了一趟向往已久的苏格兰。有了怀孕后两赴非洲的经历,从伦敦去趟苏格兰对我来说已经可以算是小菜一碟了。我的肚子那时已经大得基本不适合坐飞机了,舒适方便的高速列车成了我们的首选。读书时,我有一个来自苏格兰爱丁堡的好朋友Maris。她前半生都在全世界旅行,在不同的国家从事过五花八门的工作。对她来说,人生真的是一场旅行。周游列国的她在四十多岁时突然回到学校,花了四年的时间攻读商学院博士。她常常在厨房里放上欢快的苏格兰音乐,拉着同宿舍的女孩子们一起跳传统的苏格兰集体舞。因为Maris的关系,在我的心目中,苏格兰一直就是一个充满音乐的快乐王国。而这次旅行,美妙的音乐真的和我们一直如影随形。
爱丁堡,苏格兰的艺术之都。我们在那里正好赶上一年一度盛大的爱丁堡文化节。市中心最繁华的王子街上,音乐、舞蹈、戏剧表演、行为艺术让人目不暇接。爱丁堡大街上欢快嘹亮的苏格兰音乐仿佛让我一下子回到了学生时代,虽然挺着大肚子也情不自禁地想要随着节拍舞动起来。
天空岛,有人说那是欧洲最壮丽的地方。山脉高低起伏,湖泊星罗棋布,很多地方人迹罕至。我们幸运地偶遇了一位穿着花格裙的苏格兰人,站在山崖上用风笛演奏着传统苏格兰乐曲。他完全地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悠扬的旋律和周围壮阔的景色融为一体。
除此之外,苏格兰充满灵性的山水之间,更有无数我们在大城市里听不到的动听的旋律。苏格兰高地上的小镇Inverness(因弗内斯,是苏格兰北部的一座城市,也是苏格兰和英国北部著名的旅游胜地),因为尼斯湖水怪的传说而闻名,安静的尼斯河从城中心流淌而过。有一天清晨,趁着整个小城还没有完全苏醒,我和老公早早地出门,沿着河岸,步行到了河中心一个不起眼的小岛上。岛上出乎意料地别有洞天,树林里此起彼伏清脆悦耳的鸟鸣声,我们踩在落叶上发出的沙沙声,和潺潺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成了一首独特而清新的晨曲。
在旅途中感受音乐,在生活中寻找音乐,这不正是对小Y的一种胎教吗?而且比坐在家里刻意地听音乐,要生动有趣得多!在我的肚子里没有正经听过一首世界名曲的小Y,出生之后却对音乐表现出了格外浓厚的兴趣。他在幼儿园的每一位老师都跟我们说,小Y最高兴最专注的时刻,就是大家围在一起唱歌跳舞的时候。走在路上,每次碰到街头艺人的表演,他都会目不转睛地驻足观看。他还不到三岁时,我们第一次带他去听交响音乐会,他就全神贯注地坐满了整整两小时。而他现在的理想是要当一个指挥家,并且在自己四岁生日毛遂自荐,在伦敦著名的St Martin-in-the-Fields教堂当着数百人指挥了一回真正的交响乐队。如果说这一切真的和胎教有什么关系,那苏格兰之行,或许就曾无心插柳地成了对他的一场音乐启迪吧。
孕26周,苏格兰勇敢的心
我们有一个朋友,在伦敦工作,却在苏格兰高地上给自己买了一间小屋。他每周一坐飞机到伦敦上班,每周四晚上又飞回苏格兰过周末。他的小屋不通自来水,要自己储存净化雨水。那里也没有手机信号,只能使用卫星电话。在我们亲身到过苏格兰高地以前,实在很难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地方可以让他不惜如此折腾。
高地是一个适合自驾旅行的地方,于是我们就选择了这里。这一回,老公不仅成了我们绝对的专职司机,还要肩负起导游和照顾到老老少少一家人的各种后勤工作。不知道第一次带着自己的父母、老婆和孩子一起旅行的他,心情是不是很不一样。我怀孕之后的那几个月,一贯粗线条的老公时常让我又感动又惊讶。怀孕初期,我抱怨吃完饭感觉特别撑,必须要满屋子走动,所以没办法好好看电视,他第二天就搬回家一台踏步机让我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运动。随着肚子的变大我抱怨晚上只能侧躺着睡觉很辛苦,他马上在网上搜索研究给我买到一种孕妇专用的抱枕。其实有时候我只是不经意地随口一说,他却会立刻当成一件大事来认真研究寻找解决办法。认识老公十几年了,从来没有想到过他还有如此细心体贴的另一面。
一路上,公公婆婆对我倍加呵护,连个小小的塑料袋都不让我提。不过,大大咧咧的我时常让他们胆战心惊。有一次在一处山崖上,我面朝大海,迎风而立,豪迈之情油然而生,照相时一时兴起来了个单脚独立的瑜伽“树式”动作,旁边的公公婆婆大惊失色到几乎要叫起来。还有一次在餐厅吃饭,我端起桌上的冰水就喝,婆婆不无担心地连忙劝阻说:怀孕了怎么还能喝凉水。好在老公在这些事情上和我阵线一致,总是主动帮我充当挡箭牌!每次看到婆婆那担心又不好启齿的为难样,我就在心里窃喜:幸好没有把我爸妈先接过来呀!婆婆毕竟和妈妈不一样,总还是不好意思对我唠叨太多。要是俺亲妈在身边,我这个什么传统讲究都不当一回事的孕妇,可能早就要被唠叨疯掉了!
我和老公带着公公婆婆住在高地小城Inverness一家传统的英国家庭旅馆,旅馆主人正好是一对和公公婆婆年纪相仿的老夫妻。他们的旅馆虽小,却布置得如同艺术画廊,小到餐具大到家具每一件都精巧别致,就连每天为我们准备的英式早餐,女主人都很用心地每天做出新花样。他们的小旅馆一年只开六个月,剩下的时间老两口就到各地旅行,搜集漂亮新鲜的小玩意来装饰他们的小家。他们有一双儿女,还有两个可爱的小孙女,最小的才八个月,都在伦敦生活。我们问女主人,是不是要经常去伦敦帮忙照顾两个孙女。女主人笑着一个劲地摇头说:照顾孩子的任务我们年轻时早就完成了,孙女们有她们自己的爸爸妈妈,我们只要逢年过节享受一下他们可爱的一面就好!
这样的答案,让千里迢迢来帮助我们照顾小Y的公公婆婆大感耳目一新。在中国,退休的父母帮助孩子照顾孙子辈几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有些时候祖父母甚至完全是照顾小宝宝的绝对主力。公公婆婆从来没有听谁说过“照顾孩子的任务我们年轻时早就完成了”这样的话。公婆在感叹这对外国夫妇洒脱的同时,也第一次感受到了西方人对于养育儿孙的不同观点。
而对于我和老公来说,在海外多年的生活经历,使得我们对这对老夫妇的观点倒不觉得十分意外。我们其实早就打算好,既然我们是小Y的父母,就理所当然应该是养育照顾他的主力。我们之所以接父母来英国,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希望他们当我们的免费“保姆”。而是因为我和老公都长期在国外生活工作,父母不可能隔三岔五地来探望我们和孩子,接他们来和我们一起生活,是让长辈们享受天伦之乐,让小Y感受到大家庭生活气氛的唯一方法。
那时候,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知道,小Y出生之后,我们所要面对的挑战,不仅仅是如何照顾好小Y。在三代人共同生活的岁月里,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我们与老一辈观念上的差异,一定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来调和这些碰撞与差异,将会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课题。苏格兰之行是小Y出生前我们最后一次旅行,可以算是我们多年来环游世界生活的一个休止符。有一部关于苏格兰高地的著名电影叫《勇敢的心》,那次旅行之后,我和老公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开始了我们人生的新阶段。
孕38周,小Y出生记
孕28周,我正式进入了怀孕第三阶段,两个星期之后,长达半年的产假也开始了。
从产假开始到小Y出生,整整两个月的长假,是我工作以来从未享受过的奢侈。虽然留在家里,但我的每一天过得比平时还充实。没有办法出门旅行,我就在家里回味曾经走过的四十多个国家,整理照片,写写游记,甚至重拾画笔把心目中最美的风景画出来。天气好的日子,我就去公园或者博物馆,终于第一次仔仔细细地把大英博物馆里的展品看了个遍。我每天都去游泳或者练习瑜伽,一直坚持到羊水破的前一天。也许因为坚持锻炼的关系,肚子虽然大得连医生都表示惊讶,我却始终身体灵活走起路来健步如飞。
38周4天,肚子里的小Y已算足月了。凌晨我收到爸爸妈妈从上海发来的短信,他们已经准备登机,即将到达伦敦。
早晨醒来,我莫名其妙觉得很烦躁,冲着肚子拍了一巴掌,还在心里默默地抱怨道:你小子到底打算什么时候出来啊!没想到起床上厕所时,我突然发现自己好像“见红”了,这是孕妇即将临产的先兆之一。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日子终于要来了。我连忙打电话给医院,但医生让我再观察观察,肚子不痛就不用急于去医院。等了差不多一整天,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所以我打算和老公一起按计划去机场接爸妈,万一真有什么状况发生,老公也可以立刻及时地送我去医院。
晚上6点多,我和老公无聊地在机场到达出口等爸妈出来,突然一种异样的感觉袭来,我立刻意识到是自己羊水破了。我慌忙抓住老公的手,尽量镇静地对他说:我羊水破了。我们给事先注册好的医院打电话,医生让我马上去医院。但是因为我当时肚子还不痛,所以还在机场多等了一会儿,直到爸妈出来才直奔医院。我从35周开始,出门都随身带着产检记录,没想到还真的用上了!我开玩笑地跟老公说:咱儿子也太会挑时间了,难道是因为我怀孕的时候飞机坐多了,他一到机场就激动,急着出来看我们这又是要去哪里玩?
晚上8点多,我们到达医院。我一个人跳下车,挺着巨肚,极其淡定地走进医院,老公则先送爸妈回家兼取产包。医生一检查,羊水的确是破了,不过才开了一指。按照英国医院的规定,开了四指或者羊水破了24小时医院才会接收。所以检查完之后,我被安排回家休息。于是我打电话给老公,不用带东西来医院了,直接接我回去洗洗睡吧。
此后的二十多个小时,我逐渐有了疼痛的感觉,而且慢慢增强。其间我们又去了两次医院,都因为只开了两指而被打发回家。第二天,晚上6点多,羊水破了24小时之后,我终于在老公的陪伴下进了产房。爸妈和公婆都被我们刻意留在了家里,因为不想让他们任何一个人看到我痛得死去活来的样子。实际上,我根本没有机会体会真正的生产之痛,因为进产房一检查,我还是只开了两指,医生直接就给我上麻药开始催产了。由于麻药的作用,我没有丝毫的疼痛感,只从旁边的仪器上看到自己的疼痛指数从30逐渐上升到100多,想象中生孩子时痛得哭天喊地的画面,居然完全没有出现。
38周6天,凌晨3点多,在进入产房快8小时之后,医生决定对我进行剖腹产手术。剖腹产的决定一做出,我居然开始全身发抖。老公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告诉我不要紧张、不要害怕,一切都会很快很顺利。我被推进手术室,老公也换好衣服跟进来,还带来了小Y将要穿的第一套小衣服。手术开始后,老公一直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鼓励我不要害怕。好几次我看见他背过脸去,强忍住自己的眼泪。他的这种眼神我以前从未见过,里面交织了心痛、关切、鼓励、安慰和坚毅的复杂感情。那一刻,我们好像在共同进行一场战斗!二十多分钟后,嘹亮的啼哭声,划破了手术室的宁静,我的人生就此改变!老公、我,还有皱皱巴巴的小Y,我们三个人,从此成了真正的一家人!
小Y出生之后,刚做完剖腹产手术的我被推出手术室,护士立刻给了我一杯冰水,外加一片抹了黄油的烤面包。虽然知道生完孩子喝冰水是中国传统的大忌,我还是入乡随俗地照做了。因为我和老公早就决定,既然在英国生孩子养孩子,一切就都按照英国医生的要求做。当天晚上,老公和其他所有产妇家属一样,遵照医院的要求离开了产科病房。而吃了止痛药的我,已经被护士要求下床活动,洗澡洗头,连夜开始行使当妈妈的基本职责:喂奶、拍嗝、换尿布,完全没有人给我任何养尊处优的机会。
医生告诉我,因为荷尔蒙的作用,妈妈可以迅速地进入深睡眠,所以即使夜里睡眠不连续要多次起来喂奶,第二天依然可以精神抖擞。医生还告诉我,小宝宝是最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拉,他比我们清楚,顺其自然就好!在这种高强度的实战训练下,等到我和小Y几天之后出院回家时,我已经被灌输了一整套标准英式育儿法,成了一个信心满满的新妈妈!而这种自信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我们后来带小Y一起旅行的行动,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在旅途中照顾好小Y。
我们回家后不久,小Y一周多时,医院的育婴护士第一次来做家访,评估他各方面的发育情况。护士问了我一大堆问题。其中一个是:你们带宝宝去过哪里了?这个问题让我完全愣住了,还不到两周的小宝宝能去哪里呀?后来那位护士告诉我们,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应该尽量多带他去不同的地方,让他的大脑接受多元化的刺激,这对智力的发展和适应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这种观点,完全让我和老公耳目一新,也可以说成了我们后来带小Y一起去旅行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当有人质疑我们“这么小的孩子什么也记不住,带去旅行是浪费”时,我总是坚定地相信,带宝宝多出去走走看看,即使孩子没有记忆,却绝不等于对他没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就这样,在我肚子里待了272天的小Y,正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和他共同的人生之旅,也正式开始了。
新妈感悟:做父母的是我们
从小Y降临的那一刹那起,我们正式升级成为新爸新妈,这时我们才发现,产前自以为充分的种种准备原来都只是纸上谈兵。当那个软得如同棉花般的小东西被医生交到我们手上时,我们手足无措到不知道该怎么抱他。
医院实行的是母婴同室,每个病房用帘子隔成四间。为了减少对产妇和宝宝的干扰,孩子的爸爸们只能在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在病房陪护。于是,在接受剖腹产手术后仅仅18个小时,取下导尿管还不到6小时,我就开始在护士的协助下承担起独立照顾小Y的重任。整个晚上我都在跟着护士学习如何抱孩子,如何换尿布,如何喂奶,如何拍嗝。而实战训练的效果是极为强大的,仅仅一夜之间,我这个超级新妈就初长成了。
此后的整整一个星期,我都在医院接受比新妈集训营更为密集的培训。医院的医生护士们没有因为我刚开膛破肚生完孩子而给我任何一点养尊处优的机会。护士会在半夜分秒不差地摇醒我给小Y喂奶,医生会因为我没有给孩子足够“肌肤相亲”的时间而毫不留情地批评我。专业的育婴护士还手把手地教我搜集初乳,使用挤奶器,给奶瓶消毒,安抚哭闹的宝宝,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有了这些系统全面的训练做后盾,等到小Y和我出院回家时,我和老公都已经对照顾他变得信心满满。然而,等候在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可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眼里,我们这两个当了爹妈才一周的“大孩子”,哪里能懂得如何照顾小宝宝。所以一回到家,我和老公就立刻表明了态度:孩子是我们的,这一次是轮到我们当爹妈。我们需要的是长辈们适当地从旁协助,而不是取代我们行使做父母的职责。即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犯错走弯路,也请给我们一些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机会。
我们出院时,医生给了我们一本英国国家健康服务部出版的《从出生到五岁》,这是英国国家医疗机构的权威育儿指导,内容精练,不但涉及了从宝宝出生开始的方方面面,而且紧跟最新科研成果,与时俱进。从小Y回家第一天开始,这本书上的内容就成了全家人的行为准则,每一条都不折不扣地执行。因为有了这个大原则,一些中西方育儿方法的冲突或者我们和老一辈之间育儿观念的差别,就有了解决的依据。
医生告诉我们,刚出生的小孩缺乏安全感,太多的人照顾他们反而容易让他们无所适从。所以小Y出生的第一个月,虽然当时我们家里住着四位老人,我手术的伤口还没有复原,老公白天也要上班,但我们俩一直坚持自己照顾小Y。我这个刚生完孩子的新妈妈,不仅没有老老实实地坐“月子”,还成了照顾孩子的绝对主力。我们也没有给父母们太多向我们传授“传统经验”的机会,而是把在医院学到的种种最新的育儿方法和观念尽量分享给他们。比如小Y的小床放在靠近房间门的地方,奶奶担心开关门时产生的“风”会让小Y受凉。我们就告诉她其实孩子刚出生时没有排汗功能,而且新陈代谢旺盛,怕热远远多过怕冷,反而要比大人盖得单薄。又比如外公看我们拿挤出来没加热过的母乳喂小Y,担心他喝了拉肚子。我们就告诉他没有冷藏过的室温奶可以直接给孩子喝,反复加热反而容易让奶变质。
点点滴滴之间,我们的努力和坚持逐渐赢得了长辈们的信任,我们的育儿方法也逐渐获得了他们的支持。小Y在全家人的爱护下,体重从出生时相对于同龄婴儿体重的20%一路飙升到了60%以上,成了一个体型标准的小宝宝。一年多以后,我们带小Y旅行的游记开始得到一些网友的关注,常常有人留言问我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让我意外的问题是:你们是怎么说服家里的老人让你们带孩子出远门的?在看到这个问题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会是一个问题。孩子是我们的,要不要带他去旅行当然由我们决定,为什么需要去说服其他人。然而,这种对小Y完全的自主和长辈们对我们充分的信任,也许正得益于我们从一开始就亲力亲为的坚持。如果我们从医院一回家,就自动退居二线,让家里的长辈们成了照顾小Y的主力,那现在恐怕也不会拥有带上他说走就走的绝对自由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