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妥协、懂得进取-淡定冷静才懂得进取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止的修炼

    止有二分,内在和外在的。知止之中,知为主,止为宾,知为先导,止是主导所造成的一种境界。安于,居于,以道和德之故而坚守之,又能知道行于当行,止于当止,守道而禁止非道。同时亦有真正修养上的真实操作性。

    止是“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把纷纷扰扰的心思暂时停下来,非若此莫办。

    放生的真谛

    古来有句俗话:“行善积德”。这句话是劝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灾荒年间,有些殷实人家为救那些饥寒交迫的灾民免于饿死,捐米赈灾,皆为积德之举。太平年间,将鱼、龟放游到江河水池,将鸟放飞到大自然,叫“放生”,皆为积善之行。后来,有人在大年初一这天,把捉来的鸟雀放生,名之曰“爱生灵”。

    春秋时期,晋国建都邯郸。晋国有一个势焰熏天的大臣赵简子,他就喜欢在过年时让老百姓替他捉斑鸠鸟送到他府中,让他放生。

    大年初一这天,邯郸地方的老百姓能够破例地纷纷拥进赵简子的府邸,他们都是来向赵简子进献斑鸠,好让赵简子放生的。赵简子非常高兴,对他们一个个都发给很优厚的赏赐。初一这天,从早到晚进献斑鸠的人络绎不绝。

    赵简子的门客在一旁站了很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赵简子回答说:“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对生灵的爱护,有仁慈之心嘛!”门客接着说:“您对生灵有如此的仁慈之心,这是难得的。不知大人您想到过没有:如果全国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鸠去放生,从而对斑鸠争先恐后地你追我捕,其结果被打死打伤的斑鸠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鸠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像现在,您奖励老百姓捕捉这许多的斑鸠送给您,您再放生,那么大人您对斑鸠的仁慈确实还不能抵偿您对它们人为地造成的灾祸哩!”

    赵简子听了门客的一席话,背着双手在府门里踱来踱去,仔细地思考了一阵子,默默地点了点头说:“对的。”

    保密

    一位海军部长,有一天,他一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来他家做客,两个人聊天聊的很投机,聊着聊着,他的朋友就问他在大西洋上某岛建立基地的事。

    “我只要你告诉我,”他的朋友说,“我所听到的有关基地的传闻是否确有其事。”

    这位朋友要打听的事在当时是不便公开的,但既是好朋友相求,部长怎么好拒绝呢?

    只见这位部长望了望四周,然后压低嗓子向朋友问道:“你能对不便外传的事情保密吗?”

    “能。”好友急切地回答。

    “那么,”部长微笑着说,“我也能。”

    位置

    一只四处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顶上安了家。

    佛塔里的生活实在是幸福极了,它既可以在各层之间随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丰富的供品。它甚至还享有别人所无法想象的特权,那些不为人知的秘笈,它可以随意咀嚼;人们不敢正视的佛像,它可以自由休闲,兴起之时,甚至还可以在佛像头上留些排泄物。

    每当善男信女们烧香叩头的时候,这只老鼠总是看着那令人陶醉的烟气,慢慢升起,它猛抽着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类,膝盖竟然这样柔软,说跪就跪下了!”

    有一天,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它一把将老鼠抓住。

    “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道。

    “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

    野猫讥讽道,然后,它像掰开一个汉堡包那样把老鼠掰成了两半。

    你脑袋上有“王”字吗?

    看到过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天,一只猫来到森林里,看见了百兽之王老虎,发号施令,分发食物,小动物们见了老虎毕恭毕敬,于是,猫非常羡慕老虎的气派。

    一会,当猫偶尔来到河边,发现自己在水中的影像酷似老虎时,便得意起来,想效仿老虎。于是,猫趁老虎外出觅食时,在森林里四处招摇,号称自己是兽王。

    令猫得意的是,自己的身后也有了一些追随者:松鼠、鹳、果子狸、土拨鼠。猫率领着这些小动物,到处游逛,吆五喝六,发号施令,俨然成了兽中之王。

    突然,有一只狼扑向了猫,吓得猫弓起腰,毛发尽竖,只会“喵喵”乱叫;此时,老虎咆啸一声冲了过来,狼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走了。

    老虎拍拍猫的头说:“小样,你看你脑袋上有‘王’字吗?猫就是猫,不是声称自己是老虎就会成为老虎的。我们从前都是猫,但后来我们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拼搏,才成了百兽之王。”

    当我们的脑袋上还没有“王”字的时候,除了“修炼”以外,做任何事情都是危险的。

    蝙蝠的下场

    我们很小就知道,蝙蝠是种奇怪的动物,它虽然会飞,但是它不是鸟,也不属于走兽,在自然界里,蝙蝠总是孤独地没有同类,记得老人告诉我们过这样的故事:

    很久以前,鸟类和走兽,因为发生一点争执,就爆发了战争。并且,双方僵持,各不相让。

    有一次,双方交战,鸟类战胜了。蝙蝠突然出现在鸟类的堡垒。“各位,恭禧啊!能将那些粗暴的走兽打败,真是英雄啊!我有翅膀又能飞,所以是鸟的伙伴!请大家多多指教!”

    这时,鸟类非常需要新伙伴的加入,以增强实力。所以很欢迎蝙蝠的加入。

    可是蝙蝠是个胆小鬼,等到战争开始,便秘不露面,躲在一旁观战。后来,当走兽战胜鸟类时,走兽们高声地唱着胜利的歌。蝙蝠却又突然出现在走兽的营区。“各位恭禧!把鸟类打败!实在太棒了!我是老鼠的同类,也是走兽!敬请大家多多指教!”

    走兽们也很乐意的将蝙蝠纳入自己的同伴群中。

    于是,每当走兽们胜利,蝙蝠就加入走兽。每当鸟类们打赢,却又成为鸟类们的伙伴。

    最后战争结束了,走兽和鸟类言归和好,双方都知道了蝙蝠的行为。当蝙蝠再度出现在鸟类的世界时,鸟类很不客气的对他说:“你不是鸟类!”

    被鸟类赶出来的蝙蝠只好来到走兽的世界,走兽们则说:“你不是走兽!”并赶走了蝙蝠。

    最后,蝙蝠只能在黑夜,偷偷地飞着。

    每次讲完这个故事,老人总会用智慧的口吻说:你们如果不想变得像蝙蝠那样孤独,就要学会忠实于你的朋友。

    黎丘老丈

    魏国都城大梁以北的黎丘乡,经常有爱装扮成乡人子侄兄弟的鬼怪出没。有一天,家住黎丘农村的一位老人在集市上喝了酒,醉醺醺地往家走,在半路上碰到了装做自己儿子模样的黎丘鬼怪。那鬼怪一边假惺惺地搀扶老人,一边左推右晃,让老人一路上受够了罪。老人回到家里以后,不脱鞋、合着衣,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老人酒醒之后,想起自己醉酒回家时在路上吃的苦头,把儿子狠狠训斥了一顿。他气愤地对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你有孝敬我的义务。可是昨天你在路上让我吃尽了苦头。我问你,这究竟是因为我平日对你不够慈爱,还是因为你生了别的什么坏心?”

    老人的儿子一听这话,像是在晴天里听见一声霹雳。这到底是哪来的事呢?老人的儿子感到十分委屈。他伤心地落着泪、磕着头,对父亲叹息地说:“这真是作孽呵!我哪能对您做这种不仁不义的事呢?昨天您出门不久,我就到东乡找人收债去了。您从集市走回家的那一阵子,我还在东乡办事。您如果不相信,可以到东乡去问一问。”

    老人知道自己的儿子素来诚实、孝顺,因此相信了他的话。可是那个长得很像自己儿子的人到底是谁呢?老人想着想着,一转念记起了黎丘鬼怪。他恍然大悟地说:“对了,一定是人们常说的那个鬼怪作的孽!”说到这里,老人忽然心生一计。他打算次日先到集市上喝个烂醉,然后趁着酒兴在回家的路上刺杀那个黎丘鬼怪。

    次日早晨,老人在集市上又喝醉了酒。他一个人跌跌撞撞地往回走。他的儿子因为担心父亲在外醉酒回不了家,正好在这个时候从家里出来,沿着通往集市的那条路去接父亲。老人远远望见儿子向自己走来,以为又是上次碰到的那个鬼怪。等他的儿子走近的时候,老人拔剑刺了过去。这位老人由于被貌似自己儿子的鬼怪所迷惑,最终竟误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当人们不辨真伪时,后果是多么残酷啊。

    敢说“我不懂”

    星期三的下午,校长照例是去听一位教师的课,这次讲课的是个年轻的语文老师,当课讲完了,老师问学生:“听懂了吗?”“听懂了!”同学们齐声回答。“还有谁不懂请举手。”全班静悄悄的,一位学生的手稍稍伸了一下很快就缩回去了。年轻的老师还是发现了,她微笑地说:“你哪里不懂,没关系,讲出来。”孩子怯怯地站起来叙述着,老师一边鼓励孩子大声点儿,一边走过去俯下身听,很耐心地又讲了一遍,最后对这位学生说:“请坐,以后要注意听讲。”

    下课后,校长把年轻的老师和这位学生请进了办公室。学生小声说:“校长,我以后上课一定要用心听讲。”校长微笑的对他说:“孩子,今天请你来是要表扬你,你敢说真话,不懂就问,这是很了不起的,今后要理直气壮地问,不懂就把手高高地举起,你说好不好?”孩子很惊奇地看着校长,又看了看自己的老师。老师点了点头,孩子高兴地飞奔而出。年轻的老师若有所悟地说:“我一直以为自己很耐心,现在明白了,学生好不容易敢举手说不懂的勇气,却被我‘今后上课要用心听讲’永远地吓回去了,他以后一定会加入全班‘听懂了’的行列。”

    得与失

    三个旅客同时住进了一个旅店。早上出门的时候,天阴阴的,一个旅客带了一把伞,一个旅客拿了根拐杖,另一个旅客什么也没有拿。

    晚上归来的时候,拿伞的旅客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客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客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客很纳闷,问第三个旅客:“你怎么会没事呢?”

    第三个旅客没有回答,而是问拿伞的旅客:“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摔伤呢?”

    拿伞的旅客说:“当大雨来到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小心,专捡平稳的地方走,所以就没有摔伤。”

    然后,他又问拿拐杖的旅客:“你为什么没有淋湿而摔伤了呢?”

    拿柺杖的人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有带伞,便捡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跌跤。”

    第三个旅客听后笑笑,说:“这就是你们拿伞的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而我却安然无恙的原因。当大雨来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细心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到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到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能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

    猱和老虎

    从前,有种叫猱(NAO)的动物,它的体形很小,但是他长着锋利的爪子,它很喜欢吃动物的脑髓,每次都会在别的动物不注意的时候,把他的脑髓吃掉。

    有一天,老虎的头皮痒了,猱就自靠奋勇的去给老虎搔痒,它给老虎搔了一天的痒,把老虎搔的飘飘欲仙,第二天,老虎又叫猱给它瘙痒,猱就又去了。

    这一天,老虎觉得猱给搔痒舒服到了极点,接下来几天,老虎天天让猱去给它瘙痒,渐渐的老虎的头皮都被猱搔破了,老虎也没有感觉,又渐渐的猱在老虎的头皮上挖了个洞,老虎因为觉得猱瘙痒太舒服了,也没有觉察到,终于有一天,猱把老虎的脑髓一下子给挖了出来,吃了一个精光!

    老虎一命呜呼了!

    别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

    朋友离公司比较近,所以每天走着上下班。有一天,他却在这条路上摔倒了,正好来了辆自行车,撞了他一下,伤势还不轻。

    看他的时候,他愤愤地说:“也不知是哪个讨厌鬼,在路上扔了一块砖头。”我问他难道你是闭着眼走的吗?他说其实跟闭着眼差不多,因为我在想事,可能太入神了,并且我太相信自己、天天走的路,这么熟悉怎么会……

    这么平坦而视野好的路,他竟然摔倒了,也许是他他熟悉太相信这条路了。

    其间的道理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一个人太相信自己,或是太相信某个人,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全都寄托在他身上,最后伤及你的往往就是这些你认为最相信的人和东西。

    一个人活在世上是需要有质疑心理的,一个人的生命不能维系在单一的事情上,带着质疑上路,对身边的人和事带有淡淡的质疑心,你才会不至于走入自我陶醉自我封锁的绝境中。

    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它就逃之夭夭。但走过长长的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着原路退回。

    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脾气,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然后做一个机关,然后恢复表面的形状,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去收获猎物了。

    兔子致命的缺点就是它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忘记了变化的时时存在。

    高超的骗术

    从前,有一个老头,拿了几两银子到钱庄去换铜钱用。店主看了看,说银子质量不好,不想换,老头却非换不可。两人争吵起来。

    正在这时候,从外面走进来一个年轻人,恭恭敬敬地走到老头面前,施了一个礼说:“老伯,您在常州做生意的儿子要我带一封信和十两银子交给您,正巧半路在这儿碰上您。”说着,从兜里拿出信和银子交给了老头,转身就告辞了。老头接过银子,笑得合不拢嘴,拆开信对店主说:“我不识字,您帮我念一下这封信吧!”店主人接过信一念,写的都是他儿子做生意的见闻和问候的话,只在信的最后说:“我托朋友带来十两纹银,您老随便买点想要的东西。”

    老头听了很高兴,对店主说:“真是好儿子!店家,把那几两银子还给我,拿我儿子寄来的这十两银子换铜钱,怎么样?”说着就把银子递了过去。

    店主忙接过银子一称,有十一两零三钱重,他嘴里却说:“您看准了,刚好十两。现在的行情是十两银子换九千个铜钱。”说完把九千个铜钱给了老头。老头满脸堆笑,拿着钱走了。

    店主多得了一两多银子,正高兴呢!却见一个壮汉走进来说:“您受骗了还不知道呢!”店主不高兴地说:“你怎么知道我受了骗。”这人说:“这老头是我的隔壁邻居,他是一个老骗子。他的银子是假的!我看见他到您这儿来换钱就替您担心,可他在这儿我又不好说破。”

    店主听他这么一说,赶紧把银子剪开,只见银子里面全是铅胎。店主赶忙向这人打听:“您说那老头他住哪儿?您带我去找吧!”

    两个人走到一个酒店旁边,远远地就看见那老头把钱放在酒桌上,正和几个人在那里喝酒。那人用手一指,说:“那不是?您快去抓他,我得走了。”店主怒气冲冲走进酒店,揪住那个老头就打:“你居然敢来骗我,拿十两假银子换我九千铜钱。”旁边喝酒的人一听,赶忙劝住,问是怎么回事?

    老头说:“我用我儿子寄来的十两银子去换钱,根本不是什么假银子。你既然说我用的是假银子,拿出来看看!”

    店主拿出剪碎的铅胎银给大家看。老头笑着说:“这根本不是我的银子,我只给了你十两银子,换了九千铜钱。你这些假银子恐怕不止十两吧?不要来骗我,”

    酒店里的人一听,赶紧拿戥秤一称,果然是十一两零三钱。那伙人都十分恼火,围上来责问店主:“你这假银子根本不是他的,你想讹诈是不是?”店主一看慌了手脚,结结巴巴地说:“这、这……”这些人见店主回答不上来,围上去痛打了他一顿。

    定的修炼

    定和止的关系很微妙,止是定的因,定是止的果。止是定的前奏,定是止的成效。定有寂静精思的内涵。中国上古传统文化,儒道尚未分家的道学来讲,这是“内视”和“精思”的实际学养的内涵,并非徒托虚言、虚构玄想的空话,它是有科学性的实验,更非盲目迷信来崇拜信仰,就能达到的境界。

    《易传》说:“阴阳不测是谓神。”早于孔子而生的管仲,便提出“心术”的重要,而且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的形容词。迟于孔子而生的庄子,就用“神明来舍”来表达。但须知管子、庄子所说的鬼、神,并非如童话和民间通俗的鬼神。鬼,是指精神阴暗不明状态的代号;神,是指上下通达的名词。

    “知止而后有定,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充分表达出“思维修炼”的内涵。严格说,止和定之作用和境界,各有分别。外用则是安身立命要知自己之定位,而后才能处变而荣辱不惊。定之学,则大有可说之处,是一般学者都可能进入的一种身心修养境界。

    定的工夫

    一个朋友,每天都固定在去上班的地铁口报摊上买一份报纸,卖报纸的是个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这个人的脸一向都很臭,但朋友还是每次都对递过报纸的他客气地说声谢谢。有一次买报纸,和他同行的同事看到这情形,便问朋友:“他每天卖东西都是这种态度吗?”“是啊!”“那你为什么还对他这么客气?”朋友回答:“我为什么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我们为什么要让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呢?如果有人侮辱你,你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你觉得受到羞辱。如果你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你不觉得被羞辱,那么你又怎么会受到侵犯呢?你的气要从何而生?如果你不“随风起舞”,你的情绪又怎么会起伏不定呢?某人骂你,你并不觉得被骂,你会说他骂你吗?你怎么能说他是骂呢?当你的认知改变,整个质量也就不同。你也许会反过来感激他那么关心你、在乎你;你也可能会同情他、可怜他:“他是怎么了,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这时“骂”还是“骂”吗?它已不存在了,不是吗?

    思索只要几秒钟

    杂技世界里,观众们正在看一位技艺高超的走钢丝的演员,带来的一场没有保险带保护的表演。

    演员站在16米的高空中,钢丝微微抖着,但他的身体像磁石一样粘在钢丝上,一米、二米……抬脚、转身、倒走……一切动作都行云流水。突然,他停止了所有的动作。站在舞台上演员的助手马上意识到他可能遇上了麻烦,他担心得额头渗出了细密的冷汗。但经验丰富的助手知道此刻不能向他问话,否则会让他分心,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助手看到演员突然开始向钢丝一头走了一步,然后动作又恢复了正常,台下掌声如雷般的响起。助手松了一口气。

    回到舞台后面以后,杂技演员一把抱住了他的助手说:“兄弟,谢谢你。”助手说:“天哪,我不知道你在空中发生了什么?”他说:“一阵微风吹下了屋顶的灰尘,掉入了我的眼睛里,我在16米高空中一下子就什么都看不见了。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今天命该如此,但我又不甘心,我对自己说,应该坚持。我在心中一秒一秒地数着,忽然,我的泪水来了,这是我救命的泪水,它很快把灰尘冲了出来。但是,如果你那时唤我一声,我肯定会分心或者依赖你的救助,但这样做会有致命的危险。”

    生活中不管发生了何种变故,我们都不应该急躁,给自己留几秒钟的时间思考,先让剧烈跳动的心脏平静下来,然后让阅历和经验来做主,等待由经验把握的另一种命运的结局。

    不再信赖

    军犬黑子目光如电,精神饱满,威风凛凛,每逢甄别嫌疑犯时总能让做贼者先心虚起来。

    随着训导员的一声号令,黑子很快就用嘴把丢失的东西从隐秘处叼了出来,接着又向站着的人群跑去,没费多少工夫,就叼住了那个小偷。

    黑子兴奋地望向训导员,等待着嘉奖。但训导员却使劲摇着头对黑子说:“不!不是他!再去找!”

    黑子大为诧异,眼睛里闪出迷惑的光。平时对训导员的绝对信赖,又使它转回头重新开始了更为谨慎的辨认。专业告诉黑子,它没错!于是重新又把那个小偷叼了出来。可是训导员却不容置疑:“不对!再去找!”

    黑子迟疑地盯着训导员,转回身去花更长时间去嗅辨。最后,它还是站在了小偷的身边,向训导员坚定地望去:就是他!不会是别人!

    “不!绝对不是!”训导员大声吼着,表情也严峻起来。

    黑子的自信心被击溃了,他相信训导员超过相信自己。它放弃那个小偷,去找别人。可是不对啊!气味骗不了黑子。它焦急地踱着步,在每个人的脚边都停一会儿,忽儿急促地嗅辨,忽儿扭回头去窥测训导员的眼神……最后,它根据训导员的眼色把一个假小偷给叼了出来。

    训导员与那些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黑子糊涂了,愣在当场。之后,训导员告诉黑子:“你本来是对的,可错就错在没有坚持。”

    当黑子明白这是一场骗局之后,它极度痛苦地“嗷”了一声,几大滴热泪流了出来,训导员连忙抱住了黑子,可是黑子理都没有理他,它只觉得世界顿时失去了光彩。一个没有准则、没有对错的荒唐世界,把它所有的信念击得粉碎。或许训导只是想考验黑子,或许,这只是一个玩笑,可是,从此以后,黑子不再信任训导员,不再信赖任何人,不再目光如电,不再奔如疾风,不再虎视眈眈,更没有了威风凛凛……

    小木桥上的故事

    有一心理咨询公司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在社会上挑选了十个愿意参加这个实验的人,首先,让这十个人穿过一间很黑暗的房子。在主持人的带领下,这些人都成功地从房子中走了出来。

    然后,主持人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黄的灯光下,志愿人员看清了房子里的一切,全都吓出了一身冷汗。这间房子的地面是一个大坑,坑里有数不清的蛇,一条条昂首挺胸的在坑里不停的游走,大坑的上方就是刚才走过的那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这个小木桥上走过去的。

    主持人在问:“现在,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再次走过这这座小木桥呢?”

    没有人回答。过了一阵子,有三个胆大地站出来。

    其中一个小心翼翼地挪了过去,速度显然是很慢;另一个哆哆嗦嗦地踏上小木桥,走到一半时,竟然趴在小桥上,手脚并用的爬了过去;第三个还没有走几步就一下子趴下了,全身颤抖着,再也不敢向前移动半分了。

    这时主持人把房间里的所有的灯全部打开,明亮的灯光把房里照得纤毫必现。这时,志愿人员都看见小木桥下面有一张安全网,只是由于网的颜色不明显,他们根本没注意到。

    “现在,谁愿意通过这座小木桥呢?”主持人问道。

    这次又有五个人站出来。

    “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呢?”主持人问剩下的两个人。

    “这张网结实吗?”这两个人异口同声地反问。

    让别人自己走开

    内心定,主意定,往往能够成就很艰难的事业。

    企业界有许多实际的例子显示,妨碍或影响公司进步的,往往是当年创业时的伙伴、功臣。这些人以功臣自居,以老大自任,位高而不实心办事,自满而不求进步,但知营私结党,倾轧图利,他们的能力不但早已赶不上公司的发展,而且成为公司进步的绊脚石。经营者痛心疾首但不能卸下感情的包袱,既无壮士断腿的勇气,亦无其他治本的良策,此时该如何呢?

    除了天生冷酷无情、寡恩刻薄的人之外,一般人多半无法心硬到将当年打江山、共患难的伙伴,说宰就宰,说杀说杀。尽管其祸害已至极点,可是为了情字,难免姑息养奸,得过且过,可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呀!

    如果经营者学会旁敲侧击,不但可兼顾到感情的问题,也能使公司脱离困境,再创生机,两全其美而不着痕迹的把困难解决,何乐不为呢?

    ①另给他分个办公室。

    办公室的分配位置,最能显示出权力象征的意义,尤其是一间属于个人专有的办公室,不论位置、大小、装饰等,都足以代表一个人在公司中的地位与权力。

    旧有的办公室可能已经使用了好几年,乃至十数年,权力的型态与意识早已根深蒂固,哪一个房间是属于副总经理的?那一个房间是属于业务经理的?大家都十分熟悉,而哪一个房间拥有多少权力?权力的中心何在?更是人人清楚。

    假定现在你想剥夺占有某个办公室的人的权力,又不想以调整职务为手段,那么比较不落痕迹的方式,就是给他一个新的办公室,而这新的办公室应该远离权力中心。

    如此,在一种很自然而无形的情况下,这个人逐渐的失去他原有的影响力。等到他的影响力消失,你要处置他就不会过于棘手,也不会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或后遗症。

    事实上,以换办公室作为削夺权力的第一步骤,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最温和而不伤尊严的做法。稍为激烈一点的,就是将他迁出私人办公室,而与一般职员共处于大办公室,美其名为“增进其与部属之间的沟通”。失去了私人办公室,他的一切护卫与武装也就随之解除。

    有些公司则趁改组扩大的机会,干脆把公司搬到一栋新建的大厦去,经营者所有的意志企图都可惜重新分配办公室,来达到目的。

    ③掐断电话,不叫开会,断绝情报。

    有人说,一个公司中最有权力的人,可能是负责接电话的总机小姐,因为任何情报的传达都要透过她,所以她拥有公司最多的情报。总机小姐如果对某人不顺眼,而要使这个人失去权势的话,可说轻而易举,她只要断绝若干情报来源,就可能使他陷入极大的困境。

    在资讯发达的时代里,情报可说是一切权力的来源,谁有办法掌握更多的情报,谁就是更有权力的人。因此,杀人不见血的方法之一,就是断绝情报来源。

    如何断绝对方的情报来源呢?例如,重要的会议在他不在或出差的时候召开,使他失去参与决策的机会,或者开会通知根本不发给他,财务报告、业务报告不再给他过目。

    ③明升暗降,叫他毫无实权。

    表面上晋升其职位,实际上是解除他的权力。行政机关将部长、院长改聘为资政、国策顾问,使其高待而无为,就是明升暗降的手法。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第一,不伤对方的面子;第二,权力的移转会温和而顺利。例如将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纳入董事会,提任高级顾问,恁谁也无话可说。

    ④让他出个长长的差。

    派他出国考察,一两个月后,他回来时发现整个情势已然改观,他的工作已经分别由他人瓜代,他的权力已所剩无几。此时,你再加以说明,因时机紧急或迫于无奈权宜处置等搪塞的理由,纵使他心里明白,也徒呼奈何了!

    这样旁敲侧击地整下去,相信没有谁会经得住敲打,或者心里还不明白,他为了拿份稳妥的退休金,也只好乖乖地退休了。对于无能之人,说实在话,已经是相当仁慈了。这对公对私都有好处,又没有拉下脸来,伤了面子,也不是一脚踢开,加上后半生衣食无忧,这种旁敲侧击有何不好呢!

    寻找你自己的“瓦拉赫效应”

    确定什么是你自己要走的路,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人生课题。其实,有的时候,回答可以很简单:适合自己的、自己擅长的就是最好的,也便是成功的。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所长……

    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

    人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人一旦找到自己的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这一现象人们常称之为“瓦拉赫效应”。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之路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在同类学生中,他遥遥领先……

    幸运之神就是那样垂青于忠于自己个性长处的人。松下幸之助曾说,人生成功的诀窍在于经营自己的个性长处,经营长处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否则,必将使自己的人生贬值。他还说,一个卖牛奶卖得非常火爆的人就是成功,你没有资格看不起他,除非你能证明你卖得比他更好。

    有一次,爱因斯坦上物理实验课时,不慎弄伤了右手。教授看到后叹口气说:“唉,你为什么非要学物理呢?为什么不去学医学、法律或语言呢?”爱因斯坦回答说:“我觉得自己对物理学有一种特别的爱好和才能。”这句话在当时听似乎有点自负,但却真实地说明了爱因斯坦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

    有个初中毕业生,因为学习成绩不高没能进重点高中学习,父母为此愁得整天唉声叹气。他自己也觉得挺对不住父亲,沮丧而不安,感到前途渺茫。有一天,在美国留学回来探亲的叔叔,知道他的情况后,问他喜欢干什么,对哪方面有特别的兴趣和基础?他说,文化功课一般,但一些课余的东西学得很好,比如水果雕刻技术之类。叔叔说:你愿不愿上职业学校学厨师专业?

    当时他一听就直摇头。打从上学起,他就没有把学习与什么厨师联系起来,做厨师,自己没地位不说,弄得父母面子上也不好看。叔叔先是把中国的教育批判了一通,说中国的教育患了态严重的贵族病,使得学生满脑子的不是“星”就是“家”什么的,说凭本事吃饭,体面地生活,有什么丢面子,这个时代,本事才是面子。在不该讲面子的地方讲面子,将来一定会没面子……

    他横下心学起了厨师专业,没想到,学起来挺顺手,挺带劲的,比学功课顺溜多了。几年一晃而过,他进了一家三星级饭店。当他第一次将薪水交给父母时,父母惊讶得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他们干了一辈子,月薪还没有他的尾数多。父母第一次为儿子的前途舒了一口气。闲时,他还在家露几手,乐得父母眉开眼笑,邻居都说他有出息,有孝心,羡慕他父母好福气,比孩子在外留学的虚名强多了。

    我们今年攒的钱呢

    小郑抽烟,烟瘾也特别大,一天,他拿着一条香烟刚进门,他妻子就又唠叨了:“好你个大烟筒,又买烟了!”小郑说:“你看,人情往来,求人办事喝酒打牌,少了这东西,实在不行啊!”妻子说:“你算了吧!什么不行?如法律上规定:吸烟者犯死罪,保证你就没瘾了。”小郑举起那条香烟笑了笑,说:“那好啊!你要能在法律上给咱加上这一条,我就不吸了。”妻子无可奈何地说:“哼,吸吧!天生是个败家子。”随着小郑的烟瘾越来越大,所吸的烟质量越来越高。平日里,他宁可紧缩正当开支,也不能少抽一根烟。

    到了年底,家家都忙着置办年货。小郑早就想买件皮大衣排场排场,到市场转了一圈,终于看中了一件,小郑气喘吁吁地跑回家,迫不及待地对妻子说:“快快,皮大衣来了,皮大衣来了。”妻子不解地问:“什么皮大衣来了?”小郑着急地说:“市场上来了皮大衣,快拿钱来!”妻子说:“钱早已花光了,拿啥买呢?”小郑这可是火了,一拍桌子训斥道:“你这个内当家是怎么当的?花钱就没有个计划?今年买不上皮大衣,难道明年正月走亲戚拜年,还穿那件南征北战退下来的古董货?”妻子也不示弱,指着小郑的脑门说:“你冲我发什么火?我有计划没计划,能顶住你不听话?我不让你吸烟,都快磨破嘴皮了,你就是不听。”“这是扯谈。”一听她提吸烟的事,小郑的火气更大了,颤抖着从口袋里掏出那半盒烟来,摔到桌子上说:“难道我吸烟能吸掉一件皮大衣?”

    妻子不愿打牙费嘴,拿出来一个木盒让小郑看。小郑十分纳闷地打开一看,立刻转怒为喜,急切地问:“哪来这么多钱?”妻子说:“这是我一毛一分攒下的。你每买一次烟,我就记一次账。你全年吸烟花了多少钱,我就在木盒里放了多少钱。”小郑急忙取出那叠钱来点了点数,有零有整,总共一千一百二十四块五角钱。另外,在一张发黄的硬纸片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哪年哪月哪日,买什么烟,花多少钱,都记得清清楚楚。小郑看着这些钱,心里暗暗想:果真是账怕细算啊!他不好意思地抬起头来,满脸堆笑地对妻子“嘿嘿”了几声,拿上钱迅速朝商店跑去。不一会儿,皮大衣买回来了,小郑既感激又奉承地对妻子说:“你真是天底下头一个会攒钱的好老婆。如果没有你,肯定没有这皮大衣。”妻子趁热打铁地问:“你今后还吸烟不?”小郑忙持立正姿势,坚定地说:“我今晚向你发誓,从明年正月初一开始,我正式和烟断绝关系,攒钱!”

    第二年,小郑真的不吸烟了,一心想把吸烟的钱省下来,添置一台放像机。

    日月如梭,转眼又是腊月。一天,小郑在交电公司看准了一台放像机,忙回家拿出那个小木盒来取钱,结果打开一看是空的,不由惊讶地追问妻子:“怎么,你一分钱也没攒?”

    妻子若有所悟地说:“哎呀!你今年不吸烟了,我就忘记攒钱了!”小郑一听火了,逼住她问:“那我省下来的烟钱哪去了?”妻子说:“你问我,我问谁去?”小郑把那个小木盒一摔,气呼呼地说:“照这么说,还是我多吸烟,你才能多攒钱?那好,从明年正月初一起,我就开始吸烟。”

    相信我,就将手放开

    有个青年,住在山顶,每次傍晚放工他都要走一段崎岖小路,才能抵达家门。

    有一天,工厂赶工,他必须做超时工作。放工后,已到半夜。当他在那段小路走着时,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大地一片漆黑,四处的灯又突然熄灭。此时,他心情非常紧张,便加快步伐赶路,在仓促间,突然,脚下一滑,掉进了一个大洞……

    “救命啊!”在千钧一发之时,他抓住了一根树枝而没有被摔下。

    那青年往下看,看不到洞底。四周又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他双手一直抓住树枝不放,担心会掉下“无底洞”。

    他无数次地高喊“救命”,希望能碰到路人,把他救上来。

    突然,他听到上面传来一个声音:“年轻人,你是不是在喊救命?”

    “是啊,求您老救救我!”

    “年轻人,你要我救你,你一定要相信我!”那人说道。

    “我相信您!”

    “绝对相信?”

    “绝对相信!”

    “那好,放开你的双手吧!”

    那青年人抓紧树枝,大咒那想害他的人!“你想害我,鬼才相信你呢!”他抓紧树枝拼命坚持,在他终于坚持不下去时,掉了下去。他心想,这下完了!还没等他叫出口,脚便落在坚实的地上。

    天亮时,他看到落地的地方距离那树枝几乎触手可及。他很懊悔,“我早相信那人,不早就转危为安了?”

    虚而显实,弱而示强

    虚张声势是指故意假装出强大的声势来吓唬人的一种策略。《百战奇法·虚战》云:“凡与敌战,若我势虚,为伪示以实形,使敌莫能测其虚实所在,必不敢轻与我战,则我可以全师保军。”所以,虚张声势也是在面临危机时的一种应变术。

    公元前AN年,刘邦为夺关中,9月领兵抵达跷关(陕西兰阳东南)。跷关为兰阳与关中的交通要隘,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秦军派有十分精锐的兵力把守。而刘邦当时手下只有2万人马,如不顺利地拿下此关,项羽就有抢先夺去关中的可能。刘邦心急如焚,想强行攻取。张良经过调查,认为秦兵势强,如果妄动,不仅会消耗自己的实力,而且还会拖延入关时间。于是向刘邦提出智取之策:一方面虚张声势,在跷关四周山上多张旗号,以迷惑守关秦军,扰乱敌心;另一方面针对守关秦将喜好小利的特点,派碘食其携重金贿赂守关将领。果然,跷关守将见刘邦军兵声势浩大,甚是惶惧;同时又贪恋钱财,终于倒戈。刘邦引兵过关,向西挺进,兵叩咸阳。

    唐太宗李世民在少年时,也曾用虚张声势之计,吓退敌军。那是大业年间,隋炀帝率军与突厥作战失利,被困于雁门关外。炀帝命人将诏书系在木块上,投入汾水中,向下游郡县告急,命他们募兵援救他。当时年方历岁的李世民应募从军,在将军云定兴帐前供职。李世民了解到前方的敌情之后,对云定兴说:“敌人胆敢围困天于,是因为他们料定我主力无法及时增援。因此,如今我们如果将军兵分散,拉开数十里的行列,白天要让敌人看得见旗旗,夜晚要让敌人听得见更鼓声,敌军不知虚实,一定会以为大批援兵迫近,这样,就可以不战自退。”云定兴听从了李世民的意见,依计而行。突厥的侦察哨远远地看见隋朝大军浩浩荡荡,连绵不绝,立刻飞报可汗。突厥可汗果然中计,连忙撤去了包围隋汤帝的军兵。李世民初入军旅,便献此虚张声势之计,兵不血刃,吓退敌军,解除了隋炀帝的危急,由此,他也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虚张声势在于虚而显实,弱而示强。《百战奇法·弱战》云:“凡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须多设旗旗,倍增火灶,示强于敌,使彼莫能测我众寡、强弱之势,则敌必不轻与我战,我可速去,则全军远害。”此计用于商场应变,也同样颇具功效。

    美国豆芽大王普洛奇在发迹之前,听说生产中国豆芽很赚钱,于是请来了几个日本人当顾问,开始生产人工豆芽,并从墨西哥购进大量的大豆,请人在杂志上写了些并不见得有趣的“大豆历史”文章,散发豆芽食谱。接着跟几个食品包装商人接洽,将生产的豆芽卖给食品包装公司,还直接卖给餐馆,并联系找其他的批发商,普洛奇的豆芽生产一开张便开始赚钱。

    很快,普洛奇又冒出一个念头,如果跟人签约,让他们把豆芽制成罐头,不是可以赚更多的钱吗?他打电话给威斯康辛州的一个食品包装公司,得到答复,只要普洛奇能找到任何罐头盒,他们同意替他把豆芽制成罐头。

    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金属都优先用于军事,老百姓只有极有限的配给。普洛奇冒昧地跑到华盛顿,靠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一直冲到战争生产部门。他虚张声势,用了一个气派非凡的名称介绍自己,这是他和合伙人皮沙为了他们俩的公司取的名字:“豆芽生产工会”。这在华府官员听来,这个名字倒像是什么农民工会,而不是一个只有两个人的公司。于是,战争生产部门便让这位推销天才带走了好几百万个稍微有些毛病,但仍可使用的罐头盒。

    当普洛奇的生意继续发展下去之后,他和皮沙买下了一家老罐头工厂,开始自行装罐。他将豆芽加上芹菜和其他蔬菜,做成一道美国人喜欢吃的中国“杂碎”菜。普洛奇继续发挥他虚张声势的才能,将罐头外面贴上“芙蓉”标签。有了这个东方名称,普洛奇又故意将罐头压扁,让美国人觉得这些罐头来自遥远的中国,销路也就出奇地好,简直有供不应求之势。

    以后,普洛奇一面扩大生产,一面将他们的公司改名叫“重庆”,并以“食品联会”的名义,组织大型的全国联销市场,推销“重庆”生产的食品,给人造成“重庆”是一家规模宏大、资本雄厚的公司印象。就这样,普洛奇靠虚张声势建立起企业形象,很快赚进了一亿美元。

    静的修炼

    宁静是相对的,因为世界一切均在动而不居。《乾卦·象辞》:“天行健”。所谓静,只是缓慢的动,或可说是太过快速的动,所以在感觉它是静。其实并没有一个真正的静。老子:“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静是一种生生不已,绵绵不绝,极大快速而却缓慢的动作而已。譬如物理的真空,并非绝对的没有,它有压力,同时也具有反压力,它能冲破一切,也能存在一切。舟车之上之感觉,均此类。此之静更非一般人所以为的静,而是定而后之静,非浅表意识之平静,但是这样的定境,还只是“内明”自修治心的一种现象不是定慧的最高境界,由定而静,便是定境上量和用的不同。由静境再深入,到了与外界隔绝,进而没有了内境外在的不同,便庶几近乎了,却难说清楚。

    学者动静殊操、喧寂异趣,还是锻炼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须是操有涵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才见处一化齐之妙。

    天地宇宙之间,也没有动,所谓动静,只是正反、阴阳,一体两面的一种变化规律而已。同样的道理空有、生灭,均此。一种状态,非究竟。以上是指在形而上的道体功能。但在有形有质的后天作用上,动和静的确有比较的不同。

    要学会和寂寞相处

    寂寞,是每一个人都不愿与之为伴的,但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就逃不脱寂寞的纠缠。寂寞的这种矢志不渝的执著精神实在让人无奈。喧嚣的人世使人们都希望自己远离寂寞,可偏偏它时隐时现很难绝迹。当困难和重负压弯了你的脊背,当希望和梦想和你开个玩笑作个鬼脸逃跑时,当遥远的目标在生活苦涩的显影剂中变得虚无缥缈时,当心中的种子拱不动现实板结的土地时,寂寞就会不约而至。它和你促膝谈心,喃喃絮语;它抚慰你,万般柔情。可以说,寂寞是人生旅途中始终和你结伴而行却又无法摆脱的伴侣,是人生之旅一种驱之不散的状态。它就像藤缠树、树绕藤,与人生相依相伴,互附终生。学会和寂寞相处,对避免产生浮躁心态是非常有益的。

    然而,没有寂寞的人生却是有缺憾的人生,能战胜寂寞的人生才可能是圆满的人生。人有时是需要学会和寂寞相处的。辛弃疾在一首词中自嘲自己家屋是:“笑我庐,门掩草,径生苔”。这足见他当时身处的环境是何等孤独寂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读书写作,潜心创作,生活虽然看来索然无味但他却饶有兴味:“味无味处求我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可见,成大事者大都善于和寂寞打交道,和孤独交朋友,这是一门艺术,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和寂寞相处要神情专一。孔子在谈到看一个人能否成就一番事业时总结出三种方式:“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意思是看他的所作所为,观察其由来始末,了解他的内心寄托。所谓“安”,按现代人的理解就是“心安理得”,心绪宁静。宁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蓄势,是与轻浮焦躁全然有别的人格修养,“非淡泊无以宁静,非宁静无以致远”,惟心境平和的时候,人才能专一,唯其专一,人才能隐默自守,从从容容,心无旁骛,才能真正做到可为世态炎凉所感,但不为人情冷暖所动,一心干自己的事。其实,人的智商没有大的差别,差别往往在于专注事物的程度不一样。投入精力不一,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要耐得住寂寞,就要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诱惑。《礼记》讲:“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可见感物而动是人之天性。人寂寞久了,更容易感物而动。寂寞常常在人想入非非时钻空子。它不知深浅,你越是困惑烦恼、物欲萌动,它越是和你套近乎、拉关系,这就考验你怎样把握自己,不给它可乘之机。因此,必须要保持心底的那一份纯净,守静如一,安之若素;必须要保持对诱惑的一种警觉,闹处不闹,闲处不闲,静处不静,躁处不躁。这些对自己形成一种动处守静的人格和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

    耐住寂寞,是一种长期的心理修炼和性格磨砺,是旷日持久的自己与自己较劲,是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古人称五十岁是人的知天命之年,泛指此时是人的成熟黄金阶段,对自己偶然的一生算是有个来龙去脉的理解和认识。古人在总结人生经验时总是把它和“命”联系在一起,总结出“天命”、“立命”、“正命”等一系列的名词并细说了它们的内涵。人虽生活在无可计量的偶然性和变化中,但决不失去自己主宰自己的主动性,这叫“知天命”。“夭寿不二,修身以俟,所以立命”,“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孟子·尽心上》)。这种“立命”、“知命”、“正命”,一方面明确了人自身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明确了人生的某种可能性,其意义都是在鼓励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人生,把握住自己命运的决定权和主宰权,而绝非听命、认命、宿命。由此,消极地对待寂寞,囿于寂寞,不是积极向上的人生;善于和寂寞相处,战胜寂寞,才是昂扬可取的人生。

    地震前后

    地震前期,某大学校园5楼的两个教室。

    教室一:一个白发的老教授正在给学生讲课。大楼摇了一下,所有的学生连同教授的身体摇了一下。80年代的学生对地震没有一点点感性认识,他们都以为那是爆破引发的颤动。

    教授的心一惊:“可能是地震。”他张口时却说:“请同学们有序离开教室,到教学楼前的空地集合。”

    学生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鱼贯而出。

    教室二:一位打扮入时的女教师正在给学生讲《人生哲理》。大楼摇了一下,所有的学生连同老师的身体摇了一下。女老师大惊,喊了一声:“地震啦!”率先冲向门口。至于她身后的学生如何乱作一团,她不得而知,只感到一股强大的人力推挤着她向下奔……

    所有的人都集中到楼前的空地上,学校校长清点人数:只有老教授未下来。校长大惊,赶忙派人回楼上去找。

    正在这时,老教授出现在楼口,镇静地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同学们一齐欢呼冲上来围住了他。他手里还提着一双高跟鞋——那是女教师为便于逃跑踢脱在楼道的。

    事后清查得知:老教授和他的学生全部安然无事,而女教师的那个班:有三名女生崴了脚,一名女生跑掉了鞋跟——当然,这里面还没有包括那双跑丢的鞋子。

    地震给学生上了一课,让他们学到了大学4年乃至一生都学不到的东西:危难彰显人格。

    后来据地震局的专家讲:这种小地震根本不会造成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但它却在许多人的心中掀起波澜——或惊恐,或感叹,只是至今人们不知道老教授当时想什么。

    帝王之德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的名宰相俾斯麦与国王威廉一世是对有名的搭挡。

    德国当时会强盛,不但是俾斯麦这个首相英明,同时也因为有这个宽容大度的好皇帝。威廉一世回到后宫中,经常气得乱砸东西,摔茶杯,有时连一些珍贵的器皿都砸坏。

    皇后问他:“你又受了俾斯麦那个老头子的气?”

    威廉一世说:“对呀!”

    皇后说:“你为什么老是要受他的气呢?”

    威廉一世说:“你不懂。他是首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下面那许多人的气,他都要受。他受了气哪里出?只好往我身上出啊!我当皇帝的又往哪里出呢?只好摔茶杯啦!”

    所以他能够成功,所以德国在那时候能够那么强盛。

    “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此处之光,非日月之光,或在头顶上、后背上所画的光环,是形容词,是智慧成就的光。止如杯浑水以沉淀,定如稍清而投明矾,沙沉水清透若明镜,通体玲珑光彻,是为静。

    安静的收获

    在城市居住的一个地主,到乡下收租子,到了佃农的谷仓,有钱人东瞧瞧,西看看,不知何时把心爱的怀表弄丢了。地主急得不知所措,佃农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去把村里所有的人找来帮助找怀表。翻遍谷仓,但是怀表仍然不见踪影。

    天渐渐黑了,地主一脸失望,村里的人陆陆续续地回家去了,但是有个人却留了下来。“我有把握找到你心爱的怀表。”这人告诉地主,信心十足。

    “好吧!那就麻烦你,找到了我会嘉奖你的。”

    只见这个人再次进谷仓,找到一个位置后,静静地坐了下来。一切都安静下来,没有一点杂音,但是这时都有个小小的声音从谷仓的右后方角落传出来。

    “滴答,滴答,滴答……”

    这人蹑手蹑脚地像猫一样,踏着几乎无声的脚步,寻声走向那个方向。到了附近,这人伏下身去,耳朵贴地,在一堆杂乱无章的稻草中找到了怀表,走出谷仓,露出得意的微笑,朝地主走去。

    人生会遭遇许多事,其中很多是难以解决的,这时心中被盘根错结的烦恼纠缠住,茫茫然不知如何面对?如果能静下心来思考,往往会恍然大悟。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一景、一物、一支歌、一幅画,有时候能渗透着鲜明的情境意义,虽然表达的是一种弦外音、画外意,但其表义功能还是十分鲜明的,并且具有多方面的用途,无论是政治、军事方面,还是商贸或日常生活方面,用得好,常能收到奇效。

    初次交往,对对方的思想、秉性、交往目的不甚明了,利用交际情境,制造友好的氛围,开辟一条情感通道,便可实现温馨和谐的交流。1942年黄炎培任国民参政员时,为推动国共团结商谈,从重庆飞赴延安访问。毛泽东在当时的中央所在地杨家岭大会堂会客室接见了他。室内光线充足,四壁挂着几幅画。其中一幅画有一把酒壶、几只杯子,上写“茅台”,并有黄炎培题词:“喧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是真是假我不管,天寒且饮两三杯。”这幅画是沈钧儒次子叔羊在国民党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中,为父亲“画以娱之”的。在请黄题词时,他想起谣传红军在茅台酒地里洗脚,题为讽喻,没想到竟会挂在中共领袖会客的客厅里。因此他抬眼望去,倍感亲切,知遇之情顿涌心底,敞开心扉与毛泽东进行了促膝长谈,并造成了他人生历程的重大转折。这里,由中央大会堂会客室及其中的画就构成了特定的交际情境,微妙地向对方传递出真诚、友好、理解的思想意义,为交际活动起了铺垫作用,因而使交际大获成功。

    有时出于军事的或商贸的需要,有的意思不宜明确表达,巧设交际情境,施计用谋,便可出奇致胜,实现目的。“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情节是人们熟知的,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往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当时就在西城中,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儿文官和二千五百名守军。在这危机关头,他果断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城门,由二十余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然后亲自登上城楼,焚香操琴。司马懿来到城下,见此情境,疑有埋伏,弓挥退去。这里,诸葛亮就是大胆地利用了城门大开、百姓扫街、城楼操琴的特定情境,让对方得出必有埋伏的误解,从而保住了城池。这种情境的妙用,虽系“不得已而用之”,却产生了奇效。

    有时候某个意思不便详说,也没有必要详说,只要恰当设计并突出某种交际情境,便会意义全出,实现交际的意图。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偕夫人在国务卿罗杰斯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陪同下,乘专机抵达北京,首次访华。下飞机时,他特意让警卫把守着机舱口,不准随行人员跟随下飞机。尼克松只身走下舷梯,就急忙伸出手主动同周恩来长时间握手,在场摄影记者赶紧拍下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时间,1972年;地点,北京机场;加上中美两国领导人紧紧握在一起的两只大手,这就构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情境。既让人意会到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杜勒斯不同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造成的心理鸿沟,由尼克松填平了;又让人意识到中美两国的交往,“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时代开始了”。这里交际情境的运用,适切、典型、具表义作用,胜过若干的言语。

    对对方失当的言行,不当面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是等到以后,选择或设置一个适当的情景,向对方做出与之相似的言行,然后再稍加点拨,使对方明白自己的意图。如:妻子坐在缝纫机旁做活,丈夫在一旁不停地发表意见:“慢点……小心点……你的针已经断了,把布向左拉……停一下……”

    妻子生气地说:“你干吗要妨碍我,我会缝!”

    “你当然会,亲爱的,我只是想让你体验一下你教导我怎么擦地板时我的那种感觉。”

    在这里,丈夫采用的就是设置情景的技巧。当他擦地板时,妻子在一旁指指点点、吆五喝六,俨然一副总指挥的架式。也许是不愿当即拂妻子的面子,丈夫没有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是在这之后抓住妻子做缝纫活的机会,设置一个与当时相似的情景,让妻子也体验一下受人驱使的感觉,巧妙地表达了对妻子好为人师的不满。

    需要说明的是,交际情境并非都由自我选择与设计,如果对方选择与设计,就要注意交际的情境意义,做到准确理解,灵活应变,防止交际的被动与失误。

    聋子和哑巴太监

    朱元璋的马皇后也是了不起的人物,流传下来很多故事。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有一天在后宫廷与皇后谈笑,两个人谈得高兴,朱元璋突然拍了一下大腿,高兴得跳起来说:“想不到我朱元璋也会当皇帝!”手舞足蹈,又露出了他寒微时那种样子,这是非常失态的。当时还有两个太监站在旁边,他没有留意到。

    一会儿朱元璋出去了,马皇后立即对那两个太监说:“皇帝马上要回来,你们一个装哑巴,一个装聋,否则你们两人都会没有命了,记住,听话!”

    果然,朱元璋在外面一想,不对劲,刚才的失态,将来给两个太监传了出去,那还了得。于是回到后宫,一问之下,两个太监,一个是哑巴,不会说话;一个是聋子,没有听见,这才了事。否则这两个头岂不掉下来了?所以马皇后也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好皇后。

    这就讲到人生的修养与迁怒,一点事情不高兴,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不能反省自讼。尤其是领导别人的,要特别注意。

    魏征和唐太宗

    魏征的忠贞和他的道德学问,使唐太宗很敬畏,而且信任他。

    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一天正在玩鸟,魏征来了,唐太宗怕他提意见,赶紧把小鸟藏到怀里,魏征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和他谈国家大事,唐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也拿他没办法。等魏征走了,唐太宗拿出怀里心爱的小鸟一看,早已魂归奈何天了。

    太宗伤心得回到后宫,大发雷霆说:“我非杀掉这个田舍翁(乡巴佬,指魏征)不可!”

    长孙皇后问明了原委,立刻穿了大礼服向唐太宗行礼道贺,唐太宗说有什么可贺的?

    皇后说,唐朝有魏征这样的好臣子,又有你这样的好皇帝,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的兴盛是可期的,这还不可贺吗?

    于是唐太宗息怒不谈了。以唐太宗这样气量宽宏的人,对魏征的意见,样样接受,到最后唐太宗还气得要杀他,若不是唐太宗的皇后暗中救魏征一把,他的头也是要保不住的啊!

    魏征死了以后,唐太宗终于信了谗言,还是把他的墓碑给推倒了。一直到唐太宗征高丽失败后,才又想起魏征若在,必不会有此失。因此又树立起他的墓碑。

    脚下最方便的路

    下午有节劳动课。李老师带着同学们到学校的后山捡柴,让他们捡地上的枯树枝。

    菲菲和三名同学跑向后山顶,边跑边捡。在一棵大树旁,菲菲发现了一堆枯干的小树枝,急忙奔过去。跑着跑着,菲菲脚一滑跌进一个深深的坑里。坑太深,三名同学吓得大呼小叫,想尽办法也没能把菲菲拉上来。

    同学喊来了老师。李老师站在坑边上,盯了菲菲许久,才沉着脸坚决地说:“跌进坑里,别急着向上看!我们不拉你上来!”全班同学面面相觑,都没敢吱声。“老师,老师,我上不去!”菲菲在坑里急得大叫。“在里面呆着吧,我们走!”李老师像陌生人一样大声扔给菲菲一句话,带着同学们走了。

    老师硬生生地走了,不管菲菲的死活。菲菲一屁股瘫坐在坑里,嘴一张,“哇哇”地大哭起来,“老师!老师!我出不去!”一边哭一边生气地在坑里打滚,滚着滚着无意间菲菲看见了一道亮光。擦干眼泪,菲菲坐起来向亮光处爬去。透出亮光的地方有一个洞,菲菲钻了进去,越钻越亮,不一会儿到了山坡上,一挺身她就跳了出来。

    李老师和同学们都站在山坡上,随着菲菲的出现,山坡上响起了真诚而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老师猛地抱起菲菲原地转了两圈。菲菲所有的不快,一扫而光,不解地问:“老师,你怎么知道坑里有洞能出来?”“老师看你没摔坏。”“老师在上面就看见光了。……老师想让你自己出来。”没等老师开口,阳光下同学们晃动着聪明的小脑袋争着抢着告诉菲菲。

    李老师蹲在菲菲面前伸出宽大的手掌拍掉菲菲身上的尘土,亲切地抚摸着菲菲的脑袋,重重地点着头。同学们探着身子,咧开小嘴上下打量菲菲。这时,老师慢慢地站起来,环视一下四周,将一只手指竖到嘴边,示意同学们安静。然后,他走到高处一字一句地说:“孩子们,记住,跌进坑里,别急着向上看,一心寻求别人的帮助,常常会使人看不见自己脚下最方便的路。”

    淡水

    一艘货轮的航程完成了大半,一路上的旅途都很顺利,船长的心情很好,他一大早就站在驾驶台前,心满意足地眺望大海,忽然一个船员满脸焦急地前来报告:“船长,不好了,我们的淡水用光了!”

    在海上航行,没有淡水,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人人都知道:海水又苦又咸又涩,是根本不能解渴的!船长一想到这,就非常紧张,他立即命令船员们用各种办法向附近船只求援!

    一天过去了,船员们望眼欲穿,可茫茫大海始终不见海面上出现一条救命的船。又一天过去了,备受干渴的船员们几乎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勇气。这时,船长从望远镜中清晰地看到地平线上出现了陆地,这是美洲大陆,亚马逊河的入海口似乎也看见了。船长刚把这一喜讯告诉船员们,有人又惊呼起来,他们终于看到了一条渔船。

    船长赶紧命令信号兵用旗语向对方紧急呼救,希望能给自己的货轮一些救命的淡水。谁知对方的回答大大出乎船长的意外,他们说:淡水就在你们脚下!船长又急又恼,觉得自己的运气糟透了,不但要受水的折磨,而且连渔民也要借机戏谑。

    又过了一天,这一天船员们真的渴坏了,许多人想都没想就到海中取水喝了。紧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喝海水的行列。有人给船长送来一大杯,船长疑惑地看看对方,尝了一小口,就像是在尝很苦的药水,然后仰头一饮而尽,到这时,他才发现,这海里的水,确实是淡水!

    原来,亚马逊河把入海口附近几十公里的海水都冲淡了,因此,离亚马逊河入海口处很远的海域含盐量也相对低得多,这是货轮的船员们都没想到。

    鉴赏家的嗅觉

    宋朝庆历年间,东京汴梁有家书画苑叫听石斋。听石斋的老板听石先生是个书画鉴赏权威,书画在他面前一过,优劣真伪立时显现。所以能够在听石斋立足的书画,立时声名鹊起,身价百倍。

    书画是给人看的,可是听石先生却是个瞎子,瞎子如何鉴赏字画呢?

    靠用鼻子嗅!听石先生有种独特的嗅觉,好书画闻起来清香扑鼻,使人心旷神怡;差的书画闻起来恶臭刺鼻。听石先生每天白开水一杯,凭鼻子买进卖出,生意很是兴隆。

    这天,听石先生刚开门,一个书生夹了个卷轴进来。此人叫周润碧,在书画界小有名气,平日里,富人借他装点门面,他借富人装点腰包。

    伙计见是熟人,赶紧招呼道:“周先生,又有大作?”

    周润碧笑笑说:“有,却不是我的。我受朋友相托,请先生鉴赏一幅画。”说着展开卷轴。

    听石先生坐定,他刚想用鼻鉴赏,忽闻一股奇臭,赶忙捂着鼻子摆手不迭。周润碧的脸立刻红了,知趣地把画卷起来,放在门外,同时,伙计把窗户都打开了。

    听石先生好半天才缓过气来,埋怨道:“润碧先生怎么开这种玩笑?”

    周润碧赶紧解释道:“对不住,我也不得已呀。汴梁巨富钱家三公子,是个书法爱好者,成名心切,想请先生美言几句。”听石先生连忙作揖:“您饶了我罢,别把我的牌子给砸了。”

    周润碧从袖子里取出一包银子,朝柜台上一放,苦苦求道:“那么借宝店一隅,挂这幅画总可以吧?钱公子愿多出些钱。”

    听石先生见对方纠缠不清,就来了气,干脆地说:“行!但钱要足够多——要足够我搬家的。留这画在这儿,我走人!”

    周润碧求了半天,一无所得,只得夹起卷轴走了。

    第二天周润碧又来了。这回没拿卷轴,捎来了钱公子的话:“三年后,我再拿画来请你鉴赏!”

    听石先生心想:这种富家公子,一时兴至玩起书画,但未必真肯下苦功,过些时候就忘了。所以也没把这句话当回事。

    谁知三年后的这天,还没开门呢,就听外面哐哐锣响,接着就有人砸门。伙计开门一看,街心停着一乘八抬大轿,两旁站立着两班衙役。衙役见伙计出来,递过一张大红拜帖,神气地吩咐道:“叫你们掌柜出来!”

    伙计不敢怠慢,赶紧跑到后堂,一看:一壶白开水还冒着热气,听石先生人却不见了,只是壶底压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交来人”。伙计只得拿了茶壶出去禀报。

    壶递进轿子,半晌没有声响。伙计那个紧张啊,就听见自己的心跳得直响。终于,壶又递出来,衙役还传下话来:“我们老爷说了,三年后还来!”

    一个“还”字,伙计猛地想起了三年前的钱公子。

    到了晚上,听石先生回来了,伙计忙问:“您怎么知道是他?”

    听石先生点点头,说:“三年前的臭味,现在三里外都闻得到了:嗬!当了五品大员,就了不起了?看来他工夫是没少下,只是没下在学书画上,而是下在买官上了。”

    伙计还是觉得奇怪,不解地问:“他怎么见了您的茶壶就走了?”

    听石先生捋捋胡子,微笑着解释说:“茶尚温,人远遁,足见他的书画臭味远扬。五品大员还要顾及面子,所以没敢用武力强迫我说他好。”

    转眼三年,又到这一天。这回伙计没忘,心说上回是两班衙役,这回不知是什么排场。万一听石先生仍不接他的画,他恼羞成怒,不定怎么收拾咱呢。伙计一想到这,心里就一直七上八下,不得安宁。

    谁知一个上午过去了,没有动静;下午过去了,仍没有动静。眼看太阳落山,要关门了,还是没见人影儿。伙计向外看看,不由松了口气,今儿是没人来了!

    正在这时,一个青衣仆人抱着个卷轴走进门来。听石先生眼睛好像忽然复明了,他径直走过去接过卷轴,然后递给那青衣仆人一千两银子,又指指自己的鼻孔,最后是摆摆手。

    青衣仆人似乎是看懂了,他一言未发,接过银子转身离去。

    伙计在一旁是看得一头雾水,问:“这是谁呀?”听石先生紧闭着嘴,只是不住地示意伙计赶快把卷轴拿到后面的库房去。

    伙计回来,只见听石先生正从鼻子里取出两粒药丸,长长出了口气,说:“就这么两粒防臭丸,花去我一百两银子!时隔六年,想不到这幅画更臭了。”

    见这就是六年前周润碧拿来的那幅画,伙计更是惊得张大了嘴:“既是劣质卷轴,那您怎么还花一百两银子买下呢?”

    听石先生摇摇头,说:“惹不起啊,那钱公子现在是吏部天官啦!但我仍让他的仆人看看我鼻子里的防臭丸,让钱公子知道:我瞎子眼瞎了,鼻子并没失去嗅觉,所以买下他的画,不过卖给他个面子,省得一趟一趟来熏我。再说还有一笔不小的赚头。明儿你把那幅画挂起来,非二万两不卖!我出去避避,这臭味儿就是带着防臭丸都受不了。”

    “这臭画您不愿闻,难道就有人愿买么?二万两啊。”伙计还是不明白。

    听石先生说:“这你就不明白了。画是不值这么多钱,但吏部天官的名可值两万,也许更多呢。”

    第二天伙计刚把那幅画挂上,周润碧就领着一群帮闲文人进来。他们摇头晃脑地对那幅画大捧一通。一些巨商听到消息竞相前来抢购,最后竟以十六万出手。钱尚书遂成京都著名书画家。

    听石先生自觉遗祸不浅,终身不再品画,只做防臭丸广为布施,以减轻自己的罪过。

    将错就错找回面子

    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因说错话而陷入尴尬困境的情况。这或多或少会给人际交往带来负面的影响。因而错话说出以后如何进行补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使错误能够及时得以补救,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境,最要紧的是掌握必要的纠错方法。

    将错就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种方法就是在错话出口之后,能巧妙地将错话续接下去,最后达到纠错的目的。其高妙之外在于,能够不动声色地改变说话的情境,使听者不由自主地转移原先的思路,不自觉地顺着我之思维而思维,随着我之话语而调动情感。某次婚宴上,来宾济济,争向新人祝福。一位先生激动地说道:“走过了恋爱的季节,就步入了婚姻的漫漫旅途。感情的世界时常需要润滑。你们现在就好比是一对旧机器……”其实他本想说“新机器”,却脱口说错,令举座哗然。一对新人更是不满溢于言表,因为他们都各自离异,自然以为刚才之语隐含讥讽。那位先生的本意是要将一对新入比作新机器,希望他们能少些摩擦,多些谅解。但话既出口,若再改正过来,反为不美。他马上镇定下来,略一思索,不慌不忙地补充一句:“已过磨合规。”此言一出,举座称妙。这位先生继而又深情地说道:“新郎新娘,祝愿你们永远沐浴在爱的春风里。”大厅内掌声雷动,一对新人早已笑若桃花。

    这位来宾的将错就错令人叫绝。错话出口,索性顺着错处续接下去,反倒巧妙地改换了语境,使原本尴尬的失语化作了深情的祝福,同时又道出了新人间情感历程的曲折与相知的深厚,颇有些点石成金之妙。

    有些公开场合,因为以前你曾犯过的错,有人或别有用心或不明就里,当面质问你的不光彩历史,揭你的疮疤。如果你去直接解释,大概没多少人会原谅你,况且在自己的错误上纠缠更会越搞越糟。这时你可用比喻、暗示等,让大家为你设身处地体会你当时犯错的情景。

    由于赫鲁晓夫曾经是斯大林非常信任和器重的人,他批评斯大林后,很多苏联人都怀有疑问:既然你早就认识到了斯大林的错误,那么你为什么早先从来没有提出过不同意见?你有没有参与这些错误行动?

    有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再次批判斯大林的错误,这时,有人从听众席上递来一张条子。赫鲁晓夫打开一看,上面写着:“那时候你在哪里?”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赫鲁晓夫的脸上很难堪。他很难做出回答。但他又不能回避这个问题,更无法隐瞒这个条子,他也知道,许多人有着同样的问题。更何况,这会儿台下成千双眼睛已盯着他手里的那张纸,等着他念出来。

    赫鲁晓夫沉思了片刻,拿起条子,大声念了一遍条子的内容。然后望着台下,大声喊到:“谁写的这张条子。请你马上站起来,走上台。”

    没有人站起来,所有的人心怦怦地跳,不知赫鲁晓夫要干什么。写条的人更是忐忑不安,心里后悔刚才的举动,想着一旦被查出来会有什么结局。

    赫鲁晓夫又重复了一遍他的话。全场仍死一般的沉寂,大家都等着赫鲁晓夫的爆发。

    几分钟过去了。赫鲁晓夫平静地说:“好吧,我告诉你,我当时就坐在你现在的那个地方。”

    赫鲁晓夫巧妙地即席创造出一个场面,借这个众人皆知其含义的场景来婉转、含蓄地隐喻出自己的答案。这种回答既不失自己的威望,也不让听众觉得他在文过饰非。

    这种巧设情景的圆场之所以很奏效,是因为能让人真正地体验,从而快速醒悟他的质问所存在的强人所难的苛刻之处。

    幽默大多不曾失效,可万一失效又当怎样圆场才好呢?

    在这尴尬的时刻,要能自我解嘲,可以这样说:“这个笑话的奥妙之处,得要出动联邦调查局来发现。”你以这句话笑自己并和听众一起笑。或者:“我们来谈个条件,如果你们听了这故事就笑,我便答应从此不再讲它。”或者:“在我没讲更多的笑话之前,我有个主意,如果你听了这个笑话就笑,我便免费奉送五个笑话。”

    这类妙语不仅能帮助你我应付讲台上的情况,而且对生活中任何尴尬或困窘的场面均有解围的效果。

    当你在演讲中需要什么帮助,不妨试试下面这些:

    “我知道你就在那里,因为我听得到你的呼吸声。”

    “你觉得我讲得太快了吗?”

    或者当你看见听众之中某人正对邻座耳语时,你说:“为什么你不回家后再解释给他听?”

    或者这样的一句:“近来你们有时有幸请到一个好的演讲人,有时不幸请到很糟的演讲人。今天你们享有双重的待遇,因为我太太说我这个人既好又糟。”

    尽管你的幽默有时会失灵,可它仍是自找台阶巧妙圆场的一剂良药,所以应当多练习自己开玩笑的功夫。

    让“摆动”的心静下来

    人们喜欢追求快乐,现在媒体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教给人们快乐的方法。可是仍然有许多人并不快乐。与其改变负面情绪,倒不如接受它。这样反而会将注意力转到搜寻和实现人生目标上去。

    人的负面思想是很顽固的,往往越改越厉害。硬改负面思想可能会导致言行不一的困境,这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想减肥的人都知道少吃多动原则,但却做不到,最后还是让多吃少动占了上风。因此,要学着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不强求改变,但要保持觉知。比如,一个人脾气暴躁,现在不是努力去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觉知自己的情绪,当自己生气发火的时候,对自己说:“我现在意识到自己正在生气发火。”这就将人的意识和情绪分离开来,情绪便会顺其自然地消减下去。

    现在,传统的认知疗法和新兴的接受与承诺疗法发生了激烈的冲撞,前者是控制主义,认为情绪是完全可以用思维来控制的;后者是自然主义,认为情绪这头野马不必拘束,任其自由,玩累了自然会回到马槽安顿。前者好比中国的儒家,信奉正向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后者好比中国的道家,强调随意自然、狂放不羁的自然风格。这两者其实不矛盾,因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崇尚规矩的人自然倾向前者、自由散漫的人当然喜欢后者。到了禅家便道:“春有百花,秋有霜;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忧愁赶不走,快乐去得快。这就是人生的现实。因此,好好体会中国人的一句老话“心安即是福”,可能会对忧愁和幸福有更深的领悟。

    安的修炼

    静而后能安的道理,无论内外身心家国都好理解。而首先的是要作到身心方面的安——“轻安”,包括身轻安、心轻安。所以真正作“内明”之学的心性修养功夫,到了“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的层次,有如宋儒理学家们所说的“人欲净尽,天理流行”的境界时,便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此心此身都有一种“轻安”清新的感觉。不过,还没有达到《易经·系辞上传》所说的“洗心退藏于密”的高层次。

    “轻安”之反面就是“粗重”。气浮则心自难安,枪打一口气。每临大事有静气。粗重久,得轻安反而心慌神惊,走火入魔。以为没有自我了,着相于我之身见。气功中多有。

    那表示

    有每夜和我抢棉被的伴侣,因为那表示他/她不是和别人在一起。

    有只会看电视而不洗碗的青少年,因为那表示他/她乖乖在家而不是留连在外。

    我缴的税,因为那表示我有工作。

    衣服越来越紧,那表示我吃的很好。

    有阴影陪伴我的劳动,那表示我在明亮的阳光下。

    有待修整的草地,待清理的窗户,和待修理的排水沟,那表示我有个家。

    有各样对政府不满的抱怨,因为那表示我们有言论自由。

    能找到最远的那个停车位,因为那表示我还能走路,且还有幸能有辆车。

    有巨额的电费账单,因为那表示我冷气吹的很爽。

    教堂礼拜时我身后五音不全的女士,因为那表示我还听的到。

    有一堆衣服要洗烫,因为那表示我有衣服穿。

    一天结束时的疲劳和肌肉酸痛,因为那表示我有拼命工作的能力。

    一大早响起的闹钟,因为那表示我还活着。

    最好最大的橘子

    一天,一群大学生去拜访一位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向他请教人生的真谛。

    知道他们的来意后,苏格拉底微笑地将他们带到一片橘子林前。这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橘子林,一个个大红橘子挂满了枝头,微风吹过,那些诱人的果实就微微地晃动起来,就像欢迎他们一样。苏格拉底指着那片橘子林,说道:“孩子们,去吧!摘一个你们认为最好最大的橘子来。”说罢,哲学家就走向树林的另一边,去等待那些探讨人生真谛的大学生走出树林。

    不一会儿,学生们就陆陆续续地走出橘子林,来到苏格拉底面前。但是一个学生却请求道:“老师,再让我选择一次吧!我刚走进橘子林的时候.看到了许多橘子,但我想后面的橘子一定更大,于是,我就错过了它们,可到最后,我只摘到了一个并不很大的橘子。”

    另一个学生也请求道:“我恰恰和他相反,当我刚走进橘子林的时候,我就摘到了一个又红又大的橘子,可却发现,后面有许多更好更大的橘子。”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请求哲学家,让他再给他们一次选择的机会,可是,哲学家一直在微笑地倾听。最后,当年轻人平静下来后,哲学家才缓缓地说道:“孩子们,这就是人生的真谛,无论你的选择是对还是错,生命都不会给你第二次选择的机会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在走到生命的尽头时,会感慨如果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自己一定会更加努力,更加热爱生命。然而,生命却只有一次。没有一个人能进行第二次的选择。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珍惜每一次的机会,把握住每一次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无怨无悔,壮丽多姿。

    漫漫长夜等待黎明,太阳总是在最黑暗的时刻升起。两只狼

    有两只狼,一只关在笼子里,一只在草原。

    在笼子里的狼三餐无忧,在外面的狼自由自在。两只狼经常进行亲切的交谈。

    笼子里的狼总是羡慕外面狼的自由,外面的狼却羡慕笼子里狼的安逸。

    一日,笼子里的狼对草原的狼说:“咱们换一换吧。”草原的狼同意了。于是,笼子里的狼走进了大自然,草原的狼走进了笼子里。从笼子里走出来的狼高高兴兴,在草原上拚命地奔跑;走进笼子里的狼也十分快乐,他再不用为食物而发愁。

    但不久,两只狼都死了。

    一只是饥饿而死,一只是忧郁而死。从笼子中走出的狼获得了自由,却没有同时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狼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而觉得别人的幸福却很耀眼。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适合;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

    良臣尹绰

    尹绰和赦厥同在赵简子手下做官,赦厥为人圆滑,会见风使舵,看主人的脸色行事,从来不说让主子不高兴的话。尹绰就不是这样,他性格率直,对主子忠心耿耿尽职尽责。

    一次赵简子带尹绰、赦厥及其他随从外出打猎,一只灰色的大野兔窜出来,赵简子命随从全部出动,策马追捕野兔子,谁抓到野兔谁受上奖。众随从奋力追捕野兔,结果踩坏了一大片庄稼。野兔子抓到了,赵简子十分高兴,对抓到野兔的随从大加奖励。尹绰表示反对,批评赵简子的做法不妥。赵简子不高兴地说:“这个随从听从命令,动作敏捷,能按我的旨意办事,我为什么不能奖励他呢?”尹绰说:“他只知道讨好您而不顾老百姓种的庄稼,这种人不值得奖励。当然,错误的根源应该是在您的身上,您不提出那样的要求,他也不会那样去做。”赵简子心里闷闷不乐。

    又一次,赵简子因头天晚上饮酒过多,醉卧不起,直到第二天已近晌午,仍在醉梦中。这时,楚国一位贤人应赵简子3月前的邀请前来求见,赦厥接待了那位贤人。为了不打扰赵简子睡觉,赦厥婉言推辞了那位楚国人的求见,结果使那位贤人扫兴而去。赵简子直睡到黄昏才醒来,赦厥除了关心赵简子是否睡得香甜外,对来人求见的事只是轻描淡写地敷衍了几句。

    赵简子常对手下人说:“赦厥真是我的好助手,他真心爱护我,从不肯在别人面前批评我的过错,深怕伤害了我。可是尹绰就不是这样,他对我的一点缺点都毫不放过,哪怕是当着许多人的面也对我吹毛求疵,一点也不顾及我的面子。”

    尹绰听到这些话后,依然不放过赵简子。他又跑去找赵简子,他对赵简子说:“您的话错了!作为臣下,就应帮助完善您的谋略和您的为人。赦厥从不批评您,他从不留心您的过错,更不会教您改错。我呢,总是注意您的处世为人及一举一动,凡有不检点或不妥之处,我都要给您指出来,好让您及时纠正,这样我才算尽到了臣子的职责。如果我连您的丑恶的一面也加以爱护,那对您有什么益处呢?丑恶有什么可爱的呢?如果您的丑恶越来越多,那又如何能保持您美好的形象和尊严呢?”

    赵简子听了,似有所悟。

    不曾杀陈佗

    有一个人想拜见县官求个差事。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县官手下的人,打听县官的爱好。

    他向县官的随从问道:“不知县令大人平时都有什么爱好?”

    县官手下的人告诉他说:“县令无事的时候喜欢读书。我经常看到他手捧《公羊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这个人把县令的爱好记在心里,满怀信心地去见县官。县官问他:“你平时都读些什么书?”

    他连忙讨好地回答说:“别的书我都不爱看,一心专攻《公羊传》。”

    县官接着问他:“那么我问你,是谁杀了陈佗呢?”

    这个人其实根本就没读过《公羊传》,不知陈佗是书中人物。他想了半天,以为县官问的是本县发生的一起人命案,于是吞吞吐吐地回答说:“我平生确实不曾杀过人,更不知有个叫陈佗的人被杀。”

    县官一听,知道这家伙并没读过《公羊传》,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县官便故意戏弄他说:“既然陈佗不是你杀的,那么你说说,陈佗到底是谁杀的呢?”

    这人见县官还在往下追问,更加惶恐不安起来,于是吓得狼狈不堪地跑出去了,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别人见他这副模样,问他怎么回事,他边跑边大声说:“我刚才见到县官,他向我追问一桩杀人案,我再也不敢来了。等这桩案子搞清楚后,我再来吧。”

    玉器和瓦罐

    韩昭侯平时说话不大注意,往往在无意间将一些重大的机密事情泄露了出去,使得大臣们周密的计划不能实施。大家对此很伤脑筋,却又不好直言告诉韩昭侯。

    有一位叫堂谿公的聪明人,自告奋勇到韩昭侯那里去,对韩昭侯说:“假如这里有一只玉做的酒器,价值千金,它的中间是空的,没有底,它能盛水吗?”韩昭侯说:“不能盛水。”堂豁公又说:“有一只瓦罐子,很不值钱,但它不漏,你看,它能盛酒吗?”韩昭侯说:“可以。”

    于是,堂谿公因势利导,接着说:“这就是了。一个瓦罐子,虽然值不了几文钱,非常卑贱,但因为它不漏,却可以用来装酒;而一个玉做的酒器,尽管它十分贵重,但由于它空而无底,因此连水都不能装,更不用说人们会将可口的饮料倒进里面去了。人也是一样,作为一个地位至尊、举止至重的国君,如果经常泄露臣下商讨有关国家的机密的话,那么他就好像一件没有底的玉器。即使是再有才干的人,如果他的机密总是被泄露出去了,那他的计划就无法实施,因此就不能施展他的才干和谋略了。”

    一番话说得韩昭侯恍然大悟,他连连点头说道:“你的话真对,你的话真对。”

    从此以后,凡是要采取重要措施,大臣们在一起密谋策划的计划、方案,韩昭侯都小心对待,慎之又慎,连晚上睡觉都是独自一人,因为他担心自己在熟睡中说梦话时把计划和策略泄露给别人听见,以至于误了国家大事。涸辙之鱼

    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粮。

    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借粮。他说:“可以,待我收到租税后,马上借你300两银子。”

    庄子听罢转喜为怒,脸都气得变了色。他忿然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赶路到府上来时,半路突听呼救声。环顾四周不见人影,再观察周围,原来是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鲫鱼。”

    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据称,这条鲫鱼原住东海,不幸沦落车辙里,无力自拔,眼看快要干死了。请求路人给点水,救救性命。”

    监河侯听了庄周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水救助鲫鱼。

    庄子白了监河侯一眼,冷冷地说:“我说可以,等我到南方,劝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到你这儿来,把你接回东海老家去罢!”

    监河侯听傻了眼,对庄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那怎么行呢?”

    “是哇,鲫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即气得睁大了眼,说眼下断了水,没有安身之处,只需几桶水就能解困,你说的所谓引水全是空话大话,不等把水引来,我早就成了鱼市上的干鱼啦!”

    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是人们的常识。老实人的态度是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法国人的启示

    在法国读书的一位中国留学生,某天晚上赶到地铁站,见车已进站,他急忙在打票机上打了票,并且清楚地听到了“咔嚓”一声。车到终点站时遇上查票员,他取出票来顿时傻了眼,刚才那台打票机并没有在他的车票上留下任何印记。查票员不容辩解便对他以逃票处置,罚款150法郎。

    他大喊冤枉,因为他确实打了票,一定是打票机出了故障。可是查票员对他说:“打票机坏了是车站的责任,但您该问问自己有没有责任。因为站台上有4台打票机,而另外3台是正常的。当时您完全可以避免这个错误,但是现在您必须为这个小小的错误付出代价—罚款。”

    法国人的这一自我检错习惯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这位留学生有一回去朋友家做客,吃饭时朋友8岁的孩子用一小快面包逗小狗玩,狗撞翻了他手中的盘子,盘子碎成几块。男孩对父母说:“你们看见了,是小狗打碎了盘子,不是我的错。”这时,父亲过来叫男孩离开餐桌到他自己的房间里去,想想自己究竟有没有错。

    十几分钟后男孩走出房间说:“小狗有错,我也有错,我不该在吃饭时逗狗,这是你们多次对我说过的。”父亲笑了:“那么今天你就该为自己的错承担责任:收拾餐桌,并拿出零用钱赔这只盘子。”男孩同意了。

    自我检讨的习惯,是人生的重要润滑剂。在人们学会习惯在自己身上寻找错误的责任的时候,摩擦就稀释了很多很多……

    懒惰的智慧

    长期以来,人们一提起懒惰就深恶痛绝,对懒惰之人更是不屑一顾。然而,懒惰并非百无聊赖、一无是处,“懒”从某种角度来说,既能成为一种创造的动力,也能提高工作时的效率。

    琼斯是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总经理,做事沉着、稳重、果断、干练,对员工更是要求严格。琼斯是一个讲求效率的人,而他却极力推崇“惰人”哲学,同时,自己也是身体力行,只要是能够吩咐别人做的事情,他都“懒”的多说一句。虽然酒店门庭若市,顾客很多,工作自然很繁忙,然而琼斯却胜似闲庭信步,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酒店每年年终工作总结时,都会选出五名最“懒”的职员,然后总经理琼斯会单独和他们交谈。

    五名最“懒”的员工忐忑不安地来到总经理办公室,心想:不知道总经理对于自己的欠佳表现会作何处理,会不会被炒鱿鱼呢?大家一脸的不安神色等候总经理的吩咐。琼斯一开口便说:“你们平时在工作中的言行举止我都一清二楚,虽然你们平时大多时间总是闲着无事,甚是悠闲,也算是懒到家了。”众人一听更是紧张不已,大家都不知道总经理会怎样处置他们。琼斯接着说:“不过,你们的工作让我很满意,对于自己工作总是懒得多费时间,懒得多花力气,讨厌反复做些本该一次就能完成的事情,因此,别人看来你们总是在偷懒,无所事事。然而,在我眼中,你们才是本酒店最优秀的员工,也是工作最出色的员工。比起那些终日忙忙碌碌、总有一大堆琐事等着处理的勤快员工来,你们的确挺懒。虽然他们很勤快,不怕吃苦受累。但是,他们做事却是毫无头绪,使原本轻松愉悦的工作反而使他们为工作所累。”

    最后酒店将他们五人评为最优秀的员工,且给予了优厚的奖励,其他员工心里不平衡,怨声连连。琼斯便说:“既然大家心里不服,我可以做个测试。”然后,他叫了一名最懒的员工和一名不服的员工分别做测试,其他员工作为评委,琼斯自己则扮作顾客。琼斯在酒店一进门,那位不服的侍者说:“先生,欢迎光临,这边请!”琼斯看了一下周围环境,登记完手续,来到房间一会儿,便准备用餐。在餐厅坐下后,侍者上前说:“先生,您需要点什么,接着准备记录菜名。”琼斯说:“能否让我看一下菜单,或者介绍一下本店都有什么招牌菜。”那名侍者转身拿来菜谱,点完菜后,琼斯说:“请帮我拿个汤勺。”侍者转身离去拿来汤勺,过一会儿又去拿纸巾等,琼斯吃一顿饭,侍者跑了六七趟。

    那位最懒的侍者准备接待时,他一见到琼斯便说:“琼斯先生,欢迎您光临本店,房间已经安排好了,洗澡水已备好,您先洗个澡,稍做休息一下。”过了半个小时,琼斯先生来到餐厅准备用餐,侍者拿来两份菜谱说:“琼斯先生,这里有中餐和西餐供您选择。”琼斯先生点完菜后,不多时,从筷子、酒杯、勺子等等一应俱全一次全都放在恰当的位置,琼斯愉快地用完了晚餐。众人看完后,茅塞顿开,他们心服口服地连连鼓掌叫好。

    走向成功的十次敲门

    在一个早上,刘文鹃收到了一家服装公司的面试通知,通知像一缕阳光照亮了焦急期待的心。面试那天,刘文鹃精心地梳洗打扮了一番,又换了一条新裙子,以祝福自己好运。上午十点钟,她走进了这家服装公司人力资源部。

    等秘书小姐向经理通报后,刘文鹃静了静心,来到经理办公室门前,轻轻地敲了两下门。

    “是刘文鹃小姐吗?”屋里传出问询声。

    “经理先生,你好?我是刘文鹃。”刘文鹃慢慢地推开门。

    “抱歉,刘小姐,你能再敲一次门吗?”端坐在沙发转椅上的经理悠闲地注视着刘文鹃,表情有些冷淡。

    经理先生的话虽令刘文鹃有些疑惑,但她并未多想,关上门,重新敲了两下,然后推门走进去。

    “刘小姐,这次没有第一次好,你能再来一次吗?”经理示意出去重来。刘文鹃重新敲门,又一次踏进房间,“经理,这样可以吗?”

    “这样说话不太好吧。”

    刘文鹃又一次走进去:“我是刘文鹃,见到你很高兴,经理先生。”

    经理依然淡淡道,“还得再来一次。”

    刘文鹃又作了一次尝试:“抱歉,打扰你工作了。”

    当刘文鹃第九次退出来时,她开始有些恼火了,心想,进门打招呼哪有这么多讲究?这哪是招聘面试呀,分明是在刁难戏弄人。

    刘文鹃生气地转身离开,可刚走几步又停了下来。不行,我不能就这样逃开,即使不打算录用我,也得听到他们当面对我说。于是,刘文鹃稍稍地舒了一口气,第十次敲响了门。这次,他得到的不是拒绝,而是热烈欢迎的掌声。刘文鹃没有想到,第十次敲门,叩开的竟是一扇成功之门。

    原来,这家服装公司此次是打算招聘一名市场调查员。而一名优秀的市场调查员,不仅要具备学识素质,更要具备耐心和毅力等心理素质。这十次敲门和问候就是考查一个人心理素质的考题。

    生活里的苛责和难堪看上去虽是令人不舒服的遭遇,可是,如果你肯用耐心去化解,用毅力去稀释,用理智去包容,它也许就是你走向成功的垫脚石。

    鸟和驴

    一个农民养了一只会说话的鸟和一只会干活的驴,除这两件东西外,家里再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

    一次,驴从磨房干活归来,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刚一进院,便躺在地上,站不起来了。它已疲惫不堪。鸟见状,十分感慨地说:“老驴呀,你那样吃苦受累,主人可夸过你了?还不是说你干活慢,有驴脾气。你呀,可真是受累不讨好呀,真可悲。你瞧我,不用干活,还让主人伺候着,主人还经常表扬我,说我真会说话,会学舌,太可爱了。你说我是不是比你聪明多了?你是否知道自己是个大傻瓜?”

    驴说:“我知道自己傻,但我相信主人不傻,靠漂亮话只能得宠一时,不能得宠一世。”

    鸟听了驴的话十分生气。于是双方便都沉默了。

    夜里,农民家里来了一伙强盗,他们抓住了农夫,逼迫农夫交出一件值钱的东西,否则就要杀死他。鸟看在眼里,心想,主子最不喜欢驴了,他肯定会把驴交给强盗的。可结果恰恰相反,农民将鸟交给了强盗。

    鸟不服气,它问农夫,为什么不把驴交给强盗?农民说:“道理很简单,没有驴就不能干活,我就得挨饿,甚至被饿死,而没有鸟,只不过少听一些漂亮话而已,无关紧要。”

    院长的绝招

    县卫生院正在全力抢救一名危急重病人,急需药品,而药房的药剂员却不在岗,急得主治大夫团团转,没法只好向院长汇报。

    抢救人员都为药剂员捏把汗,因为院长是位山东人,典型的火爆脾气,这次急需抢救药品,药剂员却不在岗,开除药剂员都不足为过。

    药剂员到哪里去了呢?全院里里外外都找遍了,而且连大街上都找了几遍。没有啊!

    院长一阵小跑出了大门,来到卫生院附近的一个池塘边。果然见到爱钓鱼的药剂员正聚精会神地盯着鱼浮看呢!

    院长走上前去,像老朋友似地一拍药剂员的肩膀,药剂员吓了一跳,顿时刷地一下脸一直红到耳朵根。

    “钓到鱼没有?”院长微微一笑,拎起池边的鱼篓边瞧边问。

    “还……还……还没有钓到呢!”药剂员结结巴巴地回答道。

    “那我来替你钓一会,病房有个病人需要拿点药用,你仔细点不要发错了。”院长接过钓竿平静地说。

    药剂员一阵狂奔回到药房把近百种药一会儿发完了,当时由于争取抢救时间没有来得及核对,等病人被救过来再核查用过的药,竟无一差错。

    在这个关键时刻,药剂师稳定的心态比什么都更加重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