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韬武略说曹操-床头捉刀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魏王最近有点烦恼,因为有匈奴使者抵达邺城,请求觐见。

    匈奴与华夏的恩怨,源远流长。

    秦时始皇用蒙恬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楚汉相争之后,有汉高祖白登之围,有文景遣公主和亲,到骠骑将军横空出世,遂使匈奴悲歌“亡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陈汤扬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奔袭三千里,但是那并不能阻止一代名姬昭君北去;及至汉武中兴,定远侯犁庭扫穴,冠军侯燕然勒石,伏波将军马革裹尸。

    对华夏来说,匈奴就是这样一个存在,华夏强大,势必驱逐它,削弱它,而一旦华夏衰弱,匈奴就会起窥伺之心。

    如今匈奴遣使,所为何来,可想而知。魏王在镜子前照了一会儿……觉得还是不要照的比较好。

    古人重视仪容,甚至上升到了“礼”的高度。能够在三国政坛上呼风唤雨的人,通常都有不俗的仪表,比如袁绍,史书上说“绍姿弘雅”,比如刘备,“身长七尺五寸”,比如诸葛亮,“容貌甚伟”,江东孙策更是“为人美姿颜”。

    建安五年,孙策丹徒遇刺,面部中箭,其时医生认为可以治愈,但是孙策引镜自照,对左右说:“我的脸毁成这个样子,难道还能建功立业吗?”悲愤至于槌打案几,创口尽裂,死于当晚。

    时人如此重貌,而魏王曹操的长相,《魏氏春秋》中记载:姿貌短小;以魏国为正统的《三国志》中,作者陈寿为尊者讳,索性不置一词。可想而知,曹操的容貌,应该是既不俊美,也无威严。

    这就是为什么匈奴使者求见,曹操会如此烦恼的原因了。

    话说回来,曹操虽然其貌不扬,平日里也是要出门见人的。之所以对匈奴使者格外慎重,大约是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容貌,给匈奴留下“中原无人”的印象,让他们以为汉室衰弱,就有机可乘。

    毕竟在那个时代,君王代表国家,君王的仪表,就是国家的脸面。

    因此曹操做出决定:让尚书崔琰冒充自己,接见匈奴使者。

    崔琰出身名门,声姿高畅,眉目疏朗,又有美髯,须长四尺,是当时出名的美男子,有学识,有威仪,由这样一个人接待使者,曹操心里想,应该是能令桀骜的匈奴人,不至于小瞧中原人物罢。

    到底放心不下,到使者来见,崔琰摆足了魏王架势,曹操就亲自持刀,扮作侍卫,立于坐榻之侧。

    使者中规中矩拜见,崔琰应对得也十分得体,谈笑风生,宾主尽欢。

    看上去完美无缺的一场拜见与接见。匈奴使者回到下榻的驿馆,有人好奇地问他:“魏王人怎么样?”

    使者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

    问话的人听出他语气里的犹豫:“还有别的吗?”

    “魏王雅望非常,”使者重复,大约是困惑,或者不解,也许不无试探:“但是床头捉刀人,才是真英雄啊!”

    话很快就传到曹操耳中,曹操沉下脸,发出一个指令:“去,把匈奴使者的头给我带回来!”

    没有人敢问他一句为什么,为什么要杀匈奴使者呢,他不是在赞美他么,他不是赞美说,魏王才是真英雄么?

    没有人能够回答。

    那也许是因为,曹操在忌惮。匈奴使者能够堪破皮囊的美丑,看出英雄气度,这样的眼光,这样的见识,他会是个可怕的敌人,所以不能放他回匈奴;

    也许是因为,曹操发现,他的失误,让匈奴使者以为风度翩翩的“魏王”身居高位,而真英雄却只能床头捉刀,有本事的人不能尽其才,这是匈奴的机会——不能让他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匈奴。

    也有可能,曹操是在害怕,怕匈奴使者其实已经识破他才是魏王的真相,意识到他最大的弱点,从而利用它,也怕他一路北去,广为传播,让天下人都知道他丑陋,知道他自惭形秽,让他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世人千百种揣测,然而最大的可能还是,曹操恼羞成怒了。

    人总要面对自己,从镜子里,从别人的眼睛里。长相不佳这个事实,对于曹操来说,即便不是心病,恐怕也是心结。即便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万万人之上,即便是他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出色。

    但是心结仍然是心结。

    一个容貌不佳,而天资出众的孩子长大之后会变成怎样一个人?

    大约……就是曹操这样的吧。

    学文,登高能赋,千古留佳篇;习字,荆玉分辉,瑶华璀璨;论武勇,仰射飞鸟,躬擒猛兽,曾经在一日之内,射下野鸡六十三只;至于白手起家,天下三得其二,说一句“才力绝人”,不为过。

    更勿论他还能医,能注《孙子兵法》,擅作宫室,缮治器械,曾撰写过《四时食制》,虽已失传,也不失为一美食家。

    然而这种种,文治武功,都无法掩盖他容貌丑陋的事实,那就仿佛白璧微瑕,白璧越完美,瑕疵就显眼。他的成就越光辉灿烂,他在仪表上的欠缺,就越容易为人诟病,或者惋惜。

    有多少人久仰其名,到见面之初,仍免不了在心里“啊”一声,也许意外,也许惊讶,多少还有些沾沾自喜:原来威名远播的魏王就长这样啊。

    原来魏王还不及我高啊。

    原来魏王还不及我有威仪啊。

    明智如孔子,也免不了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而况余人碌碌。以曹操的才能,大可以在日后惊艳众人,以曹操的坚忍,也大可以压制住天性里的敏感与自卑,但是它会一直在,一直存在于人的潜意识里。

    正因为它在,所以一个异族使者都能看出英雄气,他却不相信自己能够威慑远人,所以有这一场李代桃僵。

    也许匈奴使者根本没有想过,床头捉刀的真英雄,才是真正的魏王,他只是在打抱不平,只是在疑惑,英雄何以落魄,英雄何以甘居人下,但是曹操却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他闹了笑话。

    他会嘲笑他吧,如果知道了真相,他想,全天下的人都会嘲笑他吧,堂堂魏王,竟然不敢以真面目接见匈奴使者。

    他会瞧不起他吧,他想,全天下都会瞧不起他吧,竟然连这样的信心都没有,他当初拔剑而起,首倡义军的胆气呢?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为什么不能坦然面对呢,连他自己也会忍不住嘲笑自己,连他自己也会忍不住瞧不起自己吧。

    他于是缓缓举起手,一个“杀”的动作,有人领命而去,有人魂断异乡。

    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而况不在战时,曹操急于掩盖自己的过失,竟顾不得考虑周全了。

    到最后,哪怕权倾天下,功高盖世,一个人也总还要面对自己,也许是容貌上的丑陋,也许是灵魂里的卑劣,也许是才能上的平庸,那是人性的弱点,即便才智绝伦如魏武王,也无法克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