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纳霜是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它的主要成分来自金鸡纳树的树皮。金鸡纳树是茜草科常绿小乔木,树高2.5~3米,树皮呈黄绿色或褐色。它的原产地在秘鲁的安第斯山脉。生活在那里的印第安人很早就知道了它的药用价值,并开始种植。但他们从不外传用金鸡纳树制药的秘方。
说起西方对金鸡纳树的发现,还有一段故事。1638年,西班牙殖民者占据秘鲁,一位西班牙伯爵钦琼先生带着夫人安娜一起来到了秘鲁利马。当时,利马地区疟疾流行,蚊子到处传染着这种可怕的疾病。而当地的印第安人虽不知此病的病因病名,但却有办法对付。他们把金鸡纳树的树皮剥下来晒干,然后研成粉末,用水调和,病人喝下这种液体就可以痊愈。为此,印第安人称这种具有特殊药效功能的金鸡纳树为“生命之树”。
来到西班牙的伯爵夫人安娜也患上了疟疾。护理她的是一位名叫珠玛的印第安姑娘。安娜性情温和,对殖民者残杀镇压印第安人的政策非常痛恨,对家中的仆人也平等相待,为此,珠玛和安娜亲如姐妹。珠玛见安娜先发冷,再高烧,后大汗而痛苦不堪的病况,感到非常忧伤。虽然她的本族人不想把用金鸡纳树树皮粉末治疗此病的秘方告诉西班牙人,但为了拯救安娜的生命,她还是在安娜的药里放入了一些金鸡纳的树皮粉末。这一幕恰好被伯爵大人亲眼目睹,他以为珠玛是在暗害自己的妻子,当即追问珠玛此举之目的。可珠玛不能将事情的真相告诉他,否则,其他印第安人就会因她泄密而将她处死。伯爵勃然大怒,马上将珠玛关押并严刑审讯,珠玛咬紧牙关,一字不吐。伯爵气急败坏,下令堆起木柴,欲用火刑烧死珠玛。千钧一发之际,重病的安娜苏醒过来了,她发觉珠玛不在自己身边,便问她在哪里,其他女仆如实相告。安娜听后立即赶赴刑场,向丈夫道明真相,珠玛获救了。不久后,印第安人的这种治病方法传入欧洲,金鸡纳树皮的医疗价值迅速引起欧洲许多医学家的重视。1820年,法国药剂师佩尔蒂埃和卡芳杜经过长时期的试验,终于在金鸡纳树皮中提炼出了闻名世界的治疟疾特效药,接着,这种药便传到了亚洲。传到我国时,便被译成金鸡纳霜了。金鸡纳霜还有一个名字叫奎宁,是秘鲁语的音译,原意就是“树皮”。
金鸡纳树是秘鲁的国宝,秘鲁政府特地颁布了禁令:如果有人把树种或树苗转让给外国人,要受到法律严厉制裁。荷兰殖民者为了同秘鲁竞争,千方百计想把金鸡纳树种到爪哇去,先后两次派出德国植物学家哈斯卡尔潜进秘鲁去窃取树苗。1852年,哈斯卡尔第一次从玻利维亚偷越国境,爬上安第斯山,窃取到不少树苗,但由于过境手续的关系,在巴拿马耽搁了半年多,树苗全部枯死了。1854年,哈斯卡尔第二次潜入秘鲁,共偷到树苗500多株,荷兰政府特地派军舰去接应他。由于照料不好,只剩下16株活树苗,就将它们移种到爪哇岛的盖特山上。如今,印度尼西亚已经成为世界上种植金鸡纳树最多的国家,金鸡纳霜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占世界第一位,远远超过了秘鲁。
金鸡纳霜是清朝初年由法国传教士带入我国的,因曾治愈了康熙皇帝的疟疾而引起重视。中国医学家按照中医学的理论对它的性味、功用、主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并不断拓宽它的临床应用范围,为我所用,使其在后来成为了中药宝库中一名崭露头角的新秀。与此同时,云南、广西、台湾等地成功引种金鸡纳树,提供了大量廉价的药材,实现了金鸡纳用药的国产化。昔日御用珍品逐步走进寻常人家,成为广大群众治疟疾的当家药。
知识链接
金鸡纳霜与黄连中富含的黄连素一样是一种生物碱。不同的植物体中会含有同样的生物碱,但也有一些植物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像在麻黄中就发现了6种生物碱,罂粟中有20多种生物碱。生物碱在植物体中的含量从万分之几到百分之一二不等,而金鸡纳霜在金鸡纳树皮内的含量竟高达16%。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