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富翁的教子课-犹太家庭的习惯养成教育课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把书印到大脑里

    一旦你的记忆容量变大了,你的大脑就有能力不断地储存新的信息。

    在研究《塔木德》学院的学生里,很多都是从早到晚一直学习的。经常可以看到他们捧着书,口中不住地读着什么。这种学习热情真让人感慨。

    犹太人的学习方法可以称作“投入学习法”。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会动用全身的器官进行辅助。按照我们的做法,学习就是默读课文,重要的地方用红线和蓝线标出来或将其抄到笔记本上进行整理。虽然这样可以为了应付考试而有效地背诵,但考试结束后,记忆的东西大半都忘掉了。

    像前面所述,犹太人学习是将眼睛看﹑口读﹑耳朵听等各种方式综合起来,而不是单纯地阅读。课文虽然单调,但他们可以用一种旋律来吟读。这种旋律和他们以圣歌为原形改造的歌曲(做礼拜时吟唱)的风格一样。无论是《圣经》还是《塔木德》,他们都用这种旋律来吟读。

    犹太人读书的时候,除了抑扬顿挫地朗读,还要按一定的节律左右摇摆。他们一边用右手按着课本,一边动用所有能想到的身体器官,按照文章的意思,将自己完全投入进去。

    犹太人早礼拜的祈祷文有150页左右,如果每天早晨都反复朗读,谁都可以记住。一旦你的记忆容量变大了,你的大脑就有能力不断地储存新的信息。

    普通的犹太人当中很少有人能用希伯来语将《圣经·旧约》全部背诵出来。《塔木德》的研究者中有人能记住经文的全部内容,他们就是用带有节律的吟读的方式将《塔木德》“印”到大脑里面去的。他们在记忆文章的线索时,经常先背诵某一提示性的句子,然后再反复诵读《圣经》和《塔木德》,直到眼前能出现所背文句的出处。如果做到这样了,即使手中没有书,他们也可以被当作正确的《圣经》或是《塔木德》来请教。

    没有劳动的学问结不出果实

    没有比既能做事又能做学问更好的了。没有劳动的学问结不出果实,相反可能导致罪恶。

    根据《塔木德》,在让孩子学习知识之前,父母有义务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一些做事的基本知识。一个连做饭都不会的人是没有资格做学问的。撒曼以色三世曾经说:“没有比既能做事又能做学问更好的了。没有劳动的学问结不出果实,相反可能导致罪恶。”单纯拥有知识的人们会对自己过分自信,最终导致自身的毁灭。

    认为知识比实践重要的人们就像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但是根基很浅,风一吹就会倒下。认为实践重于知识的人,和前种情形相比,根须充分扩张,即使是大风吹来也纹丝不动。对实践毫无用处的知识是空洞无物的,就像被风吹走的碎屑一样。

    要懂得怎样做事,只能在实践中摸索。所以,很多犹太学生在很早就开始打工。有的在蔬菜店门口招揽生意,有的在印刷厂里干杂活。有些立志当老师的高中生会在夏天做中小学生夏令营的领队。如果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学会自己赚钱,不在经济上独立是不行的。如果一直由家人或是朋友实施经济上帮助,要实现真正的独立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虽然好,但一定要知道人不是靠别人来生活的。

    光有学问是不能生存的。所以,我们要放开手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独立生存。这种自由正是犹太人给自己孩子们的最好礼物。犹太人的孩子就是在对生活不断体验的基础上,找到自己一生的方向的。

    有的犹太学生在大学预科攻读心理学,大学时就把专业改成了法律,最后当了律师。也有的本来在哲学系学习,突然转到了医学院学习医学。像这样转换专业的情形各种各样,而且在犹太学生中极为常见。这是因为他们一直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领域,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至于在选择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比如以前的专业),也帮助他们扩大了视野和丰富了体验。

    每天抽出一小时陪孩子

    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辞,纵然孩子只做了一件小事,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只要是孩子做的,都应该给予鼓励。这样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得到力量。

    一个人如果希望他的孩子尊重并执行他的命令,那他自己首先就要尊重他的孩子。

    《塔木德》中说:

    溺爱孩子的人对孩子无微不至。

    不经管教的马难以驾驭,未经约束的孩子十分任性。

    纵容孩子,他会让你震惊;和他一起玩耍,他会让你悲伤。

    不要和他一起玩笑,以免和他一起痛,最后让你把牙磨碎。

    不要在他年轻的时候就给他自由,或者是忽略他的错误。

    管教你的孩子,耐心对待,他就不会做不光彩的事情让你难堪……

    为人父母是一件劳神的事,教育孩子需要付出无数的牺牲和持续的努力。父母感到欣喜的是,他们所付出的努力终会取得回报,从孩子身上可以感受到成功的自豪、成长和发展的奇迹、温暖和爱的感觉。可是也有许多孩子会让他们的父母享受不到这些回报。

    父母们究竟怎样来与孩子相处并达到相互欣赏,这是一门值得认真学习的艺术。

    在耶路撒冷一所大学的家庭教育会上,一位叫彼拉大克的父亲说:“我每天都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陪孩子做功课,这不仅让孩子很快做完功课,还能培养孩子专注的能力。”

    许多父母总是认为孩子最喜欢的是玩具,其实,孩子真正喜欢的是父母每天能和他交流、沟通。

    许多犹太教育学家们认为,孩子需要父母的关心、接纳和倾听,最为重要的是希望与父母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因此,父母应找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这是交流的最好方式。

    利用饭后散步的这段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或回答孩子的一些问题,是再好不过的,这个时候,孩子的接受能力特别强,因此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教育孩子的黄金时间。

    与孩子在一起时,作为父母你可能不知道与孩子进行怎样的交流,也不知道与孩子进行怎样的对话,下面让我们看看犹太父母是怎样做的:

    倾听很重要。父母都可能有工作,而且还很忙碌,为了生存这是不可避免的。孩子上托儿所或是由他人看管,分开一天,孩子也一定有许多的新鲜事想告诉爸爸、妈妈。父母应抽时间,听听孩子一天的经历。即使孩子不主动和父母谈,父母也应该主动找孩子谈,这也是培养孩子语言交往能力的好机会。

    善于鼓励孩子。孩子渴望听到表扬或鼓励的话,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要求,作为父母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辞,纵然孩子只做了一件小事,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只要是孩子做的,都应该给予鼓励。这样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得到力量。

    态度要冷静。许多父母工作一天后,劳累与烦躁使得心情很不好,这种情绪波动发泄给孩子。当看到孩子做了一些让自己恼火的事,就对孩子大动肝火,这是不对的,也是不科学的,这样对孩子是一个打击。不要因一些小事就责备孩子,否则,孩子可能从此不再和父母交流。

    表露你的怀疑。孩子如果倾诉了一些挫折、失意的事,在父母看来可能是不起眼的小事,如别人抢了他的东西;在托儿所吃饭时,教师把他喜欢的碗分发给了别人等等,父母都应表示出相应的理解、同情。这样就会使孩子不愉快的心情得到宣泄和抚慰,以后孩子就更愿意和父母交流了,心中有什么事都愿意和父母探讨。

    父爱比母爱更重要

    父亲是力量的象征,他们勇敢、果断、眼界开阔、事业心强。女孩子受了父亲的良好的影响,成人后会更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与事业。

    一个犹太教育学家在耶路撒冷大学谈到教育时说:

    “小时候,我常挨父亲打,原因是我淘气不听父亲的话,而父亲的脾气又很不好,但说实话,我今天所得到的一切真不是爸爸“打”出来的,而是我明白事理之后努力得来的。”

    能获得父爱,并得到父亲经常陪伴的孩子,通常在智能上发育较好。那些长期生活在女性群中的孩子,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较容易出现偏差,例如易担惊受怕、烦躁不安、精神抑郁或多愁善感。专家们称这种症状为“缺乏父爱综合症”。

    获得父爱,可以使男孩子较好地肯定自己的性别并进行“角色认同”。这种认同的结果使男孩子更乐意模仿同性别的父亲,对其将来的性别心理和个性的健康发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缺乏父爱,男孩子的性格易变得女性化,缺乏应有的男子汉气,甚至于会造成心理异常。

    获得父爱的女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呢?教育心理学家们证实,父亲是力量的象征,他们勇敢、果断、眼界开阔、事业心强。女孩子受了父亲的良好的影响,成人后会更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与事业。

    犹太儿童教育家拉什认为,不仅要重视儿童智能因素的开发,还要重视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自信心、进取心、不自卑等。事实证明,对这些品德的培养,父亲所起的作用比母亲更为重要。因此父亲要以自己的健康行为和良好的个性去影响孩子。

    培养孩子扮演教师的角色

    让孩子在家庭中“扮演教师”这一角色,孩子就可以非常快速地吸收所学的知识。找到自信的方法,并发现自己的价值。

    贝恩亚尼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为了把他引上学习之路,不识字的母亲也拿起了笔,并让儿子贝恩亚尼当她的教师。小贝恩亚尼很惊讶母亲这么大年龄还请他当教师,他很兴奋。为了当好母亲的教师,他不得不自己好好学习。每天傍晚,邻居总看到一个孩子在向一个中年妇女讲授功课。

    在不知不觉中,贝恩亚尼的功课进步很大。后来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以色列最好的中学。

    智慧在哪里呢?一项脑力测验表明:

    学生只能吸收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百分之十左右。如果一个学生自己阅读材料,那么其吸收率将急速提高到70%左右。如果学生再将所学的内容教给别人,无论他是扮演一个教师的角色,还是在合作性的学习环境下讲授,孩子将掌握有关内容的90%。

    因此,这一理念就非常明显。如果在家庭中父母把孩子放在教师的位置上,他们所学会的东西就越多。

    一位从教多年的犹太教师比尔拉兹说:

    “有人问我是如何将那些糟糕透顶的小语法规则记住的?我回答说,那是我在教别人的过程中,更多更详细、更为深入地学会了这些东西。”

    这位教师说,如果你刚刚从大学的哲学系毕业,你是不能把那么一大堆比如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这些人的理论熟记于胸的。在你教学的过程中,你就不知不觉掌握了这些知识,并且了如指掌。

    通过以上的事实说明,如果你注意培养孩子在家庭中“扮演教师”的角色,孩子就可能主动开发相关技能。这些技能以后将使他跃升为班里领袖人物的位置上,从而使他承担起指导性、领导性的责任。

    很多教育家认为,让孩子在家庭中“扮演教师”这一角色,孩子就可以非常快速地吸收所学的知识。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这样让孩子来扮演教师:

    让孩子把一些问题讲给父母,父母可以扮作学生,虚心向孩子请教各种有着孩子所要掌握的问题与知识。很多教育家认为,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去。因为这种参与有着很大的价值,它要求父母与孩子一同度过一段高质量的时光。

    这种活动很简单,其价值却是不可低估。这个活动要求孩子把家庭作业中不易理解的概念解释给父母听。或者学校当前正在发生的一件事也可以。

    在孩子讲课时,父母要尽量装得“无知”一点,这样可能会让孩子讲得更为详细,又能把孩子放在讲述某一问题的幸运位置上,就像是教师在课堂提问学生一样。

    当然,这种家庭游戏最初可能让父母与孩子都觉得无聊,只要坚持下来,很快就能发展成为一个良好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晚餐时的谈话就会出现很多有价值的内容。这些谈话也就变得越来越成熟,直到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孩子所掌握的东西比你所掌握的东西还要多。

    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对以前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突然之间会找到答案,找到了解决的思路。

    给孩子购买数个小娃娃,让孩子给这些小娃娃讲课。这在家庭中是最为有趣的一件事。

    综上所述,多鼓励孩子“扮演教师”是非常有效果的。在这样的游戏当中,孩子会找到自信的方法,并发现自己的价值。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新的发明与创造,就无法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新的问题,人类社会就无法前进。

    这是犹太家庭教育中一则很有代表性的故事:

    一个孩子的父亲是一个极为刻板与严谨的人,每天的生活极有规律。儿子却是一个调皮的家伙,精力充沛,整天在不停地动,总是弄坏东西,总是在为不当的行为挨揍。

    有一次,这个孩子把他父母的表拆开了,他只不过是想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并试图把这表修好,结果失败了。孩子的父亲发现这个情况之后,气得暴跳如雷,拿起木棒就打这个孩子,打得这个孩子皮开肉绽。这位粗暴的父亲在弄明白事情的真相之后,又碍于面子不愿意向孩子认错。

    这个可怜的孩子才八九岁,每天却都生活在忧郁之中,他对自己的父亲充满了恨意。终于有一天,他跟着一个马戏团出走了。

    自由固然不能脱离纪律的约束,但是纪律和制度也不能固定和过分限制孩子的行为。

    犹太教育家塞宾尼思认为,纪律远远比不上孩子自由的天性、活泼的心灵。教育者不但不应该压制,相反还应当培育孩子的这些素质。纪律应当为孩子的自由发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服务,而不能让一些陈规压制了孩子的美好天性。

    教育家认为,上面那个父亲对离家出走的孩子如果引导得法,那么孩子足可以在机械方面得到发展,完全可以成为一位发明家或者是科学家。然而,在不合理的家庭教育中,他只能选择去当流浪汉过自由的生活。

    这位父亲,如果他把这样充满好奇心的孩子领到钟表店让孩子看个够,或者说是把钟表的原理讲给孩子,那么什么事都解决了。

    这个不称职的父亲的错误就在于,他缺乏对孩子好奇心的重视,他不知道如何洞察孩子自由的天性。

    好奇心是每个孩子探究世界上未知因素的心理动因,好奇心有助于孩子想象力的培养。好奇心是创造精神的源泉,是孩子想象的动力。正因为孩子有了无数的好奇心,他才不停地提问、思考、想象。父母有责任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的思维永远处于活跃的状态。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享受探究世界的权利。如果不是这样,孩子只能成为一个唯唯诺诺、机械模仿、缺乏创造性、没有主见、只在一定的框架中思考的人。

    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所得到的只是呆板的、墨守成规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虽然说能按父母的意愿取得一定的成就,可多少也会受其家庭与父母的影响,也只是一个板着脸,只会啃书本,毫无乐趣可言的人。

    犹太教育家塞宾尼思还认为,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办法。因为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做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和造型游戏,随着扮演角色和游戏情节的变化,孩子的想象异常活跃,游戏的内容也随之丰富起来,想象就更为活跃。

    犹太人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社会中,没有想象,就没有新的发明与创造,就无法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新问题,人类社会就无法前进。

    父母所要记住的是:

    想象是孩子自由思维的表现,维护想象力是培养孩子热爱自由品格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除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接触生活,还要保持孩子独立的个性,让孩子尝到想象的快乐。

    犹太教育家不主张用清规戒律来束缚孩子,更不主张孩子因循守旧。他们反对人们硬把什么教义、信条以及上帝的惩罚、地狱的折磨等子虚乌有的事灌输给还不太明白是非的孩子,并毫无道理地要求孩子绝对的服从。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一来,孩子的头脑就会被这些东西紧紧地缚住,不能自由地探求知识,终日生活在迷信和恐惧之中。

    犹太教育家还反对对孩子的天真报以嘲笑和讽刺。父母应该非常注意保护孩子的探索精神,对孩子所提出的问题能耐心为孩子们解答。

    好成绩来源于好习惯

    那些在学习上废寝忘食的人,通常他们在人生中的所有领域中都很努力。孩子们玩乐的方式只不过是他们学习方式的反映,学习和玩乐中的成绩,都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欢乐。

    著名的犹太教师巴赫德塔说:

    有不少的孩子在数学方面的天赋是很高的。如果给他一个公式,他就能解出任何数学的难题,可是作文水平却是平平。与他的能力应得的成绩相比,他没有付出多大的努力。问题就出在家庭作业上,这样的学生只完成三分之二家庭作业。而另一个学生却是另外一种情况,他能把教师所指定的作业完成到95%,而且每天晚上至少能轻松阅读半个小时的书。

    两个孩子的成绩不同,关键在于他们的学习习惯,而不是天赋。

    孩子从上学那天起,就要有坚持做家庭作业的习惯。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案,认为什么时候学习对孩子最为合适。有的父母愿意让孩子放学到家后马上学习,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大脑还处于学习的思维之中。完成家庭作业后,剩余的时间就是孩子娱乐的时间,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奖赏。有的父母则愿意先让孩子休息一会儿后再来完成家庭作业,认为这样孩子可以把作业完成得更好、更出色。

    不论用哪种方式,只要是能够让孩子学习,这就是一个好方案。比如有的学生一边在家中做作业,一边听音乐,而且还学得很好。有的孩子就必须要在绝对安静中才能坐下来读书。有的孩子要等到吃完饭以后才能坐下来学习,有的孩子习惯边吃着东西边阅读。

    无论怎样,父母都要注意,把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环境尽早建立起来。

    孩子在小学时候养成的习惯,将决定他们将来是否取得巨大成功。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平均每天晚上要做三四个小时的家庭作业。学习习惯前后不一致的孩子,将来可能成为用功的少年。在小学就开始落后的学生,很可能在他整个求学生涯中都是落后的学生。

    在家庭学习中,父母鼓励孩子掌握时间是很关键的。时间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学习技能,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数学几何定理的应用。学习需要自我意志,需要自我控制,所以在孩子幼小时期,父母要帮助他们将学习的习惯尽早建立起来。

    当然,父母在鼓励孩子学习时,也不要忘了让孩子享受生活。因为很少有人属于真正的多重性格。那些在学习上废寝忘食的人,通常他们在人生中的所有领域中都很努力。父母们所要关注的是:孩子们玩乐的方式只不过是他们学习方式的反映,学习和玩乐中的成绩,都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欢乐。

    热爱知识从爱书开始

    家长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最好的方法是将有形匿于无形之中,这是影响孩子开拓孩子的最好办法。

    婴儿从六个月就已经开始熟悉声音,并对纸上的东西发生兴趣。尽管他们不懂得内容,但只要给他们朗读,就能使他们熟悉、喜欢父母的声音。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时机,可以为他日后的教育打下基础。

    据很多的教育学家发现,幼儿是很喜欢听童话故事的,即便是外婆讲过十几遍的老故事他们也一样爱听。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们喜欢童话表明他们不愿意做旁观者,通过听大人讲故事和自己阅读,孩子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按自己的方式参与、安排故事,并从中反映、分享他们的愿望和快乐。

    一位犹太母亲在介绍自己的教育经验时说:

    我的女儿出生后不久,我就开始念故事给女儿听。

    初时,她咬书皮,滴口水在书上,但是我并不介意,甚至于让女儿抱着书睡。女儿不到一岁就喜欢上了书本,她很爱依偎在我的怀中听我讲童话故事。女儿会走路之后,常常坐在家中的达拉布多狗旁边,倒拿书本,念书给狗听。当女儿后来进入幼儿园,教师发现她比别的孩子要早两年懂得阅读,而且是乐此不疲。

    高声朗读是对婴儿表达感情的方式之一,随着婴儿的生长,婴儿把高声朗读看成是一种安宁和安全的声音,并把声音同受到爱护的美好形象联系起来。父母给孩子阅读时,应该注意根据故事情节的轻重缓急,掌握好阅读节奏,以便对孩子产生一种阅读的兴趣与气氛。

    父母在给孩子阅读故事时要把故事念得生动活泼以唤起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开始念新书前,你可以让孩子看看书的封皮,问他们看到了什么,猜想书中会写什么,下一步就让孩子看书中的图画等。

    以色列前总统夫人芭芭拉在谈到她的教子之道时说:

    我给孩子念故事时,并不让他们光坐在那里听。有时我会故意停下来,对孩子们说,现在你们猜猜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如果是在阅读中遇上孩子们不熟悉的字,我就会一一解释给他们听。

    在家庭教育之中不少的家长给孩子买了书,又怕孩子把书籍给搞坏了弄脏了,孩子读过书后,就赶快收起来,放到孩子拿不着的地方。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当孩子在全神贯注看书之时,不停地叫孩子干这干哪,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家长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最好的方法是将有形匿于无形之中,这是影响孩子开拓孩子的最好办法。

    犹太教育学家们认为,孩子需要的不是某种概念,他们所需要的是适合他们胃口与兴趣的书。当然,他们也需要换换胃口,父母可以利用不同的场合、物品来教导孩子,比如报纸、杂志、明信片,甚至物品包装纸上的说明文字等,处处让孩子得到学习,这样就可让孩子明白文字、知识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重要性。

    孩子一天天长大,当到一定的时间孩子学会了自己阅读后,家长不要太快就放弃自己对孩子阅读的责任,还要坚持念书给孩子听,直到孩子上中学为止。很多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大多数的孩子的聆听能力比阅读能力高,从“听”书中孩子所获得的效益是极为明显的。

    神第一勤奋第二

    每个人都有尚未发现的“潜能”,每个人都有特长没有发挥出来。世界上没有废物,只是放错了地方。发挥自己潜能的最佳方法就是勤奋学习。

    《塔木德》告诫人们,学习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在建立教育体系的历史进程中,犹太民族对免费义务教育寄予了高度的重视。从大拉比希雷尔开始,犹太民族便有了免费义务制度。在犹太史上,多次记载着为穷困孩子免去学费的事情。

    犹太民族最看重的是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

    在犹太教中,勤奋是仅次于敬神的一种美德,而且是敬神的一部分,这种宗教虔诚的求知精神又渗透到商业文化中,发展为犹太商人的探索求实的商业精神和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他们孜孜不倦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对犹太商人所特有的谋略与智慧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试想,一个目不识丁者或一个知识缺乏的人,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商业舞台运筹帷幄,从容应对随时出现的危机呢?

    12世纪的犹太哲学家,精通医学、数学的迈蒙尼德则建议把学习规定为一种义务:“每个以色列人,不管年轻或年迈,强壮或羸弱,都必须钻研《托拉》,甚至一个靠施舍度日而不得不沿街乞讨的乞丐,每一个养家糊口的人也必须挤出时间钻研。”

    这一原则带来的惟一结果是,整个以色列民族形成了一种全民学习、全民拥有文化的传统。尽管并非人人都“钻研”,但确实人们都把各自的“钻研”视作当然之事。

    由于勤奋好学,很多人不但在自己的特长专业获得了成功,而且在他不熟悉的专业也获得巨大成功。

    爱因斯坦的特长是数学,但“相对论”是物理专业的。类似的还有犹太科学家总统卡齐尔等。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尚未发现的“潜能”,每个人都有特长没有发挥出来。拿破仑有句名言:“世界上没有废物,只是放错了地方。”

    发挥自己潜能的最佳方法就是勤奋学习。

    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父母应该为自己的孩子提供那些他喜欢的、高趣味性的阅读材料,应该放宽孩子的阅读范围,让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东西,自由发挥他的阅读天性,这样他就会爱上阅读。

    只有当孩子喜欢阅读时,把阅读培养成孩子的最大乐趣,才能使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尽可能早地发现孩子“爱好”的书。这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做到,一个人幼年的喜好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因此,父母应该为自己的孩子提供那些他喜欢的、高趣味性的阅读材料,应该放宽孩子的阅读范围,让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东西,自由发挥他的阅读天性,这样他就会爱上阅读。大多数父母认为只有那些经典的“老掉牙”的书才是孩子应该阅读的,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我们知道,好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因此父母应该尽早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父母最好在孩子能够阅读之前,就让孩子坐在自己身上或身边,和孩子“共同”阅读,最初可以让孩子听自己读故事,顺便让他看图画。过不了多久,孩子就会对阅读感兴趣了,即使父母没有与他一起阅读,他也会自己阅读,在不知不觉中,父母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开始主动阅读了。

    作为父母,一定不要打击孩子的阅读积极性,即使他阅读的是一种不适当的东西,家长也不要粗暴对待,防止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阅读习惯形成的连续性。

    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卖书

    惟有知识是任何人也抢夺不走的。只要你活着,知识就永远跟随着你,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不会丧失。

    犹太人的习俗中有这样的规定:当你处于穷困潦倒之际,不得不变卖余物以维生的时候,你首先应该卖的是金子、宝石、土地和房屋。而你家庭中所拥有的书籍,则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变卖。

    1736年,犹太人制订了一项与书籍有关的法律:当有人借书的时候,如果书本的拥有者拒不出借,便是违法,应处以很重的罚金——这如果不是惟一的话,也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部关于书籍的立法。古代犹太人甚至还说,假如你有一本好书,即使你的敌人要借的话,你也必须借给他,否则你就会成为知识的敌人。

    犹太人嗜书如命的特点由此得到证明。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生活的犹太人,其他一切都可放弃,却绝对不肯放弃书籍,不肯放弃知识的源泉,不肯放弃读书的习惯,这在其他各民族当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犹太人爱书重教,目的当然是为了生存。因为,对一个时时处于流离状态的民族而言,一切都可能被掠夺,惟有脑海里的知识不会被掠夺;一切都可能丧失,惟有学到的本领不会丧失。有这样一位犹太母亲向自己的孩子提问:

    “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财产被抢光,你将会带什么东西逃跑呢?”

    孩子尚小,不懂得母亲的用意,他回答:“当然是钱和珠宝。”

    母亲又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

    孩子回答说:“空气。”

    母亲再问:“空气固然重要,但是它无处不有,所以也并不需要你携带。孩子,万一到了那个时候,你需要带走的东西,既不是钱,也不是钻石珠宝,而是知识。因为惟有知识是任何人也抢夺不走的。只要你活着,知识就永远跟随着你,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不会丧失。”

    这就是犹太母亲对孩子所进行的一次启蒙教育。

    兴趣是成功的第一任教师

    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探讨,不用担心有一天都被我们探讨完,而没有新的东西可以刺激我们。有刺激才会有反应,有时候越强的刺激会有越强的反应。

    兴趣是成功的第一任教师。犹太人相当重视幼儿的兴趣教育,所以犹太人人口虽少,但涌现的天才最多。

    由于爱因斯坦父母、玻尔父亲、斯皮尔伯格父亲很早就认识到好奇心对孩子成才的巨大作用,所以他们在孩子很小时就注意启发孩子的好奇心,从而培养了这些天才;而毕加索的父亲则是最早发现了儿子的兴趣,据此培养孩子,孩子也就真正成了天才。

    想一想,刚生下来的婴儿,对于未知世界是多么好奇,他很想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他会一直接收新的信息进来。如果这时给他听一些音乐,给他看一些画,给他一些智力上的训练,他就像白纸一样,所有的色彩都会加进来。孩子的可塑性是最高的,及时加以训练,才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等到10岁、20岁再培养,可能会太迟了。

    小孩子生来具有好奇心,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对周围事物和环境的熟悉之后,好奇心就不如以前强烈了,这时候智力的发展就会迟缓。我们知道,智力的发展主要就是有好奇心,哲学家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对于世间的万物都会去探讨。

    其实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探讨,不用担心有一天都被我们探讨完,而没有新的东西可以刺激我们。有刺激才会有反应,有时候越强的刺激会有越强的反应。

    软环境比硬环境有杀伤力

    孩子的自我期望开始于家庭。

    我们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不只是“硬环境”,还要给孩子创造“软环境”。

    据犹太教育专家发现,孩子的自我期望开始于家庭。因此如果我们真的认为学习对孩子非常重要,我们就必须通过父母的言语表现出来,重复地向孩子宣扬智慧带来成功,长期以往,孩子也会这样认为。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孩子主动学习,犹太家长通常这样做:

    养成每天晚上全家一起阅读的好习惯,全家人静静地坐在一起,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帮助孩子订一份报刊或杂志,并督促孩子自己阅读。

    每周拿出一天时间来共同阅读报纸,就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

    每周拿出两天,用1小时的时间同孩子一起玩,或让孩子参加能促进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棋类运动。

    晚上对孩子不懂的东西进行讨论并解决。

    每周带孩子去一次博物馆、图书馆、历史遗迹参观。

    带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是孩子的最好教师,大自然能教给孩子无穷无尽的知识。

    《圣经》中说:上帝在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后,告诉他们:“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我的作品,它们是多么美丽,多么值得赞美啊!我所创造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们,牢牢记住这一点:不要让世界腐烂,也不要破坏它,因为如果你破坏了它,就没有人能够修补它了。”

    让孩子认识大自然,才能使孩子热爱大自然。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是孩子的最好教师,大自然能教给孩子无穷无尽的知识。

    犹太父母经常带孩子去郊外,让孩子感受大自然之美,父母会向孩子讲解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的有趣故事,讲解它们的来龙去脉。

    对孩子来说,这可是一件其乐无穷的好事。大自然的广阔和无私奉献,还能培养孩子的广阔胸怀和高尚心灵。同时,大自然还会让孩子得到有关动物、植物、矿物、地质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犹太父亲西蒙是这样教育自己孩子的:

    “我认为森林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游玩场所。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里,孩子想怎么样玩就怎么样玩,在草地上,在阳光下,他会感到自在、自由。我经常带孩子到这样的地方去,告诉他各式各样的树木和鸟类的名称。我们经常会摘一朵野花,共同研究花朵的构成;我们还会敲下一颗成熟的果子,与孩子一起剖析果子,我们经常砸下一块岩石进行观察;我们经常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惯,窥视鸟类在树上做巢等等。这些都启发了孩子的好奇心,锻炼了他们的注意力,孩子在游玩中获得了很多知识。

    “在大自然中,孩子是无拘无束的,我们用相机拍摄我们过去未曾见过的花草和景色,拍摄孩子们喜欢的白云、蓝天与树木,这些都是孩子们最为热衷的事情,他们总会惊喜不己。

    “有了大自然的种种启示,孩子们总会特别喜欢某些小动物,对饲养小动物充满兴趣,于是我们就鼓励他们饲养少量小动物,但要求他们自行喂养。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高度注意力。

    “大自然是广阔的,有大山,有海洋,有草原,有河流,还有沙漠。因此,我还会带领孩子远足旅游,这样可以扩展孩子的地理知识,让他们知道地球的神秘性,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圣经》中说:“这个世界是上帝为被选中的人创造的。”所以,人要充分“享受”它的恩赐。

    读101遍就比读100遍好

    记忆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记忆,人们的思考就失去了前提。记忆是人智力活动的仓库。在智力发展最重要的幼儿时期,记忆则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以记忆占有优势地位,记忆处于意识的中心。如果没有记忆能力,那么幼儿每一次都要去重新认识那些已经见过的事物,那么他们不可能获得任何生活知识经验。有了记忆,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通过记忆,人们丰富自己的知识,并形成各自的心理特征。所以说,幼儿记忆的发展对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有直接作用。

    因此,背诵和记忆是古希伯来教育最通用的教学方法。在古以色列人中有读101遍要比读100遍好的说法。在学者们当中,最值得夸耀的事是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完《圣经》。希伯来拉比讲过:一个成功的学者要手脑并用,并且通过熟读和记忆来引发思考。

    公元前3世纪在古希伯来刚刚兴起的学校里,年轻人开始从学习古代律法转向了解民族衰败和兴旺的各种问题,探索人生的真谛,学习有关实际事物的知识。教师们常常要求学生先背熟内容,然后再逐段、逐句地讲解,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一点不落地掌握圣典的内容。除此之外,希伯来人在强调机械性记忆的同时,还主张要勤于思考。当犹太学生背下了所学的内容之后,教师常常引导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而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又会上升到一定高度。

    大多数人躲避思考的理由是“费脑筋”,思考确实是一件苦差事。然而,天才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天才,正是由于他们勇于完成这个“转换”——变逃避用脑为乐于用脑。

    犹太人认为,按记忆时的意识状态来分,记忆可以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孩子越小,无意记忆就越占优势。当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常常忘记父母的吩咐,为人父母者不要轻易地说他“没记性”,那只是因为他不太感兴趣而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意记忆就逐渐发展起来,占主导地位。比如,6~7岁的孩子常会自言自语地重复家长对自己说的事情,对一些一下子不太懂的事情还会再度“请示”。

    有意记忆又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两种。孩子由于知识经验少,缺乏对事物内在联系的认识,年龄越小,就越多地抓住事物的外部联系去机械记忆,而小学阶段的孩子在记忆某篇文章或某些事情时,就不再逐字逐句地原文照背,已经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孩子的学习而言,意义记忆的效果会更好。不过,机械记忆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一些知识内容,如字母的记忆等必须机械记忆。

    讲到记忆就会讲到它的“孪生姐妹”——遗忘。人们记忆、背诵,总是希望永远不忘。可是,现实生活中偏偏会出现遗忘。有人做过实验,测试人在学习半个月以后的遗忘情况,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大学生对物理知识忘了85%,中学生对生物知识忘了60%,小学生对地理知识忘了55%。

    犹太人教育孩子说,遗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你怎么去认识遗忘。

    首先,遗忘是生活的常规,只要不超过一定的范围,是很正常的。遗忘对一个人的认识起着过滤的作用,滤去那些不重要,不符合社会和个人需要的东西,保存下来的就是对个人很重要的东西。不要认为只要能记住就是好事,有时记忆中有大量我们完全不需要的琐事,如果我们不把它们赶快遗忘的话,势必会拖累记忆,影响记忆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同学在听教师上课或听演讲的时候,把教师或演讲者的口头禅记住了,而忘记了主要内容,这对他的生活和学习都是不利的。

    其次,要与遗忘做斗争。也就是让那些我们不希望遗忘的东西少遗忘或不遗忘,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复习。通过复习,就能减少遗忘。

    犹太父母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教育孩子掌握知识时,必须将记忆与思考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学习的最佳效果。

    天才始于注意力

    注意力是通向知识世界的窗户,没有它,再多的知识也无法进入孩子的心灵。天才始于注意力。

    犹太拉比说:天才始于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次集中注意力时间至多也只有15分钟,1~2岁的孩子自然更短,最多不会超过3分钟。

    历史上凡是事业真正有所成的人,在工作和学习时总是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如痴如迷的程度。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就有着非凡的注意力。她小时候读书很专心,完全不知道周围发生的一切,即使别的孩子跟她开玩笑,故意发出各种使人不堪忍受的喧哗之声,都不能把她的注意力从书本上转移走。有一次,她的几个姊妹搞恶作剧,用六把椅子在她身后搭了一座不稳定的三角架。她由于在认真看书,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头顶上的危险。“木塔”突然轰然倒塌,引起周围孩子们的轰笑。

    爱因斯坦看书入了迷,把一张价值一千五百美元的支票当书签丢掉了;大科学家牛顿把怀表当鸡蛋煮做午饭;黑格尔有一次思考问题,在同一地方站了一天一夜。这类轶事,都是这些伟大人物做事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事业上成功的奇闻趣事。

    然而,有些孩子的情况却很糟,几乎片刻不停,忙忙碌碌,一丁点儿的事物也可以轻易把他们吸引过去。虽然他们也有兴趣爱好,但对感兴趣的事情也无法主动集中注意力。像这类孩子就具有注意力分散度较大的气质特点,应该及早给予帮助,否则到学龄时期就会出现多动症症状,影响纪律,影响学习。

    以色列有个教育学家说过,“注意力是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的一切都要经它进来。”

    排除外界干扰,是提高注意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人曾经问爱迪生,“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

    爱迪生答道:“我认为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能够将你身体与心智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会厌倦。你整天都在做事,不是吗?每个人都是一样。假如你早上6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做事就做了整整17个小时。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肯定是一直在做一些事情,惟一的问题是,他们做了很多很多件事,而我只做一件。假如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个目的、一个方向上,那就会取得成功。”

    是否高度专一,一天就有很大的差别,那么一个月、一年、十年呢?不言而喻,那差异就更大了。因此,卡莱尔说:“最弱的人,如果集中精力于单一目标,也能有所成就;反之,最强的人,如果分心于太多事务,很可能一无所成。”

    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使刺激引起的兴奋强烈起来。

    作为家长需要了解到,注意力是人的心理现象,它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一个人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形成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人在出生后的最初一段时期内,只有无意注意;在教育培养下,随着语言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增长,有意注意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学龄前和学龄初期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容易随外界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要求孩子老老实实坐着,布置他们练字或做枯燥的计算题等等,孩子总是很难做到。在犹太人看来,绝大部分孩子的注意力发展是正常的,家长大可不必过于担心。但家长一定要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关心并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为今后健康的成长和有效的学习打好基础:

    (1)注意孩子脑营养。活动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在紧张的学习期间,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吃容易消化的食品和高蛋白的食物。每次吃饭以八分饱为宜。此外每天还要保证孩子的饮水量,最好每天维持在1.5升以上,多喝矿泉水或温开水,少喝甚至不喝刺激或兴奋性的饮料。

    (2)增强孩子的信心。孩子在家长的正面引导和鼓励下会渐渐对自己增强信心,认为自己是能够安静地坐下来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所以家长要经常用亲切的口吻、平和的态度对孩子说:“我相信你再坚持一下,会比前些天做得更好”,“你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了”。这样的心理暗示对加强孩子的信心很有好处。

    (3)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对保护神经细胞免于衰竭很重要,所以家长要关心孩子睡眠的质和量。学龄孩子每天晚上睡觉不宜晚于10点。一般而言,孩子的睡眠时间不应少于9个小时。

    (4)孩子不能过于疲劳。如果连续几个小时埋头做功课,学习效率就会下降。要使孩子能够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就要帮助孩子防止、克服和消除疲劳。注意孩子学习内容不要单一化,隔一段时间换一项活动,适当地给孩子中间休息的机会。

    (5)排除干扰因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养成孩子一坐到书桌前就投入学习的习惯,集中注意力变得容易主动。学习环境的周围不要有噪音,避免阳光直晒刺激孩子的眼睛,书桌不宜太靠近窗口,以免窗外的景物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刚放学回家,家长不妨让他先洗洗脸,吃些点心,和他聊聊学校里的趣事。这样让孩子兴奋的神经先安静下来,把会让孩子分心的事先排除掉。

    一位犹太母亲这样说:注意力是通向知识世界的窗户,没有它,再多的知识也无法进入孩子的心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