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中原十八年-快活“青创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十多年前的那个冬天,正在一支野战部队里采访的我,突然接到通知,到北京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召开的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传信人的话音未落,笑纹便呼啦一声飞到了我的脸上,我那时刚过三十不久,正是功名心最重的时候,对这种好事落到头上还不喜形于色?参加这样的会议本身就是一种荣誉,这意味着社会正式承认自己是一个作家。荣誉和头衔是那个年纪的我最热衷的东西,我立马收拾行装北上了。

    会址在位于丰台的京丰宾馆,报到之后被告知,解放军文艺社要在当晚宴请军队青年作家代表团的全体成员。我们又兴冲冲地乘车赶到燕京饭店,坐到了宽大的宴会桌前。徐怀中先生当时是总政文化部的领导,他说了些祝贺和希望的话后,大家便开始快活地干杯。到会的都是些血气方刚激情满怀的男女,酒下得自然也快。那时军事文学的成绩卓然,军队作家的声望挺高,军队刊物的影响也大,大家的酒话里便多了些豪气。喝着说着,说着喝着,直弄得一个个脸红耳热,上车时,有人的腿就稍稍有些打晃了。

    回到宾馆,时光不早了,可哪睡得着?那么多平时只能在报刊上见到的人物,如今就在身边,还不趁机拜访拜访?于是各房间的门响个不停,走廊上人声不断。有人高叫:哥们,来了?!有人惊呼:老兄,你还没死?女士们相拥到一起夸张地笑着……到处都在高谈阔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欢乐气氛。我和张志忠先生住一个房间,凌晨一点还没有能躺下睡觉。

    第二天上午是开幕式,记得是冯牧先生致辞。过去读过冯先生的许多文章,真正见到他这还是第一次。这是一个儒雅的老者,他的话语中充满对年轻人的关爱,他说他相信年轻的一代会在文学上有更大的造就。十几年后的今天,翻查一下我们的当代文学库存,应该说,那一代青年作家们没有辜负这种信任,他们的确捧出了一批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当夜晚又一次来临之后,舞曲响起来了,舞会开始了。我那时不会跳舞,可站在一边看也能感受到一种青春生命的悸动。我记得河南作家杨东明的舞那晚跳得最好,他的舞伴是谁我已记不得了,只记得他的舞步标准而优雅,他让舞伴旋转起来衣袂翻飞的样子极是潇洒。也就从这晚开始,年轻人的恶作剧开始了,有人冒充总台的服务生用电话通知某位男作家,说楼下大厅有位小姐在等你,结果那作家以为是自己的崇拜者来了,惊喜慌张地跑下楼,到那里一看,哪有什么小姐?有人捏着嗓子学女士的声音用电话邀请某位男作家到宾馆大门外,说有件东西相送。那男作家在激动中想入非非,便飞步赶去,结果在寒风中站了许久也没见一个人影,直冻得鼻涕横流。哪个人的诡计得逞了,会笑倒一大片人。哪个人受了捉弄,同样会让许多人笑得肚子疼。

    接下来的那个夜晚举行了盛大的晚会,导演是作家,演员们也都是作家。在追光灯的照射下,一个又一个作家亮了相,有人朗读自己的作品片段,有人唱了歌,有人跳了舞,有人用乐器作了演奏。导演把作家们多方面的才能都做了表现。不知是灯光的效果还是导演的匠心设计,整场晚会给我一种置身梦中的感觉,让我觉得我好像飘飞在云团之上,四周的一切都变得缥缥缈缈。晚会结束回到宾馆,可能是觉得相聚的时间不多了,许多人都不睡,盘腿坐在床上、桌上、地毯上继续神聊,聊彼此的作品,聊读到的好书,聊别人的艳事,聊今后的打算,聊国家的未来……一位位妙语连珠,一个个激情澎湃,直聊到东方露出曙色……

    几天的快活使我精神完全得到了放松,无边的神聊在悄无声息中帮我打开了心里的一扇小门,把原先关闭在里边的那部分想象力也彻底释放了出来。我意识到,我创作的又一个阶段要开始了。

    十几年前的那个“青年作家创作会”,便从此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