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中原十八年-永远的魅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记不清第一次看电影是几岁,不过我能记住第一次看电影就被电影迷住了。银幕上活动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是那样地令我觉得新奇,从此以后,凡有看电影的机会,我都不会错过。农村里放电影的次数很少,偶尔听说哪个村里有电影,宁可晚饭不吃,也一定要跑去一饱眼福。我至今还能记得那时看电影的情景,去时手上边拿一个凉馍啃着边兴冲冲地猜着电影的内容,回来时边一脚高一脚低地在田埂上走着边学着影片里的人物说话,那种快活真是无法用文字形容。

    后来当了兵,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周可以看一场电影。不管放的影片是新是旧,是好是坏,是看过的还是没看过的,只要放,我必到场。倘是因为站岗值勤耽误了看电影,心里的那份遗憾和难受会搅得当晚睡觉都不安稳。当战士那阵看电影都是在露天广场,有时在冬天看着看着下起了雪,逢这情况自动退场是可以的,而我却决不会因此退场,我非要把片子看完不可,常常片子演完,身上已是厚厚一层雪了。

    当了军官进了城市生活,进影院方便多了。看电影成了我重要的休息和娱乐方式。有一段时间,我在家乡写作,电影院离家很近,每天晚饭后,我都要先去看一场电影,以消除写作一天的疲劳。不论在什么地方,每当我走进影院时,心里立时就会有一种奇妙的轻松感和快感升上来。有时因为下部队外出耽误了一场好电影,我会想办法借个盘在VCD机上看一次。

    对电影的喜爱使我对拍电影的人也产生了兴趣,可惜一直无缘见到他们。1993年,根据我的小说改编的一部电影在我家乡的一座县城开拍了。我去实地看了半天,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看到电影的摄制过程。原来拍电影也是很辛苦的,导演要一遍又一遍地说,演员要一次又一次地做,摄影师要一回又一回地拍,服装师、化妆师和美工师要不厌其烦地忙。观众在影院里享受一个半小时,竟需要摄制组忙乎几个月。有了这一次的经历,我再看电影时,常会想起那些拍片子的人,会在心里对他们生出一缕感激之情。

    电影看得多了,我开始琢磨电影吸引人的诀窍。我想,她所以吸引人,首先是因为她讲故事,故事情节设计得越好的电影,就越吸引人;其次是因为她塑造人物,她塑造的人物越独特,就越能抓住人心;其三是因为她有画面,凡是画面拍得讲究新颖观众觉得眼睛一亮的,就越能俘虏人。不管电影怎么创新,这三条基本的东西不能丢。

    眼下的中国,电影业很不景气。由于电视机的普及和电视剧的大量生产,电影的观众被拉走了许多,拍电影很难赚钱。不过我认为,电影观众的大量流失,最根本的原因是影片的质量不高,真正的好电影,还是有观众还是能赚钱的。美国的影片《泰坦尼克号》不是轰动了中国在中国赚了很多钱吗?关键的是要提高导演的水平和演员的素质,确实按电影艺术的规律办事,把电影拍得观众爱看。我自己觉得,就视觉艺术来说,电视剧面向大众,更强调通俗易懂,是一种通俗艺术样式;电影则是一种可以精雕细刻、有意面对某一文化层次观众的艺术样式,其艺术创造的自由度更大。

    尽管好影片不多,我依旧是电影院的常客。当然,我常常是失望而归。不少片子拍得的确糟糕,能看出导演和演员的文化素养很差,用镜头叙述故事的本领还差得太远。不过,我还是常去影院,我相信我们的导演和演员在努力,他们不会让我长久失望,他们能拍出既给人美的享受又给人心灵震撼的好片子来。

    我对电影的喜爱没有减少,电影对我有永久的魅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