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逐鹿天下五十年-董侯!董卓的奇思妙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董卓究竟能有多少兵呢?”袁绍望着远处络绎不绝如长蛇般逶迤而入的西凉兵,实在是吃惊得很。

    “昨日进城的有两三千人,今日又是这么多,合起来已然有五六千人了!”曹操的脸色,也颇为凝重。

    遇到难题,袁绍又想起了小弟曹操。而曹操一来,便第一个发言,他总是最积极的人。

    “还有一个坏消息呢!”虎贲中郎将袁术,以他惯有的阴沉语调说,“近几日城中何进、何苗的旧部,有不少人也加入了董卓的旗下,少说也成百上千呢!”

    骑都尉鲍信刚带着从泰山募集的一千新兵进入京城。他也劝诫袁绍:

    “董卓手握强兵,将来定有异志。你现在搞定他,万事都还来得及。若是迟了,非要等饿虎有了力气才与他搏斗,那就再也来不及了!”

    当初袁绍派出去到各地募兵的人,王匡从徐州带了五百强弩手回来,张辽、鲍信则募得千人。而那张却未能归来,据说他也募得千余人,却在归来途中,被上党的山贼纠缠住,至今未归。

    那个史上无名的毌丘毅,据说走到下邳遭遇了盗贼。一番厮杀,虽将其击退,招兵买马回京都之事却因此耽搁。唯一的发现,据说是得了三员猛将,一个大耳朵的家伙姓刘,一个红脸的家伙姓关,一个大胡子壮汉姓张。虽然如此,结果却是他再未归来,而那大耳朵的刘姓人士,因为杀退盗贼的缘故,被提拔做了某县的县丞。

    所以,袁绍当初设想的募兵计划,实际上对此时的政局毫无帮助。

    袁绍凝视着堂下众人,袁术、曹操、鲍信、淳于琼……他的手头就这么些人,与凉州名将董卓抗衡,能行吗?

    想了半天,他忽然有了主意:

    “各位,还有一人,足以与之抗衡!”

    他说的,便是新任禁军统领(执金吾)丁原。

    于是众人一哄而散。

    出门之时,鲍信拉了拉曹操的袖子,两人到廊下说话。

    鲍信显然不相信丁原能拯救大局。不过丁建阳确实勇猛,据说早在少年之时,每当有事发生,譬如盗贼来袭,他都会身先士卒,第一个冲出去与贼人拼命。也正是因为这种品性,所以被授予“武猛都尉”的官职。但眼下的危局,断不是丁原式的勇猛无畏能解决的。

    “本初当断不断,恐怕要坏事,你有什么打算?”他问曹操,曹操点头,说:“我也赞同你的看法,可袁本初听不进去我们的意见,能有什么办法呢?”

    “操打算静观其变,再做计议!”

    鲍信使劲摇头,曹操啊,你怎么也能对董卓心存幻想呢?他说:“孙文台曾言,此人有豺狼心,一旦得势,必将噬人!”

    孙文台便是孙坚,他讨黄巾、征西的勇猛,就连曹操也颇有耳闻。连他都对董卓有如此判断,事实又会如何发展呢?

    曹操一时踌躇起来。鲍信却是果毅之人,他朝曹操一拱手,便拂袖而去。没过两天,他便带着那一千壮士回了泰山。

    曹操望着鲍信的背影,顿觉心乱如麻。虽然他想留下,但对于未来,无论是帝国的未来,还是个人的未来,他都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其实不单是曹操如此,洛阳城中许多人都有些心慌。

    曹操听说董卓和袁绍都在拉拢丁原。丁原是出自寒门的武将,与袁绍这种豪门大族确实难有共同语言,董卓正以此为情感切入口,大搞公关。

    曹操对此感到担心,多次提醒袁绍,袁绍却不以为忧:

    “丁建阳不会辜负我!”

    事实上,丁原也确实没有变节,董卓的拉拢计划至少在他身上未能起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的部下也能坚守正义大节。

    没多久,便传来了丁原遇刺的消息。刺杀他的人,正是他从五原边郡挖掘的第一猛汉子吕奉先。

    “听说丁原对这人甚为厚待,如何又会突生此变呢?”

    曹操与众人颇为不解。吕奉先便是后来名噪一时的温侯吕布。《三国演义》中说董卓赠他赤兔马,这才换得他的忠诚,于是刺杀了丁原,改做董卓的干儿子。

    那自然是《三国演义》的故事,吕布的叛变,其实说到底是丁原未给予他合适的官职。众所周知吕布是有勇无谋之辈,丁原却让他做管理文书会计的主簿,难怪他会有叛变之心。

    正是这个缘故,董卓一勾引,吕布便上钩,自觉自愿杀了徒有勇气而无良谋的丁原。

    这样一来,董卓的兵力,便更为雄壮!

    初来京师之际,他其实总共只有三千步骑兵。那时他来回搬弄手头的那点兵。每四五天,就在半夜里让士兵悄无声息地出城野营,等到天亮时分再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城。

    如此手法,难怪袁绍等人,会误以为董卓手头有雄兵无数!

    这也难怪,因为袁绍此前根本就没有实际的行军作战经验,上当很容易!

    而恃强凌弱,恰是董卓的特长。

    不但是袁绍这些人在董卓眼中软弱可欺,就连大汉天子——董卓身为臣子本该誓死效忠的皇帝,也遭到董卓的鄙视。

    当董卓大军与正凄惨落魄如北邙游魂般的大汉天子一行遭遇,尚未至束发年纪的小皇帝见到他们的唯一反应便是害怕哆嗦乃至于流泪啜泣。

    汉少帝的凄惨命运,从这一刻起便已然注定。

    董卓冷眼瞧着眼前这一大帮人,他其实知道这些是什么人——帝、王、将、相,按规矩他这个西北莽夫该下跪表示臣服,然而他却故意不动。

    几个衣衫华贵却风尘仆仆的半老头子上前,让他下马向天子见礼,且将兵马后撤。

    董卓傲慢地瞧着他们,好像没听见他们说话一般。待他们反反复复将那些话啰唆了好几遍,他才瞪大眼珠子,气如蛮牛一般道:

    “你们可是国家的肱股大臣!匡正王室,不就是你们该做的事吗?现如今国家居然动荡到这种地步,你们还叫我退兵,你们自己说说看,我为什么要退兵?”

    话音刚落,董卓手下那些狠如狼势若虎的士兵们,便将这帮半老头子推到了一边。董卓的马匹,便到了小皇帝的身边。

    面对天子,董卓起初颇有礼节,说了些他自以为很有忠臣风度的话。但结果却是小皇帝因害怕而完全无法应对,只能低头啜泣。

    董卓抬起头,仰望星汉。

    他很失望,因为小皇帝太不济事。

    如此不济事的小皇帝,又如何能统领天下呢?

    这时,他注意到小皇帝身边的另一个小孩,他也该是帝胄龙孙吧,董卓便问他:

    “这皇城里的祸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小孩年纪比小皇帝还小几岁,性格却沉稳冷静许多。这洛阳城里发生的事情,他虽然也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却多少能讲清楚前后所见。如此一来,董卓居然也就明白了个大概。

    “原来如此。”

    董卓忽然想到此前来自京师的一些传闻,说是先帝钟爱绰号为“董侯”的皇子,曾有意立他为后,只是因为何进以及群臣以宗法相阻的缘故,所以只能将此遗愿交付给宦官蹇硕。自然,以蹇硕的能力也办不成此事。最终“董侯”便无缘皇位,莫非此刻他眼前这位冷静对答的皇子,便是那“董侯”?

    董卓捻须想来,那养护“董侯”的太后,便是董太后。她姓董,我也姓董,莫非这冥冥之中,就是要让我董卓来护佑这“董侯”即为真君吗?

    一念及此,董卓哈哈大笑。

    董卓约见袁绍,是在数日之后。此时的董卓,已然做上司空,成了三公之一。

    这次,董卓倒没太用强,只是稍加暗示。朝廷诸公,果然是做惯这种事的,不久便找出正当的理由提拔董卓。

    “许久未曾下雨,这是因为近来朝政紊乱,天谴所致啊!”

    “那么,就由司空刘公来担当此责吧!”

    这时担任司空之人,是南阳人刘弘。他倒是乐得在这吹灯拔蜡的阶段离开三公之位,朝臣们没说几句,他便表示乐意让贤。

    董卓的鼻孔里哼了一声,你们这些当朝大臣,把时局搞成这副德行,就来个撂挑子不干,让老子帮你们断后。亏得董卓我忠心不二,所以才愿意担起这司空的重担!

    董卓在就任司空之后不久,便与此前曾着意巴结的名门公子、眼下的司隶校尉袁绍会晤。

    话题,是从传国玉玺开始的。

    所谓传国玉玺,其实就是战国时期引发秦赵纷争的和氏璧。当年蔺相如为了和氏璧能完璧归赵,极尽其能。可事实上,最终赵国灭亡,和氏璧依然落在了秦王手中。而在秦王一统天下之后,便将和氏璧交给咸阳城中最好的玉工,研磨成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的玉玺,又将善于书法的李斯所书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刻在正面,从此成为皇权正统的象征之物。

    当年刘邦入关中,秦王子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上,从此国玺归于大汉。两百年后,篡夺汉室江山的王莽向太后强索此玺,太后一怒之下,将国玺摔落在地,砸破一角。王莽无奈,只能叫工匠以黄金加以弥补。东汉兴起之后,国玺便归于光武帝刘秀,由此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当今天子手中。

    在公元189年的8月,当历时三个昼夜的宫廷混乱终于平息,皇帝回到没有宦官的宫廷,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传国玉玺。

    据说张让挟持小皇帝出奔之际,因为太过惊慌,未曾带上玉玺。而在血雨腥风的大屠杀之后,禁卫军在宫中搜遍每个角落,却怎么也找不到传国玉玺,岂非怪事?

    传国玉玺的失踪,其实就缘起于这场混乱。而这场混乱倘要归咎的话,宦官一半,袁绍便是那另一半。

    所以,袁绍的脸上,颇有些发烫。

    好在董卓并不纠缠这些,很快话题便转到了皇帝,袁绍顿时长吁一口气。

    “皇上虽然年轻,却天资聪慧……”

    董卓冷蔑地一笑,你说的全是空话、套话、废话。你们京中之人,难道就靠这个治理朝政?难怪天下之势已成乱麻一团。

    袁绍居然无言可对。

    “要说这皇帝啊,可是天下之主,应该由最贤明的人来担当!想起那先帝啊,可真是让人恨铁不成钢呢!”

    董卓轻描淡写地说着,好像一个闲坐无聊的老翁在扯他的钓竿好不好使、家里的狗儿听不听话一般。

    这种态度显然令袁绍极为不满,可是接下来的话却更令他震惊。

    “说起眼下这位皇帝,我觉得他还真是有点不中用呢!相比而言,似乎董侯倒还不错,我打算拥立他,应该比那史侯要好些吧……”

    袁绍按捺不住心中怒火,刚要开腔反对,可董卓却摆摆手让他坐下,这意思是自己的话还没完呢。

    “这人哪,小事聪明大事糊涂,真不知道董侯会不会这样。如果那样的话,恐怕刘氏就不会留种了呢!”

    这话是什么意思?

    袁绍再也忍不住,起身表示他的反对:

    “你这是什么话,大汉治理天下已四百余年,百姓受他的恩德,岂有不拥戴之理?现在的皇帝,虽然年纪小了点,可也谈不上做过什么让百姓失望的事。你要是敢废嫡立庶,恐怕举天下之人,都会起来反对你!”

    “哈哈,百姓不过是些无知愚民而已。其实我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天子这个位子,谁说就一定是姓刘的才行呢?”

    袁绍大怒,从席位上站起,董卓也跳起身来:

    “你敢反对我吗!天下大事,如今都在我董卓的掌控之中,我想做什么,谁敢不听从?莫以为董卓的刀不锋利!”

    董卓的威胁,令袁绍的血都要凝固了,他几乎是从牙缝之中挤出八个字:

    “天下健者,岂唯董公!”

    天地之间,强者又岂止你董卓一个呢?要是你恃强废君,普天下那么多仁人志士,你以为都会任你摆布吗?

    说完这句话,袁绍便手按佩刀,退到门边。

    而董卓的身后,吕布立即现身,只待主人一声令下,便如恶犬般扑将上去撕咬。

    董卓似乎也有这想法,手按在剑鞘之上,似有动武的意思。可是按了半晌,终究还是没出手。

    袁绍向他横作一个半圆形的揖,一转身,扬长而去。

    董卓盯着他扬长而去的背影,抚须微微一笑,身后的吕布却不明白了:

    “何不杀了他以绝后患?”

    董卓摇头,他可不是一般人,他是袁家的后代,要知道袁氏家族多少还有点可利用的价值,特别是袁绍的叔叔太傅袁隗。在废立问题上,董卓需要这位前上司的允诺,至少是不反对。

    再说了,袁绍跑了,未必就不是坏事。在朝廷之上,有勇气反对他的人也就那么几个,跑了一个,便少一个。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