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内部讲话-我是战略家,部下是战术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后来发现定很高的目标是很可怕的,必然会违背经济规律,会让自己浮躁,让企业“大跃进”。回过头想想,巨人那几年确实乱得很。现在就没有那么大的口号了,目标就是把能够影响结果的每件事情做到最扎实、最透,把最下面的事情做到最好,公司不定定量的指标,把工作做到最好就行,从过去这两个公司的成功来看,这样的方法的确是最有效的,结果往往(也)最好。

    巨人现在不给自己定战略目标,我觉得制定目标对企业反而是件坏事。因为定了长远的目标就要不断分解到每年的任务上,如果定得不高无所谓,而太高则会打乱原先的计划,形成欲速则不达的局面。战略上不考虑,但在战术上每件事都要做好,比如投入产出比,我们追求的是最大化。企业发展能做多大就多大,听天由命,不必强求。

    ——史玉柱的谈巨人新管理思想

    背景分析

    “1997年对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史玉柱说道。在那之前,史玉柱看上去像一个数学系毕业生,在摆弄他的公式,自己定一个量化的目标,然后再分解成每月每周每天。

    1997年前史玉柱认为:企业有几种,一是安定的,二是追求眼前利润的,三是追求长期利润的,四是(既)追求长期利润(又追求)社会效益和规模效应,第四种企业是三者相互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他要做的就是第四种企业。为此,史玉柱制订了一个“百亿计划”:要求1996年产值达到50个亿,1997年完成100个亿,一年一大步,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在当时的史玉柱看来,这并不是个不切实际的目标,他相信只要自己充分发挥管理的推进器作用就完全可以做到。

    1995年,史玉柱启动“三级火箭”,把12种保健品、10种药品、十几款软件一起推向市场,投放广告1个亿,提出要超过首钢和宝钢。

    “三级火箭”实施步骤的量化标准规定:

    第一级:巨人集团第一年的发展规划。以巨人脑黄金进行市场导入和测试,并进行队伍的培训和锻炼。目标销售收入50亿。

    第二级:巨人集团将形成规模化的发展水平。这个阶段的任务主要在于产品规模和市场营销规模的双重扩大。保健品的产品规模要做到类似世界500强、日化品巨头宝洁那样,拥有大而全的事业部。目标销售收入100亿。

    第三级:实现“没有工厂的实业,没有店铺的商业”,要进入连锁经营领域、资源领域。

    在实际运作中,史玉柱把原计划时间6年压缩到3年;在实施步骤上,把三步当成两步走。实际直到2009年上市前,如果不算股市的账面浮盈,巨人总体规模也不到200亿。靠数字强迫量化的目标,就是如此脱离实际。

    史玉柱现在的原则是:定性而不定量。将一个目标分解成很多决定性因素,一件一件地去解决。他说:“把每件事做好。比如网游,影响网游这个项目能不能成功的因素,我分析了(有以下)十几个环节,从策划、研发、美术、运营、售后服务、分公司建设、管理、对外宣传,我的目标是把所有环节都做到极致。”

    对于部下的要求,他不再是数字的强迫症,而是强调具体的执行力。跟柳传志交流的结果使史玉柱意识到高目标经常只能带来低产出,会让一级一级的员工在数字游戏中欺骗下去。既然如此,还不如从部下的执行力本身出发,制定合乎能力和实际的目标。

    史玉柱在公开场合说:“在我眼里,他(马云)是一个战略家,我是一个能具体干事的人。比如在互联网方面,他能看到未来5年,而且看得很准,我最多能看一年,这个差距就来了。因为除了网络游戏及网络社区这一块,我没有计划去投资,所以不需要去深入研究它。但是我想知道一些大概的发展方向。所以这个时候,我就直接去问他了。问他之后我就知道个大概结果。”

    这样的话也许是出于谦虚,实际在巨人集团内部,甚至整个游戏产业,能够像史玉柱这样有着清晰的战略,部下有高度发达的战术执行,流程能力发达的团队少之又少。

    拓展分析

    史玉柱曾经介绍自己的团队说,团队里的人都不擅言辞,技术人员都专注于流程和产品,而他自己只负责提供点子和想法。实际上,史玉柱的管理方式代表了一种创业团队的常见模式,即领导者提供指导和管理,其他人负责高效执行的良性创业团队。这是一种团队分工协作条件的胜利。

    所谓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就是战略和通过组织或者团队执行两个层次的循环。所以,当史玉柱只负责计划和战略性的思考时,大部分的管理活动都会被部下在团队内部有效地分解、控制,最终达到目标。

    一个好的管理者,通常也是最清晰的表达战略能手,能够讲清自己需要什么,在想什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