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人生-我眼中的曹院士(3)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五是竭尽全力培养年轻人。项目刚刚论证完毕,曹院士就鼓励我勇敢挑起重担,全面负责项目工作。他说把年轻人推到前面,有利于年轻人成长。项目中我院承担的课题最初是由曹院士和我负责,运行一年后,他主动提出课题由我和另外一名年轻博士负责,专题负责人都由年轻博士负责。在项目实施期间,曹院士坚持不拿项目奖金,还曾经几次提出由我来担任项目技术首席,彰显出曹院士博大的胸怀,也体现了曹院士积极培养年轻学者的心愿。在项目验收阶段,曹院士极力推举由我来代表他进行项目验收汇报,在曹院士指导和鼓励下,我不负众望,认真准备,顺利通过验收答辩。

    在曹院士培养下,通过完成国防“973”项目的锻炼,2007年我晋升为博士生导师。曹院士的学识、科研和生活风格激励我不断进步,值得我用一生来学习。祝愿曹院士身体健康!

    我的恩师曹春晓院士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 鲍如强 博士生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我到美国已经有3个年头了,但和恩师曹春晓院士相处时的点点滴滴依然历历在目,他那熟悉的身影和慈祥的面孔仍然清晰地印在我的心中。

    初次和曹老师见面是在2001年春天。我那时还是一个本科生。曹院士在电话中细致地给我说明乘车路线、下车后怎么走,到接待室后给他打电话。当时,我很感动,院士的时间那么宝贵,可他还这样详细地不厌其烦地给我指路,使我能顺利地见到他。在我以往的经历中,不乏这样的事例:去找一个什么地方或是见一个人,往往因交待不清楚而跑了冤枉路或是费了一些周折,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我想,曹院士对我交待得这么清楚,正是考虑到怕耽误事,怕浪费我的时间。做事细致认真,在细节处关心人,这是曹老师给我的第一个印象。

    一想到要见的是一位我国航空钛合金的权威、中国科学院院士,我的心情既有几分忐忑又满怀期待。我事先设想了见面时所有可能出现的情景,但真实的情景却出乎我的意料。我走进办公室介绍完自己后,曹老师就哈哈地笑着说:“我们有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接着说:“你看,我们穿的夹克衫都是一样的。”说来也巧,那天我和曹老师都穿着带有竖条纹的咖啡色夹克衫,只是颜色深浅稍微不同。他的幽默、风趣消除了我的胆怯,使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接下来的谈话也就变得异常轻松愉快。

    曹老师强烈的事业心,严谨务实的精神在航空材料研究院是众所周知的。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讨论国防“973”项目的某专题时,项目组成员对其可行性的认识无法达成一致。为此,他不辞辛劳地找到了20多年前做的试验报告。另外,为了严格保证项目进度,他这样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常常放弃午间休息和年轻人一起加班加点地工作。如果不是亲身体验,你很难相信一位71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了一个科研项目,和年轻人一样日日夜夜地奋斗在一起。

    曹老师是一位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学者。在他主持的课题组里,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他都鼓励积极参加讨论,并认真听取每一个人的意见。在他看来,课题组每个成员的想法都可能藏珍含宝,都可能会导致一个重大发现。在讨论问题时他习惯说的一句话是“你(们)看怎么样?”课题组里始终充满着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从不以权威自居,更没有一丝一毫的盛气凌人。

    曹老师是一位关心学生、责任感很强的导师。繁忙的科研工作,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对学生的关心,对后辈的教导。且不说他如何挑灯逐字逐句地修改学生的论文,只谈生活中的几件小事。

    当我还在北京科技大学上基础课时,有一次到航空材料研究院向曹老师请教硕士论文的题目以期早做准备。曹老师问起了我的生活情况,当得知学校宿舍改革导致我的生活比较困难时,立刻把身上所带的钱都硬塞给了我。我哪里好意思要老师的钱啊,可是曹老师那真诚的目光和不容推辞的语气,使我只能接受曹老师的一片爱心。曹老师同时鼓励我说:“在艰苦的环境下更能锻炼自己!”这件事和他说的话,一直印在我的心里,使我倍感温馨。

    在做硕士论文期间,只要我有问题,曹老师总是乐于回答。有次在请教一个问题时,从上午8点一直谈到12点。我怕耽误曹院士进餐休息,很不好意思地说:“您该回家吃饭了。”他却说:“没关系,我们把这个问题谈完。”我只是一个客座研究生,但在曹院士的心目中,似乎没有这种界线,而是一视同仁,仍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待我。作为院士的他,能在百忙之中和我讨论几个小时,积极地帮助我学习,使我十分感动。

    在我毕业答辩的前一天晚上,我接到了曹老师的电话,他询问了我的准备情况,还说要去参加我的答辩。曹老师的出席让我的同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们颇感意外。因为硕士答辩,院士一般是不参加的。我当时作为北京科技大学和航空材料研究院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他完全可以不参加我的答辩。我受到了其他硕士生得不到的“礼遇”。时至今日,每次同学聚会,还会有同学向我提及此事,使我甚感幸运。尽管现在我们远隔重洋,但他仍然在电话那头关心着我的学习和生活。在我遇到困难时,他的开导、鼓励和支持是我克服前进障碍的动力。

    在航空材料研究院学习和工作的日子成了我珍藏的记忆。曹老师对我慈父般的关怀,孜孜不倦的教诲,令我终生难忘。他那严谨务实、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学风和淡泊名利、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他渊博的知识和极富创造性的思维是我的榜样和追求的目标。他的言传身教,为我指明了做人处世的原则,是帮助我走过人生坎坷之路的精神法宝。

    我要感谢曹老师对我的培养,感谢他给了我许多的精神财富。祝愿他老人家健康长寿,阖家幸福美满!

    平易近人的科学家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张伟

    曹院士平易近人,特别随和,没有一点架子。我是他的司机,有时我开车送他到新的地方,因路不熟走错了,耽误了他宝贵的时间,他总是能够宽容、理解,从来没埋怨过。

    外出开会,近一点的地方送他到达目的地后,他从不让我坐等,怕耽误我的时间,远一点的地方,等开完会要吃饭时,别人都是打个电话让司机去餐厅就餐,曹院士却常常跑出来领我去餐厅,使我感到很亲切。吃自助餐时,曹院士常和我一起吃,我吃得慢,他常常先吃完,然后就耐心地等我,并让我别着急,慢慢吃,吃饱吃好。

    曹院士对周围人非常关心,当他知道我爱人怀孕了,就把从杭州带回来的小核桃送给我,说是营养高,吃了对孩子发育有好处。孩子刚满月,曹院士和他爱人张阿姨就来家看望,还给孩子带来小玩意,使我爱人很感动。

    曹院士严于律己,用车公私分明,私事从来不用公车。

    院士用的车是奥迪,去年奥运期间,由于单双号限行,有时奥迪车不能出行,只好换桑塔那。我怕曹院士不高兴,便歉意地向他解释,但曹院士却毫不计较,笑着说:“只要能出去办事就行,无所谓牌子。”

    在我的心中,院士是科学家,是国宝,是科技金字塔顶尖上的人物,但曹院士给我的印象却是那样普通,那样平凡。

    曹院士有颗永远年轻的心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院部办公室 马剑辉

    在我眼中,曹院士没有丝毫架子,总是那么随和、平易,笑咪咪地见人就打招呼。他对待同事像对待家人一样关心,对待年轻人像对待自家的孩子一样疼爱,对待名利却总怀着一种平常心。

    按照院士的级别和待遇,坐专车上下班并不为过,可他从不愿为单位增加负担,一直坚持骑车上下班。自己能做的事,从不麻烦别人,逢年过节,单位发一些福利品,我们想派车帮他送回家,他却总是自己用自行车带回去,还风趣地说:“不要剥夺我锻炼身体的机会啊!”

    照顾院士是我工作的一项职责。有一次曹院士出差,领导派我随行。让我感动的是,一路上作为长辈的曹院士像家长一样处处照顾我。期间我有事,需要提前返回,他把返程票和接站的车都为我安排好了,还一句句地叮嘱我路上要注意安全。

    每次单位活动,曹院士总是踊跃参加。他开朗、乐观的性格让他很快便能融入到年轻人当中,我们俩经常以“好朋友”相称。他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有他的地方总是笑声不断,他把快乐带给大家,一点儿也看不出他是装着心脏起搏器的“准病人”。前几年一位同志问他:“今年高寿?”他回答:“71岁。”另一位同志则开玩笑地说:“从心态来看,应当倒过来,曹院士只有17岁!”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确实,曹院士有颗永远年轻的心。

    祝曹院士永葆年轻心态,愿我们永远是好朋友。

    忆曹春晓二三事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曹寿德 研究员

    我是从事橡胶密封材料专业的,与曹春晓院士并无工作上的联系,只谈谈工作外的几件小事。

    (一)与庄则栋合影

    2000年,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应航空材料研究院工会邀请来我院作报告,讲述当年“乒乓外交”的内幕及如何取得世锦赛三连冠的趣闻。我院乒乓球爱好者怀着极大的兴趣前去聆听。临时讲台上,除庄则栋外,还坐着集团公司工会主管体育的一位领导、院工会主席贺书奎、曹春晓院士等。台下坐着几十位庄则栋的“粉丝”。精彩的报告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之后,庄则栋与我院男女冠军对垒,表演了他高超的球艺。表演完之后,我对我院元老型的乒乓球冠军曹春晓说:“咱们邀请庄则栋先生一起合影留个纪念吧!”曹春晓欣然应允:“太好了!”于是,我和曹春晓便留下了一张和庄则栋合影的珍贵照片。

    (二)关心同志,同情弱者

    曹春晓及夫人张琲联平易近人,非常善良,见了人都热情地打招呼,对弱者常有恻隐之心。2009年5月,曹春晓及夫人去老年医院看望老岳母时,得知我老伴张秀玲也住在该院。他们便准备了慰问品找到消化科病房去看望张秀玲,亲切地问候并鼓励她好好养病,使我老伴很感动。后来我在路上遇到曹院士,对他表示谢意时,曹院士满怀同情地对我说:“20多年来,你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瘫痪的妻子,不容易啊!”

    (三)为书作序

    2007年1月,我与张洪雁去找曹春晓院士,希望他给我俩合著的《高性能橡胶密封材料》一书写篇序言。曹春晓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说:“你们为大家写了一本专业书,很好,我要很好拜读学习。写序的事,等明天颜院士来了,我给他说,请他写会更好一些。”后来序言写好了,一看果然是颜鸣皋院士写的,当时我就感到,曹院士非常尊重颜院士。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