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居民说,春天只有两分钟。真是如此,堆积了五个月的雪才化尽,便有了初夏气息,阳光灼人,风有些黏腻,这时候在馨香的天空下漫步,想到冬天,简直不堪回首,想到每天早晨在窗前看着儿子走上寒冷的街时,心里的舍不得,决心要考驾照买车,尽管我认为我们只是暂时住这里,而且对开车这件事,内心一直很排斥。
这里考驾照,要先通过笔试,之后会得到一张称为permit(准许证)的准驾照,有了这张证,你可以开车了,但车内必须有持正式驾照的人陪伴。这样,你可以不用进驾校,只要有车有人陪你练,便可以拿着permit 去参加路考。
我又获知,这里考驾照,不是考你驾驶技术而是看你是否熟知并遵守交通规则。一些国内已持有驾照开了几年车的人,到这里考驾照竟未通过,原因就是路考时犯了这里的交通规则,或者不够标准的驾车习惯,对于考官,你必须遵守路规到丝毫不能有差池。这个,到我自己参加路考后,才会真正明白。
学车和考驾照,对于我是一段忘记不了的经历。
一旦下了学开车的决心,第一件事便是去考笔试,有了第一张准驾照,才能摸方向盘。
那本笔试必读的册子,我已在冬天夜晚断断续续读了一遍。但册子好几十页,哪里记得全,一些专用术语需用中文注释才能明白,好在册子的每一章节后有模拟考试题。天一暖,我加快步伐把册子里的模拟题都做了一遍,便去考试了。
在美国,驾照相当于身份证,旅行或申请其他各种卡,有驾照方便许多,我那些在纽约不开车的朋友,也有驾照。第一次来美国是访问纽约,曾有住在美国多年的台湾人劝我们立刻去考个驾照,说如果以后在美国买车,保险费可以低很多。我和丈夫当时并没有未来计划,所以也没有把他的话放心上,等我买车上保险时才明白,驾龄时间越短保险越贵,而考量你驾龄的就是拿驾照的时间。
按照美国法律,发放驾照属于州政府权力范围,办公室在政府楼里。申请驾照的办公室总是人满为患。笔试之前要填表回答一些问题。有一题问是否愿意捐献器官(假如车祸突然死亡),愿意与否将在驾驶证上显现,猛一看这样的题目有点心惊肉跳,在中国时我们几乎不谈论这类问题。
拿了号码坐在等候区,很快被唤到柜台前,工作人员是个年轻的黑人女子,问我是用电脑考还是纸笔考,我要纸笔,她说声good luck(祝好运),便让我坐到柜台旁一角,那里有几张面壁的桌子供笔试者用。
此时,只有我一人,完全没有考试气氛,但我有考试恐惧症,一看考题与模拟题有区别,就慌张了,其实有些问题只是换了描述方式,但发生了语言问题,我理解反了或者不理解。写完考卷还回去,黑人女子当场给我批分,考分没有通过,她说差一点点,她把错题的正确答案给我看,要我记住,让我第二天再去考,这倒是非常给力的帮助。
第二天去考,考卷竟然相同,真让我难以置信,这考卷几分钟就完成,看过正确答案哪里还会错?这天的工作人员是个白人女生,她给我批分时居然还惊叹我一百分的好成绩,我告诉她昨天刚来考过,她说她知道,表格上有显示。所以,她只是说客气话而已。
笔试通过后,立刻付钱拍照准备拿“准驾照”,这些都在同一间办公室完成。但证件要制作,一两个星期后才寄到,他们先给了我一张电脑当场印出的“草证”。
拿了这张“草证”我就可以练习驾车了。我没有车,要练车先要买车。我对买车心里完全没有谱。远在上海的丈夫根本难以想象我能学会开车,学会了也不能上路,太危险了。他也难以想象我如何靠自己买一部二手车。我对车毫无所知,买二手车不是明摆着去受骗吗?他劝我放弃。如果孩子冬天无法走路上学,不如回上海。
开车当然不仅仅解决孩子冬天上学的问题,也意味着这两年我能否过正常生活。虽然附近有可以步行去的超市和咖啡馆,但腿能到达的地方太有限,受限的人生太郁闷。虽然即便有了车我也未必有胆量上公路旅行,但获得自由的感觉太不同了。
我不可能放弃,我已经拿到第一份许可证,感觉离驾车上路已经很接近,尽管我心里对开车充满恐惧。无论如何,先买部低价位的二手车再说。这种事说难并不难,一旦操作起来,不同的路径便在眼前。城里和外城有不少车行,美国最不缺的就是二手车,也可以去网上搜寻。
可是说到买车,便有同胞给我警告,他们说美国人做生意一般不会骗人,除了买卖旧车的dealer(经销商),也就是,美国生意界最不可信任的便是这批dealer。
感觉上我马上要和一群骗子打交道了。然而,当我真的进入买车的程序,才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车子有市场价格,关于车子损耗度,通过年份、英里数和外观便能了解大概,车子遇到车祸是硬伤,通常都会有记录,除非向保险公司隐瞒。
现在我要先确定买什么牌子的车,在车行发现美国二手福特车又多又便宜。有位关系特好的朋友告诉我,福特引擎好,车身结实,但小地方容易出毛病,一些小毛病换了男人自己会修,女人不懂机修,送修车行开销太大,朋友认为丰田凯美瑞这款比较合适我,凯美瑞质量可靠,很少发生各种小毛病,可以开到三十多万英里,且不费油,我一向信服这位朋友丰富的美国生活常识,打定主意只买凯美瑞。
我在各车行转悠,二手凯美瑞很少见,即使有也已经跑了十几万英里,被经销商油漆后价钱比福特高两倍,可见是一款受欢迎的旧车,或者说凯美瑞好用到车主不会轻易卖掉。
我花了两个多月找车,后来在网上发现邻城有家号称是老年人合伙开的小车行,信用可靠利润低,那里有一款凯美瑞,英里数不高,很合我意,立刻成交。
果然,在我用这部车的三年里,凯美瑞从不给我添麻烦,留给儿子读大学用便开始出问题,其实也是小问题,比如自动锁弄坏无法关警报器或者电池没电发动不起来,诸如此类非车子质量的小问题。所以美国人认为两样东西不能借,老婆和车子。
买车同时,我开始联系驾驶学校,尽管考驾照对十八岁后的成年人没有必须进驾校的要求,许多中国学生来这里学车也都是跟着同学或自己的家人学。我完全不懂车而且怕车,在最初阶段让朋友带车太危险,决定先进驾校学一阵。
我翻开电话黄页簿,给有限的几所驾校打电话,这里的驾校很少有成年人参加,因此,如果成人学驾车,是以小时收费。当时问来的价格是,小时价格为现金三十五美元,支票四十五美元,原因是收支票对方要缴税。我通过电话和一所驾校联系上,并订好了练车日程。
其实所谓驾校只有一个教练,联系到的这位驾校教练奇胖无比,如此大的身坯占据了驾座旁边的空间,坐进他的车厢呼吸都有点不畅。这位胖教练好像不舍得把他的车给我开,竟自己开车让我坐副驾座,在路上一边兜圈子一边跟我啰唆开车规则,我忍了好久才向他质疑说,交通规则不都已经通过笔试了吗?我现在是来练车而不是学习我已掌握到的规则。他勉强让我坐上驾驶座,刚开了一小圈第一小时便结束了。
我把胖教练炒了。再找教练并不容易,黄页簿上的电话常无人接,仔细检索发现附近一带驾校教练寥寥无几,其中一个还是胖教练的儿子。把没人接的电话再耐心拨了几圈,终于找到一位叫福瑞德的教练,福瑞德其人电话里听起来比较开明容易沟通,从声音里可辨别此人绝不是大块头。真奇怪,我已经可以从声音辨别对方是否体重严重超标。
我在电话里预先和未谋面教练讲定,必须从第一分钟开始就让我练车,他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但一问价格,竟是四十五美元一小时,现金和支票都一样,且每节课后结算。我与他讨价还价了一番,他似乎同意打折。
果然,此教练瘦高个子,五十多岁,光是外表便让我松了一口气。在美国中西部,男人到了这把年纪仍能保持“瘦”,不挺出肚腩,是罕见的“自律”。上路后,福瑞德也能按我要求,一不多话,二重点清晰,且此人颇有绅士风度,看我握着方向盘神情紧张,给我一颗薄荷糖让我放松,间中,要为我买咖啡让我休息片刻。知道我从中国搬来不久,便告诉我哪里有值得一去的游玩处,也许可以带我去。对我的作家身份,更是表示惊奇和佩服,并希望能读到英语片段,总之相处融洽。
我正窃喜教练换得满意,不料结账时他仍要我付四十五美元,之前在电话里不是同意我减价的要求吗?他说他附带了自带汽油的条件。真的吗?我居然没有听清有这么个条件,于是我们两人坐在汽车里又讨价还价了一番,他说要去问他的老板,我问“问老板”是否是个遁词,你不就是你自己的老板?他大笑承认的确没有什么老板,我们互相称赞对方脑子好用。这时候你以为再谈减价可以容易些,才不,福瑞德仍坚持减价需自带汽油的条件,或者给他带份午餐,我哪里会自找麻烦去买什么汽油或带什么午餐,最后仍是一分不少地付了费。
考虑到学车效率,我给昂贵的福瑞德打电话要求继续学车,他连连喊着wonderful(好极了)。再见面已经像朋友,教练的车里现在多了一张中国地图,并问我Tibet(西藏)中文怎么发音,学费仍没有减价,不过教练邀请我去听他的驾驶课,不另外收费,并接送我上课。
后来儿子学车仍是去福瑞德的驾校报名,州里的法律规定,十八岁之前的青少年必须通过参加驾校拿驾照,驾校费用三百多美元。在驾校,需要听满十几小时的交通规则课,课程纪律严格,不能缺席,设有考勤检查,每节课有测验。这些课除了学规则,大量时间用来看VCR(视频、录像),那是违反不同交通规则的事故现场录像,以及专门制作的动画片。想来唯有血腥的事故图像才能让孩子们印象深刻,明白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可怕后果。
学员们真正上路练车才七小时,很多孩子之前已经跟着父母练过,上车就能开,事实上,即使没有摸过车,对于年轻人,驾车就像玩玩具,仿佛一上车就会开。但经过驾校的训练和教育,学员们能获得良好的驾车习惯,这便是美国父母把从小就已经学会开车的孩子送进驾校的初衷。
驾校结业有证书,结业那天有交通警察来参加,给一些告诫,并抽查一两个学员进行路考,学员们拿了驾校毕业证书直接去换驾驶证。
我才明白,附近零星几所驾校其实是为这些未成年人设立。我们这个州,孩子十六岁就可以开始申请驾照,但驾车时间和路线有严格规定,只能在上下课时间,在家和学校之间的路上行驶,车上不能载人,是个需要家长监护的过程。满十八岁不限制路线,但夜晚十二点以后不能驾车外出。但是,孩子在农场开农业机械车,十四岁就可以申请特殊驾照。
我跟着福瑞德学了六小时,不过是上路摸了方向盘而已,还没有找到开车的感觉,练车过程中福瑞德讲到的有些要领,我也未必完全记住,之后,还是要靠朋友陪着练车。
我后来每次开车都会想到最初陪我练车的朋友。朋友陪练完全不同于教练陪练,教练车有两套刹车,在安全上他有主动权,朋友陪练无法控制刹车,全看这个还处在战战兢兢状态的人有多少理智,真是风险冒大了。我相信,像我这么害怕开车的人,是在小概率里。
有一天终于出事了。我把车开进停车场,欲停进两部车中间,拐弯进去时,方向盘转得太用力,车子被锁住不动了,脚使劲踩油门,当方向盘稍稍转回来时,车子立刻冲出去,车头撞到旁边停着的奥迪车的车门,车门被撞凹。所幸有陪我练车的朋友,立刻联络我的保险公司,后面所有的事就由保险公司处理了。
这部奥迪车的车主是我同一栋公寓二楼的韩国女生,她在发廊工作,人很nice,没有一点责怪,好好一部车被换了车门,修车期间还不能用车,各种不方便。可每次看到我,她都会笑着告诉我车子修理的进度,她说她很满意保险公司答应把整扇门换了而不是修这扇门,可我却很想知道,别人是怎么心无内疚面对被自己撞坏车的车主。
撞车是在停车场,没有惊动警察,我当时的保险费没有涨太多,后来去纽约换保险公司,本来就昂贵的纽约保险费,更是因为这个记录,将保险费提高了近一倍。五年后,这个记录才被保险公司忽略,也就是,我的保险费五年后才降下来。
撞车给我留下了阴影,后来进停车场,我都会把车停在远处无车和我挤的地方,宁愿多走路也不要把车挤到靠近进门处的车堆里,无论多着急,也不在车里着急,就像朋友说的,后面的车按多响的喇叭,你也不能急,哪怕他下车到你车前敲车窗。当然,这样的事不可能发生在我们这个温良恭俭让的小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