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记忆-黄帝文化研究的抗鼎之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文友高其国将他的新著《轩辕黄帝评传》文稿交我阅读。

    他是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研究的。十多年前对黄帝文化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注意学习积累和搜集大量的有关材料,密而不宣地开始了一项巨大的学术工程劳动。阅读这部近30万字的书稿,感到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我很难想像如此厚重且专业性很强的历史专著,竟是由一位文学工作者完成的。但读着那严谨优美的文笔,却又感到像这样一部书,也只有文学功力深厚者才可能完成。这是作者长期的知识积累、十多年刻苦自修和三年潜心著述的结果。

    他创造了一个奇迹:从一定意义上讲,这部著作的面世,标志着一个新的学派“黄帝学”的创立。书中所展现的一系列独立的文化命题和严密的学术逻辑结构一一黄帝作为一个既是民间传说中的神,又是历史典籍中记载着的历史人物,即由神到人,又由人到神的这样一个完整的学术逻辑结构,以及富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的重大集成,便是这一新学派创立的重要标志。更确切地讲,作者没有庸俗化地把中华民族的始祖一一轩辕黄帝,作为一个古代帝王来记述和宣扬,而是把他的精神升华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也就是完成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的人格化。这就从根本上使得这部著作超越了普通的人物评传,上升为一种关于民族精神和历史文明的专门学。这是读了书稿所产生的一个强烈的感受。作品的严谨逻辑和丰富内涵,催促着你不得不做这样的理性思考。作者将“黄帝学”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来对待,并非别出心裁,人为杜撰,而是建立在历史典籍研究基础上的。首先是基于全面记载黄帝思想与业绩的《黄帝四经》。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这部盖世帛书。包括《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等四部,分别记述当时的社会法治状况、黄帝的创造业绩、治世方略和哲学思想等。’这部也许是我国最早的百科全书式的经典著书,在西汉时期,已被历史尘封。以后便出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万马齐喑的局面。《评传》对于这部重要的典籍有着较为切实而深人的研究和诠释。《轩辕黄帝评传》,又是一部文学与史学情理交融的具有较强的思辨力量和大众化的普及读物。它的一反眼下图书市场上容易出现的两种倾向,既不是纯书生型的学者写给“象牙塔主”的,也不是“演义派”作家写给“地摊读者”的,可谓是一部文学性与学术性并重的雅俗共赏的佳作。书中关于黄帝学的内涵,几乎包容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最具学术性和理性思考的,同时又是古代诸子百家散文中精髄观点的展示。如“道贯宇宙天地人天人相配”等以及政治思想、战争观、外交观,社会管理及个性修养的展现。

    在浩若烟海的千年沉积中,作者全力拨开纷繁芜杂的历史烟云,从理清源流关系的角度出发,分别阐发了黄帝学与道家学派,黄帝学与懦家学派,黄帝学与墨家学派,黄帝学与法家学派,黄帝学与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兵家、农家、纵横家、名家、杂家等学派的源流关系。这无疑是全新的命题和探索,是具有开先河意义的学术建树。其中的一些部分,也许只是明确地提出了问题,但却为今后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作者认为,创造精神与祥和品格,是黄帝文化最具根本性的人文内涵。这对于处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人类文明同一化浪潮强烈冲击的情况下,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这种精神品格,对于世界平等公正地融人中国和中国不失个性地接纳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物变化,与时迁移”则是黄帝文化的重要思想观点。不断打破思想禁锢,冲击固步自封,这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正是基于这种观点,作者运用文化变迁与社会变迁的因果关系说,是对经济竞争与文化竞争现实的一个重要的警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作者从事历史探索的重要研究方针。据此也得出了不少很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结论。“天人相配”,是黄帝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具有朴素的辩证因素,这既不同于汉以后逐渐占统治地位的“天人合一”的消极唯心观,更不同于现代西方世界所长期尊崇的“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这无疑是具有返璞归真意义的重要的历史发现。这从一定意义上讲,对丁解决现实中国的人与自然矛盾,具有积极的开导作用。黄帝认为“作争者凶,不争亦无以成功”,同样具有辩证意识。其中所强调的“度”,正是需要人们来全力把握的东西。可见黄帝并非主张“无为而治”,而是主张在不违背客观规律情况下的人为奋斗。对于我们正确地处理国内外矛盾,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黄帝还认为,“宫室过度,上帝所恶”,强调“声禁重,衣禁重,色禁重,味禁重,室禁重”,都是明确提倡节儉、反对浪费的。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也不无历史的启迪意义。读着这部厚重的书稿,想到了一个书外的问题。由于黄帝陵和延安城的存在,使得陕北这块貌似贫瘠的土地,成了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圣地。有幸生活和工作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应当以怎样的热情和奉献来回报历史和现实呢?其国同志以自己的忘我劳动,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以自己脚踏实地的研究创造精神,给予养育了自己的这片文化积淀特别深厚的土地以深情的奉献。愿一切有志向有才华的人们,都能以自己的劳动和创造,把我们的圣地建设得更加美好。2002年2月15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