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富翁的教子课-犹太家庭的智力教育课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每个人都是你的教师

    没有哪一个环境是所谓的好环境,也没有哪一个人是惟一的所谓好教师,只有不断变化的环境才是你最好的环境,也只有不断地向不同的人学习才是你最好的教师。

    成功的方法不能复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环境和机遇,但绝大多数真正的成功者都有共同的特点——善于寻找生活中的榜样,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一位犹太拉比如是说。

    杰弗逊17岁时就开始到大学学习,且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特别是在历史和语言方面。此外,他对农艺、数学和建筑学等也有浓厚的兴趣。后来他自行设计的蒙蒂塞洛宅邸,既具有传统的古典式建筑风格,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堪称为当时美国第一流的建筑,至今仍是美国最值得赞赏的乡间府第之一。

    杰弗逊出身贵族,他的父亲是军中的上将,母亲也是名门之后。当时的贵族除了发号施令外,几乎不与平民百姓交往。但杰弗逊没有秉承贵族阶层的恶习,而是主动与各阶层人士交往。他的朋友中当然不乏社会名流,可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仆人、园丁、农民或者贫穷的手工业者。他的优点便是善于从各种人身上学习,因为他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金子般发亮的东西。

    杰弗逊仪表堂堂,谈吐生动,富于朝气,喜爱社交。他善于演奏小提琴,常有机会在总督府与一些比他年长很多的社会名流一同演奏古典乐曲。杰弗逊跻身于这些名流之中,经常同他们交谈,获益匪浅。

    有一次,他还劝说法国伟人拉法叶特:“你必须像我一样到普通民众家去走一走,尝一尝他们吃的面包,看一看他们的菜碗。只有你亲自这样做了,你才会了解到民众不满的原因,并会懂得正在酝酿的法国大革命的意义了。”

    不耻下问、善于学习是杰弗逊的过人之处,他也因此比其他的领导者更清楚民众到底在想什么,到底最需要什么,这也是他成为一代伟人的原因所在。

    不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要善于向每个有专长的人学习,向含有真知灼见的任何一本书、任何一种见解学习。那种“我比我周围的人都聪明,因此我完全不用理会别人说什么”的想法是错误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广泛、综合的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弱点,你可以向每一个人学到很多东西,要看到每个人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林肯是美国人心目中最有威望的总统。说起林肯,谁都知道他的父亲是一个庸碌无为而且目不识丁的木匠,他的母亲也是平庸的家庭主妇。那么林肯怎么会有那么卓越的领导和管理才能呢?人们一定会认为林肯受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事实并非如此,不少美国人都知道,林肯所受的教育是极不完整和正规的,他一生中只上过几天的学校而已。在他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自己也曾对众人承认过这一点。那么谁是林肯的教师呢?答案就是在肯塔基州森林地带数位巡游的村儒学究,是他们在无意中帮助了林肯。

    林肯的教师还包括伊里诺州第八司法区的许多人。他曾每天和许多农夫、律师、商人商讨着国家大事和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从他们身上学习各种知识和道理。林肯成功的秘诀就是:每个人都可能做自己的教师。

    犹太父母教育孩子说,教师和同学,乃至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请教的对象,对青年人而言,其实没有哪一个环境是所谓的好环境,也没有哪一个人是惟一的所谓好教师。只有不断变化的环境才是你最好的环境,也只有不断地向不同的人学习才是你最好的教师。

    智慧重于门第出身

    物质财富随时都可能失去,但知识和智慧永远在自己脑袋里,谁也抢不走知识和智慧,就不怕没有财富。

    有一艘船在海上航行,船上坐着多位腰缠万贯的大富翁和一位穷困潦倒的拉比。在聊天中,富翁们情不自禁地炫耀起自己的巨额财富,互相争执得不可开交。这时,贫穷的拉比说出了自己的意见:“要论财富,还是我最富有,只是现在我还无法证明这一点。”

    冥冥之中果真有上帝在做安排,航行途中,一群海盗无情地打劫了这艘船,富翁们引以自豪的财富被洗劫一空,每个人都成了身无分文的穷光蛋。海盗离去之后,这艘船因为缺乏继续航行的资金而不得不停泊在一个港口。船上的乘客都下了船,自谋生路。这位拉比因为拥有智慧而被人们所器重,被当地的居民请去当了教师,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高尚的人才能从事这一职业。而那些昔日与拉比同行互相攀比的富翁却朝不保夕,艰难度日。

    后来,富翁们由衷地告诉拉比说:“还是你说的话对,拥有财富的人会一时之间失去一切,而一个有学问的人会永远富有。你拥有智慧就等于拥有了一切。”

    犹太父母经常给孩子讲这个故事说明智慧的重要性。他们非常重视学问,但与智慧相比,他们认为学问也略低一筹。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智慧的人,比喻成“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

    在犹太人看来,这种人即使有一肚子知识,也丝毫派不上用场。还有,知识必须为善,如果用知识做坏事,知识反而有害了。为此,犹太人认为,知识是为磨炼智慧而存在的。假如只是单纯地收集很多知识而不消化,就同堆积许多书本而不用一样。

    犹太人只重视个人的智慧力量,而不看重出身门第的高低。出身贵族,或出身富贵的人,并不一定都有学问。因此犹太人当中,穷人遇到富豪子弟时不会自卑,更不会觉得有什么可怕,但是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遇到有知识的人时,都会对他们非常敬重,这是因为犹太人只重个人的智慧和才华,而不会看他的家庭出身。

    有这样一则犹太故事:

    以色列某贵人有两个儿子。一个追求财富,一个研究学问。后来,一个成了大富翁,一个成为当代的博士。这富贵腾达的儿子很瞧不起他那有学问的兄弟。他说:“我富可敌国,你却依然一无所有。”那博士回答说:“兄弟!我当感谢至尊至贵的上帝,给了我这样大的恩惠。因为,我得到的是先知的遗产——智慧。”

    犹太人经常对孩子说,我们不能选择家庭出身,也没有必要重新选择,因为那不重要,不能代表我们的实力。应该做的事情是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并最终变为自己的智慧。

    事实上,很多著名的犹太人出身都很卑微,如石工、木匠或牧羊人等,比如希勒尔是木匠,亚基巴是牧羊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犹太人中的杰出人物,就是因为他们自身具有超强的能力,民族中“智慧重于门第出身”的观念为他们的脱颖而出提供了一个大环境。

    在人与人交往中,犹太人很少有趋炎附势之举,出身高贵的人也难以依靠出身攫取社会地位,或者取得其他什么优势,人们都是依靠智慧和勤劳获得个人地位。“个人智慧重于门第出身”是犹太人处世的重要理念,它激励了许多出身低贱的人去积极进取,也体现了社会公平竞争的原则。

    犹太人没有家园,居无定所,四处流浪,没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保障。他们所到之处,惟一的支撑就是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他们用知识创造财富,自己争得一条求生道路,一方生存发展空间。

    物质财富随时都可能失去,但知识和智慧永远在自己脑袋里,谁也抢不走知识和智慧,就不怕没有财富。这正是犹太人流浪数千年依然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外语学习越早越好

    为了在生意场上更深一步了解对手,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犹太人特别强调用外语思考。秉持着这个想法,他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很注意孩子的语言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人类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不断深入,人类对信息量的需求在不断加强。这种发展和变化将引发世界范围内人们的接触和流动加强,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使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们进行相互交往、相互接触成为可能的首要条件,便是语言。

    犹太商人被认为是掌握语言的天才,他们普遍懂得两门以上的语言,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显得自信、从容而又反应准确。为了在生意场上更深一步了解对手,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犹太人特别强调用外语思考。秉持着这个想法,他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很注意孩子的语言能力。

    其实学好外语不仅是犹太人的要求,也是世界上各位有识之士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方面。

    现代生理心理学、脑科学研究表明,0到6岁不仅是儿童学习母语的关键期,更是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时期。如果过了这个最佳时期,那么学习第二语言就要相对困难得多。赖特和拉姆齐等人对接触第二语言的6岁组和13岁组儿童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年幼组儿童中,有68%的孩子的口音被认为“酷似说本族语的人”,而在年龄较大一组中这样的儿童只占7%。

    那么,该如何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语言教育呢?犹太父母多采用自然的方式,激发儿童学习外语的兴趣,创造语言氛围。他们采取以下三种方法,有意识地参与幼儿的双语学习。

    (1)自然习得法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家长要有目的地选择日常事物,作为激发幼儿兴趣的素材。

    如逛超市时,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的目光,适时地用双语来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在游玩时,家长要主动运用英语问候语向外国友人打招呼,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问候语的使用。再比如,孩子喜欢看卡通片,家长可选择卡通和英语相融的碟片,让孩子在放松看片中习得英语。

    (2)游戏兴趣法

    孩子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行动的、直观的方式进行。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在实际行动和直接感知中进行的。要结合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让孩子在游戏中记忆、在直观中感知,潜移默化地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以英语为例,当孩子积累了若干个动物单词后,家长们可自编一个边讲边玩的儿歌:I can walk like duck;I can run like horse;I can swim like fish;I can jump like frog。

    (3)氛围营造法

    设立学习外语的情景,与孩子形成一种亲切、良好的个人感情交往的氛围。多与他们玩游戏,多给他们讲故事,在玩玩讲讲中自然渗透已学会的外语内容,互动中给孩子把听到和看到的内容进行充分复述的机会。

    比如:把孩子已学会的单词贴在家中相应的物体上,创设语言学习的氛围,增加孩子看、说、练的机会;孩子前几天刚学会小鸡这个单词,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做小鸡的动作,讲有关小鸡的故事,看小鸡的图书等等。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练习并运用已学会的英语。

    好问题和好答案同样重要

    人没有理由对什么事情都确信无疑。怀疑一旦开始,疑点便会愈来愈多,循着怀疑的线索去追寻答案,答案通常是比较正确的。

    怀疑是学习的钥匙,它可以打开知识的大门,因此发问可以使人进步。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一个发问家。对儿童而言,整个世界就是由一个个问号构成的。为人父母者要做的就是启发孩子敢于怀疑,敢于发问。人没有理由对什么事情都确信无疑。怀疑一旦开始,疑点便会愈来愈多,循着怀疑的线索去追寻答案,答案通常是比较正确的。

    《塔木德》中有一句话:“好的问题常会引出好的答案。”

    好的问题和好的答案同样重要。问题提得出人意料,通常答案也是深刻的。思考就是由怀疑和答案共同组成的,没有好奇心的人,不会发生怀疑。所以有智慧的人其实就是知道如何怀疑和发问的人。

    犹太人重视知识,更重视才能。他们教育孩子说,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没有任何的创新。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而思考恰恰就是由怀疑和问题所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智慧的大门,知道得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

    所有的怀疑和迷惑,都可通过行动予以终止。所以,无论多大的怀疑和迷惑,最后都要寻求答案予以解答。每一个天才,都是真正的“问题猎手”,所以一定要养成凡事多问“为什么”的习惯。即使是一个貌似平常的小事,如果不断将“为什么”问下去,说不定就能够找到一座“金矿”。

    牛顿在学校成绩不太好,只喜欢动脑筋做各种模型。有一天,他模仿水车辗粉机做了一个小模型,拿到学校去炫耀,做实验给班上的同学看。实验很成功,可是,当班上的一个高材生让他说明,他所做的水车为什么能够这样把麦辗成粉时,他却无言以对。

    那个高材生讽刺说:“如果你不能说明的话,你不就是一个手指灵活的呆子吗?”周围的同学也开始嘲笑他,受了羞辱的牛顿扑了过去,双方大打出手,牛顿被打得喘不过气来。但从此以后,不论面对任何事他都会想“为什么”,因此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孩子爱提问题是求知欲的一种表现,但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在大人看来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因此他们会说:“傻孩子,这算是什么问题?”但为人父母者要认识到这一点:孩子的“问”表明了他在思考,如果能给予他巧妙的“答”,就会进一步激发他的求知欲望,点燃他智慧的火花。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都是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父母不仅要鼓励孩子提问题,而且对孩子所提出的问题,要热情地、耐心地倾听。同时,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急着给出答案,而要给双方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己也认真地想一想。不到最后,不给出简明、易于理解的答案。如果家长能在回答孩子问题后顺着孩子的问题再提出一些新的有关的问题,就会更有利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这对孩子思维的发展极其重要。或许有些父母会问,怎样才能让孩子想问、会问?要让孩子想问题并提出问题,我们可以仿效犹太人的做法——

    安排一个情境,以激发孩子想问的兴趣。

    首先,让孩子感到好奇。如玩猜谜游戏,给一些暗示;故事说一半,让孩子好奇地想问结果等等,然后引导孩子问得清楚,而且有礼貌地问。

    其次,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心中原本装着无数个“为什么”,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成人不以为然的态度和习以为常的姿态,逐渐扼杀了孩子的这种求知冲动。因此,父母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引导、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思考,去寻找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

    每个父母都要牢记:发问才能使人进步,鼓励孩子多问问题,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穷人和富人都要接受教育

    在教育的园圃里,有早结果实的树,也有晚结果实的树。学习的目的,就是开启智慧和思想。

    犹太人认为,智慧和知识是最甜蜜的。

    在犹太教中,勤奋好学是敬神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宗教能对学习如此重视。《塔木德》写道:“无论谁为钻研《托拉》而刻苦,均会受到种种褒奖。不仅如此,整个世界都受惠于他,他被称为一个朋友、一个可爱的人、一个爱神的人;他将变得公正、虔诚、正直,富有信仰;他将会远离罪恶,接近美德;通过学习,他会享有全面认识世界的聪慧和智性的力量。”

    12世纪时,犹太大哲学家迈蒙尼德还宣布:

    “每个犹太人,不管年轻还是年老,强健还是羸弱,都必须钻研《托拉》。甚至一个乞丐也必须日夜钻研。”

    犹太人认为,没有人是贫穷的,除非他没有知识。拥有知识的人拥有一切。

    《塔木德》里有这样一句格言:“一个人要是没有知识,那他还能有什么呢?一个人一旦拥有知识,那他还能缺什么呢?”正因如此,犹太人养成了全民好学、全民信仰知识的悠久文化历史传统,这自然是犹太人成功的第一黄金律。当然,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犹太人天生头脑聪慧,天才层出不穷。

    典型的犹太人家庭有个风俗就是,在孩子识字时,把蜂蜜滴在《圣经》上,让他们尝到知识的“甜蜜”。后来,这成为犹太小学生的入学第一课。孩子上学的第一天,穿戴整齐,被父母或有学问的人领到教室。在那里,每位孩子都可以得到一块干净的石板,石板上有用蜂蜜写成的希伯来字母和简单的《圣经》文句,孩子们一边朗读,一边舔掉石板上的蜂蜜。随后,拉比们会分给孩子们蜜糕、苹果和核桃——让孩子们一开始就感受到学习的神圣和知识的“甜蜜”。

    每一个人学完一卷《塔木德》,便被认为是生命中的一件大事,往往要请亲朋好友前来庆贺一番。《塔木德》中的许多格言,常常让人一生都记忆犹新:

    教育是人人都必须接受的,愚蠢的人受教育,可以去掉他们本性中的愚蠢。

    聪明的人更需要接受教育,因为聪明人如锋利的刀,不接受教育,砍到不该砍的地方,其破坏力更大。其活泼的心性,不去忙碌有益的事情,就会干出有害的事情。正如肥沃的田地,不种上庄稼,就会长出茂密的野草一样。

    富人和穷人都要接受教育。

    富有的人没有智慧,岂不像吃饱了糠麸的猪或者驴子一样无知之极。

    贫穷的人不懂得学习,宛如一头负重的驴,只知道用自己愚昧浅薄的观点来挑战世界,结果只能是头破血流或弄出许多笑话。

    美貌的人没有智慧,就仿佛开屏的孔雀或一把藏着钝刀的金鞘,中看不中用。

    有权力的人更要学习,正如向导必须有眼睛,喇叭一定要出声,宝剑有锋刃一样。

    地位低的人更要努力学习,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智力低能到无法教化的人,世上绝无仅有,仿佛一把筛子,如果你连续不断向它泼水,虽然留不住一滴水,然而它会愈来愈干净。笨拙和思考力贫乏的人,虽然不可能有独创,但在某种程度上会改变气质,脱离愚昧和庸俗。

    人的智力如同身体,有的人从小身强力壮,长大后反而体弱多病。总之,多锻炼一定有益健康。在教育的园圃里,有早结果实的树,也有晚结果实的树。学习的目的,就是开启智慧和思想。

    学者的地位高于国王

    学者的地位要高于国王。如果一个学者死了,没有人能替代他,而如果一个国王死了,所有杰出的犹太人都有能力竞选国王。

    犹太人爱读书,爱买书,爱写书。

    在犹太人的国度,无论是在街头巷尾,无论是在车站还是广场,专心致志读书的人随处可见。在每个家庭里,书房是必不可少的。

    犹太人在休息日,所有的商店、饭店、娱乐场所都停业,交通全部中断,每个人都必须在家中“安息”和祈祷,严禁走亲访友,但有一点是允许的,那就是读书和买书。倘若你从阳台上向下看,你会发现海滩上空空荡荡,大街上寥无人迹,只有书店开业,每个书店中都挤满了人,没有大声喧哗,人们都在静悄悄地看书或购书。

    每个书店都生意兴隆,人们对书的酷爱似乎胜于财富,书店中各种观点的书一应俱全,从最为深奥的哲学著作到最通俗的大众读物,都有着各自的读者群体。

    在街头的报亭里,可以买到头天出版的西方各种大报,如《世界报》、《纽约时报》等。

    犹太人除了希伯来母语之外,大多数人都能讲流利的英语,全国有近30家报刊分别用15种文字出版,出版社与图书馆的数量居全球之首,仅有500万人口的国家竟有近900种刊物。每种刊物的定价都很昂贵,即使最节俭的犹太人家庭也总是要订阅好几种期刊或者报纸。购买书报是每个犹太家庭中的重要支出部分。

    在犹太民族中,一个14岁左右的孩子每个月都要阅读一本书,全国平均4000人就有一家公共图书馆。

    在犹太民族中,学者的地位要高于国王,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学者死了,没有人能替代他,而如果一个国王死了,所有杰出的犹太人都有能力竞选国王。

    教育越晚孩子智商越低

    就算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假如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决定于禀赋的多少。

    一位犹太拉比曾说过这样的话:

    “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没什么两样,但因为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就算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假如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决定于禀赋的多少。”

    多数犹太教育家认为,婴幼儿具备着非同寻常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比常人认为的要高得多,也要复杂得多。成人的全部知识,零到三岁占到了70%以上,婴儿时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家们还说,婴儿有辨别母亲面孔与声音的能力,而现代无论怎样高明的机器人却不能达到这一点。机器人尽管会潜水,会下国际象棋,却无法认识一个人的脸。婴儿的这种模式记忆能力,既是原始的又是极为高级的智能,而不正确的早期教育却偏偏无视婴儿的这些卓越的能力,致使孩子极为珍贵的能力白白浪费。

    教育家们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是有潜能的,但不同的教育条件下,儿童的潜能发挥程度是不一样的。资深的犹太教育学家约瑟伯约说:一棵树,如果按照它理想的状态生长到30米高,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棵树具有长到30米高的可能性。同样的道理,一个儿童,如果按照理想状态成长,能够长成一个100度能力的人,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儿童具备100度的潜在能力。

    这种潜在的能力就是天才。因此,天才并不是我们常人所认为的那种只有少数人才具有的禀赋,而是潜藏于每个人的内心。

    如果教育得法,就算生下来禀赋只有50的一般孩子,他也会优于生下来禀赋为100而得不到有效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儿童的潜在能力达到最高,并得以充分发挥。只要充分发挥出这种潜在的能力,他们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他们的一生也就将是最为充分的、辉煌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令人遗憾的是,很多的孩子由于教育不得法,或者说教育的方法不得当,他们的这种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就是人们要问的为何天才如此之少的原因。

    如何塑造天才,如何发掘天才?最为重要的就是在生活中,在我们的家庭中尽早挖掘出孩子的潜能。

    生活中的天才是神秘的,事业上的天才更为神秘,这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天才是怎样出现的。天才并不神秘,也不是望不可及,而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只是后天的培养不当,潜能没有开发出来而已。

    很多人说人人都是有潜能的,但人的潜能并不是恒定的、永存的,而是有一个潜能递减规律。这一规律是一位老教育学家发现的,这位犹太老教育家说:

    儿童虽然具备潜在能力,但这种潜能是有着递减法则的。初生下来的婴儿他们具备的潜能是100度,如果作为一个父母不对孩子进行早期的教育、利用和开发,孩子长到五岁时才接受教育,即使是最为出色的教育,那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人。而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即使教育再好,也只能达到60度的能力了。以此类推,孩子的教育越晚对孩子的开发价值就越低。

    送给孩子一包蜡笔

    男孩子与女孩子相比,触觉灵敏而色感迟钝。所以男孩子若不从小培养对色彩的感觉,那他们的色彩感觉将会非常迟钝。

    在犹太家庭中很多孩子都是幸福的,如果能在一个擅长绘画的母亲的培养下成长则更为幸福。一个能绘画的母亲能把与孩子交流的内容绘成图画,以此来增加孩子的知识。当然,在很多的报刊或杂志中也载有这样的漫画,但画风非常颓废,这不利于孩子的品德和兴趣培养,最好不要让孩子接触。如果要让孩子有所了解,家长要做到有所选择。

    在犹太人的家庭中,为了发展孩子对色彩的感觉,主妇们总会为孩子买来检查色盲使用的“测验色系”作孩子的玩具。让孩子通过这个玩具开展各种游戏。这些主妇们还把这样的经验相互推荐并相互交流。

    一位犹太教育家说:因为男孩子与女孩子相比,触觉灵敏而色感迟钝。所以男孩子若不从小培养对色彩的感觉,那他们的色彩感觉将会非常迟钝。

    在犹太人的家庭中,父母就是孩子的启蒙教师,他们总是能恰到好处地为孩子们挑选一些五彩缤纷的美丽的小球或小积木,这些成了孩子们所喜爱的玩具。这些玩具,加速发展了孩子的色彩感。

    在犹太民族中,任何一个有孩子的家庭,总会为孩子藏有一包蜡笔。这包蜡笔便是孩子获得色彩的最好工具。家长可以用这种五颜六色的蜡笔同孩子进行“绘画游戏”。

    这种游戏是先为孩子准备一张能随意涂鸦的大纸。在这张纸上,先让孩子从某点开始,再由母亲用红色的蜡笔画一个圆心,而后,让孩子跟着画,用同样的颜色画同样的圆心。母亲可以用很多种颜色来画圆心,让孩子也这样做,如果孩子用错了颜色,这种游戏就算是结束了。这样一来,如果孩子一直用与家长相同的颜色画相同的圆心,那么这个孩子就已经具有了颜色分辨能力。

    除了这种游戏之外,家长还带着孩子去野外。在犹太人看来,那里有许多的颜色需要孩子去认识与了解。比如:天空的颜色、云彩的颜色、树木的颜色、建筑物的颜色等都是孩子所要了解的对象,这些东西都能增添孩子的色彩感觉。

    质量胜过数量

    对教育的投资是有远见的投资。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

    犹太人是根据《塔木德》的教导开展教育的。他们成功的第一个关键就是重视教育。

    犹太男孩一到13岁,就要参加被称为“巴·米茨瓦赫”的成人礼仪式,自己选择《圣经》中的一节,在众人面前宣读。不仅是读,还必须阐述自己对这节经文的解释。虽然刚刚13岁,但已经被要求发表独立见解了。

    被誉为“以色列之父”的本一古里安曾说过:“如果要让我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犹太史的基本内容,我就用这么几个字:质量胜过数量。”确实如此,以色列的富强是和犹太人的高素质、犹太移民带来的先进文化、犹太人重视教育的传统以及全世界犹太人的慷慨解囊分不开的。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人口素质,人口素质提高了,国家自然也就强大了。

    早在以色列建国前,犹太复国主义就把教育作为复国的重要手段,当时的一个提法就是“文化犹太复国主义”,因此以色列建国前就出现了两所大学和若干中小学校。之后,以色列历届政府将教育立国和科技立国作为国家兴亡根本。

    本一古里安说:“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

    梅厄夫人说:“对教育的投资是有远见的投资。”

    夏扎尔也曾说过:“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

    曾担任总统,退下来后去当教育部长的纳冯更直截了当地说:“教育上的投资就是经济上的投资。”

    以色列的第一任总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魏兹曼。刚建国,还在炮火隆隆声中,以色列的首任教育部长盖尔,叫来了他的秘书艾德勒。

    “艾德勒,我们一起来草拟教育法,必须强迫3岁到15岁的孩子们,让他们接受免费教育。”

    “免费!”艾德勒惊愕不已,要知道,立国之初的以色列尚处在战火之中,战争的经费都是美国人提供的,而当时整个教育部只有盖尔和艾德勒两个人,唯一的财产是一架破打字机。“是的!免费!”盖尔坚定地回答,“我们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背靠地中海……我们必须培训高素质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对付几十倍于我们的敌人。”

    盖尔激动地说:“我们要建立一个历史博物馆。让孩子们知道3000年前圣殿被罗马人毁掉的悲剧,让他们知道在二战中犹太人被屠杀的事实,知道那些毒气室、骷髅、鲜血和希特勒。”

    当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盖尔和艾德勒拟出了以色列的义务教育法。

    第二年,这部法律在以色列议会全票通过。

    正是对教育的重视,使以色列在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前列。

    知识从敬畏上帝开始

    上帝为所有被欺凌的人主持正义和公正。

    犹太人的孩子上学时,最先接触的就是“箴言”里的一句话,即“知识从敬畏上帝开始”。

    《箴言》是所罗门王时代,统治者为了宫廷内部子弟的教育而编纂的。就是到了今天,它也被当作犹太人道德教育的教科书而倍受重视。

    《箴言》中的下一句可以作为上面一句的诠释。

    “上帝给予你智慧

    他有知识和感悟

    他为正直的人提供正确的知识

    他是诚实者的保护者

    保护公正之路,保护圣徒们的路

    最终,你将感悟到所有的正义﹑公正和公平。”

    上面话的核心意义就是:通过知道上帝的存在,人能够走上没有错误的,真正的道路。

    “上帝为所有被欺凌的人主持正义和公正。上帝告诉摩西自己的路,并让所有的犹太人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

    一个人在道德上的完全主义可能会受到周围人的指责,这不是一件什么可怕的事情。1950年初轰动美国的麦卡锡上院议员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

    有的人大谈所谓的正义和公正,丝毫没有在上帝面前谦虚。对这些人的论调,犹太人是持怀疑态度的。

    《箴言》中说:

    “人将自己的眼睛变得更加明澈,以便看得更清。”

    “耶和华却可以看到人的灵魂。”

    《圣经》说:“对心灵实施割礼,不能强求第二次。”三千多年以来,上帝一直教育犹太人“不能强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