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知识枕边书:植物知识全知道-可可与“神仙饮料”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如今很多人都喜欢吃巧克力糖,吃下后芳香可口,提神醒脑,对胃肠也没有副作用。有些胃肠功能弱的老年人和小孩子,吃水果糖等不大适应,但吃巧克力糖却很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巧克力糖主要是用可可制成的。可可营养丰富,味醇且香,具有兴奋和滋补的作用。

    可可是梧桐科的一种常绿、喜荫、树姿美丽的小树,它的果实不像其他植物那样长在枝条的顶端,而是结在粗壮的树干上,这种奇特的现象是树木的原始性和古老性的一种体现。当可可树白色细弱的小花开过以后,就结出了体形颇大、长圆形的核果。核果上有数条纵沟,内含30~50个犹如蚕豆大小的种子。当果实成熟以后,可取出种子。经过数日的发酵后,种子内部变成红棕色,并产生出浓郁的香味,然后经晒干或烘干至6%~7%的含水量时,进行碾压,直至榨出可可脂,形成糊状的巧克力浆,这就是制造巧克力的原料,而榨出的含可可脂的可可饼粉碎后即为可可粉。

    可可原产于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生长在海拔30~300米、年均温18.3~32℃、年降雨量不少于1000毫米的地区。早在3000多年前已由人工栽培,印第安人十分喜爱可可树,他们知道如何采集野生的可可,把种仁捣碎,做成一种叫作“苦水”的饮料。

    1519年,以西班牙著名探险家科尔特斯为首的探险队进入墨西哥腹地。旅途艰辛,队伍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一个高原。队员们筋疲力尽,一个个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不想动弹。科尔特斯很着急,前方的路还很长呢,队员们都累成这样了,这可怎么办呢?正在这时,从山下走来一队印第安人。友善的印第安人见科尔特斯他们一个个无精打采,立刻打开行囊,从中取出几粒可可豆,将其碾成粉末状,然后加水煮沸,之后又在沸腾的可可水中放入树汁和胡椒粉。顿时一股浓郁的芳香在空中弥漫开来。

    印第安人把那黑乎乎的水端给科尔特斯他们。科尔特斯尝了一口,“哎呀,又苦又辣,真难喝!”但是,考虑到要尊重印第安人的礼节,科尔特斯和队员们还是勉强喝了两口。没想到,才过了一会儿工夫,探险队员们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体力得到了恢复!惊讶万分的科尔特斯连忙向印第安人打听可可水的配方,印第安人将配方如实相告,并得意地说:“这可是神仙饮料啊!”

    1528年,科尔特斯回到西班牙,向国王敬献了这种由可可做成的神仙饮料,只是,考虑到西班牙人的饮食特点,聪明的科尔特斯用蜂蜜代替了树汁和胡椒粉。“这饮料真不错!”国王喝了连声叫好,并因此封科尔特斯为爵士。从那以后,可可饮料风靡了整个西班牙。

    不久后,一位名叫拉思科的商人,因为经营可可饮料而发了大财。一天,拉思科在煮饮料时突发奇想:调制这种饮料,每次都要煮,实在太麻烦了!要是能将它做成固体食品,吃的时候取一小块,用水一冲就能吃,或者直接放入嘴里就能吃,那该多好啊!于是,拉思科开始了反复的试验。最终,他采用浓缩、烘干等办法,成功地生产出了固体状的可可饮料。由于可可饮料是从墨西哥传来的,在墨西哥土语里,它叫“巧克拉托鲁”,因此,拉思科将他的固体状可可饮料叫作“巧克力特”。

    西班牙人严格保守可可饮料的配方,对巧克力特的配方也守口如瓶。直到200年以后的1763年,一位英国商人才成功地获得了配方,将巧克力特引进到英国。英国生产商根据本国人的口味,在原料里增加了牛奶和奶酪,于是,第二代巧克力——“奶油巧克力”诞生了。

    当时的巧克力口感并不是很好,这是因为可可粉中含有油脂,无法与水、牛奶等融为一体,因此巧克力的口感很不爽滑。直到1829年,荷兰科学家万·豪顿发明了可可豆脱脂技术,才使巧克力的色香味臻于完美。经过脱脂处理后生产出来的巧克力,爽滑细腻,口感极佳,这就是我们现在所享用的第三代巧克力。

    由于可可味道芬芳,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矿物质,易于消化吸收,所以是极好的高能量食品,数百年来一直广受人们的喜爱,人们把可可树誉为“神粮树”,把可可饮料誉为“神仙饮料”。

    知识链接

    可可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命名的,他根据印第安人对可可树的称呼,将其种名定为“cacao”,我国所沿用的可可和巧克力名称,都是外来语的译音。现在,可可在非洲,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都有栽培。我国的可可种植区主要在海南、广西、云南南部和台湾等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