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亮出你自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简·爱说:“我渺小,我孤独,但当我们的灵魂走过坟墓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我们都一样。我们都有闪光之处。”

    是啊,我们都有闪光之处!看看本单元各篇文章是怎样勇敢地亮出自己的吧!至少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和写作一种启迪。

    阅读本单元,你简直就是在品味一个个美妙的故事,可它又的确道出了人生的感悟。

    认真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感悟的;

    品味文章,体会阅读时怎样才能巧妙地把握主旨;

    掌握感悟表达的方式,学会表达感悟。

    亮出你自己选自《现代女报》,2004年8月10日。

    许知远

    在跑道上,第一步的领先很可能意味着最终的胜利,所以决定你一生中的成败得失的,或许就在于你是否敢亮出你自己。

    作为学生,我最害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而且我发现周围的同学也和我一样。每次上课的时候,当教授提问时,我总是习惯把头低下去,生怕教授的眼光扫到自己。

    一次外语课上,一位来自商业银行的专家讲演。做讲演的人总是希望有人配合自己,于是他问道,教室内有多少学经济的同学?可是没有一个人响应。但我知道,我们当中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学习经济的,可是由于怕被提问的原因,大家都沉默着。专家苦笑了一下说,我先暂停一下,插个故事讲给你们听。

    “我刚到美国读书的时候,大学里经常有讲座,每次都是请华尔街或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讲演。每次开讲前,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周围的同学总是拿一张硬纸片,中间对折一下,用极其醒目的颜色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在座位上。于是当讲演者需要听者响应时,他就可以直接看名字叫人。

    我不解,便问前面的同学。他笑着告诉我,讲演的人都是一流的人物,当你的回答令他满意或者吃惊时,很有可能就预示着他会给你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事实也如此,我确实看到我周围的几个同学因为出色的见解得以到一流的公司供职。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机会不会自动找到你,你必须不断地醒目地亮出你自己,吸引别人的关注才有可能寻找到机会。我发现中国学生在这方面实在不令人满意,他们太过含蓄或者说是怯懦[怯懦(qiè nuò)]胆小怕事,他们不习惯让别人看到自己,或许这样你会过得轻松,但是你决不会得到更大的成功。我想你们中的每个人都有凌云斗志,关键是你的第一步必须是找到赏识你的人,这对沉默的人是非常困难的……”

    几分钟的话结束后,有人笑笑,有人不屑一顾,但是我明显看到有更多的同学举起了手或做一些暗示:我可以回答。

    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竟有这么大的学问?简直是灵魂的巨大触动:今后绝不再“含蓄”,不再“怯懦”了,一定要敢于亮出自己,因为这是决定你一生中成败得失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本文给我们深刻的感悟。文章开门见山亮出这一主旨,仿佛是迫不及待地要告诉我们作者的这一感悟。文章写得主题突出,条理清晰,流畅自然。

    1文章所传达的对于生活的感悟是什么?

    2本文所叙述的事件中,致使作者产生感悟的关键情节是什么?读后你思忖自己的经历,感悟到了什么?

    3本文作者亮出感悟的位置是怎么样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许多文章往往开宗明义,它的开头显示着文章的主题,认真品读开头,往往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主题。

    眼镜选自《作文成功之路》。

    张玉华

    小时候我是个眼睛又大又水灵的女孩。有一天放学后,和一群同学嘻嘻哈哈地往家走,突然,我们对戴眼镜的过路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笑看眼前的闪亮的“玻璃”,说是“智能的象征”、“博士派头”、“大学生的模样”。叽叽喳喳议论不休。

    随着个头长高,书本变厚,上初一的时候,我的书包里多了一副金边眼镜。一次数学测验,把书包摸了个遍我也没有找到那个“宝贝”,结果,把黑板上的“1”看成了“7”,“8”看成了“3”。等到成绩公布时,那个十位数的9倒过来了,我不禁失声痛哭起来。哭声很奏效,恶作剧的同桌男孩很愧疚,眼镜“完璧归赵[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地归还本人。”了。

    也许是少女不识愁滋味,戴着金边眼镜的我,乐陶陶地闯进爱美的花季时,感觉竟是那样措手不及。每每看到别的女孩那双忽闪的明眸,自己只能自我安慰:“其实,我的眼睛也挺大的。”

    不知哪一天,报纸上出现“博士伦”的广告,随之电视广告也相继出现了。我这个乡下的女孩,当然买不起,于是在心里说:“那‘博士伦’也不过如酸不可食的葡萄而已。”

    时过境迁,渐渐明白不戴眼镜的和戴眼镜的,戴“隐形”眼镜的或是戴“有形”眼镜的,终究差不了多少。人除了外表美还有心灵美呢!所以,心里也就平静多了,对诸多的事情也就宽容起来。

    于是,我常想:女孩的美也许真的不会集中在一双明眸,况且戴上眼镜或取下眼镜也各有情味:高兴时戴上它,世界一片光明;不高兴时摘下它,模模糊糊,“眼不见为净”。静观世事变迁,笑谈镜里镜外,出入自如,也算洒脱。

    这是生活的一种况味[况味]境况和情味,也是对生活的品尝。

    文章通过“我”与眼镜的故事:笑眼镜——离不开眼镜——愁眼镜——明白了眼镜,传达了作者的感悟:“人除了外表美还有心灵美呢!”可贵之处在于这感悟的表达不枝不蔓,水到渠成,借助“我”之心理活动,表达得既明白又自然得体,且情节跌宕有致。品味该文,特别是对于自己的“缺陷”不满的人,它仿佛是给了你一缕阳光,让你的心胸豁然开朗。

    1本文表达作者感悟时运用的过渡语是什么?读本文,用文中的感悟关照自己的生活,你能酿制一种怎样的新的感悟?

    2我们在第一人称叙述的作文中,表达感悟的过渡语经常是:“这件事使我认识到……”、“这件事使我懂得……”等等,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

    3学了本文,我们便掌握了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记叙文亮出感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感悟于何处显示?

    许多文章往往卒章显志,它的结尾显示着文章的主题,认真品读结尾,往往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主题。

    永不放弃选自《年轻人》,2001年4期。

    张民

    这是美国北纽约州小镇上一个女人的故事,她从小就梦想成为着名的演员。18岁时,她被舞蹈学校辞退,学校给她的母亲的辞退信上写道:“众所周知,我校曾经培养出许多在美国甚至在全世界都着名的演员,但是我们从未见到过哪个学生的天赋和才能比你的女儿还差,她不再是我校的学生了。”

    退学后的两年里,她靠干零活谋生,工作之余她又去参加排练。排练没有报酬,只有节目公演了才能得到报酬,但在她参加排练的每个剧目公演前,她总是被人叫到一边,被告知“你没有天赋和才能”,不能参加。

    又是两年后,她得了肺炎。住院三周以后,医生告诉她,她以后可能再也不能行走了,她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萎缩](身体、草木等)干枯。了。已是青年的她,带着演员梦和病残的腿,回家休养。

    她相信自己有一天能够重新走路,经过两年的痛苦磨炼,无数次的摔倒,她终于能够走路了。又过了18年——整整18年!她还没有成为她梦想的演员。

    在她40岁的时候,她终于获得了一次机会,扮演了一个电视角色,结果她成功了!这个角色对她非常合适,她成功了。在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的就职典礼上,有2900万人从电视上看到了她的表演。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加冕时有3300万人欣赏了她的表演,到了1953年看过她表演的人数超过了4000万。

    这就是露茜丽·鲍尔的电视专辑。

    观众看到的不是她早年致残的跛腿[跛(bǒ)腿]腿有毛病,走起路来身体不平衡。和一脸的沧桑,而是一位杰出的女演员的天才和能力;看到的是一个不言放弃的人,一位战胜了一切困苦而终于取得成就的大人物。

    露茜丽·鲍尔,她简直没有任何成功的希望!然而,她却千真万确成功了!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是什么使她由小人物成为大人物?是“永不放弃”的精神。本文裁剪合理,详略得当,读来耐人寻味。读了露茜丽·鲍尔的故事,你的灵魂一定震颤了:你的先天条件比她可是好得多了!你完全可以比她更成功!你感悟到了吗?

    1露茜丽·鲍尔的梦想历程中,在成名前是怎样的?用自身的条件和露茜丽·鲍尔比较,你想到了什么?

    2文章写露茜丽·鲍尔十八年的奋斗历程,却只写了(),文章显得裁剪合理,详略得当。

    A一封信B干零活谋生

    C一句话D医生的一句定论语

    3本文并不像前两篇文章一样由作者直接议论点明主旨,那么它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像本文一样,许多文章的主题,往往隐含在结尾处对所记叙的事件中人物命运的评价里,认真品读这部分内容,往往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主题。

    你想一鸣惊人吗选自《台港文学选刊》,2001年第7期。

    刘墉

    说个有意思的故事给你听。

    有位非常走运,又非常不走运的警官。

    非常走运的是他做了十几年的警务工作,由小警员上升为警官,一直到将近退休,居然没遇过一次强盗,没有开过一次枪。

    他非常不走运的是,就在他退休的前一天,经过一家银行,正看见有人抢劫,于是掏枪吓阻,不幸对方也有枪,而且比他先发射。他在最后一天的任上,手中握着他一辈子没真正用过的枪,枪里居然忘了装子弹。

    你说这警官笨不笨?又倒霉不倒霉?他说不定正因为隔天要退休,所以没装子弹。他也可能想,反正口袋里有子弹,遇到情况再装也来得及,没想到歹徒当面拔枪。他难道不知道,作为一个值勤的警官,枪里总要有子弹,即使一辈子遇不见一次盗匪,他也应该随时清理枪械并到靶场练习,因为“携枪千日,用在一时”,平时总要为战时做准备?

    如果换做你是他,你会不会像他那么笨?你一定不会,对不对?

    但是让我问你,如果你很喜欢诗词,那么背几首给我听吧!你很爱古文,那么背一篇《岳阳楼记》或《桃花源记》吧!你背得出来吗?

    我再问你,如果你已经学了好几年钢琴,也自认为弹得不错,有一天家里来了许多朋友,大家起哄,要表演几首,你是不是立刻开一场小型演奏会呢?抑或你会说“没有准备,怎么弹”。

    说到音乐,你知道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柏恩斯坦是怎么一夕成名的吗?那是1943年,在他担任乐团副指挥的时候,有一天演出之前,正指挥生病了,临时由他代为上场。25岁的他,在后台紧张得要死,但一上台就什么紧张都忘了,他尽情地发挥,只记得整场演奏结束,台下的观众起立、鼓掌、尖叫。柏恩斯坦就这样“一鸣惊人[一鸣惊人]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常不露声色,突然做出惊人的事情。”、“一炮而红”。用那一个晚上的“机遇”,开创了下面50年的“柏恩斯坦时代”。

    当你羡慕他的“机遇”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怎么临时接到命令,立刻能从容应付,而且表现得无懈可击[无懈可击]懈:松懈,破绽,漏洞。表示叫人找不到破绽。呢?

    他怎么对当天演出的曲子那么了解、那么熟练呢?

    他怎么好像随时都准备好,仿佛一个出勤的警员,枪里总装着子弹,随时准备出发呢?

    再说个故事吧!你知道唐代大诗人陈子昂21岁到京师,是怎么在“一日之内名满都下”吗?陈子昂有一天遇见个卖琴的人,开价百万,大家都买不起,陈子昂却运来现金,当场买下。四周的人问:“想必您一定琴弹得非常好。”陈子昂说:“我确实善于此。”大家又问能不能欣赏一下呢。“可以!”陈子昂说,“明天请大家来我家。”第二天,大家都到了,陈子昂准备了酒肴招待,捧出琴,对大家说:“我陈子昂有文章上百卷,大家不知道,居然对这区区弹琴的小技感兴趣。”说完把琴举起来,当场砸碎,并且把上百卷文章分送给大家。就这么一天陈子昂成名了。

    当你想陈子昂未免太诈,而且家里必定十分富有的时候,你想没想过,如果换做你,并且有人为你出钱买琴,准你砸琴,你又是不是能在一天之间,拿出上百卷的好文章给大家看呢?

    陈子昂不是跟柏恩斯坦一样,早有准备吧?

    再往前看一个你最熟知的故事吧!刘备三顾茅庐,跟诸葛亮一席话,就托以重任,请出孔明。孔明如果没有两把刷子,刘备会折服吗?如果今天换做你,也“躬耕[躬耕]躬:亲自,自身。亲自耕种。于南阳,苟全[苟(gǒu)全]苟且保全性命。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平日对天下大事毫不关心,毫不思索,有一天刘备造访,你能提得出那许多“经国之宏论”吗?孔明是不是在隐居的时候,也时时用功、处处用心,所以能一鸣惊人呢?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一夕成名、一鸣惊人,可是有几人知道“一鸣惊人”的人,绝不是临时抱佛脚,恶补考上学校的那种人!能“一鸣惊人”的,必定在他“不鸣则已”的时候,不断养精蓄锐;能“动如脱兔{1}”的,必定在他“静如处子”的时候细细观察;能“一夕成名”的必定在那一夕之前,有着千百个夜晚,暗暗地演练。于是你可以想象,柏恩斯坦在担任“后备指挥”的时候,是多么得可怜。他有才华,但是没机会,只能静静地看那正指挥在台上演出,接受掌声。

    所幸他终于得到发挥的机会,更所幸他随时都在充实自己、准备自己,如同陈子昂写作百篇好文章,诸葛亮细窥天下大势。

    请问,你有没有随时准备好你自己?抑或,你是只有到考试才读书,只在到演奏时才练熟整首曲子,只有遇到匪盗才装填子弹的人。

    你会不会像那位警官,该开枪的时候开不了枪,第一次应战就死了?

    本文作者耐人寻味地讲述了诸多的故事,让我们明白:要时时刻刻准备着一鸣惊人。文章运用第二人称口吻,读来亲切、自然。警官的故事一定让你刻骨铭心,陈子昂、诸葛亮的故事一定令你进一步深思,让你感悟深深。

    1本文采用了第二人称叙述的口吻,认真品读,看看有什么优点?

    2刘墉的许多文章都是深刻的哲理通过生动的故事和耐人寻味的评论表现出来,通过本文看刘墉,他的文章像我们许多同学的文章信笔挥洒不在乎文体也不在意是否有一个中心吗?

    3本文与前几篇文章的共同点都在于通过故事揭示人生哲理,但本文与其他几篇文章的不同之处在于()。

    A开宗明义B卒章显志C含蓄蕴藉D层层深入

    4读本文,你对自己有什么告诫吗?

    许多文章的主题,往往显示在每一部分内容后的议论归结中,层层深入,认真品读各部分内容后的议论归结话语并将其综合,往往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主题。

    我们的作文本中,随处会看到这样的评语——“内容空洞”、“尚欠深刻”……看了这样的评语我们常常一筹莫展,疑惑了,甚至惊讶了!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读了本单元,你完全能够领悟“内容空洞”,“尚欠深刻”这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了吧?看,这里的所有文章表达感悟都有依托的事件;这里所有的文章叙述事件都有对感悟的显示。读来,内容充实了,主题深刻了!

    语文教材一单元作文指导,要求我们“有感而发”。文章写作中,怎样“发”这“感”啊?回味一下这个单元的文章,你至少能够掌握五种表达感悟的方法:

    1开宗明义地直接在开头表达感悟,如《亮出你自己》。

    2卒章显志地直接在结尾揭示感悟,如《眼镜》。

    3通过对人物命运的评价间接地揭示感悟,如《永不放弃》。

    4通过故事中人物话语间接地揭示感悟,如《永争第一》。

    5通过各部分的议论层层深入地揭示主题,如《你想一鸣惊人吗》。

    本单元,五篇文章都共同演绎着一个内容——亮出你自己。它一定会撞击你的心灵!其实“亮出你自己”,还有更多的内容,更深的层次。静心沉思,好好感悟,你一定会把“亮出你自己”演绎得更加丰富多彩!

    亮出你自己,我们可以这样想:

    1你应该想到无论对于父母,还是对于朋友、对于未来……我都是独特的唯一——我很重要。

    2你应该感受到自己的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我就是自己的上帝。

    3你应该感悟到自己被自己打倒才是最可怕的——要战胜自我。

    4你还应该感悟到自己敢于亮出自己的残缺其实也是一种美——揭起你的遮羞布。

    5你更应该想到虽然我不完美,但我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天生我才必有用。

    好好品味自我,你的感悟还会更多。试着再想一想。

    1感受自我,亮出自我。在自我的经历中搜寻难忘的事,使自己产生感悟的事,让那事件连同感悟一同写出来,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2物流长,无处不有景;人海阔,无处不兴波。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的故事发生,一定有一些故事曾经让我们感动。对自我的生活进行“切片”,以《感动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