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湾传奇-东当西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旧时商店门外常常会挂一个幌子,作为经营项目的标志。在众多商铺幌子中,当铺的幌子最特殊,简单明了,就一个“当”字,却有斗来大,十分醒目,很远就看见了,就明白那是一家当铺。

    当时青隆镇被称做黄河上的水旱码头,繁华异常,单商业字号就有二百多家,其中挂有“当”字幌子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元隆当,在西巷,人称西当,另一家是知恩当,在东巷,人称东当。东当是葫芦湾穷人陈三虎开的。穷人开当铺,或者说开当铺的财东竟是穷人,这似乎不可理解。葫芦湾人对此倍感自豪,他们说,陈三虎的确是穷人,常年在码头扛麻包,有时竟有吃不开饭的时候。可他也的确是开着东当的财东,这时他们不会直截了当告你,总要卖个关子,说:“你别急,慢慢就会知道其原委的。”

    俗话说,一山不可有二虎,本来独食其利的西当,一看又有了一个争食者,自然心里有点不快。按说凭着自家是财大气粗的老店,也不用把一个资产仅有五千两银子的新店放在心上,但东家兼大掌柜的李如鼎认为,事情是发展的,这新冒出来的同行,它也在发展壮大,这就构成一种潜在威胁,不可掉以轻心。于是在东当开业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他筹划了一次十年店庆,邀请四面八方的商界名人二百多人,中午高档酒席,下午一台大戏,晚上又在黄河滩放了架子火,可谓热闹非凡,规格空前。李如鼎如此铺张,无非是想彰显自家的历史,彰显自家的财力,也彰显自家的人气,让人们的目光依然盯着西当。他还说,抬高自己就等于压低别人,这样作会让人们对东当不屑一顾,也让东家陈三虎感到自惭形秽,望尘莫及。

    在西当热热闹闹搞店庆的时候,东当却关门修葺。原来天下三百六十行,唯有当铺柜台高,最低也得上五尺,有的竟高达六尺。这是祖辈传下来、一代一代人恪守的规矩。店家站在台后,取居高临下、威严之势,当户只能踮着脚把当物举到柜台上去。可东家陈三虎对这高柜台怎么看都不顺眼,便提出降低柜台。大掌柜、二掌柜都不同意。大掌柜说:“柜台历来如此,不能降低。你到西当看看,人家门口还挂一对绿柄红头军棍,用以威吓刁民。咱们是新店,军棍已取消,可柜台不能擅自变更了。”陈三虎为了得到他们的支持,把两位从外地请来的掌柜叫到账房,讲起了自己的身世根底。

    原来陈三虎是葫芦湾人,整天靠装卸货船养家糊口。当时有一位榆次商人张金堂从北路坐货船下来,就在船快要靠岸时,不慎落水,准备卸货的陈三虎忙跳入河中,将张金堂救上来。张金堂先还感谢救命之恩,少顷则情绪骤变,“啊”地叫了一声,说道:“恩人不必救我,还是死了的好。”说罢猛地扑向河边,跳入水中。陈三虎再次跃入河中将他救上来,问他:“你这是怎么啦?”张金堂说:“恩人不知,我是做小本生意的,家人,妻家人,还有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给我凑了二百两银子作本钱,结果刚才落水后,全掉到河里了,我怎么有脸回去见亲人和亲戚朋友?干脆死了算了。”陈三虎问他银子是怎么带的,他说在褡裢里装着,口子是用针线缝住的。陈三虎说:“你别急,我去找找看。”说罢转身跳入水中,沉到河底,很快将褡裢捞上来。张金堂掏出五十两银子谢他,他说:“我是救人,并不是为了挣钱,别说五十两,五钱我也不要。”说着将银子给他装到褡裢里,又领他找火烤干衣裳,最后还将他送上回家的骆驼。

    这张金堂回去后,经过十年拼搏,终于发展壮大,成为晋中有名的大财东。年前专程来青隆镇一趟,出资五千两银子,建起一座当铺,取名知恩当,要送给曾两次救命的大恩人,并把大掌柜、二掌柜都从榆次给请来了。陈三虎说什么也不受,并借小便之机逃跑回葫芦湾家里躲起来。张金堂追到家里去。这事惊动了左邻右舍,有十几个乡邻拥到家里来。张金堂求众人帮忙。正好曾去调查二丫的康万成老人也在场。他说:“三虎救人不图报,这是对的,葫芦湾人就是这,见死不救,那还叫人?这位榆次掌柜知恩图报也是对的。要是知恩不报,那就不是人了。那怎么办,要我说,咱不说报恩,只是朋友间交往,三虎要做生意向榆次朋友借了五千两,以后挣了钱发了财,再把五千两还回去,要是挣不了钱,赔了,他一个码头上扛麻包的人,怎么能还得起,那就一笔勾销。不知这样行不行?”大家都说这主意好,两位当事人也只好同意。于是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曝出:码头上扛麻包的陈三虎,一夜之间便成了当铺财东。

    讲到这里,陈三虎说:“这一说,你们就清楚了。到当铺来的,哪有财东富商,多是过日子有难处,才来当物的。我年前还是穷人,现在成了东家,让我高高在上显威严?哎呀,我怎么也威严不起来呀!”大掌柜说:“当铺是你的,既然你把话说到这份上了,那就由你吧。”

    东当降低柜台的消息不胫而走,李如鼎一听,乐了,这显然是他的店庆大奏其效,让陈三虎感到不是对手,以自矮自弱的态度高悬免战牌。可是他到街上走了一趟,满街的人都在议论此事,从人们的表情神态看出,并无鄙夷和不屑,而是充满新奇和好感。他猛地清醒过来,自己小看这穷小子了,他并非自矮自弱,而是以守为攻,以退为进,如此争取民心,拉拢客户。为此他心情不好,中午饭都没吃好。有人说,李东家是智多星,甚事也难不倒他。可眼下面对这以守为攻的穷小子,他倒有点束手无策了。心烦,就想出去散散步。他习惯于在散步时思考问题。可是三街十六巷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只有到镇外黄河滩,才能求得一点清静。他出了镇街,刚刚踏上河滩时,有两个孩子跑过来,喊道:“死人!死人!”他举目望去,真有一具尸体横躺在河边。这里有个回水湾,水一回旋,常常把漂浮物送到岸上来。他怕沾上晦气,忙转身返回。走了几步,心里突然一亮,喊了一声:“天助我也!”然后快步回到当铺,对一位小伙计说:“河边有一具尸体,你很快雇人看守好。”那小伙计有点迷惑不解:“河边常有尸体,咱还雇人……”李如鼎一挥手:“不必多言,快点!”待小伙计走到门口时,他又问:“听说东当修葺已完,明天开门营业?”小伙计说:“没错,他们的伙计刘小顺说的。”李如鼎点点头,自语道:“时机也这么巧,真乃天助我也!”

    第二天东当果然开门营业。大掌柜二掌柜刚刚来到柜台,李如鼎便迈着方步进来。大掌柜忙说:“李东家光临敝处,有何见教,快里面请!”李如鼎说:“我找陈东家说活。”二掌柜忙把陈三虎找来了。陈三虎忙说:“李大东家,快快里面请!”李如鼎说:“我今天不是做客,是当户,当东西来了。”陈三虎惊讶道:“李大东家真能开玩笑。”李如鼎说:“并非开玩笑,本人手上有一具尸体,特来当几个钱花花。”陈三虎笑道:“李大东家这玩笑越开越大了。”李如鼎说:“在贵铺之内,大东家面前,岂敢开此等玩笑!”性子刚烈的大掌柜拍案而起:“李如鼎,你堂堂大财东,这么胡闹,同刁民黑痞有甚两样?”二掌柜也说:“你尽管财大气粗,也不可如此欺人!”李如鼎说:“是我胡闹?是我欺人?堂堂陈大东家,应是一言九鼎,十年前说过的话忘了?”陈三虎原是站着的,一听这话,通一声跌坐到椅子上。

    十年前那天的事他的确忘记了。现在一提才想起来。那几天,因天气变化,黄河上几天没有货船下来了,全凭装卸货物糊口的陈三虎,口就难糊了。早上起来,他就思谋如何才能弄一顿午饭吃。听说下午就有货船下来,可饿着肚子,他能扛得动那大麻包吗?这是个贫穷的也是和谐的家庭,妻子贤惠而又绵善,即使到了揭不开锅的时候,也无怨言。此刻她正抚摸着前两天突然跑来的一只流浪猫。民间有“鸡来穷,狗来富,猫猫来了开当铺”的谚语。正因为这谚语中的吉祥含义,妻子就格外善待此猫,说:“只要有我吃的一口饭,就不会让你饿肚肚。”可今天,她都没饭吃了,猫猫当然也得跟着受饿,她很感过意不去,就把猫抱到怀里,一遍一遍地抚摸着念那谚语:“鸡来穷,狗来富,猫猫来了开当铺。”念到最后,又即兴加了两句:“开当铺,咱家富,猫猫天天吃饱肚。”

    妻子的念叨启发了陈三虎。对,为了一天的生计,常有早当晚赎的“早晚当”,自己何不去试试?他似乎感谢猫猫提醒他,伸出食指在猫鼻子上轻轻戳了一下,就从箱里翻出一件破棉袄,用胳膊一挟,忙往西当去。当时正是这位东家兼大掌柜的李如鼎在品茶而坐。他把棉袄双手举放到柜台上。李如鼎问:“干什么?”他说:“当棉袄。”李如鼎看了一眼说:“不当。”他问:“不是有早晚当?我晚上就赎。”李如鼎说:“那要看什么东西,你这破衣裳,收下就死到我们手上了,快点拿走。”说罢,一伸手将棉袄掀到地上。陈三虎被人誉为三好:一是心好,自个度日艰难,还乐于助人;二是性格好,见人笑眯眯,从不发脾气;三是水性好,下水救人是经常的事。可这样一个三好人,此刻心里也有点冒火,当与不当那是你的权利,可你不该把我的衣裳掀到地上呀!他忙弯腰拾棉袄,说了一句:“我要是开当铺……”后半句是“什么都当”,可没有说出来。不料李如鼎却不依不饶,喝问:“你要是开当铺怎么样?”这一下他的火被撩起来了,说道:“我要开当铺,死人也当!”这本是一句气话,发泄一下心里的不满罢了。没想到李如鼎十年了还没忘记,真的当死人来了。陈三虎明白,李如鼎是对东当的出现心怀不满,借此将他的军,让世人看他的笑话。想到此便霍地站起来,大声说道:“收当!”转身看两位掌柜,他们因生气早已离柜台而去。只有一个小伙计在场。这一下,轮到李如鼎愣神了。他没想到陈三虎真的会收当。他变主动为被动,想退也退不了啦。他只好说:

    “那请验货。”

    陈三虎说:“免验。当价?”

    李如鼎犹豫一下说:“一个铜板。”

    陈三虎说:“一个铜板太少,给你一个银元或是七钱二分银子,要什么?”清光绪十五年开始铸造银元时,每枚含银量定为七钱二分,因此一枚银元与七钱二分银子等值。

    李如鼎伸手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了个圆。

    陈三虎问:“当期?”

    李如鼎答:“无当期,本人无力赎回,收货之刻,便是下架之时,你处理吧。”说罢心里想,你敢收也好,看你怎么处置?

    陈三虎说:“写当单。”那位小伙计忙把当单写好。陈三虎从银柜里取出一枚银元,一看是近年国民政府铸制的袁大头,又撂进去,特意挑选了一枚他最喜欢、制作也最精致的蟠龙币,连同当单一起双手捧给李如鼎。李如鼎接了,起身便走。陈三虎说了声:“李大东家慢走。”李如鼎没有回应,心里还在说着那句话:“你敢收也好,看你怎么处置?”

    李如鼎一走,大、二掌柜又回到柜台。大掌柜说:“刚才听账房孙先生讲了你的一件往事,方知他是抓住你以前的一句话,来发难你,将你的军,看你的笑话。要是这,你收下也对,不能让他的阴谋得逞。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处理死人。”陈三虎说:“咱撇开李如鼎不说,单就死人也该善待他。落水丧命已够不幸,尸体又让狼撕狗扯,那就太惨了。还有家人,亲人见他被水冲走,死不见尸,多痛苦多着急。咱把他安葬了,家人找来,有个完整尸体,家人不来,死者也有个安息之地。咱无非花点钱,也是应该的,值得的。”顿顿又说:“这事不用你们管,给我两个伙计,我说他们动,就够了。”

    两天之后,死人的事全部处理完毕。陈三虎雇人在镇西无主荒坡开出一片地,建起一座义冢,作为进义冢的第一具尸体,用一副三等棺木,一身寿衣,装裹了。入殓前,还详细记下体貌特征,又请画师画了肖像,为死者建了档案,以备主家找来时辨认。虽然花了二十几两银子,却在镇上引起热议,自然是一片褒扬之声。特别是几天以后,主家终于找到了老人的尸体,然后回去带着亲属、孝子及鼓手班子等一大帮人来接尸归乡。要谢恩却找不到陈三虎,就在东当外举行了谢恩仪式。主持人大声说:“恩人避见,谢金不收,那就只能在此表表心意。”又提高一点声音:“恩人在上,亲人孝子行谢恩大礼!”身带重孝的亲人孝子们便跪下一片,连叩三头方起。接下来是游行,两人抬着“恩重如山”的牌匾在前,其后是一班吹打乐队、亲人孝子一群人,最后又是一班吹打乐队。队伍穿街而过,整个镇子都沸腾了。

    陈三虎躲在茶馆喝茶,等人家走后,才走出茶馆。这时迎面走来一人。此人姓白,曾于乡试高中,因疾病缠身未能步入仕途,是镇上知识最渊博的人,人们有啥不懂的事,就说,去问白举人。现在白举人走近前,站下了,说:“你会发大财的。”陈三虎一听,高兴了,说:“人家送我一座铺子,硬逼我收下,我就说,挣够五千两,一定还回去。就怕我没那本事,也没那运气。”白举人说:“五千两?五万两也不止。”陈三虎问:“你算见的?”白举人说:“不是算见,是看见的。你看刚才那谢恩阵势,真乃善行感天动地,我一看那白花花跪下一大片,磕头时如波浪般朝你铺子涌动,就想,那是白花花的银子,向你铺子涌去了。”陈三虎听了略有点失望,白举人要是相面相出来就好了,可他说的是一般人都会说的恭维话,吉利话,便笑笑说:“傍你的福口,真要发了大财,一定过来谢你。”

    此后不久,陈三虎才真正理解了白举人那番话的含义。以前,人们毕竟还是迷信老铺西当,他的东当处于弱势,营业额还不到人家的三分之一,自建义冢之后,一下子颠倒过来了,远近顾客都往东当跑,说这里可靠,不受歧视,不会上当受骗,因此门庭若市。人多时宁可排队,也不肯到别处去。可西当却是只有少数老顾客,显得门前冷落车马稀。再往后,连老顾客也不去了,真的到了门可罗雀的地步。那生意老手李如鼎咬牙苦撑了两个月,最后不得不关门停业。这样东当独踞其地,独获其利,白举人说的不就是这种情况吗?

    这天上午,西当伙计小明子过来了,将一枚银元放到柜台上,说:“这还是你当初给的那枚银元。东家说,他当死人,只不过是一句气话,没想到你竟收下了,逼得他走到了这步田地。现在将当金归还你。”陈三虎说:“我没逼他呀!”小明子说:“没看出你可真是商界高手,只出三招就将他击倒在地。”陈三虎伸长脖子瞧着小明子说:“这也算招?做生意我还没学会,全由大掌柜他们操持,我做的是生意外的事,想都没想过这么做对生意会怎么样。

    小明子说:“不管你想过没想过,反正最后的结果是,你这里生意兴隆,他那里关门停业。葫芦湾人厉害,你会笼络人心,暗中又有葫芦道人佑助,你无敌于天下,谁都得败在你的手下。”

    陈三虎说:“你把我吹上天了。”说罢头一仰,长长叹了一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