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中原十八年-美的创造者——郑虹和她的书籍装帧艺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认识郑虹是在去年第三届冯牧文学奖的颁奖仪式上。那天我致完答谢辞刚走回座位,一个身材苗条的女子来到我跟前说:嗨,听你的口音就知道你是河南人,我们是老乡,我叫郑虹,老家在洛阳。京城遇老乡当然高兴,我和她握手后简单地交谈了几句,交谈中知道她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可我也没有太在意,并没有弄清她和那天的会议有什么关系。直到回家打开那天会上赠给的《冯牧文集》,看到“版式设计郑虹”这一行字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郑虹非寻常人物。她为《冯牧文集》所做的版式设计很是大气,而且这套文集的装帧设计者是大名鼎鼎的张守义先生,能和张先生搭档设计同一套书的人,自然不是凡俗之辈。

    这便是和郑虹第一次相识留下的记忆。

    之后我们虽同在京城,可因在两个领域做事,并无相遇的机会。直到有一天,在书店买书,看到一套设计精美的《中国文化遗迹》画册,便信手拿过来翻看,这套同时用中、英、法、德四种文字出版的画册,有五百余幅图片,二十七万多字,内中选择了从原始社会到二十世纪初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百二十六处文化遗迹作为表现对象,既有陵墓、寺庙、佛塔、宫殿,也有岩石、石刻、洞窟和民居等。设计者对封面和内文版式做了精心的设计,对图片和文字的搭配摆置做了极具艺术的处理,使画册中的每一页都给人一种艺术的美感。整部画册显得庄重典雅,透出一种文化大国出版物的大气。我看得爱不释手,最后才想起去看设计者的名字,一看更是意外,原来这套画册竟是郑虹设计的。嗬,这老乡还真是一个人物了!立马,对这女子的敬意就又多了几分。

    这之后,再进书店时,我就特别留意去看有没有她设计的画册。一次,见到中国历史博物馆编的四册一套的大型精美画册《华夏之路》,一看装帧设计者的名字,真的是她,立刻饶有兴味地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建馆以来首次以馆藏历代文物讲述中国历史发展的成套画册,有两千余幅图片,几十万字的说明,用中、英、法、德、日五种文字发行世界。一打开画册就能感觉出设计者的匠心,无论是图片大小的处理,说明文字的摆放,还是书页空白的留置,抑或是文物遗迹线图的绘制,都恰到好处,给人一种艺术的美感。欣赏这套画册,既是一次对华夏文明发展之路的回顾,也是一次充满愉悦的审美享受。不久听说,这套画册荣获了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优秀书刊整体设计优秀奖;还在第五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上获得整体设计银奖,并在中国美术馆及全国巡回展出,心里更加为这位老乡高兴。

    后来,又听说她加入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委会,而且是由书籍装帧设计家张守义和画家吕胜中亲自推荐的。张守义先生在推荐辞中写道:“书籍装帧艺术家郑虹从事书装设计工作多年,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书装展览,并多次获奖,是我国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青年装帧艺术家之一。”“她的书装艺术作品,多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体裁,这与她从事多年文物工作的学识积淀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已具备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和艺术品位……”张先生的这些评价可谓很高,我听了都为郑虹感到自豪。

    再后来,她给我寄来了她负责装帧设计的《中国摄影》杂志,我每期都看得爱不释手,几乎每一期都有让我看后难以忘怀的经过精心设计的画面。听说自她担任《中国摄影》杂志的美术设计之后,该杂志即获“中国文联系统十佳报刊杂志”称号。去年,我又看到了她设计的大型摄影画册《中国西部风光》,画册中对山、水、天、地和人文遗迹极富激情的表现,使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震撼,那一幅幅经过匠心设计的画面,使人看后会对大自然的进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类的命运等问题产生新的思考和感悟。我当时在心里想,她如今在设计上已达此等水平,今后的发展更是不可限量。

    我的预料很快就得到了一次证明。前不久,我从电视中《新闻联播》上得知,她负责装帧设计的大型画册《康定》,在康定在川西在整个中国西部,都获得了挺大的反响。很多人看了这本画册后,便被康定城、被贡嘎山、被莲花湖、被野牛沟、被折多山和塔公—雅拉神山的景色完全迷住了,那一幅幅经过艺术处置的美妙画面,像一只只手一样,把游人向康定拉过去。

    在一次次的审美享受之后,我终于和郑虹有了一次长谈,也就是在这次长谈中我才知道,她之所以能在书籍装帧领域获得今天的成果,是因为她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艰难的奋斗之路。她十七岁时进入洛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那是一个与权力、金钱这些耀眼的东西相隔遥远的工作职位,但就是在这个职位上,她学到了对她此后从事书籍装帧艺术创造最重要的东西。在这个职位上,她参与发掘春秋、战国、汉代、唐代、宋代古墓葬二十余座,临摹了几座古墓里的壁画,绘制了数千幅文物线图,与他人合作编绘出版了《洛阳文物图案集》一书。至此,大量的精美文物图案储存到了她的脑子里,历代先辈们的艺术创造成果开始潜移默化地对其产生影响,她的艺术视域不知不觉间变得开阔起来,艺术眼光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1991年,郑虹怀着对爱情的向往和进一步学习、掌握书籍装帧这门艺术的热望,走进了北京城。京都以它阔大的胸怀,接纳了这个尚无任何名气的外省女子。她先到《中国摄影家》杂志社从事版式和广告样本的设计工作,工作中,她得到了著名摄影家严中义先生的热情指点和帮助。之后,她又专门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学习,得到老一代书籍装帧艺术家余秉楠、陈汉民、张守义等先生的亲手指教。她原本就有的艺术灵性,在这些名家的指点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

    如今,郑虹在长长的书籍装帧艺术之路上,已走到了开满鲜花的地方。今天的她在书装界已是知名的人物,来求她设计的人越来越多。中国摄影家协会国际部编辑的《中国第八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作品集》和《中国第九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作品集》,是请她设计的;民族文化宫展览馆编辑的《中国少数民族面具》也是请她设计的;佳能公司北京事务所编辑的《佳能园地》还是请她设计的……

    专家的肯定,读者的喜欢,客户的邀请,使经过艰苦努力和顽强拼搏的郑虹心里得到了莫大的安慰。照理说她可以歇一歇了,但有着强烈事业心的她知道,书籍装帧艺术也是一个大海,自己虽然眼下在这个海里游出了好的成绩,可身左身右和身后都还有其他的游者,自己只要停顿下来,别人就有可能游到前面去。清醒的她又给自己定下了新的读书充电计划,她要在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上来一番新的探索。相信有着不屈不挠精神的她会在书籍装帧领域里做出新的成绩,开拓出新的天地,从而让她的故乡洛阳为她再生骄傲,让中原大地为养育了她这个女儿而更感自豪。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