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诵读,体会其中的情韵;
用心、用笔记录下使你感动的语句。
慢慢走,请注意欣赏
罗西
“漫步”就是学会伫足,懂得凝听,常常欣赏……就是如风一般,流淌在千片万片活动的绿叶之间,无止无休,簌簌地弹奏……空间如许,时间如许;岁月不居,时间尚且是过客,何况一生不满百年的小小个人呢?
有一只鹅天生没有脚掌,两只细棍似的脚无法平衡它的身体,所以它只能匍匐前进,或是站起来突然之间跑得飞快,但是一停下就惨然摔倒。像我们骑脚踏车时,车子在动就不会倒下;但是一停下,没有支撑点,就会倾倒。有个行人看到这一切,动了恻隐之心,将它买回家,替它装了义肢,穿上婴儿的鞋子,鞋子上还得打个洞,使它游水时,水可以从鞋中漏出来,以免鞋太重把它拖到水底溺死,所以那鹅就变成了一只穿着鞋子的鹅了。这个“行人”是两腿不能走路的刘先生,平常上街都是摇着轮椅,但是他一点也不怨天尤人。他说:“我走得很慢,但是比正常人看到的更多。”比如别人看不到那只残缺的鹅,而他却“有幸”看到。
在欧洲阿尔卑斯山中,一条风景很美的公路上,挂着一句标语:“慢慢走,请注意欣赏!”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都有些像上公厕——“来也匆匆,去也冲冲!”很少有人会提示我们“慢些走,风景在漫步中”。讲究效率没有错,但是,若有一颗从容的心,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看得更多,吸收更多?消化不良,不仅是胃的事,也可能是心灵的事。
现代人像参加赛跑的马,拼命往前跑,除了终点的白线之外,什么都看不见。成龙曾说过,他的演艺事业是成功了,但是错过了许多的人生季节。别人有四季,而他也许只有炎热的夏天,结果他看不到春天的嫩芽,秋天的红叶以及冬天的白雪……有一次心血来潮想开车去学校接儿子,结果天都黑了,仍然不见儿子出来……一个美国老牌歌星也曾感伤地说:“一次,在表演间隙,有人递给我一份电报,是我的妻子拍来的,我们的第四个孩子出生了。突然,我觉得很难过,每一个孩子出生时,我都不在家,我的妻子独自承担养育孩子的辛苦。我从来没看过孩子们走第一步的样子,他们天真的哭、笑,我都没听过,只有从太太那里得到间接的描述。我和我的朋友也疏远了,我好久没去摸书本,或者看看花园里的树木。我曾经答应和妻子一起去度假,却总因为忙碌而取消……”
那位残障的“行人”刘先生现在是一名画家,他说,人生处处是风景,关键是有心捕捉。当然,还必须有“情”,一个步履匆忙的人,往往容易变得冷漠。结果,因为寡情而对万物视而不见。人生几何,即使你走再远的路,路还是那条路,只有被心灵吸收的光色芳香,才是我们人生中的真正收藏。所以,他建议,不妨每周抽出一两天的时间来走路,因为风景在漫步中。
“风景在漫步中”讲得多好呀!如端居一隅,老死一地,安于细碎,安于庸常,就不会喜欢风景,更不会看到风景。为了观赏风景,就得上路,就得在匆匆的人生旅途中驻足,去欣赏一棵老树、一片落叶,这会让我们想到自然的恒久和人生的短暂,催促我们在有限的时光中探寻无限,探寻适情适性的生活。
1文中举了许多例子用以说明主题,仔细品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有人不同意文中的观点,认为人生短暂,应该多干些实事而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游山玩水上,对于这种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并谈谈你的理由。
3文尾建议每周抽出一两天时间来走路观风景,你认为这种做法可行吗?说出你的理由。
作文时,摘录一段精警的名人名言、文言诗文或从文章中摘出一句可以概括或“透视”全文的话,单独成段,放在题目的下面,正文的前面,以提高或凸现文章,丰富文章内容,或提示文章结构,吸引读者注意,增强文学色彩,给文章戴上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就是题记。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汪国真
友人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
去年,我应邀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次笔会。那是我第一次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
一天,友人陪我游西湖。那天细雨潇潇,水天一色,风景宜人的西子湖尽在蒙蒙烟雨之中。放眼望去,烟波浩渺,如诗如画,不由感叹:西湖风光,名不虚传。
不料,友人淡淡一笑:“西湖虽秀,见得多了,不足为奇。”
友人的话使我缄默良久。
不由想起,前些年在广东上学,暑假回家,陪外地的同学游京都,瞧他们到了故宫、长城、颐和园,一个个欣欣然、奋奋然的样子,不禁觉得好笑。
几天下来,他们游兴不减,我却感到精神倦怠。每每在他们玩得兴高采烈之际,颇生打道回府之念,只是怕扫了同学兴致,方才一忍再忍,舍命陪君子。
大凡再好的地方,若被自己的步履踏过,也就全觉得兴味索然,诚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记得第一次发表作品的时候,尽管脸上还装模作样一副镇定漠然的样子,心中却早已乐得不知姓什么好。最后,毕竟按捺不住心头的狂喜,终于撕下“假面具”,吆喝上三五好友,去学校附近的馆子,结结实实撮了一顿。
及至作品发表多了,那份漠然才“弄假成真”。大概,这也是因为,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这是一种青春的活泼,这是一种不满现状的感觉,这是一种向更高目标跋涉的动力。
在人生中,长久保持这种感觉并非易事。特别是对于那些走过了许多名山大川和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人来说,更是这样。
对于这样的人,很容易产生的是“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感慨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踌躇满志。
应该说,能在一片“景色”中沉湎,在满堂“喝彩”中陶醉,是人生的一种幸运,因为毕竟没有多少人能有“景色”可以回味,能有“喝彩”声可以慰藉;但这更是人生的一种不幸,因为这无疑是生命和才智的巨大浪费。
漫漫人生之路,自然的风光没有穷尽,人类的事业没有顶点。
我想对自己说的是: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是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须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是的,快乐永远存在于追求的过程中: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探索无止境,人们所谓的登峰造极也只不过是追求下一个目标的起点,也正是因此,人类才会发展到今天。求知没有终点,人类的征服欲也没有终点,快背上你的行囊,去探寻前方陌生的景色吧!
1“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2“大凡再好的地方,若被自己的步履踏过,也就会觉得兴味索然”,你有过这种感觉吗?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句话?
3文章贵有点睛之笔,你认为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是什么?并说出你的理由。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是指不同的人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油然产生的与作品的艺术形象有着某些相同、相近或基本一致的思想感情。
为自己树一帧风景
陈定涛
早就想为自己树一帧风景,让狂放的风卷走昨日的沉淀。不求它多么美丽迷人,只为它紧扣住我的心扉,牵住我的思绪。
早就发觉我无法超越脆弱的思念,日里、夜里,徐风轻送,送去的是我心对你心的真诚,送不走的是相思。
在每个恍惚的刹那,给所有梦幻的日子认真谱上欢快的乐曲,为自己虔诚地祈祷。树下那帧永恒的风景:红红的太阳、飘浮的白云、潺潺的流水、欢歌的小鸟……画的中间便是你——我思念的归结。我所有的心事,所有的想法和念头,一切的一切都孕育其中。
漫漫的长夜,守着这帧风景。你的音容,你的笑貌,你的可爱都入我梦来。多少次无言的追随引来莫名的失意,过去那些缥缈的企盼全被岁月蹉跎成了泡沫。望着风景深处的你,颤落沉重的惆怅,紧攥手中的思念,一起走过的日子同悲同喜,同唱过的歌相知相交。思念的泪水滴落在我干涸的心田,慰藉我辗转的身影。细细端详你年轻的发梢倾吐芬芳。远山、长空、流风都是我无岸无边的思念。静静地独坐,望着你深情的双眼,回忆的往事阡陌浮现眼前,离别时的伤感,相见时的欢颜,无聊的日子在想你中充实,如同一张白纸上密密地写满大字。
每天捧着这帧风景,我读你春风般的温柔,夏雨般的朦胧,秋意般的矜持,冬雪般的洁白。读出你的欢欣,我的快乐。我努力探索,寻求你我心里的默契,在岁月尘埃飘满的日子里,让我奇迹一般地与你相逢。即使天翻地覆,风吹雨打,阴霾的雨天也有你撑开的雨伞给我依靠。痛苦的等待已被纯真的痴想掩埋,朦胧中,我洒落的泪花汇集成河。步入这帧风景,满河的苦涩追不上我漂泊的足迹。春风唤雨滋润我相思的日子,浸湿那片属于你我的港湾。心中的你进入我的梦幻,抚平我空白的心房。抑郁不住无与伦比的甜蜜,我长歌于水光山色之中,让岁月摄下我轻快的身影。
守着这帧风景,我心灵回归自然,生命的流火照亮那一片心灵的夜空,没有一丝虚伪和敷衍、牵强和世故。爱我所爱,我骄傲地宣布我再不是匆匆的过客。虔诚地为这帧风景涂上五彩的颜料,记下我无尽的守候,然后开启一面帆,写下岁月的絮语:无悔。风景里,我易感动的心扉为你唱着纤柔的歌,默默地为你祝福。白云悠悠那是我长夜捎来的问候,终于懂得尽心的付出才是拥有。
用我满心期望画成这帧风景,与我呼吸与共,相牵相连,缠系我的一生,流淌于我的血脉之中,使我感到踏实与温馨。哪怕血液流尽也不后悔——我如山情思醮满鲜红的血浆。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是唯的一旅人。一个人若对自己的心灵有约,就会以全身心拥抱生命,在生命的历程中不断发现欣喜,对生活倾满热情,在自己的心中树上一帧风景。
1读完全文,你读出作者究竟想为自己树一帧什么样的风景吗?
2文章用诗一般语言表达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情,仔细品读,感受作者字里行间中透露出的感情,并且记录下你认为优美的语句。
3“为自己树一帧风景”你体会到其中的含义了吗?你认为你可以为自己树一帧风景吗?写出你心中属于自己的风景。
抒情散文是侧重于抒发感情的散文,它主要是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愿望。一般用第一人称来写。或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者直抒胸臆,颂美斥丑,以此来激发人们的爱憎,给人们以感染。
比征服者更有力
小七
从雪山归来,有人告诉我:人真渺小。
但我们似乎并不需要长途跋涉,到雪山上去寻觅这一朵真理的小花。人的渺小,并不需要去远处找来一个超级庞大物做对比。世界上最高、最庞大的事物,是天空。不需要到雪山上,在马路上一抬头,就能看见它,无可企及,笼罩一切。
在雪山上,也许天空更澄澈,星星更大。但那是一个更美的天空,不是一个更大的天空。
之所以在雪山的天空下,才感到自己的渺小,是因为在城市的天空下,人已经不再思考这一类问题。一些人回到城市两天,就把刚刚得来的启示又统统还给了雪山和记忆,一切又周而复始。在雪山之间,他不曾幻想过去占有一两颗星星,而在城市里,太多没有被占有之物,使他感到永恒的匮乏和焦虑。
据说,登山已经变成了富豪们的新游戏,似乎人世间已经没有更值得征服的东西,似乎富豪们已经成功到只匮乏一样东西:下一个征服对象。
当年,拿破仑在自己周围见不到哪里还有敌人,哪里还有帝国可以夺取的情况下,决定出征俄罗斯。他的舅父菲舍红衣主教恳求他不要同时招来天上和地上的敌意。拿破仑拉着舅父的手,把他领到一扇窗户前,问道:“您看到那颗星吗?”“看不见,陛下。”“仔细看看。”“陛下,还是没看见。”“可是,我看见了。”
把看不见的星星留给目光深远的征服者吧,我们可以满足于仰望被他忽视的其他所有的星星。
拿破仑晚年身体虚弱,只能像儿童一样玩耍,他在圣赫勒拿岛的花园里挖了一个小水池,在里面养了几条鱼,但是不久鱼就全死了,他叹息道:“跟我有关的东西,都躲不过打击。”1812年2月底,拿破仑躺在了床上,再也没有起来,“当年我搅得世界天翻地覆,现在却连眼皮也抬不起了。”
懂得一点养鱼的技艺,能够灵活地闪动眼皮,你就可以在某个时刻,比征服者更有力,更自由。
人类虽然不断地征服着大自然,但大自然,在给予人类资源的同时也吞噬着人们美丽的家园,征服者在面对自然与欲望时总是这样同时扮演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演着一幕悲喜剧,令人叹惋不已。
1文中所举的拿破仑的例子是不是可有可无?想想它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试着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并用一句话概括段落大意。
3读完文章,你知道了比征服者更有力的是什么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散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品种也很多,如速写、随笔、文艺通讯、传记、游记、杂文、日记、书简等等。一般来说,根据作者所采用的不同表达方式,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阅读这一组文章,那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现实性强的文体风格,一定使你了解散文了吧。散文和诗词比较,它不受格式、韵律的限制;散文和小说比较,它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突出的人物形象。就表达方式而言,它可以叙述,可以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或者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兼而有之。就选材而言,它可以写人、记事、明理,还可以描绘景物,抒发感触。既可以写一人一事一景一物,又可以溶天南地北,古今中外于一炉。就结构而言,它不拘成法、格式,如行云流水、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散文不散。无论什么表达方法,什么材料,什么结构形式,只要一纳入作品,它们就应融合为一体,成为作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比征服者更有力》这两篇散文,有叙述、有议论,既讲现在,又谈过去,使用了许多名人事例和名言警句,恰当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看起来似乎很“散”,但文章的脉络清楚,显得自由灵活,从景谈起,到景结束,一条线索很好地将文章串起来。
《为自己树一帧风景》是篇幅短小的抒情散文,清新隽永,洋溢着动人的诗情画意,寓意深刻,包含着鲜明的爱憎情感,表达了作者深厚强烈的思想感情。
我们的现实生活丰富多彩,激动人心的新人新事层出不穷,一篇优秀的散文,它必然是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充分地体现了时代的精神面貌,包含着强烈、深刻的思想感情,要有完整严谨的艺术结构,同时,也要有形象生动的语言。那么,聪明的你,为什么还不拿起笔来试着写一写散文呢?
“风景在漫步中”这个话题是比较适合初中生的,尤其是刚上初一的你,一定对未来,对陌生的环境,对即将面临的三年初中生活有话想说,正如朱自清在《春》中所说的,一切都是“欣欣然张开了眼”。快用你们那双渴求、纯真的眼睛去认真地观察生活吧,感悟风景带给你的启迪,树立远大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1可能你曾流连过桂林的奇山异水,可能你还沉醉过鼎湖山的灵山秀水,也可能你更神往贵州的真山真水。总之,生活在喧嚣的尘世中,我们仍钟情那自然界的山山水水。因为它,人们终于发现了自己心灵深处的山水情结,听到了山水的自述和呐喊,陶醉于山那边、水一方的某个感人故事;因为它,我们的眼亮了,心活了,情也真了……也许我们会纵情山水;也许我们会感悟山水、寄情山水;也许,我们还会赏山水之画,品山水之诗;也许……请写一篇关于你见过的风景的作文,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2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的心灵的风景。
请以“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