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中原十八年-下笔波涛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

    许多年前的一个冬夜,我躺在被窝里一时睡不着,便拿过枕旁的一本《人民文学》杂志随手翻看。那时我对文学这个姑娘只是有些喜欢,还没有生出太深的感情更未正式和她开始约会交往。我记得我那晚的目光在杂志上走得散散漫漫,就在我要扔开杂志准备睡觉的时候,有一篇名叫《在密密的森林中》的小说晃进了我的眼睛。那小说的文字和讲述的故事很快吸引住了我,使我一口气将它读完。因为获得了阅读快感,我带着一点感激的心情去看作者的名字:朱秀海。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朱秀海的名字,第一次知道世上有一个叫朱秀海的作家。你写得真棒!——我躺在被窝里对不知住在何方从未谋过面的朱秀海说。

    又过了许多日子,我也成了一个靠写作谋生的人,有一次来京看望我第一本书的责任编辑董保存先生,在保存先生的家里,保存指着一个英俊的小伙对我介绍说:这位是作家朱秀海。我意外地看定对方,他和我想象中的朱秀海可大不相同,他是这样的年轻,如此年轻的人能写出那样老到的小说?相识之后我才知道,他也是河南人,家住鹿邑——出鹿邑大麯酒的地方。因为是河南同乡,我立刻觉得和他亲近了不少,我们那天海阔天空地谈了挺长的时间,从交谈里我知道他当时住在洛阳,我心想,那座九朝古都一定会给他更多的灵气,使他的艺术创作出现更大的辉煌。也是在这天,在保存家的酒桌上,我知道了秀海不愧是酒乡长大的人,不仅酒量很大,而且酒风极正,酒杯一端,豪气满怀,你说怎么喝就怎么喝,你说喝多少就喝多少,决不推推拖拖,更不扭扭捏捏,一副壮士气派。一看秀海这模样,我便估计,他日后会写出大江东去、波翻浪涌式的作品。

    二

    这之后我们几年没见,其间听到他获奖的消息,听到他调京的消息,我在心里为他高兴。我知道以他对艺术的那份痴情,他不会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肯定在酝酿更恢宏、更重大的作品。果然,后来在总政召开的一次创作会上再见到秀海时,他说他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1995年我调来总后创作室不久,听说他的长篇小说《穿越死亡》出版,很快,报纸上开始对这本书进行评说,人们盛赞这本书是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是南线战争的总结之作,是一部对军人战场心理和命运进行大胆描绘的探索之作,真是好评如潮。我收到秀海的赠书后,急切地打开书开始阅读。那是一次充满快感和美的享受的阅读,我被秀海的笔又带入了当年的南线战场,带到了密林、浓雾、雷场和炮火之中,带到了那些经过了惨烈战斗洗礼的灵魂面前。

    刘宗魁和江涛是《穿越死亡》这本书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两个人物,是我当年在前线采访时经常见到的那些优秀指挥员中的两个典型。秀海为刘宗魁设定的农家出身,使我这个农民的儿子在阅读中很容易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我也因此非常喜欢这个人物。由于特殊的国情,中国军队的大部分成员是农民出身,因此,在当年那场边境战争中,在一线战斗的,也大部分是农民的子弟。对这部分人在战争中的那种沉着坚韧、顾全大局、为国赴死的精神,秀海通过刘宗魁这个人物,做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江涛这种干部家庭出身的人物,虽然不为我所熟悉,但他们对军功、声名和事业的那份追求,我却能够理解。战场,历来都是人的灵魂的冶炼场所,是袒露人性中全部容物的地方。秀海把刘宗魁和江涛这两个人物置于战场上来审视,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人的灵魂的冶炼过程,看到人性中美好和龌龊交互杂处的状态,这是一种高妙的选择和处理。我一直认为,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重要的不在于他写了什么题材,而在于他如何处理他写的题材,从而使他写的东西能够超越他所写的题材内容,上升到或对人,或对人类社会或对人类所生活的自然界的全新认识。秀海所写的《穿越死亡》,既让我们看到了堑壕、雷区、指挥所、阵地、弹坑这些战场景观,看到了穿插、炮击、冲锋、固守、抗击的战争过程,又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黑暗部分如何袒露、变形,并缓缓钻进美好部分的背后藏身的情景,看到了人的灵魂在炮火中被冶炼并一点一点去掉杂质的过程。这种对具象的东西的超越,提升了我们对人的认识,这也是这本书的最大魅力所在。那场边境战争早已成为历史,但那场战争作为一个展览人性和灵魂裂变过程的舞台,仍然有意义。现实主义作家重要的是要为自己的人物选定恰当的活动舞台,这也是我从《穿越死亡》这本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穿越死亡》使秀海又一次获得了解放军文艺大奖,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但秀海依然没有满足,人们的喝彩声尚未落地,他便又投入到了长篇小说《波涛汹涌》的创作之中。在这部反映当代中国潜艇部队生活的长篇小说中,秀海浓墨重彩地描写了青年军官江白的成长过程。江白由一个普通的潜艇学院学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潜艇艇长,他的生活经历特别是遭遇的情感波折,其实是每个年轻人成长过程中都不可能绕过去的东西,秀海写的是一个海军军人的成长过程,表现的却是人的成熟情景。人都是在生活的历练中逐渐成熟的,江白是在驾驭潜艇去和美丽的、凶险的、骄狂的、迷人的大海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合格的艇长和军人的,秀海用他的书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和拒绝生活的挑战,任何挑战都可能把我们送入人生长途中的又一块高地。这部小说因其对大海的精彩描绘和对当下海军生活的大胆表现,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无数的读者来信尤其是女读者们向他热情似火地表达出爱意,使我和他的其他朋友们都为他感到由衷的高兴。

    少小从军的秀海,在度过了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之后,自然对我们这支军队充满了感情,对军人怀着一腔挚爱。也因此,他特别钟爱军事题材,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写的军队生活。从短篇小说《在密密的森林中》到长篇纪实文学《黑的土,红的雪》;从中篇报告文学《河那边升起一颗新星》到长篇小说《痴情》《穿越死亡》和《波涛汹涌》,这一篇篇用心血凝成的文字,全是用来讴歌我们这支军队的。在中国的军队作家中,很少有谁像他这样无怨无悔地始终在军事题材文学创作领域里劳作。秀海不是那种人云亦云,跟着文坛热点跑的作家,他所以固守在军事题材这块田地里,是因为他坚信,这块田地里埋有黄金,他只要深掘下去,他早晚会找到那些金子;是因为他懂得,这块田土特别肥沃,只要把它伺候好,种上的庄稼会长势喜人,他一定会有丰硕的收获。军事题材领域的确是作家可以大展身手的地方,世界上已经有不少作家在这个领域的创作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和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都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秀海在这个领域里执着地干下去,前途必定灿烂辉煌。眼下,他已经在军事题材这块田地里收获了几季庄稼,且一季比一季好,也许就在下一季,上帝就要让他成为一个富翁了。而一旦他成了富翁,我们这些他的穷朋友,便又多了一个可以上门讨乞的地方,但愿他那时还能认得我们,同意他的下人赏我们一口吃的。

    三

    我们在京的河南籍作家,每当故乡来人或有报刊社来约稿,大家都趁机在一块儿聚聚,聚时,自然免不了要喝几杯。一当酒杯斟满酒的时候,大家总先要去看秀海——因为他是我们中的酒量最大者。逢这时辰,秀海总是豪爽地把杯一举,叫一声:干!就先脖子一仰把酒喝了下去,这才去低头检查别人的杯子,看他人是否喝完。往往是酒至半酣,大家开始打开话匣子神聊,这种并无一定题目的酒桌神聊,常能带给我们很多快活。我就是在这样的场合,听秀海说了很多颇有意思的话:

    ——我们鹿邑老家的男人,撒出的尿都带有酒味,我们那是产酒的地方,哪个男人不能喝几杯?不会喝酒还叫男人?

    ——什么叫小说?小说就是带有一定寓意的故事罢了,别把小说搞得那么神秘。小说家的任务就是把你的故事讲好。

    ——伤你心的人往往是你最爱的人,写仇人伤你的心那不会引起惊奇,写你爱的人伤你的心那才会出彩。

    ——再写一部电视剧,咱就也去买一部轿车,开上车在这北京城里兜兜风,显示一下咱河南人的威风。

    ——豫剧是中国地方戏中最抒情的一种,尤其那种抒发悲切情怀的唱腔,听了特别能撼动人的心,每次看豫剧《秦香莲》,我都会被秦香莲唱得流出眼泪……

    这些都是我片片段段记下来的东西,也许已经不大符合他的原意。秀海还有许多精彩的语言,如果全记录下来,可以出一本颇有价值的《秀海语录》,那会成为研究秀海这个作家的宝贵资料。

    四

    作家的创作状态和他的心态总有一定关系,心态好的作家,其作品的产量和质量常会好一些。秀海这些年在创作上所以迭获丰收,也是因为他有一个好的心态。他总是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地写自己的东西,既不把创作看得多么神圣,也不把它说得多么庸俗,以一副平常心看待创作,能写多少就写多少,能写到什么样就写到什么样。这种放松的状态,保证了文思的自然流淌。也正是因为他有了这样的心境,繁重的写作竟然没有对他的身体造成任何损坏,他仍然保有一副健康的体魄。大家都说他活得潇洒自在。去年年底我们几个河南籍的作家回郑州参加一个小说研讨会,秀海把西装一穿,领带一打,依然是一副帅哥模样,引得许多女士的目光在他身上晃。

    秀海的创作心态好,也使他的家庭生活十分美满。他在家是一个好丈夫和一个好父亲,他没有把创作中的不顺变成焦灼不安变成火气怒气来毁坏家庭生活气氛,我亲眼看见他慈和地和儿子讨论电脑操作中的问题,那份耐心令人感动。

    文学是一个脾气古怪的女人,和她长期在一起生活而仍能保持一个好心态的确不容易,在这方面我得向秀海学习,力争把文学这个女人伺候得好一些,从而使她和自己能和睦相处。

    从事文学创作等于是参加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比赛,这种比赛不选冠军、亚军和季军,每个参加比赛的人最后在耗尽心力和体力之后在路边倒下作罢,后人将根据你跑出的距离给你排一个相对名次。在人类发明的所有比赛项目中,这是一项比较残酷的比赛,我祝愿秀海在这场比赛中能更好地保持自己的心力和体力,跑的时间最久,距离最长,能最终获得一个好名次!

    秀海,也许五百年后,中原人还在自豪地向世人说:我们河南出了个朱秀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