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被梦想纠缠:风尚卷-他在北京名气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秦德龙

    他在北京名气大。真的,他在北京名气很大。我们乡下人,一般都知道他。不信的话,你打开电视看看。在访谈节目露脸的,充当嘉宾的,就是他。对,戴个鸭舌帽,面前摆个牌子的大饼子脸,就是他。你别不信啊,他真的是北京的名人呢。

    是的,他白手起家,赤手空拳闯北京,绝对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典范。这也没什么奇怪的。他只是头顶一颗聪明的脑袋,混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混入了进京的打工队伍。后来,他曾在电视里讲过,当初进京,是钻到硬座车厢的地板上,委屈了一夜的。

    他是怎么发的,这可就不好说了。记得他第一次回来的时候,哄着乡长买了他弄来的一批《健康手册》,并由乡长发给了每个家庭。是啊,健康很重要,谁不需要健康呢?农民更需要健康了。没有健康的农民,谁来种粮食呢?全国人民吃什么呢?我们农民读了他弄来的《健康手册》,脸蛋更红润了,体格更健壮了。话说回来,他是怎么忽悠乡长的呢?据可靠的版本说,他是这么说的,中国人均藏书量只有0。39册,他为此感到心痛。所以,他要弄这批书回来,既可增强农民的健康,又可增加农民的精神食粮。乡长认为他说的话有道理,同时,乡长发现,他是这本书的合著人之一,虽然排名在后,但毕竟是我们乡里人第一次出版的图书。

    大概,他就是这样淘到了第一桶金的。后来,他又淘到了第二捅金,弄了一火车皮二锅头回来,让全乡人民乃至全县人民喝上了正宗的北京二锅头。这就相当于和北京人民共同品尝“国酒”了。因为,县长说二锅头就是北京出产的“国酒”。就这么,他淘到了人生的第三桶、第四桶乃至后来的更多桶金。他也真就是玩大了。我们乡的人,试图在北京设个办事处,可根本就找不到他了。问他媳妇,他媳妇说,他在北京是干吗的,连我都不知道!

    但我们都认为,他确实把北京占领了,北京城站起了一个庄稼汉。到北京闯天下的人多了,有几个能像他这样的,站住了脚后跟?不少人吃了败仗,嚷嚷着要撤离北京呢。是的,一般的外地人,在北京只能当蚁族,只能选择蜗居,要不然,就得打道回府,老老实实地在乡下做一辈子农民。

    终于,有一天,我们看见他回来了,拎着大包小包,风尘仆仆。乡下人是热情好客的。不知为什么,我们把他当成了客人,围着他,同他山南海北地唠嗑,听他滔滔不绝地讲述北京的故事。我们竖着驴一样的耳朵,听得津津有味,陶醉得如同烂泥。乡下人见识少,谁不敬佩一个占领北京的泥腿子呢?谁不知道,他在北京的名气大呢?我们崇拜他,把他当成了神仙。说句实话,许多家庭,至今还保存着他弄来的《健康手册》,书皮都翻烂了,也舍不得扔掉。还有的家庭,喝完了二锅头,瓶子都没卖破烂,不为别的,就为了让他看看。

    显然,他受到了感动。乡亲们的情谊,太感动他了。他语调激昂地说:“乡亲们,我永远也忘不了你们,永远也忘不了家乡!是故乡的小米饭将我养大,我必须好好地报答。这次回来,我就是要完成一个夙愿的。我要与乡亲们合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家乡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听他说出“联合国”,乡亲们目瞪口呆。联合国,我们农民是听说过的,但总觉得很遥远,遥远得与本乡本土毫不相干。现在,“联合国”从他嘴里蹦出来,和本乡本土扯到了一块儿,而且,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不能不让人惊喜万分了。

    “实话说,我在联合国里没熟人。”他语气平静地说,“可这正是我们的优势。联合国最讲究什么?最讲究‘诚信’二字。越是没熟人,越是给办事,这就是联合国的规则,也是国际惯例。当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亦非易事。河南有个风景区,‘申遗’申了20年。不过,我是有信心的。再说福建的土楼吧,不就是福建农民住的房子嘛。可人家‘申遗’成功了。福建人能‘申遗’,我们为什么不能?”

    他的一席话,乡亲们备受鼓舞。

    “请大家献计献策,看看我们乡,什么项目能申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群策群力,共铸辉煌。”

    乡里的干部们听说他回来了,而且正在征集“申遗”项目,全都蜂拥而至了。主政的乡干部,早就不是助销《健康手册》那一拨儿了,也不是代销二锅头那一拨儿了。这一批新干部思维很敏捷,天天都在想招商引资,天天都在想做大做强。真巧,听说他从北京回来了,而且,要为本乡跑“申遗”,真是高兴得喘不上来气了。

    乡里的干部们成了他的忠实听众,听他口若悬河地阐述“申遗”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必然性。乡里的干部们听完了他的阐述,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把他拉进了县城的大酒店。县城里的好酒店很多,想上哪家上哪家,想怎么喝就怎么喝。

    进了大酒店,乡长模仿着戏词的腔调,试探性地问:“这回来了,可得多住些日子了?”

    他的回答很干脆,也是戏词的腔调:“这次回来了,我就不走了!”说着,他将一份申请宅基地的报告,递给了乡长,乡长笑笑,将他的申请书放到了一边,低声说:“乡里有许多年轻的后生,要跟着你上北京打工呢。其中,有几个漂亮的姑娘,还没结婚呢,说是要给北京人生孩子,要挣北京的户口呢。”

    他哈哈大笑,笑声如雷。

    乡长问:“你笑什么?年轻人都说要向你学习呢,你是他们的好榜样!”

    他压低声音说:“还是先给我批宅基地吧。我有了宅基地,我盖了房子,我在家乡就有了办事处,我就能为家乡努力‘申遗’了。”

    乡长趁着酒兴,直率地说:“你还是先把这拨儿后生带走吧,谁让你在北京名气大呢!”又说:“你在北京多费心,多跑跑,争取把‘申遗’弄成。当然,给你批块宅基地,很容易。放心,‘申遗’成功之日,就是你获得宅基地之时!”

    他的脸上现出了苦笑。这回的玩笑开大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