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六七班-丁向红(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丁向红抬起头:“我今天来找领导,有个要求……”

    “你说,你说!”刘毅和指导员异口同声。

    “到炊事班去!”

    “到炊事班?”二人都愣了。

    “向红,咱们的炊事班从来都是男兵,你……”刘毅说。

    “上次那件事,说明我很不成熟,还需要好好改造。我到炊事班,踏踏实实干吧。”

    指导员说:“炊事班那活儿可不轻。”

    丁向红笑着回答:“我在瑶族山寨插过队……”

    刘毅忽然想起什么:“你是三班班长,到炊事班还当班长?”班长虽然不是干部,但是正式任命的,一般不会随便将一个班长降为战士的。

    “不,不,我去当战士。”丁向红急忙解释。

    指导员用征询的目光看着刘毅:“这样吧,我们再商量商量。”

    丁向红脸上现出了几天未见的笑容:“谢谢队长、指导员!”敬礼,转身,出了屋。但走不多远,她眼眶里就转动出泪水。跑回女兵宿舍后,她伏在被子上低声哭起来。

    留在队部的刘毅和指导员继续刚才的谈话。

    刘毅说:“她留在三班也难办,当班长,不当班长。”

    没过几天,丁向红到了炊事班,这事在宣传队引起了不大不小的反响。有人说,到部队当兵,特别是女兵,当个炊事员有什么意思?有人说,演不了桂莲,换个其他角色还演不了?更多的人则认为,不管怎么说,人家一个女战士能到炊事班,这是很不容易的事。

    这些说法,丁向红听到了。她一改三班长的样子,少说多做,埋头苦干。

    冬天凌晨,水龙头结了长长的冰凌子。丁向红第一个到炊事班,放水淘洗黄豆,推磨做豆浆。开饭号响后战士进饭堂,一碗甜豆浆两个热馒头下肚,又暖胃又暖心。

    夏天中午,厨房里热得像蒸笼,丁向红衣袖挽得老高,汗珠子一摔八瓣,守在灶台前熬绿豆汤。战士们都爱喝,特别那些女兵们,恨不得每次喝三大碗。

    春节到了,炊事班又杀猪又买菜,蒸、炸、煎、煮花样齐全,白酒啤酒管够。都是年轻人,都是远离亲人来当兵,忙活一年了不容易,大家大吃二喝,热闹非凡。丁向红来来回回,送菜上酒。

    女兵、男兵都被感动了:“老班长,你太辛苦了,我们自己来!”

    “这有什么?我为你们服务好,你们更好地演出,我辛苦点算什么!”

    这话说得更让人感动。连不苟言笑的文静也先喝为敬,硬和她对喝了两杯白酒。

    宣传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饲养员半年一换,原来的男饲养员一干半年多了。丁向红找刘毅:“让我当饲养员吧。”

    刘毅没想到丁向红提出这样的要求:“你当炊事员很辛苦了,当饲养员,那苦那累能受得了吗?”

    “我观察了半年多,宣传队的生活,不是烹调技术不行,而是东西不多。猪养多了,肉多了,煮着吃也是香的。”

    这话说得很实在,看来丁向红真是把心放在炊事班了,不过刘毅还是说:“我们换个男兵去。”

    “宣传队的战士可以登台演出,而炊事员一年到头烧火做饭,反差太大了。换男兵去,心要不在喂猪上也不行,喂猪也是个细心活呀!”丁向红说。

    丁向红讲的不是没有道理,但刘毅没有表态。

    “队长不相信我?”丁向红反问一句。

    “不,不,”刘毅急忙解释,“在B师还没有女战士当饲养员的先例。”

    “什么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丁向红说,“这样吧,让我试一个月,如果干不好,把我换掉就行了!”

    话说到这份儿上,刘毅只好说他再和指导员商量一下。

    丁向红走后,刘毅和指导员把炊事班长喊来,征求他的意见。班长是个普米族战士,刘毅说什么他都不住地点头。刘毅决定让丁向红试试,叮嘱班长:“丁向红毕竟是女战士,挑泔水、扫猪圈等脏活累活,要派人帮着干。”

    丁向红当饲养员一事,在宣传队又引起了一阵议论。有人说“过了”。更多的人则认为,人家成天猪圈里来猪圈里去,不是件容易的事。

    听到这些议论,丁向红只是淡淡一笑,不说什么。炊事班开会,她也很少发言。炊事班长经常“请老班长讲几句”,她总说班长讲得很好了,我们照着办就行了。她成天采猪食、喂猪、打扫猪圈,有时白天干不完活,晚上还接着干。

    入冬,一头母猪要生小猪了。丁向红开始想自己把接生的活全部包揽下来,但转念一想不能再出什么纰漏了。丁向红汇报后,刘毅从后勤部部饲养场请了个老饲养员,丁向红在一边当下手。母猪平安地产下八头小猪后,丁向红一直守在猪圈。母猪没有奶,她上街买来奶瓶,熬米汤喂小猪。天冷,她把自己的旧棉衣盖在小猪身上。八头小猪全都成活了。指导员建议,党支部研究给了她一次嘉奖。军区的边防战士报还报道了这件事。

    丁向红把二十多头猪喂得膘肥体壮,宣传队每半个月可以杀一头。半月一百多斤肉,一个人摊上两斤,可不是个小数呀!队员吃得油滋水润的,都说丁向红贡献大,评先进什么的都投她的票。一年多里,她被评为五好战士,立三等功。

    丁向红有时会在树阴下歇一歇,看到战友们在排练场又唱又跳的,也会心生羡慕,但她相信自己的选择,埋头苦干,低头做人。

    文静一有空就到猪圈,帮着丁向红干些活。在文静看来,女兵喂猪没有多大意思,但始终没讲出来。干一阵后,二人靠坐在猪圈栏杆上。丁向红说:“我上台演出不行,喂猪这点活还干得了。”文静听着,心里酸酸的。

    丁向红入伍的第三年,上级给了宣传队四个提干指标,提干的标准是“思想好的主要演员”,目的是“保留革命文艺骨干”。军政治部戴帽将演李玉和、李铁梅、李奶奶、鸠山的队员提为干部。直到命令下来,刘毅和指导员才知道。

    丁向红得知这消息后,白天喂完猪后忘了锁猪圈门,晚上睡不着觉,嘴上起了泡。在部队提干毕竟是她选定的最终人生目标。但她知道,自己不能主动提这事。她咬紧牙关,该喂猪还喂猪,该打扫猪圈她还打扫猪圈,只是每天上下班路过队部,步子比过去慢了很多。她盼望队长、指导员能看到自己,想到自己。

    刘毅和指导员认为,丁向红的表现是很突出的,报纸上宣传多,立功受奖多,都希望把她提为干部。二人到师政治部齐主任办公室,反映了自己的意见。

    齐主任不住地摇头:“四个指标,是军里给的,戴帽下来的……你们能把哪个主要演员拿下来吗?师党委是按军里意见办的,我能推翻党委的决定吗?”

    要把主要演员拿下来,刘毅和指导员也觉得不合适,这四个主要演员,是宣传队的四根柱子,少了哪一根宣传队都会坍塌下来。但丁向红工作这样积极,不提也太那个了……二人站在老领导面前,不肯离开。

    “丁向红同志的表现,我们是了解的,确实是个好同志。要在战斗连队,要是个男兵,就要好办一些。”齐主任话很诚恳,“这样吧,如果下一次有提干指标,第一个就争取提丁向红。”

    老领导讲的也是实情,刘毅和指导员只好退出。

    刘毅、指导员一起找丁向红谈话,充分肯定她的表现,说明这次提不了干的原因。丁向红咬紧嘴唇,向领导表态:“我一定正确对待,经受住考验。”

    看着一起入伍的文静等女兵穿上了四个兜的干部服,丁向红偷偷地哭过多次,但她不让别人知道,更没有向别人诉说过自己的委屈。部队最反对争名争利,谁争名争利再有理都没理,而且一下子就会威信扫地。她经常想到样板戏《沙家浜》中郭建光的一段道白,记不大准确,但意思肯定没错:“最后的胜利,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丁向红的工作劲头没减小,反而更大了。被提为干部的文静经常来看丁向红,有时还会给丁向红买些女兵特需的东西。丁向红也不推辞,说声谢谢收下了。

    第四年年底,传来了要压缩宣传队,甚至取消宣传队的消息,几个具有一定军事素质的男队员,被安排到了正规连队。丁向红明白,提干的希望完全破灭,必须退伍了。

    按政策规定,战士退伍哪里来回哪里去,丁向红或者回洛水,或者回沅城。刘毅和指导员将丁向红的情况向齐主任作了汇报,这位和善的老领导说:“丁向红二十六岁了,是个老典型,我们要把她安排好。”

    齐主任接着说:“你们看这样行不行,先征求一下丁向红的意见,如果她同意,帮她找个副营职干部作对像,办了随军,请求地方安排个工作。如果地方安排不了,就到部队家属工厂去。”刘毅、指导员都点头称是。

    齐主任亲自到宣传队,让刘毅把丁向红被叫到队部,讲了三人商量的情况。

    “向红,齐主任很关心你呀!你是典型,组织当然要尽量把你安排好。”指导员说。

    “齐主任、队长、指导员,我很感谢组织的关怀,这事能让我考虑考虑吗?”丁向红说着,脸上绯红。

    “不着急,不着急,这是人生大事,好好考虑。”齐主任说。

    这天晚上,丁向红一直没合上眼。

    找个副营职干部,办个随军,日子不会过不下去。可这样一来,自己在勐罕、在沅城,在同学老师中近乎传奇的影响,一下子灰飞烟灭了。这几年,不管苦不苦,支撑自己的就是这种影响。可是,不找个副营职干部,又怎么办?

    恰巧第二天丁向红收到父母来信,说他们已经联系好调回山东日照老家,如果她退伍,可以一起回去。丁向红觉得这样离沅城、洛水远一些,离同学老师也远一些,不管自己回去后怎么样,这几年在同学中的不凡影响将会存在下去。她选择了这条路。

    齐主任得知这些情况后,连声说,尊重小丁的选择,尊重小丁的选择。他当即决定派宣传队一名干部,带上师政治部的介绍,送丁向红回山东老家,好好向地方反映,争取安排个好工作。齐主任还说,我们要对得起小丁,我们要对得起小丁!

    听到这些消息,丁向红心里充满感激,领导没把自己当一般战士看待。离队前,喂猪、打扫猪圈她都和过去一样卖力。刘毅和指导员很受感动,几次在会上表扬她。宣传队的干部战士都很感慨:“丁向红毕竟是个老典型!”“实践证明丁向红是经得起考验的。”

    丁向红的退伍手续办好了,再过两天,就要离队了。这一离别,不仅离开了部队,而且离开自己生活了十多年的南方,回到印象早已淡漠的北方,回到丁枣花生活过的那个环境。她心里有点发酸。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