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槿惠新传:在苦难中微笑成长-临危受命——从“第一公主”到“第一夫人”的无奈转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面对母亲离世的噩耗,朴槿惠来不及悲伤便接过了“第一夫人”的重担。临危受命时的战战兢兢到后来的游刃有余,朴槿惠顺利完成了从“第一公主”到“第一夫人”的转身。

    10.母亲,她的坚强后盾

    噩运往往突然间降临,让你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到当头一棒,甚至瞬间失去生活下去的全部希望。有一天,朴槿惠在出门旅行的途中接到了寄宿阿姨的电话,内容很简单,只是说母亲出事了,要她早点回家。

    朴槿惠匆忙赶上返程的火车,一路上心情非常不安,始终记挂着母亲。一到家门口,她便发现已经站满了大使馆派来的官员,虽然大家看起来非常冷静,但是朴槿惠从这些冷静的面孔中隐隐读出了一种不祥。

    官员让朴槿惠赶紧收拾行李回国,那一刻带来的紧张感更令人无法安心了。一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强烈的焦虑立刻涌上了心头。但是当朴槿惠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大家只是面露难色,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

    强烈的不安紧紧包裹着朴槿惠,她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只知道事态一定非常严重。她甚至没有完全收拾好行李就匆忙赶到了机场,在办理登机手续的过程中,忍不住走向了角落里的新闻区。她看到了一张报纸上有父亲和母亲的照片,标题是斗大的黑体字“暗杀”。她赶紧拿起报纸,第一页就是母亲被刺身亡的报道。“母亲去世了?”朴槿惠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她的心脏像是被利刃刺穿般疼痛,泪水像决堤的海水倾泻而下。在返回韩国的飞机上,她的眼泪始终没有停过,显然一个弱女子无法接受最爱的母亲已经永远离开自己这个事实。

    出了机场,朴槿惠看到了前来接机的父亲,虽然他极力克制着心中的悲痛,但是内心的痛苦依然无法彻底掩饰。看到女儿伤心欲绝的样子,朴正熙的眼神也有了短暂的动摇,但是他马上恢复了平日里冷静、严肃的表情。为了安抚朴槿惠,父亲默默地咬紧双唇不断地拍着她的背。朴槿惠咬紧牙关,强忍着想要落下的泪水,整个人都麻木了。母亲被刺让朴槿惠陷入了恐慌的状态,没人知道他们到底经受了怎样的痛苦与恐惧。

    悲剧发生在1974年8月15日,那一天是韩国光复29周年纪念日,按照惯例,韩国政府当局在国立剧场举办盛大的庆祝大会。朴正熙总统和夫人陆英修出席了庆祝大会。当天上午10点,庆祝大会正式开始,朴正熙总统致辞。然而刚刚过了5分钟,有一个青年男子突然从观众席中站了起来,一边冲向主席台,一边拔出手枪向总统开枪射击。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听清这是枪响,朴正熙很显然也没有听到,因为他仍然在继续演讲。枪声仍在继续,朴正熙意识到危险后立刻躲到讲坛后面。身边的警卫迅速掏出手枪还击,震惊全国的“8·15”惨案就这样发生了。

    当人们都在躲避子弹的时候,只有陆英修一个人端坐在椅子上,突然她的脑袋垂了下去,朴正熙第一个发现了陆英修的异样,大喊救人!警卫人员赶紧抱着已经没有意识的陆英修离开现场。经过一阵混乱,开枪的罪犯被制服了,逃离中的观众也逐渐回到现场。朴正熙再次走上讲台,接着念完了纪念辞。庆典结束之后,朴正熙面无表情地走向陆英修刚才坐过的位置,空椅子旁边散落着她的鞋子和手包,然后他弯下腰,捡起了鞋子和手包,才匆匆离开现场。而此时,朴正熙还以为陆英修只是受了轻伤。

    陆英修从剧场出来之后就失去了意识,她被迅速送往医院,长达5小时40分钟的手术也没有将她从死神的手里夺回来。8月15日晚间7点,陆英修就这样离开了她的亲人和百姓。听到妻子去世的消息,朴正熙突然起身直奔客厅里的卫生间,久久没有出来。他当时该有多么悲痛,妻子连一句话都没留下就离开了自己。

    归国后,朴槿惠通过电视看到了母亲被刺杀前后的画面,仍然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那段日子电视里连续好几天都在重复播出同样的画面,这对朴槿惠一家来讲是难以忍受的折磨。经过调查,嫌犯被证实是持有日本护照的间谍,受到朝鲜方面的指派进行暗杀活动。身为长女的朴槿惠没能陪母亲最后一程,这是她一生之中最大的遗憾。

    回到青瓦台以后,朴槿惠看到母亲就像睡着了一样,安详地躺在会客厅。她心如刀绞,为了大韩民族,母亲就这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每天凌晨,父亲都会哭灵,他轻轻地抚摸着棺木,目不转晴地看着母亲,毫无顾忌地失声痛哭着,不断喊着母亲的名字:“英修,英修啊……”听到父亲的哭声,朴槿惠肝肠寸断。每次从帷帐后走出来,父亲总是满脸泪水,随从侍卫们无不动容。

    8月16日早上10点,青瓦台开放一般民众前来参加告别仪式。还不到9点,外面就来了一万多名市民,有被儿子背来的老奶奶、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刚刚学会走路的小朋友、穿着麻布衣的中年男女等,大家都向为人民尽心尽力的总统夫人告别。国外记者也非常关注这起暗杀事件,几乎每一个小时都会有一次报道。

    1974年8月19日是母亲出殡的日子,出殡队伍将经过的那条路上,从凌晨就聚满了人。上午,朴槿惠和弟妹进香之后整齐地站在灵前,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和母亲道别。灵车载着母亲缓缓向永诀殡仪馆驶去,父亲带着姐弟三人跟在车后面,每前进一步,朴槿惠的心都会痛得抽搐一下。在青瓦台门口,灵车短暂地停留了一下,父亲最后一次轻轻摸了摸灵车,向母亲告别。泪眼婆娑的父亲看着灵车渐渐消失,他转身走进母亲生前的办公室,所有的一切都安静地摆放在那里,但是深爱的妻子已经离开了,这一切让父亲痛不欲生。

    母亲的告别式设在中央厅正门前广场,父亲独自留守青瓦台。朴槿惠清楚地记得当他们回到青瓦台的时候,父亲浑身颤抖地张开双臂紧紧地抱着他们。

    看着母亲在青瓦台留下的痕迹,朴槿惠的心像被刀凌迟般痛苦。母亲喜欢在自己的卧室放一张练习书法的桌子,空闲时间便会泼墨。但是在朴槿惠看来,这并不是母亲单纯的爱好,因为母亲每次遇到困难和烦心事时都会写字,像是要努力让自己的心绪重新平静起来。有时母亲在深夜也会在灯光下写字,那一定是她遇到了极大的考验,以至于深夜都无法安睡。母亲经常对朴槿惠说,很期待以后回到新堂洞的日子,即使住在小房子里,只要一家人其乐融融就是幸福。

    但是现在,母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朴槿惠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一枝黑洞洞的枪口残忍地对着母亲。她只活了49岁便孤独地离开了,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每天早晨醒来,朴槿惠似乎都能看到母亲推门进来,穿着洗得干净的白色丝绸韩服,温柔地喊着“槿惠……”

    母亲去世之后,朴槿惠像是被掏空了一样,食之无味,夜不安寝。在极度悲伤之下,她甚至出现了停经的现象,身体也开始到处疼痛,免疫力下降。这时,她才意识到悲伤除了摧毁人的意志以外,并不能给人们带来走出困境的力量,如果父亲看到自己的样子会更加痛心。她决定振作起来,好好地活下去,让忙碌赶走自己内心的悲伤。

    11.放下悲痛,扛起重任

    陆英修去世之后,朴正熙一直郁郁寡欢,没有再娶的打算。由于父亲不肯续弦,22岁的朴槿惠不得不中断自己在法国的学业,放弃进入格勒诺布尔大学学习的机会。这样一来,她想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的梦想在丧母之痛中结束了,随后开始代替母亲履行“第一夫人”的职责。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无法解释的奇遇,有时候很多事冥冥之中会有所预感,有的梦境会在事实还没有发生之前就提前出现,朴槿惠在大学之前曾经做过两个奇怪的梦,都印证了这一点。

    第一个梦是朴槿惠站在波涛汹涌的岸边,汹涌的大浪令她和周围的人站不稳脚跟,他们不得不退到一个灯塔下边。转瞬之间,眼前的场景像魔术般突然转变,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在阳光的照耀下延伸到远方。在路的尽头有一座小山丘,山丘上面有一轮火红的朝阳。第二个梦是宇宙中闪烁着耀眼的蓝光,她像是宇宙的中心被包围在蓝光之中,蓝色的光环环绕着她缓缓转动,璀璨的光环显得美丽又神秘。

    朴槿惠清晰地记着这两个梦,并把它们记录在了日记中,作为一个秘密藏在心底。她没有办法解释这两个梦意味着什么,但是总是隐隐感受到一种无法释怀的惶恐,还有一种大祸临头的不安。从这两个梦中,朴槿惠意识到自己将要面临某种严峻的考验,显然不是之前预想的毕业之后进入社会,然后开始崭新的生活。她经常揣摩这两个梦和自己的未来有什么关联,直到母亲的突然离去让她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方向,她才想起那两个梦已经揭示了自己今后将会面临的问题。

    生活还要继续,坚强的朴槿惠很快从悲痛中走出来,开始履行母亲生前的全部工作。那是一大堆纷繁复杂的事务:她每天都要处理寄到青瓦台的信件,这些信件基本上都是反映民情;还要监督相关职能部门解决民众反映的问题,包括环境改造、中小企业调研、慰问弱势群体,开展公益服务等等。这时的朴槿惠忙得几乎没有一分钟属于自己的时间,恨不得每天能多出来几个小时。她的作息时间是这样的:凌晨5点起床,深夜12点才能休息,每天只有短短五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一旦遇上外宾来访,她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做接见前的准备工作,而且日常工作也不能停止,这就意味着连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都不能保证。即使累得嘴唇起泡,甚至发低烧,朴槿惠也没有丝毫抱怨。

    这种忙碌的生活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能够暂时忘记痛苦。在忙碌中,朴槿惠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一年早春,路边的小草争先恐后地探出了嫩绿色的小脑袋,叫不出名字的小野花也开始热闹地绽开了笑脸。春意越来越浓,青瓦台庭院里的白色木莲花也相继开放了。有一天,朴槿惠打开窗子,突然被眼前的美景感动了,便邀请父亲一起喝茶。父亲并没有被迷人的春色吸引,他沉默了很久之后突然说道:“看到你们母亲最喜欢的白色木莲花,我心疼得不能自已。槿惠啊,你的母亲从来没有对我要求过什么,她从来没有为自己争取过什么。虽然身为总统的妻子,但是她和过去贫寒的军人妻子没有任何区别。你母亲在世时总是说希望我不再当总统,然后我们在山坡上买一栋小房子,在花园里种上鲜花和树木,像平凡普通的老百姓那样过安静的生活。但是,就连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我都没能帮她实现,就永远分别了,我的心里充满了愧疚。槿惠呀,如果你也离开我,那我还怎么能活得下去呢?”说完这些话,父亲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看着平日里以坚强著称的父亲,朴槿惠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父亲的心疼,也有对母亲的思念,还有对自己今后的严格要求。

    母亲生前对弱势群体有着深切的同情,也为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做出了很多努力。有一次,母亲到麻风病院去看望患者,她毫无顾忌地拉着一位年轻女患者已经溃烂的手,随行人员担心她被传染,立刻加以阻止,但是母亲却没有听从随行人员的意见。她说:“虽然他们得了这么严重的疾病,但还有着明亮的眼神和甜美的笑容,我现在只知道他们是非常可爱的人。”通过这次走访,母亲毅然决定帮助那些被麻风病折磨的人。通过各种努力,最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为当时全国37个麻风病村配送了470头种猪,这就为他们自食其力开了一个好头。

    在履行“第一夫人”的责任中,朴槿惠无时无刻不受到母亲的影响。她知道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韩国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她对那些生活在社会下层的贫苦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母亲经历过“6·25”,知道贫穷带给人的摧残。正如圣雄甘地所说:“贫穷者才是最糟糕的暴力。”母亲也深刻地意识到贫穷是韩国最可怕的敌人,因此为了消灭它不懈努力。

    朴槿惠记得自己在读高中时,有一天放假返回青瓦台,在路上看到一个瘦骨嶙峋的少年乞丐趴在地上。她回家之后和母亲说起了这件事,母亲听完立刻让她把那个少年带回了青瓦台。母亲亲手脱掉那个少年破破烂烂的衣裳,帮他洗了澡、修剪了指甲,还给他换上了干净的衣服,最后为他准备了可口的饭菜。最开始,那个少年眼中满是惊恐,母亲坐在他身边,不停地给他夹菜,还温柔地劝他多吃一点儿。后来,少年放松下来,开始高兴地享受晚餐,他吃得非常香甜,一直吃得肚子圆圆的。吃饱之后,少年说要回家了,如果回去晚了,哥哥会出来找他。母亲让秘书长把少年送回家,并且叮嘱如果见到少年的哥哥,无论如何也要帮他找到一份工作,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那天,母亲的眼神非常复杂,充满了怜悯、忧伤和深深的歉意。一旦遇到什么困难,朴槿惠脑海就会浮现母亲那天的眼神,以此激励着自己继续前行。她要像母亲一样辅佐父亲,为韩国民众贡献自己的力量。

    朴槿惠这样告诫自己:“现在摆在我面前最大的责任是,让韩国民众看到有与父亲并肩作战的人。我必须放弃自己的潇洒生活和梦想。”朴槿惠一直努力让自己成为不懒惰的“第一夫人”,所以她比任何人都努力地处理政事,这样才能高效地完成每天的工作。成为“拼命三娘”的朴槿惠没少让她的辅佐官员吃苦头,她时刻以母亲为榜样,常常亲自到现场处理民怨,因此赢得了民众的一致爱戴。

    每当朴槿惠疲惫的时候,她总会看看母亲的照片,就像母亲还在自己身边一样。她一直坚信,母亲一定在某个地方守护着自己和家人。

    12.父亲无处言说的悲伤

    母亲陆英修去世之前,她的大姐也就是朴槿惠的大阿姨就不幸离世了。当时朴槿惠一家都感到十分悲伤,尤其是母亲陆英修伤心地哭泣了好几个晚上。

    陆英修和大姐自小感情就非常深厚,两人也十分孝顺母亲。自从大姐离世之后,都是陆英修在认真照顾生病的母亲,甚至把她接到青瓦台悉心照料。每次完成繁忙的工作之后,陆英修总是会抽出时间到母亲的房间,检查那里的温度和湿度,还会同母亲分享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趣事,让老人不感觉到无聊。

    有了朴正熙和陆英修的精心照顾,朴槿惠外婆的病情有所好转,身体也慢慢康复起来。但是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陆英修在韩国光复29周年纪念日当天不幸遇刺身亡。外婆刚从失去大女儿的悲伤中走出来,顷刻之间又陷入到了更大的痛苦之中。朴槿惠记得,当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外婆像是失去了活下去的意志,异常脆弱。

    母亲的离世给父亲带来的打击更加巨大,不过看到老人的状况,他只能隐下自己的悲痛,因为他不想岳母再为自己担心。对于朴正熙来说,岳母就像是自己的妈妈一样。想当初,朴正熙在娶陆英修的时候遭到了未来岳父的强烈反对,只有岳母大人表示赞同,愿意把女儿交给他。甚至在婚礼当天,也只有陆英修的母亲来参加。也正是因为如此,朴正熙一直把岳母当做自己的母亲,尽心尽力地加以照顾,即使陆英修去世之后也没有改变。朴正熙从来不叫朴槿惠的外婆为岳母,而是直接称呼为母亲。他听到岳母不舒服的消息时,总是非常紧张。从这些小细节里中,不难发现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有一次,外婆病情恶化后住在朴槿惠小阿姨家接受治疗,朴槿惠和家人准备去探望老人。父亲告诉他们,外婆在这么大年纪遭受了接连失去两个女儿的痛苦,这是一件非常残忍地事情,你们要记住经常去探望她。

    朴正熙不仅这样教育朴槿惠姐弟,自己也身体力行。他每隔几天都会去朴槿惠小阿姨家看望外婆,每次都会亲自询问外婆的病情是否有所好转,想吃些什么,有什么需要等。尽管母亲不在了,但是父亲对外婆的照顾没有任何变化。

    母亲陆英修去世后的第五个月,恰好是外婆的八十大寿。看着每天都沉浸在失去女儿悲伤中的老人,朴正熙非常心疼。有一天,他悄悄地把朴槿惠叫到身边说:“外婆每天都郁郁寡欢,我很担心。我想帮她筹办一下八十大寿。虽然她说自己不想办,但是你还是想办法准备一下,让外婆高兴一下,就当我们替你妈妈尽一些孝道。”

    听了父亲的话,朴槿惠准备了一顿简单餐宴,只邀请了30多位至亲参加。在听到亲人们的祝福之后,外婆似乎又想起了两个已经离开的女儿,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当看到孙子孙女们精心准备的礼物之后,外婆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经历了一连串的不幸遭遇,外婆已经不能说话,但是她还是通过纸笔表达了自己愉悦的心情。

    朴正熙平日里忙于国事,很少有机会见到那么多亲戚,所以当天非常高兴,一整晚都露出开心、满足的神情。晚餐之后,大家开始自发地唱起自己最喜欢的歌,朴正熙也唱了一首曾经和妻子时常吟唱的歌,但是在唱歌的时候由于频频忘词常常会停下来,最后只唱了半首就没有再唱了。

    外婆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她在身体状况还没那么糟的时候经常去庙里拜佛。后来,随着身体越来越差,外婆的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只有放弃每个月固定去庙里祭拜的习惯。这时候,全家人都很担心外婆的身体,害怕有一天她会突然离开。大家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不久之后,外婆因为病痛离开了这个世界。当听到外婆过世的消息时,朴正熙非常悲痛,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朴正熙在外婆的灵堂前嚎啕大哭,像个孩子一样。看到眼前因为失去两个亲人而崩溃的父亲,朴槿惠既难过又心疼,一直默默地陪在他的身边。

    亲人的接连去世给朴正熙沉重的打击,但是他依然知道自己的责任,很快收起悲伤,投身到繁忙的工作之中。有了这样一位父亲,朴槿惠也学习到了即使面临再大的困境,都要想办法承受,努力完成自己肩负的使命。

    13.无处不在的“政治课”

    母亲陆英修在世的时候,每天都会处理大量的民众来信,然后根据这些信件给父亲提出建议,因此被称为“青瓦台内的在野党”和“青瓦台内的新闻库”。从母亲手中接过来“第一夫人”的沉重担子,这让曾经梦想成为一名学者的朴槿惠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她又不得不做好这项工作。此时的朴槿惠就像是一只困兽,她要努力冲破牢笼,向着明媚的阳光前进。虽然有过犹豫,也有过退缩,但是父亲坚定的意志给了朴槿惠无穷的力量,她很快接受了自己的新角色,并且立志要让由于母亲离世而沉寂的青瓦台焕发出新的活力。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能够像母亲一样干得出色,每天的早餐时间,朴槿惠都要和父亲围绕当天的报纸展开讨论,包括时下的国际国内政治、民生、经济、国防、外交等。通过这些探讨,她与父亲商讨着如何让韩国变得更加强大。朴槿惠年纪不大,却表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政治素养,这让父亲朴正熙十分欣慰。

    从政多年的父亲有着丰富的政治阅历,因此朴槿惠很注意随时随地从父亲那里学习经验,并把它们视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国益优先”已经深深地根植在朴正熙的脑海中,他穷尽一生要做的就是让韩国富强、让韩国民众富足。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下,朴槿惠的目标逐渐清晰,信心也有所提升,在工作中越发显得游刃有余。

    1974年,朴槿惠开始担任女子童子军名誉总裁。随后,如火如荼的新心运动拉开了序幕。所谓的新心运动是一项含有“新农村运动”的全民动员行动,本质上是一项意识形态领域的改革。因为要想让民众的生活变得更好,不仅要提高全民收入,更要让他们拥有与收入水平相符的精神风貌。

    为了更好地工作,朴槿惠经常陪同父亲到各地视察工作,而路上的时间就是父亲教授政治课的最好机会。父亲对历史非常感兴趣,尤其崇拜朝鲜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比如,李舜臣就享誉朝鲜半岛,他曾经发明改造龟船以作为水师军舰,大大提高了朝鲜水师的战斗力。作为一代忠臣,李舜臣曾经因为日本的反间计陷入囹圄,继任者的能力实在是不值一提,从而导致朝鲜水师连连败退,闲山岛大营落入敌军之手。在国内舆论的重压之下,朝鲜政府不得不重新启用李舜臣。他不计个人得失,在危险之中挺身而出,承担起挽救国家的重任。

    父亲外出视察的时候,经常在半路上停下来,对朴槿惠说:“这里是忠武公李舜臣将军疗伤的地方,我们去看看。”或者说:“李栗谷先生的墓地就在附近,我们过去看看吧。”李栗谷先生在政治上代表着中小地主阶级利益,对朝鲜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当时,李栗谷先生的观念极其超前,他为国王提出了很多改革措施,其中的改革军妓、改革贡纳、合并州县和庶民、许通仕路等,对国家富强和国民安全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他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经世济国的人才。为了纪念李栗谷先生对朝鲜做出的杰出贡献,2006年韩国发行的新版5000元纸币,正面是李栗谷先生出生地乌竹轩图案和竹子,反面是李栗谷母亲申师任堂的一幅名画草虫图;2009年发行的50000元纸币,正面是申师任堂母子的肖像。不同面额纸币的图案与同一个人相关,这在韩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足以见得韩国对李栗谷先生的重视程度。

    父亲朴正熙的内心一直有一种历史情结,对历史遗迹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不是单纯的好奇,而是珍重历史的延续。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历史遗迹就是在诉说远古时期的故事。他曾经告诫朴槿惠:“为子孙后代保留下历史遗迹,这比任何政策都重要。”在朴正熙总统的大力倡导下,韩国推行了“净化事业”,目的就是保护历史文化遗迹,让有才德的人流芳百世,为后人讲述先祖们的故事。

    当时,有一个“七百义冢”的墓地没有人照管,一片荒草丛生的样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照料,墓地眼看就要塌陷荒废了。父亲得知后非常愤怒,认为愧对为国捐躯的先烈们,多次强调要好好保护先烈们的长眠之地。在父亲的种种努力下,“七百义冢”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同时韩国还复原了在“6·25”战争时期遭到破坏的水原城。

    父亲不仅重视文化遗产,还非常重视绿化工程,因为国土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一旦被他发现某地的绿地遭到破坏,那么主管领导都要受到严厉追究,并且一查到底,此外还被要求及时进行整改,恢复到被破坏以前的状态。朴槿惠在父亲身边观察他的一言一行,每一件事都令她受益终生。每次与父亲巡视的时候,她都会把父亲做过的事、说过的话,以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随时重温一下,鼓励自己要像父亲一样心系国家和百姓。

    朴槿惠在大学学习的是电子工程,这一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最初韩国发展电子产业的条件并不成熟。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信息通讯产业、计算机技术、半导体产业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当美国早已从电子产业中挖到第一桶金的时候,韩国向海外出口的产品还停留在棉织品上。当时,韩国的尖端科技领域是一大盲区,这就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即使制定了电子产业相关政策,也不过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意义。朴槿惠意识到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对电子工程领域提供必要的人力和财力支持。1979年,朴槿惠说服父亲参加了第十届韩国展览会的电子展,以便鼓舞士气,促进韩国电子产业的发展。

    韩国资源匮乏,经济相对落后,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依赖韩国人的力量,靠大脑研究科学技术,然后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1966年,韩国在鸿陵设立了科学技术研究院,同时号召海外科学界回国为祖国效力。当时的韩国可谓是一穷二白,但是仍有200多位科学家放弃国外的优厚生活回到韩国。为了保持科技人才队伍的纯洁,朴正熙总统将人事大权下放给当时的国防科学研究所所长,并赋予所长抵制外部干涉和压力的权力。国防科学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是沈文泽博士,朴正熙在他提交的自律性文件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此后一旦遇到人事方面的外部干预,沈文泽博士就会拿出这份文件以保证科研队伍的质量。

    朴正熙总统非常重视国防工作,他对韩国的科技工作者保持了绝对的信任。他曾经到大德科学园区视察,之后参加了潜水桥的开通仪式。在回青瓦台的路上,他告诉朴槿惠,国防工业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这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国防工业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国防安全,但是也可以发展坦克生产和汽车出口,只有自己强大了,才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韩国要依靠自己的能力生产所有的生活必需品。显然,韩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首先要发展的就是国防工业和重工业,这个过程虽然艰苦,但却是国民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基础,也是提升国家实力的重要步骤。有人认为,韩国起步太快,但眼下正是最好的时机。身为领导人,要有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披荆斩棘的魄力,有时候不能被外界言论所困,一旦认准了你要做的是对的,就要坚持下去,永不退缩。

    在父亲朴正熙的身边,年轻的朴槿惠学会了如何从事政治活动。即使很难,但是她也微笑着面对,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这也许就是她的伟大之处。

    14.前途不管多迷茫,责任始终不抛弃

    朴正熙是出身于贫苦农家的平民总统,他从小便经历过各种苦难,因此为民请愿的情结非常强烈。他曾经给朴槿惠讲过一个与饥饿相关的故事,而故事的主角就是他自己。

    小时候家境贫寒,朴正熙很少能吃到肉和鱼。每逢邻居烤鱼,香味蔓延到朴正熙家时总会挑起他强烈的食欲,也会增加他比平时更强烈的饥饿感。其实,邻居一家也是贫苦的农人,但是生活却比朴正熙家要好一点,因为他们每个月至少有一两次吃烤秋刀鱼的机会。对于正在长身体的朴正熙来说,烤秋刀鱼的香味惹得他直流口水,心酸得想掉眼泪。但是懂事的他知道自己家穷,从来不敢开口向父母要鱼吃,那些饥饿的日子成了朴正熙童年生活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朴正熙的童年时代,韩国经济低迷,人们普遍贫穷,因此不觉得这有什么丢脸之处,但是这个未来的韩国总统却对此有着更深的思考,直到他最终找到了答案。经过许久的思考,他认为韩国人民的贫困就是韩国民族的贫困。在日本占领韩国的时候,国破家亡,国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压榨下过着困窘的生活。从那个时候起,朴正熙就萌生了一个梦想,那就是让大家能够挺直腰杆过日子,这也是他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坚持读书的原因。

    “6·25”战争刚刚结束,人们还没有从战争的摧残中缓过神来,自然灾害又接踵而来,韩国遭遇了罕见的大饥荒。大街上,到处都能够见到乞讨的人,他们衣衫破烂、面黄肌瘦。更糟糕的是,失业人数与日俱增,而工作机会却越来越少,人们常常会为了一份工作而不惜一切,只要能够拿到报酬,不论是如何卑贱的工作,都会有人抢着去做。甚至有人在找工作时都不敢问报酬,只要有人雇佣自己就会马上答应。农村的情况更加糟糕,即使每天累死累活也不能解决温饱问题。面对这种百废待兴的局面,父亲朴正熙施政纲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韩国摆脱贫穷。他曾经说:“因为我们不能为国民提供相应的工作机会,很多人认为我们都是游手好闲的人,只喜欢喝酒赌博。其实,大韩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我们要证明给世人看,那种认为我们是懒惰民族的观念是极其荒谬的!”

    在这个困难时期,父亲朴正熙发挥带头作用,成为勤俭节约的楷模。不论夏天的气温有多高,只要没有外宾来访,那么他的办公室绝对不会开空调,电扇也很少使用,结果整个夏天他都是用扇子来消暑的。朴槿惠自然也不会例外,她也很少开冷气,如果发现没有人的房间里开着灯会马上关掉,甚至从不浪费一滴自来水。

    当时的韩国经济十分低迷,在联合国120多个国家中,韩国的贫穷程度列居第二,仅次于印度。那时菲律宾的人均国民收入为170美元,而韩国只有76美元。一穷二白的韩国又没有其他国家的援助,就像是一块漂在大海上的小舢板,随时都有被浪头掀翻的危险。要想在绝境中找到一条出路,需要总统和全体民众上下一心,同舟共济。

    父亲和母亲都崇尚简单的生活,只要物品仍旧可以使用就不会轻易丢掉,直到确实无法使用才会依依不舍地放弃。朴槿惠也继承了父母的优良传统,她从母亲的遗物中挑出一些可以用的东西继续使用。在青瓦台的饭桌上,菜单和母亲生前几乎一模一样:主食麦米混合饭,午餐配一些小鱼干汤面或拌面。父亲坚持认为领导者是不允许奢侈的,当然他也是这么做的。

    为了更好地辅助父亲,朴槿惠决定代替母亲承担好“第一夫人”的责任。那时韩国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极其贫困,而解决这个问题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朴槿惠四处走访,深入孤儿院、养老机构,越是深入人民内部,越能够得到第一手资料,这些都是制定人民脱贫方案的重要资料。她一点都不敢怠慢,全国各地到处巡视。朴槿惠继承了母亲陆英修的遗志,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给了社会最底层的民众,他们不仅无法填饱肚子,还要面临一个更大的威胁,那就是疾病。当时,许多人因为生病之后根本没有钱治疗,只能听天由命。

    母亲陆英修在生前建立了受惠免费诊疗所,目的就是照顾那些生病并没有钱治疗的人。她还记得和母亲一起去诊疗所亲眼看到的情景:看病的人排成长长的人龙,每个人的脸上都因病痛的折磨而露出痛苦的神情。这些人的眼睛里流露出深深的忧伤,那是一种不得不屈从于命运压迫的无奈。他们对生活没有任何奢望,只要求能够身体健康、有衣穿、有饭吃,这一切都令人心痛不已。

    母亲离世之后,朴槿惠积郁成疾,第一次感受到了疾病的滋味,这也让她知道了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她经常到诊所去做义工,和护士一起照顾病患。在与患者聊天的过程中,她了解到大家共同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最害怕家里有人生病。因为本来连吃饭都成问题,如果家里有人生病了,又哪来的钱买药呢?有人说,如果生病了能够得到免费的治疗该有多好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伤心地说:“我家儿媳妇生病了,但是没钱去医院看病,只能就这样撑着,不知道能不能挨过去。”一边说着,老奶奶流下了眼泪。

    朴槿惠看到人们贫苦的生活,听着他们的心声,心如刀绞。对于这些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来说,生病吃药简直比登天还难。只有少数富人能够承担起高额的医药费,而穷人只能在这道高不可攀的门槛外苦苦观望,这就是韩国的现状。针对于社会底层民众的治疗卫生问题,朴槿惠认为政府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那段时间,朴槿惠将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医疗卫生问题上,致力于建立免费的医疗制度,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众无法就医的问题。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早在1963年,韩国就拟定了《医疗保险法》,但是一直没能实施。社会各界对于医疗保险都持着谨慎的态度,只有少数医疗保险协会做了一些尝试,小心翼翼地开展着医疗保险业务。

    在朴槿惠的努力下,韩国终于在1976年12月建立了一所夜间医院。这所夜间医院建立在圣洁尔汉城神学大学里,很多医生和医学院的学生都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免费为民众治疗,一时间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好评。在这家医院里,老年患者可以无条件享受免费治疗,一般患者只收取基本的费用,以前看不起病的穷人都非常高兴,也感谢朴槿惠做出的种种努力。不久之后,夜间医院还首次创立了捐血站。三年之后,这家医院更名为“新心医院”,截止到1987年底,这里治疗了430万人次的病人。后来,新心医院还开设了小儿麻痹症青少年会馆,专门进行小儿麻痹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

    朴正熙偶尔会到夜间免费诊所巡视,看到那么多患者之后非常震惊,他满脸忧伤地看着那些排队治疗和领取药品的人。朴槿惠告诉父亲,韩国必须建立完善的医疗福利制度,这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随后,朴正熙经过一段时间的权衡,终于下定决心推行医疗保障制度。当时,这项制度遭到了经济学家等相关人士的反对,原因是当时韩国人均国民收入不到1000美元,推行医疗保障制度还为时过早。但是父亲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是时候推行医疗保障制度了,因为国民健康才是一切的根本,所以他决定即使再困难也要推行这项制度。

    1976年,在朴正熙的强硬推行下,韩国全面修正了1963年拟定的《医疗保险法》,对原法规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并且于1977年7月1日在全国正式实施。新《医疗保险法》规定,对于五名员工以上的公司就必须实施强制入保方式。这一保险制度的实施是韩国国家福利政策的开始,此后韩国成立了麻风病医院研究所,也建立了具有政策优惠的敬老医院。

    韩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是一个创举,它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国民看到了希望,这种希望为之后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为政治领袖,不论是朴正熙还是朴槿惠都遇到不少困难和阻碍,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克服困境,跨越阻碍,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最终一步步接近既定目标。

    15.那些年,父亲影响了她将来的政治生活

    众所周知,“第一夫人”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夫人外交”也是国家首脑外交的重要部分。如果首脑夫人在外交活动中表现良好,那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异国公共外交的效能,提高国家的“软实力”。从1974年母亲去世,由于父亲不肯续弦,22岁的朴槿惠便开始代替母亲承担起“第一夫人”的重任,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处理外交事务。

    在辅助父亲处理政事期间,朴槿惠与世界各国重量级的政事人物都有接触,那些在世界政坛上举足轻重的大人物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她也一直保持着与这些人的友好往来。在辅助父亲的五年时间里,朴槿惠接待了来自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美国、瑞典等国家的贵宾,也与突尼斯总务处长官、芬兰和以色列大使等人有过会晤,此外还和澳大利亚大使夫人、新西兰副首相夫人、危地马拉外相夫人、泰国大使夫人、肯尼亚和哥斯达黎加外相夫人等进行过亲切友好的“夫人外交”。

    在外交活动中,亲和力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可以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1979年,青瓦台迎来了美国总统卡特的来访,这里一下子变得异乎寻常的忙碌。因为当时韩美两国关系正处于敏感时期,双方就是否撤出驻韩美军这一问题僵持不下。在这个节骨眼上,接待美国总统当然不允许出现丝毫问题。

    朴槿惠在青瓦台参加了父亲朴正熙和卡特的会见。她对美国总统卡特的第一印象非常好,这位来自西方大国的总统看上去和邻家大叔一样,看起来非常和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慈祥的光芒。美国第一夫人罗莎琳女士与朴槿惠更是一对一见如故的朋友,她温柔婉约的气质让人感到非常亲切。罗莎琳女士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总统夫人,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只存在四种人——正在被别人关爱的人,正在关爱别人的人,将要关爱他人的人,需要得到他人关爱的人。”不仅如此,她还是一位身体力行的人,其倡导和促成的爱心事业在全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被人们称为“爱心第一夫人”。

    美国总统卡特来到韩国之后,首先拜访并不是总统朴正熙,而是反对朴正熙政权的宗教界人士,随后与民主党派的首领金泳三会见,最后才与朴正熙会谈。不出所料,双方的第一次会晤就陷入了僵局,就是否撤出驻韩美军一事各持己见,无法达成共识。众所周知,驻韩美军是朝鲜战争遗留下来的产物,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不但没有把军队撤出韩国,还签订了长期驻扎的条约。美国总统科卡特没有接受朴正熙提出的暂时将驻韩美军撤出韩国的建议,反而要求韩国改革政治制度,保障人权、释放关押的政治犯。不仅如此,美国国务卿还提交了一份政治犯的名单,要求韩国政府立刻释放名单上的100多人。朴正熙当即拒绝了美国方面的种种要求,他义正言辞地说:“阁下所说的都是韩国的内政问题,韩国的人权问题就不劳阁下费心了,还是先清理好自己家的事吧。”两位总统谁都不肯让步,气氛非常紧张,在场的人都不敢出声。这场并不怎么愉快的会谈结束之后,卡特总统拒绝下榻韩国国宾馆,而是径直前往美八军的营房。

    朴槿惠全程参与了这次会晤,也亲眼看到了事情已经发展到了如此尴尬的地步。她深刻地了解到处理国事果然是一件如履薄冰的事,一句没有深思熟虑的话、一个不合时宜的动作,都可能会导致事情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就在父亲和卡特总统激烈辩论的时候,朴槿惠却和罗莎琳女士展开了一场推心置腹的谈话。朴槿惠的话题切点十分巧妙,她以卡特总统的慢跑为由头打开了局面。当时,美国总统卡特和龙山美军慢跑的电视画面在韩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朴槿惠利用这个看似普通的话题将她与罗莎琳女士的谈话提升到两个国家文化差异的高度,她说:“电视台播出美国总统慢跑的新闻之后,韩国民众的反响非常热烈。”

    “是这样的吗?总统之所以能有强健的身体就得益于每天坚持慢跑。不论他在哪儿,或者到哪个国家走访,这个习惯也没有中断过。”罗莎琳女士也友好地谈论起这个话题。

    朴槿惠接着说:“我看了之后也很有感触,慢跑对人的身体健康确实有很多好处。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如果每天跑上几公里也不成问题,但是对于一个大病初愈的人,身体尚未恢复,那么跑步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超负荷的运动,您说他承受得了吗?”

    “您说得对,如果生病的人在身体还没有康复的情况下就运动,反而会有害健康。”罗莎琳女士表示赞同她的观点。

    这时,朴槿惠话锋一转说:“所以我们在对待某一问题的时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个国家也应该如此。现在朝鲜半岛依然处于分裂的状态,朝鲜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韩国还处于百废待兴的伤痛愈合阶段。目前朝鲜仍然等待时机南下,意图派间谍嵌入韩国,甚至还挖掘了进攻韩国的地下通道,即使青瓦台也遭受过特别行动队的袭击。”

    “事态竟然有这么严重?”罗莎琳女士显得非常讶异。

    朴槿惠接着说:“时下,我们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危险,政府必须首先要做的就是捍卫国家的安全,一方面要防止战争再次爆发,一方面还要尽快发展经济,让人民摆脱因贫穷带来的饥饿和疾病,这就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韩国现在正在高速发展,这是全世界都能看到的事实。”

    “美国总统十分关注韩国的人权问题,此外,因为驻韩美军撤离韩国一事双方也陷入了争执,这的确让人烦恼。我们也清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最主要标志之一就是人权问题,但是如果强迫一个还大病初愈的人参加剧烈运动,我想不仅不能增强他的体质,还会对他的健康造成第二次伤害。目前韩国和朝鲜处于紧张的对峙阶段,韩国还需要抽出一部分精力来发展经济,这和其他国家的情况是有所不同。希望您和总统能理解我们。”

    之后,卡特总统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据说是因为在当天的晚宴上,他从夫人那里了解到了朴槿惠的意见。晚宴上,卡特总统对这个年轻的韩国“第一夫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停地就某些问题向她提问,朴槿惠不敢有丝毫怠慢,每一个问题都经过严密思考之后不卑不亢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以至于后来人们戏称那天的晚宴是“卡特——朴槿惠会谈”。

    晚宴之后,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卡特总统的态度发生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双方也没有再提过争执最激烈的驻韩美军撤离一事。媒体采访的时候,罗莎琳女士谈到了这次富有戏剧性的转变。两位总统原本各执己见,僵持不下,导致会谈陷入僵局,出现转折的原因是卡特总统听到了朴槿惠有见地的分析。

    朴槿惠在这次会晤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父亲对她赞赏有加,连连称她了不起。通过这次经历,朴槿惠意识到要想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的利益,领导人的的外交能力非常重要。她认为在外交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相互信任,只要能做到以诚相待,找到合理的对话切入点,很多问题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朴槿惠的外交能力日趋成熟,这让父亲非常欣慰,他经常带着得意的微笑对她说:“恭喜你,事情又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朴槿惠非常重视外交能力,因为它在关键时刻往往能够起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反败为胜。

    此后,父亲每次接见外宾,都会让朴槿惠参与,她的主要作用就是利用轻松的话题化解僵局。当然,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时候看似几分钟的事儿,她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进行准备,以便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朴槿惠出色的外语能力也帮了很多忙,她在参加父亲与外宾会见中积累了很多经验。

    在朴槿惠担任代理“第一夫人”的五年时间里,朴正熙不断地传达给她经世治国的政治理念,帮助她在政治上不断成长。在父亲的帮助下,朴槿惠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范,相对于父亲的冷面铁拳政策,她更加温柔,也因此赢得了民众的喜爱和支持。朴槿惠在成为韩国总统之后,回想起代理“第一夫人”所做的努力时这样说过:“外交能力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用心体会,就像是熟透的葡萄才能酿出沁人心脾的红酒一样。在那几年里,通过反复的预习和复习,我的确培养出了对政治的敏感。”

    16.接任“第一夫人”

    对朴槿惠来说,母亲陆英修不仅是自己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朋友。母亲在世时,朴槿惠可以尽情地把自己的心里话讲给她听而不用感到害羞。在与母亲的相处中,她深刻地感受到了母亲的智慧和从容,也在不经意间从那里获得了许多启迪。

    22岁的朴槿惠,只有22年的人生阅历,对人世间的经验和思考都不充分,但是她也意识到了自己应该秉承母亲的遗志,承担起“第一夫人”的责任和义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孤军奋战的父亲。虽然这对朴槿惠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有了众人的安慰和鼓励,她毅然开始了踏入政坛的努力,并有了精神上的坚强支柱。

    在母亲的葬礼结束一个月之后,朴槿惠极力克制住内心的悲伤和痛苦,戴着丧章,代替母亲陆英修以韩国“第一夫人”的身份出席了预定的“总统夫人杯母亲排球比赛”开幕式。在赛场上,朴槿惠看到韩国民众还没有从失去陆英修的悲痛中走出来,她用泰然自若的表情来面对他们泪眼婆娑的脸,而实际上她的心里比任何人都难受。但是自己现在是韩国“第一夫人”,这不仅仅是一个身份,更是一种责任,这份责任不允许朴槿惠因为个人原因而出现任何差池。

    与以前不同,那一年的开幕式从齐唱吊丧歌、哀悼这个比赛的创始人——陆英修女士开始。因为大家还没有从失去陆英修的悲伤中走出来,奖忠体育馆内的观众和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这次排球比赛的选手们的表情都非常严肃。不知道哪位选手最先开始小声哭泣起来,后来哭泣声蔓延到整个参赛队伍,到最后整个体育场的人都流下了眼泪。

    虽然体育场内响起了不绝于耳的哭泣声,但是朴槿惠没有掉下眼泪,即使她的心里比任何人都难过。朴槿惠强忍着泪水致了简短的祝贺词:

    “虽然我的母亲谢世不再出席,但是希望大家节哀,请大家尽情展示自己,让我们看到比我母亲在世时更加精彩的比赛吧!”

    致辞结束之后,朴槿惠离开了体育馆,她听到了周围人这样的议论:“我们在哭的时候,槿惠非但没有哭泣,反而保持着沉着、冷静的态度,真是太令人敬佩了。我想她的母亲在九泉之下也会因为这个女儿感到骄傲吧。”对于那时的朴槿惠来说,这番话给了她巨大的力量,她也需要这样话来支撑自己走下去。

    看看与朴槿惠同龄的女孩在做什么吧:她们可能忙着朋友聚会,可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可能在工作岗位中证明自己的价值,还可能谈着甜蜜的恋爱。可是朴槿惠根本没有第二种选择,她面前只有与他人大相径庭的“第一夫人”之路。在成为“第一夫人”之后,朴槿惠开始接见各国首脑政要和社会各界名流,积极活跃在国内外政治舞台上。虽然只有22岁,但是她深知自己肩上承担着怎样的重任,她整日忙于国事,根本都没有时间照顾自己。

    多年后,她这样描述自己成为韩国“第一夫人”之后的经历:在我接任“第一夫人”后,工作和母亲平时处理日常民情申诉并没有两样。我每天都要翻阅数百封民众的来信后才回房睡觉。填补母亲离去的空位确实是件繁重的事情,“第一夫人”的角色一点也不轻松,这是一个无限的责任的延续。母亲总是在看完民情来信后把信上的情况反映给父亲,并给他提出建议,正是因为这样,母亲才会被称为“青瓦台的在野党”。而我原本一心只想成为学者,面对如此繁重的事情实在是感到压力巨大。但是母亲榜样的力量以及内心坚定的使命感给了我强大的动力,我相信这是支撑我坚持下来的巨大力量。我知道这是不能推脱,也无法推脱、无法逃避的责任。我没有可以逃生的“安全通道”,只有深重的责任。想要成为像母亲一样优秀的“第一夫人”,我只能拼尽全身心的努力,我在内心不断地鼓励自己。

    母亲陆英修还在世的时候,朴槿惠和其他普通的女孩一样,希望自己也能够拥有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但是男孩们即使对她心生爱慕,只要一听到她是朴正熙的女儿就“不战而退”。也正是在代替母亲行使“第一夫人”职责的时候,朴槿惠获得了“冰公主”的称号。

    年轻的朴槿惠在“第一夫人”这个位置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母亲已经做出了良好的榜样,她只能勤勤恳恳、如履薄冰地按照母亲在世时的标准去做。这一段独特的经历也为她多年之后走上政治舞台,并成为一位杰出的政治人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很多人误以为朴槿惠在青瓦台过着像贵族一样奢侈安逸的生活,而实际上却恰恰相反,她每天都非常忙碌,甚至来不及按时吃饭。朴槿惠在成为代理“第一夫人”之后,她的所作所为都与母亲陆英修一模一样。即使工作再忙,她都会抽出时间参加各种服务性质的志愿者活动;即使再忙,她都会帮助父亲处理各种国事。有时候为了能尽快处理那些堆积起来的工作,她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朴槿惠还会跟随父亲到全国各地考察民情。在这一过程中,她不仅了解了韩国的现状,并且从父亲那里学习到了许多治国经验,扩展了自己的政治视野。

    对于五年的“第一夫人”生活,朴槿惠对自己的评价很简单,只有一句:“我真的是很认真地去做了。”她的确也是这么做的,她不仅用尽全力扮演好青瓦台女主人这一角色,还学习到了一般人根本没有办法接触到的政治经验。虽然那五年很忙碌,也很辛苦,可也正是由于这段经历让她体会到了政治的艰辛。朴槿惠曾经说过,记得在大学念书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竟然会有这么多的社会活动,她认为自己所学的电子工程学是最难的,但是母亲突然离世让她意外地成为了韩国“第一夫人”,随后才发现原来当好“第一夫人”比学好电子工程学难多了。

    对于一个22岁的年轻女孩来说,朴槿惠甚至无法准确地知道“第一夫人”到底肩负着怎样的责任,她只知道一旦出了问题将会有严重的后果。因此,她每走一步路,每说一句话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经意就出现问题。但是,付出之后总会有收获,五年“第一夫人”积累的宝贵经验后来都成为了朴槿惠活跃在政坛上的雄厚资本。

    17.在其位,谋其政

    据身边的工作人员透露,朴槿惠经常对大家渗透一个观点,即“在其位,谋其政,厘清职责”。朴槿惠说,作为一个工人,他的职责就是完成好今天的任务指标,让生产出来的产品既有数量又有质量;作为一个秘书,你的职责就是安排好我的日常工作,整理好我所需要的各种资料文件,随时为我的各种行动进行准备工作。

    朴槿惠将这种观念传递给身边的人,而她自己更是几十年始终如一日地按照这个理念来执行自己的行动。

    在担任“第一夫人”期间,她的职责就是代替母亲来照顾那些被社会遗忘的贫苦阶层的人们。那个时期的韩国,虽然已经基本解决了人们饿肚子的问题,但是人民生病仍旧是一大难题,仍有很多生病的民众因为贫穷使得疾病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有些困难的家庭,勉强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家里有人生病,倘若病情不严重还可以去亲戚家借一些钱,先把病治好,一家人过一段拮据的日子,再把钱慢慢还上;倘若病情严重,需要很多钱治疗,那对百姓来说就是天大的灾难,因为那就意味着自己的亲人可能会因为没钱治疗被活活病死,即使那并不是不治之症。

    在当时,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一辈子只要能健康活到死去,就是最大的福气。”面对这样的场景,母亲陆英修女士在全国设立了很多受惠免费诊疗所,顾名思义,到这种诊疗所来看病的人都能享受免费的服务,这是陆英修为那些接受不到医疗照顾的人们开通的免费的“医务通道”。

    直到今日,当朴槿惠回想起那段和母亲陆英修一起去服务所探望的日子时,她都会对当时所见到的场景触目惊心念念不忘。她说,“为了领取免费药物,人们自觉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在他们的脸上我看不到任何表情,也看不到任何对生活的希望。”

    母亲陆英修过世后,照看服务所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朴槿惠身上。作为“第一夫人”,她的职责就是照顾好自己的国民,这是她责无旁贷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女儿,她的心理和生理都遭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现实的状况让她很难去为人民服务。

    当时的朴槿惠体质飞速下降,这使原本身体就不强健的她变得更加虚弱。当时,正好是在夏天,每天37、38度的温度,朴槿惠也还不停地打喷嚏。不仅如此,还特别容易疲惫困倦,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整个人都没有精神,还昏昏沉沉地提不起劲儿。有一次,还发了高烧,并且一烧就是好几天,让朴槿惠受尽了折磨。经过了这次病痛的磨难之后,朴槿惠这才意识到“原来拥有健康的体魄是一件如此幸福而重要的事情”。

    虽然身体在生病,但朴槿惠心里一直惦记着母亲生前创建的免费诊疗所,惦记着那些和她一样在生着病却看不起医生的百姓。在她心里,这就是她的职责,她现在坐在这个职位上,就要厘清这个职责。因此,身体刚刚有所恢复,朴槿惠就立刻投入到免费诊疗所的照理之中。她积极地参与到职工中去,与职工一起为百姓服务,照顾生病的患者。与此同时,她还不忘关心护士们的工作生活,在闲暇之余与护士们谈天说话,了解她们的种种情况。在与护士们的交谈中,朴槿惠得知了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的生存现状,“他们生活中最大的担忧就是生病的时候,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生病时能够毫无担忧地买药、去医院接受治疗,解决了这些就是卸下了他们肩上最大的负担。”

    在朴槿惠参与职工服务的时候,有一位老奶奶向她哭诉道:“医生先生,我们儿媳妇生病了好几天,可是都没敢去医院,连药也没吃过啊。”老奶奶的哭诉让朴槿惠的心如刀绞般疼痛,她终于知道,对于生活贫苦的百姓来说,医院的门槛到底高到什么程度。从这一刻,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建立医疗保险制度,这是当务之急最重要的事情。

    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刚上台不久的政府为了稳定政局就推出了一部《医疗保险法》,但是由于那个决策过于匆忙,很多具体问题没有考虑清楚,加之当时紧迫的经济状况,使得这部《医疗保险法》没有得以贯彻实施就流产失败了。

    朴槿惠亲眼目睹了那些受苦受难的人们是多么可怜。因此,1976年12月,她在圣洁教首尔神学大学大楼里设立了夜间医院。夜间医院的医生、学校里的医师和医学院的学生们轮流当值,这些医师和学生们都很乐意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积极主动地前来帮忙诊疗。

    当时,人民对这件事的反应也非常热烈。在这所夜间医院里,老年人看病可以享受无条件免费治疗的优惠,年轻的人民来看病也只是收取实际的医疗费用,不会出现抬高药价、胡乱收费的情况。另外,朴槿惠还在这所夜间医院里首度成立了捐血本部,由人民自愿捐血,获得的血源再运用到需要血浆的人民身上去。而这所红极一时,为人民所感恩的医院就是现在的新心医院。

    朴槿惠的这些行动被父亲朴正熙看在眼里,朴正熙非常支持朴槿惠的做法,他在有空的时候也会去夜间免费诊疗所查看诊疗现场,面对人山人海的患者露出悲伤的神情时,父亲的表情也是非常沉重,看到父亲和自己有着一样的担忧,朴槿惠大胆地向父亲说出了自己的心愿:“父亲,我认为我们的国家迫切需要一个完整的医疗福利制度。”

    朴正熙知道女儿朴槿惠继承了妻子的优点,心思细,有担当,但当女儿说出这番话时,朴正熙还是有些吃惊。他觉得女儿朴槿惠能够苛尽其责,实在是自己的骄傲。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朴正熙决定切实实行这项医疗福利制度,虽然在执行的过程中遭到了很多经济学家和相关人士的反对,但朴正熙还是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将这项制度进行到底。

    1976年,韩国陈旧的《医疗保险法》终于有了全方面的改正,从1977年7月1日起,以五人以上员工的公司作为对象,实施了强制加保方式的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的执行,为国民福利造了一定的舆论,也因此成为启动国家福利政策的钥匙。在这之后,政府又通过国家支援,建立了韩国麻风病医院研究所,而这,也为日后韩国敬老医院的设立打下了有利基础。

    追根溯源,这些良好的社会福利制度,起因都是朴槿惠当时恪尽职守的坚持。她知道自己的职位是“第一夫人”,就必须尽到为人民服务、造福于民的责任。正是这样,她才积极地推动福利制度的建立,最后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果。后来,朴槿惠也对当时的自己给予了肯定:“这件事对我来说也有着相当大的成就感。”由此可见,在其位,谋其政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18.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谈起自己成为韩国首届女总统的事情,朴槿惠这么说:“成功就是比别人更勤奋一点。”朴槿惠说她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一方面是这些年来自己在政坛摸爬滚打的经验,另一方面,则来源于母亲陆英修对自己的教诲。

    朴槿惠回忆说,那个时候母亲总是对我和弟妹们说这样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当时,我们虽然不能百分百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但是也懵懵懂懂知道一些意思。正是因为母亲陆英修这样的教诲,朴槿惠从小就确立了一个做事的原则,那就是“要比别人更勤奋”。后来,母亲陆英修去世后,朴槿惠代替母亲成为韩国“第一夫人”,她更是以“勤奋”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谨记自己的原则,不让自己成为“懒惰的第一夫人”。

    那么,朴槿惠的女儿陆英修为什么会从小对自己的孩子实行这样的教育呢?不可否认,陆英修真的是一个极具智慧和魅力的女性,她年纪轻轻就成为丈夫朴正熙在政治上的“贤内助”,同时,她也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母亲”的职责。那个时候孩子们还小,陆英修就将自己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得出的深刻道理,用浅显易懂的话语传授给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能从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得到一些宝贵的启示,希望自己有限的理论能对孩子们未来的道路提供一些帮助。

    从一个平凡的女子到第一夫人,陆英修清楚地知道,一个人若想获得成功,除了勤奋努力没有第二个办法。即便自己的孩子是总统的女儿,倘若不勤奋努力,也不会获得一个光明的未来。因此陆英修就对自己的儿女们从小进行这样的教育,以防他们为了成功投机取巧,误入歧途。

    朴槿惠深刻地了解了母亲的用意,不仅如此,她还在母亲教诲的基础上得出了自己的见解。朴槿惠说,政坛一直以来都是男人的天下,政治也是男人的游戏。作为一个男人,想要在政坛中打下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尚且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我一个女人,想要在男人的领地站稳脚跟,不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怎么能行?

    朴槿惠说,母亲的话是有道理的,只有早起的鸟儿才会有虫吃,因为它比别的鸟儿更早起来,所以比别的鸟儿拥有更多抓虫的机会,也拥有更多选择质量上好的虫儿的机会。而现在我说,早起的鸟儿不仅有虫儿吃,还有可能成为一只开拓新征途的领路人。

    因为早起的鸟儿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少,没有其他鸟儿对它的诱导,它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开辟新的领域。虽然这个发现探索的过程会遇到很多崎岖坎坷,遇到问题也没有其他的鸟儿可以求助,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探索解决,但是它也因此得到很多经验教训,从而知道什么样的路是适合自己的。同时,它也在不断探索中提升了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具备了一个“领头鸟”的能力,使自己的人生得到了升华。

    这只鸟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源自于它比其他的鸟儿早起了一会儿。它可以选择和其他的鸟儿一样,那样它就会减少很多探索中的痛苦,但是它也会因此失去探索中的乐趣。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所谓的路不是找来的,而是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

    朴槿惠的这句话和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非常相像,鲁迅先生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的确如此,古今中外,回首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成功人士,大部分人都是在孤独探索中走向胜利的,他们勤奋而努力,他们没有人云亦云地选择那条人多的道路,而是孤独地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道路。因此他们知道,只有在那条路上,他们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聪慧,才能做自己心目中最有价值的事情。

    朴槿惠是一个非常有理想的人,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也清楚地知道要想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需要付出什么,这种付出就是比别人高数十倍的勤奋和努力。只有自己比别人更“早起”一点,才有时间和精力去考察那条没有人涉足过的路,才能将那条路开创成所有人都能跟她一起走的平坦大路。

    有些人会产生疑问,朴槿惠做这些究竟是为了什么?答案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国民”。从朴槿惠代理“第一夫人”的第一天起,她就用“不能偷懒”四个字来告诫自己。虽然那个时候的她只有22岁,但是她已经清楚地知道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以及自己的重要性,她知道自己的懈怠和懒惰也许不会对自身产生立时性的影响,但却会直接影响国民的生活和工作,她必须尽最大努力,时刻让自己的心保持工作的状态。

    1993年5月21日,朴槿惠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我的人生中有三件东西,我把他们看作是无价之宝。

    第一件东西,是我所拥有的正直明朗的心。这是我的父母馈赠给我的礼物,我的这颗心给我带来了一个干净明亮的世界,我透过这颗心,看到了周围的爱和希望。

    第二件东西,是我的正直明朗之心反馈给世界的平安与祥和。因为透过这颗心我看见了安静和祥和,所以我也将自己变得安静与祥和,同时用尽自己的力量使周围的人也过得平安、祥和。

    第三件东西,是我每天都过得勤勉充实的分分秒秒的时间。每一天将要结束的时候,我都为自己在这一天里没有浪费时间,昏庸度日而感到骄傲。我庆幸自己将宝贵的时间用在了勤奋努力上,这会让我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

    朴槿惠在《点滴的人生》中说道:“一条条的小小溪流之所以能够形成大川江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一直勤奋努力地流淌,没有因前方的山川和沟谷而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朴槿惠用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想获得成功,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奋。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可寻,只有踏踏实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才能到达自己梦想中的殿堂。朴槿惠和母亲陆英修都用自己的人生印证了这一真理,希望你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为自己寻到一把开启胜利的钥匙。

    19.父亲萌生退意

    在韩国民众的眼中,父亲朴正熙是一个冷面总统,但是在女儿朴槿惠的眼里,父亲有着与众不同的领袖风范,令她受益颇多。关于父亲的很多细节,一直存留在她的记忆中,久久挥之不去。比如,父亲也有温柔体贴的一面,知道如何从细微之处关心他人。

    韩国庆尚南道臣济岛的西南方向是闲山岛,在壬辰倭乱初期,著名的民族英雄李舜臣将军率领水师,利用他发明、改良的龟船,在闲山岛打败日军,为保卫大韩民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直到现在,闲山岛的丛林里还有李舜臣将军当年指挥作战的智胜堂,以及当年战争留下的遗迹。有一次,朴正熙前往闲山岛的海军驻地视察。他在军舰上看到了挺直腰身坐在甲板椅子上的年轻海军,突然想到战士们坐这种椅子好受吗?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朴正熙亲自坐上去体验了一把,感觉椅子不适合人体力学原理,如果长时间久坐势必影响到战士们的身体健康。他当即指示相关人员,为海军战士更换了一批坐着更舒服的椅子。从这些细节上,朴槿惠学习到父亲关心他人的可贵特质,得到了许多人的拥戴。

    除了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父亲朴正熙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尤其喜欢制作花环和作诗。这不仅是休闲方式,也是一种优雅的生活习惯。休息日里,朴正熙经常像画家一样带着画笔和画本去写生。母亲陆英修还在世的时候,有一次随父亲一起到澳大利亚访问。在飞机上,朴正熙展示了一幅自己亲手为妻子画的肖像。在这幅肖像画上,每一个细节都生动传神,甚至清晰地画下了陆英修脖子上的一颗小痣。除此之外,父亲还有一定的音乐修养,他擅长乐器,比如钢琴、风琴、洞箫。这种种休闲方式,是父亲朴正熙在闻庆当教员时养成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公众面前的朴正熙总是一副铁腕形象,但是生活在他身边的人经常会感受到他的优雅和温柔。陆英修去世后,朴正熙经常作诗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其中一首《猪岛的回忆》给朴槿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岁月如歌,潮起潮落,

    涛声依旧,传入耳中,

    佳人已逝,无处觅踪迹,

    追随那苍天白云,

    向天国飘去。

    或者,在那九万里银河边上,有一间蓝色的小屋,

    从遥远的天际凝视夜空下的岛屿,

    是那颗闪烁的星星吗?

    是的,就是她。

    岁月是条河,

    花开花谢,年复一年,

    人生如梦,

    是大自然匆匆的过客,

    人世间短暂的岁月,

    瞬间即逝,永不复返。

    在父亲朴正熙的心中,妻子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而朴槿惠不仅是他的女儿,也是他的朋友,甚至是他并肩作战的战友。

    有一天,朴正熙满怀伤感地对朴槿惠说:“你母亲昨天晚上又回来了,她穿着黄色的衣服,手里拿着一个竹篮,篮子里装满了黄橙橙的橘子。梦里见到也是好的啊,如果每天都能梦到该有多好啊,唉……”

    从一些细节中,朴槿惠隐隐感觉到父亲似乎在做某种准备,即使他什么都不说,但是他的行为已经透露出心中所想,又怎么能瞒住自己的女儿呢?

    每到周日,朴正熙就会整天时间都沉浸在一件事情中,那就是把那些悼念母亲的新闻整理出来,做成剪报,放进档案袋里收藏起来。除此之外,他还亲自整理自己的办公室和卧室。朴槿惠知道,这些事情都是父亲特意做的,他在为自己突然离世做准备。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朴槿惠既心酸又心疼。

    有一年过父亲节,朴槿惠姐弟三人为父亲精心准备了礼物——三朵康乃馨和祝贺的卡片。可是朴槿惠却看到弟弟哭着跟父亲走出办公室,她问弟弟为什么哭。弟弟抽咽着回答说:“我看到父亲把花和卡片轻轻放在母亲的照片前,他把礼物都给了母亲。”弟弟的话让朴槿惠心如刀绞,既有对父亲的心疼,又有对母亲的思念。

    有一天,朴正熙突然问朴槿惠:“你觉得下届总统谁是最合适的人选?”这个问题问得太突然了,朴槿惠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是也由此看出,父亲朴正熙已经有了卸任的打算,他看到了韩国不断加速的现代化进程,也为政权顺利过渡做着准备。自从母亲去世之后,朴正熙经常憧憬着自己卸任之后可以过上简单的田园生活。他希望能到南方去安度晚年,每天看书、写字、画画,弹奏乐器,还可以在院子里种种花草,过一种安静恬适的生活。如果大家协商一致,每到假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那就更好了。

    朴槿惠看到父亲已经有了离开政治舞台的念头,他大概是太累了,尤其在母亲离世之后,他承受了太多的伤痛,此时已经没有了最初担任总统时的激情,而是向往普通人家的平静生活。

    虽然朴正熙萌生了退意,但是他没有丝毫懈怠,仍然每天忙碌地工作。朴槿惠也深深明白,只要还在岗位上,就要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