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笼草是一种长绿半木质藤本小灌木,高约三米,叶子长得十分奇特,基部扁平是绿颜色,能进行光合作用,中部像细藤,能卷在其他植物体上,顶部则挂着一个个长长的小瓶子,上面还有个小盖子,瓶长约15厘米,下部稍膨大,呈鲜绿色或红色,并有明显的网状叶脉。因为外形很像南方运猪用的笼子,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猪笼草”。
猪笼草像个带盖的小瓶子。瓶盖下面布满蜜腺,瓶口有点倾斜,边缘密生细锯齿,也分布着蜜腺,能分泌出又香又甜的蜜汁。壁内侧有蜡质,极为光滑,下部内壁上,有许多突出的灰褐色的消化腺,能分泌许多消化液。在风和日暖的大晴天,贪吃的昆虫都来采蜜,也许就在它们吃得畅快的时候,一失足就从瓶口滑了下去,一头栽到瓶底,被黏液粘住了,不管它们是多么擅长飞翔,此时只得任人宰割了。而且昆虫一进入瓶内,瓶口的盖头马上就关起来,再有多大本领也不可能爬出去。于是猪笼草就把它们消化吸收掉,饱饱地大吃一顿。如果我们把猪笼草的“小瓶子”摘下来仔细看,就可以发现里面埋藏了许多小昆虫,有的还在挣扎、有的刚刚死去、有的早已被消化了。猪笼草就是靠消化这些昆虫的汁液来生活的。
世界上的猪笼草约有70种,它们“家族”中的大多数成员都分布在马来西亚、印度东部、印度洋群岛、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以及我国的广东南部、海南岛、西双版纳等地。
由于各地生长的猪笼草种类不同,所以它们的长相也不一样。在亚洲南部的沼泽地里有一种奇特的猪笼草,它的捕虫袋是半透明的,酷似一个个大烛台矗立着;在马来群岛有一种猪笼草,它的叶片尖端形成细长的“蔓”,在“蔓”的末端膨大形成捕虫袋,袋的内壁上生有腺体,能够分泌出芳香气味很浓的透明液体来引诱昆虫入袋。更为奇特的是,有一种生长在2500米高处的猪笼草,它的捕虫袋竟长达30多厘米,可以盛放2~3公斤水,袋壁上还生有倒刺。它的胃口更大,不仅能捕捉昆虫,甚至还能捕食小鸟和小鼠等小动物。据说,1859年英国植物学家胡克曾描写过几种猪笼草,其中就有这种“大袋”猪笼草,并在它的捕虫袋中发现了小鸟的残骸。
猪笼草不但是很好的观赏植物,而且还有药用价值,具有清热利尿、消炎止咳的功效。现在许多国家的植物园都有人工栽培猪笼草,我国华南地区的植物园和北京植物园也有栽培。
知识链接
目前,全世界已知的食虫植物有500多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等食虫植物,一类是低等食虫植物。常见的高等食虫植物有猪笼草科、瓶子草科、茅膏菜科、狸藻科等;低等食虫植物有食虫真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