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旅程-为谁而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老师说高三模拟一直要模到高考前夕。儿子猷猷郑重地与我们谈了一次话,他要按自己的思路和安排复习,我们不要问他模拟成绩,他也不参加自主招生。听口气是参加的资格不够,能参加的学校又不理想。早在高一高二时就有理科竞赛,他曾跃跃欲试,不知是懒于参加还是不够格,最终不了了之。我也不赞同参加这些,打断正常的学习程序。参加竞赛获奖,将来高考有10分的加分,但是这10分不是容易拿的,要重点攻某一科,时间与节奏都要变化。儿子如此冷静与沉稳的分析,我们感到很放心。我还把儿子与大夫的谈话给老婆说了,她就又说不要给娃压力,考到哪里都行。我说“温肚子”,不信你能压得稳。

    我经常翻儿子猷猷的作业本,上面每次考试之后都有小结。每个学生都要反思近一段学习情况,哪里好哪里差,分析原因,寻找差距。学校初中重点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高中又要孩子学会感恩。不外乎家长如何辛苦,给付高额的择校费,每周还要做饭、洗衣服,承受着生理、心理的双重压力。儿子写在作业本上的感恩里有一连串的“对不起”,不止一次地“道歉”,最后是信誓旦旦地表雄心表决心。每次考试之后,这样的情况就要重复一次。我看了之后,觉得又感动又担心。感动的是在老师的指引下,不曾说出口的感谢之类的话都变成白纸黑字,也许是真心话;担心的是每次考试后如此挖空心思地“自我日觉”过头了,长期累积会形成压力和负担。“日觉”是洛川人批评、反思和教训的方言。经常会把批评与自我批评说成“日觉与自我日觉”。这里的“日觉”也是替代词,某人说话做事错了,长辈、领导或主事的人会狠狠地“日觉”也就是批评一顿。单位每年都要开支部民主生活会,首先是领导“自我日觉”,才是党员的“日觉”。一般情况下,都是领导“日觉与自我日觉”,“日觉”得越彻底越体无完肤越好过关。尽管民主生活会并不真的能解决什么问题,但召开之前大家还是有负担的。大人这样尚且有负担,孩子又怎能没有负担。

    我把儿子猷猷叫到楼下。我必须对儿子说些什么,这是坚持多年的习惯。许多时候,他并不愿意倾诉,甚至有好消息也不愿意分享。我就装成一个啰嗦而渴望的求诉者,用看不见摸不着的语言芒尖,轻轻打开试图关闭的心灵。许多人都不屑于此举,或者指责这种探求孩子心底秘密的行为。有的时候我们过于囿于所谓学者专家侃侃而谈的理想理论和书本千篇一律的完美经验,把简单直接弄得复杂、神秘,使普通人失去了关注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其实秘密也是能共享的,当你怀着虔诚共享的心态的时候。

    我说你不必这么总结。儿子猷猷静静地望着我,还不知道什么事。不必每次考试后如此痛心疾首,发自内心地说什么“道歉”“对不起”之类的话。他坐在长长的木条凳上,樱花树浓密椭圆形叶子紧挨着他宽大的脸庞。直觉他越来越像老婆孟洁,有时候稳得让人心急。我们的付出是应该的,不需要感谢。他脸上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轻荡,沿绿叶漾进树里。《三字经》里说:子不教,父之过。这是中国父母天生的责任与义务,每一位父母都要这样做,只有做得好与不好,不能不做。这就是中国的现实,中国的国情。外国人十八岁后基本上与家庭没有关系,必须出去自己创业自己养活自己,而中国人不只负有孩子教育的责任还有帮助找工作、成家的责任。只有把孩子安顿好了,他能够自立的时候才算完成任务了。到你将来有孩子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洛川人对“生娃不管娃”的父母瞧不起,对因为没有履行好教育职责使孩子学坏变瞎的父母也怀有鄙视的态度。管理教育孩子往小说是家事,往大说是国事;这些人不光祸害家人还会祸害社会。当然这也要看父母的能力,有能力而不作为,能作为而不更好地作为会受到谴责和报应。老无所养和苦不堪言就是应得的报应。因此,我说你不必如此枉费心机地忏悔、自责、表决心。我们这样尽心尽责地做,是做我们应该做的,也是推卸我们的责任。儿子猷猷看了我一眼,似乎对推卸责任有些不解。我接着说,自责其实就是负担,担的时间久了,再轻的负担也会成为千斤重担。我们现在对你这样,目的是你将来长大了不会责怨父母;我们也不会说“早知当初”的后悔话。

    这样就涉及到一个“为谁而学”的问题。考试差的时候,你说下次为你考回来;学习不认真的时候,你说会为你好好学的。你初中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我想跟你说明白,又觉得你年龄小,有的道理还是颠不开。现在,必须说“为谁而学”了。老师让你们感恩父母,大多简单地理解为为父母好好学和为父母考好成绩,以为这样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与感恩。其实不然,父母要尽父母的职责,父母承担父母的责任。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学习就不是为父母而学,是为自己而学。父母的职责尽到位了就相当于完成了任务,剩下的是你自己,你不好好学习,没有好的未来,就不会怨父母只能怨自己。你想临溪而歌没有问题,等你考上了大学,有了工作,能够养活自己的时候,可以临溪而歌可以悠闲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中国人与外国人不同,外国人率性而为,发挥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从这个意义上看外国注重内容,中国则更注重形式。高考就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形式或外表。这个形式的最终结果就是文凭。你到社会上应聘首先要投档,而这个档和门槛最低就是本科学士学位。同样是本科门槛,有的如伏平地,有的又高不可攀;如伏平地也仅仅是有一个文凭,到同样的985、211学校面前简直抬不起头,更别说清华、北大了。现在还有个现象即使有了门槛比较高的本科文凭到社会上仍然无法保证能找到一份相对比较满意的工作。如今拿到本科文凭之后又纷纷继续奔波于硕士学位之中,再上一步是博士博士后等等。一些工作不需要多高的门槛甚至不要本科就行,关键是与你一同竞争的是本科、研究生甚至博士,最终较量的不是能力是文凭。

    我是一个中专生,学高等数学、微积分搞得人头昏脑涨,等到工作时几乎用不上,用到加权平均最多一个开方就够了。十几年寒窗苦读多多少少有被浪费被欺骗的感觉,这种情况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不是轻了而是重了。我们尚且还有相对轻松快乐的童年,而你自上学以后就一直在高度紧张的督促下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和欢乐的时光。这不能怪父母,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现实,国家和父母毫不犹豫的扼杀了你临溪而歌的梦想。按时下的观念临溪而歌是上不了庭堂入不了大多人法眼的“佐道”,而千军万马奔高考才是人间正道。中国的理论教育已经很先进了,同样的学生在纸上折桂的大多是中国人;而真正到了实践到了动手时外国学生则更胜一筹。等到乱花飞溅迷人眼的时候,从题山试海里走出的你们已不年轻,当初那种天真美好临溪而歌的理想早已灰飞烟灭,剩下的只有人云亦云、盲目地随波逐流了。没有主见的人生要么是似曾相识的成功,要么是千篇一律的失败,不会有创新的人生。然而,就是能得到创新人生的真谛,又有几个父母有放心放手折腾的气派和勇气。因此,扼杀你的梦想几乎是大多数父母的共同选择,也是别无选择。我们选择的是一条最安全的路。

    儿子猷猷显得有些茫然,不知道我这先扬后抑,先褒后贬到底是什么意思。尽管有这么多问题,谁又能拿出一个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中国人的心理状态是随大流,而“高考”是想随也得随不随也得随的“大流”。从这个意义上看《零分作文》的考生比《满分作文》的考生需要更大的勇气和胆识。只剩半年不到的时间,我给你还说这么多是想让你放下包袱,根本没必要那么沉重和“自我日觉”似的感谢感恩父母,根本没有必要没考好时如此自责、耿耿于怀。只要努力了,做到了更好,就没必要向谁忏悔;而要回头看看哪里还可以做到最好,尽力最好最后就是最好,自己满意了父母肯定满意。我们写材料的时候只要自己满意了,领导肯定满意;自己都不满意,领导肯定不满意。所以你为自己而学,不是为父母而学;为自己交代,不是为父母交差,做到自己满意就好。你考一个好一点的学校,就站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未来的光明就多一分。这个荣耀首先归功于你自己,当然我们也从中分享到了快乐和荣耀。

    我要拿电视信号线。最后我说。

    拿吧,我控制不了自己,拿了就不看了。

    我把电视信号线放在柜子的角落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