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浮华,有时无比渴盼一段简约恣意的人生,却抵不过俗世的纷纷扰扰,纠纠缠缠。万丈红尘里实在有太多的无奈,如若王侯贵胄都无法事事遂愿,何况普通人呢?
又或许,正因为王侯公卿贵不可言,才会面临更多的身不由己?
从靖义王府出来时,聂沛潇很惶惑。他承认已开始想念从前那段意气风发、年少轻狂的岁月了——毫无牵挂,只与音律为伴。
可想念归想念,现实之路还在脚下,依旧有人催促着他不停前进,永无止歇。
抬首望了望天色,落日熔金,暮霭沉沉。再有五个时辰,沈予和出岫便要被押赴刑场,处以死刑了。
而聂沛潇如今已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了靖义王身上。请靖义王出面说项,乃是他所能想到的上上之策;倘若连此人都无法劝动他的皇兄,那么他还有一个下下之策。
当然,他希望这下下之策永不会派上用场。
驭马疾驰回到诚王府,聂沛潇自知,他如今所能做的,唯有等待。
王妃谢佩骊很懂得分寸,并未对他的行踪过问太多,只备了一桌丰盛晚膳,席间两人俱是沉默。草草用了几口,聂沛潇起身去书房等候消息。
这一等,便过了深夜。
终于,等到应元宫里来人传话,道是天授帝让他入宫议事。
圣书房里灯火通明,显得静谧而诡异。偌大的屋子,唯有天授帝一人在内,正对着御案陷入沉思。
饶是隔得如此之远,聂沛潇还是看到了帝王凤眸里的密布血丝,可见他今夜也是万分煎熬,万般斟酌。
聂沛潇按捺下起伏情绪,已做好了被天授帝迁怒的准备,下跪行礼道:“臣弟见过皇兄,望皇兄降罪。”
“你也知道朕会降罪?知道你还敢这么做?”帝王冷凝的声音幽幽传来,与这满屋子的书香墨香格格不入。
“有些事,明知不可为,也要为之。”聂沛潇唯有这一句,他知道其实皇兄是理解他的。
帝王又何尝不是心如明镜?然他却在聂沛潇面上看到了一丝苍凉与悲壮。
当年那个潇洒恣意、放浪形骸的九弟去哪儿了?如今竟被逼成这副模样?而自己这个做皇兄的,也算是罪魁祸首吧。
想到此处,天授帝心中顿时软了几分,对聂沛潇的愧疚之意骤然生出,进而汹涌地席卷全身:“平身吧。你要救人,大可直接对朕说,何必拐弯抹角央求靖义王?”
聂沛潇沉默一瞬,才缓缓起身回道:“因为臣弟知道劝不动您,只会徒增你我兄弟间的嫌隙。”
一句话,将天授帝还击得哑口无言。的确,如若今夜没有靖义王打前站,即便聂沛潇前来,也必定是无功而返。
天授帝望着御案上的两样物件,没再说话。
摆在帝王面前的,一张是羊皮卷地图,一张是刚刚拟好的旨意。他将那道明黄绢帛从案上执起,挥手撂给聂沛潇,沉声道:“朕如你所愿。”
聂沛潇接过圣旨,立即打开扫了一眼,待瞧见“贬为庶民”这四个字时,不自觉地蹙了蹙眉:“这旨意不妥。”
“有何不妥?”天授帝凤眸微抬,眸光犀利有如鹰隼。
“您将沈予贬为庶民,实在不妥。”聂沛潇直白道,“沈予乃是少见的戎马将才,这些年沙场历练,他功绩如何,您该比我更清楚。既然如此,为何不再复用他?”
“复用?”天授帝冷笑一声,“朕复用他,让他再三抗旨吗?”
“您明知他不会了。”聂沛潇很是沉着地回道,“这一次他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以后必定不会了。”
“况且……”聂沛潇顿了顿,神色很是伤情,“况且有出岫陪伴左右,也没人值得他再抗旨了,出岫会劝着他。”
“你倒是看得透彻。放手了?”帝王忽而转移话题,问起了这感情事宜。
显然,这一问让堂堂诚王更为失意,俊目低垂着道:“不放手又能如何?他二人决心同生共死,我是个外人。”
其实,他自始至终都没走进去过,一直是个旁观者罢了。只不过他太过自负,将自己当成了局中之人。而今猛然醒悟,自己从不在这情局之内,一切都是作茧自缚、自迷其中,仅此而已。
聂沛潇自嘲地哂笑一声,再看了一遍手中圣旨,这一次,他才发现那旨意最后并没有盖上御印,可见还有商量的余地。于是他再对天授帝道:“皇兄可知,臣弟去靖义王府时,遇上了什么事儿?”
天授帝正襟危坐龙椅之上,静待下文。
“臣弟在靖义王府,看到了北地将领的联名书函,恳请他出面保沈予一命。”聂沛潇勾唇再道,“其实数日之前,他们也来找过臣弟求援。”
“你想说什么?”
“臣弟想说,沈予在北地威望极高,颇受军民爱戴。如此良才,若弃之不用,实在可惜。”聂沛潇劝道,“为君之道,知人善用。臣弟斗胆说一句,您从前一直做得不错,只可惜南北统一之后,反而倒退了。”
聂沛潇的最后一句话,与方才靖义王臣朗所言如出一辙,天授帝听在耳中,心思越发沉抑。
不错,自从南北和平统一之后,他身为帝王越发谨慎了。从前只考虑南熙四州,如今版图里多加了北地五州,实在令他极为头痛。 天授帝终于发现,自己军中出身,只适合乱世为君,不适合文治江山。因而他才会在北宣归降这短短一两年内,犯下诸多失误,遭人非议。
他也承认,这半壁江山来得实在太过容易,他未能仔细了解民习风俗,更没做到对南北一视同仁。
究竟是自己对北地子民心有介怀,还是北地子民对统一之事心生排斥?为君太久,如今才算是真正的高处不胜寒,唯我独尊了。
天授帝从丹墀之上负手走下,缓缓迈步到聂沛潇面前,问他:“既然你不同意这道旨意,不如你来说说,朕该如何安排沈予?”
“如若您当真看他不顺眼,便让他去北地戍守边关吧。”说到此处,聂沛潇忽然下跪请道,“臣弟恳请您为沈予封王。”
“封王?”天授帝面上尽是匪夷所思。
“是封王。”聂沛潇再道,“既然沈予在北地颇受尊敬,您大可让他管辖北地五州,为您分忧。”
“你倒是会出主意。”天授帝立刻否决,“封王裂土,他会是下一个臣暄!”
众所周知,臣暄从前是北熙镇国王世子,臣氏也是北熙唯一一个异姓王侯。他们长期戍守南北交接之处,又有军权在握,最后终于拥兵自立,推翻了北熙江山,立国北宣。
有这前车之鉴,天授帝自然不会轻易许诺为沈予封王。
“南北才刚刚统一,若给他封王,岂不与分裂无异?朕是把北地五州拱手相送了!”天授帝的语气越发肃杀,“他一旦封王,日后会形成藩王割据的局面。”
“沈予绝对不会。”聂沛潇斩钉截铁地否定道,“他性情如何,是否有权力之欲,臣弟一清二楚。况且……他有出岫相陪,一人刚、一人柔,出岫不会让他走上这条路。”
“你说得倒好听!”天授帝冷笑讽刺,“他若当真走上藩王割据之路,就为时已晚了!”
“以后如何还是两说。臣弟只担保沈予本人,他的子孙臣弟不过问。”聂沛潇干脆地道,“以您的能力与智谋,必定有法子钳制住他,不会让他拥兵自重,成为第二个臣暄。”
听闻此言,天授帝脸色稍霁,但依然不肯松口:“朕还不知,你竟对情敌如此大方,救了他性命不说,还要为他请封?”
聂沛潇忽略天授帝话中的冷嘲热讽,沉吟片刻认真回道:“倘若出岫喜欢我,我必定以正妃之位相待,如今她既然选择了沈予,我希望她将来的身份不会受委屈。”
他诚恳抬目看向天授帝,续道:“沈予算是我多年好友,为他请封理所应当。既然北地民心不稳,您派他过去,总好过再找其他人。”
事实上,聂沛潇还有一个顾虑没有说出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倘若真的将沈予贬为庶民,他将何去何从?天授帝最是性情不定,也许某日又会起了疑心,悄无声息地再将沈予杀了。
既然必须活在帝王的掌控之中,不如光明正大身居高位,反而能使帝王有所忌惮,不敢轻举妄动。
身在天授帝的位置,明着给人治罪,要比暗算难得多……
就在聂沛潇兀自斟酌的同时,天授帝也有另外一番计较——
南北统一之后,总要有人带兵去驻守北地,不是沈予,也会是别人。届时更难保证是否会形成“藩王割据”的局面。
至少沈予对仕途不甚敏感,如今看来也毫无野心;出岫又是个有头脑之人,倘若有她从旁提醒,沈予应会安分守己。
至于他二人百年之后,子孙资质如何,还不是任自己拿捏?
而且,云氏的谢太夫人年事已高,寿命不长;云承羽翼未丰,不足为惧;庄怡然又是皇后的妹妹,是“自己人”……如若出岫愿意跟随沈予去北地,云氏便少了一位令人忌惮的当家主母,自己也能对云氏暂时放心了。
如此一分析,让沈予封王远赴北地,的确是一举数得——赢了北地民心,解了云氏之忧,数十年内不会有藩王之祸,还能让沈予感恩戴德……
想着想着,天授帝开始不自觉地踱步,迟疑片刻再问聂沛潇:“倘若朕不同意为沈予封王,你会如何?”
“那臣弟只好效仿靖义王,赋闲府中不问世事了。”这便是聂沛潇的下下之策。
“你是在威胁朕?”
“不是威胁,是失望。”
失望?帝王的眉峰狠狠蹙起:“你对朕失望?”
“自从母后薨逝,臣弟不可能对您不失望。”聂沛潇终于说出心底这番话,长叹一声,“但‘失望’不代表‘绝望’,您总归还是我七哥。”
失望,是因为曾抱有期望。只要不绝望,便有机会重燃希望。
天授帝瞬间了然,他这个九弟,是在拿手足情义做赌,为沈予和出岫筹谋一个未来。可叹天家本该无情,帝王本该无心,可自己偏偏如此贪婪,不仅要江山权势,还想要人情温暖……
天授帝重重叹了口气,旋身重新走上丹墀,疾书写下另一道圣旨。然后,他亲自取过御印沉沉盖上,对聂沛潇道:“让岑江先去一趟京畿大牢,吩咐下去暂缓行刑。今日早朝过后,你亲自去宣旨吧。”
聂沛潇接过旨意细看,心头骤然一松,终于肯露出一丝安慰的笑意:“多谢皇兄。”
天授帝似是疲倦至极,朝聂沛潇摆了摆手:“下去吧,朕歇一会儿。”
“臣弟告退。”聂沛潇攥住手中的明黄绢帛,无声无息地退了下去。
就在他走到圣书房门口时,天授帝的声音又再次响起:“原谅朕。”
三个字,却令聂沛潇眼眶一热。时至今日,他的七哥终于肯承认所作所为,这一句迟来的道歉,他终于等到了。
聂沛潇顿步转身,遥遥望向丹墀上的挺拔身姿,荡然回道:“我是将你当成七哥,而不是皇兄。”
语毕,他回身推门而出。
窗外,夜色已渐渐隐没天际,到了昼夜交替的最后一刻。这黎明来得甚是时候,令人充满无限希冀。
是时候启程回烟岚城了吧!无论以后出岫在与不在,那总归是他的封邑,有关于她的回忆。
即便不在局中又如何?他到底还是扳回了一局。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二、世事轮回妙无言
从京畿大牢出来后,马车一路驰行,在威远侯府门前停了下来。
同样一座豪门深宅,一直归属于沈氏家族,可名字却已更迭数次。
曾经的文昌侯府门庭高贵,后来的威远将军府与京州世家格格不入;变作威远侯府之后,沈予又长期不在京州,便使得这座宅子冷清了下来。
再到如今,已是威远王府了。沈予去北地赴任在即,这座府邸也即将彻底空置。
沈予撩开车帘朝门前看去,一眼瞧见几个仆人攀爬甚高,正在撤换牌匾,将从前的“威远侯府”匾额换成了“威远王府”。
“他们动作倒快。”沈予薄唇噙笑。
竹影亦是探头,附和笑道:“今日早朝之上,天授帝已正式宣了旨意,他们自然要加快动作了。”
沈予望着这一座足有百年历史的祖宅,感慨万千地道:“也不知下次回来是什么时候。”
“是你回京述职的时候。”出岫清浅笑回,又问,“怎么,舍不得?”
“岂会?”沈予出语再叹,“如今我不仅重振门楣,且还光耀了门楣,父侯和大哥地下有知,也该瞑目了。”
话到此处,他情不自禁握紧出岫的柔荑。事实上,从京畿大牢出来到现在,两人交握的手始终没有松开过。只是如今,到了暂别之时。
“这一次我可不能再擅自离京了。”沈予笑对出岫道,语中隐含不舍与遗憾,“明日早朝之上我要谢恩,还要接受封王之礼、准备北上事宜,恐怕这一个月都会异常忙碌。”
“无妨。”出岫语气轻柔,“我在烟岚城等你。”
沈予无比坚定地点了点头:“自然,我会备好厚礼拐道房州,下了聘礼再去赴任。”
他望向出岫的潋滟眸光,毫不避讳竹影和玥菀在场,继续道:“再等我一个月,这次我绝不会出岔子了。”
“这话你别说得太早。”出岫故作矫情地刺激他,“还是先过了母亲那关再说吧。”
听闻此言,沈予笑而不语,又别具深意地看了竹影一眼。两个男人相视而笑,皆没有捅破太夫人的话。
须臾,沈予才露出颇为自信的俊笑,对出岫回道:“你放心,太夫人早已将你视为女儿,我便是她半个儿子,她见了我欢喜还来不及!”
千言万语,诉不完彼此的衷肠,可还是免不了暂时分离。出岫虽已公然表明要陪沈予赴死,然到底只是小范围知情,如今沈予既然封王,正值万众瞩目之际,她自然不能留宿威远王府。
今时不同往日,两情相许,自然也不急于一时了。
沈予松开握住出岫的那只手,万般难舍地问道:“你何时启程回烟岚城?”
“明日吧,我想早些回去,听说怡然生了个男孩儿。”说出这句话时,出岫面上掩藏不住欣慰之意。
“一转眼承儿都为人父了,我这个做叔叔的竟比他还滞后。”沈予毫不遮掩面上的坏笑。
出岫则大为赧然,忍不住偷偷去看竹影和玥菀,两人一个装作没听见,另一个掩面娇笑。她见状更是羞恼不已,美眸剜了沈予一眼,抿唇佯怒。沈予果然连连告饶,这才依依不舍地下了车。
“王爷对您可真是好。”沈予一下车,玥菀便口无遮拦地调侃道。
出岫也毫不示弱,反问她:“恨嫁了?是时候给你找个婆家了。”
“不,不!”玥菀立刻摇头摆手,慌忙道,“我还打算跟您去北地呢!”
“那也行,北地将领豪迈豁达,性子与你更加匹配,让你师兄好好替你物色一个。”玥菀既认了屈神医做义父,沈予自然是她的师兄。
两个女子又互相调侃一阵,竹影听得越发尴尬,索性代替车夫履职,坐到了车前的驾板上。三人回到流云山庄歇息一晚,翌日,便启程返回烟岚城。
就在出岫返程的当天,沈予入朝受封,正式成为大凌王朝开国以来的第一位异姓王侯。
从沈小侯爷一路走到威远王,他真正体会到了何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落难时,愿意替他奔走斡旋之人寥寥可数,除了诚王聂沛潇之外,便要属靖义王和一众北地将领,而朝内大臣皆避之唯恐不及。
可如今他平反封王,这些趋炎附势之人又纷纷携礼来贺,反倒是当时替他奔走的一众,不见人影。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沈予历经几番大起大落,终于看透此事,便对前来示好之人一概谢客。左右他即将远赴北地,也不必维系仕途上这些繁复的关系了。
沈予特意去了一趟靖义王府道谢,又给孟辉送了厚礼。此后,他便着手准备赴任事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拟定聘礼单子,前往云府提亲。
时日过得极快,一转眼便到了六月,距离天授帝所要求的“限期一月之内启程赴任”,只剩下四五天了。而沈予终于将一切都准备就绪,也正如他所言,为了迎娶出岫,他算是“倾家荡产”了。
临行时,他只带了几件最为贵重的聘礼,而余下的大件箱笼,则由威远王府的管家随后差人送去。沈予捏着聘礼单子,带着一众北地将领,拐道房州提亲。
再次来到烟岚城,他终于能体会那种意气风发之感,在二十八岁上,经历过人生的酸甜苦辣百般滋味,如今苦尽甘来封王拜将,也即将美人在怀。
沈予一行还未进城,云府已接到了消息,云承和云羡亲自前往城门外相迎。三人说起这些年所遇到的人和事,皆是不胜感慨。
进入南城门内,四座汉白玉牌坊一如往昔庄严伫立,在阳光的映射下闪烁着晶莹的光泽——忠义、诚信、善施、贞节,诉说着数百年来云氏的丰功伟绩、盛世荣耀。
驭马穿行其中时,沈予忽又想起了云辞,心存感激之余,不禁将怀中的聘礼单子捂得更紧,照顾出岫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北地将领都是初到烟岚城,皆对离信侯府的壮丽奢华感到瞠目结舌,沈予让云羡带他们四处转转,自己则随竹影往荣锦堂而去。
这毕竟是云府,出岫毕竟是谢太夫人的儿媳妇,因此沈予决定先行拜见太夫人,他并不着急去知言轩见出岫以慰藉相思之苦。
站在门外等候通传时,沈予按捺不住心中忐忑,唯恐谢太夫人忽然改变主意。
“这小子终于来了?让他滚进来!”太夫人这句话似是打趣,但又不怒自威。
听到她老人家久违的声音,沈予立刻精神一振,阔步迈入。岂料进了屋里才发现,出岫也在其内,正跪地恭敬聆训。
“见过太夫人!”沈予连忙上前跪在出岫身畔,重重磕了个头。
“你来得恰好,我正对出岫训话。”太夫人明明是面无表情,可那犀利目光里又藏着几分深意。她径直朝沈予伸出右手,直白问道:“单子呢?先拿来瞧瞧,否则一切免谈!”
沈予愣怔一瞬,才明白太夫人所指,连忙从怀中取出聘礼单子,双手高举奉了过去,口中不忘说道:“我搁在怀里都焐热了,一片真心日月可鉴!”
太夫人腕上的赤金掐丝手镯一闪,险些晃到沈予的双眼。她利落地接过礼单,眯着眼睛扫了扫,颇为不满地道:“字这么小?不知道我眼花吗?”
太夫人边说边将单子执得远了些,蹙眉细看起来。
沈予见状顿时额上冒汗,连忙解释道:“东西太多,怕礼单写不下,才将字写小了。”
太夫人冷哼一声,又道:“东西也不算多,只有几件勉强入眼吧。”
“您见惯人间富贵,这点东西自然入不了法眼。”沈予顿了顿,又逢迎道,“若说金玉满堂,谁能比得过云氏?”
这句话令太夫人很是受用,她这才缓缓阖上礼单,对沈予回道:“不会让你吃亏的。娶我云氏的人,哪有赔本儿的道理?”
沈予闻言连连点头称是,出岫在旁看着,心中一阵发笑。
太夫人想了想,越发觉得不甘,毫不留情地再对沈予道:“你资质这么一般,居然走运做了王爷,还要娶我的媳妇,全天下的运气都让你占完了!老天真是不公平!”
她说到最后一句时,屋内几人同时想起了云辞。是啊!苍天何其不公,让如此惊才绝艳的人英年早逝,这也是整个云氏一族最深沉的遗憾。
想到此处,沈予心中最为愧疚,遂重重对太夫人磕了个头,道:“您是挽之的母亲,又对晗初这么好,我定视您如同亲母,奉养您终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