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逐鹿天下五十年-桓范!“智囊”为什么救不了危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实际上,此时反对曹爽的,绝非只有司马懿一人而已。

    他的第一重要盟友,便是时任太尉的蒋济。

    蒋济,属于曹操阵营中为数不多的皖系人物,一个南方人,居然能在北方的政治牌局中顺利突围而出,最终成为最高军事长官太尉,可见其能力之非同一般。

    而他最早的露面,则是在赤壁之战后的东线战场之上,当时孙权进围合肥,曹操却无援军可派,最后只派了一个叫作张喜的将领,带领一千骑兵前来增援。而此时的合肥城中已然万分危急,守城的扬州刺史已然无计可施,幸而蒋济正是他的独立行政官(别驾),于是这就为他出了一个主意,说是得到了张喜的书信,有四万步骑兵已然抵达近处。这自然是纯属虚构,蒋济这就复制了三份书信,送入城中,自然,其中有两名信使都被孙权捉住,而得知曹氏的援军很快就要抵达,孙权居然不辨真伪,这就放火逃走。

    蒋济,正是因为这一计,以若干竹简救了一城,这便引起了曹操的关注。在地方上又锻炼了一些时日之后,他便被抽调至邺城,做了曹操的主簿兼西曹属,而当时的东曹属,正是司马懿。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蒋济与司马懿结下了深厚的交情。待到曹芳时代,司马懿从太尉一职升职为太傅,他便接任了太尉一职。按理说他该感激曹爽,可因为大权都在爽哥儿一伙手中,蒋济这个太尉又做不了什么主,自然也就难以齐心。

    眼下,司马懿要对付曹爽,蒋济便是他最好的同盟军。

    第二人便是袁绍外甥高干的堂弟高柔。

    曹丕时代,高柔是曹魏的司法部长(廷尉),据说很是公正无私。皇帝曹丕要处死与他有私怨的鲍勋(曹操的老朋友、济北相鲍信的儿子),害怕高柔反对,居然出招将其调离岗位,之后再对鲍勋动手。

    那么,究竟这鲍勋又为何会得罪曹丕呢?说来也真冤枉。早些年曹丕还只是太子那会儿,曹丕的夫人郭氏的弟弟因为贪污窃据官布,而被依法判处死刑。鲍勋便是此案的负责人,曹丕亲自写信给他,希望能高抬贵手,但鲍勋还是执法无私,依旧将所有罪状上报给曹操,于是曹丕这便怀恨在心。

    由此也可见曹丕这家伙的心胸确实极为狭窄,根本就没有一种法度至上、大公无私的理念。此后不久,鲍勋便因为这个缘故,被曹丕暗中使了小动作而罢免。

    而等到曹丕正式做皇帝,鲍勋又被起用做侍中。在小心眼的曹丕看来,这已然是极大度了,你就该知趣些。可没想到不久他出去打猎,鲍勋谏阻的上疏便来了,说了许多不该在守丧期间从事驰骋之事的话。曹丕若是明君,他这便该听从,可惜不是,反而把这鲍勋深深地记恨在心,亲手把他的上疏撕碎扯烂,继续打他的猎。玩儿到一半还问身边的刘晔,说:

    “打猎这种娱乐,比听听音乐又如何?”

    马屁精刘晔自然说打猎是极好的。可这时鲍勋便又多嘴了,他说音乐才是极好的,移风易俗全靠它,而打猎这种事,伤害生灵,岂不是有违天理?过去鲁隐公去看人家抓鱼,《春秋》都会讽刺他,何况你这打猎呢?

    说完了他就指责刘晔是在献媚,请皇帝治他的罪。

    刘晔登时就在心里乐了,小鲍啊你可真是读书读呆了,得!你要逞英雄,就看皇帝怎么收拾你吧。

    果然曹丕登时脸就绿了,打猎的兴致固然被小鲍搅得全无,可小鲍的京官生涯也就到此结束,没多久便被打发出京。

    可是陈群和司马懿还是很看重他,数年后便推荐他回来做监察部常务长官(御史中丞),曹丕压根儿就不想用这人,可是耐不住陈群与司马懿的再三请求,最后还是算了,就再给他一次机会。

    接下来曹丕便要攻打江东,依旧是这鲍勋出来反对,说孙权与蜀国唇齿相依,你暂时也难以奈何。起兵征讨也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反而费钱费力,又让敌人小觑我们,实在是不划算啊!

    要说鲍勋这些话,还真没什么错,可就是与曹丕的意思相悖而已。曹丕心中对他的厌恨度这便达到了极致。

    随后便是要收拾你了,随便找个由头便是。不久还真有了,陈留的孙太守去探望鲍勋,从规划中的营垒用地小路上走过,该营地的刘姓军令官就说孙太守违反了军令要治罪,报到鲍勋那里,鲍勋却说营垒只是在规划建设中而已,孙太守虽然有错但也是小错,不至于说到治罪。

    其实这可真是一件小事,可不久之后那姓刘的自己犯了罪,具体什么罪不清楚,总之是鲍勋要法办他了,刘令史这就垂死挣扎了,反正你也不肯放过我,那我就把你的丑事捅上去,大家来个鱼死网破吧!

    这本来只是一件小事,可曹丕却像捉住了什么大罪状似的,这就下了一份诏书,说鲍勋这家伙是“指鹿为马”,好嘛!小小一桩过错,居然扯得跟赵高似的。司法部门自然觉得过分了,主张罚点款,交两斤金子算了,最严厉的也不过是要罚鲍勋五年劳役,可曹丕登时就大怒了,说鲍勋一定要死,谁敢包庇他,那就一网打尽。

    说这话的意思,那就是要鲍勋死。

    据说这时候的朝中高官,如钟繇、华歆、陈群、辛毗、卫臻、高柔一席人联名上书,为鲍勋求免,甚至抬出鲍勋老爹鲍信的功劳。可曹丕还是一意孤行,杀了鲍勋。

    结果,二十日之后,曹丕便也死了,人人都感到惋惜,不是惋惜曹丕,而是惋惜鲍勋,你要是能再撑二十天就好了。

    而在曹丕死后,被调离岗位的高柔又重返政治舞台。虽然如此,曹丕因为一点小事便杀害鲍勋,远甚于曹操在世之际的一切杀人举动。

    曹操杀人,都是因为那些人反对他。而曹丕这回杀鲍勋,却完全是在杀害自己的忠良。换句话说,曹丕这便是拆除了自家王朝的根基。

    于是这一回,不但是司马懿,而且是蒋济、高柔,都站在了反对派的一边。

    不过如此说来,好像曹爽得罪的只是文官,那么武将呢?这便说一人,那就是在《三国演义》里曾为曹叡挡老虎的孙礼。当初托孤之际,曹叡曾让孙礼做大将军曹爽的秘书长(长史),这自然是个很好的安排。可这曹爽偏就讨厌这不怕老虎的孙礼,先是把他安排到扬州去,随后又转少府、荆州刺史、冀州牧。

    也就在冀州牧任上,因为清河、平原两个郡的边界划分问题,孙礼又和曹爽闹开了。按孙礼的观点,那就是一码归一码,你说分界不清楚,把早先分郡治理时的地图拿出来一看不就得了吗?于是取图来一看,那就是平原郡的。

    可问题就在于曹爽这个人无法做到公正无二,不知什么原因,他偏就要把界限朝清河郡有利的方向去划。孙礼自然不服,这就以辞职与曹爽抗争。结果曹爽更是大怒,孙礼被罢免一切职务,闲置家中。多亏有人帮他说情,这才出来做了一个城门校尉。

    作孽啊,从一州长官变成看大门的,孙礼自然心里很不爽。虽然后来因为鲜卑犯边,他又出来做并州刺史,可见到司马懿,还是一脸不痛快,说着说着还涕泣横流。

    司马懿这便笑了:“你莫哭,暂时委屈一下而已!”

    这话,其实只是半句而已,潜伏的后半句是:事情一定会有转机。

    为什么司马懿如此有把握呢?答案便是这曹爽实在是太嚣张,几乎把能得罪的人都给得罪了。甚至是深宫后院里的郭太后,都对曹爽很是不满。原因就是曹爽为了大权独揽,将她也赶入了永宁宫。

    好吧,这么一来就好办了,有同僚的赞助,有太后的支持,司马懿简直就成了全体反对派的代言人,而他的对手,仅仅是在城外打猎不知城内变幻的公子哥曹爽而已。

    于是在这一年(公元249年)的正月里,司马懿便进入永宁宫,请求郭太后出来主持公道,而理由就是:

    “曹爽兄弟败乱国典、擅权营私!”

    所以,咱不是反皇帝反大魏,而只是反对曹爽而已。

    郭太后等这一天,已然太久,立即便颁下了懿旨。好嘞!司马懿这便拿着太后懿旨去找蒋济、高柔,那两人也是一拍即合。随后,留在洛阳城里的大臣们,便几乎都站在了司马懿一边。

    说是几乎,那便是还有例外。那便是曹爽的智囊、当时担任农林部长的“智囊”桓范,与曹爽的军政官(司马)鲁芝,加上辛毗的儿子、曹爽的(军事参谋官)参军辛敞。

    话说这三人,其实都算是当时的精英。曹爽将他们收拢到自家旗下,多少也是一桩少有的智慧之举,可收而不用,那便只能说你智慧不足了。

    于是,这三人便来到了曹爽所在的伊水之南,这时的爽哥儿,自然也得知了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消息,正在砍伐树木建成鹿角,征发屯兵打算自守呢!

    桓范素有“智囊”之称,这个时候,他便提出了一项颇有分量的应对方案:

    “司马懿在京城里,他的手头有皇太后及百官,可是也仅仅是如此而已。最重要的筹码是什么?那就是皇帝。眼下皇帝在你手里,你又何需慌张呢?这就去许昌,然后打起皇帝的旗号,号召全国各州郡之兵马,一同勤王,反对叛国之贼司马懿,如此一来,又何惧之有?”

    方案是不错,可必须由有能力有胆略的人去实施,才有成功的可能。曹爽显然没有信心,他这就开始了漫长的犹豫。

    这时候,鲁芝也来劝他,说将军你啊,处在伊尹、周公那样的高位,这种情形之下被人搞下来,你指望还能获得赦免吗?试问以往历史之上,有这样的人吗?如果到了那个时候,就算你只是想牵条狗出去逛街都不可能了!

    所以,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仿效当年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去许昌,号令天下,讨伐司马懿,一旦如此,谁敢不从呢?

    可你若是放弃这唯一的生机,情愿做个束手待毙的囚徒,那也就离死不远了——这样,你愿意吗?

    曹爽当然不愿意死,可是万一司马懿不会杀他呢?

    这便是蠢人的逻辑,几乎无人可以说服他。不要说是桓范与鲁芝,就算是诸葛亮与庞统同在此复生也无济于事。

    而这个时候,司马懿的两位代言人来到了高平陵,这便是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以及曹爽所亲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

    司马懿之所以选中这些人过来做说降的使者,自然是有其特殊用意的。因为他们都是朝中文臣武将中与曹爽较为亲近的分子。

    许允,是和李丰、夏侯玄相友善的人。高平陵事变五年后,李丰谋划发动旨在推翻司马师的政变之际,便把他的名字列在政变成功后执掌朝政的名单之列,据说这名单就写在诏书之上,自然司马师后来说这是伪诏。

    许允没有接受这封诏书,可是也未曾向司马师报告,直至李丰、夏侯玄等人被逮捕处死。

    而此后的秋天,当司马昭出兵之际,许允就和皇帝曹芳商量,打算在阅兵之际杀死司马昭,再用这支军队去讨伐司马师。

    可是这个时候,事实上在京城之中、朝廷之上,曹芳已经失去了所有外援,他不敢发动。于是这起阴谋便无疾而终。

    之后不久,司马师便废黜了曹芳,司马家族控制曹魏天下的局面,正式形成。而许允,在此之前便已经被下令流放乐浪。事实上,他在路上便被杀,根本就没能抵达乐浪。

    而陈泰,便是陈群的儿子。他是司马师、司马昭的好朋友,却也是曹魏的忠臣。日后司马昭当政之际,不愿做傀儡的曹髦宁愿与之同归于尽,而被杀死在街头之际,他与司马孚一起枕着曹髦的尸体恸哭。司马昭也来到现场,假惺惺地询问陈泰:

    “玄伯,你帮我出出主意吧!该怎么办呢?”

    “只有杀了贾充,才能谢天下!”

    司马昭的眼中有笑意,他自然是不愿意杀他的好帮手贾充:“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你再考虑看看。”

    陈泰号啕大哭:“难道我还能说别的吗?”

    公元260年,也就是曹髦死后不久,陈泰也因为过于悲伤而吐血而死。

    陈泰是曹魏的忠臣,可是无力回天,只能以死相报!

    尹大目,单从他的名字便可看出他的地位其实不高。事实也确实如此,他是曹氏的家奴出身,如今虽然做着不低的官职,却深知司马家是曹魏的敌人。曹爽死后,更是常有报仇的念头。后来文钦、毌丘俭起兵反对司马师之际,尹大目就曾自荐做使者,在阵前劝文钦多留几日,因为司马师眼瞅着没几天活头了。

    可是两军阵前,话自然不能说得太白,而文钦又太过急躁,居然听不懂尹大目话中之意,可怜尹大目只能大哭而返。

    自然,那些都是后话,此时这一大帮子人来到曹爽这边,是帮司马懿带话:

    “司马太傅要的只是兵权而已,大将军若是能放弃之,所有爵位富贵,一概可以保留。”

    而那蒋济,也让他们给曹爽送来一封亲笔书信,说司马懿不想伤害他们兄弟,只要愿意讲和,一切都好商量,富贵依旧在,只是少点实权而已。

    曹爽有点心动,但依旧心不甘。

    实际上,他既不敢断然下定决心,与司马懿死拼,又不甘心就此成为猫口中的老鼠。但问题偏偏是,你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

    生与死,你总要选一个。

    这选择,实在太难!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