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记忆-南国二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少年时代,我常常对着中国地图拼命地展开想像,想像着整个的北方大地,想像着祖国的另一部分一南国的美丽富庶,怎样的山清水秀,空气又是怎样的潮湿润泽……但是无论多少次,我怎样地想像(搜寻着从电影中看过那一鳞半爪),有关南国美好的概念却总是模糊的或者是支离破碎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书本知识的增加,我对祖国南方的向往之情却日益强烈。我梦想着,渴望着能够有机会到南方旅行,亲眼去看一看那里的山川河流,那里的众多的名胜古迹,那里的农村和城市的人民……我梦想着,渴望着……1981年7月26日,我的宿愿终于实现了。

    在那个晴朗的夏末的早晨,我离开延安,欣然地去拜会南中国了。我的心情如同那汽车的轮子一样从上路的一刹那就飞腾起来了,愉快,幸福,从未有过的迫不及待……“石头城”杂录7月28日清晨,我来到了南京。天上刚落过雨,眼前是淡淡地升腾着的雾气。一走出火车站,迎面便是薄雾中荡溢着的看不清对岸的玄武湖以及近前湖滨那一团一团浓绿浓绿的花草树木。立刻,我觉得自己是步人了一座美丽的公园。眼前的一切都是如此的明丽,富于诗意,令人轻松而又兴奋。于是我顾不得休息、吃饭,便一头扑进了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也许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南京的性格是温和的。当我乘上电车,去中山陵的途中,心中禁不住这样想:潮润润的轻风是温和的;电车的启动运行和停顿是温和的;男女老幼皮肤细腻的面部表情是温和的;花朵一样的姑娘们色彩柔和而美丽的连衣裙的每一根线条都令人感觉到温和。人们温和地上车下车,温和地售票买票,温和地望着车窗外面的树木和花草,甚至连呼吸都体现出一种平心静气的温和。很少有人说话,更很少有大声喧哗者,仿佛大家是共同遵守着一个公约,共同维护着这静静的温和……我甚至发现街道上流水一样的单车队伍里,很少有人打铃,更没见到半个骑飞车的“英雄”……难道这“温和”果真是南京的性格吗?我轻声问自己,声音竟不知不觉也变得出奇的温和。

    在瞻仰了肃穆宏伟的中山陵之后,我欣然登上了高耸入云的灵谷塔。于是整个紫金山的全部建筑和滔滔林海尽收眼底。具有民族风格的金红色的亭台楼阁,恰如游艇一般,在这绿海碧浪中时隐时现。远处碧绿的玄武湖和蓝天相接,加之树木花草点缀,整个市区被涂抹成了一幅浓绿的世界。近处漫山遍野的林梢,被山风掀动着,活像绿色的海浪在欢腾。那种辽阔与壮观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唐人王之涣那首著名的登楼诗。眼望着远处的古老的明孝陵(埋着朱元璋)和近处宏伟的中山陵,不禁感慨系之。灵谷寺幽远的钟声传来,我心中油然生出一种强烈的感觉:多么古老而又光荣的城市!是的,南京是古老而又光荣的,在雨花台庄严的革命烈土纪念塔下,在中华门古城堡面前,这种感觉变得更加强烈了,俯身捡起几颗火红火红的雨花石,捧在手里细细地看着,一颗颗圆润而透亮,鲜红欲滴,真是可怜。我突然意识到这是先烈的血呀,是我们民族的精灵,我不由捂在胸口,心中立刻升腾起一股强烈的热浪。

    在古城堡藏兵洞中,一位新结识的南京朋友兴致勃勃地介绍这数百年前的古城堡。目前是世界著名文化遗迹。城堡建造独特,保持完好,堪称世界珍品。说每天都有国际游客和建筑、军事专家来此参观。接着他还热情地讲述了有关的神话传说……立刻给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的结晶,增加了绚丽夺目的光彩。站在中华门城墙下,双手轻抚着这历尽战事和风雨、饱浸人民血泪的砖石,我的思绪独如浩浩荡荡的江水……是的,南京是一位矗立在长江畔七的历史老人,他阅尽中华民族的盛衰,渗透了志士仁人的热血,记载着落后就要挨打受欺的骇人听闻的灾难。然而他又是坚强而具有进取心的,他没有守着古旧的摊子打烊,也没有躺在光荣里养神,而是迎着新时代的曙光,勇敢地前进着……南京在前进,他随着时代的步伐,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面貌,甚至在那场亘古以来世界罕见的大洗劫中,南京仍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当我在夜间兴奋地迎着清爽的江风,漫步在灯火辉煌的南京长江大桥上时,禁不住这样想着……然而今天,南京前进的速度更快,步伐更急了。市中心正在建筑的江陵饭店,正以令人惊讶的神速一天天地耸立起来。这将是南京最高的建筑,也将是我国最大的国际饭店之一。它像一杆高大的旗帜,升起在南京的天空,它将像震撼世界的宏伟的长江大桥一样,给今日南京增加新的光荣和骄傲。南京的今天是可爱的,而明天更令人向往。啊,古老而光荣的历史,温和而又坚强的性格。这就是南京,就是六朝古都石头城。“石头城”,多么质朴的名称。噢,明白了,你正是一块珍贵的石头,是浩荡的长江从遥远的源头带来的一块玉石,坚强得出奇,碧绿得可爱,温柔得闪光。你是古老的瑰宝,是长江孕育了你,你的性格就是中华民族的性格,你的精神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我爱南京!在中华门城堡纪念馆,我遇到了一位美术工作者。

    他原先是一位工人业余绘画爱好者,为了事业他直到36岁才结婚,目前他已经踏人了专业队伍。另外在黄山游览时,遇到一位16岁的南京小画家。一个高考落榜的小青年,他为了出来写生,省吃俭用,晚上没钱住旅店,便在汽车椅垫上过夜。当我翻阅着他那一幅幅很有气势的写生画时,禁不住深受感动。

    在一位朋友家里,进门不久,他的已经退休了的老父亲便请我欣赏他的毛笔宇。六十多岁的老人,兴奋中夹着羞涩,把一张张写满字的麻纸小心地摆在床铺上,让我提意见。我当时简直有点儿不理解。后来才听说,在南京,哪怕是老人,也都各自有着自已的爱好和追求。南京人的追求,使我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浓烈的文化气息和极高的文化品位。

    在中华门城堡,一位八十多岁的退休工人,拿着扫把在那里担当义务清洁工兼讲解员。这是一座城市文明进步的缩影。西子湖漫笔“相传在很古很古的时候,天上住着一条玉龙,一只金凤。一天他们在一座仙岛上发现一块亮闪闪的石头,便把它带回去,琢磨成一块滚圆滚圆的珠子,又用露珠和清水滴在上面,渐渐地珠子变得明光闪亮的了,它成了一颗宝珠,所照之处树木长青、百花齐开、山明水秀、五谷丰登。王母娘娘看了很羡慕,便乘他俩睡觉时让人偷走了这颗宝珠。二人找到仙宫,正遇她在‘蟠桃会’上炫耀。三人便争抢起来,宝珠失手往天下落去,他俩便护着往下去了。宝珠落到地上,立刻变成了晶莹碧透的西湖,玉龙变成了玉龙山,金凤变成了那座青翠的凤凰山……”泛舟西子湖上,年轻的船工一边摇动着船桨,嘴里不停地用杭州官话讲着那美妙的神话故事,从那双熠熠放光的眼里,可以看得出一种掩饰不住的自豪。

    是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个人有幸能在西湖上泛舟已经是应该自豪的了,何况他倒是成年累月地生活在湖中……我想。我是9月1日离开上海到杭州的。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地来游西湖了。我们的六人一组的小游船,在碧绿广阔的湖面上悠然地飘荡着。我望着那清清的湖水,不时地看得见鱼群逐着船儿游来,多么迷人啊!不由得把手伸进水中……清晨的湖里,游人还不见许多,淡淡的水雾笼罩着湖面,远处的城垛和山脉,3错落地躲在雾气里,时隐时现,让人望着,禁不住产生一种神奇美妙的感觉。仿佛已经离开了纷繁嘈杂的人世,而进入了天宫的另一个世界……碧绿的水、淡绿的雾、翠绿的山……眼前是一个绿的世界。绿之于人的视觉和心理,仿佛具有一种神奇的魅力,使你感到无限的温暖和幸福。再加之处在游船之中,我感到自己的精神已经在天堂里傲然地飞腾了……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记得一一只是一只彩蝶在绿的世界里自由飞舞,不知疲倦地飞舞……这样,到了湖心岛,船儿驶近江心亭。这是一座湖心小岛,上面布满了亭廊和荷塘。离舟上岸,沿着石栏回廊走去,两边到处是橘红色和碧蓝色的鱼儿,在浅塘的莲丛中穿来穿去,小如手指,大的却有碗口那般粗细,时而有一条哗啦一声跃出水面,把水溅在亭亭玉立的荷花、荷叶上,仿佛是有意为它们浇水一般,那样的从容、认真。岛子直径也许还不满一百米。

    在西端靠岸的水中,有三个露出水面的黑乌乌的柱子,这便是名胜“三潭映月”了。来到这里,那年轻的船工又用杭州官话自豪地讲述开了:“相传山东巧匠鲁班兄妹在此做生活时,一天一阵黑风刮过,出现了一条黑鱼精作怪,吹鳃喷雨,弄得柳折、花凋、城淹、民逃,后来黑鱼化做一个又黑又丑的后生,瞪着一双斗鸡眼,直瞅美丽的鲁妹子。硬是花言巧语梦想以吃穿为饵,娶她为妻,鲁妹只是摇头。

    他便以涨大水威胁,鲁妹想到全城人的性命,只好应诺,但却要求哥哥为她凿一个大石香炉作为嫁妆。于是鲁班领着他的一百八十个徒弟凿了七七四十九天,才凿成一只大香炉。圆鼓鼓的香炉底下,有三只倒竖着的葫芦形尖脚,尖脚之上,都有三面透光的圆洞洞。黑后生见‘嫁妆’已成,便要娶亲,鲁班让他先把嫁妆抬回去再打发花轿来迎新娘。那黑后生立即又变成鱼,鼓起一阵旋风,吹着香炉朝湖里游,香炉滚着滚着猛地一翻,把黑鱼严严实实地扣住了。湖面上只露出三只葫芦形的脚。西湖从此风平浪静,杭州城里人们安居乐业。为了纪念鲁班兄妹,每年中秋,人们在三只炉脚七的洞里点起烛火,烛光映在湖中,湖面便显出月影,人们遂称之为‘三潭映月’。”小船工的故事讲完了,我却还痴望着那水中的三只尖脚,想像着那只被扣在香炉中的恶鱼,他是死了还是活着……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禁不住连自己也发笑了。一小时后,我们离开茶女湖心,来到了北岸的中山公园。一进门便开始上山了。据说这座山名为“孤山”。山不大,但山路陡峭而崎岖,林阴遮天盖地,路旁到处是嶙峋的怪石和错落的楼阁。几位画家倚在那里写生,湿漉漉的石阶上,生满了绿苔。酷暑时节,让人立刻觉得仿佛进人了一个淸凉世界。走着走着,在一个转弯的地方,蓦然冒出一个俊俏的南国女儿,忸怩地立在路边,羞答答地摆弄着手中一个黄色的挂包,仿佛要说什么,猛然地又低了头,脸上拂过一抹淡淡的红晕。

    不知为什么,我的脸也红了,心在狂乱地跳着。慌乱中,听到一声温柔的问话:“同志,要茶吗?西湖龙井。”声音很细,很甜,仿佛从遥远处飘来,却又听得真切。我抬起头,一包装在塑料袋中的茶叶举到我的面前了。我不知如何是好。只见那捧着茶叶的手是雪白的,手指像细竹梢一样尖细,那手似乎还在微微地颤着,自然而又灵巧地跷起的两个小拇指指盖上染着橘色的红。我禁不住望望那脸,立刻被那一双大眼睛里的渴望与羞涩征服了。我不知道该说一句什么,禁不住伸出双手,但又立即缩了回来,下意识地在裤管上擦了一下,似乎觉得手上有什么俗秽,怕玷污圣物似的。也难怪,在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景,第一次听到这样扣人心弦的、发自异性口中的温柔动听的声音。我还不知道这温柔和多情正是南国女儿所共有的,那有别于北方女子的粗矿与奔放的性格。我很快地习惯了这种情形,也不觉得那样的紧张了。后来才明白,那姑娘是茶农家的女儿。她们终日地生活在西湖岸边,像云朵一样地飘动在山坡上绿色的茶海中,务茶采茶,到了空闲时间,便把家中分得的一部分事先制好装就了的茶叶,带到各个游览点,用很合适的价格,售给途经的游人。

    这样的茶女,我们每走一会儿,便要遇到一位,我真不好意思拒绝她们,以致我的提包里塞满了这种加工稍稍粗糙的西湖龙井。据说她们中间有不少便是著名茶叶胜地龙井大队的。西湖茶女,像西湖山水一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了孤山,已是中午时节,天气燥热起来,我们乘车子返回湖滨饭店。我想,一个人的诞生、成长,是如何的不易;社会的既存势力无时无刻不向每一个人威胁利诱,要他就范,要他成为自己的俘虏,好让历史的车轮永远停滞在一个地方。我们的天才,我们的智慧的火,不知受到多少先觉的启迪和多少血的事实的昭示,更不知经过多少挣扎、奋斗,在艰难险阻、迂回曲折中逐渐成长。这大约是西湖风景的一种暗示。下午,沿湖经过断桥,乘车子赶到了灵隐寺。这是一座极其雄伟的佛庙。整个建筑群坐落于两山之间的峡谷中,山高绿浓,林阴山影和云雾的三重掩盖,使得庙宇终日地显得格外地幽静、神秘,笼着一层烟雾。步人高大的大雄宝殿,但见青烟缭绕,佛光闪烁。镀金的弥勒大佛,坐在莲花宝座上,嬉笑得让人看着不得不跟着一起来笑。两边各个相异的十八罗汉彩色泥塑像雕艺精细,形象逼真、庄严,性格显明,表现了我国传统民间泥塑艺术的高超水平。杭州以后又去过几次,却再也找不到当初的这些美好的印象和感受。山水依旧,毕竟物是人非了。二十年的风风雨雨冲刷掉的岂止是青春年华,那少年人的灵感与稚趣,早已化做了麻木与世故,诗意也是很难唤起广。1981年7月记于旅途2004年4月修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