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孩子的故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法国儿童女作家梅莱娜在一首诗中说:“假如地球是方的,孩子们就有角落藏身。但是地球是圆的,我们不得不面对世界,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情感,看看他们是怎样在阳光和风雨中由幼苗长成茁壮的小树吧!也许你会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体会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揣摩、欣赏精美的词句,体味语言美;

    学习运用精美的语言、运用人物描写手法写文章。

    种妈妈选自《农家女》,2005年第2期。

    黄守东

    偏远山村三十里堡有个小女孩本来叫娇娇,可是自从妈妈走了以后,爸爸就给她改名叫盼盼,意思是盼望妈妈早日回家。妈妈是在盼盼不到两岁的时候离开家的,爸爸只说妈妈出了远门。可是盼盼还是从别人口中渐渐知道了妈妈是嫌山里太穷,狠心抛下她和爸爸离家出走的。盼盼懂事,她也不把真情告诉爸爸,她更不恨妈妈。只是默默盼望妈妈早点回来。妈妈走时盼盼还太小,还记不住妈妈的模样,好在妈妈给她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上的妈妈年轻美丽,亲切温柔,盼盼把这张照片精心收藏好,想妈妈了就拿出来看一看。她还经常对着照片呼唤妈妈,她觉得妈妈听见了她的呼唤,不管离家多远也会赶回来的。

    爸爸对盼盼很好,他又当爹又当娘的,尽量哄女儿开心,可是盼盼耳边却总响着一句歌词:“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七八岁的盼盼上学了。

    春季的一天,老师教了篇课文,名叫《种子》,老师说种子种到地里浇水就会发芽,玉米种下去长出玉米,小草籽种下去长出小草,小树种下去长成大树。盼盼听得两眼放光,她突然问道:“照片种下去,会长出妈妈来吗?”同学们笑了起来,老师摇摇头说:“只有种子才会发芽,照片不是种子。”小盼盼还是第一次不信老师的话。她放学跑回家急忙找出妈妈的照片来,捧在手里看了又看,然后在院里挖开一个小土坑儿,珍重地把照片种下去,小心地培好土,又细细地浇上了一瓢清水。然后盼盼跪在那一片儿新土前,学着邻居家电视里一个小和尚的样子合掌祈祷[祈祷(qí dǎo)]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妈妈,你快点长出来啊!”

    小盼盼天天为照片浇水,没事时就捧着小脸蛋儿望着那片种着希望的土地,想象着扑进妈妈怀抱的滋味。想着想着盼盼哭了,想着想着盼盼又笑了。

    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了,春天过去了,秋天也过去了,庄稼都收割上场了,可盼盼的妈妈还没有长出来。不过盼盼不灰心,她坚信妈妈一定会长出来的。冬天来了,盼盼给种下照片的地方盖上了小棉被,她不能让妈妈冻着了。

    在盼盼殷殷[殷殷(yīn yīn)]形容深厚而急切。的盼望中,万物复苏,又一个春天来到了山里。爸爸种在园里的黄瓜和豆角都已拱出了土,可是妈妈还没有长出来。这天是个星期天,爸爸下地去了,干完零活的小盼盼又坐在了种妈妈的地方,流着泪不断呼唤着妈妈,她真的已经等急了,她害怕这个春天照片还不发芽。

    什么东西落到了盼盼的脸上,热热的,她抬头一看,一个女人正站在跟前深情而又愧疚[愧疚(kuì jiù)]惭愧不安。地注视着她。刚才落在她脸上的,是那女人的泪。盼盼惊呆了,虽然面前的女人穿着打扮和照片上大不相同,可盼盼还是一眼认定她就是妈妈!但盼盼又一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她怕这又是幻觉又是梦。盼盼使劲揉揉眼,看见妈妈真真切切站在面前,正流着激动的泪水向她张开怀抱。“妈妈!”盼盼流着泪欢叫一声,像只小燕子般飞进了妈妈的怀抱。妈妈紧紧搂着盼盼,亲着盼盼。妈妈是从很远的地方赶回来的,因为她听见了盼盼的呼唤,不管走出多远,盼盼殷殷的呼唤都时刻响在她的耳边。经过多少次犹豫,妈妈终于走回了女儿的身边。盼盼却坚信这是自己创造了奇迹,她向下地归来含泪站在门口的爸爸骄傲地宣告:“爸爸,我把妈妈种出来了!”

    “照片种下去会长出妈妈来”,这是一个失去母爱的孩子殷殷的企盼,孩子声声深情的呼唤终于唤醒了母亲的心,唤回了母亲。是妈妈真的听到了孩子的呼唤吗?不,这是一种心灵的感应,爱的共鸣,文章对孩子的心理描写生动感人,读来令人泪下。

    1找出文中对盼盼的心理描写,概括盼盼思想感情的发展过程。

    2“想着想着盼盼哭了,想着想着盼盼又笑了。”请你说此时盼盼心里在想些什么?

    真切细腻的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情感世界,也可表现人物在一段时期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

    牢记黄金规则选自《读者》,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年19期。

    [美]苏珊·肖特

    “不许伤害我的小鸡!放下它!”我气昏了头,哭喊着。

    “偏不!”她回头瞪着我。

    我看见那只黑色的小母鸡扇着翅膀,极力想挣脱詹妮丝的魔爪。爸妈在后院里养了一些鸡,此刻,詹妮丝正抓住一只黑母鸡的脖子,就是不肯撒手。

    “詹妮丝,放开我的小鸡!否则,你一定会后悔的!”我大吼。

    “它是我的小鸡!”她一边说,一边攥得更紧了。

    四岁的我坚定地跺着脚,说:“你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你!”

    我冲进屋里,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在詹妮丝掐死小鸡之前,非得让她放手不可,我一定要保护我的小鸡!

    我径直跑到妈妈房间,找到一根给弟弟小萨米别纸尿裤的别针,又冲回后院。

    “放下我的小鸡,詹妮丝,要不我就用别针扎你。”

    “不!”她尖叫。然后我就一针扎了过去。

    最棒的就是,她终于放下了那只小鸡,可糟糕的是,我一点都不后悔扎了她。三岁的她跑回家,一边用最高的音量哭嚎,一边揉着她那只被别针扎伤的小胳膊。

    谢天谢地,我的小鸡安全了。我心满意足地走进屋子,可哪知这事儿还没完呢。

    梅迪,就是詹妮丝的妈妈,准是她向我妈告了状,反正我妈知道了这件事。我被她用一根桃树枝结结实实地抽了一顿。

    哇噻!如果你没挨过打,就想象不出那个滋味儿。我才四岁,就学到了重要的一课,那就是——再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桃树枝抽起人来更疼的了!桃树枝使我记忆深刻,很快就懂得了这个道理。

    妈妈想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出自宋代朱熹《中庸集注》意思是:用那人的方法还回去惩治那人自己。的法子让我明白,伤害别人的行为是不对的!以小小的皮肉之苦来教育一个孩子不要伤害别人,这种做法在今天看来似乎太严厉了,但我的经历证明它的确管用——我可不想再重上那一课。

    我一边哭,一边说对不起,我不该伤害詹妮丝。

    妈妈说:“等你爸回来,我会告诉他这件事。用那根尿裤别针,你可能会把詹妮丝伤得很重呢!苏珊,即便别人做错了事,你也仍然应该尊重他。两个错误加起来,永远不可能制造出一个正确!”

    我从没闯过这么大的祸,而且也没想到会让爸爸难过。我只是想救我的小鸡。

    第二天,爸爸回来过周末。我坐在水泥走廊上,爸爸出来坐在我身边,手里拿着一根尿裤别针。

    “你妈说你昨天用这根旧别针扎了詹妮丝。这是真的吗,苏珊?”

    “是的,爸爸。谁让她掐我的小鸡呢!”

    “我知道那只小鸡的事,苏珊。我想让你摸一摸这根别针的针尖,你就知道它有多尖了。来,轻轻摸一下,小心点。”

    我摇摇头,哭了起来。

    “它真的很尖,”爸爸接着说,“想想看,你要是被这根针扎了,会不会很痛?”

    “会痛的。爸爸。”我羞愧地低声说道。

    “你不可能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两个错误永远不会制造出一个正确。你必须学会动脑筋想出其他解决办法。如果你除了伤人以外,找不到别的解决办法,那就什么也不要做,等到有人帮你想出好办法后再说。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是的,爸爸。我本来应该去告诉妈妈的。”

    “这就对了,苏珊。即使面对做错了事的人,你也总要问问自己:如果别人也这样对我,我会高兴吗?如果你不乐意别人这样对待你,你就不应该这样对待别人。在生活中如果能遵循这条黄金规则,你就不会做错了。”

    文章写了一场抢救小鸡的风波,在这个事件中,“我”表现得很“勇敢”,动作果断,雷厉风行,可惜尝到了妈妈的桃树枝的可怕滋味,值得庆幸的是,爸爸赠予“我”的不是惩罚,而是一条做人的黄金规则,想想:这条黄金规则是否也可以成为你的行动准则呢?

    1看看“我”在夺回小鸡的过程中都做了什么?动作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2你认为文中最生动的动作描写是哪处?说说理由。

    3文章末段父亲提到的“黄金规则”,其实早在我们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已经告诉过我们了,你能说出来吗?

    准确具体的动作描写能够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继父节选自《读者》,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年17期。

    [美]贝丝·莫莉

    每当母亲节或父亲节的时候,都会使我想到我们国家还缺少一个节日——继父节。

    如果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节日,那么继父节应该是那些用他们的爱心和谨慎,在一个重建的家庭里建立起自己位置的勇敢心灵的节日。这就是我们家里为什么会有一个我们称之为“鲍伯的节日”的原因。这是我们自己的继父节的版本,是根据继父鲍伯的名字命名的。下面是我们的继父节的由来。

    那时,鲍伯刚刚进入我们的家庭。

    “你知道,如果你做了伤害我母亲的事情,我会让你住进医院。”正在上大学的男孩说,他比他的继父魁梧[魁梧(kuí wú)](身体)强壮高大。得多。

    “我会记住的。”鲍伯说。

    “你不要告诉我我该怎么做。”正在上中学的男孩说,“你不是我的父亲。”

    “我会记住的。”鲍伯说。

    正在上大学的男孩打电话回家,他的汽车在离家45英里的地方抛锚[抛锚(pāo máo)]汽车等中途发生故障而停止行驶。了。

    “我马上就到。”鲍伯说。

    老师打电话到家里,正在上中学的男孩在学校打架了。

    “我立刻就去。”鲍伯说。

    “噢,我需要一条领带与这件衬衫相配。”正在上大学的男孩说。

    “从我的衣柜里挑一条吧。”鲍伯说。

    “你必须穿个耳眼。”正在上中学的男孩说。

    “我会考虑的。”鲍伯说。

    “你认为我昨天晚上的约会怎么样?”正在上大学的男孩问。

    “我的意见对你有什么影响吗?”鲍伯问。

    “是的。”男孩说。

    “我必须跟你谈谈。”正在上中学的男孩说。

    “我必须跟你谈谈。”鲍伯说。

    “我们应该有一段继父和继子之间的共同经历。”正在上大学的男孩说。

    “做什么?”鲍伯问。

    “给我的汽车加油。”男孩说。

    “我知道了。”鲍伯说。

    “我们应该有一段继父和继子之间的共同经历。”正在上中学的男孩说。

    “做什么?”鲍伯问。

    “开车送我去看电影。”男孩说。

    “我知道了。”鲍伯说。

    “如果你喝了酒,不要开车,打电话给我。”鲍伯说。

    “谢谢!”正在上大学的男孩说。

    “如果你喝了酒,不要开车,打电话给我。”正在上大学的男孩说。

    “谢谢!”鲍伯说。

    “我必须什么时候回家?”正在上中学的男孩问。

    “11∶30。”鲍伯说。

    “好的。”男孩说。

    “不要做伤害他的事情。”正在上大学的男孩对我说,“我们需要他。”

    “我会记住的。”我说。

    这就是我们的“鲍伯节”的由来。男孩子们为他们的继父买了一件他们能够一起玩的新玩具。鲍伯能够赢得孩子们的尊重对我们全家人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他似乎一直都在我们背后支持着我们。

    “继父节”,多么新奇的想法!它来自于一个重建的家庭中的两个男孩,文章通过写他们与继父鲍伯的对话,反映出他们对继父的感情由敌对到接纳到需要和爱的变化过程,也反映出两个男孩子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

    1用横线划出在上大学的男孩子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正在上中学的男孩子说的话,看看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在日常生活中,这两个男孩子与继父的对话一定有很多,为什么选择这些语句进行集中描写?

    3继父鲍伯的语言简短,一般都是在回答两个男孩的问题,这表明他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4故事开头,正在上大学的男孩子警告继父不要做“伤害我母亲的事情”,结尾却告诉我“不要做伤害他(继父)的事情”。两句话很相似,却揭示了他截然不同的内心世界。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对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能反映人物的身份、经历、性格特点、思想感情等,还可推动情节的发展。

    致网虫儿子选自《小品文选刊》,2005年第4期。

    赵芹

    亲爱的儿子:

    刚刚打开你的爱机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你设置的开机问候真是吓了我一大跳,那低沉的一声“哈罗”让我忽然意识到,你已经是个大男孩了。

    真的,转眼间你已经16岁了,不再是那个像“附件”一样跟着我的小男孩,已经到了具有逆反心理的年龄,这就使得我们之间越来越无法“兼容”,“冲突”也越来越多。记得对我以前给你下达的命令,你的运行速度不亚于当今的P4处理器,可现在哪怕是让你倒个垃圾这样的小事,你都不大情愿,有时候我还得敲几次“回车”你才执行,遇到你不高兴的时候就干脆“死机”——根本不理我。

    有时逼你吃饭,我是怕你“系统”资源不足,“主板”受损,尽管你已经瘦得像一根“内存条”,你却毫不领情,有时我还得费神为你把饭菜发送到“回收站”。看着你漫不经心[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地吃着饭菜,我恨不得在碗里“剪切”了,直接往你嘴里“粘贴”!

    自从买了电脑回来,你的眼里就只有它,只要在家,你都是坐在电脑前。我担心你在电脑前坐久了会过早地“安装”上“视保屏”,担心影响你的学习,更担心你被网上的“病毒”传染,为此,我限制了你的上网时间。你却对我说,你的这一套“操作系统”版本太旧,需要“升级”。

    前天的家长会上,你们班主任说你的成绩明显下降,还说了你在学校的种种“非法操作”。比如作业没做好就顺手将同学的作业“复制”一份,上课时用小纸条给MM“发送”讯息(还画个小企鹅)。不能说这些都是电脑惹的祸,但至少你已经得了电脑综合症。就连你做作业时,看到有下划线的地方,你都会不由自主地伸出手去,用笔点一下。要知道,无论你点几下,它也链接不出答案来!

    我承认你在电脑方面有天赋,小小年纪就通过了省计算机中级考试,可是现在你不打好文化基础,将来还是会被社会“删除”的。大道理我不说,每次说你,你就会进入“睡眠状态”,只要你一听到开机的声音,或是“猫”叫,你就会“重新启动”,又来精神。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之间有些陌生,因为我越来越看不懂你了,就连你说的一些话,我甚至也要找个“金山词霸”翻译一下。在我眼里,你有时像加了密的文件,而我忘记了密码;有时像幅不知什么格式的图片,没有合适的看图工具打开它;更多的时候,你像一堆乱码,我看不懂,解不开;更不明白你那个十几个G的“硬盘”里到底装了些什么。

    说实话,我并不想改变你原有的“界面”,也不愿每天挂着个“黑屏”的脸面对你,更不愿“压缩”你的个性,只想用我的爱为你筑起一堵抵御侵袭的“防火墙”。我怕我管得太多,影响你“超屏发挥”,可是不管,我又怕你程序出错。亲爱的儿子,你能理解吗?——这颗做母亲的心?因为从你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我就中了“I Love You”病毒,而且它已经感染了我的“内存”,无药可救了。

    好了,我知道你快放学了,今天就聊这么多,我不想做你威严的母亲,就当我是你的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希望这封信对你有所帮助,还请你用“磁盘扫描”程序检查一下“系统”中的错误,用“杀毒软件”杀一下毒,或者干脆重装一下“系统”,那样运行起来会更快、更好!

    祝你重装成功!

    爱你的母亲

    这是一位母亲写给她的“网虫儿子”的情真意切的信,作者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叙写了儿子的言行举止,表达出一个母亲的忧虑和期望。这个“网虫儿子”的种种行为表现也正是当今信息社会中孩子们的状态的一个缩影,你也会从他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1这封信中写了“网虫儿子”的哪些言行举止?概括他的性格特点,你觉得他“面熟”吗?为什么?

    2这封信的语言非常独特,运用了大量电脑科技术语,表达恰切、风格幽默。联系语言环境,把这些术语“翻译”过来,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文章用书信体形式,这种文体便于陈述事实,倾诉感情,表达观点等。试给你的亲人或朋友写一封信,注意格式要正确。

    运用生动形象的、具有独特个性的语言来叙写生活现象,能达到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

    读完这个单元的五篇文章,请你掩卷回想,故事中的人物是不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照片种妈妈的盼盼、用别针做武器夺下小鸡的苏珊、正在上大学和正在上中学的儿子、网虫儿子……这些人物之所以栩栩如生鲜活灵动,是因为作者准确地抓住了人物的特征,成功地运用了描写人物的手法及精当的语言,使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呼之欲出。

    让我们来归纳一下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

    1运用心理描写,如《种妈妈》。

    2运用动作描写,如《牢记黄金规则》。

    3运用语言描写,如《继父节》。

    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平时应注意语言的丰富积累和灵活运用,生动形象富有个性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照你笔下的人物形象,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吗?

    1你最了解的人应该就是你自己吧!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我的自画像。

    2你最亲近的人应该就是你的父母了,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父母——父亲(母亲)的印象。

    3你最难忘的人是某一位长辈吗?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长辈——爷爷(奶奶)琐忆。

    4你最喜欢的人是你的一个好朋友吧?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朋友——师哥(靓女)×××。

    5你最敬畏的人是你的老师吗?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老师——我的老师。

    生活中一定还有许多人令你难忘,想想他们有什么独特之处。

    1请你精选语言,描写一个人的精彩生活片断,要求恰当运用人物描写手法,不少于300字。

    2请你仔观察身边的人,找出其独特的个性,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文章不少于600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