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爱的礼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白鸽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长夜;雨季奉献给大地,岁月奉献给季节……”这首感人的歌你听过吗?那一句句诗一般优美的歌词,如丝丝细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演绎着爱的奉献。爱的形式多种多样,爱的礼物丰富多彩,而爱的根本是——奉献。阅读本单元文章,让我们在爱的世界中徜徉,去再次学习解读——爱。

    了解文章借助某一线索叙述故事、表情达意的方法;

    体会解读人间真情——爱;

    学习通过某一线索构思文章的手法。

    递给父亲一支烟选自《感悟父爱母爱全集》,天津社会科院出版社,2005年8月。

    希翼

    父亲的烟龄有些年头了,眼看着他最近咳嗽得越来越厉害,我和母亲又一次旧话重提:“把烟戒了吧!”父亲还是老样子,说戒烟就如同强迫他绝食一样:“我还能活几年呀,你们就饶了我吧。”

    母亲给我使了个眼色,我就把早准备好的话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什么尼古丁会致癌;一年因为吸烟而死的人占百分之多少,你知道吗……可父亲还是一副不痛不痒事不关己的样子。我扔出杀手锏[杀手锏(shā shǒu jiǎn)]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的最拿手的本领:“你自己吸烟不打紧,还强迫别人二次吸烟,危害更大。你看我都要高考了,你每次吸烟我都没法专心看书了……”

    父亲是最疼我的,看着我愤愤不平的脸,带着几分无奈说:“好吧,那我试试看吧。”我朝母亲挤挤眼——等的就是这句话,漫漫征程成功一半啦!

    我和母亲立刻实施我们的强迫戒烟计划:首先是断了父亲的经济来源。我每天的任务是检查父亲的口袋,把钱全部收缴归公;中午上学时顺道把父亲的午饭送到他上班的工地;父亲一下班,我就像小狗似的嗅他的衣服及手指,一旦发现烟味立刻执行惩罚手段——在他面前朗读有二十条之多的戒烟条令,决不手软,直到父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止。我还时不时地对父亲实施心理压力:“你看都是因为要帮你戒烟,我才占用做作业的时间来监督你。我已经高三啦,时间很宝贵的!”我期望能通过这种非人道手段让父亲“良心发现”而戒掉烟瘾。

    父亲还真不赖,一连三天都没让我们发现有越轨行为,尽管他总是下意识地摸摸口袋,还老是把棒状的东西夹在指间往嘴里送……

    可是第四天,挑战来了。父亲的一位老朋友来看他,我给叔叔点上烟后,就把烟盒紧紧抓在手里。叔叔吸了两口,才发现父亲没点烟:“老刘,怎么你戒烟啦?”没等父亲开口,我连忙接道:“对呀,对呀!”父亲无奈地苦笑着点了点头。叔叔打了个哈哈:“老刘还是你有毅力啊,我戒了几次也没戒掉。唉,我也不吸了,免得你眼馋!”父亲虽然笑着说没事没事,可我分明看见他的喉咙上下吞咽,哼,年过半百的父亲还跟小孩似的馋嘴!

    叔叔走后,我收拾桌子时,突然发现那支被吸了一半的烟不翼而飞了。等父亲一回来,我就把手伸给他——“交出来!”父亲还在装傻:“什么呀?”“你再不交,我可要实施惩罚措施了,还要告诉妈妈!坦白从宽哦,你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这个道理应该懂吧。”我半是威胁半是调侃[调侃(tiáo kǎn)]用言语戏弄;嘲笑。着父亲。他只好从衬衫的口袋里拿出那支快被揉碎了的烟,我不免为自己的聪明而有些得意洋洋:“群众的眼睛可是雪亮的哦,想瞒过我?哼!”可后来,为这件事我一直后悔到现在。

    眼看着要高考了,功课更紧了,我实在没有时间再监督父亲的戒烟行动了,就全权交给了母亲。应该不错吧,因为我没有再见到父亲吸烟。那晚,我复习完功课,经过父母房间时,听见他们还在说话,出于好奇,我就把耳朵凑了上去。“孩子马上要考大学了,她身体又不好,我想给她补补。你这烟就戒了吧!”这是母亲无奈的声音,“我知道也难为你了,你这一辈子也没啥嗜好,就好几口烟,可等过一段日子好些了,我再给你买几盒好烟……”“要考上大学了,这学费还是一难啊!”这是父亲沉重的叹息声。

    我从来不知道父亲戒烟的原因竟是因为我,低头想想父亲近一年来越抽越烂的牌子,想想父亲“这种烟劲大”的解释,想想父亲越咳越紧的嗓子,还有我对父亲所谓的“教育”……我的心里真是愧疚到了极点。含着眼泪偷偷溜回了自己的小屋,打开书,我知道我无以回报父母的恩情,除了努力学习。

    然而高考成绩单下来后,我蔫了,被分配到了南方一所大学。家里人却很高兴,我们这个村子好几年都没有出过大学生了,父母乐得合不拢嘴。我却为那一年几千块钱的学费担心,为了我上学,家里已经是债台高垒了,我怎么忍心给父母已经弯下的腰上再加上一块重石?我决定复读,明年再考一所师范院校,因为师范院校每月有较高的生活补助。

    我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父母,话还没有说完,父亲的脸色就变了:“钱的事是我们大人该操的心,你小孩子懂什么?”这是父亲第一次朝我大发脾气,我没有反驳,第二天就到我们那座小县城里找了一份临时工。工作很辛苦,每天得待在高达四十多度的厨房里洗洗刷刷,还要忍受老板的白眼和呵斥。这些我都忍了,为了那个未了的心愿。

    转眼就到了开学的日子,我和老板结了账,虽然被七扣八扣,可毕竟还落了一些,握着那薄薄的几张钞票,我欣喜异常……

    我是一个人走的,父亲帮我捆好了行李,再三叮嘱路上要小心。甚至还有些可笑地托付一位旅客要他帮忙照顾我:“孩子是第一次出门,你多费点心,照顾照顾她,多谢啦!”“本来我和你妈也想到你的学校去看看,可我们都老啦,路上受不了折腾,你就一个人去吧!”我没有戳穿父亲的谎言,我的学费还是他费尽口舌才从亲戚那里凑来的。

    车要开了,我从早就准备好的袋子里掏出一条“红塔山”,拆开递给父亲一支。“爸,这是我给您买的。”父亲显然被这个突如其来的礼物给打懵了,愣了老半天才颤巍巍地接过去,放在鼻端深深地嗅了嗅。一时间竟然老泪纵横:“好好……”转过身去,咳嗽了几声,“我把烟戒了,我还想多活几年等你毕业哩!”说着,把那些烟小心地揣进怀里。

    走了很远了,我看见父亲还在那里挥着袖子擦眼泪……这一幕,连同心酸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生命里,无论这一生我将离父亲多远,那份爱都会和我如影相随。

    一支普普通通的香烟,诠释了父女深情。女儿强迫父亲戒烟是为父亲的健康,父亲主动戒烟是为女儿的学费;女儿用打工的钱给父亲买烟是为弥补自己的歉疚。这是普通的香烟传递着亲人之间深切的爱。文章线索清晰,语言饱含感情色彩。

    1文章叙事线索是()。

    A香烟B戒烟计划C学费D高考

    2父亲开始不愿戒烟,后来主动戒烟,原因是()。

    A为了自身的健康B为了不影响家人的健康

    C为给女儿筹学费D没钱买烟

    3摘抄文中你认为生动感人的句子。想一想关于父爱的名句,你还积累过哪些?

    记叙文的线索应贯穿文章始终,它是串起“彩珠”的一条“红线”。

    一个煎蛋选自《广西日报》,2005年11月24日。

    周海亮

    每天,她都要为自己和丈夫煎两个鸡蛋。那时天还没有亮,夜空中闪烁着稀疏的星辰——他们也许是这个城市里起床最早的人。

    丈夫是一名公交车司机,每天往返于一条固定的线路,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钟摆。然而生活并没有因为他的勤劳而变得轻松,他们仍然很穷。就算他们把每一分钱都掰成两半来花,也远不能维持庞大的开支。

    她每天只煎两个蛋,她和丈夫一人一个。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可以吃下四个这样的煎蛋,但捉襟见肘[捉襟见肘(zhuō jīn jiàn zhǒu)]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的日子让她只能为他煎一个。因为有了这个蛋,即使就着一碗稀饭,丈夫也把早餐吃得很香。

    后来她开始给一个小火柴厂糊纸盒,每糊一个,可以赚到两分钱。每天她都会糊到很晚,第二天她几乎是在睡梦中做早餐。有一次,迷迷糊糊中,她被溅出的热油烫伤了手,丈夫便不允许她继续糊纸盒,她没有答应。最终的解决办法,是把做早餐的时间挪到前一天晚上。她煮好稀饭,再煮两个茶叶蛋,放在锅里,这样丈夫在第二天起床后,只需要在洗脸刷牙的间隙热一下便可。而那时,她可能睡得正香。

    起床后,她把剩下的茶叶蛋小心地藏起来。到了晚上,再偷偷把它和一枚生蛋一起放进锅里煮。日子过得很艰难,她知道,一个公交车司机,远比一个下岗女工更需要这个茶叶蛋。有时她会为每天能够不露马脚地省下一个鸡蛋而得意洋洋。

    一连几天,下班归来的丈夫都会带回来一个茶叶蛋,说路上买的,逼她晚饭时吃掉。理由是熬夜太累,需要营养。她没说什么,总是听话地吃掉。但当丈夫睡着后,她就会偷偷抹一把眼泪。她知道路上真的有茶叶蛋卖,但面前这个蛋,肯定是丈夫凌晨带走的那个。尽管她从没有看见丈夫带走这个蛋,然后在晚上回家偷偷带回来,但她知道细心而敏感的丈夫肯定会这样做。她知道自己的行为被丈夫发觉了。她想,这算什么事呢,本来她想省下一个蛋,但最终却让辛苦的丈夫每天没有蛋吃。

    她只好又把蛋煎成金黄的蛋饼,尽管第二天热热再吃时,味道会差很多。但她仍然煎两个,她告诉丈夫,还是一人一个。起床后看到桌子上只剩一个煎蛋,她愉快地笑了。她想自己以后该怎样为丈夫省下一个煎蛋而不让他发觉呢?直到吃完那个煎蛋,她也没有想出办法来。

    晚上丈夫回来,朝她笑:“我给你买了好多东西呢!”不知为什么,她突然感到不安。丈夫从身后变出一只烤饼,“多实惠的烤饼,”他说,“路上买的……熬夜伤身……你晚饭时加加营养。”

    她发现,那只烤饼从中间剖开,里面夹着一个金黄的煎蛋。

    一颗鸡蛋在我们当代人的餐桌上也许是极不起眼的,但它却是一个贫寒家庭中夫妻间爱的见证。常言道:“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对“贫贱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可令许多锦衣玉食却感情枯竭的人汗颜。读了这篇文章,也许那极普通的鸡蛋从此就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呢。

    1划出文中关于妻子的心理描写的句子,这些心理描写表现出妻子对丈夫怎样的感情?

    2说说下列句子各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1)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钟摆。

    (2)就算他们把每一分钱都掰成两半来花,也远不能维持庞大的开支。

    3你认为文章用“一个煎蛋”做题目,有什么作用?

    记叙文的线索应鲜明突出,明晰的线索使读者对文章有深刻的印象。

    装在信封里的母爱选自《文苑》,文苑杂志社,2006年1月。

    杨勇

    青海有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不幸罹患[罹患(lí huàn)]遭受灾祸或疾病。白血病。怀着一线对生命的留恋,她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宁波某医院求医。据说这里医疗设施齐备,治疗白血病的技术在全国数一数二。当然,这种病在医学昌明的今天来讲,也并非不治之症。专家就是这样讲的,只要找到合适的骨髓配型,手术的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然而,如同天文数字般的医疗费用却轻易地将这位年轻的母亲彻底击倒了,60万呀!这是足以导致一个家庭倾家荡产的数目。

    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泪水打湿了病床上的枕巾。反复思索、反复权衡之后,她终于说服家人,选择了放弃继续治疗,这是一个理智到了残酷的决定。等到真的作出了决定,有了思想准备,心情似乎反而有了些许平静。她开始慢慢地收拾东西,做好出院的一切准备工作。

    对于随时有可能终结的生命,她已经没有太多的怨言。她躺在病榻上,努力追忆这短暂的29年中的点点滴滴,应该向太多的人和物说声永别了。父母、丈夫、儿子,每一位亲人都让她不舍,尤其是3岁的儿子。他才那么小,就要经受与母亲的生离死别,这太不公平了,难道儿子将无法再拥有和别的孩子一样的母爱了吗?经过几天的思考,为了让儿子在成长的路上不缺少一份完整的母爱,她想出一个好办法。她提起手中的笔,她要给儿子写信,写好多好多的信。让他在今后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收到一封来自天堂的信件,在他3岁、5岁、10岁、18岁、29岁……生日或是某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亲手拆开那样一份特殊的礼物,感受那样一种扑面而来的浓浓的温情与祝福。作为一个母亲,这些饱含深情的语句是她馈赠[馈赠(kuì zèng)]赠送(礼品)。给儿子的全部遗产。

    “亲爱的孩子,这是妈妈给你写的第一封信,因为今天是你3岁的生日,妈妈祝你生日快乐!这封信应该由你爸爸念给你听,等你长大识了字,就可以亲自去读以后的信件了。妈妈在你这么小就离开你,也是不得已,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妈妈究竟是遇到了怎样的事情。你不会怪妈妈的,对吗……”

    “亲爱的孩子,今天你10岁了,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你现在一定可以自己拆开信封来完整地读信了,真为你高兴。妈妈离开你这么长时间,一定长高了吧!你是不是长得越来越像爸爸?我猜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不错,这一点像妈妈……”

    “亲爱的孩子,读到这封信的时候,你已经29岁了,长大成人了,妈妈的生命停止在了29岁那年,当时你才3岁。但是妈妈对你的爱却永远不会停止。希望你以后能认真做人,努力做事。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忘记,妈妈永远支持你、鼓励你、爱你……”

    儿子小的时候,常常听着爸爸用颤抖的声音为他念一封信,他似懂非懂,只是哭着要妈妈。等到懂事识字以后,他常常是流着泪一遍一遍地读着妈妈的信,尽管他小心翼翼,泪水仍然湿透了信笺。不过,妈妈的字迹并未模糊,反而好像越来越清晰了。儿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不一样,他从未感觉到母爱的缺失,只不过,他的母爱是装在信封里的。

    一位即将离开人世的年轻母亲,面对年幼的刚刚3岁的儿子,该是怎样的愁肠百结,痛不欲生!为了让儿子同别的孩子一样不缺少母爱,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给儿子写了一封封信。这将是一封封来自天堂的信,那“装在信封里的母爱”动人心魄,催人泪下。

    1文章的线索应能够体现文章的主题思想,想想这篇文章的线索是()。

    A母亲对儿子的爱B信C写信D儿子看信

    2这位年轻的母亲在放弃治疗后为什么“心情似乎反而有了些许平静”?

    3为什么儿子感觉泪水湿透的信笺上,“妈妈的字迹并未模糊,反而好像越来越清晰了”?

    4你会运用书信体这种文体吗?请给你的朋友或亲人写封信,谈谈心。

    记叙文的线索应是能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事物,它贯穿全篇,和材料共同表现主旨。

    礼物选自《读者》,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4期。

    [美]杰瑞·沃曼

    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儿,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儿,以补贴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冬天的一个傍晚,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黯然[黯(àn)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了。“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激动:“谢谢您了。”

    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过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

    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着菜篮子。

    “嗨,珍妮,”老人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还有,”老人略带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

    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

    这是一个平凡然而感人至深的故事:约翰和珍妮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他们还真诚地接济一个更清贫的老人;这个老人终于有机会可以回报给他们的礼物,恰是他们送给老人的圣诞礼物。文章短小而洋溢着浓浓的人间真情,正像那朵闪着晶莹水滴的玫瑰,美丽馨香。

    1阅读本文,说说文章的叙事线索是()。

    A邻里之间的互相关爱B圣诞节礼物

    C互赠礼物D约翰和珍妮对老人的接济

    2说说加点词的含义及作用。

    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3为什么珍妮送给老人礼物时要趁他不在的时候?

    4设想一下老人发现放在门口的礼物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记叙文的线索应能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纸篓里的老鼠选自《环球时报》,2005年11月23日。

    王悦/编译

    史蒂夫·莫里斯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的萨吉诺城,幼年随父母搬到底特律。他和班上的同学比,很“特殊”,因为他双目失明。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特殊”意味着被嘲笑,被冷落。小史蒂夫一度生活在重重自卑中,直到他遇见了本尼迪斯太太。

    在史蒂夫记忆中,小学老师本尼迪斯太太是颗永不消逝的启明星。她让史蒂夫发现了自己的天赋,教他勇于做个与众不同的人。本尼迪斯太太无疑是个睿智[睿(ruì)智]英明有远见。的人,她意识到光靠说教没法让9岁的顽童理解深奥的人生哲理。于是,她请来了一个“助手”。在“助手”的帮助下,女教师给史蒂夫上了一节难忘的人生课。他生命的乐章从此奏响。

    故事发生在一间狭小的教室里。本尼迪斯太太正准备上课:“安静,大家坐好,打开你们的历史书……”小学生们不安分地在凳子上扭动着,多数心不在焉。只有小史蒂夫默默无语。上堂课是体育课,孩子们刚从操场上回来,多数人还惦记着玩过的游戏,当然还有史蒂夫的洋相。

    “今天天气真棒,我知道你们宁愿在外面玩游戏,”女教师脸上露出微笑,“可是如果不学习,你们就只能一辈子做游戏。”

    “安妮,”老师提问,“亚伯拉罕·林肯是什么人?”

    安妮局促地低下头:“他……他有大胡子。”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笑声。

    “史蒂夫,你来回答这个问题。”本尼迪斯太太说。

    “林肯先生是美国第16任总统。”史蒂夫的回答清晰准确,毫不犹豫。他一向是个优等生,但学习好无法减弱史蒂夫的自卑感。除非意识到自己具有得天独厚的才能,否则史蒂夫将永远生活在自怨自艾[自怨自艾(yì)]艾:治理、惩治。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中。

    “回答正确,”本尼迪斯太太满意地说,“亚伯拉罕·林肯是我国第16任总统,南北战争就发生在那个时候……”话讲了一半,她突然停下来,做出倾听的样子,好像听见了什么异常的动静,“是谁在发怪声?”

    小学生们莫名其妙地东张西望,只有史蒂夫没动。

    “我听见一个微弱的声音,是抓挠的声音,”本尼迪太太神秘地低语,“听起来像……像是只老鼠!”教室里顿时乱作一团,女同学尖叫起来,胆小的孩子爬上课桌。

    “镇静,大家镇静,”老师大声说,“谁能帮我找到它?可怜的小老鼠一定吓坏了。”孩子们乱嚷一气:“讲台下面”,“窗帘后面”,“安妮的书桌里”……

    “史蒂夫,你能帮我吗?”老师向静静坐在座位上的史蒂夫求助。

    “OK。”小家伙回答,他挺了挺腰板,脸上闪着自信的光芒。“请大家保持安静!史蒂夫在工作。”本尼迪斯太太示意大家肃静,小教室里很快鸦雀无声。史蒂夫歪着头,屏息凝神,手慢慢指向墙角的废纸篓:“它在那儿,我能听到。”

    一点儿没错,本尼迪斯太太果然在纸篓里找到了那只小老鼠,它正躲在废纸底下,瑟瑟发抖,结果被听觉异常敏锐的史蒂夫发现了。历史课重新开始,一切恢复原状。但史蒂夫变了,一颗自豪的种子开始在这个黑人盲童的心里生根发芽,渐渐驱散了他的自卑感。每当心情低落时,他便想起那只纸篓里的小老鼠。直到多年以后,他才知道小老鼠不是意外掉进纸篓的,而是本尼迪斯太太特地请来的“助手”。

    今天,我们更熟悉史蒂夫的艺名——斯蒂维·旺德尔。他的与众不同带给我们无尽的享受。旺德尔集歌手、作曲家和演奏家于一身,摘取过22项格莱美大奖,有7张专辑打入美国流行乐金榜,获得美国音乐世纪成就奖,入选“摇滚名人殿堂”……这些都是因为曾经有只小老鼠“意外”掉进了纸篓。

    “史蒂夫,你能帮我吗?”老师这句简单的话语,奏响了史蒂夫生命的乐章,造就了一位集歌手、作曲家和演奏家于一身的音乐奇才。这句话,是一位老师送给一个“特殊”的学生无比珍贵的礼物——信任和鼓励!而那只神秘的小老鼠则当了老师的“助手”,功不可没。故事线索清晰,温馨感人。

    1这堂课的叙述线索是()。

    A一只小老鼠B本尼迪斯老师

    C本尼迪斯老师对史蒂夫的信任和鼓励D史蒂夫

    2为什么在史蒂夫的记忆中,“小学老师本尼迪斯太太是颗永不消逝的启明星”?

    3“于是,她请来了一个‘助手’。”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本尼迪斯老师为什么要请一只小老鼠做助手?

    记叙文的线索常常是一明一暗,明线索常常是某一人或物;暗线索常常是蕴含在事件中的某种思想感情。两者共同构成有机的情节整体。

    读完这一篇篇诠释人间真爱的文章,你是不是思绪万千,也急于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悟呢?请你先静下心来想一想:从小到大,你生活在爱的天地中,享受着来自亲人、师长、朋友的关爱数不胜数。要表现“爱”这个古往今来为人们所讴歌赞颂的主题,并显出新意,就应当选取那些生活给你的独特的“馈赠”来写,这个独特的馈赠即可作为构思的文章的一条线索,围绕这条线索来选材、组材,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你一定能写出生动的好文章。让我们归纳一下本单元关于文章线索的知识:

    1记叙文的线索应贯穿文章的始终,如《递给父亲一支烟》。

    2记叙文的线索应鲜明突出,如《一个煎蛋》。

    3记叙文的线索应是能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事物,如《装在信封里的母爱》。

    4记叙文的线索应能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礼物》。

    5记叙文的线索常常是一明一暗,两者共同构成有机的情节整体,如《纸篓里的老鼠》。

    本单元的文章在构思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文章的线索就是“爱的礼物”,借助这条线索表现了“爱”这个主题。这种方法你掌握了吗?

    打开记忆之门,细细地想一想:

    1父母给予你的情爱最多——爱是母亲脸上盛开的笑容;爱是父亲无言的关爱;爱是父母沉重的付出……

    2老师给予你的教诲最深——爱是一句批评的话语;爱是一堂生动的课;爱是一次难忘的活动……

    3朋友给予你的理解最真——爱是一个会意的眼神;爱是一次诚挚的鼓励;爱是上学路上的相约同行……

    4你给予过父母、老师、朋友、他人什么样的爱的馈赠?——一枝美丽的康乃馨;一双搀扶朋友的手;默默为别人做的一件事……

    感动你的“爱的礼物”一定还有很多,整理自己的思路。

    1请你根据“话题随想”1、2、3的提示,以“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线索清晰,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2请根据“话题随想”4的提示,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 孝心无价 ·

    中国是礼仪之邦。孝,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中小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之一。“孝”这个概念是抽象的,无形的,却表现在点点滴滴的理念中、琐琐碎碎的事情里。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而子女对父母的爱又回报了多少呢?检点自己的行为,对你父母,你尽孝了吗?哪怕是一句真诚的祝福,一句节日的问候,一次小小的行动……行孝要及时啊!

    怀着感恩之心品读,感受亲情的博大圣洁;

    用爱的眼睛去关注文中动人的细节;

    那情、那景、那人、那事,似曾相识,在回味中,可曾有顿悟,写下来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