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微笑着生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生活,一个看似极简单的词,蕴含着极其深刻而丰富的哲理,如果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敏感的心,你会从生活这部百科全书中学到很多很多。

    阅读本单元文章,你会从中得到启迪,开启你的心灵之窗,智慧之门。

    了解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及作用;

    体会记叙文材料如何安排详略;

    学习合理安排材料,恰当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构思文章。

    快乐生活比第一重要选自《中国青年》,2005年第10期。

    雪小禅

    那天,一家人一起看王小丫的“开心辞典”,不时哈哈大笑。这个节目,充满了智慧和人性的美丽。

    总有梦想会被实现,也总有更多的陷阱虚位以待[虚位以待(xū wèi yǐ dài)]虚:空着。空着位子等候,而王小丫的微笑永远不败,不停地问你:“继续吗?”继续下去,或者成功,或者失败,退回到原点。这是逆水行舟的世界,不进则退。

    答对十二道题的人并不多,往往是到三道、六道或者九道题的关卡,因为一次失误,前功尽弃,被淘汰出局。但是选手依旧选择“继续”,面对这种刺激的新玩儿法,都不愿不继续。

    当时,我正在犹豫是否考研。就业压力太大,周围的人都纷纷考研考博,寻求暂时的避风港。可是,我需要继续读下去吗?我更渴望工作,到社会的风浪里磨炼自己。

    读大二的弟弟一直劝我:“姐,考研吧,现在大本还上哪儿混去啊?”

    “学历并不能证明一切。”

    “可是你想要出人头地[出人头地(chū rén tóu dì)]高人一等,超出一般人。就得读更多的书,继续向前!”

    我无言以对。

    思绪再跳到电视屏幕。新的一位答题者很幸运,已经闯到了第九道题。三个求助方法他已经全部用完,而这个题他毫无把握。他怀孕的妻子就在台下,关切地看着他。

    王小丫又在问:“继续吗?”“不。”思索半刻,他眉头开了,很肯定地说:“我放弃。”

    我一愣,王小丫也一愣。很少有人放弃,尤其在全国电视观众面前。兴许机遇好,蒙对了呢?弟弟不屑地说:“真不像个男人。太保守了!答错了往回扣分嘛,怕什么?”

    王小丫继续问:“真的放弃吗?”她一连问了三次。他一丝犹豫都没有,点头:“真的放弃。”“不后悔?”王小丫问。他笑:“不后悔,我设定的家庭梦想都已实现。应该得到的,已经得到了。”

    就这样,他只答了九道题,没有冲向完美的十二道。男主持人问他,“如果你的孩子长大后问你,爸爸,那天在‘开心辞典’你为什么放弃?”他说:“我会告诉孩子,人生并不一定非要走到最高点。”主持人问:“那你的孩子又问,那我以后考80分就满足了行不行?”他笑着回答:“如果他已经付出最大的努力,如果他对80分也满意,我赞同。不是每个人都要拿第一。人生懂得放弃,才会得到更多。”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那是一种更豁达[豁达(huò dá)]性格开朗,气量大。的人生态度吧。从来我们都认为要永远追求,要一直向前,哪怕跌得头破血流。爬山时我们要达到山顶,怕停在半山腰被人讥笑,跑步时我们要撞到红线,仿佛那才能触碰到幸福。

    可是为什么要继续?也许半山腰的风景更美丽,因为空气浓厚,各式各样的植物蓬勃生长;也许第一名还不如第二名幸福,因为除了胜利,人生还有更多趣味。

    是的,在学会进取的同时,也应该学会放弃。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一种美丽。放弃的姿势,是我们准确地衡量自己把握自己之后,作出的最现实的决定,它不是保守,不是退缩,而是为了保护自己想要的一切。

    于是,我决定彻底放弃考研,到一家公司从秘书做起,脚踏实地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不奢求总是拿第一,但是,不能不快乐生活。

    你一定也看过“开心辞典”吧?正如作者所说,这个节目“充满了人性的美丽”。作者叙述了一次观看“开心辞典”节目答题的过程,穿插了自己当时所面临的两种选择的处境,在文章后半部分抒写了对答题者人生态度的感慨,也表明了自己受此启发而作出的选择,叙述与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详略得当,中心鲜明突出。

    1文中详写的是()。

    A我面对考研还是工作的选择

    B“开心辞典”节目答题的过程

    为什么这样安排内容?

    2找出文中议论抒情的段落,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3文章的中心是()。

    A第一名还不如第二名幸福

    B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一种美丽

    C不奢求总是拿第一,但是,不能不快乐生活

    记叙文中能直接揭示中心的材料需详写;议论抒情常常出现在叙述的材料之后,起着揭示事件意义、点明中心的作用。

    寻找自己的伟大之处选自《中国青年报》,2005年4月18日。

    李发泉

    由于曾经做过教师,所以,经常有学生与我联系。一次,一个从工学院毕业不久的学生在互联网即时通讯中说,毕业之后,到人才中心求职,居然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很多工作都是他无法胜任的。最终他的结论就是自己一无是处[一无是处(yī wú shì chù)]一点对的地方也没有。

    我回复说,记得你当年很有激情啊,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游戏技巧,并且也很刻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那时候,你的许多古怪的问题和想法都令老师招架不住。那时候,我认为你是我所教过的为数不多的比较伟大的学生之一。

    他很惊讶,以为我在开玩笑。老师,你居然说我“伟大”?他说,我是在向你请教的,伟大是我这种人能担当得起的吗?我的那些东西算什么啊?我觉得自己如今是太渺小了。我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开始,我是带有一些玩笑成分的,后来,我觉得有必要认真起来了。就是伟大,我说,并且伟大之处还很多,你不会没有自己的优点吧,那就是伟大。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大学文凭,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你所具有的优点,只有善于发现自己的伟大,才能去做一些伟大的事。

    他说,试试看吧,不过,我还是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伟大。

    也难怪我的学生固执地否认我的观点,也不知道我的说教对他是否起作用。不过,事实就是这样:很少有人形容他人伟大,即使运用了这个词,限定的对象一般也是众所周知的真正的伟人。至于偶尔来形容自己,更多则是一种自嘲或玩笑。

    当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去甚远的时候,当我们无法使自己的工作尽善尽美的时候,当我们感到对很多挑战力所不及的时候,我们就会在困惑颓丧[颓丧(tuí sàng)]情绪纸落,精神委靡。中刻意凸现自己的渺小,如同自虐一样。

    这种情形是无意识的,由于夸张和恒定[恒定(héng dìng)]永恒固定。了自身的不足,不自觉中我们把自己的创造力抹煞了。于是,我们只有躲在角落里,一边咀嚼着草根,一边偷偷羡慕他人头上成功的花环。我们习惯上把发现自己的渺小之处作为一种谦逊的美德,其实,善于寻找自己的伟大之处才是弥足珍贵的人生态度。只有努力争取,任何不足只能退避到伟大之后,伟大往往在不经意间产生。凡人都有伟大的一面。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小男孩在暑期寻找工作,正好有一个牧师需要人手为他推销《圣经》。牧师对其中的两个男孩十分满意,因为他们两个口齿伶俐,对第三个男孩则不太满意,因为这个男孩口吃得很厉害。但最终,牧师还是允许他们都去试一试。

    一天工作结束后,牧师来检查他们的成果。牧师问第一个男孩:“你出售了几本《圣经》?”第一个男孩回答:“35本。”牧师认为这不是他所期望的。然后,他问第二个男孩。第二个男孩回答说:“75本。”牧师说:“很好。”最后,他把目光转向第三个男孩,尽管牧师对这个口吃的男孩不抱希望,但还是问了同样的问题。口吃的男孩结结巴巴地回答175本。”牧师十分惊讶,问他如何能卖出那么多。男孩说:“我……我……告诉他们,如果……他……他们不买,我……我……就要……为……为他们……读……读一读。”牧师十分高兴,把这个男孩抱起来,称赞他说:“真是太伟大了!”这个男孩认识到了自己还有“伟大”之处,后来,尽管他有口吃的毛病,但并不影响他走向成功,最终,他成了一个富有的商人。

    这个男孩之所以成功,不仅因为他受到了平生第一次最美妙的“伟大”的赞词,更在于他善于把自己的缺点向伟大的一面转变。口吃,使他在经商谈判中被认为诚实可靠。

    当然,我们不需要他人的赞美,自我认定也足以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式。发现自己的伟大并不是愚蠢地自我膨胀和自高自大,而是一种务实的生存哲学。

    一是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并相信自己的这些优点是独一无二的;二是要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并相信自己的缺点并非不可改变的“绊脚石”;三是积极去争取一切适合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要知道,伟大的一面就存在于扬长避短、不断求索的进程之中。

    既然“快乐生活比第一重要”,那么我们就可以无所事事了吧?不,“善于寻找自己的伟大之处才是弥足珍贵的人生态度”——人生需进取!文章叙述了两件事:第一,“我”的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工作,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第二,三个推销《圣经》的孩子中,口吃的一个出售最多。在每件事情叙述后都有对于事件的议论,揭示了事件的意义,文末两段议论又是对全文的总结,文章思路清晰、中心突出。

    1文章的结构是()。

    A叙→议(反面)

    B叙→议(正面)

    C议、总结全文,点题。

    2文中的两件事在详略安排上的特点是()。

    A第一件事叙述更详细

    B第二件事叙述更详细

    C两件事叙述均较详细

    3划出文中三处议论的文字,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

    4那个口吃的小男孩的经历是不是给了你很大的触动?说说你的感受。

    文章可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来构思,议论随事生发,便于直接揭示事件意义;各部分之间或并列或层层递进或两相对比、相辅相承;篇末议论起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的作用。

    甜咖啡选自《心灵驿站》,京华出版社,2004年7月。

    佚名

    一位年轻人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工作。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把一个包装好的漂亮盒子拿给在井架顶层的主管。年轻人抱着盒子,快步登上狭窄的、通往井架顶层的舷梯[舷梯(xián tī)]上下轮船、飞机等用的梯子,当他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时,主管只在盒子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又让他送回去。于是,他又快步走下舷梯,把盒子交给领班,而领班也是同样在盒子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他再次送给主管。

    年轻人看了看领班,犹豫了片刻,又转身登上舷梯。当他第二次登上井架的顶层时,已经浑身是汗,两条腿抖得厉害。主管和上次一样,只是在盒子上签下名字,又让他把盒子送下去。年轻人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转身走下舷梯,把盒子送下来,可是,领班还是在签完字以后让他再送上去。

    这时他有些愤怒了。他尽力忍着不发作,擦了擦满脸的汗水,抬头看着那已经爬上爬下了数次的舷梯,抱起盒子,步履艰难地往上爬。当他上到顶层时,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了,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他第三次把盒子递给主管,主管看着他慢条斯理地说:“把盒子打开。”他撕开盒子外面的包装纸,打开盒子——里面是两个玻璃罐:一罐是咖啡,另一罐是咖啡伴侣。年轻人终于无法克制心头的怒火,把愤怒的目光射向主管。

    主管又对他说:“把咖啡冲上。”此时,年轻人再也忍不住了,“啪”的一声把盒子扔在地上,说:“我不干了。”说完,他看看地上的盒子,感到心里痛快了许多,刚才的愤怒全释放了出来。

    这时,主管站起身来,直视他说:“刚才让你做的这些叫做‘承受极限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会遇到危险,这就要求队员们有极强的承受力,承受各种危险的考验,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完成海上作业任务。很可惜,前面三次你都通过了,只差这最后的一点点,你没有喝到你冲的甜咖啡,现在,你可以走了。”

    承受是痛苦的,它压抑了人性本身的快乐,但是成功,往往就是在你承受常人承受不了的痛苦之后,才会在某个方向有所突破,实现最初的梦想。可惜,许多时候,我们总是差那一点点……

    品过那苦中带甜的咖啡吗?它使人清醒、振奋、令人回味。可惜,文中的年轻人没有喝到自己冲的甜咖啡,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写年轻人三次传递一个神秘的盒子,详略安排得当,最后揭开谜底,故事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篇末议论精当,言有尽而意无穷。

    1文章写年轻人三次传递盒子,哪次最为详细?为什么这样安排?

    2文章末尾作者说:“可惜,许多时候,我们总是差那一点点……”你认为“一点点”指的是什么?

    3你在学习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承受极限”的经历吗?你喝到“甜咖啡”了吗?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

    文章在叙述某一件事时,可以详写其中的某一个阶段,以此来达到突出中心的效果。在叙述的基础上作简要的议论,可启发读者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

    一个贫穷的小提琴手选自《阅读》,2005年第6期。

    凡华

    在繁华的纽约,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震撼人心的事情。

    星期五的傍晚,一个贫穷的年轻艺人仍然像往常一样站在地铁站的门口,专心致志地拉着他的小提琴。琴声优美动听,虽然人们都急急忙忙地赶着回家过周末,还是有很多人情不自禁[情不自禁(qíng bù zì jīn)]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地放慢了脚步,时不时地会有一些人在年轻艺人跟前的礼帽里放一些钱。

    第二天黄昏,年轻的艺人又像往常一样准时来到地铁站门口,把他的礼帽摘下来很优雅地放在地上。和以往不同的是,他还从包里拿出一张大纸,然后很认真地铺在地上,四周还用自备的小石块压上。做完这一切以后,他调试好小提琴,又开始了演奏,声音似乎比以前更加动听更加悠扬。

    不久,年轻的小提琴手周围站满了人,人们都被铺在地上的那张大纸上的字吸引了,有的人还踮起脚尖看。上面写着:“昨天傍晚,有一位叫乔治·桑的先生错将一份很重要的东西放在了我的礼帽里,请您速来认领。”

    人们看了之后讨论纷纷,都想知道是一份什么样的东西,有的人甚至还等在一边想看个究竟。过了半小时左右,一位中年男人急急忙忙跑过来,拨开人群就冲到小提琴手面前,抓住他的肩膀语无伦次[语无伦次(yǔ wú lún cì)]伦次:条理、次序。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地说:“啊!是您呀,您真的来了,我就知道您是个诚实的人,您一定回来的。”

    年轻的小提琴手冷静地问:“您是乔治·桑先生吗?”

    那人连忙点头。小提琴手又问:“您遗落了什么东西吗?”

    那个先生说:“奖票,奖票。”

    小提琴手于是就从怀里掏出一张奖票,上面还醒目地写着乔治·桑,小提琴手举着彩票问:“是这个吗?”

    乔治·桑迅速地点点头,抢过奖票吻了一下,然后又抱着小提琴手在地上疯狂地转了两圈。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乔治·桑是一家公司的小职员,他前些日子买了一张一家银行发行的奖票,昨天上午开奖,他中了五十万美元的奖金。昨天下午,他心情很好,觉得音乐也特别美妙,于是就从钱包里掏出五十美元,放在了礼帽里,可是不小心把奖票也扔了进去。小提琴手是一名艺术院校的学生,本来打算去维也纳进修,已经定好了机票,时间就在今天上午,可是他昨天整理东西时发现了这张价值五十万美元的奖票,想到失主会来找,于是今天就退掉了机票,又准时来到了这里。

    后来,有人问小提琴手:“你当时那么需要一笔学费,为了赚够这笔学费,你不得不每天到地铁站拉提琴。那你为什么不把那五十万元的奖票留下呢?”

    小提琴手说:“虽然我没钱,但我活得很快乐;假如我没了诚信,我一天也不会快乐。”

    读完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惋惜:小提琴手那么穷,还得自己挣学费,却把五十万美元拱手送还了人家!其实这正是他令我们敬佩的原因:小提琴手虽穷但志不短,他的精神是富有的,人格是伟岸的!文章巧设伏笔,悬念迭出,读来引人入胜。略写了星期五傍晚小提琴手在地铁入口演奏,详写了第二天黄昏他又来到这里送还奖票,插叙了事情的原委,结构紧凑。文章没有对事件的集中评论,小提琴手的话揭示了事件“震撼人心”的意义。

    1划出文中插叙的段落,体会:文章完全按时间顺序排列事件和运用插叙相比,有哪些不同?

    2请你运用议论的表达方法,给文章续写一个小段落,可评点人物或事件。

    3文章第二段是略写,但是否可以不写?

    记叙文在叙写若干件事情时,能够有力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突出中心的事件需详写,其他与中心有关的事件可略写,或运用插叙形式帮助读者了解相关情节。记叙文常借文中人物的语言来达到议论点题的目的。

    没有人拒绝微笑选自《新民晚报》,2005年4月15日。

    马国福

    单位位于闹市区,上班时间经常有小商小贩趁门卫不注意,偷偷溜进办公大楼,推销商品。有时我们专心致志地工作时突然有商贩敲门,有的甚至不敲门直接推门进来推销商品,打扰我们的工作,让沉浸在材料中动脑筋的我们头疼不已,十分反感。

    有一天,一个小伙子敲门走进我们办公室,礼貌地说:“对不起,打扰一下,请问你们是否需要电脑清洁纸巾?如果需要,我可以给你们优惠。”见多了形形色色[形形色色]形容事物品类繁多,各式各样。上门推销的商贩,专心工作的我们对此并不感冒。一位同事说:“我们不需要你的产品,不要扰乱我们的工作秩序,上班时间不允许推销商品,请你离开好吗?”深受其扰的我们一脸不悦,给他冷冰冰的脸色。

    他并没有沮丧,带微笑温和地说:“不买也可以啊,容许我给你们试一下产品好吗?”还没等我们同意,他很快拿出一包纸巾擦拭我们电脑有污垢的部位,动作十分投入、认真、娴熟,但埋头工作的我们并没有买他的账。见状后他还是礼貌地说了声:“对不起,打扰了,再见!”

    片刻,他又来了,说:“你们领导说了,需要这种产品,请你考虑考虑好吗?”一个同事开玩笑地说:“领导需要就让领导去买,我们不需要,请你还是走吧!”同事的话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他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冷漠而放弃可能赢得的希望,努力详细地介绍他所推销的产品的性能和好处。最终,我们谁也没有理睬他,在我们看来,他很自讨没趣。他使出浑身解数[浑身解数(hún shēn xiè shù)]解数:武术架势,路数。比喻全身的本领。推销,但是,无论他怎么游说,我们没有一个人动心。最后,他还是微笑着离开了。

    第二天他又来了。还是一样的诚恳、一样的期待,我们一样的冷漠、一样的脸色。很坚决地拒绝了,并明确告诉他:如果再来打扰我们工作,我们就不客气了。让我纳闷的是,不论我们对他有多么讨厌、冷漠、拒绝,他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没有一点不悦的表情,微笑着进来,微笑着离开。我在想,如果我遇到这样的情况,肯定早已放弃了。

    第三天他还是来了,但得到的还是同样的遭遇。我们以为吃了几次闭门羹[闭门羹(bì mén gēng)]被人拒之门外。的他会放弃,第四天不会再来了。没想到的是第四天他又准时出现在办公楼内。考虑到单位电脑较多,我们答应买他300元的产品,前提是他必须拿出正规有效的发票,否则不予购买。他的发票是上海市的,尽管有水印,可财务人员不在,我们不能确定发票真伪。最终我们明确告诉他不要了,请他到别处去推销。他眼里闪出一丝希望的光芒,连声说谢谢,微笑着告退。

    第五天他仍然来了,出乎意料的是,他不但带了价值300元的产品,还带了税务部门的发票鉴定证明!我们买下了他的产品。他临走时,我一改往日的冷淡,热情地问:“我真的服了你,难道你就没有想到过放弃?”他一脸阳光,给我一句掷地有声[掷地有声(zhì dì yǒu shēng)]掷:扔、投。形容人所说的话坚定有力,语义崇高。的话:“没有一块冰不被阳光融化!没有人拒绝微笑,就这么简单。谢谢,我走了。”

    我愣住了,想想也是,我们给他太多冷漠冰霜,但是最终被他的执着融化了。

    没有人拒绝微笑,且这种执着的微笑精神,往往是通向成功的道路。

    “微笑”竟有如此大的魔力!青春年少的你,是不是在人生的路途中也遇到过艰难和坎坷呢?试着用“微笑”去面对吧,因为“没有一块冰不被阳光融化”!文章写了小伙子一连五天上门去推销他的产品,遭到四次冰冷的拒绝,但最终他用微笑融化了坚冰,他成功了。文章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文末的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与开头的“十分反感”形成强烈反差,令人感慨。

    1小伙子连续五天推销他的产品,艰难的第一天写得最详细,成功的第五天却写得很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

    2说说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第二天他又来了。还是一样的、一样的期待,我们一样的冷漠、一样的脸色。

    (2)第三天他还是来了,但得到的还是同样的遭遇。

    (3)没想到的是第四天他又准时出现在办公楼内。

    (4)第五天他仍然来了,出乎意料的是,他不但带了价值300元的产品,还带了税务部门的发票鉴定证明!

    3划出文中描写小伙子微笑的表情神态的句子,并说说你的感受。

    4你认为文章末尾一段放在开头是否可以?它的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吗?

    文章在叙述一系列连贯事件时,详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事情来突出中心,其他阶段则概述辅助。

    你在学习写作文的过程中,是不是得到过这样的评语:“流水账”、“中心不突出”?明白它的含义吗?是指你的作文材料安排等无详略之分,因此也就看不出重点,不突出重点又怎能表明主旨、突出中心呢?这样的文章无疑是失败的。有的同学想用大段的议论、抒情来使自己的文章“主题深刻”、“中心突出”,这样的文章也是失败的,因为“议”无法代替“叙”的作用,只有在成功叙述的基础上自然生发出来的议论、抒情才能真正起到“点睛”的作用,而且记叙文中的议论不宜堆砌,它通常是精辟的,有时甚至只是一两句,只要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就能够彰显中心,费力少而收效大,那么详略究竟怎样安排?议论、抒情究竟如何运用?

    回顾本单元文章:

    1记叙文中能直接揭示中心的材料需详写,其他材料略写,如《快乐生活比第一重要》。

    2在夹叙夹议类的文章中,有时所叙材料相对来说均较为详细,共同表明一个中心,如《寻找自己的伟大之处》。

    3记叙文在叙述一件事时,可详写其中某一阶段来突出中心,如《甜咖啡》。

    4记叙文在叙写几件事时,能表现人物、揭示中心的事需详写,如《一个贫穷的小提琴手》。

    5记叙文在叙述连贯事件时,可详写其中的一件事来突出中心,如《没有人拒绝微笑》。

    6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要因事而发、简明扼要。一般出现在文末或开头,有时出现在文中,也可借文中人物之口来表达。

    1生活教给我们的太多,我们要学会、记住的也无比丰富。你在生活中获得过经验教训吗?那种经历一定是刻骨铭心的。想想:生活告诉了你什么?

    2生活中,你获得过成功吗?走向成功的历程一定充满坎坷,最关键的一步是怎样迈出的?想想:生活需要什么?

    3生活的长河中,感动你的也许不是那日夜不停奔流不息的波涛,而是那激起的一朵朵浪花在阳光下闪烁,捕捉那感人的片断,想想:生活的精彩瞬间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4你对于未来一定有许多美好的期望,实现它需要走过漫长的路途,可是只要执着地追求,生活就会回馈以厚礼,想想:你对生活的憧憬是什么?

    5生活中有狂风暴雨,也有晴空万里;有荆棘丛生,也有芳草如茵。品味生活,感受生活。想想:生活的色彩是什么?

    在生活中你学到的,记住的一定还有很多。

    1选取生活中令你感触最深、记忆最深的事件或片断,构思一篇记叙文,要求:详略得当,中心突出,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2生活像一条奔流的长河,河中有美丽的鹅卵石,岸边有缤纷的花朵,慢慢采摘吧,终有一天它们会变成无价之宝。请以《生活,真美》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