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中原十八年-走近佩雷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过去,当我无数次地从电视上看到以色列著名政治家西蒙·佩雷斯的身影时,没有想到有一天我还会坐到他身边,当面听他谈对中国文化以及战争与和平的看法。1997年7月的一天,正在以色列访问的我和另外几位中国作家,被告知说西蒙·佩雷斯先生要见我们。我们当然高兴,当面和这位有“中东和平设计师”之称的以色列资深政治家交谈,机会实在难得。

    那是一个后晌,斜过头顶的西亚的太阳,依然把灼热洒向特拉维夫市的大街小巷,我们一行四人在以色列外交部伊丽特女士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来到了西蒙·佩雷斯先生的办公室。佩雷斯先生正在等候我们,他微笑着同我们一一握手。

    落座之后,一边开始最初的寒暄,一边仔细打量这位曾担任过以色列外交部部长和总理的犹太人:他的头发几乎全白了,宽阔的额头上刻了两道很长的横纹,嘴角两边的皱纹也很深。我掐算了一下,1923年出生的他,今年已七十四岁,按照中国的标准,他已经是古稀老人了。他精神很好,一双犹太人特有的微陷的大眼里目光炯炯,胖瘦适中的面孔上没有威严,有的只是政治家的庄重和老年人才有的那份平和与蔼然。

    他一开口就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国家创造了伟大的文化,创造了孔孟之道;中国在经济领域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仍旧保持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国生产出了两种世界闻名的东西:丝绸和瓷器,当然不仅仅是这两样东西。他的话使我想起了他在为他的著作《新中东》一书中文版所写的序言中,引用的《孙子兵法》中的名言:“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佩雷斯的博学和对中国文化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接下来他谈到了文学。他说他对中国文学非常感兴趣,“我是中国文学的爱好者,我很高兴中国文学作品有翻译成希伯来文的;在我担任外长和总理期间,我推动了两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我接到过我们的大使送来的翻译成中文的小说和诗歌。”……世界上的政治家很多,但喜爱文学的并不多,愿意在百忙中挤时间和异国作家交谈文学的政治家更少,佩雷斯竟做到了。我注意到他不算宽大的办公室里立着一长溜书柜,里面摆满了书。这是一个很爱读书的政治家,也正是因此,他才能凭借渊博的知识对世界局势做出正确的判断。我心里对他又生了一层敬意。

    随后,交谈转到了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这是我特别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我们对他在推进中东和平进程中所做的积极贡献表示了敬佩,他跟着语气凝重地说:我们要给后人、给我们的儿童带来和平,不应该给他们带来战争灾难。年青一代应该在新的环境中生活得更好,那里没有仇恨,没有战争。当然,要做到这点不容易,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这也是一次长征……在谈到这些时,他面露坚定,但眼底似也闪过一股忧郁。我非常理解他的心情,在中东的和平之路上,每前进一步都不容易。就在我们来见他的路上,我们顺道去了拉宾广场,看了拉宾遇刺的现场。一个和平斗士已经倒在了自己同胞的枪口之下,那声枪响让人们更清楚地看见了实现和平的艰难。佩雷斯从一个坚持“武装保卫以色列”的人转变为“中东和平的设计师”,来源于他对世界局势和中东现实的透彻分析。他在他的《新中东》一书中指出:世界发生了变化,变化的进程迫使我们用符合新的现实的态度去取代已经过时的概念。过去,在战争中处于危险的是军人,但导弹和大规模杀伤武器已使人口众多的居民区成为主要的攻击目标,仅有保卫国家安全的手段已不足以保障个人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战争已不再可取,因为战争只能激起新的连续不断的战争。适应这种变化的选择是实现和平——不是为了下一次战争进行准备的和平,也不是两国间局部的临时和平,而是能够面对未来挑战的持久的区域和平。中东的贫困和苦难是战争的根源,而战争又反过来加深了贫困和苦难。因此,和平是我们“不容选择的”选择……

    谈话结束之后,佩雷斯在我们带去的《新中东》一书上签名,望着他面带笑容地俯身签名的侧影,我能感觉出他为自己的著作走进中国感到由衷的高兴。那里面倾注了他的心血也表达了他和无数犹太人、阿拉伯人渴望和平、安宁、富裕的心愿。

    会见结束的时刻到了。在握别的那一刹那,我忽然想起我曾在电视上看到的1994年12月10日佩雷斯从挪威国王手中把诺贝尔和平奖奖章和证书接过之后,他走到了讲台边,以喜悦和深沉的语调说:各个国家过去总把世界分为朋友和敌人,情况已不再如此。现在的世界面对着共同的敌人——贫困、饥饿、宗教激进化、土地沙漠化、吸毒、核武器扩散和生态破坏等。这一切威胁着每一个国家,科学和信息则是每个国家的潜在朋友……

    这是一个政治家的真知灼见。

    站在全世界和全人类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的政治家不多,西蒙·佩雷斯却是这不多的政治家中的一个。

    再见了,佩雷斯,愿你的努力能早日给你的国家、人民和整个中东带来和平!

    愿你的努力成为一种榜样!

    当奔驰车载着我们驶离西蒙·佩雷斯那座不大的办公楼时,曾经响彻在拉宾广场上的《和平之歌》也在我的心中响起:

    让太阳升起,让清晨充满光明,

    最圣洁的祈祷也无法使我们复生。

    生命之火被熄灭的人,

    血肉之躯被埋入黄土的人,

    悲痛的泪水无法将他唤醒,

    也无法使他重获生命。

    无论什么人,无论是胜利的欢乐,

    还是光荣的赞歌,

    都不能使他从黑暗的深渊中,

    回到世上与我们重逢。

    所以,请唱一首和平之歌吧,

    不要小声地祈求神灵。

    引吭高歌和平之歌,

    这是我们最应当做的事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