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孝心无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

    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本文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关于孝的观点——孝心无价。开始对不孝的种种现象进行无情的抨击。然后,谆谆告诫人们行孝要及时,无论你用何种方式,价值都是相等的。

    1请你注意:“我不喜欢……”“我相信……”这样的一句话,它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与风格?

    2文章结尾处说“……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想想这是为什么?

    3读完此文,你对自己的父母想说什么,有什么感悟,把它们写下来吧!

    语言风格,指人们所用语言的总的气氛和格调。语言风格的形成,是由于交际情境、交际目的的不同,人们选用了相应的语言表达手段。

    不同的文章体裁,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如同是表达某个主题,一篇政论文和一篇小说所表现出来的言语气氛和格调是不一样的。

    用母爱打造的金牌

    劳动

    天津一中高三学生安金鹏在阿根廷举行的第三十八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荣获金牌,为中国的莘莘学子又争得荣誉。这位年轻的数学奇才成功的背后,有一段感人肺腑的伟大的母亲的爱的功绩。下面便是安金鹏自己的叙述……

    在我离家去北京大学数学研究院报到的那天,袅袅的炊烟一大早就在我家那幢破旧的农房上升腾。跛着脚的母亲在和面,这面粉是母亲用五个鸡蛋和邻居换来的,她的脚是前天为了给我多筹点学费,推着一整车蔬菜到镇上去的路上扭伤的。

    端着碗,我哭了。我撂下筷子跪到地上,久久抚摩着母亲肿得比馒头还高的脚,眼泪一滴滴滚落在地上——我的家在天津武清县大友岱村,我有一个天下最好的母亲,她名叫李艳霞。

    我家太穷了。我出生的时候,奶奶便病倒在炕头上,四岁那年,爷爷又患了支气管哮喘和半身不遂,家里欠的债一年比一年多。七岁那年,我上学了。学费是妈妈向人借的。我总是把同学扔掉的铅笔头捡回来,用线捆在一根小棍上接着用,或用橡皮把写过字的练习本擦干净,再接着用,有时连买铅笔和本子的几分钱也要去向人借。不过,妈妈也有高兴的时候,不论大考小考,我总能考第一,数学总是满分。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愈学愈快乐,我真的不知道天下还有什么比读书更快乐的事。

    我没上小学前就自学完了四则运算和分数、小数;上小学靠自学弄懂了初中的数理化;上初中也自学完了高中的理科课程。一九九四年五月,天津市举办初中物理竞赛,我是市郊五县学生中唯一考进前三名的农村小孩。

    那年六月,我被着名的天津一中破格录取,欣喜若狂地跑回家,没想到,把喜讯告诉家人时,他们的脸上竟堆满愁云,奶奶去世不到半年,爷爷也生命垂危,家里现已欠了一万多元的债。我默默回到房中,流了一整天的泪。

    晚上,听到屋外有争吵声。原来是妈妈想把家里的那头毛驴卖掉,好让我上学,爸爸坚决不同意。他们的话让病重的爷爷听见,爷爷一急竟也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安葬完爷爷,家里又多了几千元的债。我再不提念书的事了,把录取通知书叠好塞进枕套,每天帮妈妈下地干活。过了两天,我和父亲同时发现:小毛驴不见了。爸爸铁青着脸责问妈妈:“你把小毛驴卖了?你疯了,以后盘庄稼,卖粮食你去用手推、用肩扛啊?你卖毛驴的那几百块钱能供金鹏念一学期还是两学期……”

    那天,妈妈哭了,她用很凶很凶的声音吼爸爸:“娃儿要念书有什么错?金鹏考上市一中在咱武清县是独一份呀,咱不能让穷字把娃儿的前程给耽误了。我就是用手推、用肩扛也要让他念下去……”

    捧着妈妈卖毛驴得来的六百元,我真想给妈妈下跪、磕头。我太爱念书,然而这一念下去,妈妈又要为多我担多少难、吃多少苦?

    那年秋天我回家拿冬衣,发现爸爸脸色蜡黄,瘦得皮包骨似的躺在炕上。妈妈若无其事地告诉我:“没事,重感冒,快好了。”谁知,第二天我拿起药瓶看上面的英文,竟发现这些药是抑制癌细胞的。我把妈妈拉到屋外,哭着问她这是怎么回事?妈妈说自从我上一中后,爸便开始便血,一天比一天严重。妈妈借了六千元去天津、北京一遍遍地检查,最后确诊为肠息肉,医师要爸爸尽快动手术。妈妈准备再去借钱,可是爸爸死都不答应,他说亲戚朋友都借遍了,只借不还谁愿意再借咱们。

    那天,邻居还告诉我,母亲是用一种原始而悲壮的方式完成收割的。她没有足够的力气把麦子挑到场院去脱粒,也无钱雇人帮忙,她是熟一块割一块,然后用手板车拉回家,晚上在院里铺一块塑料布,用双手抓一大把麦穗在大石头上摔打……三亩地的麦子全靠她一个人,她累得站不住了就跪着割,膝盖磨出了血,走路更一颤一颤的……不等邻居说完,我便飞跑回家,大哭道:“妈妈,妈妈,我再不能读下去了呀……”

    妈妈最终还是把我赶回了学校。我的生活费是个每个月六十到八十元,比起别的同学的两百至两百四十,实在少得可怜。可只有我才知道,妈妈为这一点点钱,每月初就得一分一分地省,一元一元地卖鸡蛋、蔬菜,实在凑不出时,还得去借个二十、三十。而她和爸爸、弟弟几乎从不吃菜,就是有点菜也不用油拌,只舀点腌咸菜的汤搅和着吃。

    刚进天津一中的时候,第一堂英语课就把我听懵了。母亲来的时候,我给她说了怕英语跟不上的忧虑,谁知她竟一脸笑容地回答:“妈只知道你是最能吃苦的孩子,妈不爱听你说难,因为一吃苦便不难了。”我记住了妈妈的话。

    我有点口吃,有人告诉我,学好英语,首先要让舌头听自己的话,于是我常捡一枚石子含在嘴里,然后拼命背英文。舌头跟石子磨呀磨,有时血水顺嘴角流了下来,但我始终咬牙坚持着。

    半年过去了,小石子磨圆了,我的舌头也磨平了,英语成绩进入全班前三名。我真感谢母亲,她的话激励我神奇地跨越了这么大的学习障碍。

    一九九六年我第一次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天津赛区的比赛,获得了物理一等奖和数学二等奖,将代表天津去杭州参加全国物理奥赛。

    拿一个全国一等奖送给妈妈,然后参加世界数理比赛去。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把喜讯和愿望写信告诉了母亲。

    结果我仅得了二等奖,我一头倒在床上,不吃不喝,尽管这已是天津市参赛者中的最好成绩,可要报答含辛茹苦的母亲,实在不够啊!

    到了一九九七年一月,我终于在全国数学奥赛中,以满分的成绩获得第一名,顺利进入国家集训队,并在十次测验中夺魁。

    按规定,我赴阿根廷参加比赛的费用须自理。交完报名费,我把必备的书籍和母亲做的黄豆辣酱包好,准备工作就结束了。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看我依然穿着别人接济的、颜色、大小不协调的衣服,打开贮藏柜,指着袖子接了两次,下摆接了三寸长的棉衣和那些补丁摞补丁的汗衫、背心说:“金鹏,这就是你全部的衣服啊?”我不知所措,忙说:“老师,我不怕丢人。母亲总告诉我‘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穿着它们就是去美国见克林顿也不怕。”

    七月二十七日,奥赛正式展开。我们从早上八点三十分到下午两点,整整做了五个半小时的试题。

    第二天公布成绩,首公布的是铜牌,我不希望听到自己的名字;接着公布银牌,最后,公布金牌,一个两个,第三个是我。我喜极而泣,心中默默喊道:“妈妈,你的儿子成功了。”

    我和另一位同学在第三十八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分获金银牌的消息,当晚便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八月一日,当我们载誉归来时,中国科协和中国数学学会为我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此时我想回家,我想尽早见到妈妈,我要亲手把金灿灿的金牌挂在她的脖子上。

    那天晚上十点多,我终于摸黑回到朝思暮想的家。开门的是父亲,可一把将我紧紧搂进怀里的,依然是我那慈祥的母亲。朗朗的星空下,母亲把我搂着那样紧……我把金牌掏出来挂在她脖子上,畅畅快快地哭了。

    不多久的一天,天津一中礼堂里座无虚席,母亲和市教育局的官员及着名的数学教授们一起坐上了主席台。那天,我说了这样一席话:我要用整个生命感激一个人,那就是哺育我成人的母亲。她是一个普通的农妇,可她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却可以激励我一生。

    母亲曾说过:“妈没多少文化,可妈记得小时候老师念过的高尔基的一句话——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哩,你要是能在这个学堂里过了关,那咱天津、北京的大学就由你考哩。妈妈说这话的时候不看我,她看着那条土路远处,好像它真的可以通向天津、通向北京一样。

    如果说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那我就要说,我的农妇妈妈,她是我人生最好的导师。

    台下,不知有多少双眼睛湿润了,我转过身,朝我双鬓已花白的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本文有删改)

    读罢此文不觉眼眶湿润,犹如身临其境,为母亲的含辛茹苦所感动。好文章是用真情锻造出来的。本文的真情用母爱来浇灌,用孝子的心去体验,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就是“用母爱打造的金牌”。

    1读完此文,你读懂了这位伟大的母亲了吗?你觉得这位母亲身上都具有哪些特点?

    2“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讲述故事,熟悉这样的叙述方式,并说说这样叙述的好处?

    倒叙是叙述的一种。指不按照时空先后顺序,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首先写出来,然后再回转笔头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

    有一天他们会变老

    佚名

    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

    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管你有没有和他们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净;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过马路行动反应都慢了;

    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

    如果有这么的一天,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器官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替他们找人照料,并请你千万千万要常常探望他们,不要让他们觉得被遗弃了。

    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们,才会有耐心、才不会有怨言。当父母不能料理自己的时候,为人子女要警觉,他们可能会大小便失禁,可能会很多事都做不好。如果房间有异味,可能他们自己也闻不到,请不要嫌脏或嫌臭,为人子女的只能帮他们清理,并请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当他们不再爱洗澡时,请抽空定期帮他们洗身体,因为纵使他们自己洗也可能洗不干净。当我们在享受食物的时候,请替他们准备一份大小适当、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为他们不爱吃可能是牙齿咬不动了。

    从我们出生开始,喂奶换尿布、生病时不眠不休地照料、教我们生活基本能力、供给读书、吃喝玩乐和补习,父母的关心和行动永远都不停歇。

    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动不了了,角色互换不也是应该的吗?

    为人子女者要切记,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来,孝顺要及时。

    如果有一天,你像他们一样老时,你希望怎么过?

    看见的,是他们一天一天在变老;未看见的,将来一定会看见的。我们也会一天一天变老,在无情的自然法则中注入血浓于水的亲情吧,把无情稀释,让亲情常驻,因为谁都有变老的一天。

    1回答作者文尾的问题“如果有一天,你像他们一样老时,你希望怎么过?”

    2文章用一系列“如果……”组织语言,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标题是“有一天他们会变老”,你认为“他们”都指谁?

    我们都有这样一种体会,或是自己阅读文学作品,或是听别人讲述文学作品,我们的主观精神总是主动地、自愿地而且十分积极地随着作品活动,在这活动中,我们时而高兴喜悦,时而愤怒悲哀,时而不停地思索与猜测,时而不住地评价和判断,既分享了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也获得了对于作品形象意义的认识。我们把这种阅读文学作品时产生的愉快满足的精神活动叫做文学欣赏。

    最后的父亲节

    蔡玮

    今天是父亲节,我不知道这个节日从何而来,来了多久。今天要提起这个节日,源于一位关系甚密的朋友悲伤地告诉我,她正在经历最后的父亲节。她父亲患顽症身体每况愈下,医生给出的3个月的生命期限已所剩无几。我很少正面询问她父亲的病情,并非不关心而是不敢触及,生怕一有不慎便拉裂她的心。

    父亲尚健康时,她从家中搬出选择独居,问起缘由竟是因为父母的过分关爱。父亲被突如其来的病魔击倒后,她请了长假没日没夜地在父亲病榻前守候。这位个性坚倔的女孩每每疲倦地钻进被子后就止不住地哭泣。她说她真后悔那离家的决定,她说她多想再和健康的父亲一起重新生活几个春秋。

    这个时代造就了我们大多数年轻人叛逆不羁的性格,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在很多时候被我们注释为多余甚至累赘。我们想脱离所有束缚,在天空自由展翅,我们喜欢天马行空,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少管我”几乎成为我们对父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我在自立一段时间后,莫名地对父亲产生了排斥感,认为父亲已经被这个时代所抛弃,和这个世界的我已经格格不入。他的关爱一再得到的竟然是我的厌烦,父亲不停地嘘寒问暖、不停地说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不停地告诉我那些在我看来已经过了期的人生哲理。我厌烦父亲不停地问我今天怎么样、工作怎么样、感情怎么样,我几乎毫不例外地抱以不耐烦。渐渐地,父亲说得少了,问得少了,只是偶尔在我端坐电脑前时,走到我身后转悠着翻翻桌上的书,摸摸我的头,然后又一言不发地离开,让我的心微微一酸。我想我终有一天可以理解那些话语和举动的无法克制。就在我为人父的一天,我也一样。

    刚刚在问自己,如果这是我的最后一个父亲节,我会怎样?如果我的朋友是一面镜子,我想我会在镜中看见泪流满面懊悔不已的自己,并且清晰地看见那种悲痛于事无补后的更加悲痛。

    我们在社会里,同事中,朋友间是谦谦君子,窈窕淑女,数不尽的温文尔雅,宽容大度。回到家却把脸绷紧抵抗着父母的所有关爱,挑三拣四抱怨父亲干扰我们的私人空间,外界积蓄的压抑在父母面前以不同方式释放着。是的,我们明白他们是永远会原谅我们的人,所以我们一再地冒犯这些赐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人的父亲母亲。

    请对你年迈的父亲,请对你头发已稍许花白的父亲,好一点再好一点,像对待你的爱人一样对待他,像父亲爱你一样地爱他,像你将来爱你的子女一样地爱你的父亲。我不知道你的父亲正在做着什么。也许他正感觉孤独或者有些寂寞,他是多么希望和你说上一小会儿话啊。请合上书去陪你的父亲说些什么或给他拨个电话吧,也许只要一句:“爸,你和妈一切都好吗?”就能让他热泪盈眶。

    不要等到最后一个父亲节时,才泪流满面地告诉自己:“父亲,我爱你,我多想陪陪你!”和生命一样,我们只有一次做儿女的机会,请好好把握。

    后记:父亲节后的第二个礼拜天,那位朋友的父亲与世长辞。

    我们的爱曾经是那样怯懦羞涩甚至散漫,直到明白了那越来越弯曲的背影,直到懂得了永久保存在生命中的记忆和感情。人的一生可以经历许多个父亲节,但父亲只有一个,岁月长长,为什么不说呢——亲爱的父亲母亲,你的心我懂。

    1读完此文,你觉得应该如何认识父母,理解父母,爱父母?

    2这是一篇怀念父亲而又诉说愧疚之情的感人文章,你能说说为什么有这种情感吗?

    3父爱始终相伴在“我”成长的路上,请在文中找出表现父亲对“我”的爱的细节描写加以体会。

    后记是指文章在结束之后,用以交代人物的归宿、事件发展的远景或表现作者某种思想感情,使主题和人物表现得更为鲜明的情节部分。

    今年桂花不飘香

    刘若英

    从有记忆以来,家里的院子里就有一棵桂花树,每年秋天一到,整个院子就会飘起阵阵淡香味。

    最记得小时候的一个画面就是公公老爱站在树下拎着一杯水在那儿漱口,然后口里念念有词的不知道说些什么,我老以为那棵树会跟他聊天。

    我是跟着祖父母长大的。毋庸置疑,我就是家里的小祖宗。由于公公是一位将军,家里的副官更封我为“将军的将军”。由此可知我那一生在战场出生入死的公公,是如何地拿我无可奈何。

    有一年,一位李先生到一些老朋友家拜会,碰巧我放学回家看到一堆黑车子离开家的巷子,我跑回家问副官又是谁来了?然后看到桌上一个牛皮纸袋,我二话没说就拆开来,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内容为何,就听到一声雷声响起。公公大发雷霆地斥责我的行为,我以为他是骂我乱拆他的东西,没想到他竟然说我把他的牛皮纸袋拆坏了,那个袋子是可以再使用的。然后就一阵什么浪费国家资源啦,不爱惜东西等等的名号全给我套上。我备感委屈地哭了起来,不过就一个破纸袋嘛,他说得好像犯下滔天大罪。我不只哭,还从楼下哭到楼上给我婆婆听,再从楼上哭到楼下的房间,然后再遵照八点档的剧本,把房门反锁起来。公公骂得越大声,我就哭得越歇斯底里。当时大概整条巷子都被我们祖孙的二重奏给淹没了。之后慢慢的声音小了,我把耳朵挨着门板朝外听,屏息间听到公公走近我的房门,故作轻松地说:“袋子里头不就一张照片嘛,有什么好看的?那么丑!要就给你嘛!何必把我的袋子给拆坏了呢?”说毕,我就瞧见一张八开大的脸从门缝底下给塞了进来,上面写着:

    ××同志惠存,某某敬上。

    公公十六岁就进了军校,之后在战场上与日本军兵刀相见,几度死里逃生,可以说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老来过着半退休的生活,也仍是一派与俗世无争的气魄。

    如果你问他最喜欢的歌是什么?他可能会回答你他唯一知道的一首通俗歌《绿岛小夜曲》。如果问他会唱什么歌?那他一定毫不思索地回答你《黄埔军校校歌》。而这种耿直几近可爱的个性,也会表现在一些不那么恰当的场合。只要是任何婚丧喜庆要找他致词,他一定可以跟民族大义扯上关系。我常常觉得,那一对对的新人一定搞不懂他们两个人结婚跟国家的前途有什么关系?就像我每一次去大陆拍戏,离家前跟他辞行,他一定会语重心长地叮咛:“这一趟你去大陆,是身负重任,两岸的和平就全靠你了!”听罢我总要尴尬地跟祖母扮个鬼脸。可是现在回想起来,除了他们那一代的军人,又有谁会如此时刻胸怀忧国忧民的使命呢?

    我从来没有想过公公也会有老的一天。曾几何时他不太大声说话了,连路都开始懒得走,坐在那一张椅子上,一坐就是一天。慢慢地连饭也不肯自己吃了。看着他如此气若游丝,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跑到他跟前逗他,要他猜我是刘若玉还是刘若英?然后逼他说他最爱的就是我……早些年我在外头受了委屈,我就靠在他胸前,撒娇地跟他告状说有人欺负我,然后要他拿枪替我毙了他们!他会含含糊糊地回答说:“好!好!好!”可是后来,他的眼睛只看着远方,嘴里念的常是一些大陆老家的人、事、物。越后来又或者干脆完全不说话了。

    身体虚弱的公公进进出出医院好几回,直到那一天我正在参加舞台剧记者会的当儿,接到消息说医生送他进了加护病房。当我再见到他时,他的全身已经插满了管子。第一次,我听到医生不是对我说“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第一次,我听到医生对我说:“如果可能的话,家属请不要离开医院,怕通知不及。”第一次,我听到祖母用一种几近哽咽的语气求医生,希望至少能撑到儿孙到齐。也是第一次,第一次我感觉到公公会永远地离开我。

    在加护病房的那几个夜晚和白天,我仍然需要工作,我随身带着行动电话,每到一个地方就急着确定电话一定收得到。每一次铃声一响起,我的心跳就几乎要同步停止。一直要到对方的声音正常地出现我才能回过神来。每次收工冲到医院,看到祖母还坐在外头念经,我才能感受到自己还正常的呼吸。

    漫漫的长夜或者跟祖母一起祷告,或是回忆公公的点点滴滴。等到加护病房会客时间一到,我们才能进去看他。每次进去,围在他身旁一堆荧幕上的数字就掉落一点。那一点点,就如我的心被刮掉一块般。祖母不是握着公公的手,就是摸着他的头,轻轻地跟他说话,要他安心,然后在他旁边为他念经。有时候公公像是听懂了似的,看着祖母点了点头,有时还不自主地流下泪来。我不懂祖母哪来这么大的力量可以承受这一个与他生活了半个世纪的男人即将要离去的事实。祖母要我给他唱歌,我依偎在他耳朵旁唱《绿岛小夜曲》,却怎么也唱不准音。他倒也像是喜欢地点了点头。我扑在他的身上哭了起来,第一次,他没有话语安慰我……

    就在那几天中,家里人告诉我,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那棵跟我公公聊了一辈子天的桂花树枯死了。

    一九九八年八月二十二号上午十一点多,他终于不愿意再跟机器作战了。荧幕的画面归零。

    过了几天,在替公公整理东西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用过的牛皮纸袋,上头写着“刘若英小朋友收”。旁边公公还用毛笔附加写上,“代若英孙女保存之邮票”。我都忘了自己曾经收集过邮票。打开来看,全是一些完完整整,一套一套的旧邮票,还有几张我在读幼儿园时,老师发的只有手掌大般的,上头印着“奖”的纸片。所以将军公公毕竟不是无时无刻只有民族大义,孙女也是很宝贝的。望着这几个简单的毛笔字,我仿佛不意窥见他坚毅的躯壳里那柔情的心灵。而牛皮纸袋,每一个珍惜使用的纸袋,原来可用来包装他无微不至的心意。

    我带着这份再珍贵不过的牛皮纸袋走出门,看见那棵确已枯掉的桂花树,竟闻到扑鼻的桂花香。只是,今年满溢的香气不再出自院子的桂花树,而是从更深更远的地方飘过来,穿过千山万水,从我公公所在的地方飘过来。

    桂花之香,淡而弥深。如同“公公”的爱,隐而愈显。刘若英的文字有着淡雅的色调,但运思用情,祖父的性情便完整而丰润,对祖父的怀恋之情,不露其形,读罢,却已潸然。

    1文章最后一段说:“看见那棵确已枯掉的桂花树,竟闻到扑鼻的桂花香……”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2通过作者描述,你觉得“公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你觉得文中“桂花树”象征了什么?“今年桂花不飘香”又象征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事物间的联系,凭借心理感觉所产生的联想,以甲物示乙物,借以表达寓意和神情,这种修辞格叫做象征。

    在这一单元中,你比较广泛地阅读了许多篇关于天伦真情的动人文章,现在你应该进一步思考分析这些文章的相通与差异。比如,他们叙述角度的同异,叙述方法的特点,叙述的多种顺序,叙述人称的不同,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法的运用等等。

    《用母爱打造的金牌》、《今年桂花不飘香》是在记叙的文体中,突出和强化描写的笔法,是一种“记叙文描写化”。这种笔法能十分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事物的印象和情感。在描写化的记叙中,作者的目的不仅是让读者理性地感知,而且是使读者全身心、全人格地感受,并与被描写的对象产生共鸣。

    《孝心无价》、《有一天他们会变老》、《最后的父亲节》写的虽是生活中的一些片断或人物的一个侧面,但看起来似乎很平凡的题材中却寓有深刻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作者不仅要善于从重大的题材中看出重大的主题,而且也要善于从看起来是平凡的题材中,发现、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涵。

    “孝心无价”这个主题是关于父母与子女之爱的,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母亲用爱的羽翼,筑起了安适的小巢;父亲用爱的臂膀,托起小巢到充满阳光而又粗壮结实的树上。这血肉铸成的爱,汇成了不息的生命之河,那每一条波纹都是母亲的心、父亲的情,那每一朵浪花都散发浓浓的爱!只要捧起一片波纹,掬起一朵浪花,这博大的爱就会化作精美华章。充满孝心的你,为什么不拿起笔来试试呢?

    1孝心是一束火苗,它可以温暖母亲冻僵的手;孝心是一杯清茶,它可以抚慰父亲疲惫的心;孝心是一枝康乃馨,它能熨平母亲脸上的皱纹;孝心是一套宽敞的楼房,它可以为父母阻挡雨雪风霜;孝心是一顶博士帽,它可以显示出父母内心的自豪……请以“孝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母亲的一声呼唤,荡漾着爱的涟漪;朋友的一声呼唤,打开了紧闭的心扉。地球呼唤我们警醒,时代呼唤我们前行。呼唤是提醒,是关注,是引领。呼唤来自思考,呼唤源于真情。呼唤责任,呼唤坚强,呼唤燕子归来,呼唤童心不泯……生活中,多少美好的感情凝聚成一声声呼唤。请以“呼唤”的话题,写一篇文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