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中原十八年-育子之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儿子的生命开始孕育时,我和妻子分居两地,她住河南南阳,我在山东济南。那阵子我们夫妇很穷,他妈妈怀他时吃的都是寻常的饭菜,买不起什么营养品,他先天的营养也因此可能不是很足。

    收到妻子即将分娩的电报,我立刻起程往家赶。那时火车的速度慢,车次又少,待我昼夜兼程地在天亮前赶到家,却见家门锁着。敲开邻居门一问,才知道妻子已被送进医院产房,而且已经生了,是个儿子。我一直悬着的心放了下来,顾不得去听邻居的道喜,怀着一腔的高兴转身就往医院里跑……

    这是1979年11月5日的黎明。

    后来我才知道,儿子准确的出生时间是4日的19:30。其时,我正坐在火车上向家飞奔。

    儿子生下来时,八斤重。那天早上护士把儿子抱过来后,妻子很骄傲地告诉我。

    我一边欢喜地看着儿子的小脸一边很感激地握着妻子的手。她这十个月来可真是吃了很多苦头。

    我很快发现,儿子的胃口很好,每次他妈给他喂奶,他总是噙住奶头就不丢了,大口大口地吞咽着,一副唯恐吃不饱的样子。每回他吃饱之后,我会抱上他在床前走上一阵,抱着自己创造出的小生命在那里踱步,心里充满了对生命奥秘的惊奇和对上帝的感激。

    他们母子出院前,我回家把床重铺了一下,为了让他们母子能睡得暖和。我在床上铺了三床被褥,不料把他们接回来的当晚,把妻子热得汗流浃背把儿子热得哇哇直哭,我这才知道自己好心办了坏事,忙又把多铺的被子扯了出来。

    回家不久,开始发现儿子爱哭,我们找不出他哭的理由,很是疑惑。许久之后才知道,他那是因为饿。他妈妈的奶水虽然很多,他每次吃得也不少,但那奶水属于“清水奶”,内里的营养并不多,所以他饿得很快,一饿,不会说话的他就只有哭了。可惜当时我们不明白,只觉得他是在故意闹人。

    他还没有满月,我的假期就到了,只得返回部队。临走前,望着躺在床上的一对母子,我的双脚真是不想迈出屋门,无奈军纪不能违,我不能不走。从离家的那一刻起,我对儿子的牵挂就开始了。

    再见到儿子是半年之后,妻子抱着他来了济南。儿子会笑会爬了,会咿咿呀呀地坐在那里说着什么,会抓起我手上的书胡乱地翻弄着。我和妻子抱着他去看了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和英雄山上的纪念碑,懵懵懂懂的他对一切景致都是先投以新奇的目光,紧跟着就又去关心卖冰糕和卖糖果一类的摊点了。在千佛山上的一棵树前,我给他拍下了一张很经典的照片,照片上的他两手扶着分杈的树干,双眼随意地看着一旁,目光坦然而镇静。至今,我们还把这张照片摆在他的床头柜上,好让他时时记住自己幼时的模样。就在他首次济南之行的一个中午,他把我桌上的一瓶墨水弄洒了,使得桌上床上地上都黑乌乌的,恰恰那天我在办公室为一点什么事不痛快,回家一见这样,顿时火起,上前就照他屁股上打了几掌。那是我第一次打他,看他因为疼痛和害怕哇哇哭的样子,我立马就后悔了,心疼得又去哄他。这是我们父子间的首次冲突。

    他一岁的时候我回去探亲,给他买了两样玩具。记得是积木和塑料汽车,都不是高档的玩具,我那时每月的工资六十元,要养家糊口,每一毛钱都要掂量着花。可儿子很满意,玩得爱不释手。我们父子两个的感情也在这个假期里变得更加浓厚。每天半上午和半下午,我会带着他去街上卖豆腐脑的小摊上买一小碗豆腐脑给他喝,而后抱着他在南阳的街头上乱逛,满足他观察街景的爱好。假期结束他和他妈去火车站送我走时,他坚决要和我一起走,他妈不得不强行把他抱在怀里,当列车缓缓启动时,他在他妈怀里哭得透不过气来,弄得我也流下了眼泪。

    1983年我考入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读书,第二年,他和他妈妈、外祖父一起去西安看我,这时的他已经是一个壮实的小男子汉了。我们去参观华清池爬骊山时,他总是跑在最前面,还不时地扭头催我们快点。那时候他和我还都不知道,西安日后也会成为他求学的地方。1998年秋天我送他去西安一所军队院校读书时,我问他还记不记得当年来西安的情形,他摇摇头说不记得了。我们父子两个的大学都是在西安读的,西安这座城市对我们周家着实有恩。

    儿子上小学的事我过问得很少,我那时正迷在文学里,把时间都消磨在了书本中和稿纸上,孩子从入学到升级都是妻子在操心。我注意到儿子对学习挺用功,作业总是按时完成,考试成绩也不错。大约是在他上五年级时,有一天中午放学他没回来吃饭,我急忙骑上自行车去找他,最后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小饭馆里找到了他,他正和他的两个同班同学坐在一张饭桌前吃着面条,一人面前还放着一瓶汽水。我问他为何不回家吃饭,他说那两个同学请他吃过冰糕喝过汽水,他今天中午用五块零花钱请他俩吃面条喝汽水算是回报。照说这没有什么不对,可我担心他养成乱花钱的毛病,还是动手打了他。儿子挨打后很委屈,质问我:为何只许你请你的朋友吃饭,不许我请我的朋友吃饭?我只能说:你还小。

    儿子考进南阳市重点初中十三中学之后,我常去参加家长会。老师对他的评价不错,说他能团结同学,尊重老师,听课时聚精会神,完成作业比较认真。他这时迷上了体育,既爱长跑,又爱篮球、足球、排球和乒乓球,我给他买了篮球、足球、排球和乒乓球拍,但我不希望他真搞体育,只愿意他把其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当市体校的跳远老师来专门考察他的跳远成绩时,我急忙赶去告诉老师:我的孩子不去练习跳远。为此,儿子还对我很有意见。从我家到学校要过两次大街,为了安全,我坚持要他步行,坚决不许他骑自行车上学,对此,儿子很是不满。今天看来,我的做法并不对,但当时,我不许儿子改变我的决定,显得十分武断。

    他考上高中的时候,我已调来北京工作,我想把他转到北京的高中里读书。我原以为办转学很容易,就让他和妈妈拿上转学手续来了北京,没料到要转进一个好学校困难重重,眼见得别的高中新生已经开学而他上学的事还没有着落,我真是心急如焚。一个雨声淅沥的上午,在朋友的引荐下,我拿上三万块钱赞助费才算使一个学校收下了他。儿子亲眼看见我把厚厚的三沓人民币交给了学校,心里很受震动,小声跟我说:爸,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高中是一个孩子学习上的紧要时期,也是一个孩子叛逆心最强想要独自处理自己事情的时候,我对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并不懂得,照样像过去那样管他,结果惹得他反感。在要不要学计算机问题上,我们父子两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我当时买了一台计算机用于写作,他一心想学计算机操作,我因为担心他误了学业影响日后考大学,反对他动计算机。矛盾便由此而起。他抓紧所有我不在家的机会上机操作,我只要发现就恶声训斥。我们父子两个那段日子过得都不轻松。

    三年时间很快过去,高考临近了。为了保证他能考上大学,在考前的半个月我整天陪着他复习。那时高招的比例还很小,男孩子一旦考不上大学,就不得不在社会上闲逛。他也知道考不上大学对他意味着什么,压力很大,我不得不尽量说些轻松话以减轻他的精神压力。我们父子两人后来是一起骑着自行车向考场走的,他拿着笔进考场答试卷,我提着饮料和点心站在考场外等待。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天,两天半的考试不仅使他的体重减轻,也让我瘦了几斤。这一段生活体验使我写下了中篇小说《同赴七月》。

    还好,他被西安的一所军事学院录取了。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我和他妈妈对他应付生活的能力充满担心,他倒信心十足,要我们放心。如今,他已是大三的学生,我们的确可以放心了。每次他打电话回来,我们都能从他的话语里感受到他在逐渐变得成熟,他对国家大事的看法,他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他对家人的关心,都让我和他妈妈松了一口气:我们的孩子是真的懂事了!

    他人生的路才刚开始不久,前边肯定有各种各样的风雨要他去经历,作为父亲,我希望他一切顺利。只要我活着,他就会从我这里得到祝福和无尽的爱意。

    我和他妈妈都相信,他会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