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人生-“院士后”时代(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曹春晓带学生的风格是“似宽实严,似松实紧”。在时间安排上,对学生较为宽松,让他们有足够的“独立”空间,他并不要求学生常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工作、学习,而是按照5个“关口”安排和检查学生的作业进度。如果哪个关口没有通过,就必须限期完成该做的补充工作,再次检查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在教学活动和师生关系中,学生们普遍反映,曹老师既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又平易近人,宽厚待人;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很关心他们的生活。一知道哪位同学有什么困难,曹老师就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经济拮据,住房困难,调动工作不顺,他都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逢年过节,他热情地邀请家在外地的单身朋友到他家做客,以解他们的孤独之闷,使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他的学生结婚时,曹老师不是被请去当主婚人就是当证婚人,他欣然前往,送去礼品,帮助张罗。一位研究生曾感动地说:“我结婚虽然父母未在身边,却又胜似父母在身边。”他的博士生孙育峰结婚时,一再邀请曹老师去当他们的主婚人,并十分真诚地对他说:“一朝拜师,终生为父。”

    曹春晓去参加婚礼时,还常送上一副贺喜的对联。例如,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

    上联:事业上红红火火

    下联:生活中甜甜蜜蜜

    横批:比翼双飞

    在婚礼上,曹春晓总要即兴发言,对新人表示热烈祝贺,对他们今后的事业和生活提出一些很有见地的忠告。宾客们看到曹春晓那种兴高采烈、喜气洋洋的样子,甚至半开玩笑地说,曹老师好像比自己的子女结婚还要高兴哩!年轻人的小宝贝出生了,曹春晓和爱人张琲联总是及时给予关心,除了送毛巾被等婴儿用品外,他爱人还亲自给孩子做尿垫、打毛衣、做衣服等。年轻人义务献血时,曹春晓和爱人就给他们送去鸡汤。他们对曹春晓夫妇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常常感动不已。青年朋友过生日时,曹春晓也会欣然送去礼物,参加联欢,一起畅谈青年人的理想和老一辈的期望。

    反过来,学生们对曹老师也十分敬爱。逢年过节,总要登门拜访,还要带上一些曹老师喜爱的东西表示心意。例如李臻熙博士毕业时,特地送了一套最新出版的《辞海》给曹春晓,让曹春晓喜上眉梢,爱不释手。因为这位学生知道曹老师虽是搞理工的,但也很喜爱文学。有一次,曹春晓因过度劳累而病倒,学生孙育峰等十分焦急,东奔西跑,忙前忙后,轮流值班,使曹春晓十分感动。

    曹春晓不仅自己带研究生,而且关心、参与航空材料研究院和中国航空研究院的扩大博士生导师队伍和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他担任了中国航空研究院第五届和第六届(当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副主任(负责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所有下属单位的学位评定工作)和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第八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副主席及第九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的主席。在2009年7月召开的中国航空研究院全体应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曹春晓还作为研究生导师代表,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曹春晓在讲话中对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希望。

    (一)牢记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理念。在进入缤纷多彩而又错综复杂的社会大课堂后,仍要继续努力学习、攻读、探索,在经久耐读的社会大学中取得优秀成绩。

    (二)形成凡事努力、乐于沟通的习惯。走上社会大舞台后,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必须努力工作,乐于沟通、善于沟通,营造团结协作、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既奋发努力,又善于沟通,这是人生成功的一大“秘诀”。

    (三)拥有心系航空、报效祖国的胸怀。尽力为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曹春晓的讲话,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对年轻的博士、硕士们起到了很大的鼓舞、激励作用。

    为科普活动多做贡献

    在当选院士前,曹春晓考虑到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以及一般人对钛合金缺乏了解的现状,就已开始了宣传钛合金的科普活动。例如,1974年在成都召开的钛合金应用推广规划会和1975年冶金工业部与航空工业部在河北涿县联合召开的钛合金推广应用落实会议上,曹春晓都作了科普性的报告。成都会议共有31个单位145名代表参加;涿县会议共有47个单位130名代表参加,曹春晓的报告起到了传播钛合金科技知识、促进钛合金推广应用的积极作用。

    在当选院士之后,曹春晓花了更多的精力继续从事这一十分有意义的活动。他积极响应两院院士大会的号召,和郝应其同志一道,为“院士科普书系”潜心编著了《材料世界的天之骄子——航空材料》一书。从2001年开始启动,于2002年9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暨南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江泽民同志为“院士科普书系”作了题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的序言;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也以“院士科普书系”编委会主任的名义写了篇头语:人民交给的课题。曹春晓当时虽然工作繁忙,但出于对科普活动深远意义的认识和院士在科普活动中义不容辞的责任,还是抽出了一些时间搜集资料,精心构思,反复修改,历经一年多完成了他的第一本科普读物。

    曹春晓力求使这本读物达到厚积薄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富有趣味,以期用生动、流畅的笔触激发各类读者对航空材料的兴趣。无论是对书名还是各章节的题名,他都颇下了一番工夫,既恰如其分,又不落俗套,使读者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书名中的“天之骄子”是个双关语,一是指“天马行空”的材料,二是指得天独厚的佼佼者,两者都隐指航空材料。各章节的题目也各有特色,例如:烈火金刚——高温合金;崛起的第三金属——钛合金;金属与金属结亲——金属间化合物;靓丽的“纶氏姐妹”——合成纤维;柔中有刚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强强结合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神秘莫测的隐身材料;机敏善变的形状记忆材料;吞吐自若的贮氢合金;一反常态的导电塑料;强中自有强中手——结构钢和不锈钢;软功不凡的能者——合成橡胶;多才多能的信息陶瓷;温柔驯顺的超塑性合金……

    单是这别出心裁的书名和章节名,就已经能够抓住读者的心,使读者产生一种急于想揭开航空材料神秘面纱的迫切心情,这便是科普读物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宝。

    该书发行后反响甚佳。科学时报记者熊卫民于2003年1月7日到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对曹春晓作了专访,并在1月10日的《科学时报》上发表了题为《做科普并不比写学术论文容易——曹春晓院士谈科普创作》的文章,同时还把《材料世界的天之骄子——航空材料》一书的封面清晰地复制在这篇文章的右侧。

    在采访中,曹春晓深有体会地说:“我觉得做好科普是挺难的,必须深入浅出,把复杂、深奥的问题用通俗、流畅的语言讲出来,激起各式各样人的兴趣,即使原来不太懂的外行,也能通过这些科普作品初步弄懂少数人钻研的学问,这件工作其难度我觉得不比写一篇高深的论文容易。”

    曹春晓认为,写科普文章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既要有理,又要有趣;既要准确透彻,又要生动活泼;既要抓住精髓,又要文笔流畅。写学术论文,面对的是同行,大家很容易明了文中的内容;写科普文章,面对的读者往往是外行,必须考虑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状态,否则就没人爱看,也不会取得什么效果。要使外行发生兴趣,要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就必须加入创造性的劳动。

    曹春晓告诉记者,做一个好的科普作家很难,既要有理科背景,又要有很好的文笔,既要懂科学,又要擅艺术,科普是另一种高水平的创造性劳动。

    在2002年12月举行的第三次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时任科技部部长的徐冠华在讲话中指出:

    “将深奥的科技问题、科技原理、科技前沿,通过浅显生动的语言、富有想象力的故事、丰富多彩的图像,让公众理解、接受,是一种十分复杂、困难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活动。

    科普工作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科普事业,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性工程……

    科技普及与科技创新是科技进步的两个基本体现,是科技工作的一体两翼。正像人的两条腿、车子的两个轮子,不可或缺……

    整个科技界都要十分明确地把科技普及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和职责。”

    确实,写科普文章需要勇气、才气和责任感。

    曹春晓正是这样,十分自觉地把科普工作作为自己积极参与“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和职责。

    除了写书、写文章外,走上讲台与听众面对面交流,也是一种很有效果的科普方式。例如,曹春晓于2008年2月17日在北京市科协主办的“首都科学讲堂”上,作了题为“一代材料技术,一代大型飞机”的科普报告。该讲堂多年来已举办过多次讲座——一种普通大众可以自由参加的科普活动。曹春晓之所以乐意接受这样的任务,目的有二:一是进一步唤起大众对我国航空工业特别是大型飞机工程的关心、支持和热情;二是传播有关航空材料的科学技术知识。那天,听众济济一堂,各种年龄段和各种身份的人都有。大家被曹春晓内容翔实、生动有趣的精彩演讲所吸引,聚精会神地跟着曹春晓的话题在科学的迷宫中畅游。演讲结束后,听众们不仅报以热烈的掌声,还纷纷排起长队,请曹院士为他们签名留念。一些听众说,听这样的科学讲座比看场节目还要过瘾。由于这场讲座的良好效果,会后在报纸上、网上都有关于这一活动的报道。事隔一年半之后,《北京科技报》的编辑还登门邀请曹春晓为北京市的科普活动题词。曹春晓写了四句五言诗相赠。

    讲堂声朗朗,笔下书疾疾;但盼春来时,遍开科普花。

    曹春晓还和媒体携手合作,一起为科普做贡献。他欣然接受电视台、报纸、网络的采访,通过记者的报道,宣传、普及科学知识。

    为社会活动多做贡献

    曹春晓认为,当社会给予你荣誉和地位时,你就更应当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介入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来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也正因为你有了院士的头衔以及这头衔所包容的丰富内涵,你参加社会活动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取得的效果也将会更大更好。俗语说:能者多劳。曹春晓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他均以积极的心态,游刃有余地奉献其才,下面择其主要者简述于后。

    (一)为大学、中学和小学的学生们作励志报告

    曹春晓想到的有益的社会活动,首先是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出一份力。根据自身成长过程的体会和几十年来对社会的观察分析,他深信,人才培养必须从小抓起。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人才是关键。如何培养出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关系现代化事业能否顺利发展、迅速前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的培养具有特殊规律,理想、抱负、好奇心、创新欲只有从少年时期开始培养,才能深深根植于一个人的心中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成长、开花、结果。这就好比一棵树,只有根正、苗好,才有可能在将来长成参天大树。

    曹春晓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在人生感悟方面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根据自已在科学技术上的攀登历程提炼出来的一些人生箴言,不仅是指导自己走向光辉人生的“导航仪”,也是能引导青年人走向成功和快乐的阶梯。因此,他常常被一些学校请去作励志演讲,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人生观的教育。在演讲中,他激情洋溢、侃侃而谈,以亲身经历,叙述自己的理想、感悟,以详实的例子诠释自己的人生格言。仅在2009年的一年里,他就先后受邀在南昌航空大学,故乡的上虞中学、春晖中学、张杰中学等三个中学和北京海淀区温泉中心小学做了5次报告。学校领导和师生们的反响强烈,报告常被同学们的掌声打断,报告结束时,热烈的掌声更是经久不息。同学们还争相请他们心中仰慕的曹院士签名或留言,以作珍贵的纪念。在“怎样才能拥有好人生”的演讲中,曹春晓这样说道:

    “今天在这里与同学们面对面地交流沟通,内心感到非常激动!同学们一个个青春年少,我坐在台上望下去,台下变成了一片五彩缤纷的花的海洋,此时此刻我好像又回到了青春年华,怎能不让我心动,怎能不让我心醉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