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难办的事大全集-办事的口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声音修炼是基础

    办事要凭嘴巴,既然这样,声音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别人一听见你的声音就感觉浑身不舒服,那么他还会乐意帮助你吗?

    所以,无论你谈论什么样的话题,都应保持说话的语调与所谈及的内容相配合。

    1.注重自己说话的语调

    语调能反映出你说话时的内心世界、你的情感和态度。当你生气、惊愕、怀疑、激动时,你表现出的语调也一定不自然。从你的语调中,人们可以感到你是一个令人信服、幽默、可亲可近的人,还是一个呆板、保守、具有挑衅性、好阿谀奉承或阴险狡诈的人。你的语调同样也能反映出你是一个优柔寡断、自卑、充满敌意的人,还是一个诚实、自信、坦率以及尊重他人的人。因此,在你求助于别人时,要用恰当的语调表现出你一切能令人信服的美好品质。

    2.注意你的发音

    只有清晰地发出每一个音节,才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3.不要用刺耳的声音说话

    我们每个人的音域范围可塑性很大,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单纯,有的浑厚。说话时,你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态度。

    有时,当我们想使自己的话题引起他人兴趣时,便会提高自己的音调。有时,为了获得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又会故意降低音调。但大多数情况下,应该在自身音调的上下限之间找到一种恰当的平衡。

    4.不要用鼻音说话

    当你用鼻腔说话时,发出的声音让听者十分难受。如果你使用鼻音说话,第一次见面时绝对不可能引人倾慕。你让人听起来似在抱怨、毫无生气、十分消极。如果你期望自己的语言更加富有魅力,就尽量少用或不用鼻音说话。

    5.控制说话的音量

    语言只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声音的大小与语言的威慑力是两回事。不要以为大喊大叫就一定能说服和压制他人。声音过大只能迫使他人不愿听你讲话而讨厌你说话的声音。与音调一样,我们每个人说话的声音大小也有其范围,试着发出各种音量大小不同的声音,并仔细听听,找到一种最为合适的音量。

    6.使声音充满热情与活力

    响亮而生机勃勃的声音给人以充满活力与生命力之感。当你向某人传递信息、劝说他人时,这一点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7.注意说话的节奏

    节奏,即说话时由于不断发音与停顿而形成的强弱有序和周期性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根本不考虑说话的节奏。而说话时不断改变节奏以避免单调乏味是相当重要的。

    8.控制说话的速度

    在语言交流中,讲话的快慢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你向他人传递信息。速度太快如同音调过高一样,给人以紧张和焦虑之感。说话太快,以至于某些词语模糊不清,他人就无法听懂你所说的内容。

    除此之外,也要尽量避免使用地方口音,以免让人产生误解。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58%是通过视觉,35%通过听觉来实现的,只有7%是我们实际的语言。35%的听觉交流是通过语言实现的,它包括音质、音频、语调、语气、停顿等,这些被称为副语言。在电话交流中,声音占交流效果的90%。因此,若是想让事情办得很好,就必须注意声音的修炼。

    办事之前先赞美

    求人办事要想成功,在说话上,就要学会赞美别人。因为几乎任何人都爱好虚荣,你所求助的对象也不例外。有时候,一句赞美的话可以决定一件事情最终能否办成。

    吉斯菲尔伯爵说:“各人有各人优越的地方,至少也有他们自以为优越的地方。在其自知优越的地方,他们固然喜爱得到他人公正的评价。但在那些希望出人头地而不敢自信的地方,他们尤喜欢得到别人的恭维。”

    吉斯菲尔进一步指出:“你若想轻易地发现各人身上最普遍的弱点,只要你留意他们最爱谈的话题便可。因为言为心音,他们心中最希望的,也是他们嘴里谈得最多的。你就在这些地方去搔他,一定搔到他的痒处。”有不少人,他们喜欢听相反的话;更有许多的人,喜欢别人把他们当做有见识、有智慧的思想家。

    吉斯菲尔还告诉我们:“几乎所有女人,都是很质朴的,但对仪容妩媚,她们是至深偏爱、孜孜以求的。这是她们最大的虚荣,并且常常希望别人赞美这一点。但是对那些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那就要避免对她容貌的过分赞誉,因为她对于这一点已有绝对的自信。如果你转而去称赞她的智慧,如果她的智力恰巧不及他人,那么你的称赞,一定会令她芳心大悦、春风满面的。”

    可见,赞美别人还得讲究技巧。你不妨试试以下的几种方法:

    1.赞美的话要坦诚得体,且必须说中对方的长处

    赞美的首要条件,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辞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轻率的说话态度会让对方产生不快的感觉。赞美也不要太离谱儿,这样别人会觉得你太虚伪。

    1987年4月底,欧阳奋强到香港参加电视剧《红楼梦》的首映式,他是饰演贾宝玉的演员。欧阳奋强一踏进机场休息室,亚洲电视台名演员方国姗就挤到他身边,热情地说:“你是欧阳奋强吗?我叫方国姗。他们都说我长得像你。”“方小姐比我长得漂亮多了。”欧阳奋强说。亚视艺员领班高先生风趣地说:“方小姐可是香港的贾宝玉呀。”

    这番相互赞美的话十分自然贴切,使迎接的气氛变得热情而和谐。

    2.在背后赞美效果会更好

    赞美人最要不得的一种方式是,只当着甲的面来赞美甲。假如你当着大家的面来赞美他,为他作一次义务宣传,他一定很高兴。只要你赞美得不过火,大家也不会觉得你是在有意吹捧他。

    最好的方式是在背后赞美他。一传十、十传百,总有一天会传到他耳朵里,由不得他不感激你。时机一到,他也会赞美你一通,他是不会忘记使他美名远扬的朋友的。

    3.把对方捧上天,让他感觉不帮你办事会有损他的自尊心

    在现代社会活动中,人们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求于人”的情况。怎样才能求得他替你办事,而不至于被对方拒绝呢?这就需要你巧妙地吹捧他,将对方引入你设定的情景中,然后提出你的要求,这样会使你的要求成功地得到满足。

    这是因为吹捧、恭维对方,也是一种高妙的“绵里藏针”的方法,能够极大地满足对方的虚荣心,当对方飘飘然时,你突然提出自己的要求,并在话里话外使对方感到你在怀疑他的能力和权威。一旦感到权威受到了挑战,他就必然尽全力证明给你看。如果办不到你所求的事,就会有损自己的自尊心,这时他只有想方设法硬着头皮为你办事了。

    4.把对方美化成道德上的“完人”

    赞美可以是多方面的,通常你把对方说成是道德上的完人比称赞他的衣饰得体更有效果。

    这种事例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也许当事人自己都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又确实达到了办事的目的。这时,人的自尊、名声、荣誉、能力等都可以成为你求人办事的武器。

    5.把对方标榜为能力上的“超人”

    美国黑人富豪约翰逊要修建一座办公楼,但在资金上还有300万美元的空缺,他出入多家银行都没有贷到这笔款。

    建造开工后,到所剩的钱仅够再花一个星期的时候,约翰逊约一家银行的主管一起吃饭。席间,银行主管对约翰逊说:“在这儿我们不便谈,明天到我的办公室来谈吧。”

    第二天,当约翰逊断定该银行很有希望给他抵押贷款时,他说:“好极了,唯一的问题是今天我就要拿到贷款。”

    “你一定在开玩笑,我们从来没有在一天之内就能办妥这样的事的先例。”

    约翰逊把椅子拉近,说:“你是这个部门的主管。也许你应该试试看你有无足够的权力把这件事在一天之内办妥。”

    这样一下子就挑起了对方的好胜心,这个银行主管试过以后,本来他说办不到的事终于办到了,约翰逊也如愿拿到了这笔贷款。

    这类似激将法,因为谁都不愿意被人看扁。你用赞美的方式把对方说成是全能的,他自然想方设法去维护自己的这个“全能”形象。

    6.重点捧对方的那些你特别需要的能力

    当一个人很有兴趣地谈到他的专长,或他所取得的成绩,或他所开展某项业务的辉煌时,你可以适时地提出与之相关的要求。在这样的时刻,他拒绝你的可能性最小,你的要求得到满足的成功率最大。这是经过心理学家及社会学家的实验所证明的。当你有求于人时,就去赞美他、吹捧他,营造一个合适的氛围,使你的需求最大可能和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

    相反,有些人让别人帮忙,只知道用诉苦来激发别人的同情心,殊不知,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赞美他人是求人办事的一柄利器。要使赞美能够奏效,只要我们心中掌握各人性情的不同之处,便能区别对待,有的放矢,从而达到目的,把事情办好。

    赞美别人是一种博取好感和维系好感最有效的方法。它还是促进人继续努力卖命的最强烈的兴奋剂,这是由人性的本能所决定的。

    求人办事,应尽可能多地赞美别人,这样你将获得更多的好处。

    赞美要把握火候

    求人办事,赞美别人是常有的事,但是赞美也是要讲究一定的尺度的。

    人不分男女,无论贵贱,都喜欢听合其心意的赞美。同时,这种赞美能给他们加倍的能力、成就和自信的感觉。这的确是感化人的有效的方法。

    然而,赞美不当,恰似明珠暗投,更有甚者,反而激起疑惑,甚至引人反感,这便是没有掌握赞美的分寸导致的。所以赞美他人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尺度:

    1.实事求是

    赞美要出自真心实意。如果是言不由衷或言过其实,对方就会怀疑赞美者的真实目的。

    2.雪中送炭

    最有效的赞美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最需要赞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名扬天下的人,而是那些自卑感很强的人,尤其是那些被压抑、自信心不足或总受批评的人。他们一旦被人真诚地赞美,就有可能尊严复苏,自尊心、自信心倍增,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3.内容具体

    赞美要具体,不要含糊其辞,含糊其辞的赞美可能会使对方混乱、窘迫、紧张。赞美越具体,说明你对他越了解,从而能拉近人际关系。此外,值得赞美的不仅是他身上众所周知的长处,更应是那蕴藏在他身上既可贵又鲜为人知的优点。

    4.恰如其分

    适度的赞美使人振奋鼓舞。反之,则使人难堪、反感,或视之为恭维、奉承,或疑心你在讽刺、挖苦。赞美的内容要适度,要恰如其分;赞美的方式、场合要适宜;赞美的频率要适当。

    只有把握好赞美的尺度才能锦上添花,否则一旦赞美过度就可能使得所办之事一败涂地。

    李科长是一位刚刚被提拔上来的新手。一次生活会上,他要求大家提提意见。大家碍于面子,没有人敢领这个头。最后,处里的“元老”老王说了:“李科长到这里后,可谓大刀阔斧进行了改革,科里的工作现在已有了头绪。大家比以往更团结,成绩也是有目共睹。只是最近大家手头有点儿紧张,希望李科长能替大伙解决解决。”李科长听后,意识到该采取一些措施给大家搞些生活福利了。

    老王可以说是提意见的高手。他先肯定李科长上任后的成绩,对其赞美一番,使领导心里美滋滋的,然后再轻描淡写地提出大伙的意见,反映出他对下属关心不够。这种方式,容易使领导意识到自己成绩是主要的,是值得大家交口称赞的,而不足只是次要的。既不得罪他,又激起了他改进不足的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对别人的赞美不应该总是绝对的。像“最好”“第一”“天下无双”这类的帽子别乱戴。有个企业的广告词说:“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就显示了企业的真诚承诺,而不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在消费者中影响很好。实际上,一般人都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如果你的赞美毫无遮拦,就会让人感觉你曲意奉承,难以接受。赞美时必须记住:一个人的成绩和优点毕竟是有限的。许多伟人看自己时,也都是有所保留。某位哲人曾说过,他能够做到三七开就可以了,更何况一般人呢?因此,赞美别人,应当一分为二,有成绩肯定成绩,有不足也要说明不足。只有控制好赞美的度,才能够办好你想办的事。

    恭维要坦诚得体

    在求人办事时还需要恭维对方,当然恭维也是要讲究分寸的。恭维的分寸掌握得如何,往往直接影响着办事的效果。恰如其分、不留痕迹、适可而止的恭维是成功办事的秘诀。而不合乎实际的恭维其实是一种讽刺。违心地迎合、奉承和讨好也有损自己的人格。适度得体的恭维应建立在理解他人、鼓励他人、满足别人的正常需要及为人际交往创造一种和谐友好气氛的基础上,那种带着不可告人目的的曲意迎合是人们所不齿的。比如在恭维时,过多华丽的辞藻、过度的恭维、空洞的奉承,只能使对方感到不舒服、不自在,甚至难堪、肉麻和令人厌恶,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须知,恭维别人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高帽尽管好,可尺寸也得合乎规格才行,滥戴过重的高帽是不明智的。恭维激发荣誉心,荣誉心易产生满足感,但人们发现你言过其实时,常常因此而感到他们受到了愚弄。所以宁肯不去恭维,也不宜无边夸大。

    过分粗浅的溢美之词同时会毁了你的名声和品味。不论用传统交际的眼光看,还是用现代交际的眼光看,阿谀谄媚都是一种卑鄙的行为。正人君子鄙弃它,小人之辈也不便明显直白地应用它,孔老夫子有话:“巧言令色鲜矣仁。”毛泽东生前也多次批评过吹吹拍拍、拉拉扯扯的庸俗作风。可见,阿谀谄媚者,无仁无义、俗不可耐。

    那么要怎样恭维别人,怎样送好高帽才合适呢?你可以参考下面的做法。

    1.恭维话要坦诚得体,必须说中对方的长处

    人总是喜欢奉承的,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恭维,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恭维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辞会反应一个人的心理,因而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产生不快的感觉。

    2.别像一个暴发户花钱那样,大手大脚地把高帽扔得到处都是

    这主要是说,当你面对不了解的人时,最好先不要深谈。要等你找出他喜欢的是哪一种恭维,才可进一步交谈。最重要的是,不要随便恭维别人,有的人不吃这一套。

    高帽就是美丽的谎言,首先要让人乐于相信和接受,不能把傻孩子说成天才一样的离谱;其次是美丽高雅,不能俗不可耐、低三下四,糟蹋自己也让别人倒胃口;再者便是不可过白过滥,毫无特点,不动脑子。

    所以,在求人办事时一定要掌握好恭维的分寸,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说话要注意用词

    同他人办事时,需要注意交谈的语言,为了把握好这一点,可以在与人交谈时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所。这样,既便于双方交谈,又不影响他人。俗话说:“菜的味道在盐里,人的身份在话里。”因此谈话时应注意场合,弄清对方的身份,以便说话得体,分寸适当,有针对性。比如,私下交谈与当众交谈,异性在场与不在场,喜庆场合与悲伤场合,对方高兴与不高兴,与长者还是与晚辈交谈,等等。谈话时的口气、内容也应注意分寸。同样的话,在一种场合可能合适,而在另一种场合就可能不合适。

    注意交谈的语言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语言要简洁明了

    俗话说:“说话要说在点子上。”说话要简洁明了,切忌喋喋不休,不着边际,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让人听了半天,弄不清你究竟说了些什么。

    2.声音要适中

    说话时的声音不要太小,也不要太大;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说话要平稳轻柔;语调要抑扬顿挫,富有韵律和感情,千万不要像开机关枪,也不要像老和尚念经。

    3.运用好谦语

    谦语是表示谦虚和友善的词语。常用的谦语如:称自己为“鄙人”“不才”;称比自己辈分高和年龄大的亲属为“家父”“家母”“家兄”“家姐”;称比自己辈分低和年龄小的亲属为“舍弟”“舍妹”;称自己的子女及其配偶为“小儿”“小女”“小婿”,等等。

    4.运用好敬语

    敬语是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常用的敬语如:称呼人时用“您”“先生”“夫人”“女士”“小姐”“阁下”;称对方亲属时用“令尊”“令堂”“令兄”“令妹”“令郎”“令爱”等;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指点说“赐教”;请求原谅说“多多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请人给予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托人办事说“拜托”;请求或答谢别人为自己办事先说“有劳”;未亲自迎接客人说“失迎”;责备自己礼貌不周说“失敬”;赞赏他人见解说“高见”;看望别人说“拜访”“拜望”;迎接客人说“欢迎光临”;结识对方说“荣幸”;陪伴别人说“奉陪”;中途退场说“失陪”;等待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归还物品说“奉还”;赠送礼品说“奉送”;称对方来信为“惠书”;问老人年纪说“高寿”;询问别人年龄说“贵庚”;询问别人姓名说“贵姓”“尊姓大名”;告诉别人说“奉告”;劝告别人说“奉劝”;自己的作品送别人说“雅正”“斧正”,等等。

    5.运用好雅语

    此外,还要注意雅语的运用。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雅语常用在一些正式的场合以及有长辈或女士在场的情况下,被用来替代那些比较随便甚至是粗俗的话语。如用“几位”代替“几个人”;用“哪一位”代替“谁”;用“贵姓”代替“你姓什么”;用“方便”代替“找厕所”;用“谢世”代替“死”等。

    注意交谈时的语言,会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这样求人办事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说话要符合时宜

    求人办事,还要注意根据对方的具体情况说话,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比如,有一天,你去找你的上司,请他出面帮助你办某件事。平常你的上司总是一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样子,在工作上也颇得心应手,单位内的人都认为他很有前途。可是,恰巧在这一天,他显露出悲伤的脸色,很可能是家中发生了问题。

    对这位上司来说,这实在是件很尴尬的事,为了不让部下知道,表面极力装得若无其事。午餐后,他用呆滞的眼神望着窗外,此时,他那迷惘的脸色,已失去了朝气。当你看到领导的这种表情时,就不要急于把你自己的事说出来,而应尽你最大的努力,找出领导真正苦恼的原因,并对他说:“科长,家里都好吗?”以假装随意问安的话,来开启他的心扉。

    “不!我正头痛呢,我太太突然病倒了!”

    “什么?你太太生病了!我一点儿都不知道啊。现在怎么样?”

    “其实也不必住院,医生让她在家中疗养。太太生病后,我才感到诸多不便。”

    “难怪呢!我觉得科长你的脸色不好,我还以为你有什么心事,原来是你太太生病了。”

    “想不到你的观察力这么敏锐,我真佩服你。”

    他一面说着,脸上一面露着从未有过的笑容,此刻可以知道你成功了。在人最脆弱的时候去安慰他,才能体现你的体谅和善意。上司的苦恼,在尚不为人知晓前,自己应主动设法了解。相信你的这份善意,上司必定会深受感动的。自然,以后,你再要求上司帮忙,上司会心甘情愿地帮你办事。

    根据对方的情况办事,还有重要的一条是不能犯忌,如果犯了所求对象的忌讳,恐怕该成的事也难办成了。

    对性格外向、爱好交际的人,在办公室与他们的谈话,一般不会有什么副作用。而对性格内向、胆小怕事、敏感多心的人则容易产生副作用。此时,就应当换个环境,在室外、院子里随便谈心,才容易达到说服的目的。

    找人办事时只一味地谈自己的事,并不停地说“请你帮忙,请你帮忙”之类的话,会让人感到万分厌恶和不耐烦的。

    谈话的话题应该视对方的需要而定。再好的话题,若不能符合对方的需要,就无法引起对方的兴趣,最好是想办法引起彼此共同的话题来,才能聊得投机,然后再设法慢慢地把话题引入自己所要谈论的范围里。

    在日常谈话中,一般人都是说些身边琐事,这或许想向对方表示亲切。在正式交谈中,希望你不要把妻子、儿女当做谈话的资料,否则总不免给人不务正业的感觉。

    谈话先从政治、经济等比较严肃的题目开始,然后再涉猎到文学、艺术、个人的兴趣方面等比较轻松的话题。这样,比较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同。

    一个善于求人的人,一定很注重礼貌,用词考究,不致说出不合时宜的话。所以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必须言语和善,讲话前先斟酌思量,不要想到什么说什么。那些心直口快的朋友平时要多培养一下自己的深思慎言作风,切不可像随地吐痰似的不看周围具体情况就脱口而出,那样会影响到自身的形象和办事的效果。

    说话要投其所好

    办事的时候,因为不了解对方的性格、志趣或者没有猜准对方心意而在无意中引起对方反感,甚至伤害对方的事是屡见不鲜的。对一个做事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人,你却慢条斯理,沿着羊肠小道跟他“绕圈”,只会让他不耐烦甚至躁动发火;对一些优柔寡断的人,你也采用优柔寡断的态度与他交涉,常常会因为表达含糊,词义暧昧而使交易告吹;如果你的领导是个呆板而不懂幽默的人,你最好不要对他开玩笑。

    对一些爱露“锋芒”的人,你若任他肆意妄为,你们的交往可能会由于你们之间产生相互警惕以致嫉妒而遭失败。对一些“假正经”(心里想的跟嘴里说的相反),你若真跟他“正经”,那你可不会给他留下好印象。

    所以,与人办事一定要弄清这个人的性格,依据他的性格,投其所好,或投其所恶才会对办事有好处。

    春秋时期,齐国有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三勇士,很得国王齐景公宠爱。三人结义为兄弟,自称“齐国三杰”。他们挟功恃宠,横行霸道,目中无人,甚至对齐王也以“你我”相称。他们被乱臣收买,阴谋夺取政权。

    相国晏婴眼见这股恶势力逐渐扩大,危害国政,暗暗担忧。他明白奸党的实力在于武力,三勇士就是王牌,屡次想把三人除掉,但他们正得宠,如果直接行动,齐王肯定不依从,反而会弄巧成拙。

    有一天,邻邦的国王鲁昭公带了司礼的臣子叔孙来访问,谒见齐景公。景公立即设宴款待,也叫相国晏婴司礼;文武官员全体列席,以壮威仪;三勇士也奉陪,威武十足,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骄态。酒过三巡,晏婴上前奏请,说:“眼下御园里的金桃熟了,难得有此盛会,可否摘来宴客?”

    景公即派掌园官去摘取,晏婴却说:“金桃是难得的仙果,必须我亲自去监摘,这才显得庄重。”

    金桃摘回,装在盘子里,每个有碗口般大,香浓红艳,清香可人。景公问:“只有这么几个吗?”

    晏婴答:“树上还有三四个未成熟,只可摘六个!”

    两位大王各拿一个吃,味美可口,互相赞赏。景公乘兴对叔孙说:“这仙桃是难得之物,叔孙大夫贤名远播,有功于邦交,赏你一个吧!”

    叔孙跪下答:“我哪里比得上贵国晏相国呢,仙桃应该给他才对!”

    景公便说:“既然你们相让,就各赏一个!”

    盘里只剩下两个金桃,晏婴复请示景公,传谕两旁文武官员,让各人自报功绩,功高者得食此桃。

    勇士公孙捷挺身而出说:“从前我跟主公在桐山打猎,亲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解主公之围,这功劳大不大呢?”

    晏婴说:“擎天保驾之功,应该受赐!”

    公孙捷很快把金桃咽下肚里去,傲眼横扫左右。古冶子不服,站起来说:“虎有什么了不起,我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中,浮沉九里,斩骄龟之头,救主公性命,你看这功劳怎样?”

    景公说:“真是难得,若非将军,一船人都要溺死!”把金桃和酒赐给他。可是,另一位勇士田开疆却说:“本人曾奉命去攻打徐国,俘虏500多人,逼徐国投降,威震邻邦,使他们上表朝贡,为国家奠定盟主地位。这算不算功劳?该不该赏赐?”

    晏婴立刻回奏景公说:“田将军的功劳,确比公孙捷和古冶子两位将军大十倍,但可惜金桃已赐完了,可否先赐一杯酒,待金桃熟时再补?”

    景公安慰田开疆说:“田将军!你的功劳最大,可惜你说得太迟。”

    田开疆再也听不下去,按剑大嚷:“斩龟打虎,有什么了不起?我为国家跋涉千里,血战功成,反受冷落,在两国君臣面前受辱,为人耻笑。还有什么颜面立于朝廷上?”说罢拔剑自刎而死。

    公孙捷大吃一惊,亦拔剑而出,说:“我们功小而得到赏赐,田将军功大,反而吃不着金桃,于情于理,绝对说不过去!”手起剑落,也自杀了。古冶子跳出来,激动得几乎发狂地说:“我们三人是结拜兄弟,誓同生死,今两人已亡,我又岂可独生?”话刚说完,人头已经落地,景公想制止也来不及了。

    齐国三位武士,无论打虎斩龟,还是攻城略地,确实称得上勇敢,但仅为匹夫之勇。因此,两个桃子就轻易地杀了三个勇士。晏婴就是抓住了他们不能忍耐自己骄悍之勇的性格,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方的性格,是我们办事的最佳突破口。投其所好,便可与其产生共鸣,拉近距离;投其所恶,便可激怒他,使其行为按我们的意愿进行。无论跟什么样的人办事,我们都应首先摸透他的性格,依据其性格就很容易办成事。

    办事要察言观色

    一个人在办事的时候,要善于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以便见机行事。人的面部表情能够传递很丰富的感情。例如,同情和关心、厌恶和鄙视、信任和尊重等,都会难以隐蔽地暴露在面部表情上。

    有的时候,人们对自己那份难以说出的感情,会故意让对方了解或看出。但是有些时候,非但不想让对方知道,甚至想隐藏起来。但是不论哪种情况,都或多或少会显现在人的脸面上。当它展现出来时,如果你不注意而继续自顾自地说下去,就会带来于你不利的后果。

    因此,当你和别人面谈时,要随时注意对方的表情,一旦出现了类似的表情,要立刻停止原先强迫性的说法,如果你改变语气或说辞之后,对方的那种表情仍未消失,可以直率地问对方是否有什么困难。这样做,可以将对方难以启齿的心事或是心里的疙瘩予以表面化,同时更能了解对方的心理。

    清朝末年的李续宾是曾国藩手下善于揣测其意图的爱将。一次,曾国藩召集众将开会,谈到当时的军事形势时说:“诸位都知道,洪秀全是从长江上游东下而占据江宁的,故江宁上游乃其气运之所在。现在湖北、江西均为我收复,仅存皖省,若皖省克复……”此时,李续宾早已明白曾现在的意图,趁势插话说:“嫡帅的意思是要我们进兵安徽?”“对!”曾国藩以赞赏的目光看了李续宾一眼,“续宾说得很对,看来你平日对此已有思考。为将者,踏营攻寨计算路程尚在其次,重要的是要胸有全局,规划宏远,这才是大将之才。续宾在这点上,比诸位要略胜一筹。”

    李续宾一句话赢得了这么高的赞扬,只在于其会察言观色。曾国藩说李续宾“平日对此已有思考”,一语破的。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平日紧紧围绕对方关心的敏感点进行思考,才能在把握对方意图和办事思路方面有超过其他人的可能。李续宾作为曾国藩的心腹爱将,特别善于给曾国藩挣面子,既保住了自己被赏识和重用的地位,又平了曾国藩欲提拔知己而怕众人不服的口实。

    在求人办事时,同样如此,一旦你能看清对方的脸色,正中对方下怀地说话办事,何愁不能成为一名办事的高手呢!

    见什么人就说什么话

    无论在哪个国家、什么年代,地位等级观念都是很强的。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同,你说话的语气、方式以及办事的方法也应有异。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对什么人都是一视同仁,则可能会被对方视为无礼,尤其是对方的身份地位比你高的时候,他会认为你没有教养,不懂规矩,因而他不喜欢听你的话,不愿帮你的忙,甚至会有意为难你,这样可能阻碍你办事的路子,使所办之事一波三折。因此,与人办事时,先要摸清对方的身份地位再说话。

    北宋时期,知益州的张咏听说寇准当上了宰相,对其部下说:“寇准奇才,惜学术不足尔。”这句话一语中的。张咏与寇准是多年的至交,他很想找个机会劝劝老朋友多读些书。因为寇准身为宰相,理应学问更多些。

    恰巧时隔不久,寇准因事来到陕西,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老友相会,格外高兴,寇准设宴款待。在郊外送别临分手时,寇准问张咏:“何以教准?”张咏对此早有所考虑,正想趁机劝寇公多读书。可是转念一想,寇准已是堂堂的宰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好直截了当地说他没学问呢?张咏略微沉吟了一下,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

    当时寇准弄不明白张咏这话是什么意思,可是老友不愿就此多说一句,所以也就没再细问。回到相府后,寇准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他从头仔细阅读,当他读到“光不学亡(通无)术,谏于大理”时,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地说:“此张公谓我矣!(这就是张咏要对我说的话啊!)”因此寇准读了《霍光传》,很快明白了张咏的用意,从中受益匪浅。

    寇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为人刚毅正直,思维敏捷,张咏赞许他为当世“奇才”。所谓“学术不足”,是指寇准不大注重学习,知识面不宽,这会极大地限制寇准才能的发挥,因此,张咏劝寇准多读书加深学问的意思既要客观又要中肯。然而,说得太直,对于刚刚当上宰相的寇准来说,面子上不好看,而且传出去还影响其形象。

    张咏知道寇准是个聪明人,给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的赠言让其自悟,通过教读《霍光传》的委婉方式,使当朝宰相愉快地接受了。

    办事的高手都是懂得看对方的身份、地位来说话的,这也是自己办事能力与个人修养的体现,平常我们所说的“某某人会来事”,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才智上。这样的人不只当领导的器重他,做同事的也喜欢他,这样的人办事的成功率当然高。

    比如,当你要与上司说话,或是探讨工作,就应该尽量用“请教”的语气。向上司多请教工作方法、多讨教办事经验,他会觉得你尊重他看得起他。所以,在工作中,在办事过程中即使你全都懂,也要装出有不明白的地方,然后主动去问上司:“关于这事,我不太了解,应该如何办?”或“这件事依我看来这样做比较好,不知您有何高见?”

    如此一来,上司肯定会很高兴,我们不但会减少错误,上司也会感到自身的价值。有了他的帮助和支持,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得多了。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经精辟地总结出与不同身份的人交谈的办法:“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意思是:与上司说话须用奇特的事打动他;与下属说话,须用切身利益说服他。请牢记这些话,它对我们今天的说话办事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分钟看穿他人内心

    办事过程中你需要跟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如果能越多地了解对方,也就越能摸清对方脾气轻松办事。而人的品行、性格通常会体现在他的身体语言上。如果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那么你很快就能了解对方,并以此决定该如何办事。

    日本曾有一个传说,永禄时期,力量最雄厚的北条氏康称霸关东。有一次,北条氏康在战场上同长子氏政一起吃饭,可以想象战时的饭食是很简单的,只有汤泡米饭。然而氏政吃着吃着又往饭里加了一勺汤。此事北条氏康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马上产生了联想:为什么氏政连自己饭量有多大都没有数呢?从吃饭吃到一半时又加一勺汤看来,至少可以认为氏政是个没有多少远见的人。北条氏康的担心日后果然变成了事实。30年后,氏政终于因为缺乏远见,被丰臣秀吉的大军围困,同弟弟氏照都悲惨地战死了。称雄一时的北条氏从此日趋灭亡。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身体语言有多么巨大的作用了。同样地,在办事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了身体语言的作用,根据对方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身体语言,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措施,以期为我们的办事服务。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他的眼睛窥视他的心灵

    初次见面时,首先将视线朝左右瞄射者,表示他已经占据优势。

    如果一旦被别人注视的时候,就会忽然将视线躲开。这些人大体上都怀有自卑感,或有相形见绌的感受。

    抬起眼皮仰视对方的人,无疑是怀有尊敬或信赖对方的意思。

    将视线落下来看着对方,乃表示他有意对对方保持自己的威严。

    无法将视线集中于对方身上,很快地收回自己的视线的人,大多属于内向性格者。

    视线朝左右活动得很厉害,这表示他还在展开频繁的思考活动。

    2.从他打招呼的方式看他的内心

    针对打招呼的方式,有人总结出下面的规律:

    一面注视对方,一面行礼的人,对对方怀有警戒之心,同时也怀有想占尽优势的欲望。而凡是不敢抬头仰视对方的人,大部分都是内心怀有自卑感的。

    使劲儿与对方握手的人,具有主动的性格。握手的时候,无力地握住对方的手,表示他有气无力,是性格脆弱的人。握手的时候,手掌心冒汗的人,大多数是由于情绪激动,内心失去平衡。握手的时候,如果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对方,其目的是使对方在心理上屈居下风。

    虽然不是初次见面,但始终都用老套的话向人打招呼或问候。这种人具有自我防卫的心理。

    3.从他的癖习看他的特性

    有很多人或多或少地会有一些癖习,比如不时地搔弄头发,这是一种神经质。凡是涉及有关自己的事情时,他们马上会显得特别敏感。

    一面说话,一面拉着头发的女性,大体上是很任性的女人。

    说话时常常用手掩住自己嘴巴的女人,是有意要吸引对方。

    拿手托腮成癖的人,即表示要掩盖自己的弱点。

    不断摇晃身体,乃是焦灼的表示,这是为了要解除紧张而表现出来的动作。

    双足不断交叉后分开,这种癖习表示不稳定。

    4.从他的举动看他的意愿

    人的一举一动,特别是下意识的形体动作,也能向你泄密。

    交臂的姿势表示保护自己的意思,同样地,这种动作也能表示可以随时反击的意思。

    举手敲敲自己的脑袋,或用手摸着头顶,即表示正在思考的意思。

    摸头的手震动得很厉害,即表示全心全意在思考中。

    用双手支撑着下颌,大多数的情况都表示正在茫然的思考中。

    用拳头击手掌,或者把手指折得咔咔作响,就表示要威吓对方,而不是在进行思考的活动。

    当你读懂了对方的身体语言后,办起事情来就显得非常轻松自在了。因此,在你提高办事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提高读懂他人身体语言的能力。

    把话说到别人心坎里

    求人办事时,通过对方无意中显示出来的态度、姿态,了解他的心理,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得更真实、更微妙的内心想法。

    例如,对方抱着胳膊,表示在思考问题;抱着头,表明一筹莫展;低头走路、步履沉重,说明他心灰气馁;昂首挺胸,高声交谈,是自信的流露;女性一言不发,揉搓手帕,说明她心中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真正自信而有实力的人,反而会探身谦虚地听取别人讲话;抖动双腿常常是内心不安、苦思对策的举动,若是轻微颤动,就可能是心情悠闲的表现。

    懂得心理学的人常常通过人体的各种表现揣摸对方的心理,达到自己办事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做到揣摸对方的心理呢?

    1.先设法了解对方的想法与凭据的来源

    有一位人力资源专家曾经这么说:“假如对方很爱说话,那么我就有希望成功地说服他。因为对方已讲了七成话,而我只要说三成话就够了!”

    实际上,很多时候人们为了要说服对方,而滔滔不绝地摆事实、讲道理,把话说完了七成,只留下三成让对方“反驳”。这样如何能顺利圆满地说服对方?所以,你要学着尽量将原来说话的角色改变成听话的角色,去了解对方的想法、意见,以及其想法的来源或凭据,这才是最重要的。

    2.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当你感觉到对方仍对他原来的想法保持不舍的态度,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接受他的想法,或者先站在对方的立场发言。

    这样做主要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当他的想法遭到别人无情的否决时,尽管有时自己也意识到了你是正确的,但极可能为了维护尊严或咽不下这口气,而变得更倔强,更加固执己见,拒绝反对者的新建议。若是你说服别人落到这个地步,成功的希望就不大了。

    曾经有一位推销员挨家挨户推销洗衣机。当他到一户人家里时,恰好这户人家的太太正在用洗衣机洗衣服,就忙说:“哎呀!你这台洗衣机太旧了,用旧洗衣机洗衣服是很费时间的。太太,该换新的啦!”

    结果,还没等这位推销员说完话,这位太太马上产生反感,驳斥道:“你在说什么啊!这台洗衣机很耐用的,我都用了六年了,到现在还没有发生过一次故障,新的也不见得好到哪儿去,我才不换新的呢!”这位推销员只好无奈地走了。

    过了几天,另一名推销员又来拜访那位太太。简单地沟通后,他初步了解了太太的心理,便说:“这是一台令人怀念的洗衣机,因为很耐用,所以对太太有很大的帮助呀。”

    这位推销员先站在太太的立场上说出她心里想说的话,使得这位太太非常高兴,于是她说:“是啊!这倒是真的。我家这台洗衣机确实已经用了很久,是有点儿旧了,我正在考虑要换一台新的洗衣机呢。”

    于是推销员马上拿出洗衣机的宣传小册子,提供给她作参考。没过几天,那位太太就定购一台新的洗衣机。

    第二位推销员与第一位推销员的差别之处就在于他是在揣摸对方的心理说话,因此很容易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有时你在求别人办事时,对方会有一些感到不安或忧虑的问题,对此,你要事先想好解决之道以及说服的方法。这样的话,一旦对方提出问题时,你就可以马上说明。如果你的准备不够充分,讲话时模棱两可,反而会令人感到不安。所以,在行动前,你应事先预想一个引起对方可能考虑的问题,此外,还应准备充分的资料,给对方提供方便,这是相当重要的。

    善于观察与利用对方的微妙心理,是帮助自己提出意见并说服别人的重要策略。如果你能洞悉他们的心理,并加以渐渐疏导,你的成功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按对方文化水平说话

    求人办事时,还应该看清对方的文化水平再说话,这样才能使你的事情办得更顺利些。

    一般说来,埋头做事的文化人常常是事业心很强或对某事很感兴趣的人,一旦开始做事,便全身心投入,不愿再见他人。这种人往往惜时如金、爱时如命、铁面无情。要敲开这种人的门,求他们办事,首先不要怕碰“钉子”,还要有足够的耐性,并且要善于区分不同情况,巧妙应对,直至达到目的。下面这位小朋友就很会同埋头事业的画家妈妈打交道:

    毕加索的夫人弗朗索瓦兹·吉洛特也十分爱好绘画,一入画室便不再容许别人打扰。一次她正在作画,儿子想让妈妈带他去玩,便敲响了门,可吉洛特已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上,听到敲门声和儿子的喊声,只是回应了一声,仍旧埋头作画。停了一会,门还没开,儿子又说:“妈妈,我爱你。”可得到的回应也只是:“我也爱你呀,我的宝贝儿。”门还是没开。儿子又说:“我喜欢你的画,妈妈。”

    吉洛特高兴了,她答道:“谢谢!我的心肝,你真是个小天使。”可仍旧不去开门。儿子又说:“妈妈,你画得太美了。”吉洛特停下笔,但没有说话,也没有动。儿子又说:“妈妈,你画得比爸爸好。”

    吉洛特的画当然不会比毕加索画得更好,但儿子的话却句句说到了她的心里。她也从儿子那夸大的评价中感到了儿子的迫切心情,所以最终把门打开了。

    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遇到一些自命清高的人,他们常常是洁身自好的墨客或仕途失意的文人,或者是那些自命不凡、看破红尘的人。这种人文化层次一般都较高,他们不愿与常人来往,却希望同有才华的人结交,因此要顺利地叩开这种人的大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善于表现自己,设法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因其爱“才”便会自开家门。

    再比如,一个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到乡下或基层找普通农民或工人办事儿,就不应该装腔作势,满嘴文绉绉地高谈阔论。也不能以“文”交心,以诗会友。而应该放下文化架子,用老百姓容易接受的话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显得平易近人,与对方没有文化距离和心理距离。对方有了这样的感受,办起事情来彼此才不致产生障碍。

    一般来说,对文化程度低的人所采用的方法应简单明确,多使用一些具体的数字和例子;对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则可以采用抽象的说理方法。如此,看清对方的文化层次再说话,就可以让事情办得更顺利。

    善用肢体语言来表达

    在同他人办事情时,肢体语言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你不仅要读懂他人的肢体语言,同时更要很好地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

    下面是发生在朝日啤酒董事长濑户雄三先生身上的一件事。

    濑户年轻的时候,曾在大阪做过销售。当时,朝日啤酒的经营每况愈下,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小。由于经营不善,自己的根据地也被麒麟啤酒占据了。为此,他一方面积极地联系各个批发商,同时也到啤酒屋、小酒馆等地方去推销。

    有一次,在他第三次去拜访一家有实力的批发商时,遭到了那家老板的严厉训斥:

    “你鞠躬行礼时完全看不出诚意,你还是去找个人好好地学学吧!”那么,他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学呢?原来是白鹤制酒大阪分店。因为这家店里有一位很会行鞠躬礼的人,所以他就去跟这个人学习。

    濑户先生一到那儿,这个人就用非常柔和的声音和满脸的笑容来接待他:“欢迎您到我们这里来。”行为举止非常得体。

    濑户先生说:“他对我鞠躬时,手心是放在膝盖上的。”可以想象,濑户先生当时一定很感动。

    他说,以前根本就没有想过,鞠躬还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和精神。单单一个鞠躬就蕴涵了他们的内心和精神。

    通过以上这个故事,你能够看出控制自己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因为肢体语言是不容忽视的办事手段与语言工具。这是在办事过程中不可忽视的。

    为此,你可以采取下面这些有助于控制你的肢体语言的方法:

    1.表示你坐或站和你所用空间的方式

    站或坐的方式有三点要加以注意:

    (1)直接地坐在或站在某人的对面,或他们的上方,会让人产生一种下意识的对抗的感觉。这会使对方进入敌对状态。

    要营造一种开放、合作的沟通氛围,以直角的形式站或坐要比坐对面更好。这发出一种合作的信号,使双方都有凝视的空间。

    在解决问题的讨论中,或者较紧张的沟通情形中,把角度再拉开点儿,并排坐。这种表面的、象征性的位置使你们“站在同一立场”,并缓解了沟通的气氛。

    (2)沟通时的“高度”,体现了尊贵与权威。“仰视”那些你尊重和钦佩的人等于把他们置于更高的地位。

    尽你的可能,试着坐或站在与你交谈的人的同一水平面上。在面对他人时,一个人站或坐得过高被认为是不利的。

    (3)注意你对私人空间的使用。有一位著名的学者曾经说过,“看两个人相处距离的远近,就能大致感觉到两者的亲密关系程度”。

    依据通常的情况,人们的个体空间需求大体上可分为四种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

    亲密距离是指两人的身体很容易接触到的一种距离,一般间隔在15~45厘米之间,甚至可以紧挨在一起,亲密无间。这一距离适用于情人或夫妻间谈情说爱,也适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或是很要好的朋友之间谈话。

    个人距离一般在45厘米至1米之间。其特点是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容易接触到对方的身体。通常熟人朋友间的交谈多采用这种距离。

    社交距离的范围比较灵活,近可1米左右,远可3米以上。这种距离通常用于与个人关系不大的人际交往,如果双方相互有吸引力,也可以缩短距离,可灵活掌握。

    公共距离是指人们在公共场合的空间需求。除了公共汽车、电梯等特定场合外,一般都在3米以外。

    不同类型的人际空间对社会交际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但从总体上看,人际空间的改变暗示了不同的语言交际,其主要作用在于暗示,人际空间的改变暗示了不同言外之意。

    因此,在社会交际时,如何跟空间打交道就显得异常重要。

    2.在与他人交谈时集中你的注意力

    在面对你的交谈者时聚精会神会改进交流。所以,你的身体最好朝着他人摆正你的身体。这也是鼓励发言人继续发言和减少周围琐事扰乱你们的机会。

    3.用你的倾斜来表示你的态度

    当倾听时,我们能够用向说话人倾斜的程度来表示我们所关心的程度。这使得谈话交流变得更有趣。

    假如我们倾斜的角度在75°以上,我们所表示的态度就变为“压力”。它能巧妙地说“我不相信你”“你最好讲清楚”“你最好同意”。

    “60°~70°倾斜”是有可能的。如果谨慎地应用,会成为一种对会谈感兴趣或挖掘出更多有用信息的巧妙的技巧。应用不当,它也能够威吓、压制和操纵别人甚至造成敌意。相对地,如果你要减轻压力,也就是说,当有人看上去紧张、易冲动,或者谈一些较困难的个别事务时,你可以明显地向后倾斜来减少一些他们所能感到的压力。但是要有一个界限,因为向后倾斜得太多就会给人留下完全不感兴趣的印象。

    4.用你的目光与他人接触

    目光接触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目光接触太少,你就变成了不感兴趣的听众或者没有信任感的发言者;而目光接触太多,你又会感到压力。

    对于讲话者来说,目光接触的“正常”尺度是“我正在对你们说事实,你们应当相信我所说的”,它还能帮助听众集中精力。

    对于听众来说,目光接触的“正常”尺度是“我对你所说的感兴趣,你一定要说,而我正在听你说”,由于表现出听众正在听而帮助了发言人。

    5.如何给出你的反馈

    事实上,适当的反馈是防止对话向不同方向发展的最好方式。所给出的反馈要尽可能地建立在讲话者所说的问题上。同时,这种反馈要借助于平稳和自然的过渡来引导谈话。

    6.在交流时如何放松和平衡你自己

    在交谈中有些人有轻微抖动或用手指转动铅笔的习惯,给人一种紧张或不安的印象。还有一些人坐或站立的姿势倾斜,有的是头部倾斜,有的是身躯倾斜。

    最好的办法是做到静止和平衡,这并不意味着僵硬。它的作用相对于轻微抖动、转动和倾斜是非常不同的。放松与平和有助于交流。

    在办事的时候,很多人可能都不十分在意,因而没有控制好自己的身体语言。这对办事是不利的。你也许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你的习惯,要把事情做好,要改变习惯,需要相当的毅力。然而,交流对你越是重要,传递你的肢体语言的良好习惯也就显得越重要。

    听懂别人的言外之意

    为了达到求人办事目的,你需准确洞悉对方的言外之意,听清楚对方的“弦外之音”,这就要求你平时必须培养不断分析对方动机的习惯,并且要随时留意对话的目的为何。如能经常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准确捕捉对方的“弦外之音”便能成为一种本能,从而在办事的过程中更能达到心灵的契合。

    有个穷人患病,病情渐渐沉重,医生说他没有希望了。病人祷告众神,说如果能病好下床的话,一定设百牛祭,送礼还愿。他妻子正站在旁边,听他这么说,便问道:“你从哪儿弄这笔钱来还愿呀?”他回答说:“你以为神让我病好下床,是为了向我要这些东西吗?”

    这故事说的是,实际上不想做的事,人们倒最容易答应下来;人有时候心口不一。由此看来,捕捉对方的“弦外之音”是很有学问的技巧。人内心的思想,有时会不知不觉在口头上流露出来,因此,与别人交谈时,只要我们留心,就可以从谈话中探知别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在同别人谈话时,要注意:

    1.由话题知心理

    人们常常将情绪从一个话题里不自觉地呈现出来。话题的种类是形形色色的,如果要明白对方的性格、气质和想法,最容易着手的地方,就是观察话题与说话者本身的相关状况,从这里能获得很多的信息。

    比如,在年轻小伙子的世界里,他们最爱谈论的话题是车子。关于车子的杂志也跟音乐、足球杂志一样畅销。小伙子的话题几乎都涉及与车子的品牌、行程、速度等有关的话题,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暂时买不起车。其实,他们那么热衷于车的话题,无非在表示自己将来有能力购车,或者是想表示自己对这些懂得很多,无非是显示自己。

    2.在措辞习惯中流露出的“秘密”

    语言表明出身。语言除了社会的、阶层的或地理上的差别外,还有因个人的水平而出现差别的心理性的措辞。人的关键种种曲折的深层心理会不知不觉地反映在自我表现的手段——措辞上。通过分析措辞常常就可以大体上看出这个人的真实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本人没意识到的措辞特征比词语的内容远为真实地告诉人们其人自身的特点。

    例如,钱钟书先生的名作《围城》中的张先生,他在方鸿渐面前大肆卖弄自己的洋文,以显示自己博学,实际上只反映出其知识的贫乏。

    3.说话方式能反映真实想法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感情或意见都在说话方式里表现得清清楚楚,只要仔细揣摩,即使是弦外之音也能从说话的帘幕下逐渐透露出来。

    (1)说话快慢是破解深层心理的重要关键。如果对于某人心怀不满,或者持有敌意态度时,许多人的说话速度会变得快速。如果有愧于心或者说谎时,说话的速度自然就会迟缓起来。

    (2)从音调的抑扬顿挫中看破对方心理。当两个人意见相左时,一个人提高说话的音调,即表示他想压倒对方。

    对于那种心怀企图的人,他说话时就会有意地抑扬顿挫,制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有一种吸引别人注意力的欲望,自我显示欲便隐隐约约地透露出来了。

    (3)由听话方式看破对方心理。构成谈话的前提包括了两种不同立场的存在者,即说话者与听话者。我们可以根据对方对自己说话后的各种反应,来突破对方的深层心理。

    如果一个人很认真地听话,他大致会正襟危坐,视线也一直注视着对方。反之,他的视线必然会散乱,身体也可能在倾斜或乱动,这是他心情厌烦的表现。

    能够准确地捕捉对方的“弦外之音”是一个人办事能力的体现。因此,如果你想在办事时得心应手,就该多多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