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记忆-辉煌五十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延安歌舞团纪念丛书序言0世纪50年代初组建的延安歌舞团,是一个在省内外具有很高知名度的、人才荟萃、艺术成果累累的文艺团体。半个多世纪中,该团锻炼培养的国家级的和省一级的著名作曲家、歌唱家、舞蹈家、演奏家、剧作家举不胜举,同时创作演出了大量的优秀剧目。曾经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歌舞团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同为文化部备案的全国三个地级团,也是陕西省三个国家级剧团之一。延安歌舞团承担过许多次国内外文化交流和重大接待演出。其辉煌的发展历程是延安整个文化事业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值得后人自豪,应当载人史册。2000年11月13日是延安歌舞团建团50周年纪念日。团里决定编辑出版一套三册纪念丛书,即:《延安歌舞团艺术史》、《延安歌舞团创作剧目选》、《延安歌舞团音乐舞蹈选》。分别通过搜集、整理和撰写汇集各界人士题词、领导人与歌舞团演员合影、剧照、大事年表、人物志、回忆录等形式,多侧面地反映歌舞团50年辉煌历史和卓越贡献。总结探索艺术创作与文艺团体管理及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和规律,无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于志明同志1991年开始担任歌舞团业务副团长又是优秀编剧。

    他在各方大力支持配合下,承担了编纂任务,经过数年艰苦工作,终于编辑成了这一套丛书。为总结和研究歌舞团的发展历史付出了辛勤劳动。一套三册丛书翔实系统地记录了该团的诞生、发展兴旺和创业过程。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建国以后延安文化事业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演进过程。有优秀人物的介绍,也有各个时期的回忆文章;有艺术单位管理规律的探索,也有经验教训的分析和总结。专业志书的编纂,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总结和探索行业管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方式。编纂过程,是一次组织许多人参与的大规模的全面系统的深人调査研究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看,延歌一套三册志书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调查研究成果。我们不单要重视志书的编纂和出版工作,同时要注重志书成果的运用。要把这类研究成果,既作为史书来读,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又要作为备忘录来读,可谓替钟长鸣,避免重走弯路。当我仔细地翻阅了这套志书的文稿,特别是翻阅了《人物志》和《回忆录》,收获匪浅,深受教益。一个地级文艺团体,几十年间竟然创作演出了那么多的精品佳作,培养和造就了那么多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

    在《回忆录》中,各个时期,特别是五六十年代的老艺术工作者的回忆,亲切朴素,十分感人。使你一打开书稿,就舍不得丢手。那热情与真挚,吸引得你非得一口气读下去不可。那时候的艺术家,他们的思想是那样的纯洁,他们的感情是那样的崇高,他们的操守是那样的高尚,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整体精神风貌,使人感动而为之深思。读着这些文稿,我便想到,正是这些人与他们的精神品格,形成了延歌兴旺发达的巨大动力。记录和由他们亲手撰写的这样的一些文字,很值得我们今天年轻一代文艺工作者阅读和理解。对照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思考我们的人生追求和艺术追求。那时候的人们,不空喊“职业道德”这一类名词,却最看重职业道德;不空喊“牺牲奉献”这一类口号,却最讲究牺牲奉献;不强调“求真务实”这—类要求,却最兴求真务实之风。那的确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一个崇拜英雄而学习英雄的时期,是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年代。当你读着一个地区一级的文艺团体中的艺术工作者的回忆文章,已经真切地触摸到了这个时代的脉搏。你为那个时期的人们精神世界的博大与高洁深深地感动着。其中许多的文章发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不论何时撰写和发表,总能看出一条清晰的红线贯穿其精神世界。那就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这恐怕是延安歌舞团的团风真谛吧。无论任何时候,都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休戚相关,血脉相连。

    50年代王武直先生的文章《从生活到角色》,写一个文艺工作者如何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艺术营养的过程。写得生动而感人。文章的最后,作者深有感触地说创造人民英雄的过程,也正是向人民英雄学习和自我改造的过程。”当时的延安歌舞团,在人民心目中是艳丽地绽开在陕北高塬上的一枝山丹丹。人们热爱着这朵山花,给她以特别的关爱和支持。人民群众亲切地称延歌的演员为“毛主席的宣传员”。“在陕北辽阔的黄土高原上有一个剧团,演员们常常肩负行装爬山涉水不避酷暑严寒到各个山村给农民演出。4年多来,他们的足迹遍及延安专区14个县和榆林沙漠地带。所到的山村200多个,演出800多场。这就是被陕北人民称为‘毛主席的宣传员’的延安歌舞团。”这一段简短的文字,内含是极丰富而耐人寻味的。团员的作风和人民的态度共同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有时他们在荒山漫野,铲掉棘刺搭起露天戏台,没有,顶,雪花飘落下来,冻得牙齿哒哒直响,但当看见台下观众仍聚不散,他们的干劲就更大了。”这是一段写实的朴素文字,却是我们今天的生活中缺少了的。我们今天的演员会抱怨舞台灯光和扩音设备还不够档次,但我们想过吗,我们的前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我们的许多山村,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仍然渴望看到当年的山丹丹重新开放。的确,当我读着这些文稿,我是深受感动而又急切地想把这些文章介绍给更多的青年朋友们的。感到惭愧的是我们没有,把工作做好,没有为青年精神成长提供更多更好的营养。延歌这一套丛书,也许能弥补这种缺憾以万一吧。我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面世,会受到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艺术工作者的欢迎。每个人在自己的案头摆放一套吧,工作之余,随手翻阅,了解一下我们的前辈是如何学习、工作、生活和思考的。看看他们在许多年之后回顾青春岁月是如何总结和评价自我的,以便使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加淸醒而自觉,使我们的努力更加富有成效。但愿我的这些想法并不脱离实际。如今我们延安歌舞团借助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走向世界。从90年代以来,先后访问日本、加拿大和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等欧洲诸国。可见时代已经为我们提供了重大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空间,但市场经济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摆在新一代延歌人面前的新的课题。每个人都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出切实的回答。我们这个时代,是大力倡导创新的时代。我们强调和注重创新,并不等于忽视研究和学习历史。而恰恰相反,正是为了更好地创新,才更要注重研究和学习历史。2003年3月1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